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派为推行维新思想进行的活动?.
戊戌变法的经过
回首页
2 《应诏统筹全局折》 (《上清帝第六书》)
(1)时间:1898年1月29日
(2)内容:请求光绪帝正式确定维 新变法政策,选拔人才,改革中央 政权结构。 (3)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 纲领。
4失败原因
回前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应诏统筹全局折》 B《变法通议》 C《新学伪经考》 D《孔子改制考》 2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开始的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制定 B《定国是诏》 B 的颁布 C公车上书 D成立保国会 3支持戊戌变法的阶层有: (1)农民 (2)民 族资产阶级 (3)开明地主 (4)爱国知识 B 分子 A(1)(2)(3)(4) B(2)(3)(4) C(1)(3)(4) D(1)(2)(4) 4支持百日维新的地方实力派是 B A张之洞 B陈宝箴 C左宗棠 D荣禄
D
C
思考题
结合新政内容分析戊戌 变法的进步意义,简要分析戊 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回首页
3保国会的成立
(1)时间:1898年4月 (2)目的:救亡图存 (3)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4)发展:北京、上海设总会 各地设分会
政治 纲领 组织 机构
(5)性质:资产阶级政党
回首页
戊戌变法内容简表
类别 主要内容 进步性 政治 裁汰冗员,澄清吏制 有利于维新 派参与政权 方面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回首页
局限性 未涉及君主立 宪的政治主张
有利于民族 经济 保护农工商业发展 方面 奖励发明,改革财政 资本主义的 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
选择题1.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过很多次战争,其中被国际社会称为“奇怪的战争”的是:( C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日俄战争 D.甲午战争2.在中国近代史上,通过战争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赔款最多的国家是:(D) A.英国 B.法国 C.俄国D.日本3.在中国近代史上,控制中国海关达47年之久的是:(C)A.义律 B.璞鼎查C.赫德 D.瓦德西4.1901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担任统帅指挥的是:(D)A.义律 B 璞鼎查 C 赫德 D 瓦德西5.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主持编辑的介绍西方情况的作品是:( B )A.《盛世危言》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地理大全》6.19世纪40年代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势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妄图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他们的这一图谋,其根本原因是(D)A.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B.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战争1.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经写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这里的胜利者是指(AB)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2.20世纪60年代,倡导进行宪政改革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BD )A.康有为 B.郑观应 C.梁启超 D.王韬3.毛泽东曾经指出:“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签订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其原因是:(BC)A.军事战略的错误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经济技术的落后 D.思想观念的保守4.英国殖民主义者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有关香港问题的不平等条约有(ACD)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C.《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D.《北京条约》5.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殖民者除强占香港外,在中国攫取的权益还有(ACD)A.协定关税 B.投资设厂 C.设置租界 D.领事裁判权1.太平天国后期制定并于1859年冬颁布的《资政新篇》纲领的作者是:(C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冯云山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一些地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兴办了洋务运动,其中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B ) A.曾国藩B.奕訢 C.李鸿章 D.左宗棠3.提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办的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是:( C)A.郑观应 B.马建中C.冯桂芬 D.王韬4.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一些地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兴办了洋务运动,其中创办民用企业最多的代表人物是:(C)A.曾国藩 B.张之洞 C.李鸿章 D.左宗棠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对国内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斗争是(B )A.三元里人民的斗争B.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C.义和团农民运动 D.辛亥革命1.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一些地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兴办了洋务运动。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第三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1.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1)是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急剧激化的产物。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维新运动兴起的物质条件。
(3)早期维新思想家(其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虬、陈炽、何启、胡礼垣等人),进一步要求清政府吸收西方国家进步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
维新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迅速形成颇有声势的变法维新的社会思潮,并于1898年发展成为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2.代表人物和宣传变法主张的活动(领会1)(按多选或简答理解)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识记1),主要通过以下行动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第一,向皇帝上书。
最著名的是康有为1895年与在京举人的“公车上书”,康有为从此成为举国注目的倡导维新运动的旗手。
第二,著书立说。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第三,介绍外国的变法。
