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3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3章 利息与利率

• 3.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
• 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和证券投资。就实物 投资而言,利率提高,意味着筹资成本增 加,投资后的相对获利减少,这会抑制投 资;反之。 • 利率对证券投资的影响主要是调节银行储 蓄与有价证券的结构,以及对不同有价证 券的选择。银行利率与有价证券价格成反 比。
• 1、威廉· 配第与约翰· 洛克的“利息报
酬说”
威廉· 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
• 配第和洛克都从地租的存在来推导利息的来源、 本质和利息存在的合法性。洛克认为利息源于货 币分配不均。因此,利息就是放弃货币所有权的 报酬。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 配第 认为,既然出租土地可以收取租金——地租,那 么,出租货币也同样应该收取租金——利息。否 则,货币所有者就不会贷出他的货币,而宁愿用 货币购买土地,然后出租以获取地租,所以利息 和地租一样是公道的、合理的,符合自然的要求。 利息是由于地租存在而产生的,是因为暂时放弃 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这就是所谓的“利 息报酬论”。
• 2. 根据利率形成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官 定利率、市场利率和公定利率 • 官定利率是指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 中央银行确定的要求强制实施的利率。 • 市场利率是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所确 定的竞争性利率。 • 公定利率是指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 织如银行、公会等确定的利率。它只对会 员银行有约束作用。
• 利率是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杠杆,又是受国 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的外生变量。当宏观经济形 势过热时,提高利率,以减少货币供应量;当宏 观经济萧条时,降低利率,以增加货币供应量。 • 4.物价水平
• 为避免损失,往往在银行公布的利率的基础上加 上一定的通货膨胀率。而在通货紧缩时期,则降 低利率,以刺激人们消费和企业增加投资,推动 经济走出低谷。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贷款利率)
(浮动利率)
(利率水平) (差别利率)
企业、个人存款 企业资金使用效益
贷款规模
贷款结构
银行集中的社会资金量 增加适销商品 货币供给量 产业结构
货币流通状况 稳定物价
利率的经济调控作用示意图
某国经济受通缩影响,物价指数回落,本月物 价指数较上月下降1.5%,同业市场基准利率 也由上月的5%下降到4%,上月实际利率 2.25%,问本月的实际利率是多少?
答案:2.75%
§3.2 利率的决定因素与作用
3.2.1 利率的决定因素 3.2.2 利率的作用
3.2.1 利率的决定因素
1、 平均利润率 2、 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 3、 预期通货膨胀率 4、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5、 国际收支状况
第3章 利息与利率
§3.1 利息的本质与利率 §3.2 利率的决定因素与作用
?
§3.1 利息的本质与利息率
3.1.1 利息 3.1.2 利率及其分类
3.1.1 利息
利息是与信用相伴随的一个经济范畴。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因贷出货币的使用权 从借款人取得的一种报酬。或者说,是指 借款者因取得货币的使用权,而支付给贷 款者超过借贷货币额的那一部分代价。
3.1.2 利率及其分类
比率。
(二)利率的分类 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 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按照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 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按照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按照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为: 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3.2.2 利率的作用
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对经济发展的结构、 规模和速度都有重要的导向和调节作用。
1、聚集社会资金,增加信贷资金来源。 2、调节信贷规模和投资规模。 3、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稳定物价。 6、调节消费与储蓄比例。 7、平衡国际收支。
货币金融学——第3章利息与利息率

偿还金额=本金+利息 利息=本金×利息率
(1) (2)
将上式整理得:
i是指利息率
偿还金额=本金×(1+i) (4)
张力的朋友应该支付的金额为 1060元 = 1000元× 1.06 将(4)式改写为
P1 = P0 ( 1+i )
P0 是现在的价值;P1 是将来的价值;
1000
1060
现在如果张力的朋友不是借一年,而是借二年, 并且两年后才向张力还款。在这个例子中,复利 开始起作用。
案例3-1 (课堂分析讨论)
某企业有一项工程需10年建成。有甲、乙 两个投资方案。甲方案第一年年初需投入 5000万元,以后9年每年年初在追加投资500 万元,共需投资9500万元;乙方案是每一年 年初平均投入1000万元,共需投资1亿元。从 投资总额上看,甲方案少于乙方案;但从资 金占压时间看,乙方案似较甲方案好一些, 不过也说不太准:第一年的投入甲方案虽明 显大于乙方案,第二年以后每年的投入,乙 方案又大于甲方案。应该做出怎样的决策呢?
