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2013(1)
药理学病例分析(全)

目的:运用已学的药理学知识和查找资料,对案例中疾病特点及治疗用药进行分析。
加深对降血糖药物的理解和合理选用。
病例分析-1患者,男,18岁。
患者于7年前出现口渴、多饮,每日饮水4500 ml,尿频,量多,基本与日饮用水量相当,多食易饥,每餐进食约400g。
在当地医院检查空腹血糖12.9mmol/L,尿酮体(+++),给予胰岛素治疗。
一周前因情绪变化上述症状加重,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8.79mmol/L,甘油三脂2.76mmol/L。
经胰岛素治疗,症状缓解。
问题:1. 正常成人每日摄水量应是多少?该患者多饮、多尿、多食易饥的原因是什么?(1)成人每天要喝1500毫升-2000毫升水(2)患者体内胰岛素不足,体内不能利用糖,患者常多食易饥;血糖增高,葡萄糖不能被利用,尿液渗透压增大携带大量水分从肾脏排出形成多尿,多尿失水而出现口渴、多饮。
2. I型糖尿病的好发年龄、临床表现有哪些?易发生哪些并发症?(1)1型糖尿病多在20岁前。
(2)临床表现:1)发病初期:暴发性1型糖尿病:起病最急,会突然出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以及类似急性胰腺炎的表现,比如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
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成人急性起病者:常在感染等诱因下出现酮症酸中毒的症状,如头痛、烦躁、嗜睡、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等,甚至直接表现为脱水、循环衰竭或昏迷等症状。
“蜜月”缓解:部分患者在经胰岛素治疗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可减少胰岛素用量甚至停药,但蜜月期常不超过1年,之后胰岛素需要量又逐渐增加。
2)中后期:病程10~15年以上的患者若不经合理治疗,会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冠心病、脑血管病等。
(3)并发症: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病。
3. 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正常值范围是多少?该患者空腹血糖和血脂升高发病机制是什么?答:(1)血糖正常值是指人空腹的时候血糖值在3.9~6.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的正常值在0.45-1.7mmol/L。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降糖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降糖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注:T2DM:2型糖尿病;CKD:慢性肾脏病;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HbA1c:糖化血红蛋白;HF:心力衰竭;GLP-1RA: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SGLT2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本共识参考美国心脏病学学院与美国心脏学会(AHA)联合制订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2]的推荐级别和证据水平分类。
COR为推荐级别(强度),其中Ⅰ为推荐,Ⅱa为应当考虑,Ⅱb为可以考虑,Ⅲ为不推荐。
LOE为证据水平(质量),其中A为高质量证据,B为中等质量证据,C为有限数据或专家意见。
COR与LOE是独立确定的,故两者间可以不完全匹配,譬如,某项建议的证据为LOE C,并不必然代表其为弱推荐。
因此,本共识中提到的许多重要临床问题虽然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证据,但可能存在非常明确的临床推荐意见一、T2DM合并心肾疾病的流行病学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心血管疾病(CVD),CVD的最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由其所致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
Framingham队列研究显示,糖尿病人群发生CVD的风险约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5倍。
Einarson等系统分析了57篇文献中的4 549 481例T2DM患者(平均年龄63.6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0.4年),合并CVD的患者占32.2%。
Lautsch等对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库(UK Clinic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link)中的148 803例T2DM患者(平均年龄65岁)进行分析显示,35.4%的患者已有CVD。
我国的3B研究显示,在门诊T2DM患者(平均年龄62.6岁)中,14.6%合并CVD(不包括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10.1%合并脑血管疾病。
中国Kadoorie 生物样本库协作组(China Kadoorie Biobank Collaborative Group)的资料显示,糖尿病人群心血管死亡风险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1倍,心血管死亡占中国糖尿病人群总死因的43.2%。
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

青少年1型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要点
起病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急性起病-症状明显 缓慢起病-症状不明显
Current Diabetes Reports 2005,5:329-332;Current Science Inc. ISSN 1534-4827
20
第二代磺脲的改进 1966年 改进
受体亲和力
改
脂溶性
细胞膜通透性
良
药物互相作用
服用剂量
《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
醋磺己脲 氯磺丙脲 甲苯磺丁脲……
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科学出版社.1999.
