第1课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合集下载

第课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

第课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一、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开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在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了解转型期中国文明的初步走向,对下一课“新文化运动〞中“思想文化层面〞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更好的把握。

教学内容包括“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与“维新思潮〞三个局部。

三者之间依次递进,不断深入,“西学东渐〞贯穿始终。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掌握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根本主张;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掌握比拟学习的方法、解读材料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情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思想变化历程。

2、教学难点:认识维新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开展所起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经过高一政治史与经济史的学习,学生对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九十年代末的相关政治、经济状况有了印象,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影视、杂志等媒介对课文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较为熟悉,具有一定知识储藏,因此,在此根底上,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课本、归纳概括与综合解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渐进的困难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林那么徐星〞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1、历史背景与目的探究1:“开眼看世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3页第一、二段,简要概括〕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妄自尊大,愚昧无知;〔2〕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目的: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说课 西学东渐

说课 西学东渐
设计依据:通过比较地主阶级抵抗派思想与洋务派思想的异同, 设计依据:通过比较地主阶级抵抗派思想与洋务派思想的异同,掌握比较历 史问题的方法,分析概括比较结果,得出历史结论;培养“论从史出” 史问题的方法,分析概括比较结果,得出历史结论;培养“论从史出”的历 史学习习惯。主要以讲述法、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进行教学。 史学习习惯。主要以讲述法、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林 则徐、魏源等)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2、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 3、掌握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 4、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 变革的艰难渐进的思想历程
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提供有关文字资料及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教材内容,运用教材中的材料分析问题, 学会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景,组织学 生以编排历史剧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开 展课堂辩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评价洋务思想,认识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经过高一政治史 和经济史的学习,学生都已知道了鸦片战争后至19 世纪九十年代末的相关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并 且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影视、杂志等媒介对课文 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较为熟悉,具有了一定的 知识储备,因此,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阅读 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向西 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渐进的过程。
洋务派
洋务运 动 戊戌变 法
维新派
君主立宪
设计依据: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点。 设计依据: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点。进 一步促进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一步促进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

必修三《西学东渐》复习程雪【课标解读】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单元分析】本专题内容《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碰撞过程中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史,救国救民的探索史。

《西学东渐》是本专题的第一课,在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了解转型期中国文明的初步走向,本课内容包括“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和“维新思潮”三个部分,三者之间依次递进,不断深入,“西学东渐”贯穿始终。

从历年高考来看,一直以来是高考关注的热点,例如2012年山东高考第28题。

因此复习的时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掌握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掌握比较学习的方法、解读材料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一、单元框架建构★“设计小贴士”: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单元的线索,形成清晰的脉络,更好地把握课标考纲的要求,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基础知识梳理:【探究学习】西学东渐的历程教师设问: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学生回答:(要求学生整理课本内容,完成下面表格)★“设计小贴士”:利用表格的形式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总结,让学生对西学东渐形成清晰的脉络,对应每个时期的人物、活动和意义,认识到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器物——思想——制度三个层次,体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西学东渐和维新变法思想详解演示文稿

西学东渐和维新变法思想详解演示文稿
第11页,共18页。
4、实践: 戊戌变法(1898.6——9)
1.开始标志: 2. 结果:
3. 影响:
第12页,共18页。
小结:
林则徐、魏源 洋务派
维新派
开眼看世界 学习西方的器物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13页,共18页。
1. 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 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B.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C. 鸦片战争的爆发
制度
D. 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以维护清朝统治 4. 下列属于洋务派的有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师夷长技以自强 ④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
权谋,根本、心不在技艺 A. 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③
第15页,共18页。
5. 洋务派所倡导的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包括
A. 科学技术 B. 政治制度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 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因为
A. 认识到清政府腐败堕落
B. 鸦片泛滥的危害 C. 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
D. 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第14页,共18页。
3.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萌发,其主要 目的是
A. 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 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发展资本主义 C.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政治
胄 ,
以 礼 义 为
干 橹 。

心 不 在 技 艺
以 忠 信
义 不 尚 权 谋 , 根 本 之 图
倭 仁 说 :
『 立 国 之 道 ,

略行一之购购
。 之 二 匠 成 买洋务派


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顽固派

【高中历史】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ppt1

【高中历史】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ppt1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 景:
金田起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忧外患(侵略加剧、农民起义)
捻军起义
2、含义: 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儒家) 西学:西方文化(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纲常名教为国家命运根本; “西学为用”:近代科技,挽救的清王朝 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
目的
“购(外洋器物)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 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 洋务派和顽 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 固派的主要 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分歧是什么?
(3)主张: 改革制度 —— 君主立宪制 发展工商业 —— 商战救国 (4)评价:
积极:反映了资产阶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 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
2、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初)
(1)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 康有为 主张