式中(l+i)n称为一次支付终值系数。
三、现值(贴现)及其应用
现值1000元
终值1060元
贴现:未来取得货币的现值
例题1:某电影女明星签约参加一部电影的拍
摄,
公司同意现在付给她600万元,或也可以在5
年后付
给她750万元作为酬劳,它会选择哪一个方案
呢?
我们把(5)式变动一下。
P0= Pn /( 1+ i )n
甲方案
年份 每年年初 投资额 值
1 1000
5000
2 909.0
500
3 826.45
500
4 751.31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三)银行信用
• 是指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社会和个 人提供的信用(借贷行为)。
• 银行信用活动包括两个方面: • 吸收存款和贷款 • 银行信用方式—存放款、贴现、抵押贷款等 • 银行信用优势:
– 克服局限性 :不受数量、方向、规模、地域、 期限等限制
• (一)高利贷信用 • (二)商业信用 • (三)银行信用 • (四)国家信用 • (五)消费信用 • (六)国际信用
(一)高利贷信用
• 最古老的信用形式 ,是高利贷资本的运动形式,以贷 款利率特别高为特征。是资本主义社会前的主要信用 形式。
•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和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 者
– 规模大、成本小、风险小 – 可提供信用,而且可以创造信用
银行信用的特点
• 广泛性、间接性、综合性、创造性、稳定性 • 债权人是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债务人是企业、
个人、政府
• 载体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不是处于产业循环 中的资本
• 商业信用的运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不一致的。 繁荣一致;危机银行供给减少,企业需求增加; 萧条银行供给增加,企业需求减少
– 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
• 金融中介机构的兴起与推动
–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信息/交易成本、巧合 – 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和创造信用 – 机构的多样化信用形式的多样化
(二)商业信用
• 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直接联系 的信用形式。它以商品交换为基础。
• 商业信用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 • 商品交易(买卖行为)和债权债务(借贷行
式用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书面凭证 • 信用工具和金融工具的关系: • 金融工具都有是基于信用工具而产生,它们都是
《金融学》第3章 利息与利率

二、利息的本质
3.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
(1)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说”。 (2)希克斯的“不完全货币论”。 • 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看法 马克思从借贷资本运动过程来分析利息的来源并揭示 利息的本质。 马克思的利息本质理论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6
三、利息与收益的资本化
• 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在现实生活中,利息通常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
• 收益的资本化 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 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 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便 是收益的资本化。
7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3.2 利率与利息的计算
二、利率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一)利率能够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二)利率能够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33
三、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一)利率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1、利率管制。
2、授信限量。
3、市场开放程度。 4、利率弹性。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1、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 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 3、适当的利率水平。 4、合理的利率结构。
17
• 古典利率理论的特点: (1)古典利率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从储蓄和投资等实 物因素来分析利率的决定。 (2)古典利率理论是实际利率理论。
(3)古典利率理论是一种局部均衡利率理论。
(4)古典利率理论使用的是流量分析方法。
18
三、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 理论观点: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凯恩斯在1936 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理论 之一。凯恩斯认为,利率属于货币经济范畴,而 不属于实物经济范畴,极力主张利率是由货币量 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利息和利率