23
磺脲类的适应证
单药治疗主要选择应用于新诊断的T2DM非肥胖患者; 饮食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年龄大于40岁, 病程< 5年,空腹血糖<10mmol/L时效果好。 随之病程进展,需要联用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24
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 磺脲类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 低血糖发生往往不象胰岛素引起的那样容易早期察觉, 且持续时间长,导致永久性神经损害。
1. 晨7~9时开始,受试者空腹(8~10 h)后口服溶于250-300 ml水内的无水葡萄 糖粉75 g,如用1分子水葡萄糖则为82.5 g。儿童则予每公斤体重1.75 g,总 量不超过75 g。糖水在5 min-10min之内服完。
2. 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2h分别在前臂采血测血糖。 3. 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也无须绝对卧
2型糖尿病CKD患者口服降糖药的选择

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
› 没有特定的器官被确定为主要的消除途径 › 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分泌的调节均呈葡萄糖浓度依赖性 › 2-3期,无需调整剂量 › 4-5期,证据有限,禁用。
.
25
what we should know about newer therapies .Clin Pharmacol.2016 jun 23;8;61-81
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
› 艾塞那肽经肾小球滤过 › 2期不需要调整剂量 › 如果患者的GRF在30-50ml / min范围内,则需要进行剂量调
整 › 4-5期,禁用。
.
24
what we should know about newer therapies .Clin Pharmacol.2016 jun 23;8;61-81
DPP-4抑制剂类
› 沙格列汀
– 通过肾和肝排泄 – 中或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将剂量调整为 2.5 mg,qd – 在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用药经验非常有限,使用应谨慎 – 本品不推荐用于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
› 利格列汀——经肝代谢,全期无需调整剂量。
.
22
what we should know about newer therapies .Clin Pharmacol.2016 jun 23;8;61-81
›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能太极端,如 HbA1c<6.5%或者and >11%,都会增加死亡风险的【2】
› 中外共识意见均认为透析患者的控制目标HbA1c7.0%~9.0%。
Upda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 Dialysis Patients. Semin Dial. 2014 .March ; 27(2): 135–145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更新版)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组以肾脏结构和(或)肾功能长期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当前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型糖尿病常合并CKD,后者已成为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1]。
血糖控制良好对于延缓早期CKD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2]。
口服降糖药是最常用的降糖药物之一。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于2013年组织国内的内分泌科和肾内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3],并于2015年进行了更新[4]。
近年来,随着经典药物证据的不断丰富以及新药的上市,国内外糖尿病及肾脏病权威指南对2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推荐也发生了改变。
因此,本分会再次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在201 5版的基础上对共识进行了更新完善。
更新要点包括:(1)CKD可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蛋白尿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
无论有无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均应及早筛查蛋白尿并监测eGFR。
(2)CKD患者血糖管理的理想策略是遵循个体化原则,在降糖达标的同时尽量避免低血糖。
(3)常用口服降糖药在CKD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证据更新,同时增加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类药物。
(4)SGLT-2抑制剂具有而部分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格列喹酮可能具有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5)增加基于不同肾功能分期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路径。
(6)增加特殊人群的用药推荐。
一、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流行病学中国成年人群血糖状况和CKD调查结果显示,高血糖是中国成人CK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CKD发生风险较糖代谢正常者显著增加(2.05倍)[5]。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已是导致CKD的主要病因。
不同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中CKD的患病率为27.1%~83.6%[6]。
肾功能不全降糖药物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

➢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显示,二甲双胍可降低 肥胖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 直接以原形经肾脏排泄,CKD患者易发生二甲双胍与 乳酸在体内蓄积,增加乳酸性酸中毒风险。
➢ 二 甲 双 胍 用 于 CKD 3a 期 患 者 时 减 量 , 当 GFR<45ml/(min·1.73m2)停用。
二甲双胍的作用特点 及其在T2DM合并CKD的使用推荐
3 T2DM合并CKD的口服降糖药选择
(二)磺脲类: ➢ 为胰岛素促泌剂,主要作用为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 素。
➢ 可降低HbA1c 1%~2%,是目前国内外指南中推荐的 控制T2DM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 ➢ 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如氯磺丙脲、妥拉磺脲、甲苯磺丁 脲)主要依赖肾脏排泄,CKD患者低血糖风险增加,因此 禁用于该类患者,目前已基本被淘汰。
内容
1
