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三农问题” 的主要表现与解决途径
三农问题及其应对方式
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
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旧村改造问题。
在当今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下,多少不规范的所谓“改造之举”是多么的令人心寒。
其中集体土地被非法买卖是一大问题。
而这背后又是各方势力的利益之争。
农村以土地广阔,发展宽阔而著称。
如果土地不保,何以谈发展?即使是发展了,农民也是同样没发展,相反而是在旧村改造中被抹杀掉,农民也就没有翻身的机会。
在处理农村土地的时候,多少的不规范行动在众怒睽睽之下被鄙视,而没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
当今社会的飞农业速发展,这个问题已经不能小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改造,我们是不是还能这样空喊口号而为之呢?政府应当派专人组成考察团队,落实农村土地的使用情况,做到心里有数才行。
还有就是要强化法律意识,对农村土地征用办法进行公布,防止不法利益集团钻空子。
旧村改造也要做出明确规定,对于侵占宅基地的要做出具体补偿办法,建立必要的服务设施。
当然农村问题还有很多方面,它遍及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养老医疗问题和幼儿教育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等等的不规范需要我们去重视,去改正。
编辑本段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
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
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
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及解决对策作者:万书波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5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几年十分关心的问题,涉及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但根据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以后,由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国家所采取的提取农业积累以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具有一定的惯性作用,并且工业化水平本身还不够高,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还不强,因而这一阶段往往是农业发展最为困难的时期,“三农”问题也最为突出。
一、“三农”问题的现状中国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占了8亿左右。
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与其它先进国家相比,中国不是一个农业国家,中国是一个小农国家,这是由于我国的小生产无规模的特点决定的。
中国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农业问题,而是我们常说的“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近期,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的胡鞍刚教授提出,由于农民工的问题,中国应该是“四农”,但不管是“三农”还是“四农”,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也就是全局性问题。
有人说,中国的“三农”问题无解。
但现实的问题是中国的“三农”问题必解。
因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一)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1.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中国人民常说“民以食为天”,但在1994年美国战略研究所所长布朗先生提出一个观点,“谁来养活中国人”,给中国人的天捅了个窟窿。
虽然我们国内从官员到专家都强烈反驳,但必须承认他对我们的警示作用。
因为国际上粮食是战略物资,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谁也养活不了,只有靠我们自己。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实现了向供求基本平衡和相对过剩的转变。
l996年我国粮食突破了5000亿公斤,虽然一个时期略有减少,但长期困扰我们的吃饭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迈过了农业问题的第一道坎。
三农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农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三农问题的概念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大的变数,因为其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关系着很多农民的生存。
三农事业在发展中遇到了问题,将会限制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
“三农”问题是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总称,三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有质的区别。
农村问题突出表现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城市经济发达,农村面貌落后,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为农民依赖土地,种地收入少;学习运用农业科技成果,农业增产却不增收;农业科技推广的不全面,产业化程度与国外农业相比较低;与国际农业竞争没有优势,缺少优质高效品种等。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农民生活方式单一,大多时间花在种地上;收入方式少,种地或者出苦力;转移的劳动力的权利没有保障,剩余的劳动力得不到合理的安置等。
(二)三农问题的成因(1)基本国情的影响。
人地比例关系的多少,对于农业发展、农村发达、农民贫富有着直接关系。
首先,影响着我国的农业就业容量,人多地少使得农业内部的就业容量比例缩小,靠农业增加收入的机会就相对于减少。
其次,影响着农业的经营方式和农业的产业化结构,较少的土地是不可能有效的经营大规模的农业,不可能有效的提高土地生产率。
最后,对于农民而言,耕地不足使他们的收入减少,影响到他们的生存。
虽然如今,农民外出务工,但是人均耕地的不足,相对于市民而言这是不公平的,并且在效率方面得不到保障。
(2)体制的制约。
为了工业发展的需要,国家让城市大力发展工业,引进先进技术,组织大规模生产,财政、金融、社保等政策偏向城市,使城市处于发展的优势地位。
同时国家让农村以农业为主,大力发展,将农民的生活与土地紧密联系。
许多优惠政策落实不到农村,对农村的财政支持部分只能完成很少的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农民从根本上就没有参与现代化的机会,使得农村其它产业得不到发展,生产方式没有转变,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城市遭到各种制度的威胁,生存权、发展权等处于不平等地位。
三农问题
一、认识“三农”
“三农” 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
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
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目前突 出表现为农业基础地位薄弱。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 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 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 异。 农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为农民增收问题。
理论探索的基本结论。
7、积极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界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以市场化引导 小农经济走向现代农业。
落后农村
VS
社会主义新农村
苏北某小山村
江苏华西村一角
传统农业
VS
现代农业
传统农民
VS
现代农民
农民企业家宁波雅戈尔集团公司 董事长 李如成
解决“三农”建议
(1)改革完善农村现有的农地制度和经营制度。
之间的尖锐矛盾。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农 民的自由流动。
(4)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不能很好
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
(5)目前农村的管理体制不合理,
使得农民不合理负担进一步加重。
四、解决“三农”问题 途径及措施
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
“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
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三、“三农”中 存在的问题
(1)农村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方式造
成农业效益低,从而使农民收入低下。
