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投入产出法【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会计实务,会计实操]
财会类价值文档精品发布!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会计实务,会计实操]投入产出表又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是反应一定时期各部门间相互联系和平衡比例关系的一种平衡表。
投入产出表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 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一)投入产出表的由来投入产出表是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费用的来源与产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组成纵横交错的棋盘式平衡表,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
投入产出表的投入是指各部门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入,包括中间投入的最初投入。
产出是指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
投入产出表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费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当时美国的经济结构。
为此,他利用美国国情普查资料编制了1919年和192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并分析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
1936年他在美国《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1936年8月)上发表了投入产出法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标志着投入产出分析的诞生。
1941年他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他在该书中详细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主要内容。
1951年该书在增加了1939年投入产出表和一些论文后再版。
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
投入产出法实施的步骤
投入产出法实施的步骤1. 引言在经济领域,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分析工具,用于评估一个经济系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产出和投入之间的关系。
通过投入产出法,我们可以了解一个经济系统中的各种经济活动,并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投入产出法的实施步骤。
2. 数据收集在实施投入产出法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各个部门的投入和产出情况,以及部门之间的关系。
通常,这些数据可以从政府统计局、财政部门、国家银行以及其他相关机构获取。
数据收集是投入产出法的第一步,它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3. 建立投入产出表在收集到相关数据后,下一步是建立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法的核心工具,它反映了一个经济系统内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通过投入产出表,我们可以计算出各个部门的投入产出系数,进而得到各个部门的产出量和投入量。
投入产出表的建立需要按照特定的格式和方法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1 确定投入和产出在建立投入产出表时,首先需要确定各个部门的投入和产出项目。
投入项目通常包括人力资源、原材料、设备和资本等,而产出项目通常包括产品和服务等。
对于每个部门,我们需要确定其投入和产出项目,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类。
3.2 计算投入产出系数在确定了投入和产出项目后,下一步是计算各个部门的投入产出系数。
投入产出系数表示单位投入对应的单位产出量。
通过计算投入产出系数,我们可以了解一个经济系统内部的资源利用效率。
计算投入产出系数的方法可以是净投入法、总投入法或者雇佣关系法等。
3.3 建立投入产出表格最后,根据计算得到的投入产出系数,建立一个投入产出表格。
投入产出表格以矩阵的形式呈现各个部门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在表格中,横向表示产出项目,纵向表示投入项目,交叉点则表示对应的投入产出系数。
通过投入产出表格,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各个部门的投入产出情况,并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计算。
4. 分析和计算在建立投入产出表后,下一步是进行分析和计算。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第五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法的基础。
在实际分析和规划宏观经济计划、战略时,必须首先要编制投入产出表,同时,投入产出表编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投入产出模型效果的好坏。
而根据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和假设,投入产出表的编制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编制方法问题,了解这些问题将使我们更加认识投入产出法的特点和问题。