T2DM合并CKD的流行病学
2 T2DM合并CKD的诊断与分期 3 T2DM合并CKD的口服降糖药选择 4 小结
1 T2DM合并CKD的流行病学
➢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目前约9240万,其中T2DM 占90%以上。 ➢ 糖尿病与CKD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CKD发生风险较非糖 尿病者增加2.6倍。 ➢ 近期全国CKD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CKD患病 率为10.8%,据此估算18岁以上人群CKD患者人数约1.195亿。 ➢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已是导致CKD的主要病因,而且在 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正逐渐成为CKD的主要致病原因。
能否
用于
禁忌症
透析
否 过敏、1 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多重用药安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PPT课件

05
临床实践指南与推荐意见
临床实践指南概述
指南制定背景
指南适用范围
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 多重用药安全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 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本指南。
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 者的治疗、用药监测和用药教育等方 面。
指南目的
规范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 的用药管理,降低用药风险,提高治 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用药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 一定的经验,并制定了相应的指南和共识。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针对性的用药管理指南和共 识。
国内外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2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认识的深入,以及新药的 不断涌现,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03
多重用药现状及挑战
多重用药定义与分类
多重用药定义
同时使用5种及以上药物,包括处方 药、非处方药、中草药及其他药物。
多重用药分类
根据用药目的和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可分为适当多重用药和不适当多重用 药。
多重用药现状及危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重用药现状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重用药现象 普遍,尤其是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患者 。
多重用药危害
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如低血糖、 高血压等;加重经济负担;影响患者 生活质量。
多重用药挑战与问题
挑战
如何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平衡疗效与安全性;如何加强患者教育,提高用药依 从性。
问题
缺乏统一的多重用药评估标准和管理指南;医生、药师和护士之间的协作不足; 患者对多重用药的认知不足。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多重用药安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PPT课件

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模型构建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多重用药风险预测模型,纳入患者临床数据、 实验室检查结果、用药记录等多维度信息。
模型应用
利用风险预测模型,对患者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预测,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个体 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同时,通过对大量患者数据的分析,可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治疗策略的优化空间, 为政策制定和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多重用药普遍
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 者中,多重用药现象非常普遍 ,涉及多种降糖、降压、降脂 等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
不同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可能,可能导致药效增强或减 弱,甚至产生新的不良反应。
患者依从性差
多重用药方案复杂,患者容易 出现漏服、错服等情况,影响 治疗效果。
缺乏统一规范
目前针对这类患者的多重用药 管理尚缺乏统一规范,临床医 生用药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不同风险等级患者特征分析
低风险患者
病情稳定,用药方案简单,无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遵医嘱用药 ,自我管理能力较强。
中风险患者
病情相对复杂,用药方案涉及多种药物,存在一定并发症或合并症 ,需加强用药指导和监测。
高风险患者
病情严重,用药方案复杂,存在多种并发症或合并症,需密切关注 用药安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互为危险因素
慢性肾脏病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 症之一,同时2型糖尿病也是慢性肾 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互影响
慢性肾脏病可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 代谢紊乱和心血管并发症风险,而2 型糖尿病也可加速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
两者都与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氧 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降糖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患者应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的摄入,有利于改善血糖控制。
02
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在使用降糖药
物的同时,患者应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03
心理治疗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
专家共识的制定过程汇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和经验,有助 于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临床诊疗水平的 提高。
