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式家庭治疗
结构式家庭疗法
![结构式家庭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87f3d6e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9.png)
结构式家庭疗法结构式家庭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的心理辅导方法,旨在通过重新定义家庭成员之间的角色和关系,促进家庭系统的平衡和和谐。
本文将介绍结构式家庭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并探讨其在促进家庭健康和个人心理成长方面的作用。
一、概念和原理结构式家庭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家庭治疗先驱Salvador Minuchin 提出的。
它认为家庭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结构式家庭疗法通过调整家庭中的行为模式和沟通方式,帮助家庭成员建立积极的亲密关系,解决家庭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应用方法结构式家庭疗法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观察:治疗师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模式,了解家庭中存在的问题。
2. 家庭重构:治疗师根据观察结果,帮助家庭成员重新定义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以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模式。
3. 家庭调整:治疗师引导家庭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决策,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4. 家庭纠正:治疗师通过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家庭成员改变不良的行为和思维习惯。
三、应用领域结构式家庭疗法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 家庭冲突解决:结构式家庭疗法可以帮助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冲突和矛盾,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2. 离婚和重组家庭:结构式家庭疗法可以帮助离婚或重组家庭中的家庭成员适应新的家庭环境,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3. 子女教育问题:结构式家庭疗法可以帮助家长改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积极行为和健康心理。
4. 心理疾病治疗:结构式家庭疗法可以作为心理疾病治疗的辅助方法,帮助患者理解并解决疾病产生的家庭因素。
四、效果评估结构式家庭疗法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研究表明,结构式家庭疗法可以显著减少家庭冲突和亲子关系问题,并提高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结构式家庭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家庭和个体。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8e69f7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4.png)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就像一把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家庭关系中那一道道或深或浅的锁。
咱们先来说说“重演”这个技巧。
这就好比是让家庭重新演一出戏,戏里的情节就是他们日常相处中的那些事儿。
比如说,一个家庭里老是因为孩子写作业的事儿吵架。
那在治疗的时候呢,就让他们像平常一样演一遍这个场景。
爸爸妈妈开始唠叨孩子不认真,孩子在那顶嘴。
这一演啊,就像把家里的问题放在了放大镜下面,治疗师就能清楚地看到,哦,原来爸爸说话的时候老是带着那种不耐烦的语气,妈妈呢,总是在旁边火上浇油,孩子呢,其实心里特别委屈,他也想好好写,但是被父母这么一弄,就逆反了。
这就像在舞台上,每个演员的表情、动作、台词,都暴露了问题的所在。
你说,要是不这么演一下,光靠嘴上说,能这么清楚吗?再讲讲“集中焦点”。
这就像是拍照的时候对焦,要把镜头对准家庭里最关键的问题。
比如说,一个家庭来治疗,说家里矛盾重重,什么婆媳关系不好啦,孩子不听话啦,夫妻感情也有问题啦。
这时候治疗师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得像个侦探一样,找到那个核心的问题。
可能经过一番了解,发现其实是夫妻之间沟通不畅,导致家庭气氛紧张,然后影响到了婆媳关系和孩子的状态。
那这个夫妻沟通的问题就是焦点。
就好比一个机器,好多零件看起来都有点毛病,但其实是发动机这个核心部件出了问题,只要把发动机修好了,其他的小毛病可能就跟着好了。
还有“感觉震撼”这个技巧呢。
这就像是给平静的湖面丢一颗大石头,引起家庭的强烈反应。
有时候家庭里有些问题,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觉得就应该是这样。
治疗师就得做点啥,让他们突然意识到,这不对啊。
比如一个家庭里,父母总是替孩子做决定,孩子从来没有自己的想法。
治疗师可能会很严肃地跟父母说,你们这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就像把一只小鸟一直关在笼子里,它永远学不会飞。
这时候父母可能就会特别震惊,原来他们一直以为是爱孩子的行为,其实是害了孩子。
“划清界限”也很重要。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11dafe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3.png)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1. 重塑家庭结构:就像搭积木一样重新搭建家庭的结构。
比如说,家里原来是父母主导一切,现在可以让孩子也参与重要决策,让每个成员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呀!
2. 绘制家庭图:这就好像给家庭画一幅地图,能清楚看到每个人的位置和关系。
比如可以用不同颜色标记出每个成员,然后看看哪里连接紧密,哪里有些疏远呢。
3. 制定家庭规则:哎呀,就像是给一个小团队制定规矩一样!比如规定吃饭时不能玩手机,一家人要一起享受用餐时光,这能让家庭更有秩序哟!
4. 边界设置:这就好比给每个人的领地划个圈嘛。
像是父母不能随便翻看孩子的日记,要给孩子独立的空间,这样大家相处起来才更舒服呀!
5. 角色扮演:就像玩过家家一样换个身份体验。
比如让爸爸扮演孩子一天,感受一下孩子的压力和心情,多有意思啊!
6. 情感表达训练:这不就是学习怎么把心里的感受说出来嘛。
就像孩子可以直接对妈妈说“我想你多陪陪我”,而不是憋在心里生闷气呀!
7. 强调优点:这就像挖掘宝藏一样,找出每个人的闪光点。
比如说“哎呀,爸爸做饭可好吃啦”,让大家都更有自信呢!
8. 中间治疗:就像是在家庭这个大机器运转中加点润滑油。
比如当发生矛盾时,通过沟通和理解让关系更顺畅,生活不就更美好啦!
