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3课 五四运动【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五四运动
一、选择题
1.五四运动中,各个阶级和阶层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起了先锋作用的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D.青年学生
2.“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是五四运动中喊出的口号。其中“国贼”不包括()
A.曹汝霖B.章宗祥
C.陆宗舆D.袁世凯
3.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4.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这表明()
①五四运动扩展到上海②学生是运动的先锋③工人已经举行浩大罢工④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对中国而言,五四精神就是一种现代的人文精神。正如胡适所说,“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发挥了先锋作用
B.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C.五四运动扩大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D.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6.青年,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总是用他们的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B.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拒签和约”是……的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坚决斗争。天津、陕北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二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材料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民族运动的情况?这一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中的“方式”指什么?
(3)材料三中“新思想”指的是什么?请从上述三则材料中摘抄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语句。
(4)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学习什么?
1.D[解析] 五四运动首先由学生发起,后期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2.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的“国贼”是指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
3.D[解析] 1919年6月初,北京学生斗争的消息传到上海,上海的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4.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的“今日将向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可知,此时工人还未举行大罢工,排除③。故答案选B。
5.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首先掀起五四运动。6月5日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宣传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即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但五四运动并未取得彻底胜利。故此题正确答案是B。
6.D[解析] 依据题干中“1919年”“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可推断出这指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所以题干中的“一个时代”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故选D。
7.(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学生示威游行、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3)马克思主义。“现在国家都要亡了……我们只好以死力争”“民族运动”“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等。
(4)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