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教化》(第1课时)
《礼仪与教化》(第1课时)word版
2.2《礼仪与教化》(第1课时)教学案例※教学目的: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等。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等。
※重点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特殊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教学手法: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1.导入教学:[5分钟]同学们在上节课已经学过了原始社会的美术了,相信大家对原始社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现在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区别?原始社会时社会体系还不完善,过着部落与部落的群居生活,到了文明时代就出现了统一的国家和成熟的文字,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出现了严格的分化于差别,社会的等级分化就像埃及金字塔的结构一样[导入板书,金字塔式的三角形分成三个部分,一格写着统治者,一格写着贵族,一格写着平民。
三角形外部打一竖着的箭头,写着对立],有一个最高的统治者在塔尖的位置,他具有绝对的权力(也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所说的皇帝),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于是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2.文明社会出现对美术作品的影响:[5分钟]提出思考:那么,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中,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首先,我们来想这样一个问题: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变成怎样呢?(*开始引导:就好像我们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校纪校规,那么抽烟、打架随处可见,上课铃声响了也没人准时进教室……是不是乱成了一锅粥了?一个小小的学校没有秩序都会变成这样,更何况是一个国家那么多的人呢,没有秩序是肯定不行的。
)提问:要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呢?教师总结补充:刚刚同学们想了很多种方法,都不错,那统治者是怎么做的呢?当时的统治者很聪明,他们首先在思想上控制了人民,制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这些也必然反映到美术创作之中来。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1)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学目标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教具与学具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
1、区分社会等级。
2、用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和祭祀。
青铜是当时最贵重、最耐用的物质材料。
权力分散,衰落。
秦代雕塑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权力的象征,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作用。
守卫陵墓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的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
秦代的灭亡。
汉代雕塑循石造像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忠。
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样,间接的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
利用石头的动态塑造形象。
画像石在石头上雕刻形象对祖先的恭敬,儒家思想中的孝。
维护社会的稳定石棺刻画在石棺上雕刻形象对父母的孝心,儒家思想中的孝。
维护社会的稳定魏晋时期绘画线描(高古游丝描)儒家思想中对女性的道德要求。
维护社会的稳定古巴比伦石柱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
质地坚硬,可以长期保存。
古埃及建筑金字塔埃及人对生与死的看法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
具有威慑力,显示法老的权力。
雕塑狮身人面像绘画墓室中的壁画古印度印第安文明■教学流程图:第一节课:1、导入教学:教师用非常著名的两个美术作品《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来导入教学,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等等),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且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
礼仪与教化1【精品ppt】
鱼纹:图案表现为鱼的形态,有的鱼形象较为呆板,有的形 象生动。脊鳍与腹鳍各一个或两个。鱼纹常饰于盘内,反映 器物装饰和器物的造型是密切结合的。鱼纹也常施于铜洗和 铜镜上。
龟纹:其状一般是刻画出龟的全形,在铜器中见到的不多, 多施于盘内。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
周王册命
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32行,计499字,为 现存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鼎铭记述了周 宣王的诰诫,是一篇完整的册命。全文可分五 段:
1、追述周代文武二王开国时政治清平的 盛况,对比作鼎时时局不靖;
2、宣王策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 3、给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专权; 4、告诫鼓励毛公以善从政; 5、赏赐毛公车、兵、命服。毛公为表示 感谢和称颂周天子的美德,作鼎以为纪念。 鼎铭表达了周宣王孜孜图治的决心,对研 究西周晚期政治历史很有参考价值,也是一篇 金文(钟鼎文)书法的典范。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
青铜器拍卖会
藏品特征:这件铜鼎高23.5厘米,口径
藏品特征:这件青铜鬲鼎,三足、
26厘米。底部有铭文“藏介造”三字,铜
分裆,高19.3厘米,口径1
鼎整体为圆形立耳敛口鼓腹三足鼎,双耳与
5.3厘米。绞饰为三层兽面纹,
敛口平行,腹上部有一圈造型独特,有别于
敛口平唇,厚立耳,直缘很狭窄,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
铜
鼎
藏品来历:当年,叔大生的祖父母搭救了一位落难的客商。后来客 商为了感谢叔大生的祖父母就把这个铜鼎送给了两位老人家。