我觉得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这些治疗技巧真的很实用,可以帮助家庭建立更健康、和谐的关系呢!。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案例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4ddfd8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2.png)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案例一、家庭基本情况。
老王家那可真是一团乱麻。
老王,一个有点大男子主义的中年男人,在一家工厂上班,每天就知道埋头苦干,回到家也不咋说话。
他老婆李姐呢,是个急性子,在家里忙里忙外,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还要唠叨老王不帮忙。
他们有个上初中的儿子叫小王,这孩子正处在叛逆期,成绩一塌糊涂不说,还整天和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混在一起。
二、家庭问题呈现。
1. 夫妻关系。
老王和李姐之间的交流就像两条平行线。
老王觉得李姐太唠叨,李姐觉得老王不关心家庭。
每次李姐一开口唠叨,老王就躲进自己的小房间,要不就出去抽烟,把李姐气得直跺脚。
就像有一次,李姐辛辛苦苦做了一桌子菜,老王回来晚了,菜都凉了。
李姐就开始抱怨,说自己多么不容易,老王一声不吭,端起碗就吃,李姐一下子就火了,两人大吵一架。
2. 亲子关系。
小王对父母那是各种不服气。
他觉得父母根本不懂他,只知道看成绩。
老王呢,每次看到小王成绩不好,就会训斥他,说自己辛辛苦苦挣钱供他读书,他却不学好。
小王就顶嘴说:“你就知道钱钱钱,你关心过我吗?”李姐在中间想调和,可是方法不对,总是向着老王说话,让小王觉得妈妈也不站在自己这边。
三、结构式家庭治疗过程。
1. 加入家庭并观察。
治疗师来到老王家,就像一个神秘的访客。
刚进门,就感受到了那种压抑的气氛。
治疗师坐在客厅,看着老王坐在沙发一角看报纸,李姐在厨房忙个不停,小王在自己房间里玩游戏,喊都喊不出来。
治疗师心里想:“这家庭结构可太有问题了。
”2. 绘制家庭结构图谱。
治疗师开始画这个家庭的结构图谱。
老王是家庭的顶梁柱,但却是个孤立的顶梁柱,和其他家庭成员缺乏情感连接。
李姐像个忙碌的陀螺,围着家庭转,但和老王的互动是冲突性的,和小王的关系也是拧巴的。
小王呢,在家庭里就像个小孤岛,被父母的压力和不理解包围着。
3. 挑战家庭现有的互动模式。
治疗师决定先从夫妻关系入手。
在一次家庭会谈中,当李姐又开始唠叨老王的时候,治疗师制止了她,说:“李姐,咱先停一下。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技巧与运用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技巧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ba5cb94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6.png)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 技巧与运用
家庭治疗,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着 重的焦点在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和沟通的 问题,是处理人际关系系统的一种方法。
一、 家庭治疗概述家庭冲突、行为 模式和人格特征的局限,把个人放在家庭系统中 去了解并进行治疗。因而,家庭治疗其实是一种 系统治疗。
手足子系统
家庭里的界限,是指个体、子系统或系统同外部环境分 开的无形的边界线,是一种情感的屏障和距离。界限应为清晰的、半渗透式的、松紧适度的家庭关系介于“疏离性”与“黏密性”中摆荡,清晰的 界限给了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既有“我”的独立感,同 时又有“我们”的归属感,过度偏颇都不好。
家庭界限
僵化的界限则使家庭成员彼此间的人际距离很大,关系 显得较为疏离。在僵化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世界是 明显地相互独立的,两个子系统的成员都不愿意或都不 能进入彼此的世界。由于父母与孩子在需要时不能改变 或越过子系统的界限,虽然成员的独立性保持了,但彼 此的感情交流通常很缺乏。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可能比 较独立,但代价是孤独,缺乏忠诚和归属感。
亲子子系统
当家庭中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孩子们的第一个同辈团体 就形成了,他们组成了家庭中的手足子系统。兄弟姐妹 关系是人际间存在最为持久的关系,甚至可延续到整个 一生。对孩子来讲,加入到手足子系统中,可以使他们获得与 同辈交往的经验,发展出妥协、合作、竞争与相互支持 的模式。他们会学习怎样去交朋友,怎样去建立联盟, 怎样在屈服时保全脸面,以及怎样让自己被认可。
家庭结构
是由家庭中的个 人、两人或更多一些人组成的家庭中的小团体。
家庭系统借由亚系统来分化与执行功能由辈分、性别、兴趣或功能组成夫妻亚系统:亲子亚系统:父子亚系统、母子亚系统兄妹亚系统个体本身也是一个亚系统
结构式家庭治疗
![结构式家庭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07c316bb84ae45c3b358c75.png)
注意事项:
进入家庭前,首先对家庭成员有一定的了解。见 面时,工作者要能叫出每个成员的名字,做出某 种友善接触,并表达对每一个家庭成员及其等级 结构和组织的尊重; 入乡随俗。要接纳已有的规则和习惯; 注意了解家庭的结构和交往关系而不仅仅是谈话 内容。
1、加入的技巧
维护:工作者在了解和分析家庭系统时用此技 术给家庭有计划的支持。包括:积极肯定某 一家庭成员的优点和潜力,支持某个家庭次 系统或某一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 作用:可增强原有结构的行为,也可能具有重 构功能 追查:是一种顺应技术。治疗师循着家庭成员 之间的沟通话题和内容并鼓励他们继续进行 下去。(澄清问题) 作用:有利于探索家庭结构,并可以通过提问 用来作为重构的策略
要求: 1、用家庭图画出小君一家的家庭结构 2、诊断分析小君的问题所在 3、帮助张先生构建新的家庭结构
治疗过程
家庭治疗的艺术是什么?它是只加入一个家庭中,体 验成员所经验到的现状,并介入家庭结构中,使自己 成为改变媒介,以产生一种与原本不同的,但更具建 设性的生活方式(Minuchin,1981)。
模拟:推倒有害的家庭结构
在几次家庭会谈后,工作者发现母亲 常常在背后操纵控制,父亲变得软弱无能 因此,如果要推倒这种权力架构,工作者 就要向母亲挑战。
教育家庭有关互补性的概念:
让家庭成员了解相互之间的关联方式,明白自己 是怎样影响其他家庭成员的,从而自觉改变自己 的行为。
2、中间的立场:工作者不是作为家庭的一个成 员而是作为家庭问题的调查者和研究者,采取 中立的立场聆听、了解家庭成员的看法、感受 和关系等; 3、离身的立场:象专家、导演、训练员一样地 站在一旁指挥,或邀请家庭重演他们的交往 方式,或指导他们如何尝试新的交往方式去 沟通。
第三章 结构式家庭治疗
![第三章 结构式家庭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682a7f39e314332396893fc.png)
就本质上而言,结构取向是基于家庭是 凌驾于个别成员之生理心理动力。家庭 成员的关系是根据支配其互动的特定规 则所建立。这些规则虽然通常不会被明 白陈述或辨认,但却形成一个整体—— 即家庭结构。结构的现实不等于个别成 员的现实。 ——MINUCHIN,1974
家庭互动模式调节家庭成员的行为,由两组相抗衡 的张力维持:一般性规则-特殊性规则 家庭功能/角色的互补性使得家庭在维持平衡时完 成其任务 家庭会尽可能尝试维持其偏好的模式——即目前的 结构 家庭结构要有足够的弹性以应对家庭内外的压力
第三章 结构式家庭治疗
一、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基本理念 二、结构家庭理论 三、结构式家庭治疗
一、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基本理念
家庭结构及其弹性决定家庭能否发挥其功 能、决定家庭能否适应外部的改变和其自 身的发展和转折(家庭生活周期)。 个人症状必须在家庭互动模式的脉络中才 能充分了解,要消除症状必须先改变家庭 组织或结构。
观察与倾听:谁听谁,谁先说,谁后说,谁帮谁,谁
提议,谁打断,谁离谁近…...
家谱图
帮助了解复杂的家庭互动模式
(五)结构式家庭治疗师的作用
促使家庭结构的改变 三大任务
创造推动家庭结构改变的情境
如何学习和操作家庭治疗