三世说 据乱世 生平世
评价:
同文馆等洋务学堂在学习内容上与中国 古代学校有什么区别?
国 子 监
京 师 同 文 馆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 外语、军事 近代自然科学 ……
晚 清 留 美 幼 童
中国铁路制造第一人 ——詹天佑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严复
4、洋务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旗帜: 师夷长技以自强
成就: 办新式学堂(同文馆) 创办近代工业
4、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1)背景: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 ②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 传入(来源) ③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经济、 阶级基础) (2)代表人物——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 识分子

西学东渐和维新变法思想

西学东渐和维新变法思想

相同点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
不同点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洋为中用、中体西用)
反对利用西方技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兴起的原因
外有侵略加剧,内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
二、含义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 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 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 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 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3.1西学东渐和维新变法思想
山东兖州二中 郭红光
开眼看世界
(1)开眼看世界的原因:

外患日深 危机四伏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
林则徐、魏源
林则徐
民族英雄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各国律例》 《四洲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
内容
魏源
•洋务运动的推行及影响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洋务派(奕訢) 顽固派(倭仁)
③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提倡新学、兴民权,在
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失败 原因
主观原因
①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采取改良的 办法,把希 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②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客观原因-③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洋 •(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 务 运 •(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动 的 •(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内 容 •(60年代开始)开创近代教育制度。

西学东渐1

西学东渐1

考法归纳
1、综合考察: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社会转型的表现 有哪些?
政治:列强侵华,掀起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 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先进的中国人掀起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 主义革命等挽救民族危亡; 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外商企业、 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思想:西学东渐(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 派、革命派、激进派;孙中山、毛泽东的民主革命思想) 生活:衣食住行等西方化
延伸: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三民主义
1905 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成
民族:反清,反满贵族 民权: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民生: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民权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在明确提出反帝;新在普 遍19民2权4 国;民新党在“更一关大注”工农 民族:反帝和民族平等 民权: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平“均耕地者权有、 其“ 田节 ”制 ,资 切本 实” 改、 善工 三大农生政活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6.(2012·海南单科·17)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 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 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获取与解读的能力,从题干中反映孙中山非 常关注俄国十月革命,由“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 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可判定C项的正确性;A项时间与题干不一致, 是在20年代;B项说法错误的,俄国人的路是社会主义,而孙中山 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说法错,1918年中共并没有实现第 一次合作。 【答案】C

【新教材】岳麓版《西学东渐》优秀课件

【新教材】岳麓版《西学东渐》优秀课件
变法。
历31史、探痛究过b:之.后就指不会出觉得变痛了法,有是的只历会是史一颗发冷漠展的心的。 必然,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
5. (1)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考查通常以经纬网图为切入点,同学们要注意典型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如秦岭(34°N)、大同(40°N);掌
出路。 握11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c.策划新政,期望以西方国家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课标提示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度。
②梁启超
a.发表《__变__法__通__议___》等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第五五单 单元元为近近的现现代代政中中治国国的的主先先张进进思思想想之制”→说明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变革政治制度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②“偷运西学之果”→指宣扬维新变法、仿西方改制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第五五单 单元元史近近料现现代代二中中、国国的的三先先进进:思思想想③“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说明康有为没有摆脱封
②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建立_君__主__立__宪__制__。
第五单元③近现经代中济国的上先进:思想发展__工__商__业___,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代表人物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①康有为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设想。 【提示】 开国会,制定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和君主立宪制。 (2)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 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根据史料二,说明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 根据史料三,说明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 【提示】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目的:减少变法阻力。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课件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课件

经济改革
鼓励工商业发展
放宽对民营经济的限制,提供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促进市场经 济发展。
建设基础设施
加强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保护民族工商业
扶持本国企业,抵制外国资本的渗透和垄断,维护民族经济的独 立和发展。
教育改革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改革教育制度,发展小学、中学和高等教育,提 高国民受教育水平。
西方科技的引进
西方科技和知识的传入,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进程。
西方文化的传播
西方文化、艺术、哲学等 领域的思想传入,对中国 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学东渐的原因
外部世界的冲击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促使中 国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亡图存的
道路。
内部变革的需求
中国社会内部的腐败和落后,促使 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寻求变革。
知识分子的觉醒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不 足,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和技术。
西学东渐的影响
思想观念的变革
文化艺术的变革
西学东渐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 观念变革,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 影响,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社会制度的变革
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 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治。
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
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维新变法引进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推动 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奠 定了基础。
维新变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 速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培养了一批现代化人才
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维新变法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和报刊杂志 等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化思想的人才,为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