第一节关于部门的分类和组合问题在做任何宏观经济分析时,按一定的口径将宏观经济分类是必须的。
而分类的方法往往是由宏观经济分析的具体方法所决定的,因而投入产出表的分类方法是由投入产出法的特点和假设所决定的。
前面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假设“纯部门假设”实际上规定了投入产出表分类方法的根本原则。
按照这个原则,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部门分类原则为:产品的消耗结构相同,工艺技术相同,经济用途相同。
即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是根据上述原则组成的同类产品的综合体,也叫“产品部门”或“纯部门”。
“纯部门”的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确保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线性关系(线性方法应用),或者说为了确保直接消耗系数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证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能正确体现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很显然,这种理论上的分类要求在实际中是很难完全做到的,如果要尽量接近这个要求,就必须要把部门划分得很多、很细。
但由此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主要有:(1)随着产品序列的增加,对分类的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的计算工作量会越来越大。
(2)部门分类太细、部门数目增多,则表格的填满率可能非常低(例子),即说明投入产出表的利用效果低。
(3)计算机的内存容量是一定的,部门如果太多将影响到逆矩阵的计算,最终影响到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投入产出表部门的分类只能做到相对的“纯”,应根据实际条件的可能尽量达到其要求。
大量的经验表明,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一般为100个部门左右,实物投入产出表一般为200个部门左右是较为合适的。
一般来说,在设计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的大小时,主要考虑下面的元素:(1)目前实际中宏观管理和统计指标划分的粗细程度;(2)目前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实际水平;(3)目前实际中经济管理和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4)编制投入产出表工作量的大小。
《投入产出核算》课件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的报表。
03
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是利用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
经济技术联系进行分析பைடு நூலகம்究的方法。
投入产出核算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投入产出核算是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 过程,揭示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为宏观经济决 策提供依据。
02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的定义和结构
总结词
投入产出表是用于描述一个经济体内部各产业部门之间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的表格,其结构包括 行和列,行表示投入,列表示产出。
详细描述
投入产出表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统计工具,它以矩阵形式展示了经济体内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投 入产出关系。该表格的行表示生产过程中各种投入的来源,列表示各产业部门的产品去向。通 过投入产出表,可以全面了解一个经济体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规模、结构和效率。
意义
完全消耗系数反映了部门之间的 直接和间接经济联系,是制定宏 观经济政策和进行经济分析的重 要参数。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定义
影响力系数是指某一产业或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其他产业或部门的生产需求 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感应度系数是指其他产业或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产业 或部门所受到的生产需求感应程度。
计算方法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计算公式比较复杂,需要用到线性代数的方法。具体可参考相 关教材和文献。
意义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是判断产业或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指标,对于 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产诱发系数和最终需求依赖度系数
如何查企业有没有账外经营?[会计实务-会计实操]
如何查企业有没有账外经营?[会计实务,会计实操]1.账户核对法。