3.探讨在什么情况下有关,父母过去的经验 (大时代、大背景)对现在互动关系的影 响 4.找出新的可能性——改变结构
(四)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技术与工具
参与(Joining)
进入家庭系统 模仿 治疗师调适自己,适应家庭风格
活现(enactment)
将家庭冲突带进治疗会谈中; 使家庭成员展示出平时的互动模式 便于治疗师观察冲突及冲突处理过程,探讨症状与家庭 结构之间的关系。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第一节)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bf5df5c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f.png)
展。
THANKS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实践案 例
案例一:改善沟通模式
总结词
通过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模式,解决家庭问题。
详细描述
在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中,改善沟通模式是重要的实践之一。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障碍往往是导致家庭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调整沟通方式,让家庭成员更好 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情感,可以有效地解决家庭问题。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在家庭治疗领 域开创了新的理论框架,为后续
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实践指导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为家庭治疗师提 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有助 于解决家庭问题,改善家庭关系。
跨文化应用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具有普适性,可 应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为全 球范围内的家庭治疗提供借鉴。
未来发展方向
角色与规则问题的表现
合理的角色定位和清晰的规则能够促 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稳定。
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
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和质 量。
沟通方式的重要性
沟通问题的表现
沟通问题表现为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的 不一致、缺乏倾听和理解、情感表达 受限等,可能导致信息传递受阻和误 解。
良好的沟通方式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 间的理解和情感交流,增强家庭的凝 聚力和稳定性。
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
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表达方式。
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情感表达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认同和支持,增强家庭的幸 福感和稳定性。
情感表达问题的表现
情感表达问题表现为情感压抑、过度依赖、情感隔离等,可能导致 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疏远和冷漠。
03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应用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案例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ed6345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a.png)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案例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一种以家庭系统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家庭内部的结构和规则。
通过改变家庭系统中的互动模式和结构,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关系改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种治疗方法的具体应用。
某家庭的父母关系出现了问题,夫妻之间经常因为家庭事务和孩子教育问题发生争吵,导致家庭气氛紧张,孩子也受到了影响。
在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指导下,治疗师首先进行了家庭成员的评估,了解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和家庭结构。
通过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治疗师发现父母之间的争吵主要是因为双方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分歧,导致了家庭内部的冲突。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采用了多种技术和策略,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的角色重塑、沟通技巧的训练、家庭规则的重建等。
在治疗的过程中,父母逐渐意识到了他们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学会了更好地沟通和解决问题。
孩子也在治疗中得到了关注和支持,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这个家庭逐渐恢复了和谐的氛围。
父母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他们学会了更好地协调和合作。
孩子也逐渐变得开朗和自信,学会了处理自己的情感和问题。
整个家庭的结构和互动模式都得到了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稳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有效性。
它不仅能够帮助家庭成员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还能够促进家庭内部的和谐和稳定。
在实际的治疗中,治疗师需要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和问题,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和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它能够帮助家庭成员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庭的和谐和稳定。
在实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和问题,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和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具体应用。
家庭疗法之结构式家庭治疗
![家庭疗法之结构式家庭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d50e00626fff705cd170a4c.png)
家庭疗法之结构式家庭治疗一、结构式治疗的产生结构式家庭治疗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米纽庆(Minuchin)创立的。