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


梁启超
3、康有为总理衙门论战



要 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 君主立宪 要不要提倡西学,改 革教育制度 论战内容
4、变法思想的宣传

(1)、创办报刊 《万国公报》、《时 务报》

(2)组织学会、开办学堂

强学会旧址

万木草堂
(3)、翻译西方著作
3、翻译西方著作

严复和《天演论》 严复以“物竞天折,适者生存”的神物进 化论思想阐发救亡图存的观点。主张学习 西方,实行维新变法以自强自保。
4、戊戌政变

慈禧

慈禧太后(1835—— 1908),1891年9月21 日发动戊戌政变,囚 禁光绪帝,控制清政 府实权,戊戌变法失 败

光绪帝


光绪帝(1871-1908) 1875年即位,1889年 亲政 戊戌政变后被囚禁在 中南海瀛台
5、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康光仁、林 旭、杨深秀、杨锐、 刘光第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维新变法运动
一、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背景: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事业 的发展,一些曾经参加洋务运动或与洋务 官员有过密切联系的士大夫,对西方社会 政治经济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践出 真知,他们理论来自于亲身的实践。以西 方为参照系,他们对洋务运动进行批判, 并要求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这种 改革是涉及到制度层面的,比洋务运动向 前迈了一步。
谭嗣同



为中国资本主义流血 之第一人 望门投趾怜张俭,直 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 将公罪后人论。
6、失败原因


Βιβλιοθήκη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 发动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2)客观原因:顽固派强大,变法触动了 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改革不 符合中国国情 (3)直接原因:袁世凯出卖 教训: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启示: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不能挽救民 族危亡。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14 新陈代谢——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14 新陈代谢——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PART ONE
真题体验
考向一 开眼看世界
1.(2022·北京高考,6)《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
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
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
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材料体现出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影响洋务派,是其自强 之道的思想先导,故选B项; 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迈出变法第一步,排除A项; 洋务派仍然停留在器物变革层面,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魏源师夷长技思想对洋务派的影响,而非洋务派“中体 西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排除D项。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主题14 新陈代谢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主题解读
鸦片战争以后,部分封建士大夫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逐渐惊醒,向西 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中体西用”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先后登场,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科 学、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激荡全国。其中,以五四运动为界,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经历了由宣传民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 折,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实践
的实现
3.历史解释——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 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大炮轰开中国封建帝国的大门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受尽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凌辱和压迫,中国人民受尽了外国资本家的欺压和剥削。

但是,外国的大炮也惊醒了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他们从西方资本主义的洋枪洋炮声中思考着,偌大的中国为什么总是打不过洋人,总是受外国人的欺压。

他们开始探索救亡之道,如何自强的路。

经过近百年的艰苦奋斗,不断探求,终于找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路。

这个过程也是中国的先进分子逐渐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不断向外国学习先进的东西,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先学仿制外国的器物,以抵抗外国的侵略,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

此举失败后,又想仿行外国的政治制度图自强。

这就是康有为等的维新变法思想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

再后来就是再解放思想,学习外国的“民主”和“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

这个过程是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从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奋斗,不断解放思想的漫长历史过程。

思想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它总是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的。

因此,学习本单元内容,第一要与那时世界形势联系,那时西方一些国家,如英、法、美等国早已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俄国到20世纪初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

在思想方面,这些国家民主、自由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科学马克思主义已在广泛传播。

第二,要与国内的政治、经济相联系。

第1课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上自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起下至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光绪帝实行维新变法前后止。

从内容上说:主要讲“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维新变法思想”三个目。

“开眼看世界”这目,主要讲三点。

第一,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清政府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国内危机四伏。

国际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他们为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尤其是英国的炮舰和走私船只经常出没在中国东南海域。

西学东渐_1-课件

西学东渐_1-课件
——《大国崛起》解说词
合作探究,突破 重点难点
开眼看世界:一次无声的呐喊?
材料一.(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然 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国内的印 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朝川济世 《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
材料二.《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 海外知识幕末志士的必读书。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 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 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大国崛起》
巩固练习
1.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 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 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 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巩固练习
4.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52021/3/5Fr iday, March 0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12:43:14 PM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3月5日星期 五2021/3/52021/3/52021/3/5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3月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教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第三册[人教版]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3课时)第1课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开眼看世界1。