具体做法是:一是到企业的开户银行调查其开户情况,掌握其全部银行账户,然后同其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如果所掌握的账号比提供的多,就有账外经营的情形存在。
二是将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进行逐笔核对,对银行对账单上有业务记录而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无记录的经济业务事项应作重点调查。
三是将销售收入明细账与库存商品明细账中有关记录进行核对,如果存在库存商品明细账有减少记录,而销售明细账无记录的现象,应进一步调查库存商品的去向,检查是否有隐匿收入的行为。
四是将生产车间的生产记录与库存商品入库单核对,检查有无将库存商品少入库或不入库而进行账外经营的现象。
2.投入产出核对分析法。
即在掌握企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生产部门的消耗与产出配比,计算出产品的产量,再按企业产销比率计算出企业应实现的收入,然后与企业实际销售收入进行对比,若相差较大,就有可能存在隐匿收入不入账的问题;还可以将企业生产部门的生产统计日报、月报和年报中反映的产品产量与会计账表所核算的产品入库产量进行核对,若不相符就有可能存在产品不入账、账外销售的问题。
3.核对营销业务记录法。
企业销售业务一般在营销部门都有所记录,可以通过核对营销部门的业务记录,并与货运文件、相关销售发票、会计记录相比较,如果营销部门的业务记录与货运文件、相关销售发票、会计记录不相符,就有可能存在现货交易或销售收入不入账、账外设账、偷逃税款等问题。
4.突击盘点法。
即对库存资金及存货进行突击检查,从中查找漏洞。
具体做法是:一是对库存现金的盘点采取临时检查的方法,检查其账实是否相符。
如果盘点的实际数大于账面数,且无正当理由的,就很有可能存在账外经营,需进一步进行核查。
二是对存货实施突击盘点,如果实际数量、品种要比账面多,说明有库存商品少入账或不入账的现象,应进一步检查其是否存在账外账的情形。
5.票据、存根核对法。
企业的票据、存根是业务发生的原始记录,核对票据存根和会计记录可从中发现账外收入。
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 method )
投入产出法,就是把一系列内部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投入(购买)来源与产出(销售)去向排成一张纵横交叉的投入产出表格,根据此表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消耗系数,并据以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这是由美国的WassilyW.Leontief教授创立的。
严格地讲,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计量模型,它广泛应用于研究国民经济两大部类间、积累与消费间的比例关系,预测各部门的投入量和产出量。
从应用范围上看,可分为全国性、地方性、专业性、大型企业、一般企业等形式。
当预测中分析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部门内部或企业内部组织之间生产和消费相互依存关系,根据投入产出综合平衡关系,来推测预测目标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常用投入产出关系建立的数学模型。
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法
列昂捷夫的环境污染与治理投入产出 模 型 的 基 本 结 构 如 表 7.3.3 所 示 。 在 表 7.3.3 中,除了通常的n个生产部门外,还增加了 m个污染部门(污染物质的种类)。
q1
2 q21 q22 q2n y2
q2
n qn1 qn2 qnn yn
qn
劳动 q01 q02 q0n /
L
• qij 表示第i 类产品流向第j 类产品的数量,或者说 是第j 类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第i 类产品的数量
• qii 表示各类产品的自身消耗量 • yi表示第i类产品作为最终产品供积累、消费和出
• 其特点是:在考察部门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关 系时,能够发现任何局部的最初变化对经济体系 各个部分的影响。编制投入产出表是进行投入产 出分析的前提
• 列平衡关系: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行平衡关系: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总量平衡关系:总投入=总产出 每个部门的总投入=每个部门的总产出 中间投入合计=中间使用合计
一、单一区域的投入产出模型
(一)特点:
①部门分类不完整。一个区域,由于受 各种 条件的制约,不一定能够生产自己本区域所需 要的全部产品。
②来自区域之外的输入和区域向外界的输出, 在区域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区 域投入产出模型把输入与输出详细划分,形成 模型中的单独部分。
③ 一个区域往往有一个或若干个主导产业部 门,这些部门在该区域经济活动中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
口的数量
• qi表示第i类产品的生产总量 • q0i表示第i类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的数量 • L表示劳动消耗的总量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2.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这里所谓编制方法,是指收集数据的方法。
根据§2.1介绍,通常是按列收集收据,第一列的数据只需向一个“部门”作调查,调查该“部门”在生产或经营活动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产品、劳务、和活劳动的数量。
例如,编制纯部门价值型表中“钢铁产品部门”列,只需向该部门所包括的产品的生产者作调查,编制产业部门价值型表中“钢铁工业部门”列,只需向该部门所包含的企业作调查。
按列收集数据显然具有工作量小、数据准确、方法灵活(可以作普查,也可以作重点调查)等优点,它是世界各国编制投入产出表(包括价值型表和实物型表)时普遍采用的途径。