米纽庆1921年生于阿根廷,后来到美国发展,因撰写《贫民窟的家庭》而声名鹊起,于1965年成为费城儿童诊所的主任。
在著作《贫民窟的家庭》一书中,他揭示出家庭重构和以及成员间的有效层级形式的需要,奠定了家庭结构理论的基础。
随后米纽庆分别在1974年出版《家庭与家庭治疗》, 1978年出版《心理生理疾病家庭》,1981年出版《家庭治疗技巧》,在这三本书中他详细介绍了结构家庭治疗的理论、技巧和方法,标志着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形成。
二、结构式治疗的理论基础1.交互决定理论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基于因果的互动增强原理,也即交互决定论。
结构式家庭治疗改变的是结构、是过程而不是去找出最初犯错的人,至少个人已经不是重点。
米纽庆把病症行为看作家庭对压力的反应以及不能适应正在变化的情境的结果,进而他认为所有家庭成员具有均等的病症性,而不是家庭努力将问题定在某一位家庭成员上。
以交互决定论的视域来看,家庭内的行为模式并非线性因果关系,而是循环决定关系,这种强调环状而非线性的心理治疗模式的思想和观点在控制论中也有体现。
2.建构主义理论个人建构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各自对环境的独特建构来感知世界,诠释和组织事件以及对未来作出预测,在此基础上做出行动。
心理治疗就是修正旧建构发展新建构的过程,对个人意义,人际意义等进行多角度的意见交换和协商。
家庭重构就是建构主义在该领域应用的很好例证,对待同一种行为,改变家庭成员对它的定性,会促使家庭成员的认知、信念、情绪、行为及互动方式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家庭治疗的对象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家庭内部的次系统以及微妙的互动,家庭根据自己所经历或体验到的事件发展着自己的信念,这些建构又反过来组织他们的经验,去影响下一步的行动。
米纽庆曾指责个人建构主义忽略社会的情境和作用,于是,社会建构主义从建构主义中很快的衍生出来,就像家庭治疗从个人治疗中衍生出来一样。
个案工作模式之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个案工作模式之结构家庭治疗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dd9be78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2.png)
个案工作模式之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结构家庭治疗(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 SF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庭治疗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模式。
由Salvador Minuchin和他的同事们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而来。
这种治疗模式关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旨在调整家庭结构以实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平衡和和谐。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强调家庭是一个系统,每个成员都起着特定的角色,其中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和互动都会影响到其他成员。
治疗师的工作是干预并调整这些互动关系,以改善家庭的整体结构。
治疗师在进行结构家庭治疗时,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评估家庭:治疗师首先与家庭进行初步接触,并进行详细的家庭评估。
他们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家庭结构等因素。
治疗师还会探讨家庭的历史、家庭成员的个人问题以及家庭的价值观和信念等方面。
2.制定治疗目标:治疗师与家庭成员共同制定治疗目标。
这些目标可能包括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和理解,以及调整家庭结构以解决特定问题等。
治疗师还可能帮助家庭成员识别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3.干预和调整:治疗师通过干预和调整家庭结构来促进家庭的变化和成长。
他们可能会指导家庭成员更改他们的行为和互动方式,通过教育和技巧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治疗师还可能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和家庭活动等方法来帮助家庭实践新的技能和互动方式。
4.调整家庭结构: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会尝试调整家庭的结构以改善家庭动力和关系。
这可能包括重新定义家庭成员之间的角色,调整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以及改变家庭内部的隐含规则和隐秘协议等。
治疗师通常会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这个过程,并确保每个人都能接受和适应这些变化。
5.结束治疗:一旦家庭达到了治疗目标,治疗师会与家庭成员讨论结束治疗的计划。
在结束治疗之前,治疗师还可能提供一些自我管理技巧和建议,以帮助家庭成员在治疗结束后继续保持良好的互动方式和家庭结构。
结构式家庭治疗
![结构式家庭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533a2179b6648d7c0c74652.png)
结构式家庭治疗尹平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心理治疗界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一些治疗师们把心理治疗的视角从个体自身,扩大到个体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于是被称为心理治疗领域中的第四势力,家庭治疗学派在战后的美国拉开了序幕。
在随后到来的家庭治疗百家争鸣的时代里,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像是一匹异军突起的黑马,驰骋在众多家庭治疗流派的洪流之中。
结构式家庭治疗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萨尔瓦多.米纽钦(Salvador Minuchin)创建的。
此流派以简洁和实用两大特点,在20世纪70—80年代称雄于整个家庭治疗界,成为家庭治疗学派中影响最深、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流派,同时也带动了家庭治疗的发展。
家庭治疗在进入21世纪后,虽然后现代和整合式的家庭治疗是主流,但结构式家庭治疗,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技术方面,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依然是家庭治疗界最具特点的主流学派之一。
第一节:发展历史与代表人物同其它的家庭治疗流派一样,结构式家庭治疗起源于现实的需要以及新理论的影响。
对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产生起主要影响的方法论是系统论和控制论,同时还吸收借鉴了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理论和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
当然这些理论也对整个家庭治疗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创立和发展,与米纽钦极具个人魅力的人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技术大师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人怀疑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流行是其流派特点所致,还是米纽钦的个人魅力所为。
