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债权执行清偿顺序几个问题的解答
清偿顺位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清偿顺位,又称债务清偿顺序,是指在债务人破产或无力偿还债务时,债权人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获得清偿的规定。
清偿顺位的规定对于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企业破产法》对清偿顺位进行了明确规定,本文将从法律规定、顺位划分、例外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法律规定1.《企业破产法》《企业破产法》是我国关于企业破产的基本法律,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明确规定,债务人在破产程序中,应当依照下列顺序清偿债务:(1)破产费用;(2)职工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3)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4)普通破产债权。
2.《合同法》《合同法》是我国调整合同关系的基本法律,对清偿顺位也有相关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六条,债务人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清偿债务:(1)已经到期的债务;(2)尚未到期的债务;(3)担保债务;(4)普通债务。
三、顺位划分1.破产费用破产费用是指在破产程序中,为处理债务人财产、维护债权人利益而发生的必要费用。
破产费用包括:(1)破产申请费用;(2)破产财产保管、评估、拍卖、变卖费用;(3)破产财产分配费用;(4)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5)破产管理人报酬。
2.职工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职工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是指在债务人破产前,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等。
3.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是指在债务人破产前,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
4.普通破产债权普通破产债权是指在债务人破产前,已经成立的、未到期的、合法的债权。
四、例外情况1.有财产担保的债权有财产担保的债权是指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设立抵押、质押、留置等担保物权,且担保物已经交付的债权。
对于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债权人有权优先受偿。
2.职工债权职工债权是指职工因劳动合同关系产生的债权。
清偿顺序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清偿顺序,是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按照一定的顺序行使债权,从债务人的财产中优先受偿的规定。
清偿顺序的法律规定对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清偿顺序的法律规定入手,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清偿顺序的法律规定概述1. 我国清偿顺序的法律规定我国《民法典》规定了债务清偿的顺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优先受偿。
债务人对其债务设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人应当优先受偿。
(2)破产清偿顺序。
债务人破产时,应当先清偿破产费用,然后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清偿: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税款、其他债务。
(3)代位权清偿顺序。
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时,应当先就债务人的特定财产受偿,不足部分,再就债务人的其他财产受偿。
2. 我国清偿顺序的法律规定特点(1)优先性。
在清偿顺序中,某些债权具有优先受偿的权利,如有财产担保的债权、破产费用等。
(2)顺序性。
清偿顺序具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债权人应当按照规定的顺序行使债权。
(3)平等性。
在同等条件下,债权人之间的受偿权利应当平等。
三、清偿顺序的法律规定具体内容1. 有财产担保的债权(1)担保物权。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以其财产设定担保,债权人有权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
(2)抵押权。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担保财产的占有,将担保财产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债权人有权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3)质权。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担保财产交由债权人占有,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债权人有权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就质物优先受偿。
2. 破产清偿顺序(1)破产费用。
包括破产申请费、破产管理人费用、清算费用等。
(2)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
包括职工工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3)税款。
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4)其他债务。
包括债务人的其他债务,按照债权金额比例受偿。
3. 代位权清偿顺序(1)债务人特定财产。
有关执行款清偿顺序的法律条文

有关执行款清偿顺序的法律条文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条债务人的给付不足以清偿其对同一债权人所负的数笔相同种类的全部债务,应当优先抵充已到期的债务;几项债务均到期的,优先抵充对债权人缺乏担保或者担保数额最少的债务;担保数额相同的,优先抵充债务负担较重的债务;负担相同的,按照债务到期的先后顺序抵充;到期时间相同的,按比例抵充。