浮动利率又称可变利率,是指利息率随着市 场利率的波动而定期调整变化的利率。浮动 利率在借款期内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 调整,因而借款人在计算借款成本时比较困 难、繁杂,利息负担可能减轻,也可能加重。 但借贷双方可以共同承担利率变化的风险, 这种利率比较适宜于中长期贷款。
Interest & Interest Rate
Interest & Interest Rate
实例
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无价值,从而也无决定价格大小的内 在根据,但据资本化规律可以确定其价格高低。如:一块土地 每亩的年均收益为100元,假定年利率为5%,则这块地会以 每亩2000元(100÷0.05)价格成交。 并非资本的事物可以看作为资本。如,一个人的年工资为 2400 元 , 以 年 利 率 为 5% 计 , 人 力 资 本 为 4.8 万 元 (2400÷0.05) 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股票价格是股息的资本化;人力资 本是工资的资本。
一、利息(interest)的含义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 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
二、利息的来源和本质
马克思利息来源与本质的理论:双重支出和双 重回流、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是利润的一部分。
Interest & Interest Rate
Interest & Interest Rate
原因(马克思):首先,利息是资本所有权
的果实这种观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一旦人们 忽略借贷过程创造价值这个实质内容,而仅 注意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可带来利息这一联系, 便会形成货币资本自身天然具有收益性的概 念。其次,利息虽然是利润的一部分,但利 率同利润率的区别在于利率是一个事先确定 的量。人们通常用利率衡量收益,用利息表 示收益。第三,利息的历史悠久。
第3章《利息和利率》习题及答案

第3章利息和利率一、本章重点1.马克思揭示了利息的本质,指出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
2.利率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比如以时间的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以物价的涨幅,可划分为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以不同的计息标准,可划分为单利和复利,等等。
连续复利。
3.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货币供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政策等。
4.利率作为一种经济杠杆,在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利率对资金的积累、信用规模的调节、国民经济结构的调节和抑制通货膨胀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5.在经济运行中,利率的杠杆作用能否很好发挥,关键在于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6.西方经济学家对利率有各种理论分析。
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由投资需求与储蓄意愿的均衡所决定。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确定。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偏好说”,认为利息是在一特定时期内人们放弃周转流动性的报酬。
7.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其他特征相同而期限不同的各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
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和选择停留论是三种有代表性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二、难点释疑1.利息本质的论述,在西方经济学中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中有不同的观点。
西方经济学中对利息本质论述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有:威廉·配第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亚当·斯密认为借款人借款之后,可用于生产,也可用于消费,若用于生产,则利息来源于利润,若用于消费,则利息来源于地租等;凯恩斯认为利息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资金周转灵活性的报酬。
但他们都没有真正认识到利息的真实源泉,只有马克思才认识到利息的真实源泉,利息来源于利润,由劳动者创造的利润,这才是利息的本质。
2. 到期收益率是指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报酬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要从现值的角度来考虑。
不同种类的债务工具,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不一样,但其思想是相同的。
[经济学]第3章 利息与利息率_OK
![[经济学]第3章 利息与利息率_OK](https://img.taocdn.com/s3/m/1152544369dc5022abea009e.png)
应付利息=10,000×181×(1.89%÷360)+650000×(0.72%÷360)
=108.03 元
2021/8/27
20
你刚刚中了500万的彩票,在以后10年内该彩票每年支付50万,你真的赢得了500万吗?