因此,介绍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发展历史,还需从米纽钦的个人发展经历谈起。
米纽钦1921年出生于阿根廷的一个叫圣·萨瓦多的小镇,其中四分之一是犹太人。
父母都是有着犹太人血统的俄罗斯移民,父亲经营一家杂货店。
他从小生活在一个犹太人的大家族里,受犹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长大成人。
米纽钦是家中老大,有一个妹妹和弟弟。
社会个案工作——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
![社会个案工作——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5ab452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7.png)
社会个案工作——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米纽秦(S.Minuchin)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提出的。
米纽秦在早年帮助纽约贫民窟的孩子时发现,受帮助的孩子大多来自家庭结构不完全而且父母不尽职的家庭,这促使米纽秦从家庭结构的整体角度着手理解和帮助有问题的孩子。
在20世纪60年代初,米纽秦总结自己的实际辅导经验提出结构式家庭治疗法。
20世纪70年代之后,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成为家庭治疗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服务模式。
1.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1)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以家庭作为基本的治疗单位,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的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问题。
它的基本概念涉及家庭系统、家庭结构、病态家庭结构以及家庭生命周期。
①家庭系统。
家庭由不同的成员组成,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组织化的.系统。
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单个家庭成员所不具有的性质,表现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方式和过程。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辅导过程中不是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而是直接中断家庭成员之间不良的循环互动的方式,把家庭当作一个系统。
②家庭结构。
每个家庭都具有一定的结构,这些结构涉及家庭系统中的次系统、系统之间的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以及权力结构等。
一是次系统。
在家庭系统中存在着像夫妻、亲子等更小范围的系统,称为次系统。
二是系统之间的边界。
家庭以及家庭内次系统之间都具有与周围分割的界限,这些界限就是边界。
三是角色和责任分工。
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
在功能正常的家庭中每个成员能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四是权力结构。
每个家庭都具有一定的权力运作方式,称为权力结构。
它与家庭的角色和责任分工有关联,但不完全重合。
③病态家庭结构。
米纽秦具体总结了病态家庭结构的基本方式,包括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和倒三角等。
一是纠缠与疏离。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005546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d.png)
2.家庭系统回馈缺乏
主要表现在:徐某无法为家庭分担重压,感到愧疚与无助,
影响了与家庭组员之间交流。徐妻因为整日早出晚归,加上她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第24页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第13页
个案工作者
贴近立场
组员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组员
组员
在这种立场 上, 工作者如 同家庭中一 个组员, 表示 自己对家庭 结构、联盟、 规则看法。
第14页
中立立场
组员
组员
个案工作者
组员
组员
2.中间立场
在这种立场上,工作者是作为家庭问题调查与研究者,采
取一个中立、主动聆听立场,以了解家庭组员看法、感受、关
第九章 结构家庭治疗法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第1页
一、理论背景
•Why? 家庭结构治疗法认为个体问题症状都是
家庭结构缺点造成副产品。其目标是改变 家庭组织结构。
•Who? 明纽秦
•When? 20世纪60年代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第2页
H1、ow米?纽秦早年在纽
约贫民窟专心理分析治 方法帮助边缘青少年。
2、案主必须有相当 表示能力和自我观察能 力。
庭中其它组员角色期待,能够比较恰当地饰演自己角色。
同时,家庭组员角色和责任分工也应该有一定弹性。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第9页
(三)家庭结构病态 1.纠缠与疏离
各次系统之间边界含糊或混同,造成家庭 角色混乱,造成家庭组员问题。
比如: 小东正在房间里做作业,妈妈敲门 后,走了进来。小东抬头问妈妈有什么事。 妈妈叹了口气,在桌旁坐了下来,说道: “小 东啊,妈妈本不该给你说,但你父亲太让我 难过了,钱挣得不多不说,还在外面找女人, 要不是他人告诉我还不知道,不是因为你, 我早就离婚了。”小东听完后缄默良久。之 后,妈妈总向小东埋怨,小东渐渐同情妈妈 而仇视父亲。在家里,也不与父亲说话,面 对父亲关心也不予理会。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四步模式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四步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2e413f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2.png)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四步模式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四步模式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四步模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家庭系统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是构成家庭这个系统的基本元素,在家庭的构成中,家庭是一个整体,家庭尽管是由不同的家庭成员构成,但是,家庭的功能却并非单个家庭成员功能的简单相加,家庭作为整体重新生成了全新的结构和功能。
构成家庭的每个成员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并共同隶属于家庭,家庭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每个家庭成员,反过来,家庭成员的变化也会对家庭本身产生改变作用。
家庭系统要求我们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家庭,家庭系统之下同样可能会进一步产生出家庭次系统,如父母次系统、亲子次系统等。
2、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家庭整体的基本保障,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实际交往过程中的产物,家庭结构是固化的家庭关系。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在表述家庭结构时主要采用了次系统。
边界、角色、责任分工、权力架构等重要概念来说明。
次系统主要指的是家庭这个整体系统之下的二级、三级子系统。