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三农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石,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也不可否认在三农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了推动农村全面复兴,必须要面对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方面,农村的农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落后,农民缺乏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能力。
此外,农业生产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高耗能高排放等问题,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
另一方面,农业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的收入水平整体上仍然相对较低。
在城乡发展差异的背景下,农民在社会分配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权益保障。
土地流转问题也较为突出,以及农村农田被非农产业和城镇化所占用,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失业或转移就业,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帮助农村实现全面复兴。
首先,应该加强农村的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
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增强他们的发展能力。
其次,需要建立有效的农产品市场化机制,推动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培育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加快建设农村电商平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样重要的是,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改善农民的融资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同时,积极推动农民工转移就业,通过培训和创业支持,鼓励农民走上非农产业就业的道路。
综上所述,《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主要是要关注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只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实现农村全面复兴,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
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政策解析
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政策解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但是还需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三农问题现状和政策解析。
一、农业生产问题我国农业生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农田面积逐年缩小。
城市化推动了农村土地向城市流转,大量农村土地被开发建设,农地总面积不断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限制。
2.农业生产技术滞后。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机械化、智能化方面远远不够成熟,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且劳动力成本较高,这也是农村人口流失的一个原因。
3.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的现状,不仅影响农民的生计,同时也影响了国民的身体健康。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需要改变一些传统农业观念,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意识。
二、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也是农村改革的长期任务。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贫困依然存在。
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一些危房户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更加艰难。
2.税费负担重。
在农村地区,维持正常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缴纳的税费相比城市居民来说要更高,这导致一些农民感觉生活负担很重。
3.就业机会少。
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比城市要少很多,这导致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来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政策可以从降低农村税负、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扶持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同时也可以推广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参与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
三、农村社会问题我国农村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老龄化问题。
当前“三农”存在问题和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当代“三农“存在问题和对策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摘要一、“三农”问题概述(一)“三农”问题背景和现状(二)“三农”问题阐述(三)“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二、当代“三农“问题存在问题(一)收入缓慢与负担过重形成的问题(二)城乡二元结构经济产生的问题(三)农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挑战三、当代“三农”问题解决对策(一)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二)继续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三)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加快城市化进程四、结语参考文献当代“三农“存在问题和对策【摘要】:“三农”问题是传统社会及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也是必然现象。
“三农”问题也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农民负担过重形成的矛盾问题、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产生的矛盾问题和当前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 是当前“三农”问题面临的主要难题。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对策有: 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 切实增加农民实惠;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逐步撤消乡级政府, 减轻农民负担;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加快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三农”;存在问题;解决对策一、“三农”问题概述(一)“三农”问题背景和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然而,中国农业产品开始同外国农业大国竞争,从而开始出现农民“手里有粮买不出”的现象。
随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从而出现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的现象,所导致的后果是农村务农的积极性下降,农业的经历投入和设备投入减少,引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村的人稀少。
我国当前“三农问题” 的主要表现与解决途径_1
我国当前“三农问题” 的主要表现与解决途径。
七、规范农村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选拔一支高素养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我治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负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进展本村的公益事业,起着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作用。