藏品特征:这件铜鼎高23.5厘米,口径26厘米。底部有铭文 “藏介造”三字,铜鼎整体为圆形立耳敛口鼓腹三足鼎,双耳与敛口平 行,腹上部有一圈造型独特,有别于商周铜鼎。鼎的外观为黑漆古包浆, 给人一种珠光宝器感觉,主要用于观赏与陈设。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礼仪与教化教案《礼仪与教化》——青铜时代(第1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对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基本面貌,丰富相关知识,提高艺术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增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我国青铜艺术的总体审美特征,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青铜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艺术价值。
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有关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2.学具:教材及笔记本。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定学生纪律一、导入第 - 3 - 页共 3 页观看课件小影片,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三、新授(一)中国青铜艺术概说中国青铜器艺术始于夏,盛于商,终于秦,汉代仍有余绪,时间长达千年。
商代晚期至周代,可谓我国青铜器的鼎盛时期。
青铜器的品种有如上重要特点:青铜礼器的品种大为增加。
酒器居多。
青铜器型制更丰富,且多变化。
纹饰丰富繁多。
1.纹饰形象主要以动物和神怪为素材的兽面纹,通称为饕餮纹。
2.变中商的单叠花纹为三叠花纹,更显繁富华美之貌。
3.平面纹样与主体雕塑相结合。
4.出现了镂空与镶嵌。
总之,鼎盛期青铜器纹饰在几何构图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第 - 3 - 页共 3 页的高度,整齐、对称、多样统一等形式美的规律运用得十分娴熟,总体风格是镂金错彩、繁富华丽。
商代后期青铜器已出现铭文。
(二)教材图例分析1.四羊尊·商整个器物的造型结构严谨,注意了不同角度的观赏效果。
2.司母戊鼎·商为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礼器。
3.虎食人卣·商4.大禾人面方鼎·商5.莲鹤方壶·春秋6.宴乐水陆攻战铜纹壶·战国战国时期青铜器,。
7.错金博山铜炉·西周8.利簋·西周9.毛公鼎·西周第 - 3 - 页共 3 页10.四鹿四龙四凤铜方案·战国11.嵌红铜狩猎纹豆·战国四、考与讨论时分析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作品与艺术价值五、课堂总结第 - 3 - 页共 3 页。
礼仪与教化 教案 -高中美术
《礼仪与教化》——艺术为政治所服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在阶级社会中的美术作品会受到什么影响,及商代到魏晋时期的社会美术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对鉴赏中更加明确要掌握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并辨别阶级社会的道德观,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起到指引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2、对《秦兵马俑》与《马踏匈奴》的鉴赏对比难点:为什么商周青铜器会有如此不同的特点?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学具: 教材,笔记本教学过程:出示标题——《礼仪与教化》导入:陕西宝鸡:石鼓山考古再次发现珍贵文物(新闻早报)1分48秒引出:中国是世界上文明曙光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1500年,商朝建立起强大的王国,并且掌握了高超的青铜工艺。
青铜艺术是美术在这一时期最为显著的代表,发展出多种繁杂华丽的器型和纹饰。
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制作精美、工艺精湛、纹饰神秘,是沟通人、神关系的祭祀礼器。
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殷墟青铜器,采用独有的片范铸造法和复杂的铸铜工艺,达到了古代东方青铜铸造技术的高峰。
古代青铜器艺术1、商朝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司母戊方鼎)讨论:鼎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折射出统治阶级的王权意识。
充满神秘、威慑的色彩。
具有权力和礼仪的象征2、与鼎相关的典故和词语来源可以和考古发现相印证的是,不少古代文献都把中国开始铸造青铜器的年代定在夏代。
相传,由于夏禹治水有功,被拥戴为王,九州(代表中国各地)各部落领袖纷纷把他们的藏金(青铜)献给夏禹,而各方国的酋长,也把他们各族的图像进奉。
夏禹于是利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座大鼎,并把各种图像装饰到鼎上,用来象征九州。
夏禹所铸的九个大鼎,后来便成为夏商周三代相传、作为国家政权象征的「九鼎」,而「定鼎」、「问鼎」、「鼎迁」,都是指国家政权的确立或变革,这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思考与交流:带鼎的成语有哪些?三足鼎立问鼎中原一言九鼎拔山扛鼎人声鼎沸鼎鼎大名鼎鼎有名鼎足之势鼎足而立四海鼎沸鱼游沸鼎鸣钟食鼎3、《四羊方尊》商四羊方尊造型稳健,风格雄奇,是目前发现的商代最大一件方尊。
礼仪与教化第一课时教材分析.ppt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了解社会政治与文化观念 的变化对青铜器的影响,打破原有的比较粗略的观 察方法,学会较为细致的分析作品的变化。
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多进 行比较,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主要采用“比较鉴赏法”,将观察内容一一地 加以列举、比较,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 的结果进行分析。
活动过程中先由学生讨论,最后由教师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总 结。
三、教学基本思路
主要围绕着“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 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而展开。
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 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 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 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
一、教学目标