一个次系统一般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次系统的出现表明了家庭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边界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一个关键词,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主要用来指家庭系统彼此之间的范畴,同时也用来表示家庭内部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边界本身的清晰与模糊上家庭关系的矛盾与和谐有着直接的关系。
角色与责任分工主要用来说明作为整体的家庭其实有着明确的内部分工,家庭其9就是一个小社会,它要求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有相应的角色担当和责任分工,这是家庭g统合理运行的必然要求。
权力架构主要用来表示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分配,简单来说,就是家庭事务的决定大权归谁支配。
父权家庭、母权家庭以及平权家庭是常见的家庭权力架构。
3、家庭病态结构家庭问题的实质是家庭结构出了问题,常见的家庭病态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纠缠与疏离。
结构式家庭治疗案例
![结构式家庭治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32310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f.png)
结构式家庭治疗案例家庭是一个人们生活的重要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家庭中,可能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沟通不畅、冲突频繁、亲子关系紧张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结构式家庭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重新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恢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以下是一个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结构式家庭治疗是如何应用于实际情况中的。
案例描述:家庭成员包括父亲、母亲和两个孩子,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着严厉的角色,对孩子要求严格,母亲则缺乏自主性,经常依赖丈夫的决定。
两个孩子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经常在学习和生活中争吵。
家庭中的气氛紧张,沟通不畅,家庭成员之间缺乏理解和支持。
结构式家庭治疗介入:治疗师首先与家庭成员进行个别会谈,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期望。
然后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情况下,治疗师引导他们进行开放式的沟通,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会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和角色定位,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动态。
治疗师发现,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着严厉的角色,是因为他过去的经历造成了他对权威的过分追求,而母亲则是因为自尊心受到伤害而缺乏自主性。
两个孩子之间的竞争关系则是因为他们缺乏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导致他们在争夺父母的关注和认可。
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重新构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互动模式和角色定位。
父亲被引导放下严厉的外表,学会与孩子沟通和理解,母亲则被鼓励发展自主性,独立思考和决策。
孩子们则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学会分享和合作,建立互相支持的关系。
治疗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父母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减轻,家庭的气氛变得更加轻松和融洽。
父母开始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们也学会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第九章--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课件
![-第九章--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26033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3.png)
③离身的立场
• 咨询师象专家、导演、训练员一样地站在 一旁
• 站得远远地从旁去指挥 • 邀请家庭重演他们交往的模式 • 指导他们如何尝试新的交往方式去沟通 • 不主动、着急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以及逼迫
家庭去转变。
转变立场
• 在治疗中, 可随着时机和家庭的需要去转变立场, 并不一定要停留在同一个立场上。
• 如, 有些家庭的规则是孩子要得到父母的准许才可 以向外人说话, 这时候可以先顺应家庭的规例, 先 问父母他们的子女的姓名等, 而非直接地问子女他 们的姓名, 这样, 父母觉得咨询师了解及尊重家庭 的接触方式, 自然就慢慢容易接受咨询师了。
(2)追查
• 追查家庭交往的过程是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的一个 关注点
假设
• 结构式家庭治疗法是基于一些对家庭动力 及其组织的假设而展开治疗的方法。
• 它假设 • 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和组织具有密切的
关系; • 改变家庭动力和家庭组织的过程, 可以改变
个人及家庭。
特点
• 以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 • 与注重行为表现及解决方法相比, 更关注情况与过程。 • 注重此时此地的实际情况, 而不着意于追寻陈年旧事对案
• 如谁先与谁说话, 谁与谁的关系最好或最不好。 • 在连接的过程中, 可追查家人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方
式、过程等, 从中可以探知这个家庭的联盟、对阵、 适应能力、界线、分工、权力架构和家人间的影 响力, 以此作为评估和治疗的基础。 • 在追查过程中, 让家庭重新从咨询师的眼中去看这 个家庭, 了解家人的相互影响。
还借助了一般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沟通理论及回馈等去 了解家庭动力和组织。
基本概念
• 结构式家庭治疗法, 以系统、界线、结构、 “功能失调”与“正常运作”的家庭及家 庭生命的周期等等基本概念;
结构式家庭治疗案例
![结构式家庭治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fcbba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0.png)
结构式家庭治疗案例结构式家庭治疗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干预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重新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帮助家庭建立健康的关系和解决问题。
下面是一个关于一家三口的结构式家庭治疗案例:这个家庭由父亲、母亲和他们的十岁儿子组成。