(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等书,希望光绪以明治维新为榜样,走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道路)。
第四,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影响较大的学会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重要的学堂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等。
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
“3会3报3学堂”)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培养骨干力量,制造社会舆论,重点则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
(二)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领会2)(按多项选择理解)1.论战的双方:维新派、守旧派。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1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2.活动建议:利用讲故事、阅读材料及课本、分组模拟、自主探究等方式,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知道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败的过程。
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领会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1.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原因,知道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败的过程。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领会变法的意义,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利用讲故事、阅读材料及课本、自主探究等方式分析理解得出结论,并且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3.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二)难点:戊戌变法意义和戊戌变法主张不能实现原因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由梁启超的话导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形势?——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启发学生该怎么办?(2)假如你是19世纪末一位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中国人,你会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引入课题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进行回答。
论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维新运动的重要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鼓吹民权,开议院,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4.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戊戌变法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改革运动(论文资料)
∙戊戌变法: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改革运动(图)∙∙时间:2009年01月12日18:25 稿源:北京日报/ 字体:大中小∙∙∙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按中国传统干支纪年,这一年是戊戌年。
它是以康有为为领袖,得到光绪皇帝充分支持的政治运动;又是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爱国运动和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改革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戊戌变法的历史经验至今仍然值得我们重视。
∙在维新派推动下,近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打开之后,在清朝统治阶级中逐渐出现了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
他们针对时局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承认西方“夷人”(洋鬼子)也有比我们高明的地方,可以学习、效仿,用以制服“夷人”。
这是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思想的萌芽,是了不起的进步。
但是,学习西方,接着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于是,就有人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时候,西方世界已经不再被轻蔑地称为“夷”,而且,其优长之处,也从“技”上升为“学”了。
这表明,中国人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不过,这里的“西学”主要指的还是西方的科学和技术。
这批人主张办工厂、兴学堂,用新式武器装备陆军、海军,以求富国强兵,但是,他们认为,中国的伦理纲常和传统文化还是根本,是“体”,必须坚决维护。
历史上称这批人为“洋务派”,他们的一系列作为被称为“洋务运动”,或“自强运动”。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一部分知识分子走出国门,或留学、或出使,他们发现,“洋鬼子”在文化教育及政治制度方面也有许多长处,主张进一步扩大向西方学习的范围。
这一部分人被称之为早期改良主义知识分子,其代表人物有王韬、容闳、薛福成等,但是,他们的主张还没有转化为政治行动,还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
∙1894年发生中日甲午战争,堂堂的中国败在岛国日本的手上,其结果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戊戌维新运动及意义
维新运动(1898年6月11日 - 9月21日)维新运动,又名戊戌运动,百日维新背景自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一天比一天严重,到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国土大面积被割占,而此时软弱的清政府却任凭帝国主义列强宰割。
正在此时,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指出:“瓜分大祸,迫在眉睫,必须当机立断,迅速维新变法,否则皇上与诸臣求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哀求光绪帝行新政,光绪鉴于民族危机也不得不考虑如何使中国富强进而抵抗外国侵略,免除亡国灭种的危机。
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一场变法运动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历史证明,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需要有一定的雄厚的经济及阶级来支持,但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阶级力量弱小,戊戌变法却缺乏雄厚的经济及阶级来支持,中国当时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地主经济、小农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最弱小的就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中国在明朝中后期便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由于中国的封建势力以及阶级力量和政治势力十分强大,中国的资本主义一直都没有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新兴的经济及阶级力量,鸦片战争的爆发,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经济被扼杀,只有在洋务运动兴起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才逐渐兴起。