按列收集收据,仍然存在许多具体问题,引发了关于收集收据方法的研究。
目前应用中的方法主要有产品法、企业分解法和推导法。
一、产品法产品法是日本和其它西方国家编制纯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按列收集数据的传统方法,也是所有国家编制实物型投入产出表获取列数据的一般方法。
1. 产品法的要点以纯部门价值型表的某一列为例,用产品法获取该列数据的要点是:将该纯部门所包含的各种产品的总产量与其价格相乘后求和,即得到该部门的总产出量(也是总投入量);将各种产品生产或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所有物质产品和老的务的价值量按纯部门归类,填入相应的中间投入行中;将与各种产品的生产或经营过程相联的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利税等填入第三象限相应的行中。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总产量”是全社会总产量,包括企业自产自耗而没有出厂的部分;这里的“中间投入”中也包括企业自产自耗部分。
这正是产品法与下面要介绍的企业分解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2. 调查方法视具体需要与可能,可以采取普查以获得准确的数据,也可以对产品的主要生产者进行重点调查,许多产品的主要产量集中于少数生产者中,对这些为数不多的大户进行重点调查,然后按构成外推,数据也是比较准确的;还可以将产品的生产者按生产规模或技术水平或生产工艺分类,在每类中选取若干个典型生产者进行典型调查。
纳税评估中需要警惕的几种成本计算方法-你知道吗【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第二,倒推成本。对工业企业来说,主营业务成本是原材料成本加制 造费用,比较复杂。税务人员在对某制造业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时发现, 使用投入产出法测算的产量大于企业申报的产量,可能存在少计收入的 问题。企业对测算方法没有异议,但一再表示没有少计收入,税务人员 在实际核查中也没有发现企业少计收入的证据。
一般来说,企业既少计收入又少计成本的情况确实比较少见。由于对 指标影响不大,因此很难被列为疑点企业,但其抵扣的进项税额暴露了 其隐藏的问题,除非企业连进项税额都不抵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投入产出法一般测算的是企业少计收入,如该案例企业多计成本的比 较少见。很多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缺乏内控制度,一些应准确核算项 目核算不了,只能划定一个比例,因此容易引发税务风险。
第三,少计成本。企业还能少计成本?是的,企业有可能少计成本, 除了的确是由于工作失误造成的少计成本外,故意少计成本就有不可告 人的目的了。
比如,将成本计入费用。其实不然。税务人员在对某制造业企业进行 纳税评估时发现,其评估年度营业成本突然下降,但应纳税所得额变动 不大,究其原因是管理费用突然上升,这引起了税务人员的注意。税务 人员发现,该企业将部分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支出计入了管理费用,企 业解释为记账错误,但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税务人员指出,企业这种
中国税务报-网络报---投入产出法:评估企业真实销售收入的手段
中国税务报-网络报---投入产出法:评估企业真实销售收入的手段王文清卢娜在识别、查处骗取出口退税案件中,投入产出法、税负对比分析法等发挥了很大作用。
本文以出口企业退税评估为引线,详细介绍投入产出法的原理和应用,供读者参考。
方法——投入产出法,是评估企业纳税申报销售收入真实性的手段之一。
应用——根据企业评估期内实际投入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等要素的数量,按照确定的投入产出比(定额)测算出企业评估期的产品总量,并结合库存产品数量及产品销售量、销售单价测算分析纳税人实际的产销量、销售收入。
目标——与纳税人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企业隐匿销售收入的可能性。
典型案例2016年3月,某市国税局在进行一般纳税人税收专项评估选案时,发现该市A塑料彩印有限公司2015年销售额增长率与增值税增长率不匹配,在确定评估项目后,立即对该公司增值税纳税申报实施了纳税评估。
案头分析比对A塑料彩印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成立于2000年8月,注册资本30万元,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经营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批发零售空白纸张、化工产品等业务,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免抵退”政策,经营地址位于该市经济开发区,现有职工80余人。
纵向对比:2014年1月~12月,该企业申报销售额4467.57万元,其中,出口销售额2094.23万元,实现增值税额11.49万元,实现免抵税额84万元,增值税还原税负率为2.14%。
2015年1月~12月申报销售额7868.16万元,同比增长76.12%,其中,出口销售额4319.30万元,实现增值税额0元,实现免抵税额30.33万元,增值税还原税负率0.39%,下降81.78%。
横向对比:评估人员通过查询税收征管软件和综合数据管理系统,获取企业存货期初期末数、购进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因海关电子信息或出口报关单不齐未参与免抵退计算的出口销售额等信息,综合测算该公司2015年度增值税还原税负率为1.67%,低于1.91%的同行业增值税税负率。
完整版-会计实务操作过程(图解)
会计实务操作会计实务操作题的内容:增补会计科目、部分帐户的余额并完成初始化工作,然后根据要求录入相关会计分录(凭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查询有关数据。
实务操作题由“帐务”、“报表”两部分组成。
在练报表时,帐务中的初始化必须要做完,才能做。
实务操作题主要有五道题,一、二属于初始化内容,三属于日常处理、四属于报表模块、五属于日常处理。