02
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的流行病学 和病理生理学
流行病学现状
发病率和死亡率
流行趋势
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 病合并心肾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 势。
口服降糖药物与注射降糖药物相比,具有使用方便、 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但是,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 果相对较弱,且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胃肠道不适等不良 反应。
在心肾疾病患者中,不同降糖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例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 者,需要选择不经过肾脏代谢或对肾脏影响较小的药 物。同时,还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等 问题。
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规范降糖药物的使用,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 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个体化治疗策略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根据患者的 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降 糖药物治疗策略。
综合管理模式的探索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探索如何通 过综合管理模式(如生活方式干预、 心理支持等)来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 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的病情。
最新: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以二甲双胭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完整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迅速攀升至11.2%,患病人数居全球首位,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1.1.itus,T2DM)患者;目前糖尿病治疗的达标率低,糖化血红蛋白(g1.ycatedhemog1.obinAi c,HbAi c)<7%的患者比例不足50%,而患者依从性较差,联合治疗过晚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血糖不达标是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1项纳入了34737例T2DM患者的大型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在新诊断且诊断后至少存活10年的糖尿病患者中诊断后第1年的HbAIC≥6.5%与预后较差相关,以病程<1年暴露期间HbAIC<6.5%为参照,HbAIC≥6.5%与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风险增加相关,HbAk≥7.0%与死亡率增加相关。
因此,在糖尿病诊断后1年内的血糖控制情况与未来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长期风险直接相关,早期控制血糖达标(一般HbAιc<7%,个体化目标为HbAιc<6.5%)仍然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二甲双胭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基础用药,但由于高血糖发生的机制复杂,随着T2DM的进展,单药治疗达标率低,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患者依从性差。
因此,以二甲双服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fixed-dosecombination f FDC)成为联合治疗的重要选择,在T2DM 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增进临床医师对此类药物的了解,促进合理应用,国内相关专家成立了《以二甲双服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编写组,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并基于临床实践,撰写了本共识,以期规范以二甲双胭为基础FDC 的临床应用。
降糖药物FDC应用优势和基本原则一.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必要性为实现血糖达标,大多数T2DM患者需要口服降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当单药治疗血糖不达标时,应及时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ppt课件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17
•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
18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0):865-870.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
– 是糖尿病高度特异性的微血管并发症 – 是20-74岁成人新发失明中最常见的病因 – 主要表现:眼底出血,黄斑水肿、渗出和视网膜脱离等严重视力损害
大于18岁的非妊娠患者应控制在140/80mmHg以下; 首选ACEI或ARB,控制不佳时可加用其他降压药物
调脂药物对CKD分期在1~2期的患者是安全的
控制蛋白尿
自肾脏病变早期阶段(微量白蛋白尿期),不论有无高血压, 首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AECI或ARB类药物)*
* AECI或ARB类药物可导致短期GFR下降,在开始使用前1~2周内应检测血清肌酐和血钾浓度,不推荐在血肌酐 >3mg/dl的肾病患者应用RAS抑制剂
80%
缺血性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 其他
100% 7
高血压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高血糖 胰岛素作用受损 血脂异常
肥胖
内皮功能障碍 血管炎症 纤维化
SMC增生肥大 内膜脂质堆积
高凝状态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风等
潘长玉主译.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P906
肾小球病变严重,部分硬化, 灶状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
实验室检查 基本正常
休息时晨尿或随机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 (ACR)正常(男< 2.5mg/mol,女 <3.5mg/mol) ACR:男2.5~30mg/mol,
糖尿病药物治疗

SU
• 平时要常备糖果以备低血糖时使用
消渴丸:10粒含格 • 如果经常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发生低血糖,且持续3天以上,并排除饮食和运动影响,应及时就医
常用品种
列剂量本范脲围/2日.5mg 作用时间(h)
服用次数/日
用药时间