针对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和实际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咨询题,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应采取如下措施,规范农村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选拔一支高素养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1、教育广阔农村村民仔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选举有一定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可以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村务咨询题,可以带领广阔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村民担任村民委员会干部。
2、防止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别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行为发生。
防止当地社会邪恶势力的骨干成员经过别正当手段当选村民委员会干部。
3、充分发挥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指导村民委员会做好工作。
4、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要加强指导、支持和帮助。
5、地点人民政府应定期对村委会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提高村委会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办事能力。
6、地点民政府主管领导应仔细听取广阔人民群众对农村村委会日常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依法罢免村委会干部应予支持。
7、建立健全村委会工作监督机制,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防止村委会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八、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条件,为农村的经济进展提供基本保障。
1、采纳灵便多样的筹资模式,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通讯、电力、广播电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条件。
2、改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直接饮用井水、河水或湖水的状况,在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积极推进水处理厂建设,逐步使广阔农民能饮用到自来水,从而保障农民的躯体健康。
3、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没有下水道设施,污水直接排放,厕所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希翼可以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尽早改变这种降后状况。
2024年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与解决途径
2024年我国当前“三农问题” 的主要表现与解决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被称为“三农问题”。
本文将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人口外流严重等方面分析当前“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当前,农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增长速度远不及城市居民。
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造成的。
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导致他们缺乏扩大生产和提高收入的动力。
二、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产品价格低迷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使得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而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有限,导致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难以提升。
三、农业现代化水平低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方式仍然较为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不足、农业人才缺乏等原因造成的。
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不仅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也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四、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许多农村地区在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村人口外流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导致农村地区人口外流严重。
这不仅加剧了城市的人口压力和社会问题,也使得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流失,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途径:六、解决途径: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浅析“三农”问题及探究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路径
浅析“三农”问题及探究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路径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阻碍,对于我国即将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三农”问题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发展。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三农”问题,并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村经济;解决;发展路径一、“三农”问题的原因分析“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在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而又复杂的问题[1]。
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历史、制度、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
第一,历史原因。
在过去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使得农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由于历史的积累,我国的乡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也比较低下。
第二,制度原因。
在我国,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三农”的发展。
由于户籍制度制约了农民的流动,使农民不能享有与城镇居民一样的权益。
我国农地制度的不健全,使农地流转受阻,成为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
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农村居民在面对疾病和养老问题时,无法得到有效地保障。
第三,经济原因。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降低,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在市场竞争与风险并存的情况下,农民收入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第四,社会原因。
由于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民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需要无法得到充分地满足,从而造成了农民的贫穷与落后。
在农村,农民的权利往往因不公平、不公正而遭受侵害。
二、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路径(一)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随着时代的变迁,面临的“三农”问题也在不断变化。
要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路,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健全农村基本管理制度,使之与时代相适应。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继续巩固和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利,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2]。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与“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与“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尤其是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