其中一、二、三、五在帐务模块中完成,四在报表模块中完成。
会计实务操作步骤:点击“题型选择”按钮,选择“实务题”,如下图所示。
进入“会计实务”操作题界面,如下图所示。
一、帐务部分点击“帐务”按钮,进入“会计电算化考试软件(账务处理系统)”界面,如下图所示。
进行权限注册,请选择“考试人”,接着单击“确定”按钮,如下图所示。
(正式考试是123)。
正式进入(账务处理系统),如下图所示。
点击任务栏中的图标,出现“会计实务”操作题界面,如下图所示。
点击界面中的“总在最前面”按钮,可以使题目描述总在最前而不被其他程序挡住。
如下图所示。
用鼠标可将“题目描述”窗口移动,不影响答题。
1、增补会计科目:(每个2分,共10分)用鼠标点击“题目描述”窗口,将第一题增补会计科目的五道小题全部显示在窗口中。
⑴单击“初始设置”⑵进入“初始化”界面⑶单击“科目及余额初始”,选择“科目设置”,如下图所示。
⑷进入“会计科目表”的界面,如下图所示。
⑸点击“会计科目表”界面中的“增加”按钮,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窗口。
⑹根据题目要求,依次在相应的位置处输入“科目代码”、“科目名称”、“科目特征”、“余额方向”,每输入一个科目,单击“确定”按钮。
如下图所示。
在答题时,可用鼠标将“题目描述”窗口,移到不影响答题的地方。
⑺重复第(5)、(6)步,依次将五个科目设置完成。
最后,单击“退出”按钮,退出“会计科目设置”界面。
2、填补会计科目的余额:(每个2分,共10分)用鼠标点击“题目描述”窗口,将第二题填补会计科目余额的五道小题全部显示在窗口中。
第3章投入产出核算
B A A2 A3 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即有 B B I ( I A)1
AK 1 AK
(3)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系数反映当前国民经济各个产品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产品部 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求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
第三章
二、间接推导法
投入产出核算
SNA
间接推导法是利用法编制投入产出表,就是将基层单位的原始数据不经分解 地加以汇总,分别编成投入表( 表)和产出表( 表),然后根据一定的假设, 采用数学手段推导出投入产出系数,运用这些系数推导出产品×产品投入产出表 中的中间投入(中间使用)、最初投入、总投入、最终使用和总产出流量。 表 3-4 间接推导法的UV表模型与目标
1.SNA-2008的产品×产品投入产出表和产业×产业投入产出表的最终消费中都
区分出NPISH的项目。 2.在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供给表和使用表中对产出和中间消耗均按市场生产者、 自给性生产者和非市场生产者予以分类。 3.SNA-2008更为详细地解释了如何在供给表中记录运输费用,以及记录方法会对生 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所带来的影响,这些影响会对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产生直接的 作用。
理论基础:一般均衡 理论、全部均衡理论 列昂惕夫的贡献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SNA
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框架
投 入 产 出 表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SNA
•第三节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系数与基本模型
•一、基本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记为 其中: aij xij / X j i, j 1, 2, ,n (2)完全消耗系数和列昂惕夫逆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通常记为 ,是指某一产品部门(如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 需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各产品部门(如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n n n n n n 其中: bij aij aik akj aik akr arj aik akr art atj
投入产出法农产品进项税计算例题
投入产出法农产品进项税计算例题一、投入产出法计算农产品进项税的基本概念投入产出法是一种计算农产品进项税的方法。
进项税是指企业在购进农产品时缴纳的增值税。
投入产出法通过计算农产品单耗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和扣除率来计算进项税额。
二、投入产出法计算农产品进项税的具体步骤1.确定农产品单耗数量: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包括行业公认标准和行业平均耗用值)确定销售单位数量货物耗用外购农产品的数量。
2.计算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依据农产品单耗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和扣除率计算。
公式为: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
3.计算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
4.计算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销售货物总金额/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
5.计算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购进农产品的总金额/购进农产品的数量。