格列本脲
2.5~15 mg
16~24
1~3次 餐前半小时
格列吡嗪 格列吡嗪控释片
2.5~30 mg
缺 点: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低血糖;食欲下降;皮炎;增加心率 急性胰腺炎(艾塞那肽)
1.Inzucchi SE, et al. Diabetes Care. 2012 Jun;35(6):1364~79.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第24页. 3.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5月;287~8,290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3.药物说明书
α~糖苷酶抑制剂的特点
α~糖苷 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葡萄糖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和易麦芽糖酶,抑制糖类分解,
延缓葡萄糖和果糖吸收,但对乳糖无抑制作用
降糖效力:HbA1c下降 0.5%
优 点:
单药不引起低血糖; 全身副作用小,作用于肠道,仅2%吸收入血,
1型糖尿病;2型合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围术期暂停改胰岛素;合 并严重慢性并发症或伴肝、肾功能不全;妊娠和哺乳期糖尿病;原发和继发低血糖SU失效
缺 点:
使用不当可致低血糖;体重增加 ;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皮肤瘙痒、皮疹和光敏性皮炎等,如 症状加重,可发生严重损坏、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紫癜
(诺和龙)—遵循指南 安心肾选

格列奈类
那格列奈
双胍类 α糖苷酶抑制剂 DDP-4抑制剂
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 西格列汀
1.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2007;49(2,sup2):S12-154 2. Masanori Abe, et al. Current Drug Metabolism. 2011;12:57-69
1
诺和龙——遵循指南,安心肾选
3
内容提要
• 从指南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口服降 糖药选择 • 诺和龙®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患者可 以安全使用
3
内容提要
• 从指南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口服降 糖药选择 • 诺和龙®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患者可 以安全使用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应用原则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待发表)
9
小结
•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 加,需要慎重选择降糖药,兼顾血糖控制及肾脏安全性
• T2DM合并慢性肾脏病(CKD)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 识指出:
大多数口服降糖药肾脏安全性差,需慎用或禁用
诺和龙® 不显著增加慢性肾脏病(CKD) 患者低血糖发生
Hasslacher C,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26(3):886-891
14
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 诺和龙®使用比例高
(mL/min/1.73m2)
80
药物使用比例(%)
60
40
20
0
二甲双胍
磺脲类
维格列汀 格列本脲 格列美脲 阿卡波糖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03
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机制和药物 选择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磺脲类
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代表药物有格列本脲、 格列吡嗪等。
双胍类
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和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来降低血糖,代 表药物有二甲双胍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降低血 糖,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估
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评估新型口服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疗效 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要点一
个体化治疗策略
要点二
多学科合作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并症、遗传背景等因素,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内分泌科、肾内科、心血管科等多学科之间的合作, 共同参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的医疗照护。
DPP-4抑制剂
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活性,增加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来降 低血糖,代表药物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药物选择和用药原则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01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
、血糖水平、合并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物。
个体化治疗方案
02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包括药物的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 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4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流行
病学和临床特点 • 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机制和药物选择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解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解读作者:陆菊明来源:中国糖尿病杂志日期:2014-12-26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下称“新版指南”)正式发布。
该指南是继2010年版指南之后的新版指南,其内容强调需符合我国国情和疾病变迁特征,反映了我国糖尿病相关研究和防治策略的进展。
新版指南在汇集国内证据和参考国外证据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并对前一版指南的内容进行了丰富,更加关注T2DM防治的临床和应用。
本文着重从T2DM的更新要点进行解读,并与国外指南及循证证据进行对比。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下称“新版指南”)正式发布。