了解 “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出现 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主要的目标:了解围绕这一主题在中 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世界其他文明中出现 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 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
本课时是第一课时,了解中国夏、商、 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美术作品的特点。
二、学习活动分析
主要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礼仪与教化” 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这种要求并 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三个课时内容中将会分别分析中国 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 术创作的影响以及世界其它地区的情况。
四、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 对话法、设问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学 法: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
请各位评委老师 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1
课题: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学科:美术
执教教师:陶瑞新
执教班级:高二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按照人类文明进程从原始社会过渡到有阶级的社会,美术作品的类型样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功能性也开始凸显。教材从青铜器的代表器物鼎展开,在中国一直叙述到魏晋时期的美术,明确了美术的这一教化作用。
了解社会风尚对生活、审美的影响
秦汉时代
1、秦朝作为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其遗留的雕塑《兵马俑》艺术特色
2、汉代代表性艺术作品:
霍去病墓雕刻
画像石、砖
围绕帝王、统治阶级而创作
宣扬统治者需要的:忠勇等用孝子棺线刻
学生进一步了解美术作品在社会中起到的宣传作业。
理解“礼仪与教化”的社会功能,也理解社会文化、生活对艺术创作的指导和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许多文物作为“美术作品”不大理解,因其审美价值看似不大。因此,本课的学习尤显重要。
教学目标
1、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2、通过分析、探讨夏、商时代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展开其与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了解美术的社会价值和时代制约性。
统治者为了社会的安定,必须制订一定的法律和道德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而美术是发扬统治者思想的手段,所以阶级社会初期的美术体现了礼仪与教化的功能。
点明本课学习的关键词,为后面学习明确主题方向。
认识青铜器
在阶级社会初期,什么美术种类最为出名?
教师出示各种青铜器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总结:青铜器在阶级社会初期,它具有怎样的功能
礼仪与教化 第一课时说课稿
礼仪与教化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礼仪与教化》。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礼仪与教化》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发展的历程,本课的教学结合一些具体的作品,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国家、阶级以及相应的道德、法律观念的出现对美术创作所提出的新要求。
了解一些重要的美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
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
教学难点: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从中国青铜器的美术形态,并能分析出“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青铜鼎进行初步断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主动的学习过程。
高中美术《礼仪与教化》-第一课时
司母戊大方鼎(商)
青 铜 器 商
高133CM横长110厘米 宽78厘米,重875公斤
——
• 什么叫尊? • 尊是古代商周时期一种 盛酒 ,用于祭祀的重 要礼器。 • 一般为圆形。方形的比 较少。像四羊方尊这样 大的方尊特别少。
四 羊 方 尊
• 青铜器的纹饰有饕餮tāo tiè、 • 夔kuí、蟠[pán] 、螭[chī] 等多种纹 饰这些怪兽图案,
鼎的作用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变化?
炊器 实用物品
礼器 祭祀用品
青铜器的发展史
扑朔迷离的夏代——高度发 展的商代——“神化”向 “人化”的西周——繁荣的 春秋战国——继续发展的两 汉——衰落的魏晋南北朝
商代青铜器
二、青铜器的 • 世界上最大,最重 的青铜器。 • 重832.84KG • 高133CM • 宽77CM
荆轲刺秦王
青龙
白虎
西 秋季
东 春季
朱雀
南 夏季
玄武
北 冬季
楚 国 人
一 夜 白 头 春 秋 名 臣
端 午 节
端午节的来历
• 纪念屈原 • 纪念伍子胥 • 纪念孝女曹娥
伍子胥忌辰之说: •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另一种说法 是伍子胥的忌辰说。伍子胥,名员, 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 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 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 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 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儿子 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 胜,越国大败,勾践请和,夫差答 应了。
鼎
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 重器,是国家和权力 的象征。
古中国(商)
公元前1500年,商朝建立起强大的王 国,并且掌握了高超的青铜工艺。
青铜器原本可以和原始社会的 陶器一样,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 用的器皿,但当社会分化出严格的 等级以后,它不再是普通人所拥有 的了。特别是具有权利和礼仪象
《礼仪与教化》课件
自信从穿着开始
如何通过穿着打扮、言谈举 止、交际能力等来展现自信 和成熟?