但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对清偿的债务或者清偿抵充顺序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债务人除主债务之外还应当支付利息和费用,当其给付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并且当事人没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抵充:(一)实现债权的有关费用;(二)利息;(三)主债务。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四条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致使抵押物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收取的由抵押物分离的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按照下列顺序清偿:(一)收取孳息的费用;(二)主债权的利息;(三)主债权。
第七十四条抵押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按下列顺序清偿:(一)实现抵押权的费用;(二)主债权的利息;(三)主债权。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应当先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再清偿加倍部分债务利息,但当事人对清偿顺序另有约定的除外。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二、执行款不足以偿付全部债务的,应当根据并还原则按比例清偿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但当事人在执行和解中对清偿顺序另有约定的除外。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五条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
普通债权的清偿顺序

普通债权的清偿顺序
在我们的⽣活中有很多的⼈可能⽋很多⼈钱,这个时候我们是可以在法院进⾏起诉的有的时候,债务⼈的钱不能够偿还所有债权⼈的钱,那么相关的清偿顺序是怎样的?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普通债权的清偿顺序
优先抵充已到期的债务;⼏项债务均到期的,优先抵充对债权⼈缺乏担保或者担保数额最少的债务;担保数额相同的,优先抵充债务负担较重的债务;负担相同的,按照债务到期的先后顺序抵充;到期时间相同的,按⽐例抵充。
依据:《最⾼⼈民法院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合同法〉若⼲问题的解释(⼆)》
第⼆⼗条规定:“债务⼈的给付不⾜以清偿其对同⼀债权⼈所负的数笔相同种类的全部债务,应当优先抵充已到期的债务;⼏项债务均到期的,优先抵充对债权⼈缺乏担保或者担保数额最少的债务;担保数额相同的,优先抵充债务负担较重的债务;负担相同的,按照债务到期的先后顺序抵充;到期时间相同的,按⽐例抵充。
但是,债权⼈与债务⼈对清偿的债务或者清偿抵充顺序有约定的除外。
以上内容就是相关的回答,债务⼈⽋很多债权⼈的钱,这个时候是需要按照⼀定的清偿顺序进⾏偿还的,如果对债权⼈进⾏的抵押,这个时候经常顺序就⽐较靠前,具体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确定。
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可以咨询店铺相关律师。
法律规定的清偿顺序(3篇)

第1篇一、引言在市场经济中,债务的清偿是维护交易安全、保障债权实现的重要环节。
法律规定的清偿顺序,是指在债务清偿过程中,债权人的债权应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得到实现。
本文将详细阐述我国法律规定的清偿顺序,旨在为债权人和债务人提供参考,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
二、清偿顺序概述1. 清偿顺序的概念清偿顺序,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无力偿还全部债务时,其债权应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得到实现。
我国《民法典》规定了清偿顺序,以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2. 清偿顺序的法律依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等条款对清偿顺序作出了规定。
三、法律规定的清偿顺序1. 有担保债权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债务人应当首先清偿有担保的债权。
有担保债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
无担保债权则是指在债务人没有提供任何担保的情况下,债权人对其享有的债权。
2. 普通债权按照比例清偿在有担保债权清偿完毕后,剩余的债务应由无担保债权人按照债权比例进行清偿。
即在同一债务人处,有多个无担保债权人时,应根据其债权金额的比例分配剩余债务。
3. 按照债权成立时间清偿当多个债权均属于无担保债权时,清偿顺序应按照债权成立时间先后进行。
即先成立的债权优先于后成立的债权。
4. 税收债权优先于其他债权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国家税收债权具有优先受偿权。
在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国家税收债权应优先于其他债权得到清偿。
5. 消费者权益保护《民法典》第一百二十六条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作出规定,消费者债权在无担保债权中具有优先受偿权。
即消费者在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其债权应优先于其他无担保债权人得到清偿。
6. 其他特殊情况(1)劳动债权优先于其他债权。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工资、经济补偿金等劳动债权在无担保债权中具有优先受偿权。
(2)继承债权。
在债务人去世后,其遗产债权应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清偿。
四、清偿顺序的例外情况1. 债权人自愿放弃债权债权人可以自愿放弃部分或全部债权,但这不影响其他债权人的清偿顺序。
执行中清偿顺序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执行程序是保障债权实现的重要环节。
在执行过程中,债务人的财产往往不足以清偿所有债权,这就涉及到清偿顺序的问题。
正确的清偿顺序不仅可以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
本文将详细阐述我国执行中清偿顺序的法律规定。
二、清偿顺序概述1. 清偿顺序的定义清偿顺序,是指在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按照一定的法律原则,确定各债权人的债权受偿优先级的规则。
2. 清偿顺序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一十六条规定:“债务人有多个债权人的,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清偿:(一)破产费用;(二)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三)税款;(四)其他债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三)普通破产债权。
”三、清偿顺序的具体规定1. 破产费用破产费用是指在破产程序中,为保证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而发生的费用,如破产申请费、管理人费用、诉讼费用等。