6.计算扣除率:扣除率=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扣除率。
7.带入公式计算进项税额:根据以上数据带入公式计算进项税额。
三、投入产出法计算农产品进项税的例题解析1.假设某企业购进农产品10000元,增值税率为10%,求进项税额。
解:进项税额=10000×10%=1000元。
2.假设某企业销售货物15000元,其中10000元为农产品,求销项税额。
解:销项税额=15000×13%=1950元。
3.计算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
解: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10000×10%×15000/(15000+10000)=1500元。
投入产出法会计分录
投入产出法会计分录投入产出法是一种重要的成本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和预测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成本和效益。
本文将介绍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相关的会计分录。
一、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概念投入产出法是指根据相应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及价格关系,计算出生产或服务活动中各项投入和产出的相对重要程度及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其中“投入”是指生产或服务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如原材料、人力、设备、能源等;“产出”则是指企业所生产或提供的各种产品或服务。
通过计算各项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及价格之间的比率和关系,可以了解企业生产或服务活动的成本和效益,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二、投入产出法的计算方法投入产出法主要通过构建投入产出表(Input-Output Table)来进行计算。
投入产出表是一种描述投入和产出之间关系的矩阵,通常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 投入要素(Input Factors):包括人力、原材料、设备、能源等各种投入资源。
2. 产出要素(Output Factors):包括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等各种产出成果。
3. 因子投入系数(Input Coefficients):指每一种投入要素对于生产或服务活动的投入量和价格之间的比率。
在制定投入产出表时,需要收集各种投入和产出要素的数量和价格数据,以及各种因子投入系数和产品系数的相关数据。
通过计算得出的结果可以用来分析和预测企业的成本和效益,并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在使用投入产出法进行成本分析时,需要对相关的投入和产出要素进行会计核算,并按照相应的会计原则进行记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投入产出法会计分录:1. 原材料采购借:原材料成本贷:应付账款2. 人力成本贷:应付工资、社会保险等3. 设备折旧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4. 动力消耗5. 产品销售收入贷:销售收入6. 产品成本贷:成品库存通过以上会计分录,可以对企业的各种投入和产出进行核算,并计算出相应的投入产出比率和成本效益比率等重要数据,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投入产出核算
▪行、列各部门的关系如下:①总供给=总产出+进口=中间使用合计+最终使用合计=总需求②总产出=中间使用合计+最终使用合计—进口=中间投入合计+增加值合计=总投入③中间投入合计=中间使用合计④增加值合计=最终使用合计-进口▪①和②成立的条件是每行或每列;③和④成立的条件是全部产业部门的合计或者说是总量平衡关系。
一般来说,分析用投入产出表不仅包括基本流量表,同时也包括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表和列昂惕夫逆矩阵。
①基本流量表基本流量表是以价值的形态记录各部门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易的情况。
②直接消耗系数和列昂惕夫逆矩阵直接消耗系数表和列昂惕夫逆矩阵,都是由基本流量表派生出来的,也是重要的经济参数,在投入产出分析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经济含义增加某一部门单位最终需求时,需要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的生产额是多少?反映的是对各部门直接和间接的诱发效果.之所以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他是投入产出法的创始人。
列和反映对整个国民经济生产诱发额的合计.假设对A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需求,为了满足这一最终需求,A部门必须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进行这一个单位的生产活动,就需要增加0.1A部门和0.2B部门原材料的投入(这就是第一次的生产波及效果),之后,为了增加0.1A部门和0.2B部门的生产,又引起对投入原材料的需求(第二次波及),这样的波及效果会不断地继续下去,直至第N次的波及效果为零.直接增加的生产额A部门:1第一次生产波及:对A部门:1*0。
1=0. 1;对B 部门:1*0。
2=0。
2.第二次生产波及:对A部门:0。
1*0。
1=0。
01,0.2*0.3=0.06;对B 部门:0。
1*0。
2=0。
02,0。
2*0.5=0.1第三次生产波及:对A部门:0。
01*0。
1=0。
001,0。
02*0。
3=0.006,0.06*0。
1=0.006, 0.1*0。
3=0。
03对A部门的合计=1+0。
1+(0。
01+0.06)+(0.001+0。
什么是“投入法”和“产出法”?