背景2。

代表人物及主张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

目的2。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争3。

洋务思想及结局三、维新变法思想1。

早期维新思想2。

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3。

维新思想的结局重点: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维新变法思想难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和维新变法思想异同及近代思想发展的特点【教学方法】本节课可采取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导入新课】19世纪的初期,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清王朝统治集团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这个时期的有一个文人汪仲洋写了一首诗来描述他对英国人的印象。

他描写的英国人有着鹰钩鼻子、猫眼睛、红色的络腮胡子和头发,他们的长腿不能弯屈,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

他们碧绿的眼睛畏怯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两江总督裕谦在几个地方明确地描述英国人不能弯屈腰身和两腿,所以他们如果挨打,便会立即倒下。

应该承认,有少数士绅怀疑这些流行的观点。

由于实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闭关政策,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开来,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鸦片战争隆隆炮声,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从鸦片战争的洗礼下,在外国洋枪洋炮的震撼下,开始感受到中国在技术上的落后,从而在中国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开眼看世界1。

第一课nbspnbsp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3

第一课nbspnbsp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3

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

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侮之道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D.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思路解析:该题强调对新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究竟“新”在何处,要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和新思想倡导者的阶级属性来分析。

当时新思想的倡导者是封建士大夫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其目光主要集中在国外,集中在向西方学习救国御侮之道,并非改革内政。

答案:B2.林则徐、魏源首倡的“新思想”所起的历史作用是A.迫使清政府调整统治政策B.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C.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D.启迪人们探索民主革命的道路思路解析: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新思想,对于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重世界形势,起了积极的作用。

答案: C3.“非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这种说法应属于()A.西学东渐B.西学中源C.中体西用D.西体中用思路解析:第一,从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可变者“机械”“工艺”得出是洋务派主张;第二,联系教材中洋务派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可得出结论为C项。

答案: C4.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思路解析:本题为比较式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明确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来事物。

答案: C5.下列各项中,反映封建顽固派与洋务派观点对立的是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技艺不在人心”②“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③“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④“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思路解析:顽固派主张利用礼义道德来维护清朝的统治,反对学习西方一切事物,故正确答案为C。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3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3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思想为了探求强国之路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即“师夷长技”与“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革命思想。

这些思想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从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到学习社会政治学说,从仿效改良到仿效革命。

“师夷长技”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目的;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

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是本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对“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要从原因、目的、内容、影响及评价等角度进行分析;对维新变法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要了解它们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比较其异同。

参与“合作探讨”)问题导读1._________战争中西方的坚船利炮压倒了华夏的武备,促使中国的一批官僚士大夫萌发了______________的思想,竖起“经世致用”的旗帜。

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_________受林则徐的嘱托,在其《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成《_________》,提出了_____ _____的思想。

它为后来的____________和关键信息1、鸦片向西方学习林则徐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2、冯桂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__________进行近代化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2.洋务运动时期,_________著有《校邠庐抗议》初步表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即要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名教伦常。

后期洋务派首领__________撰写了《___________》,具体揭示了中学(旧学)与西学(新学)的内涵。

系统地阐释了“____________”的思想理论。

3.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以_________和_________为主题的维新思潮兴起,其理论依据是康有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严复的《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1、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目标解读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为拥有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英国加剧了对外的侵略扩张,1840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使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首的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不变革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

但是,甲午战争的战败,使洋务派“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60年代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到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思想解放潮流,它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

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课堂大检查一、单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和实质是A、振兴清王朝B、“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C、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D、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2、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倭仁3、《海国图志》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了西方先进技术,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A、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状态B、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C、介绍了西方的先进技术D、探索出强国御侮之路4、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起的作用是A、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B、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D、掀起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新高潮5、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正确理解是A、以“自强”和“求富”为基本出发点B、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C、借助西方科技维护中国的传统封建制度D、用“中学”来对抗“西学”的传播6、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是在19世纪A、40年代以后B、50年代以后C、60年代以后D、70年代以后7、中国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是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④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8、中国近代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是A、新思潮的萌芽 B、《资治新编》的提出C、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D、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9、下列关于中国维新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B、它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C、它在中国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D、它是一股进步的爱国的民主思想10、下列不属于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李鸿章1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的核心问题是A、要不要变法B、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D、要不要推翻政府,实行民主政治12、下列著作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是A、B、C、D、1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A、《新学伪经考》B、《变法通议》C、《应召统筹全局折》D、《定国是诏》二、材料解析题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方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材料三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怎么样的主张?(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3)材料三对比材料一,李鸿章思想有无变化?对李鸿章的行动进行评价综合二级跳一、单项选择题:15、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实质是A、对封建王朝的愚忠和维护B、对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C、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D、树起了崭新的爱国主义旗帜16、以下对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局面的理解正确的有①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文化侵略②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文化对封建文化的斗争③阻断了中国的独立发展和社会进步④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动力之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17、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目的是:A、仿制西式武器,振兴清王朝B、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制度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18、19世纪末,康梁维新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体,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由君主专制为变民主共和是“进化之理”D、今日民智……待以革命开之19、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最主要表现为A、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挽救了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D、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二、材料解析题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诚能大小增修,讵非军国交便?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