破产费用应优先清偿。
2. 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是职工的基本权益,应优先清偿。
3. 税款税款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破产企业欠缴的税款应优先清偿。
4. 其他债权其他债权包括普通破产债权、担保债权等。
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税款后,其他债权按照债权比例受偿。
四、清偿顺序的特殊规定1. 担保债权担保债权是指债权人通过设定抵押、质押、保证等方式,对债务人的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的债权。
在清偿顺序上,担保债权优先于普通债权受偿。
2. 连带责任债务连带责任债务是指债务人、担保人、保证人等对同一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债务。
民法典中的债权清偿规定及其适用

民法典中的债权清偿规定及其适用一、引言债权清偿是民法典中重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之一,它规定了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及其清偿方式。
在本文中,将探讨民法典中的债权清偿规定以及其在实际中的适用情况。
二、债权清偿的基本原则1. 等级顺序原则根据民法典的债权清偿规定,债权人的债权清偿顺序应按照先后顺序来进行,即优先偿还优先债权,后偿还后债权。
这一原则保障了债权人的权益,保证了债务人按时履行债务。
2. 先到先得原则根据民法典的债权清偿规定,当多个债权人同时向相同的债务人主张其债权时,先到者优先受偿。
这一原则旨在公平地解决多个债权人之间的竞争关系,确保债权人利益的平衡。
三、债权清偿的具体规定1. 追索权的规定根据民法典的债权清偿规定,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享有追索权。
债权人可以依法要求债务人履行其债务义务,包括支付货币、提供劳务等。
2. 强制执行的应用在债权清偿过程中,债权人可以通过强制执行等手段来实现自己的债权。
强制执行是一种法律手段,通过司法机关的介入,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拍卖等行为,以确保债权人能够得到债务人的清偿。
3. 合同约定的适用除了民法典规定的债权清偿规则外,债权人与债务人可以通过签订合同来约定清偿方式和条件。
合同约定的清偿规则具有法律效力,并且双方应当按照合同履行债务。
四、债权清偿规定的适用情况1. 个人借贷关系中的债权清偿在个人借贷关系中,债权清偿规定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当甲方借款给乙方时,甲方享有债权,乙方则有债务。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甲方可以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按时偿还借款。
2. 劳动合同中的债权清偿在劳动合同关系中,雇主与员工之间也存在债权关系。
雇主应按照合同约定,按时支付工资、福利等待遇,而员工则有权要求按时获得合法报酬。
这是债权清偿规定在劳动关系中的一种表现。
3. 商业交易中的债权清偿在商业交易中,债权清偿规定亦得到适用。
当甲方向乙方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甲方享有债权,乙方则有债务。
债权的清偿顺序是怎样规定的

债权的清偿顺序是怎样规定的债权和债务是个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像是没有了学⽣就没有⽼师这样的关系。
凡是呢,都得按照个顺序来进⾏,⼀步⼀步来,才不容易出乱⼦,如果是⼀种⽆序的状态,反⽽会耽误事情的解决。
今天,店铺⼩编就搜集整理了有关债权的偿清算顺序,希望可以解您的问题。
债权的清偿顺序是怎样规定的依《中华⼈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破产债权按以下顺序清偿:⼀、破产企业所⽋职⼯⼯资和劳动保险费;⼆、破产企业所⽋税款;三、破产债权。
破产债权不⾜以清偿同⼀顺序清偿要求的,按⽐例分配。
这⾥所指的破产财产作为清偿总额的,是在优先拨付破产费⽤后剩余的所有破产财产总额。
债权最⾼⼈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问题的规定》还指出,清算期间的职⼯⽣活费、医疗费可以从破产财产中优先拨付。
债在法律上并不是只有借贷关系才会产⽣,法律上债的产⽣有四种原因:契约(合同)、⽆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为,平常所说的借贷关系的债务,是产⽣于契约之中。
你所说的委托事项未办成依据合同索赔的权利,也是债权,该债权是基于合同(契约)产⽣的所以是契约(合同)之债。
债的消灭原因则有清偿、提存、抵销、免除等。
和物权不同的是,债权是⼀种典型的相对权,只在债权⼈和债务⼈间发⽣效⼒,原则上债权⼈和债务⼈之间的债之关系不能对抗第三⼈债权的职权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债权⼈会议拥有确认申报债权、通过债务重整⽅案,破产财产分配⽅案等职权。
具体请查看《企业破产法》第六⼗⼀条的规定。
第六⼗⼀条债权⼈会议⾏使下列职权:(⼀)核查债权;(⼆)申请⼈民法院更换管理⼈,审查管理⼈的费⽤和报酬;(三)监督管理⼈;(四)选任和更换债权⼈委员会成员;(五)决定继续或者停⽌债务⼈的营业;(六)通过重整计划;(七)通过和解协议;(⼋)通过债务⼈财产的管理⽅案;(九)通过破产财产的变价⽅案;(⼗)通过破产财产的分配⽅案;(⼗⼀)⼈民法院认为应当由债权⼈会议⾏使的其他职权。
做什么事情都要排队⼀步⼀步的来,你看那些需要排队的地⽅,如果没有排队的话乱成了什么样⼦了。
民法典对债权债务的清偿顺序规定

民法典对债权债务的清偿顺序规定随着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实施,债权债务的清偿顺序规定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债权债务的清偿顺序主要涉及到债务人的财产清偿和债权人的优先权等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简要介绍民法典对债权债务的清偿顺序的规定。
一、财产清偿在民法典中,财产清偿的优先级原则上是依据抵押、质押、留置、先办理者优先的原则,具体顺序为抵押权人清偿、质权人清偿、留置权人清偿、先办理者清偿、普通债权人清偿。
其中,对于同一种方式设定的债权,按照设定的先后顺序排列。
除此之外,在透支信用卡消费、透支信用卡取现等情形下,财产清偿的优先级也有所不同。
民法典规定,在透支信用卡消费、透支信用卡取现、循环贷款,以及信用贷款、保证金贷款等情况下,具有相应债权的银行,在债务人破产时优先受偿。
二、债权人的优先权在实行财产清偿之后,按照法定顺序和合同约定的顺序,对剩余的财产进行清偿。
据此,民法典明确了债权人的优先权。
·法定优先权:法律规定的债权人具有的优先权,包括食品安全债权、劳动者工资债权等。
·债务人与债权人的约定:根据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协议达成的约定,包括债权人优先权、担保物优先权等。
·行政优先权: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债务人财产进行的优先受偿。
·特殊债权人优先权:指依据专门法律规定的特殊债权。
三、禁止抵押、质押的财产在民法典的规定中,还有一些财产是禁止抵押、质押的,其中主要包括个人所有的住房、家具、家电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必要的劳动工具。