这时,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为“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一、生态农业的定义及发展趋势生态农业是指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农业经济高效、资源节约和生态安全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高效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强。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利用资源:生态农业善于利用宏观生态系统的循环功能和自然条件,充分利用能源、土壤、水等资源,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注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保,通过合理规划、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生态农业通过机械化、良种育种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经济的高效率、高产量、高质量的生产。
4.培养创新意识:生态农业注重人才培养,通过科研、技术骨干培养等手段,提高农村人才的创新意识和素质,不断创新发展。
二、生态农业的优势及价值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畜牧业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并举,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和价值:1.优化资源配置:生态农业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育种、生态修复等措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和循环性,实现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2.促进农业效益:生态农业引导了农业经济的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绿色环保,通过科技支持、技术引领等手段,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善了生态环境。
4.增强农民自主性:生态农业注重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农民管理和培训,使农民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型发展需求,实现了农民自主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5.持续推动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和升级,为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策
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策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那么你对三农问题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三农问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三农问题的介绍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中共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
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
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极其引人关注。
三农问题的原因分析“三农”的弱质性首先是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无论它是处于传统农业阶段还是现代农业阶段,与第二、三产业相比,它不仅要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还要面临很难预料的自然风险。
其次是受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农民的收入总是受到一个上限的制约,追加在农业上的投入与产出不一定成正比,即使农民增加再多的投入也无法突破这一上限,而第二、三产业却没有这样的上限,其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虽然现代科技使农业获得惊人的发展,但依靠科技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空间越来越小。
第三是由于我国现已基本实现了小康,一些大中城市甚至越过小康,进入相对富裕阶段,加上大多数农产品属于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居民对农产品的直接消费量不可能有很大的增加,有的甚至会减少。
因此农业的弱势地位决定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低下。
制度因素“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基本问题,由这一问题折射出来的制度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既有反映国民待遇的法权落实问题又有产权明晰问题;既有行政权障碍问题,又有知情权、发展权障碍问题;更有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因素。
但要探析与“三农”问题形成相关的终极制度原因,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社会等级制度当为其要。
事实上,二元社会体制本质上反映的是按社会等级高低决定发展的先后顺序、接受各种公共服务的多寡以及就业的选择机会等。
中国
中国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主要内容三农问题的现状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三农含义农业:从事行业—产业政策问题农村:居住地域—城乡结构问题农民:主体身份----人权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独立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系统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
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一)农业问题产业化问题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一是,农民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不协调,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其他产业利益分配不合理的矛盾更加尖锐。
(二)农民问题1、农民多1952年我国农业人口是50139万,1958年是54704万人,1978年,79014万人。
2000年94244万人,以后逐年缓慢减少。
所以,直到现在我国还是9亿农民。
中国变成工业大国了,农民反而越来越多。
农民众多是一个大问题。
2、农民穷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收人有了很大的提高,绝大多数人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人134元,2001年达到2366元,扣除物价因素,每年递增4.6%。
应该说,这是很大的成就、很大的进步。
城乡收入绝对值在持续扩大。
由1978年的209.8元增至2007年的9645.4元,30年间扩大了45.6倍,年均14.1%。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收入5153元,相差12022元。
三农问题
一、何谓“三农”问题? 何谓“三农”问题?
二、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三、应当怎样思考三农问题? 应当怎样思考三农问题?
四、破解三农的途径有哪些? 破解三农的途径有哪些?
一、何谓“三农”问题
三农,农业、农村、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之谓也 。“三农” “三农” 问题的深刻根源是现代化进程。 问题的深刻根源是现代化进程。 农村问题是城乡结构问题; 农村问题是城乡结构问题;农民问题是人权问 农业问题是产业政策问题。 题;农业问题是产业政策问题。 李昌平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 李昌平说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 险” 。 三农”具有不可低估的人口影响、空间影响、 “三农”具有不可低估的人口影响、空间影响、 素质影响和互动影响 。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 作的重中之重”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2、农民收入增长不稳定
停滞阶段: 年起的连年下滑, 停滞阶段: 1997年起的连年下滑,1996年, 年起的连年下滑 年 农 民收入增长曾达9%, 民收入增长曾达 %,1997年,这个数字 年 %, 骤减为4.6%, %,1998年4.3%, %,1999年3.8%, 骤减为 %, 年 %, 年 %, 2000年2.1%。 年 %。 小增长: 小增长:2001-2006年
2012年两会报告中提出的“三农”政 年两会报告中提出的“三农” 年两会报告中提出的 策