(3)货币的时间价值——金融学三大分析支柱之一
定义:一定量的货币在不同时间的定点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
2021/8/27
8
一、利率的概念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 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即用百分比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利息
额与本金的比率。
利息率= 利息额/借贷资金额 × 100%
计息周期
年利率=12*月利率=360*日利率
日利率 1 *月利率 1 * 年利率
30
360
2021/8/27
2021/8/27
21
折现率(到期收益率)的认识
到期收益率是指来自于某种信用工具的收入的现值 总和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水平。
投资者用P元投资于某种信用工具,n年后可一次 得到S元的总收入,那么折现率i将由下面的公式决定:
S= P(1+i)n
S (1 i)n
P
i n s p 1
2021/8/27
答案:
原定存期选择公式“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 利率”;逾期部分按活期储蓄存款计息,利息计算如下:
应付利息=10000×6×(1.89%÷12)+65天×10000×(0.72%÷360)
=107.5 元
原定存期选择公式“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
逾期部分按活期储蓄存款计息,利息计算如下:
2021/8/27
18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第一节利息一、利息的概念及其本质1、利息实际上是租用资金的代价。
一般认为,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的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2、利息的本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双重支付和双重回流的分析),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
利息也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社会主义经济中,利息来源于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产品价值,它体现了国民收入在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的分配关系,反映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3、关于利息本质理论的几种观点(1)利息报酬理论配第、洛克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给贷方带来不方便)而获得的报酬。
(2)资本生产力论萨伊(庸俗经济学家推崇)认为资本具有生产力,利息是资本生产力的产物。
风险利息和纯利息,纯利息是:对借用资本所付的代价。
(3)节欲论西尼尔认为利息是资本家节欲行为(牺牲眼前的消费欲望)的补偿。
(4)时差论庞巴维克认为现在的物品的价值通常高于未来的同一类和同一数量的物品的价值。
(满足即期需要,已经控制在手,能投入生产创造利润),其间产生一个差额,利息就是来弥补整个价值差额的。
(5)流动偏好论凯恩斯认为利息是在特定时期内,人们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的报酬。
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1、在借贷关系中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果实的观念被广而化之。
2、利息虽然就其实质来说是利润的一部分,但由于它是个事先极其确定的量,其大小制约着企业主收入,用它来衡量收益,并以之表现收益的观念顺理成章了。
3、在于利息的悠久历史,货币可以提供利息成为传统的认识。
三、收益资本化1.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即是收益的资本化。
B=P×r P=B/r2.有些本身不存在一种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相当于多大资本的实物,也可取得一定的资本价格,如土地。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三)物价变动 在现代纸币流通条件下,实际利率等于名
义利率减去物价上涨率。因此,物价变动 直接影响利率水平。 引起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货币表 示的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也就是说, 货币供应量过多。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四)银行利润 利率水平不仅影响银行利润,而且调节银
一、利率管理体制类型 国家集中管理 市场自由决定 国家管理与市场决定相结合
第四节 利率管理体制
二、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现状 利率“双轨”并存 利率管理过死 存贷款利差不合理且实际利率水平低
第四节 利率管理体制
三、利率市场化问题 (一)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1.利率市场化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2.利率市场化是顺利实施货币政策目标的 内在要求 3.利率市场化是治理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 的一种选择
款时所收取的利息与借贷本金的比率。
第一节 利息与利息率概述
3.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利息率在借贷期内不随借贷
资金的供求状况而波动的利率。 浮动利率又称可变利率,是指利息率随市
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与利息率概述
4.差别利率与优惠利率 差别利率是指针对不同的贷款种类和借款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二)供求和竞争对利率的影响 借贷资本的供给大于需求,利率下跌,借
者可以支付较少的利息;借贷资本的需求 大于供给,利率上升,贷者可以占有更多 的利润。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三)社会再生产对利率的影响
马克思极其深刻地指出:“在物质资本的 供给和货币资本的供给之间,有一种看不 见的联系;同样毫无疑问,产业资本家对 货币资本家的需求,是由实际生产情况决 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 第473页)。这就是说,社会再生产状况决 定着借贷资本的供求,因而是影响利息率 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章利息和利率

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4. 如以 fn 代表第 n 年的远期利率, r 代表即期利 率,其一般计算式是:
fn
?
?1? r?n ? ?1? rn?1 n?1
?1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十八分。
利息率与收益率
? (1). 有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收益率”概念
与利率概念并存。
? (2). 收益率实质就是利率。
? 2. 在市场经济中,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 形成的无风险利率。由于 ——
?