在这些财产上,债权人只能依据法律规定或者与债务人的协议达成优先受偿。
四、个人破产清偿顺序当个人负债较多,难以清偿时,个人破产清偿程序将启动。
一般情况下,破产清偿基本由清偿程序、清偿方案、清偿分配三个环节组成。
具体清偿顺序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破产手续费用、垫付费用、优先清偿费用·劳动者工资、农民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生活必需品费用、住房租赁费用、住房公积金、税费、罚款等·其他债权最后,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债权债务的清偿顺序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也应该充分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定,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债务清偿顺序大小的法律规定 - 债权债务清偿

债务清偿顺序大小的法律规定 - 债权债务清偿债务清偿顺序大小的法律规定我们应该知道,债务人在债务有很多的情况下,通常会发生债务清偿顺序的问题,因为债权人都会想要回属于自己的部分,但是到底能不能要回钱还是一个问题。
因此,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债务清偿顺序大小的法律规定?接下来由我详细为您介绍!一、债务清偿顺序大小的法律规定1、优先债权为第一清偿顺序。
所谓优先债权,是指债权人在遗产上有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情形的债权。
享有这种权利的人为优先权人。
优先权人的此种优先债权的效力不应当受遗产继承的任何影响。
它应当先于普通债权而得到清偿。
但是,享有这种特别担保的优先权人也不是对遗产全部均享有优先清偿的权利,倘若在供担保之物或权利不足以清偿其债务时,则其不足的部分,仍然应当与普通债权处于同一清偿顺序而受清偿。
2、普通债权为第二清偿顺序。
普通债权是相对于优先债权而言的。
在继承债务的清算中,首先要清偿优先债权。
优先债权清偿完毕以后,再清偿普通债权。
对于普通债权的清偿应以继承人已经知道的(包括债权人已经报明的)为限。
继承人无从知道的债权当然也就无法清偿。
对于尚未到清偿期的债务,也应当在遗产债务清偿时一并清偿,以避免延缓整个遗产债务清偿的进行。
对于那些附有条件而条件尚未成就的债权的清偿问题,情况较为复杂,不可一概而论,应由继承人和债权人互相协商,或请求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估价处理或请鉴定人评定数额。
如果被继承人的遗产在清偿了优先债权以后,不够清偿已知的普通债权,则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对于各项普通债权按其数额的比例计算,分别予以偿还。
3、交付遗赠为第三顺序。
我国继承法第34条规定:“执行遗赠不得妨碍清偿遗赠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
”这就是说,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在先,交付遗赠在后。
在优先债权和普通债权清偿完毕以后,遗产尚有剩余的才能开始遗赠的交付。
二、破产债务清偿的顺序1、破产费用破产费用包括: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
也谈执行款不能偿付全部债务清偿顺序如何确定

也谈执行款不能偿付全部债务清偿顺序如何确定执行款不能偿付全部债务清偿顺序如何确定执行款不能偿付全部债务,这是企业和个人破产时面临的一个困难。
本文将探讨在这种情况下,清偿顺序的确定。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破产的定义是指其无法清偿债务,而不是说只要欠债就算破产。
因此,当无法执行银行贷款、征信债务和其他未清算债务时,才可以认定现状为破产状态。
按照清偿顺序,个人的破产清偿顺序一般是先清偿优先债务、一般债务、次级债务、后来债务。
优先债务指的是破产程序开始前就存在的债务,如工资、税金、社保等;一般债务是指破产程序清算通知发布前,由破产者负担的费用和破产时拓展的债务;次级债务和后来债务可以根据事先制定的清算方案进行还款。
企业破产清偿顺序则会更复杂。
首先,应该保证工商税项、工资、社保和当地财政等的优先债务得到清偿。
其次,这些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费用和应付账款都必须有正式财务记录。
随后,由财务机构负责计算每笔待清偿的债务本金、利息和滞纳金。
最后,银行贷款、循环贷款、公司债券以及应付款项等不同的债务种类会根据不同的清偿顺序进行还款。
总而言之,清算程序必须遵守法律,同时尊重债权人的合法权利。
即使破产造成损失,债权人仍然有权利依法分配实物财产或向破产者追溯资金。
同时,为了避免债务过多或过度集中,请企业和个人在欠债之前,尽可能地保持财务稳定和债务合理规划。
借贷是商业交易、生活消费中常见的一种金融活动。
但如果借贷过多或债务过度集中,就会存在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
这时候,债务人很可能陷入破产状态,执行款不能偿付全部债务成为难题。
在企业和个人破产情况下,就要进行清偿债务。
清偿顺序的制定是破产清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财产被分配的先后顺序。
在破产清算时,债权人的清偿顺序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确保破产清算具有合法性和公正性。
企业破产清偿顺序分析企业的破产清偿顺序较复杂,它需要考虑不同种类债权人之间的权益。
企业的债权人主要包括国有机构、银行、供应商、员工、管理者等,每类债权人都有特定的优先债务和次级债务。
借款合同中的债务清偿顺序与优先权

借款合同中的债务清偿顺序与优先权
在借款合同中,债务清偿顺序和优先权往往是涉及到借款人和债权人权益保障的重要问题。
下面将就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债务清偿顺序
债务清偿顺序指在借款人破产清偿债务时,不同债权人按照一定的优先级顺序获得偿还债务的权利。
一般来说,债务清偿顺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优先受偿权:有些债权人可能会在其他债权人之前获得清偿,如抵押权、质押权等担保权利。
法定优先权:根据法律规定,有些债权在破产清偿中享有优先受偿权,如劳动者工资、税收等。
普通债权:普通债权是指没有特殊优先权的债权,按照破产清偿顺序依次清偿。
优先权的确定
在借款合同中,债务清偿的优先权通常是在合同中约定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优先权约定:
抵押权:抵押权是指债务人将其财产转让给债权人作为抵押,债权人在债务履行不当时有权优先清偿。
质押权:质押权是指债务人将其财产转让给债权人作为担保,债权人在债务不履行时有权优先清偿。
先行抵押权:在多重担保情况下,债权人可以约定某些抵押权享有先行抵押权,即在其他抵押权之前获得清偿。
借款合同中的债务清偿顺序和优先权是保障借款人和债权人权益的重要机制。
合同中明确约定债务清偿顺序和优先权,有利于各方在债务履行和破产清偿过程中权益得到保障。
对于借款人和债权人来说,了解清楚债务清偿顺序和优先权的相关规定,有助于提前规划和减少风险。
民法典清偿顺序

民法典清偿顺序一、一般清偿顺序一般清偿顺序是指同一顺序的债权人,不分债权种类,依债权比例平等受偿的顺序。
我国《民法典》规定:“同一顺序的债权人对同一被执行人的财产享有同等权利,清偿债务时按债权比例分配。