家庭是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父亲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母亲是家庭主妇,儿子在小学五年级。
尽管表面上他们看起来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事实上,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开始治疗的第一次会议上,家庭成员都表达了自己对当前状况的不满。
父亲抱怨孩子不听话,经常玩电子游戏而不做作业,而母亲则抱怨自己没有时间照顾家庭和儿子的学习。
儿子则抱怨自己的父母不理解他,从不陪他玩。
通过结构式家庭治疗的观察和分析,治疗师发现这个家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一致,父亲希望孩子成绩好,而母亲更注重孩子的情绪状态。
这导致孩子在处理学业和情绪上感到困惑。
其次,父母之间的沟通也存在问题,他们很少主动交流,更多地是通过孩子传递信息。
这导致信息传达不准确和失真。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采取了几种干预手段。
首先,他鼓励父母之间建立更加密切和直接的沟通。
通过在治疗室中进行一些情境模拟并指导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治疗师帮助他们学会更好地沟通并建立信任。
其次,治疗师与父亲一起制定了一个家庭作业计划,要求父亲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伴儿子,并在完成作业后一起玩游戏,这既能满足儿子的需求,也能帮助父亲与儿子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在多次治疗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了显著改善。
父母开始更加经常地沟通,他们也学会了更好地满足儿子的需求。
儿子的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并且更加喜欢与父母一起玩游戏。
他们的家庭氛围逐渐变得融洽和谐。
通过结构式家庭治疗,这个家庭成功地解决了他们之间的一些问题,并建立了更加健康和积极的家庭关系。
治疗师通过重新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使家庭的沟通和亲密度得到增强,使家庭成员的需求得以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式家庭治疗尹平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心理治疗界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一些治疗师们把心理治疗的视角从个体自身,扩大到个体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于是被称为心理治疗领域中的第四势力,家庭治疗学派在战后的美国拉开了序幕。
在随后到来的家庭治疗百家争鸣的时代里,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像是一匹异军突起的黑马,驰骋在众多家庭治疗流派的洪流之中。
结构式家庭治疗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萨尔瓦多.米纽钦(Salvador Minuchin)创建的。
此流派以简洁和实用两大特点,在20世纪70—80年代称雄于整个家庭治疗界,成为家庭治疗学派中影响最深、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流派,同时也带动了家庭治疗的发展。
家庭治疗在进入21世纪后,虽然后现代和整合式的家庭治疗是主流,但结构式家庭治疗,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技术方面,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依然是家庭治疗界最具特点的主流学派之一。
第一节:发展历史与代表人物同其它的家庭治疗流派一样,结构式家庭治疗起源于现实的需要以及新理论的影响。
对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产生起主要影响的方法论是系统论和控制论,同时还吸收借鉴了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理论和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
当然这些理论也对整个家庭治疗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创立和发展,与米纽钦极具个人魅力的人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技术大师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人怀疑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流行是其流派特点所致,还是米纽钦的个人魅力所为。
因此,介绍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发展历史,还需从米纽钦的个人发展经历谈起。
米纽钦1921年出生于阿根廷的一个叫圣·萨瓦多的小镇,其中四分之一是犹太人。
父母都是有着犹太人血统的俄罗斯移民,父亲经营一家杂货店。
他从小生活在一个犹太人的大家族里,受犹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长大成人。
米纽钦是家中老大,有一个妹妹和弟弟。
在米纽钦眼里,父亲是慈祥、公正但有距离感的人,母亲是一个始终陪伴着孩子并保护和约束他们的人。
家规很严谨,父亲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母亲则是主要的照顾者。
父母亲分别统治不同的世界,他们的相处之道在于彼此互相需要和支持。
1940年,米纽钦离开家庭开始读医学院,大学第四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入狱三个月。
这段经历对他影响很大,使他开始注意制度的不公性,这也成为他日后工作的动力来源之一。
大学毕业后,米纽钦在一家医院的儿科当一名住院医生,并修医学心理学的课程。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米纽钦受社会目的的感召,从阿根廷远赴以色列自愿在军队当了18个月的军医。
1950年,阿以战争结束后不久,他来到美国芝加哥学习儿童精神病学,打算以后回到以色列当一名儿童精神科医生。
在此期间他得到了家庭治疗的先驱者之一纳森.阿克曼(Nathan Ackerman)的指导,阿克曼是一位精神分析取向的儿童精神病学家,这段时期的学习对他将来的治疗家庭理论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完成培训后,1952年米纽钦同新婚不久的太太一同移居以色列,帮助那些在纳粹大屠杀中幸免于难的欧洲孤儿,也治疗来自印度、也门、伊朗和摩洛哥的儿童。
在那时,他开始深刻地体会到家庭对儿童的影响力,并产生了对家庭治疗浓厚的兴趣。
1954年,米纽钦再次回到美国,在纽约心理分析中心(William Alanson White)开始接受精神分析的训练,同时学习了沙利文的人际精神病学,并被霍妮、弗洛姆、埃里克森等文化精神分析学说深深地吸引住。
之后米纽钦来到了纽约郊区的威尔特维克(Wiltwych)男子学校,一所专门收留犯罪青少年的学校做一名住校精神科医生。
在那里,他和同事们主要处理来自纽约贫民窟或黑人和拉丁美洲移民中贫困家庭的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
1959年,米纽钦受到D. 杰克逊(Don Jackson)的一篇文章的启发,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儿童个体之外,去检查和分析他们的家庭背景。
他发现这些儿童的家庭,通常有多重问题和分离的家庭结构,同时他还关注在贫困环境下的生活经历是如何影响家庭功能的。
于是,米纽钦和同事们决定同时与这些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一起会谈,寻找通过改变家庭人际背景来解决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治疗方法,他们开始称自己为家庭治疗师。
他们设计了一间有单向玻璃的治疗室,轮流观察彼此的工作过程。