在粮食产量连续“八连增”之后,面对经济增长下 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复杂形势,做好今年 “三农”工作仍然是本届政府的重中之重。继去年 中央财政“三农”投入首次超过1万亿元,今年政 政 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 年中央财政用于“ 府工作报告 年中央财政用于 三农” 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 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 投入拟安排 亿元
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对策
遇。 其四,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建立城乡 一体的教育体制。 一是完善义务教育法。 应把教育法中 分 的 “地 方 负 责 、 级 管 理 ” 提法完善为 中央和地方共同 “地方负责、 投入、 施分级管理”从而改变把义务 实 , 教育经费转嫁给基层政府最后转嫁给农 民的不合理做法, 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 育的状况。二是改变义务教育的投入主 体。要合理划分中央、 县三级财政对 省、 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 , 改变当前义 务教育中政府公共投资所占比重过低的 状况, 增加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义务 教育的投入比例。三是建立规模的义务 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农村义务教育具有 明显的外部性 , 培养的人才很多都离开 了农村, 造成投入与收益的不对称, 中央 政府只有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才能避免 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四是拓宽义务 教育的投资渠道, 提高义务教育资金的 使用效益, 尤其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 投资教育事业, 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 公 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 事 其五, 改革财政体制, 做到财权、 权的对等与统一。 首先, 要充分发挥国家 不同 财政资金的公平功能, 使不同地区、 阶层的公民能享受相对公平的公共服 务。 要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 确定不 同的支出标准, 保障不同地区最低限度 的公共产品供给。 对贫困地区, 国家要通 过转移支付的方式, 使财政具有平衡地 区间差别、 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的能力; 其次, 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 “上面出政 策、 面拿配套” 做法, 实行 谁出政 下 的 “ 策、 出钱” 办法, 使财权与事权相适 谁 的 应。要建立责、 利相对应的社会管理 权、 体制, 杜绝各个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 各种责任下移、 任务摊派和利益侵害, 任 何新出台的政策措施, 都必须有相应的 经费作保证; 再次, 要改变财政支农方 式。 现在, 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些部、 办 委、 都掌握着大量的专项资金, 各地争相申 请资金跑钱跑项目, 人为地加大了经济 运行成本。 同时, 专项资金往往还需要配 套资金, 更增加了贫困地区争取的难度。 所以, 要规范政府行为, 完善财政运行机 制, 建立对公共财政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推进财政民主化、 法制化进程, 以制度来 保证公共财政的有序运行。 ( 收稿日期: 2005 年 8 月 7 日) ( 栏目编辑 李广义)
浅议我国目前“三农”存在问题及对策
加强“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内容摘要】“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关键词】三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一、我国农业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
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迈出较大步伐,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三农”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征。
在看到“三农”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面小康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农业产业还不够强、农村发展仍比较滞后、农村困难人口还比较多等问题,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不平衡性,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
三农问题解决指南
三农问题解决指南第一章:三农问题概述 (3)1.1 农业现代化与三农问题 (3)1.1.1 农业现代化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影响 (3)1.1.2 三农问题对农业现代化的制约 (3)1.2 三农问题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3)1.2.1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 (3)1.2.2 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1年) (4)1.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19922017年) (4)1.2.4 新时代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 (4)第二章: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4)2.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4)2.2 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4)2.3 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 (4)第三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5)3.1 农村土地确权与流转 (5)3.1.1 土地确权的重要性 (5)3.1.2 土地流转的政策与措施 (5)3.2 土地制度改革与农业规模经营 (5)3.2.1 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 (5)3.2.2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 (5)3.3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6)3.3.1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原则 (6)3.3.2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具体措施 (6)3.3.3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监管与评估 (6)第四章:农民增收与减贫 (6)4.1 农民增收的途径与政策 (6)4.1.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6)4.1.2 推广农业科技 (6)4.1.3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6)4.1.4 加强职业农民培训 (6)4.2 农村扶贫与脱贫攻坚 (7)4.2.1 精准扶贫 (7)4.2.2 发展产业扶贫 (7)4.2.3 教育扶贫 (7)4.2.4 健康扶贫 (7)4.3 脱贫成果的巩固与拓展 (7)4.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7)4.3.2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7)4.3.3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7)4.3.4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7)第五章: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7)5.1 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与现状 (7)5.2 农业技术推广与普及 (8)5.3 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 (8)第六章: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 (8)6.1 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8)6.2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8)6.3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风险防范 (9)第七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 (9)7.