新版指南是继2010年版指南之后,其内容强调需符合我国国情和疾病变迁特征,反映了我国糖尿病相关研究和防治策略的进展。
新版指南在汇集国内证据和参考国外证据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并对前一版指南的内容进行了丰富,更加关注T2DM的防治和应用。
本文着重从T2DM的更新要点进行解读,并与国外指南及循证证据进行对比。
一、流行病学与诊断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
全球糖尿病的整体发病情况呈快速上升趋势。
2013年,IDF发布数据心。
表明,全球有3.82亿人患有糖尿病,且在未来25年内患病人数将超过5.92亿。
目前,80%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于全球首位,而西方国,如美国则列于第三位。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糖尿病流行形势更加严峻。
1980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全人群)仅为0.67%;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全国14个省市采用我国现行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所开展的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7%。
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另外一项采用ADA诊断标准,即对血糖和HbAl c进行糖尿病联合诊断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中糖尿患病率为11.6%。
肾内科出科试卷

肾内科出科试卷科室: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2.5分,共50.0分)1.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最重要的鉴别要点是A.肾脏的结构和大小B.贫血程度C.病史D.尿量E.电解质2.关于急性肾衰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肾功能短期内迅速减退B.肾小球滤过率下降C.既往均无慢性肾脏病史D.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E.常伴有少尿3.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禁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是A.骨化三醇B.碳酸钙片C.唑来膦酸D.降钙素4.慢性肾脏病应根据以下哪些因素进行三维整体评估和分期,除了A.病因B.GFR分期C.家族史D.白蛋白尿E.合并症5.KDIGO指南关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如AER<30 mg/24 h,维持SBP≤130 mmHg,DBP≤90 mmHgB.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如AER>30 mg/24 h,控制SBP≤130 mmHg,DBP≤80 mmHgC.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如AER<30 mg/24 h,维持SBP≤130 mmHg,DBP≤80 mmHgD.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如AER>30 mg/24 h,控制SBP≤140 mmHg,DBP≤90 mmHgE.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如AER>30 mg/24 h,控制SBP≤150 mmHg,DBP≤90 mmHg6.下列哪项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早和最突出的临床表现A.胃肠道表现B.精神、神经系统表现C.心血管系统表现D.代谢性酸中毒E.泌尿系统表现7.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病人口服降糖药,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多少时,大多数口服降糖药需酌情减量或停药A.90ml/minB.80ml/minC.70ml/minD.60ml/minE.以上都不是8.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的原因中,下列哪项不正确A.低钙血症B.缺乏活性维生素D3C.继发性甲旁亢D.血β2微球蛋白升高E.高磷血症9.慢性肾脏病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和最主要死因是A.代谢性酸中毒B.心血管病变C.高钾血症D.感染E.消化道出血10.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主要原因是A.低镁血症B.高磷血症C.低钠血症D.高钙血症E.高钾血症11.无肾损伤指标异常,肾小球滤过率低于以下哪个水平,持续3个月以上,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A.40 ml/min/1.73 m2B.50 ml/min/1.73 m2C.60 ml/min/1.73 m2D.70 ml/min/1.73 m2E.80 ml/min/1.73 m212.下列对肾病综合征诊断没有帮助的是A.尿蛋白>3.5 g/dB.血浆白蛋白<30 g/LC.血压>140 mmHgD.水肿E.血脂升高13.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叙述正确的是A.尿蛋白定量>3.0 g/d,血浆白蛋白<35 g/LB.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炎C.本病易发生感染、血栓、栓塞等并发症D.高脂血症及水肿为诊断所必需E.对激素无效患者停用激素单用环磷酰胺14.某肾病综合征患儿突然出现肉眼血尿伴腰痛,最可能的是A.并发泌尿系感染B.肾衰竭C.肾炎性肾病D.并发肾静脉血栓E.病理类型转变15.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A.高血压B.水肿C.蛋白尿D.肾功能衰竭E.高脂血症16.肾性高血压依靠下列哪种检查进行筛选A.常规肾图+巯甲丙脯酸介入肾动态显像B.常规肾图C.标准肾动态显像D.肾静态显像E.利尿肾动态显像17.下列关于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描述不妥的是A.按发生机制分为容量依赖型高血压和肾素依赖型高血压B.容量依赖型高血压是由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引起C.肾素依赖型高血压是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引起D.肾性高血压绝大多数是肾素依赖型E.限制水钠摄入或增加水钠排泄可改善容量依赖型高血压18.成人引起肾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疾病是A.肾动脉缩窄B.慢性肾盂肾炎C.急性肾小球肾炎D.肾动脉硬化E.慢性肾炎19.有关肾动脉狭窄错误的是A.大动脉炎(高安动脉炎)可引起肾动脉狭窄B.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肾性高血压C.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肾单位的缺血性改变D.肾小球旁器萎缩E.严重者可引起肾功能障碍20.急性肾小球肾炎继发肾性高血压的血压控制,尿蛋白1 g/24 h,理想的血压控制目标是A.160/95 mmHgB.140/90 mmHgC.140/85 mmHgD.135/85 mmHgE.130/80 mmHg二、单选题(每题2.0分,共30.0分)21.某患者,周身高度水肿伴有腹水。
2型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分析