礼仪与企业文化
礼仪在企业文化中的地位 和作用
企业礼仪对于企业文化的发展非 常重要。
礼仪标准与规范
企业礼仪标准应该如何制定和遵 守?
企业礼仪的实践与案例分享
我们将分享一些企业礼仪的实践 经验和成功案例。
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 影响个人
礼仪教育对个人的成长、自信和凝聚力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2 影响社会
礼仪教育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3 重难点和对策
礼仪教育开展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我们将一一探讨。
如何提升个人礼仪素养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如何在做好自己的礼仪素养的同时,传
递礼仪的正能量?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礼仪与教化》PPT课件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礼仪依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引言
礼仪和教化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我们将了解什么是礼仪与教化、它们的历史和背景。
礼仪与人际关系
作用和要素
礼仪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是 什么?它的要素又有哪些?
交往时的礼仪应对
在与人交往时,如何运用礼仪得体地应 对各种场合?
结语
礼仪带来的成长和启示
有了正确认识和实践,我们都可以从礼仪中获得不 同凡响的启示。
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礼仪和教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未 来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和运用。
礼仪与教化第一课时.ppt
时代或地区 典型的美术 形式特征 所表现的观 如何为统治 为什么选择 导致变化的
作品
念
者服务
这种材料 原因
中国
时代或地区 典型的美术 形式及特 所表现的观 如何为统治 为什么选择 导致变化的
作品
征
念
者服务
这种材料 原因
中国 商代
青铜器
形式:纹 饰、器型
权利的象征
、同时具有 威慑的作用
1、区分社 会等级。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授 课 人 : 李 骘
青铜器的铸造:
浇注
鼎: 古代的炊 具,相当于现代 的锅,在商周奴 隶制社会里,鼎 曾被奴隶主贵族 用来“别上下、 明贵贱”作为标 志统制权利和等 级的一种器物。
甗(演):蒸饭器。 分上下两部,上体 盛米(古称“甄”), 下体为鬲,煮水,中 间有孔通气。
观 察 内 容 司(后)母戊方鼎 大 克 鼎
时代 足形 造型特点
商 四足 方刚
周 三足 圆柔
纹饰与铭文 饕 餮 纹 波 曲 纹
观念和背景
饕餮纹(兽面纹):贪食的怪兽;类似牛羊的 正面头部凶怒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 很大,有角与耳 。
四 羊 方 尊
商、周青铜器主要艺术背景:
• 商代的青铜器,鬼神观念浓厚,充满神 秘、威慑的色彩。特别是商末施暴,纹 样与造型呈现狰狞与恐怖。《司母戊方 鼎》、《虎食人卣》等。
《戟》 《吴王夫差铜矛》
铙槌敲击。
编钟
《铜熨斗》 《镂空锄》
青铜器的分类
烹 食 酒水 饪 器 器 器器
杂 兵乐工 器 器器具
礼器:杀俘祭祖的器
物,也是奴隶主贵族区 别尊卑等级的标志。
下一段
大克鼎.西周 司(后)母戊大鼎.晚商
第2单元_第2课.《礼仪与教化》(公开课)
开课内容: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三课《礼仪与教化》——青铜时代(第1课时)开课班级:高一B7
开课时间:10月16日上午第四课
开课人:任梅
1.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单元课,由三课时构成
主要是要理解道德和社会等级秩序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1)认知目标:
通过作品欣赏认识礼仪与教化所包含的范围和基本特点。
(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对礼仪与教化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以及理性评价作品和表达自己感受和观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礼仪与教化及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
A、在时间上了解从商朝到魏晋时期美术作品。
B、在空间上了解横跨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印第安的美术作品。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商朝到魏晋时期的美术现象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难点:学生的社会意识与生活的局限性对主题的理解难以深入,探究作品与其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3.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有关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2.学具:教材及笔记本。
教学过程:。
礼仪与教化 (第1课时 教案)
第二单元第一课礼仪与教化【基本信息】课题:礼仪与教化教学模块:高中美术鉴赏(必修)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课时:3个课时【教学目标】了解美术在奴隶社会时期规范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在商、周时期出现的代表性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用风格分析的方法研究美术作品,并对风格进行概括。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不同时期在规范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了解“礼仪与教化”主题下,中外美术作品的主要形式及其代表作品,能够对这类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这一阶段美术发展历史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对青铜器型、纹饰等进行较为准确的图像识读,并掌握图像识读的角度和方法。