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9)7.1.1 农村交通设施建设 (9)7.1.2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9)7.1.3 农村能源设施建设 (10)7.1.4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10)7.2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0)7.2.1 农村教育服务体系 (10)7.2.2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0)7.2.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0)7.2.4 农村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10)7.3 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 (10)7.3.1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10)7.3.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10)7.3.3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10)7.3.4 农村环境监管与执法 (11)第八章:农村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 (11)8.1 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改革 (11)8.1.1 完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架构 (11)8.1.2 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方式 (11)8.1.3 加强农村基层法治建设 (11)8.2 农村社区建设与和谐发展 (11)8.2.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1)8.2.2 丰富农村社区文化生活 (11)8.2.3 促进农村社区和谐发展 (12)8.3 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 (12)8.3.1 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12)8.3.2 创新农村文化发展模式 (12)8.3.3 促进农村文化交融与发展 (12)第九章:农业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12)9.1 农业对外开放的政策与现状 (12)9.1.1 政策层面 (12)9.1.2 现状分析 (13)9.2 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13)9.2.1 合作领域 (13)9.2.2 合作机制 (14)9.3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竞争力提升 (14)9.3.1 国际贸易现状 (14)9.3.2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14)第十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与乡村振兴 (15)10.1 农村改革的发展方向与政策举措 (15)10.2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路径 (15)10.3 三农问题的未来展望与持续发展 (16)第一章:三农问题概述1.1 农业现代化与三农问题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指出了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各级政府未来的“三农”政策提出了一些诚恳的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解放以来,我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经过50多年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世界上不足7%的耕地养育了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在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了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改善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的产量,逐步缓解和根除了我国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的局面,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其它领域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相对比较低,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一矛盾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目前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不少经济政策还不能做到成龙配套,互相协调。
因此,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和农民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否则将会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
归纳起来,我国目前的“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1、耕地面积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
近年来,我国农业出现了耕地面积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态势,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行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等生态退耕政策,致使我国一些地区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二是,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新增建设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其三是,由于目前从事农业生产所能获得的利益十分微薄,影响了部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我国相对富足地区的一些农民主动退出农业生产领域,从而造成不少耕地撂荒,减少了农作物种植面积。
2、短期内农作物的单产难以有大的突破。
农作物的单产会受到土壤条件、肥料优劣、灌溉条件、籽种质量、田间管理、气候条件、农业生产技术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农家肥明显不足,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地大面积板结,土壤条件恶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我国人民公社时期依靠集体的力量兴修的不少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由于多年来疏于维护管理,其功能已经减弱甚至消失,难以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户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农民缺乏独立兴修规模水利设施的能力。
因此,我国一些地区的农业灌溉条件有所恶化,在短期内得不到改善。
在我国相对比较富足的东南沿海地区,农业收入在整个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农业收入已经不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部分农民对农作物的田间管理不再像原来那样精细,对农作物的单产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技术大部分地区已经比较稳定,在短期内很难有大的突破,加上新技术推广时会遇到许多障碍,因此短期内农作物的单产依靠农业生产技术难以有大的作为。
由于受厄尔尼诺现象和温室效应的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天气近年来有所增加,我国目前松散的一家一户式的农业组织形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农业的防灾救灾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短期内,我国农业农作物的单产难以有大的突破。
3、农产品总产量有逐步降低的趋势。
4、农产品的价格较长时间持续地低迷。
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问题日渐突出。
目前,我国农民使用的农业生产资料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柴油、农用薄膜、农用机具和灌溉用水用电。
近年来,我国农资市场上种子、化肥、农药、柴油和农用机具价格普遍上涨,增加了农产品的直接生产成本。
近年来,种子、化肥、农药及农用机具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状况令人担忧,劣质和假冒农业生产资料坑农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地扰乱了我国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
6、农民的税费负担大部分地区偏重。
目前,我国农民应该缴纳的税费种类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和“三提五统”。