但是他们的力量一直都很弱小,根据统计,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前,中国总共只拥有商办企业100多家,其中有50家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才建立的。
这100多家商办企业虽然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但是在一个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经济大国中,只能是九牛一毛而已,况且还有50家企业是甲午战争后才建立的,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它的力量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是可以想象到的。
再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便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
据资料统计,1895年到1900年创办的资本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104家,资本总额估计为2300 万元。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课时教学设计
任务二:梦圆——百日维新评价量表(对应目标1)
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对应等级自评等级
自主学习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借助教材精准
完成表格内容和作用的填写,并进行角色
转换。
A
能够独立思考,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完
成表格大部分内容,进行角色的转换分析。
B
能够完成表格大部分内容的填写,但无法
独立思考分析内容带来的影响,在不同角
色间的转换存在困难。
C
6.学习活动设计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导入——出示谭嗣同的诗词《有感》提问:结合第五课内容,让四万万人齐下泪的原因是什么?谭嗣同将如何实现自己的救国救民梦想?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大屏幕展示的诗歌内容,结合第5课学习内容,得出四万万人齐下泪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活动意图说明:以谭嗣同的诗歌为导入,联系已学知识,同时引出本课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
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运动,它发生在1898年(戊戌年)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自发的维新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戊戌维新运动的最主要目标是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
当时的中国政治体制充斥着腐败和封建糜烂,官员权力独揽,导致社会秩序紊乱、国家治理不善。
维新派追求的是实行立宪制,建立宪政体制,以限制权力、保障人民权益、促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2. 推进教育改革:戊戌维新运动承认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实施教育改革的目标。
他们主张废除科举制度,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推动新式教育的发展。
维新派强调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希望通过教育来启发人们的思想,培养现代人才,提高国家素质。
3. 实行法治思想和司法改革:维新派倡导实行法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
他们主张建立独立的司法体制,推动司法改革,提高司法公正性。
同时,维新派也希望通过法制建设,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障公民的权益。
4. 发展经济实力: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之一是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
他们认识到中国经济的落后是近代化的障碍,并提出发展工商业、加强国家经济实力的目标。
维新派主张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经验,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5. 推动社会道德重建:维新派认为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崩溃,需要进行社会道德的重建。
他们强调恢复社会正义和道德约束力,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维新派主张提高民众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
总的来说,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是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改革,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尽管这次运动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它为中国后来的维新运动奠定了基础,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是游说公卿、上书当朝、集会京师、组织政治团体、出版报刊。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摆脱压制和束缚,更为挽救民族危亡,他们游说公卿,上书当朝,集会京师,积极鼓吹变法维新,自强救国。
他们还通过组织政治团体(强学会、保国会、南学会),出版报刊(《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开办时务学堂等途径,进行变法宣传。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思想及其改良方案,指导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践。
他们“革故鼎新”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冲击了封建专制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思想和风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大的启蒙意义。
但是,他们的政治思想体系中也含有保守的、反对根本变革的思想成分。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们转为保皇派,其政治思想中的消极因素成为保守、倒退、直至反对革命的思想根源。
2020考研政治近代史重要知识点:维新运动精析
【导语】时间飞逝,步⼊九⽉,2020考研也将开始倒计时。
关于政治学科包含五门课程,其中中国近现代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史纲,对于考研政治的其他学科来说,应该算是复习的。
下⾯⽆忧考给⼤家整理了2020考研政治近代史重要“运动”之:维新运动,希望能够给考⽣的复习提供⼀定的帮助。
维新运动活动内容①向皇帝上书。
其中最的是康有为在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
②著书⽴说。
③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④办学会。
⑤设学堂。
⑥办报纸。
影响的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先,要不要变法。
守旧派;祖宗之法不可变,主张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维新派则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其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君主⽴宪。
最后,要不要废⼋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次正⾯交锋。