2型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且长期难以彻底治愈。
众所周知,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会伴随其他并发症,其中肾功能不全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研究表明,大约有30%至4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尤其是在糖尿病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肾功能不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影响巨大,因为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器官之一。
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到患者的肾功能状态,以避免药物的积累和毒性反应。
针对2型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保证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2型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希望能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糖尿病治疗原则、肾功能不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常用药物治疗方案、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以及监测指标及随访等方面的讨论,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提高2型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
通过综合评价已有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完善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2. 正文2.1 糖尿病治疗原则糖尿病治疗原则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两大方面。
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患者需要通过控制饮食摄入,避免过量摄入糖类和高脂肪食物,保持适量运动等方式来控制血糖水平。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病情控制有积极作用。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尤其需要注意蛋白摄入量的控制,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在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降压药等。
对于2型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药物选择需谨慎,避免对肾脏造成进一步损害。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二甲双胍、瑞格列奈类药物等,需要根据肾功能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更新版)》要点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更新版)》要点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组以肾脏结构和(或)肾功能长期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不断增加, 已成为当前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型糖尿病常合并CKD,后者已成为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
血糖控制良好对于延缓早期CKD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口服降糖药是最常用的降糖药物之一。
更新要点包括:(1)CKD可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蛋白尿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
无论有无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均应及早筛查蛋白尿并监测eGFR。
(2)CKD患者血糖管理的理想策略是遵循个体化原则,在降糖达标的同时尽量避免低血糖。
(3)常用口服降糖药在CKD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证据更新,同时增加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类药物。
(4)SGLT-2抑制剂具有而部分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格列喹酮可能具有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5)增加基于不同肾功能分期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路径。
(6)增加特殊人群的用药推荐。
一、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流行病学中国成年人群血糖状况和CKD调查结果显示,高血糖是中国成人CK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CKD发生风险较糖代谢正常者显著增加(2.05 倍)。
二、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诊断与分期CKD定义为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时间>3个月,且这种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对健康有影响,其诊断标准见表1。
由糖尿病引起的CKD称为糖尿病肾病, 其诊断标准参考表2,符合任何一项者可考虑为糖尿病肾病(适用于1型及2型糖尿病)。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推荐检测血清肌酐,使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eGFR(CKD-EPI)计算公式计算eGFR (参考 )。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指南根据eGFR来进行CKD的肾功能分期。
除外eGFR,尿白蛋白水平也是诊断CKD的主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6%, 据此估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1.139亿。
5
T2DM合并CKD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与慢性肾脏病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发生风险 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2.6倍。
(GFR 分期 3a~5 期)
8
2 T2DM合并CKD的诊断与分期
这是用药助手里的一个 GFR 的 计 算 公 式 , 输 入 血 肌 酐、性别和年龄即可计算肾 小球滤过率。
9
2 T2DM合并CKD的分期与分期
表2 慢性肾脏病的肾功能分期
分期
特点
GFR ml/(min·1.73m2)
1
肾脏损害,GFR 正常或升高