利率 = 机会成本补偿水平 + 风险溢价水平
?
所以,无风险利率也就是消除了种种风险
溢价后补偿机会成本的利率。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十八分。
(6)、基准利率与无风险利率
? 3. 由于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绝对无风险的投资,所以也
当前价值”相等,即决定当前实际起作用的利率。
?
“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 ”是指:从当前到还
本时为止,分期支付的利息和最后归还的本金折合成现
值的累计额。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十八分。
到期收益率
? 3. 到期收益率使 不同期限 从而有 不同现金流 的债 券收益可以相互比较。
4. 设还有 n 年到期的国债券,其面值为 P,按票 面利率每期支付的利息为 C,当前的市场价格为
解: R = Vo *[(1+ i )n -1]
=10000**[(1+ 10% )3 -1] =3310(元 )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十八分。
(3)复利现值的计算
? ◆、单利现值是指未来的一笔资金按 复利计 算现在的价值。
? ◆、公式:
?
第三章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货
币
银
第三章
行
学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 补充:我国的国家信用 1. 地方政府不能发行债券,只能由中央政府发行国债。 “奥运债券”胎死腹中,只能以奥运工程企业的名义才能 发行债券。
2. 存在问题: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 地方政府用钱却不需还钱,中央财政负担加大。
•
增加地方道德风险和中央财政风险。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货
币
银
第三章
行
学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3、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从其存款 帐户中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 类型8种:即期支票
远期支票
记名支票 不记名支票 现金支票 转账支票 保付支票 空头支票
金融学院
货
币
银
第三章
行
学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4、信用证 (1)商业信用证:银行受客户委托开出的证明客户有能力并 保证支付的信用凭证。 (2)旅行信用证:是银行发给客户,用于支取现金的凭证。 5、旅行支票
货
币
银
第三章
行
学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五)消费信用 1、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2、方式 ①赊销。商业信用的体现。 ②消费贷款。银行信用的体现。 消费信用是一种刺激消费需求的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生产 发展的手段。
金融学院
货
币
银
第三章
行
学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六)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它本质上是资本输出的一 种方式。 1、 国际商业信用是由出口商用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有来料 加工和补偿贸易等方式。 2、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提供的信用,分出口信贷 和进口信贷。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P=F/(1+r)n
p:发行价 : F:面值 :
《金融学》—利息与利息率
回报率
回报率是向持有者支付的利息加上 以购买价 格百分比表示的价格变动率。 格百分比表示的价格变动率。 假设用1000美元买入一张面值为1000美元、 假设用1000美元买入一张面值为1000美元、 1000美元买入一张面值为1000美元 息票利率为l0%的息票债券. 息票利率为l0%的息票债券.持有一年后以 l0 1200美元的价格售出,那么购买该债券的回 1200美元的价格售出, 美元的价格售出 报率为多少呢? 报率为多少呢?
