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73~75页内容及第76~77页练习十七。
内容简析
本课时主要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运用原有经验建立10根为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这样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认知由具体事物过渡到抽象符号。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认识个位和十位。
3.认识数位,理解数位的意义。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法与学法
1.教师通过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让学生明白“10个一”和“一个十”,初步在头脑中建立“十位”的概念。在比较11~20各数的大小时,先让学生复习10以内各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而迁移到11~20各数的比较中来。对于写数,教师可以采用“动作感知——半抽象——抽象”的认知规律来展开教学。
2.学生通过摆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20根小棒捆成两捆。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来学习读数和写数。
承前启后链
复习:1~10各数的认识。学习:11~20各数的认
识。会读写、比较大小:12
读作:十二;12﹤18 。
延学:10加几、十几加
几和相应的减法。解答
形如:10+4=14,12+6=
18,16-5=11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导入法:教师在讲桌上摆放一堆凌乱的小棒,让学生猜一猜有多少根。学生猜,教师提示多了还是少了,直到猜对为止。
师:这些小棒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有11根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
.....................,.能很快激起学生的学习
.............:.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设计“猜小棒”游戏
兴趣
.........
...动参与学习活动。】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
............,.进而主
音乐引入法: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同时)师:快乐的周末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做好事,李奶奶家有一幅挂图掉下来了。(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上有什么?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想象力很丰富。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
..................
.....,.使学生在动听的歌曲中进入学习状态。】...:.教师通过放歌曲
.......的方式引入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数小棒,认识11~20各数。
(1)让学生数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20。
(2)教师演示: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10,把10根捆成一捆,再接着一根一根地数到20,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使学生看到1捆是1个十,2捆是2个十。
◎学生自己利用小棒数一遍。
(1)先在小组内进行。
(2)然后教师找两名学生给大家实际操作一下。
◎让学生用小棒分别摆出11根、12根……19根,让学生分别说出是怎样摆的,所摆的小棒里有几个十,几个一,再把这个数读出来。
(1)可以边数边摆,数到10时,就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接着再数1根就是11根,再数2根就是12根……再数9根就是19根。
(2)数的组成。先利用小棒边摆边数,10根捆一捆,再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就说出一共是多少,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如下图: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
……
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19。
2个十合起来是20。
(3)读法。
11读作:十一;12读作:十二;……;19读作:十九 ;20读作:二十。 【品析...:.对.11..~.20..各数的认识有多种方法..........,.数小棒是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较好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顺承例1,研学例2。
(1)在总结完例1的基础上,教师抛出问题:如何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引领学生观察教材第74页例2图,并指出尺子上数的顺序。
我们已经知道0~10各数在直尺上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的,那么我们看上面的直尺图中10后面的数字,与10相邻的是11,紧接着依次出现12、13、14、15、16、17、18、19、20,直尺上的数是按顺序排列的,越排后面的数就越大,这些数中排在最后面的是20,所以20最大,如:13﹤14 ,16﹤17 ,20﹥19 等。 (.利用直尺做教具很直观地显示出数的顺序..................,.更便于比较数的大小。这就是教具的................作用所在。.....).
【品析...:.学生通过运用直观的教具“尺子”来认识数的顺序......................,.并能直观地比较出数.........的大小...,.让学生多角度去学习数..........,.感知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顺承例2,研学例3。
在总结完例2的基础上,教师抛出问题: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