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教学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体系内容和历史地位,从而提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的认识教学重点:1.中国化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指导意义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教学方法:讲述、举例教学方式:授新课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等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争取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实现国家的富强,一代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
首先,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明派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着眼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其次,以洪秀全、洪仁秆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革命派在太平天国后期,不仅主张办工业、开矿藏、兴银行,而主张“请富者准予雇工”对穷人“以令作功以受值”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的生产关系。
再次,维新派的革命领袖康有为将经济领域的学习转向政治领域,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还有,伟大的领袖孙中山直接参照欧美的经验,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建立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但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
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原因何在?仅仅是因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吗?当然不是!而是他们没有找到一种适合中国的先进理论。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但是,由于当时主要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没有与中国实际进行很好的结合,因而不能解决当时中国的主要问题。
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是这样一步步地结合的?它具有哪些深刻的内涵呢?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又有何意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首先,我们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过程1)党的幼年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2)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3)1938年,《论新阶段》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源于“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正面:党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实际,创建了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府,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击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反面:由于结合的不够自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导致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4)延安整风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全党的共识。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1-15章)
第一章思考习题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问答)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选择)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选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选择)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对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是党的全部理论观点、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也是党制定全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行动指南。
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只有扎根中国的土壤,才有生命力。
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过程,终于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1945年七大通过的党章在总纲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的大力推动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中,我们党逐步走出了一条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也逐步形成了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1992年的十四大确立了这一理论的指导地位,鲜明地肯定了这一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主题。
在党章的修改中,第一次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做出了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决策,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表明了我们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的创新。
毛概教案第一章第一节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一)中国革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近代中国必须走革命的道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
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呢洋务派实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学习西方技术。
民间也有过“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的思想和行动。
维新变法的改良派采用改良的办法。
孙中山早年上书封建政府,企图走改良道路。
但都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只有进行自下而上的革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的面貌,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
)2.中国革命必须由先进的阶级来领导(在中国近代史的政治舞台上,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的改良派、资产阶级的改良派、资产阶级的革命派都曾先后登上前台,但最终都归于了失败。
这些阶级都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到胜利。
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必须由代表新兴生产力并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
)3.中国革命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来了各种观念和理论,农民阶级从西方学来了拜上帝教,资产阶级的改良派从西方学来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西方学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这些阶级在它们所学得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中国社会的浪潮,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推动作用。
但是这些理论武器的运用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中国的社会变革必须由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理论武器作为指导。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点
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最先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2、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1,、含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形成和发展过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遵义会议以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3,、主要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理论4、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第三节:邓小平理论1、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要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③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第一次提出:2000年2月江泽民广东考察工作时2,、基础理论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3、主要内容: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5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为什么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 2)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和实践经 验的总结和概括 3)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发展的内在要求
6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感觉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不太能觉察周围的事 物与自己,对不周的
26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 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 史性飞跃。
27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5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提问: 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过程 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 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16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13邓小平1978年十二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表讲话.flv
3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3.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科学理 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 轮廓。 4.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对社会主义本质、社 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三个有利于”标准等一系列问题 做了重要阐释。
毛概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毛概第一章总结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过程(三阶段)第一阶段:党的早期领导人大钊等都曾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
但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第二阶段:会议前后党的领导认识到重要性。
1938年10月14日,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9月29日—11月6日)上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它的提出,标志着我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之间关系的认识从感性升华到了理性,实现了一次飞跃。
第三阶段:整风以后全党认识到了重要性。
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之统一的思想——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全党公认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1)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第一,中国的国情不同于其他国家。
第二,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能够发挥指导作用,不仅是因为它是科学,而且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2)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在要求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历史相结合;(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相结合(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预期目标。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毛概知识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重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原因:1)毛泽东提出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提升为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1,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2,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
进一步阐述:★1主要说明了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渊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创造性发展。
★2主要说明了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关系:一方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是毛泽东思想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3说明了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个人的作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
党的其他许多领导人都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毛泽东思想”概念表述的过程:王稼祥首次使用(1943)刘少奇正式阐述(1945)中共十二大科学表述(1982)十一届六中全会新的概括(1981)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毛概第一章教案