费雪效应:物价水平上升时, 费雪效应:物价水平上升时,利率一般有增高的倾 向;物价水平下降时,利率一般有下降的倾向 物价水平下降时,
(四)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金融学》—利息与利息率
25
(五)社会再生产周期 (六)国际收支状况 (七)市场汇率水平 (八)国际利率水平
《金融学》—利息与利息率
第三节
利率水平的决定
习题
1、某国证券市场现有两种债券供投资者选择: 某国证券市场现有两种债券供投资者选择: (1)一级市场发行的A债券,其面值1000元, 一级市场发行的A债券,其面值1000元 1000 期限9个月,发行价格970元;(2 期限9个月,发行价格970元;(2)二级市场 970 交易的B债券,该债券是2年前发行的,名义期 交易的B债券,该债券是2年前发行的, 限为5 限为5年,面值1000元,年利率为10%,到期后 面值1000元 年利率为10%, 1000 10% 一次性还本付息(单利计息),现在的市场价 一次性还本付息(单利计息),现在的市场价 ), 格为1200元 格为1200元。问两种债券的年收益率各是多少 1200 ?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

按单利计算:
I=100*10%*5=50万元 S=100(1+10%*5)=150万元
按复利计算:
I 100[(1 10%)] 5 1] 61.051万元
S 100(1 10%) 5 161.051万元
四、复利法的应用
1、复利法下实际利率的计算
2、现值与终值 3、现值应用的案例
5.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
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存款利率是借入货币 资金的价格,贷款利率是贷出货币资金的价格。
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即为存贷利差,这是 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 存贷款利率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差距,以保证金 融业有利可图。否则,金融业就失去了生存发展的 基础。
6.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一般是指借贷期限在一年以内(包括
IS-LM 分析的利率理论:利率由货币市场和商品市 场的总均衡所决定。
i E LM
io
IS O Yo Y
图5-4 IS-LM框架下均衡利率的决定
特点:利率决定取决于储蓄供给、投资需求、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这四个因素,并与收入水平同时 决定。
五、利率的风险结构理论
前面建立的利率决定理论是针对一种利率而言 的。但现实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利率,比如贷款利 率、短期政府债券利率、长期政府债券利率、公司 债券利率,这些利率不尽相同。那么这些不同利率 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出现利率差异?回答这 些问题正是利率风险结构理论和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的任务。 利率的风险结构理论考察相同期限的证券出现 利率差异的原因,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考察具有相 同风险及流动性的证券,其利率随到期日的时间长 短出现差异的原因。
合计
方
50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9500
综合知识:第3章(利息和利息率)

综合知识:第3章(利息和利息率)第3章利息和利息率§3.1 利息及其计算§3.1.1 利息的本质1.西方经济学家们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节欲论";第二种观点是"时差利息论"。
第三种观点是"流动性偏好论"。
总之,在西方经济学家们看来,利息是对放弃货币的机会成本的补偿。
2.马克思的观点: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马克思的利息理论主要可以概括是以下几点:(1)资本所有权与资本使用权的分离是利息产生的经济基础。
(2)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3)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价格"。
§3.1.2 利息的计算1.单利和复利(1)单利就是不管贷款期限的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当期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不计入下期本金计息的计算方法。
(2)复利是一种将上期利息转是本期本金一并计息的计算方法。
(3)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
(4)我国的利息计算。
(5)制定利率应遵循的原则。
2.现值与终值经济学上,将现在的货币资金价值称是现值,将现在的货币资金在未来的价值称是终值。
现值与终值是相对而言的,而且二者可以相互换算,但换算是通过复利方法来完成的。
§3.2 利率及其种类§3.2.1 利率的含义利息率,简称利率,是借贷期内利息额对本金的比率。
利息率的计算公式是:利息率=§3.2.2 利率的种类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利率有多种划分方法。
1.市场利率、官方利率与公定利率。
它是按利率的决定主体不同来划分的。
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等因素决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是指由货币管理当局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行业公会、协会(如银行公会等)按协商的办法所确定的利率。
2.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它是按资金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水平是否变动来划分的。
上交大《金融学》第三章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复习思考题1.利息的计算方法有哪些?为什么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1)利息有两种基本计算方法:单利计算法与复利计算法。
(2)原因:利息是信用关系赖以生存的条件。
利息既是债权人的一项收入来源,也是债权人放弃资金流动性,暂时放弃其他赚钱机会的补偿。
经济社会中既然产生并长期存在着利息这一经济范畴,就表明了资金可以只依其所有权取得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其存在的合理性,使得复利的存在也具有了合理性。
因为按期结出的利息属于贷出者所有,贷出者有权对这部分利息的使用者收取利息。
因此,只有复利才能真正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
2. 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一般因素是什么?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预期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际收支状况。