”这是清偿顺序的一般规定,据此规定,清偿顺序一般按以下步骤确定:第一步,确定执行依据,即执行机关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
第二步,确定被执行人。
即执行依据中确定的履行义务的人。
第三步,确定被执行人的可供执行财产。
可供执行的财产依其可否直接支付或变价而为动产或不动产。
可供执行的财产包括种类物和特定物。
种类物为货币和非货币财产,如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
特定物为非货币财产,如房屋、车辆等。
第四步,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保全,在人民法院对债务人的给付义务进行执行时,如果债务人有转移、隐匿、变卖、毁损可供执行的财产的行为时,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或依申请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责令提供担保等保全措施。
第五步,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变卖、拍卖、折价等强制措施。
人民法院在采取上述措施时,应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时,必须由两个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并通知被执行人或其成年家属到场,以明确告知其有关事项;对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应制作清单,记明已被查封、扣押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等并附核对清单。
第六步,制作分配方案。
通常在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保全和强制执行后,由法院执行机构制作分配方案。
该方案应载明以下事项:(1)债权人姓名、名称、债权数额及请求清偿数额;(2)债务人及被执行人姓名、名称及应支付的款项;(3)可供执行的财产种类及所在地;(4)各债权人所得分配的比例;(5)清偿的先后顺序;(6)制作方案的日期等。
该方案经法院裁定认可后通知各债权人并送达债务人。
如债权人或债务人对该方案有异议的,可在接到通知或传票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
若无异议,则按照该方案进行清偿。
二、特别清偿顺序特别清偿顺序是指根据法律明文规定在债务人特定财产上设定的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偿的顺序。
债权偿还顺位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市场经济中,债权债务关系是经济活动中的基本法律关系之一。
债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有权利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
然而,在债务人无法一次性偿还所有债务的情况下,债权偿还的顺位就成为了关键问题。
本文将对债权偿还顺位法律规定进行探讨,分析相关法律法规,以期为我国债权债务关系的处理提供参考。
一、债权偿还顺位概述债权偿还顺位,是指债务人在无法一次性偿还所有债务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偿还债务的规定。
债权偿还顺位的存在,主要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债务的公平、合理偿还。
二、我国债权偿还顺位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其中对债权偿还顺位有明确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一十七条,债务人在履行债务时,应当按照下列顺序偿还:(1)已到期的债务;(2)未到期的债务;(3)附条件的债务;(4)附期限的债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是我国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其中对债权偿还顺位也有明确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三条,债务人应当按照下列顺序履行债务:(1)已到期的债务;(2)未到期的债务;(3)附条件的债务;(4)附期限的债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担保法》是我国调整担保关系的法律,其中对债权偿还顺位也有明确规定。
根据《担保法》第三十六条,担保人应当按照下列顺序履行担保义务:(1)主债务;(2)利息;(3)违约金;(4)损害赔偿金。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对《民法典》担保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了细化,明确了债权偿还顺位。
根据该解释,担保人应当按照下列顺序履行担保义务:(1)主债务;(2)利息;(3)违约金;(4)损害赔偿金。
三、债权偿还顺位法律规定的适用1. 主债务与从债务在债权偿还顺位中,主债务应当优先偿还。
从债务包括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等。
在主债务偿还完毕后,再偿还从债务。
经济法解读债权法的债务清偿顺序

经济法解读债权法的债务清偿顺序债务清偿顺序是债权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规定了不同债务人在清偿债务时的顺序和方式。
在债权法中,根据债权人的身份、债务的性质和法定顺序等因素,确定了不同的债务清偿顺序。
本文将通过对经济法解读债权法的债务清偿顺序,来详细阐述债权法的具体规定和解读。
一、优先清偿原则根据债权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差额清偿的原则是保护财产的有序分配,保障债权人的利益最大化。
这意味着在清偿债务时,必须按照法定的债务清偿顺序逐级分配。
二、先清偿法定优先债务债权法规定了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债务具备优先清偿的权利。
例如劳动者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等,这些债务在清偿时应当具有优先权。
同时,在企业破产清偿中,国家、其他债务人的赔偿费用等也享有优先清偿的权利。
三、再清偿一般清偿债务一般清偿债务指的是债权人的普通债权,包括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合同债权、民事债权等。
在清偿一般清偿债务时,应按照债务先后的原则进行分配。
这表示先履行的债务优先得到清偿。
四、最后清偿次级债务次级债务是指债权人普通债权清偿后仍未清偿的债权。
根据债权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次级债务在清偿时要按照自愿原则分配。
也就是说,当主债务得到清偿后,可以由债务人与剩余债权人自行协商约定分配方式。
五、债务清偿顺序的意义债权法对债务清偿顺序进行了明确规定,目的在于保护债权人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依照债权法指定的清偿顺序进行债务分配,能够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维护债务人与债权人的权益平衡。