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教师教案(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年级:2014级教研室:社会科学部任课教师:邵望玉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教案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编写时间2015年3月授课教师邵望玉授课对象14工程造价(2)14工程造价(3)14工程造价(4)14建筑工程管理(4)授课方式理论课(√);实践、实训课();实习()课程教学总学时数64学分数4章节名称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学时分配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2课时)第二节毛泽东思想(2课时)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课时)第四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能力目标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2、掌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教学方法理论讲解、PPT、视频材料教学重点和难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3、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教学过程设计1、课程导入2、课程讲解3、课程小结4、课后作业教学内容备注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提出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
第一、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恽代英、蔡和森、毛泽东等在1927年以前都曾经提出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
其中,李大钊讲得最早。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李大钊;我们研究马克思的学说,不能仅仅研究其学说,还须将其学说实际去活动,干社会的革命——陈独秀。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开国大典
党的七大
遵义会议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的 第 一 次 飞 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以邓小平为主 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创立了邓小平理 论,开辟了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 道路,推进了马克思 主义的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 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 第二,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 精神支柱。 • 第三,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 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 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 持马克思主义。
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进行 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逐步 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 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 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等一系列重大转变,成功地 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新道路。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 《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六届六中全会部分与会者合影(1938年10月)
◆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教学内容: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 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
本章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革 命 ,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 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
的指导下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实现马克
思主义的中国化:
补充材料
1931年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以王明 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王明“左” 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统治达4年之久,给党和 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使党在白区的组 织几乎丧失了100%,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损失 了90%。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 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 路线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背景:
近代中国人面临两大任务 :挽救民族的危亡 、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富强 。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推动着人们去思考救国的新路 。 黑暗中的光明:十月革命 的胜利。
Βιβλιοθήκη 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植根于中国的优秀 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 特色。
对于中国本土文化来讲,马克思主义最初也是一 种外来文化。
课间休息
目录
毛概2015版-复习资料全
毛概复习提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10分)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其发展1.党的一大到四大先后提出了最终的奋斗目标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等思想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据①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②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要求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基本途径)①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与关系(不同:历史任务不同)①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思想③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节思想5.王稼祥是我党正式提出“思想”科学概念第一人6.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革命和战争7.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8.思想被(少奇)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革命时期我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9.思想形成标志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0.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历史决议》)指出: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历史决议》只讲到革命未提到建设,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加入建设)11.思想的历史地位: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2.党的十七大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3.理论的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1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动力源泉,“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保障和重要基石)、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17.《反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毛概问答题重点
毛概问答题重点一、第一章第一节(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1.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改革、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第二,总结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两大理论成果P6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三)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6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二、第二章第三节(一)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P58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2.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3.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三、第五章第一节(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P11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①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②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0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0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单选)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单选)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单选)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哪里?(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指导思想。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简答)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PPT课件
1
2
本章目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三、毛泽东思想 四、邓小平理论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六、科学发展观
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 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 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 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 争取解放的理论。《共产 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形 成。
7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从五四运动前 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就已开始。而最早涉及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理论问题的是李大钊,但还不是党中央和全党的认识。
2、1935年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开始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 题的重要性。
3、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报告中 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命题,指出:“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 题”。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这既是领袖人物非凡 才华的显露,同时也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从此,“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辞典”中的一个特定概念。
1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将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十分丰富, 主要有: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 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把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和时代特征及俄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了帝国主义和无 产阶级革命时代提出一系列新课题,从而 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 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对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是党的全部理论观点、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也是党制定全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行动指南。
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只有扎根中国的土壤,才有生命力。
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过程,终于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1945年七大通过的党章在总纲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的大力推动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中,我们党逐步走出了一条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也逐步形成了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1992年的十四大确立了这一理论的指导地位,鲜明地肯定了这一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主题。
在党章的修改中,第一次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做出了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决策,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表明了我们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的创新。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随后,又多次从不同角度作了充分的论述,全面界定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辩证分析了‚三个代表‛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说明了‚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关系,充分肯定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和指导地位。
特别是2001年的‚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最重要、最完整、最全面的论述。
2002年的‚5〃31‛讲话又进一步提出了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核心和本质。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