“三提”是“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统”指“五项统筹”,包括教育附加费、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民政优抚费和民办交通费。
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三项税种占农民应该缴纳税费总金额的比重并不大,各地征收起来也相对比较规范。
但我国目前城乡税制差别很大,农民与工人比起来税收负担就显得比较重,工人的工资性收入超过800元后才开始缴纳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比较高,而农业税种起征点为零,农民除非遇有重大自然灾害,农产品严重歉收,政府才会实施农业税收减免政策,通常情况下,农民必须按税法的规定交税。
“三提五统”的费用比较高,占农民应该缴纳税费总金额的比重比较大,各地实施起来也不规范。
一些地区的地方政府、村委会严重违反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巧立名目,擅自向农民摊派收费,侵犯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加重了农民负担。
中央虽三令五申,要求各地政府加强管理,严禁向农民乱摊派,乱收费,但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难怪一些农民用“头税轻,二税重,摊派是个无底洞”来形容我国目前农村的税费状况。
个别地区过去税费征收很不规范,为了自己征管方便,屠宰税竟按农民家庭中的人头来摊派。
笔者家乡有一位农民,因为自身条件比较差,一直没娶上媳妇,孤身一人也要向村委会缴纳计划生育费和教育附加费,听起来觉得很不合理。
7、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有所增加。
近年来,由于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农民的税费负担加重,致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
8、农民的农业收入普遍减少。
近年来,由于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一直低迷,农产品的总产量有所减少,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农民的税费负担加重,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的农业收入普遍减少。
9、农民的非农业收入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增长。
对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大多数的农民而言,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主要包括林业收入、牧业收入、副业收入、渔业收入、储蓄收入及家庭成员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
在目前我国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我国的不少地区发展林业、牧业、副业或渔业生产会受到当地自然条件、气候、资金、技术及营销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短期内在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可能会取得比较大的成果。
但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大多数的农民而言,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多数农民收入本身就很微薄,近年来住房、子女教育和医疗所花费的费用很高,农户在银行的存款基数比较小,加上近年来银行的存款利息率非常低,尚需缴纳利息税,一般农民家庭的储蓄收入非常低。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农民进城打工的条件有所恶化,一是活儿难找,二是工资低,三是要钱难。
农民家庭通过家庭成员外出打工来大幅度提高家庭收入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多数农民而言,农民的非农业收入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增长。
10、农民的收入偏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
11、不同区域之间农民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由于受自然条件、资源条件、政府政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资本资金、生产技术、市场条件、商品农业、订单农业、乡镇企业及思想观念的多重影响,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民普遍比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富裕,不同区域之间农民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12、现有农田的分配方式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国不少地区过去在给农民分配土地时,为了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减少农民的意见,村委会根据耕地的质量、位置将一片片整齐的农田划分成不少条条块块来平均分配,从而造成农户拥有的农田总面积并不多,但过于分散,每块农田都很小的局面,既不利于耕作,又不利于田间管理,大型农机的作用也得不到有效发挥。
13、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农村推广起来非常艰难。
目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我国农村推广起来非常艰难,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的农民仍然沿用祖先传授下来的传统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受到习惯势力的影响;其二是我国的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文化素质比较差,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弱,从事农业生产时在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等一系列问题上习惯于仿效别人,随大流,难以做到科学决策;其三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技术人员奇缺,对农民的日常农业生产活动缺乏必要的技术帮助和指导,对农民缺乏系统的农业生产知识培训;最后是农业生产周期比较长,农业生产的成果又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任何一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需要的时限都比较长,其好处在短期内难以明显地显现出来,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造成了障碍。
14、农民非农业就业机会很少,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实现大规模有效地转移。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主要有上大学、参军、进城打工和在乡镇企业工作等四种途径。
能够考上大学或参军留在部队上长期工作的农民子女毕竟是少数,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起不到多大作用。
对于农民进城打工,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存在有不少歧视性限制,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并着手解决农民工问题,但短期内农民进城打工的条件难以有比较大的改善。
农民进城打工就业难,挣钱难,客观上造成不少农村良家妇女在城市的娱乐业和服务业提供陪侍服务,影响了社会风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东南沿海和中部不少地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不少农民及其子女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但在我国西部地区和边远不发达地区,受资金、技术或观念的限制,乡镇企业犹如凤毛麟角很不发达,难以安排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农民非农业就业机会很少,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实现大规模有效地转移。
15、个别地区村干部素质比较差,干群关系比较紧张。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由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提高了广大农民参政议政的能力,对村干部的素质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
但一些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村干部的素质比较低,政策观念非常差,缺乏号召力,缺乏对村民的服务意识,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在计划生育和税费征收问题上经常与农民发生冲突,有的甚至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影响了政府在农民中的良好形象。
16、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的严峻挑战。
上一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乡镇企业和农村中的其它非公有制企业异军突起,价格和体制的比较优势大大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