如何让学生根据掌握的信息对美术作品所展现的“时代风格”进行概括,并能够对教材没事涉及的图片进行时代风格的图像识读。
【教具与学具】教具:高清多媒体设备,教材配图。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学图像展示:“后母戊鼎”问题驱动:商代统治者为何要用这么多青铜材料和这么多人力铸造如此大的后母戊鼎学生讨论,代表汇报。
教师: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去制作后母戊鼎,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对其非常重视,因为鼎被称为“国之重器”。
文明社会与原始社会结构上有何区别。
文明社会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规范社会秩序需要一些什么手段。
在规范社会秩序上,美术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时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思考回答:社会有了文字,出现了国家,产生了阶级对立,有了最高的统治者,统治者为了社会的安定,必须制订一定的法律和道德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而美术是发扬统治者思想的手段,所以阶级社会初期的美术体现了礼仪与教化的功能。
文化理解:青铜礼器与王权统治的关系(商——以强势蛮力制人,周——以礼仪说教育人)互动新授一、图像识读——后母戊方鼎艺术分析1、有什么体量:高米,宽米,重千克,天下第一重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礼仪与教化》(第1课时)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等。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等。
※重点难点: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特殊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
※教学手法:
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5分钟]
同学们在上节课已经学过了原始社会的美术了,相信大家对原始社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现在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原始社会时社会体系还不完善,过着部落与部落的群居生活,到了文明时代就出现了统一的国家和成熟的文字,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出现了严格的分化于差别,社会的等级分化就像埃及金字塔的结构一样[导入板书,金字塔式的三角形分成三个部分,一格写着统治者,一格写着贵族,一格写着平民。
三角形外部打一竖着的箭头,写着对立],有一个最高的统治者在塔尖的位置,他具有绝对的权力(也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所说的皇帝),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于是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2.文明社会出现对美术作品的影响:[5分钟]
提出思考:那么,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中,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首先,我们来想这样一个问题: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变成怎样呢?(*开始引导:就好像我们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校纪校规,那么抽烟、打架随处可见,上课铃声响了也没人准时进教室……是不是乱成了一锅粥了?一个小小的学校没有秩序都会变成这样,更何况是一个国家那么多的人呢,没有秩序是肯定不行的。
)
提问:要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呢?教师总结补充:刚刚同学们想了很多种方法,都不错,那统治者是怎么做的呢?当时的统治者很聪明,他们首先在思想上控制了人民,制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这些也必然反映到美术创作之中来。
因为美术作品的直观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思想,比抽象的文字更加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于是,美术作品的功能、形式和观念也都从原始社会的为集体服务开始转向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法律、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
3.商代美术[10分钟]
在商朝时,青铜器是美术作品在该时期最为显著的代表,发展出多种繁杂华丽的器型和纹饰。
并且,青铜器的功能也由最初的生活器皿转变成为祭祀用品,即所谓的的“礼器”(导入板书:生活器皿——青铜器——祭祀用品)。
由于“青铜”是一种贵重的金属,并不是普通人能够用得起的,所以它也就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特别是当时的“鼎”,它更是权力的象征。
当时的统治者为了“明尊卑,别上下”在祭祀时还特别根据贵族的等级对鼎的数量和形式都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以此类推(导入板书:青铜器——鼎——权力象征——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由此可透射出当时统治者的王权意识是十分强烈的,那时,争战夺取政权称为“问鼎”,而取得了天下则称“定鼎天下”。
现在我们来看下书上这些关于鼎的图片,仔细观察它们上面的图形纹样,然后结合教材18.19页的内容来思考一下:随着时间的变化青铜器的器形和纹样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之处?请大家带着问题仔细阅读一下教材。
鼓励学生多做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商代的鬼神观念很浓厚,因此文样都很狰狞且充满神秘色彩,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装饰纹饰就是“饕餮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18页下方的饕餮纹样变化流程图,初步体会不同时间同种纹饰的变化)它是由两个怪兽相对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头部,它狰狞的形象非常具有威慑力,能够在精神上