百⽇维新 1898年6⽉11⽇,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
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系列推⾏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称百⽇维新。
百⽇维新只经历了103天就夭折了,除京师⼤学堂(北京⼤学的前⾝)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新政措施⼤都被废除。
意义⾸先,戊戌维新运动是⼀次爱国救亡运动。
其次,戊戌维新运动是⼀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运动。
最后,戊戌维新运动更是⼀场思想启蒙运动。
京师⼤学堂的创设,更成为中国近代国⽴⾼等教育的发端。
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的强⼤的守旧势⼒的反对。
具体为: ⾸先,民族资产阶级⼒量弱⼩。
其次,维新派的局限性。
⼀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三是惧怕⼈民群众。
教训企图通过统治者⾛⾃上⽽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民主、富强是根本⾏不通的,必须⽤⾰命的⼿段。
维新运动名词解释
维新运动名词解释维新运动是指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运动。
该运动始于19世纪末,主要指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活动。
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部分,它在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和国家现代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维新一词在字面上就是“改新”,形容了维新派的目标和愿望。
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西学中原”,即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政治、法律、教育等制度和理念,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和改革。
维新派认为,中国晚清时期的落后和衰弱主要是由于封建的自给自足、保守的思想观念,以及满清政府的腐败和愚昧。
因此,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反对封建传统,引进西方的文明和先进制度,启发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改变社会状况。
维新运动的基本诉求为:“自强、立国、救亡”,即通过自强主义来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国家的独立自由。
维新派主张从思想上引进西方近代文化和思潮,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
维新派还关注社会问题,呼吁平等、民主、科学,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的建议,如废除科举制度,实施新式教育,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等。
维新派通过发行报刊、举办演讲会等方式宣传和推广新思想,积极批判满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
其中最著名的报刊是康有为创办的《同盟会》和梁启超创办的《自由日报》,它们成为维新运动的重要舆论阵地。
维新派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举办政治团体,如王鸿祯创办的光复会和郭嵩焘创办的保国会等。
维新运动在发展过程中遭遇许多挫折和阻力。
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下并不受到广泛支持,甚至引起了满清政府的强烈反对。
康有为等维新派成员曾多次被捕入狱,维新派的团体也多次被取缔。
此外,维新派内部存在意见分歧和争论,有些维新派成员转向辛亥革命等革命派别。
维新运动虽然在当时没能实现其所追求的目标,但它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先声,对后来的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维新运动的思想和诉求在辛亥革命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实现。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第7课戊戌变法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从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过程、结果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救亡图存的变法改革运动。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次进步爱的改革运动。
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近代中国屈辱挨打的形势变化,又启示后来的拯救民族的革命变化。
他虽然失败了,但为后人积累了经验教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乃至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打下基础。
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变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可以说是这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历年中考热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发生原因、内容、意义、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预习,初步了解本课基本知识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性问题,教师辅导;师生探究戊戌变法发生原因、失败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洋务运动,知道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当时的农民奋起反抗,掀起义和团运动,而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也掀起了一场著名的改良运动,这就是戊戌变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戊戌变法,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7课.(板书:第7课戊戌变法)(二)推进新课:师:1895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损失巨大,有人为此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维新派和守旧派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两个主要政治派别,他们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论战。
这场论战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政治体制、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治体制的改革维新派主张改革传统的封建专制体制,提倡君主立宪,主张建立宪政体制,以便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才能够引进外国的先进经验和理念,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将西方的宪政制度视为中国的出路,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方案。
而守旧派则坚守传统的封建体制,主张维持清朝的专制统治,反对任何改革。
他们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石,任何外来的改革都会破坏这种稳定性。
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通过废除维新派的政治改革方案,保持了清朝的专制统治。