3. 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和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利率理论有何不同?古典利率决定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的均衡点。
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即利率提高,投资额下降;利率降低,投资额上升;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即储蓄额与利率成正相关关系。
凯恩斯完全抛弃了实际因素对利率水平的影响,其利率决定理论基本上是货币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数量,而货币需求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他认为,人们对收入有两种抉择,一是在总收入中确定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即现在消费还是未来消费的选择;二是在储蓄总量确定后,具体储蓄形成的选择,即流动偏好的选择。
假定人们的收入支出只有两种资产的选择,即人们或者用其收入购买债券,从而获得利息;或者手持现金,从而满足其交易的需求和谨慎的需求和投机的需求。
凯恩斯认为,由于人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人们宁愿放弃债券投资可能带来的利息收入,也不愿放弃对流动性强的资产——现金的持有,即人们对货币具有流动性偏好。
人们进行债权投资可能带来的利息收入,是放弃流动性强的现金资产的报酬。
因此,由于流动性偏好所形成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4. 为什么利用IS-LM模型分析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一种一般均衡的利率决定理论?在实际工作中,收入因素对利率的决定是有重要作用的,这种作用是通过对储蓄和货币需求的影响来实现的。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三)经济周期(社会再生产状况)
马克思深入到生产领域,进一步研究影响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的原因,详尽分析了资本主义产业周期不同阶段货币资本的 供求状况和利息率的变化情况。 危机阶段:工厂倒闭,商品积压,支付停滞,“借贷资本几 乎绝对缺乏”,利率会上升到最高限度; 萧条阶段:生产规模缩减,对资本需求进一步减少,因此利 率下降到最低程度; 复苏阶段:投资逐渐增加,对借贷资本的需求开始增长,利 率开始回升,但变化不大; 繁荣阶段:初期,生产虽迅速发展,但资本运营有序,资本 周转灵活,利率同样可维持较低水平;发展到后期,生产规 模继续扩大,而各种投机行为也使对借贷资本的需求大增, 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导致利率快速上升。 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不是由借贷双方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 是由社会再生产状况决定的。 19
13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换算
物价上涨是一种普遍的趋势。因此,在借贷过程中,债权 人要承担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风险。 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是指包括了通货膨胀因 素的利率。通常金融机构公布或采用的利率都是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real interest rate) 是指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 下的利率,即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粗略的换算公式: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应该考虑通货膨胀对利息部分同样有贬值的影响,所以精 确的换算公式应是: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通货膨胀率)-1 判断利率的高低,不能只看名义利率,而必须以实际利率 为依据。
11
三、利息率的种类
按照利率作用的不同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非基准利率 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定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 利率 按照借贷期内利率是否可调整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 率 按照信用活动的期限长短可划为: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按照计息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单期利率与复期利率 按照计息期限的不同可划分为:年率、月率与日率 按照利率执行标准的不同可划分为:一般利率与差别利率 按照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13.12.2020
8
一、利率的概念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 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即用百分比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利息
额与本金的比率。
利息率= 利息额/借贷资金额 × 100%
计息周期
年利率=12*月利率=360*日利率
13.12.2020
日利 1 率 *月利 率 1 *年利率
30
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约瑟夫·马西 第一次提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h
13.12.2020
6
图示:
借贷资本家
职能资本家
产业资本家 商业资本家
剩余价值 平均利润
h
13.12.2020
7
第二节 利息率
一、利率的概念 二、利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三、利息率理论——教材第三节 四、利率政策…
①资本所有权与资本使用权的分离是利息产生的经济基础,利 息是与借贷资本相联系的一个范畴。
②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见图示:
③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价格”。
④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息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 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也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 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利息反映所处生产方式的生产关 系。