GFR[ml/(min·1.73m2)] =175×{[Scr(μmol/L)/88.4]-1.234×年龄-0.179 ×0.79(女性)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指南根据GFR来进行慢性肾脏病的肾功能分期( 表2)。
7
2 T2DM合并CKD的诊断与分期
CKD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超过3个月 ,见表1 表1 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估算肾 小 球 滤 过 率 (eGFR) 课 题 协 作 组 改 良 简 化 肾 脏 病 饮 食 改 良 (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 MDRD)方程,制定了适 合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的eGFR的评估公式。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 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
中国专家共识2015更新版
中国医师协会 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制订
内容
1 T2DM合并CKD的流行病学 2 T2DM合并CKD的诊断与分期 3 T2DM合并CKD的口服降糖药选择 4 小结
2
导读
慢性肾脏病(CK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病,病因多种多样, 由糖尿病所引发的肾脏病称为糖尿病肾脏病(DKD)。
12
3 T2DM合并CKD的口服降糖药选择
口服降糖药的选择:口服降糖药是临床最常用的降糖手段,对于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可或缺。
然而,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各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显著, 加之慢性肾脏病患者对经肾排泄的药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的清除能力 下降,这使得对口服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将不同程度地增加低血糖以及 其它不良事件的风险。
T2DM常合并CKD,高血糖是CKD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良好控制 血糖至关重要。口服降糖药是良好控制血糖最常用的降糖药物.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于2013年组织国内的内分泌科 和肾内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口服降糖药 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 。
3பைடு நூலகம்
导读
近年来,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口服降糖药 治疗证据不断丰富,国内外糖尿病及肾脏病权威指南对2型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口服降糖药应用规范也进行了相应 更新,加之同时陆续有新的口服降糖药上市。
肾脏受损的标志 (1 个或更多)
GFR 降低
以下任何种表现持续时间超过 3 个月 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mg/24h;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mg/g(≥3mg/mmol)] 尿沉渣异常 由于肾小管功能紊乱导致的电解质及其他异常 组织学检测异常 影像学检查有结构异常 有肾脏移植病史 GFR<60ml/(min·1.73m2)
≥90
2
肾脏损害,GFR 轻度降低
60~89
a GFR 轻中度降低
3 b
GFR 中重度降低
45~59 30~44
4
GFR 重度降低
15~29
5
肾衰竭
<15
注:肾脏损害:定义为病理学、尿液、血液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
10
3 T2DM合并CKD的口服降糖药选择
选药原则: 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理想降糖策略是在有 效降糖的同时,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同时避免诱发乳酸性酸中 毒或增加心力衰竭风险。
因此临床工作中,必须充分了解各种降糖药物的药代和药效动力学 特点,结合患者肾功能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确保有效降糖的同时不 增加低血糖风险。一般而言,当GFR低于60 ml/(min·1.73m2)时大多数 口服降糖药物需酌情减量或停药。
13
3 T2DM合并CKD的口服降糖药选择
(一)双胍类:此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减少肝糖输出和改善外周 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可使HbA1C降低1.0%~2.0%,同时减轻体重 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建议对2型糖尿 病合并中重度慢性肾脏病患者的HbA1C可适当放宽控制在7.0%~9.0%, 以此一方面避免血糖水平控制过低而出现低血糖,另一方面避免血糖 水平过高而出现代谢异常及感染。
当慢性肾脏病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时,HbA1C检测结果可能被低估 。在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使用糖化白蛋白可更可靠地反映血糖控制 水平,同时应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以更全面地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我国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表明,52.25%的糖尿病患者合并 肾脏并发症,上海市区3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可 达63.9%,提示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也是我国糖尿病研究和治疗领 域面临的重大问题。
6
2 T2DM合并CKD的诊断与分期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超过3个月,其诊断标准 见表1。
因此,本分会再次组织相关专家对原有共识进行了更新 完善。
4
1 T2DM合并CKD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各地成年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存在差异,为 9.0%~14.0%。近期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 中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据此估算18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患 者人数约1.195亿。
口服降糖药的选择应基于药物的药代和药效动力学特征以及患者 的肾功能水平综合判断。
在使用某些低血糖风险较大的口服降糖药时需严格监测血糖,确 保随机血糖>5.0 mmol/L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11
3 T2DM合并CKD的口服降糖药选择
血糖控制目标值:对T2DM合并CKD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 个体化原则,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