米纽钦是第一个提倡使用单向玻璃对治疗过程进行观察的人,他开创了家庭治疗现场督导的先河,这一技术对后来的心理治疗师的培训和督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米纽钦在威尔特维克工作了8年,他的这段经历使他意识到家庭的结构性特点和家庭成员之间等级形式的重要性,这为结构家庭治疗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此期间他形成了很多极具独创性的行为取向的技术,以治疗处于弱势地位的贫困家庭。
其成果由《贫民窟家庭》(Families of the Slums)一书来具体体现。
而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结构式家庭治疗开始形成,并使米纽钦在家庭治疗领域内受到广泛关注和敬重。
1965年,米纽钦受邀担任费城儿童指导中心主任一职。
在那里,他将自己在威尔特维克男子学校里,主要从低收入的破裂家庭和移民家庭中获得的经验,应用于相对完整的白人和中产阶级家庭,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这为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费城期间,为了培训一些没有相关专业学位,但有心理治疗禀赋的人来从事家庭治疗事业,米纽钦从威尔特维克请来了过去的同事布劳里欧·蒙塔佛(Braulio Montalvo),还从著名的家庭治疗中心帕罗·阿尔托(Palo Alto)请来了J·哈利(Jay Haley),来帮助他一起完成培训任务。
蒙塔佛是一位有社工背景的杰出的家庭治疗大师,米纽钦非常敬重他,称他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
蒙塔佛还是一位杰出的家庭治疗培训导师。
他对家庭治疗师的督导过程进行了许多革新,提出了现场督导技术,并培训了许多家庭治疗师。
哈利则是策略式家庭治疗的创始人,也是家庭治疗界大师级的人物。
他们两人的加入对米纽钦完成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构建和技术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有趣的是他们的成果常常是在三个人一起往返诊所的路上,将各自的经验和观点相互碰撞和融合而成的。
在米纽钦大胆和创造性的领导下,费城儿童指导中心很快从开始仅有十名职员的小诊所,发展为有三百多名职员,并变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儿童医院的附属机构。
费城儿童指导中心成为全世界家庭治疗运动中最杰出的中心之一,成千上万的家庭治疗师在那里进行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培训。
1974年,米纽钦将其在费城儿童指导中心十年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出版了家庭治疗历史上最畅销的经典之作——《家庭与家庭治疗》(Family and Family therapy)。
该书详细阐述了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治疗方法,这也是米纽钦的第二部家庭治疗专著。
此书的出版则标志着结构式家庭治疗流派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该流派的简明、实用的治疗理念很快被广泛接受和传播,于是结构式家庭治疗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流行的家庭治疗学派。
米纽钦也成为家庭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1981年,米纽钦离开费城,在纽约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治疗中心,继续他的家庭治疗临床实践和教学工作,并完成了一系列有关家庭治疗著作的写作。
其中有两部代表性的著作,一部是1978年与罗斯曼和贝克尔合写的《心身症患者家庭》(Psychosomatic Families),该书研究了躯体症状与家庭结构的关系,并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来治疗心身症状,证实有良好的效果。
一部是1981年与费施曼合著的《家庭治疗技术》(Family Therapy Techniques),再一次精辟地阐述了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技术。
这两部书进一步确立了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家庭治疗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到了晚年米纽钦想写一本总结性的著作,2007年,他与尼克尔和李维榕合写了《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Assessing Families and Couples: From Symptom to System)。
该书囊括了他几十年临床经验的精华,首次提出了家庭与夫妻治疗的四步模式,引起了家庭治疗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赏。
于此同时,米纽钦还在世界各地培训了大量的家庭治疗工作者。
留着花白的小胡子,戴着黑边眼镜,操着浓重的西班牙味口音,在全世界的专业人士面前,演示他那激动人心的技术。
1996年,米纽钦退休后定居波士顿,为了表达对他为家庭治疗发展所做出贡献的敬重,位于纽约的中心更名为米纽钦家庭治疗中心。
虽然退休了,他依然全心关注着家庭治疗的发展变化,身体力行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
2001年9月,米纽钦以80岁高龄亲临北京,为中国首届结构式家庭治疗高级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培训,他那超凡的个人魅力和行云流水般的治疗技术,震撼了现场每一位观摩者的心。
目前纽约米纽钦家庭治疗中心拥有一群卓越的结构式家庭治疗专家和培训讲师,他们包括:格尼约威赤(Ema Genijovich)、格林尼恩(David Greenan)、西蒙(George Simon)和李维榕。
他们杰出的工作使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家庭治疗领域中依然保持着领先的地位。
中国地区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发展,开始于1993年李维榕在香港讲授结构式家庭治疗。
1996年,米纽钦来香港成立了香港家庭研究所。
台湾也于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结构式家庭治疗。
2000年李维榕开始在中国大陆讲授并推广结构式家庭治疗。
2001年秋天,李维榕陪伴米纽钦来北京讲授结构式家庭治疗。
目前由纽约米纽钦家庭治疗中心授权,李维榕牵头负责主讲的结构式家庭治疗三年六期的培训班,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为中国大陆地区培养了一批结构式家庭治疗的骨干力量。
2009年底在深圳开始了第三届的培训。
由于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理念比较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家庭特点,因此结构式家庭治疗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日益扩大,深受行业人士的喜欢和推崇。
第二节:基本理论家庭治疗之所以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家庭常常以个体集合的方式出现,而且家庭成员相互之间极具影响力,很不容易被识别和理解。
理论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人们从复杂纷扰的现象中理出头绪来。
因此家庭治疗的理论可以有效地帮助治疗师理清思绪,从而看清家庭里所发生的事情。
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对于家庭治疗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对家庭总体结构的了解。
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结构,就是这个结构支持并维持了整个家庭功能的运作。
结构式家庭治疗认为,个体的症状都是家庭组织内结构失调的副产品,治疗师只有从家庭互动关系模式这个方向去探索,才能最容易了解个人的问题所在。
治疗性的改变包含了帮助家庭修正僵化的互动模式,以及重新定义关系和界限。
因为,只有在家庭组织或家庭结构发生改变,个人的问题才可能得以减轻或消除。
然而,前来寻求帮助的家庭所关注的,通常只是某一个特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