同时,这也有助于促进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规范性。
债务清偿顺序的解读需要债务人和债权人共同遵循和执行。
对于债务人而言,清楚了解债务清偿顺序,合理安排债务偿还,能够降低风险并确保顺利履行债务。
对于债权人来说,清楚了解自己在债务清偿顺序中的地位,有助于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总之,经济法解读债权法的债务清偿顺序,是维护债务人与债权人权益平衡的重要保障。
最高院︱执行程序中利息、本金的清偿顺序

最高院︱执行程序中利息、本金的清偿顺序当执行款不足以偿付全部债务的,就存在着清偿顺序的问题。
而在一般民事债权的清偿中,则存在清偿抵充的规定,即指债务人对同一债权人负担数宗同种类债务,而债务人的履行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决定该履行抵充某宗或某几宗债务的现象。
各国民法普遍规定,在一般民事债权中,债务人的给付不足以清偿其全部债务时,当事人可以就给付抵充何宗债务进行约定;如果当事人之间没有约定,则债务人有权单方面指定其给付系清偿何宗债务,但应该依次按照费用、利息、原本债务的顺序进行抵充。
这一原则在我国许多法律、司法解释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1条规定:债务人除主债务之外还应当支付利息和费用,当其给付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并且当事人没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抵充:(1)实现债权的有关费用;(2)利息;(3)主债务。
我国《担保法》第68条规定:质押合同无另外约定时,质权人收取的质物的孽息,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再充抵质权担保的债权。
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4条规定:抵押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所得价款,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按下列顺序清偿:(1)实现抵押权的费用;(2)主债权的利息:(3)主债权。
上述规定无不体现了一般债权清偿时抵充顺序为费用、利息、原本债权。
一般民法债权的抵充顺序反映了公平的理念,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债权的实现。
但如前文所述,迟延履行利息,名为利息,实则具有一定公法性质,是对当事人迟延履行金钱债务的一种惩罚。
所以司法解释中4定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与迟延履行利息清偿顺序不适用一般民法债权的清偿抵充顺序。
首先,迟延履行属于罚息,是对不按期履行判决确定义务的惩罚方式,与普通债务主债务之利息有本质属性上的区别。
其次,债的清偿抵充顺序的确立,在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主要是对债权人经济损失的弥补;而迟延履行利息制度的设置目的在于给予申请执行人适当的经济补偿,对被执行人施以适当的经济惩罚,督促当事人尽快履行判决义务,维护法院判决的权威性。
关于普通债权执行清偿顺序几个问题的解答

关于普通债权执行清偿顺序几个问题的解答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关于普通债权执行清偿顺序几个问题的解答本文讨论的普通债权,指的是根据民事合同关系形成的债权,其性质可能是货款、借款、加工费、服务报酬等形式,但是不包括处理债权关系中形成的诉讼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手续费、税费等,也不包括因为劳动关系形成的工资、社保费用等。
下文中称“债权”之处,均指普通债权。
1、先到期的债权是否优先于后到期的债权受偿答:不是,债权到期的先后顺序与执行程序中受偿的先后顺序没有关系。
先到期的债权如果没有取得判决书、裁决书、调解书、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书等作为执行依据,就不具备申请执行的条件,也完全没有优先的效力。
2、先取得生效法律文书的债权是否优先于后取得生效法律文书的债权受偿答:不是,执行依据的生效时间不能决定受偿的先后顺序。
在法院强制执行程序中,除了有物权担保的债权以外,清偿的先后顺序是以法院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来确定的,执行措施主要是指查封(对不动产或动产)、扣押(对动产)、冻结(对资金)等强制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88条规定:“多份生效法律文书确定金钱给付内容的多个债权人分别对同一被执行人申请执行,各债权人对执行标的物均无担保物权的,按照执行法院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顺序受偿。
”3、有担保的债权是否优先于无担保债权受偿答:是的,有担保的债权就担保物优先于无担保的债权受偿。
担保物权主要是指抵押权、质押权或留置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4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所有的其他人享有抵押权、质押权或留置权的财产,可以采取查封、扣押措施。
财产拍卖、变卖后所得价款,应当在抵押权人、质押权人或留置权人优先受偿后,其余额部分用于清偿申请执行人的债权。
”如果担保物价值不足以清偿债权的,剩余未受清偿的债权不再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
关于普通债权执行清偿顺序几个问题的解答

关于普通债权执行清偿顺序几个问题的解答本文讨论的普通债权;指的是根据民事合同关系形成的债权;其性质可能是货款、借款、加工费、服务报酬等形式;但是不包括处理债权关系中形成的诉讼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手续费、税费等;也不包括因为劳动关系形成的工资、社保费用等..下文中称“债权”之处;均指普通债权..1、先到期的债权是否优先于后到期的债权受偿答:不是;债权到期的先后顺序与执行程序中受偿的先后顺序没有关系..先到期的债权如果没有取得判决书、裁决书、调解书、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书等作为执行依据;就不具备申请执行的条件;也完全没有优先的效力..2、先取得生效法律文书的债权是否优先于后取得生效法律文书的债权受偿答:不是;执行依据的生效时间不能决定受偿的先后顺序..在法院强制执行程序中;除了有物权担保的债权以外;清偿的先后顺序是以法院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来确定的;执行措施主要是指查封对不动产或动产、扣押对动产、冻结对资金等强制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88条规定:“多份生效法律文书确定金钱给付内容的多个债权人分别对同一被执行人申请执行;各债权人对执行标的物均无担保物权的;按照执行法院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顺序受偿..”3、有担保的债权是否优先于无担保债权受偿答:是的;有担保的债权就担保物优先于无担保的债权受偿..担保物权主要是指抵押权、质押权或留置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4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所有的其他人享有抵押权、质押权或留置权的财产;可以采取查封、扣押措施..