h
13.12.2020
4
利息是节欲或等待 的报酬。 利息是资本的边际产品。“? ”
“当人们愿意节欲或等待提高时,资本的形成就会增加, 如果投入生产过程的有关要素不变,则资本的边际产品相应减 少,导致借款人支付利息的能力大大下降。”
——利息是资本的边际产品
h
13.12.2020
5
二、利息的本质——马克思的利息理论:
360
h
9
计息周期:
年利率(annual interest):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时的利率,通 常%表示(分)。 月利率(monthly interest):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时的利率,通 常‰表示(厘)。 日利率(daily interest):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时的利率,习惯 叫“拆息”,通常以‰0 表示(毫)。
达德利•诺思则说“利息是由于资本的余缺而产生的,利 息不过是资本的租金。”
18世纪中期英国的约瑟夫•马西第一次指出“利息是利 润的一部分”
休谟认为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且平均利润有下降的 趋势,于是利息也有下降趋势。
亚当•斯密认为利息代表剩余h 价值,是利润的派生形式。
13.12.2020
3
2、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
①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的“资本生产率说”
②英经济学家纳骚•西尼尔的“节欲论” 利息是借贷资本家节 欲的报酬。
③阿弗里德•马歇尔认为利息从贷者来看是等待的报酬;而从 借者来看是使用资本的代价。
④约翰•克拉克认为利息来源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⑤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⑥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利息是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 是不持有货币进行储蓄的一种报酬。
6.80 同前
四、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五年以下(含五年)
4.00
4.20
五年以上
4.50
4.70
h
13.12.2020
12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项目 一、活期存款 二、定期存款 (一)整存整取 三个月 半年 一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二)零存整取、整 存零取、存本取息 一年 三年 五年 (三)定活两便
对金融机构再贴现
准备金利率
准备金存款
超额准备金存款
我国的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13.12.2020
调整日期
项目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其中:6个月 1年
1-3年(含) 3-5年(含)
5年以上 金融机构存款利率
其中:活 期 3个月 6个月 1年 2年 3年 5年
利率水平
调整日期
h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11
利 2011年2月9日 0.40
率 2011年4月6日 0.50
2.60
2.85
2.80
3.05
3.00
3.25
3.90
4.15
4.50
4.75
5.00
5.25
2.60 2.80 3.00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 同档次利率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 同档次利率打六折执行
从资本的范畴、人的主观意愿和心理活动等角度研究利息的 来源与本质。
3、当代金融学的基本观点
利息是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h 而索要的补偿。
13.12.2020
2
1、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
威廉•配第“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 酬,是对自己所受到的不方便的一种补偿。”
约翰•洛克“利息是因为贷款人承担了风险而获得的报 酬。”
三、试点项目贷款
按五年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利率上浮10%
调整后利率
0.50 2.85
4.20 4.70 同前
13.12.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h 14
附录: 1949年以来我国的利率水平%(以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为例)
时间
利率%
时间
利率%
时间
习惯上,我国年息、月息、拆息都用“厘”作单位,年利的厘: %;月利的厘: ‰;拆息的厘: ‰0 。 如年利7厘、月利5厘、拆息2厘分别指年利率7%、月利率5‰、 日利率0.2 ‰0 。
h
13.12.2020
10
人民币现行利率表 单位:年利率%
项目
利率水平
对金融机构再贷款利率
其中:20 天 3个月 6个月 1年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 第二节 利息率 第三节 利率的作用
13.12.2020
h
1
第一节 利息
利息:债权人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债务人手中获取的报酬。
一、对利息的认识
古代西方社会长期认为:放债取息是一种罪恶。
1、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
从借贷关系与分配关系两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2、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项目
利 2011年2月9日
率 2011年4月6日
一、短期贷款
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
5.60
5.85
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
6.06
6.31
二、中长期贷款
一至三年(含三年)
6.10
6.40
三至五年(含五年)
6.45
6.65
五年以上 三、贴现
6.60
以再贴现利率为下限 加点确定
三、协定存款(对公客户)
1.21
1.31
四、通知存款
一天
七天
13.12.2020
0.85
0.95
h
1.39
1.49
13
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调整表
项目
调整前利率
一、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
当年缴存(活期)
0.40
上年结转(3个月定期)
2.60
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五年以下(含五年)
4.00
五年以上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