火器亦不徒配战舰也,战舰用攻炮,城垒用守炮,况各省绿营之鸟铳、火箭、火药,皆可于此造之。

此外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属,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

……以前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

——《海国图志》材料二……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三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

何至坐视彼族越九万里而群逞披猖,肆其非分之请,要以无礼之求,事无大小,一有龃龉动辄称戈,显违公法哉!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者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材料四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

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是故变之途有四,其一如日本,自变者也。

其二如突厥,他人执其权而代变者也,埃及高丽等国皆是。

其三如印度,见并于一国而代变者,越南缅甸等国皆是。

其四如波兰,见分于诸国而代变者也。

……彼犹太之种,迫逐于欧东;非洲之奴,充斥于大地,呜呼!夫非犹是人类也欤!──梁启超《变法通议》请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他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何在?(2)材料二中的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是什么?在此种思想指导下,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他们提出这种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郑观应的说法对吗?在当时的中国能设立议院吗?为什么?(4)材料四与材料一、二的观点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三、问答题21、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的历史,具有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近代化两个方面的内容,而19世纪60~90年代,我国迈出了国家近代化的第一步。

”请简要说明当时我国“近代化”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表现,其结局如何?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探究延伸曾国藩作为近代史上一个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对他的评价也莫衷一是。

一、褒扬的评价:1、梁启超的评价:“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吾以为使曾文正生今日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矣。

吾党不欲澄清天下则已,苟有此志,则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2、毛泽东的评价:“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晚年毛泽东又评价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3、蒋介石的评价:“曾文正家书及书札……,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

”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

”在黄埔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

他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二、贬抑的评价:章太炎的评价:“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命以…英雄‟诚不虚,斥为…民贼‟,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褒贬参半)孙中山先生在建立民国之前斥曾国藩为“汉奸”。

范文澜先生的评价:曾国藩不但与满清皇帝亲密的结合在一起,而且与外国侵略者也结合在一起,厉行所谓“安内攘外”,终于将太平天国的革命火焰淹没在几千万人民的血泊之中。

曾国藩的这个“事业”,使他成为百年来一切出卖民族的汉奸与屠杀人民的刽子手的开山祖。

22、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你所掌握的相关知识试对曾国藩作出评价。

知识坊1、林则徐的妙对故事林则徐七岁能作文。

九岁那年元宵节,老师给学生出对子:“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林则徐应声对曰:“打一声锣代天地行威”。

又有一次,老师带林则徐等学童游鼓山,一时兴起,出“山”、“海”两字,要求学生做一绝对,当其他学童还在思索之时,林则徐率先吟道:“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又有人出联曰:“鸭母无鞋空洗脚”,林则徐脱口而出:“鸡公有髻不梳头”。

其父高兴地说:“此儿性灵,时有发现处,不引之则其机反窒。

”林则徐年少时有一次参加童子试,其父怕他走路累了影响考试成绩,便让他骑在自己肩上赶路。

来到考场,主考官见林则徐年少,有意考考他,即景出了一上联,让其对下联,作为进考场应试的条件。

此上联曰:“子骑父作马。

”林则徐不慌不忙,一边下地,一边应声答出下联:“父望子成龙。

”主考官听了林则徐的下联,频频点头,赞不绝口,十分高兴地放林则徐进了考场。

2、林则徐与魏源林则徐是我国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和伟大的爱国者。

魏源是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魏源的父亲魏邦鲁曾是林则徐的属僚,他“破除积习,不受陋规”,很受林的称许,1830年林则徐与魏源在北京相遇时,林对这位以批判程朱理学,反对腐败、主张改革而名满京师的年轻人,就有种亲近感。

林则徐出任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时,魏不但对此拥护和支持,而且对禁烟充满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