财产拍卖、变卖后所得价款;应当在抵押权人、质押权人或留置权人优先受偿后;其余额部分用于清偿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如果担保物价值不足以清偿债权的;剩余未受清偿的债权不再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但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保证责任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仅仅相当于扩大了债务人的范围;并不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4、在诉讼中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的债权是否优先于未采取保全措施的债权受偿答:是的;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的债权就被保全的财产优先于其他债权受偿..财产保全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判决生效后难以执行;而将执行程序中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提前到判决生效前实施..在目前司法操作中;有财产保全的债权等同于先采取执行措施的债权;可优先于其他债权受偿..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司法实践的作法一致;但目前并无法律或司法解释明确规定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的债权优先于未采取保全措施的债权受偿;故还存在制度规定的缺陷;应当予以弥补..5、执行债权按照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顺序受偿是否有例外答:有;在被执行人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或其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债务时;可以进入企业法人破产程序或自然人其他组织参与分配程序;从而打破按照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顺序受偿的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89条规定:“被执行人为企业法人;其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可告知当事人依法申请被执行人破产”;90条规定:“被执行人为公民或其他组织;其全部或主要财产已被一个人民法院因执行确定金钱给付的生效法律文书而查封、扣押或冻结;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或其他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在被执行人的财产被执行完毕前;对该被执行人已经取得金钱债权执行依据的其他债权人可以申请对该被执行人的财产参与分配”..。
债权偿还顺序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债权偿还顺序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它关系到债权人的利益实现和债务人的责任承担。
为了规范债权偿还行为,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债权偿还顺序作出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债权偿还顺序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一、债权偿还顺序概述债权偿还顺序是指在同一债务人身上存在多个债权人时,债务人应按照何种顺序清偿债务。
债权偿还顺序关系到债权人的利益实现,是法律规范的重要内容。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债权偿还顺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优先受偿权2. 按比例受偿3. 依债权成立时间受偿4. 依债权性质受偿二、优先受偿权1. 概念优先受偿权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有权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偿的权利。
优先受偿权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债务人提供担保的债权;(2)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法定优先权;(3)建设工程合同中的优先受偿权。
2.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二条规定:“抵押权人、质权人、留置权人按照约定或者依法享有优先受偿权的,在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实现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时,优先受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抵押权人、质权人、留置权人按照约定或者依法享有优先受偿权的,在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实现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时,优先受偿。
”三、按比例受偿1. 概念按比例受偿是指在同一债务人身上存在多个债权人时,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债权人按照债权比例受偿的权利。
2.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一十六条规定:“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债权人,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债权人按照债权比例受偿。
”四、依债权成立时间受偿1. 概念依债权成立时间受偿是指在同一债务人身上存在多个债权人时,债权人的债权成立时间越早,其受偿顺序越优先。
2.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债权人,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债权人按照债权成立的时间先后受偿。
清偿顺序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债务清偿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法律行为。
为了确保债务关系的公平、合理解决,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法规对债务清偿的顺序作出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详细阐述我国清偿顺序法律规定。