二、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维新派主张进行社会变革,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他们认为,传统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已经阻碍了中国的发展,需要进行社会结构的改革,提倡平等、自由、科学的思想。
维新派积极推动新式教育的发展,提倡普及教育,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守旧派则坚持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反对社会变革。
他们认为,中国社会应该保持传统的等级制度和家族观念,守护传统的道德伦理。
守旧派抵制新式教育,认为传统的经典教育才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最佳途径。
三、经济发展与国家实力维新派主张借鉴西方国家的经济制度和发展经验,推动中国的经济现代化。
他们主张发展工业、加强农业改革,提倡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创新。
维新派认为,只有通过经济的发展,才能够提高国家的实力,赶上西方国家。
守旧派则坚守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反对任何改革。
他们认为,中国的经济应该依靠农业为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保持传统的农耕文明。
守旧派抵制西方的商品和技术进口,主张保护国内产业,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这场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述维新派宣传维新主张的活动
简述维新派宣传维新主张的活动
维新派是指19世纪末中国一群提倡改革现代化的知识分子,
他们主张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和制度,推动中国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
为了宣传和推广维新主张,维新派展开了各种活动。
首先,维新派进行了大量的文字宣传。
他们通过创办杂志、报纸以及撰写文章、书籍等方式,向社会大众传播维新思想。
其中比较著名的杂志有康有为创办的《国闻周报》和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这些媒体成为宣传维新主张的平台,吸引了大量读者。
其次,维新派亲自进行演讲和讲座,以直接影响来听讲的观众。
他们在学校、各种团体以及一些公开场合进行演讲,阐述维新主张,倡导科学、民主和爱国主义等价值观念。
这些讲座成为维新派与年轻人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径。
此外,维新派还通过组织社会团体和参与政治活动来宣传维新主张。
他们积极参与了变法运动,借助政治变革的机会推动其维新理念。
他们成立了各类社会团体,如“瓷鉴会”、“善良会”等,旨在开展教育、慈善和社会改革等活动,以推动现代化进程。
最后,维新派还通过文化艺术活动传播维新思想。
他们倡导文艺复兴,注重文化创作和人才培养。
他们鼓励文学、戏剧和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旨在通过文化的力量来传递维新理念和推动社会变革。
总的来说,维新派通过文字宣传、演讲和讲座、社会团体和政治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广泛传播维新主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简答题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简答题资产阶级维新派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主张维新变法,推动国家现代化的一派人士。
他们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活动,以影响社会舆论并促进维新变法的推行。
以下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的活动:
1. 创办报刊:资产阶级维新派重点通过创办报刊来传播维新思想和倡导变法。
例如康有为创办的《时务报》、《湖南副刊》等,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杂志》等都是他们进行宣传的重要平台。
2. 写文章发表演讲:资产阶级维新派成员通过撰写文章和发表演讲来阐述他们的思想和主张。
他们的文章和演讲往往以启发人们思考、提出社会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为主要内容,以期引起读者和听众的关注和共鸣。
3. 组织活动和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成员组织和参与各种维新活动和运动。
例如,1895年康有为组织的“北洋群众大会”和“南洋群众大会”就是他们倡导维新变法的重要举措。
他们通过这些活动和运动来组织起来的力量,推动议会制度、新民主主义、宪政等维新理念的传播和推进。
4. 争取外国支持:资产阶级维新派成员积极争取外国支持,以压力中国政府进行维新变法。
他们与外国使节、侨民和学者保持联系,寻求外部压力来推动中国政府变革。
例如,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
努力下,清朝政府在1898年发动戊戌变法,部分原因就是受到了外国的压力。
5. 建立社会团体:资产阶级维新派成员通过建立各种社会团体来推动维新变法。
这些团体旨在汇集知识精英和维新志士,组织起来的力量来推动维新变法。
其中最有名的是国会系和戊戌派等社会团体。
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
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只有不断进步和变革才能更好的发展,古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也不断推行进步和变革,这种变革又衍生出了一种新的叫做“维新派”的思潮,它主张用科学的思想解决面临的社会问题,以期达到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改善国家经济状况的目的。
于是,随着维新派的出现和发展,各种推行变法的方式也开始介入中国的历史,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首先,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包括改革教育制度。
花木兰夫妇试图改革中国传统的等级教育,以提高中国的教育水平,改善全民的教育素质。
而费孝通在改革军队教育时,也利用了西方发展的科学知识,以改善中国军队的现状。
同时,此外,维新派改革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他们尊重科学思想,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努力打破封建落后的传统观念。
其次,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还包括采用改良宪法制度。
维新派改革者注重宪法制度的重要性,他们提出必须实行宪法改革,取消封建传统的法律体系,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定“大一统法律”,统一各国家的宪法制度,便于政府的管理和统治,以及为国家统一而断章取义。
此外,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还包括实行大规模的政治变法。
维新派宣传提倡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自由,实行大规模的选举,把民众参与政治的权利授予民众,这样,政府能够更加有效的为人民服务,也能够促进社会正常的运行。
最后,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还包括改革货币制度。
维新派宣传者认为只有改革货币制度,才能解决财政问题,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遂提出实行一元人民币制,改革金融体系,以及实行货币发行与国有控制分离等措施,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总之,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是一种反封建、改革创新的思想,它旨在推进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而达到改善教育、政治、财政等方面的目的,为中国建设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基础。
(一)维新变法运动
一、维新思想的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 (一)、早期维新派的形成和主张
早期维新派最初持“中体西用”的立场,后转变为 “西体西用”的立场。
为什么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分道扬镳?