什么是“投⼊法”和“产出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财会[2017]22号):
“第⼗⼆条对于在某⼀时段内履⾏的履约义务,企业应当在该段时间内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但是,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的除外。
企业应当考虑商品的性质,采⽤产出法或投⼊法确定恰当的履约进度。
其中,产出法是根据已转移给客户的商品对于客户的价值确定履约进度;
投⼊法是根据企业为履⾏履约义务的投⼊确定履约进度。
对于类似情况下的类似履约义务,企业应当采⽤相同的⽅法确定履约进度。
当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时,企业已经发⽣的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应当按照已经发⽣的成本⾦额确认收⼊,直到履约进度能够合理确定为⽌。
”
通俗地理解就是:
产出法就是按合同价款确认收⼊;
投⼊法就是按成本价确认收⼊。
第八章投入产出法
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系数是:
(1)直接消耗系数——每生产单位总产品直接消耗劳动 对象和生产性服务产品的数量。
中间产品与总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通过该系数表现出来。
(2)完全消耗系数——即每生产单位最终产品直接和间 接消耗其它部门提供的总产品或中间产品的数量。
所谓全部消耗量除直接消耗外,还包括通过以前各生产 阶段中其它中间产品所转移过来的同类的间接消耗在内。 最终产品与总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通过该系数表现出来。
16
(二)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
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创立的。
他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 入 产 出 的 数 量 关 系 》 ; 并 于 1941 年 发 表 了 《 美 国 经 济 结 构 , 1919—1929》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内 容;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进一步阐述 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八章 投入产出法
第一节 投入产出法概述
一、投入产出法:在一定经济理论指导下,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 建立相应的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综合系统地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 再生产各环节之间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是经 济学、统计学、数学、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属于宏观经济 的范畴。
(一)投入:指一项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消耗。 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产品消耗;有形和无形产品消耗 有形: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办公用品 等。 无形:劳动力、金融、保险、技术专利、服务等。
23
本章主要考察:价值型、对称型的静态全国产品投入产出表。如 表1。
(二)投入产出表的四大象限 暂不考虑作为合计数的“总投入”行与“总产出”列以及生产 部门的“小计”栏,可将投入产出表划分为四大象限,分别 表达特定的经济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整体性是投入产出法最重要的特点。
2、投入产出表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同时反映产品在部门之 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 过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3、从方法的角度,它通过各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和生产组织 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 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 4、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 五、投入产出法简化的表现 投入产出法是对一般均衡模型的简化,这种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 (1)投入产出法将瓦尔拉斯模型体系中不胜枚举的方程式(或函数式)和 变量,简化到可以实际应用和计量的程度。即用分类合并的统计方法, 将成千上万种产品及更多的生产单位合并为有限数量的产品部门或行 业,使方程式和变量的数目大大减少,从而解决了实际计算的困难。 (2)在投入产出模型中省略了生产要素供给的影响。即假设生产要素的 供给是相等的,这就进一步大大减少了一般均衡模型联立方程的数目。 同时,还省略了价格对消费需求构成、中间产品流量以及对劳动等生产 要素供给调节的影响。另外,在投入产出模型中,仍沿袭了一般均衡模 型中的假设,即假设各种投入系数是固定不变的。 这样,列昂惕夫就较大地改变了瓦尔拉斯的以论证全部均衡理论为目 的的模型体系,使投入产出模型成为一种以技术联系为基础、以研究经 济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相互依存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同时,也使这种分
方法,主要来自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瓦尔拉斯在《纯粹政治经济
学要义》一书中首次提出(1874年))。因此,列昂惕夫自称投入产出模型 是“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的简化方案” 。 二、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 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 业结构等基本问题。 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去向的一种棋盘式表 格。 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 线性代数方程组。 三、投入产出法的基本作用 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 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 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以及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 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正因为如此,投入产出法又称为部 门联系平衡法。此外,投入产出法还可以推广应用于各地区、国民经济 各部门和各企业等类似问题的分析。当用于地区问题时,它反映的是地 区内部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用于某一部门时,它反映的是该部门各类产品 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用于公司或企业时,它反映的是其内部各工序之间的 内在联系。 四、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 1、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 投入产出法,就是把一系列内部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投 入(购买)来源与产 出(销售)去向排成一张纵横交叉的投入产出表格,根据此表建立数学模 型,计算消耗系数,并据以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一、投入产出法概述 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 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 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创立的。他于 1936 年发表了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 系》;并于 1941年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详细 地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内容;到 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 结构研究》一书,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 列昂惕夫由于从事“投入产出分析” ,于 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 学奖。 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曾受到二十年代苏联的计划平衡思想的 影响。因为列昂惕夫曾参加了苏联二十年代中央统计局编制国民经济平 衡表的工作。 按照列昂惕夫的说法,“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所使用的数学
析方法有了实际应用的可能。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