一、清偿顺序概述清偿顺序,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无力偿还全部债务时,依法应当首先偿还的债务。
我国《民法典》规定,债务人在履行债务过程中,如因特殊原因无法履行全部债务,应当按照以下顺序清偿:1. 债务人对其债权人的债务;2. 债务人对其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福利待遇等;3. 债务人对其所欠税款;4. 债务人对其其他债权人的债务。
二、清偿顺序的具体规定1. 债务人对其债权人的债务根据《民法典》规定,债务人对其债权人的债务应首先清偿。
这里的债权人包括所有合法的债权人,如金融机构、供应商、承包商等。
在清偿过程中,债权人应按照债权成立的先后顺序、债权金额大小等因素进行排序。
2. 债务人对其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福利待遇等在债务人无力偿还全部债务的情况下,职工的合法权益应得到优先保障。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债务人应优先清偿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福利待遇等。
在清偿过程中,应按照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福利待遇的金额大小进行排序。
3. 债务人对其所欠税款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的基本义务。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债务人应优先清偿所欠税款。
在清偿过程中,应按照税款金额大小进行排序。
4. 债务人对其其他债权人的债务在优先清偿了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福利待遇和税款后,债务人对其其他债权人的债务应按债权成立的先后顺序、债权金额大小等因素进行排序清偿。
三、特殊情况下的清偿顺序1. 优先清偿权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债务人破产、合并、分立等,债权人有优先清偿权。
根据《企业破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债权人可申请法院指定清算组,对债务人财产进行清算,优先清偿其债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普通债权执行清偿顺序几个问题的解答
本文讨论的普通债权,指的是根据民事合同关系形成的债权,其性质可能是货款、借款、加工费、服务报酬等形式,但是不包括处理债权关系中形成的诉讼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手续费、税费等,也不包括因为劳动关系形成的工资、社保费用等。
下文中称“债权”之处,均指普通债权。
1、先到期的债权是否优先于后到期的债权受偿?
答:不是,债权到期的先后顺序与执行程序中受偿的先后顺序没有关系。
先到期的债权如果没有取得判决书、裁决书、调解书、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书等作为执行依据,就不具备申请执行的条件,也完全没有优先的效力。
2、先取得生效法律文书的债权是否优先于后取得生效法律文书的债权受偿?
答:不是,执行依据的生效时间不能决定受偿的先后顺序。
在法院强制执行程序中,除了有物权担保的债权以外,清偿的先后顺序是以法院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来确定的,执行措施主要是指查封(对不动产或动产)、扣押(对动产)、冻结(对资金)等强制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88条规定:“多份生效法律文书确定金钱给付内容的多个债权人分别对同一被执行人申请执行,各债权人对执行标的物均无担保物权的,按照执行法院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顺序受偿。
”
3、有担保的债权是否优先于无担保债权受偿?
答:是的,有担保的债权就担保物优先于无担保的债权受偿。
担保物权主要是指抵押权、质押权或留置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4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所有的其他人享有抵押权、质押权或留置权的财产,可以采取查封、扣押措施。
财产拍卖、变卖后所得价款,应当在抵押权人、质押权人或留置权人优先受偿后,其余额部分用于清偿申请执行人的债权。
”如果担保物价值不足以清偿债权的,剩余未受清偿的债权不再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
但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保证责任(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仅仅相当于扩大了债务人的范围,并不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
4、在诉讼中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的债权是否优先于未采取保全措施的债权受偿?
答:是的,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的债权就被保全的财产优先于其他债权受偿。
财产保全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判决生效后难以执行,而将执行程序中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提前到判决生效前实施。
在目前司法操作中,有财产保全的债权等同于先采取执行措施的债权,可优先于其他债权受偿。
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司法实践的作法一致,但目前并无法律或司法解释明确规定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的债权优先于未采取保全措施的债权受偿,故还存在制度规定的缺陷,应当予以弥补。
5、执行债权按照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顺序受偿是否有例外?
答:有,在被执行人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或其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债务时,可以进入企业法人破产程序或自然人(其他组织)参与分配程序,从而打破按照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顺序受偿的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89条规定:“被执行人为企业法人,其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可告知当事人依法申请被执行人破产”;90条规定:“被执行人为公民或其他组织,其全部或主要财产已被一个人民法院因执行确定金钱给付的生效法律文书而查封、扣押或冻结,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或其他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在被执行人的财产被执行完毕前,对该被执行人已经取得金钱债权执行依据的其他债权人可以申请对该被执行人的财产参与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