由于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了洋务运动种种弊端,早期 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进行深刻 反思(社会状况) 。他们发觉西方的富强之本在于 “同民情、参民政”、“上下同心”,进而提出改良 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求。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 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 用(思想的传承);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 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 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 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 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 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 家。
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年~1919年)
鸦片战争(1840~1842)
晚 清 前 期
清 末 民 初
(1)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 ①洋务运动展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经济基础); ②由于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了洋务运动种种弊端, ③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进行 深刻反思(社会状况)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 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因其理论体系的不成熟,所以称为早期维新思想。 (4)意义: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 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是近代中国主张学 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开端。 (5)局限:未付诸实际行动。
18C中(1765年)----- 19C六七十年 代 工业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资产阶级才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缺乏经验
(7)主要原因: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课堂练习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A
A《应诏统筹全局折》 C《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2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开始的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制定 B《定国是诏》 的颁布 C公车上书 D成立保国会
B
3支持戊戌变法的阶层有: (1)农民 (2)民
族资产阶级 (3)开明地主 分子
(4)爱国知识 B
A(1)(2)(3)(4) B(2)(3)(4) C(1)(3)(4) D(1)(2)(4)
4支持百日维新的地方实力派是
A张之洞 B陈宝箴 C左宗棠 D荣禄
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说《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 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二、戊戌政变
1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的阴谋破坏 (1)控制京、津地区 (2)控制人事任免权 (3)旧官僚及各地督抚的阻挠 2戊戌政变及戊戌变法失败 (1)时间:1898年9月21日 (2)经过:(戊戌六君子) (3)残留成果:京师大学堂
三、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1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意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作用: (1) 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2)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思
想启蒙作用。 4失败原因 5失败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4失败原因
回前页
(1)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用改良的方法
(2)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3)在顽固势力面前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 予幻想
(4)脱离害怕群众,得不到群众支持
(5)在力量对比上,无论经济力量还是阶级基 础,维新派都不及顽固势力
1《上清帝第五书》
(1)背景:1897年11月,德国强 占胶州湾
(2)时间:1897年12月
(3)内容:瓜分大祸,迫在眉睫,
必须当机立断,迅速维新变法,否
则“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 可得矣”。
回首页
2 《应诏统筹全局折》 (《上清帝第六书》)
(1)时间:1898年1月29日
(2)内容:请求光绪帝正式确定维 新变法政策,选拔人才,改革中央 政权结构。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现立制宪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8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
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翼(期望)。概念横 目,徒具深悲,至此竟茫无可倚。”表明他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C
C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思考题
A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提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6保国会与强学会的最大区别是
D
A规模更大
B持续时间更长
C代表的阶级利益更广泛
D制定了明确的纲领
7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
法,是因为他们
D
A不感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维新派为推行维新思想进行的活动?
1著书立说
思想准备
2设立学会、学堂
组织准备
3办报、进行论战
舆论准备
敬请指导
丁蜀职业高级中学
王复盛
2002-10-31
第七节 戊戌变法
一、戊戌变法
1 《上清帝第五书》 2 《应诏统筹全局折》(《上清帝 第六书》) 3 保国会的成立 4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898.6.11—9.21 共103天
(3)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 纲领。
回首页
3保国会的成立
(1)时间:1898年4月
(2)目的:救亡图存
政治
(3)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纲领
(4)发展:北京、上海设总会 组织
各地设分会
机构
(5)性质:资产阶级政党
回首页
戊戌变法内容简表 回首页
类别
主要内容
进步性
局限性
政治 裁汰冗员,澄清吏制 方面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保护农工商业发展 方面 奖励发明,改革财政
军事 裁汰绿营,精练陆军 方面 实行征兵制
有利于维新 派参与政权
有利于民族 资本主义的 发展
有利于提高 国防实力
未涉及君主立 宪的政治主张
未触动封建土 地说所有制, 未深入民众
未认识到掌握 武装的重要性
文教 办学堂,学西学,废 有利于西学 未彻底排除封
方面 除八股,改革科举, 的传播
建思想的毒素
设立译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