给人一种很震撼的感觉。
就像众所周知的“司母戊大方鼎”采用的就是这种纹样(展示“司母戊大方鼎”图片)。
⑴解说该鼎名字的由来:在该鼎的腹部内壁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源自商文王的母亲“戊”,⑵解释“司母戊”三字的意思,“司”——职司、官司;或释为祠;或作“后”字解。
“母戊”——即商文王母亲戊。
⑶制造方法:采用组芯的造型法,先采黏土塑造成模,再用泥模翻制成陶范,再将陶范合在一起灌注铜液。
以铸造的痕迹来看该鼎的鼎身和四足是整块铸造而成的,而双耳则是后面经过翻模浇铸完成。
要求学生分时期观察书上其他的青铜器变化,特别是书19页下方的四个不同时期鼎的器形纹样的对比。
引导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时代,器形,四足的形状,花纹,铭文。
总结:到了西周之后,随着理性思想的发展和统治阶级权力的分散变化,器物的造型和纹饰不再显得恐怖,而是华丽,典雅的,而且也较富有生活气息。
例如汉代的长信宫灯(展示长信宫灯)它已经融入了生活。
4.秦代美术作品[15分钟]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它的艺术也体现出围绕帝王而创作的特点,同学们可以看到书上的秦始皇陵墓兵马俑的图片,它位于西安城临潼县骊山,传说它是1974年时在一位农民打井时发现的,话说当时他首先挖出一真人大小的头颅,还大大吓了一跳,后续挖才发现有许多真人真马大小的陶俑,还引来了大量考古学家的注意前来研究,花了几年的时间挖出了8000多个陶俑,有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等等。
在初出土时这些陶俑的颜色还艳丽如初,但是由于技术不足,它在接触空气时就开始氧化变成如今这副样子,传说秦始皇在其13岁即位时就开始修筑自己的陵墓,并且由宰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修筑了38年才成为现今这样壮观宏伟的陵墓,亦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仔细观察一下它我们会发现它排兵布阵,栩栩如生,形同战场上挥旗进军的大型军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显示出秦军战无不胜的威力,给观者留下了深刻而又震撼的印象。
跟着呢,大家再来看一幅图,即书下方的“立马”雕塑。
“立马”又称“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前石雕群中最具纪念与象征意义的作品。
它立于墓冢前庭之处,像一座宏伟的纪念碑一样,诠释着霍去病的赫赫战功。
我们可以看到这件作品中的马,躯体彪悍肥壮,十分的稳健与气宇轩昂,而马下战败的匈奴
人,并没有简单地处理成一具横陈的尸体,而是一幅垂而不死之相,手里还拿着弓箭,是一个随时会翻身而起的顽敌,这样就更反衬出胜利者的强大,同时还有一种提醒胜利者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意识。
整个作品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丰富的表现力,非常地生动传神。
刚刚我们已经欣赏完了这两组作品,下面我想请大家花两分钟的时间把20页的教材看一下,然后结合教材思考一下它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然后我们来做一个填表格的小练习。
(答案见下方)
通过这两件作品的比较,我们发现汉代美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它们已不仅仅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亦开始用来宣扬一些对统治者有利的思想。
(刚刚大家已经看过课文了,那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提问:①在汉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是什么?〈答案:儒家思想〉②这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宣扬了什么思想?〈答案:忠、勇、孝、节、义等儒家倡导的行为准则思想〉
5.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8分钟]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石棺中大量出现了一些孝子故事,如书22页下方图片的“孝子棺线刻.郭巨埋儿”,反映了人们对父母乃至祖先的尊敬与对后辈关于孝顺的教育,这在当时已经被社会大多数人所接纳。
虽然“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但同时这样的故事也不无反映出了封建社会思想的败笔之处,荒诞愚昧,迷信色彩甚浓。
换作是现代,这种行为是一种违法的行为,是一种不尊重人权与破坏国家财产(人亦是国家的一种财产)的行为,鲁迅先生的书中就曾提到他在看过这个
故事之后的想法:他最初实在替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
看完之后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辛辣地讽刺了这个故事宣扬的愚忠愚孝与对待儿童的残忍。
此外,魏晋南北朝时还出现了我国第一批有历史记载的画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顾恺之了。
他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对古代女子道德训诫的图解,分段画意,共11段现存9段临稿)《洛神赋图》(根据曹植《洛神赋》而作,讲述曹植于洛神之间若即若离的爱情故事。
)
6.总结:[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美术作品的功能,形式和观念都开始统治者而服务,美术作品由于其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而成为宣扬特定法律与统治者思想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今天这节就到此结束,下节课老师将讲述该时期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美术的发展状况,主要是两河流域以及古埃及,印度等地文明。
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先将书预习一下并找找这方面的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