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学习课件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14
五、内容标准:
▲必修课程内容分析: (一)内容结构
必修 1:大体和 03版课标的必修①相同 必修 2:大体和 03版课标的必修②相同 必修 3:静电场和电路,与03版的选修 3-1相同;电磁场和 电磁波初步,由 03版选修 3系列的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 中最基础的内容组成。
(二)内容要求条目数量的变化
科学 探究
科学态 度与责 任
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集中体现了物理学科的 育人价值,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炼与升华。
5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 • • •
模型建构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 ……
• • • • •
问题 证据 解释 交流 ……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与责任
• 科学本质 • 科学态度 • 社会责任 • ……
6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 • • •
模型建构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 ……
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 科学态度 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 • 问题 科学探究 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 与责任 • 证据 • 科学本质 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 科学态度 • 解释
选择性必修1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及 (2学分) 其应用
必修3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 (2学分)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必修2 必修课 程 (2学分)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 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课件(34张)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课件(34张)

“实验版”课标
“2017版”课标
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
提炼与升华
(3)课程目标变化 课程目标比较
课程具体目标变化
1.学习物理学基础知识、基本概 课程具体目标比较表 念和规律,了解基本观点与思想; 2.认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掌握 实验基本技能,使用基本仪器; 知识与技能 3.了解物理学史,关注科技的成 物理观念 就、趋势以及物理学的影响; 4.关注学科联系,知道相关应用 领域,能尝试解释一些自然与生 活问题。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意义, 应用研究问题,验证规律; 2.了解物理研究方法,认识实验、 模型、数学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3.自主学习能力; 4.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质疑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 力、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能 力。
成绩与问题并存
修订与完善
三、有什么变化?
(1)课程性质 (2)基本理念
(3)课程目标
(4)课程结构
(5)课程内容
(6)学业质量
(1)课程性质变化
课程性质变化
“实验版”课标 “2017版”课标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 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 课程性质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 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科学素养。
自主 考核
选修
选修2-3 选修1-2 选修1-1 选修2-2 选修2-1 选修3-3 选修3-2 选修3-1
选修 性必 修课 程
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 原子与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磁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电磁 振荡与电磁波,传感器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 与机械波,光及其应用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 电磁波初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3)课程目标变化 课程目标比较
课程具体目标变化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精品课件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精品课件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围绕教材第四章“力学”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弹力、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学基本概念,理解力学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摩擦力的计算。

重点: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重力、弹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模型。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踢足球、抛物线运动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和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分类、单位。

(2)牛顿三定律:详细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合成原理,通过例题演示力的分解方法。

(4)摩擦力、重力、弹力:分别介绍摩擦力、重力、弹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3.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例题讲解:选取经典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分类、单位。

2. 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3. 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4. 摩擦力、重力、弹力的计算公式。

5. 例题及解题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概念、分类及单位。

(2)解释牛顿三定律,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力的分类:按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单位:牛顿(N)。

(2)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一个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到的外力相互平衡,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物理》.ppt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物理》.ppt
F

k xiˆ
W xB Fdx xB kxdx
xA
xA
W

(
1 2
kxB2

1 2
kxA2
)
W kxdx 0
2019-8-27
谢谢观赏
11
3) 万有引力作功
以 m'
为参考系,m
的位置矢量为
r.
m' 对 m 的万有引力为
F

G
m' m r2

m由 A点移动到 B点时 F 作功为
kx
2 A
)
Ep mgz
引力势能
Ep

G
m' m r
弹性势能
Ep

1 2
k x2
保守力的功
W (Ep2 Ep1) EP
2019-8-27
谢谢观赏
16
讨论
势能是状态函数
Ep Ep (x, y, z)
势能具有相对性,势能大小与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
势能是属于系统的 .
势能计算 W (Ep Ep0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p

F
质量 m
动量
P

mv
刚体定轴转动
角速度 d / dt
角加速度 d / dt

力矩
M
转动惯量 J r 2dm
角动量
L

J
牛顿定 律 F
F
ma
dP
转动定律 F
F
ma
dP
dt
dt
谢谢观赏
27
质点运动

高中物理新课标简课件

高中物理新课标简课件

学生对高中生活的感受
50
48.5
45
40
35
30
25
20
15
9.6
10
5
0 喜欢
压力大
32.6 谈不上
9.4 不喜欢
只有9.6%的学生明确表示喜 欢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学生每天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40
36.2
35
30 25 22.1
26.3
20
15.5
15
10
5
0
几乎没有时间
约0.5小时
0.5-1小时
选 修
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构成,在呈现方 1
选 修 2
选 修
3
式上又分为“理工型”和“人文型”两
种,供具有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选修。
提高型课程又称大学预科物理,重点是
深化某些重要概念、规律,强调对物理
学基本结构和思想方法的认识。
四、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简介
(一)基础研究(略) (二)基本思路 (三)框架、结构
➢教学的方式几十年如一日 ➢课程设置没有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教育体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价值取向,社会文化使然
一、对高中物理教育的基本认识
我们能做些什么?
➢教育观念确实应该转变 ➢不做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者
二、我国高中物理课程设置演变
一、1997年前 文革以后,1978年,在拨乱反正、大力加 强基础科学的研究与教学的大背景下,教 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物理教学 大纲》。这个大纲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比现 行大纲的要求要高。例如,欧姆表、惠斯 通电桥、电源的输出功率、含反电动势的 电路,都在要求之列。
理念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 选择性

物理学科2017版《课程标准解读》 PPT

物理学科2017版《课程标准解读》 PPT
01-1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 1.1 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实验对物理 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 1.2 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质点的含义。将物 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 物体抽象成质点。
(2003版: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 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 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关心科技发展趋势,了解物理学应用 应遵循道德规范,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 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合格考目标层次1-2
水平1
质量描述:了解,知道
物理观念 (1)初步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能将其与相关的自然现象和问题解决联系起来。
必修2(2学分)
考 选修1-1或3-1 (2学分)

机械运动与物理学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定
电场、电流
电场
必修 课程
模型、相互作用与 运动定律
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 力定律、牛顿力学的局 限性与相对论初步
磁场、电磁感应 电磁波及其应用
电路 磁场
课程异 同点
共同点:必修1和2考试内容相同,必修3中的静电场,电路,电磁波 不同点:取消了磁场模块的学习,增加了初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但学习 时间从2年缩减到1年。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2017版)解读”
高中部物理组
目录
CONTENTS
一.学科理念、素养、 目标、结构
三. 必选1,内容概述 学业要求、活动设计
2017
二. 必修1,内容概述 学业要求、活动设计
四. 学科评价方式、命题 要求、试题案例解析

2024年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2024年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2024年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2024年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主要涉及教材第二章《运动的描述》和第三章《力的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物体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理解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2. 使学生了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意义,学会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并能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牛顿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重点:物体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砝码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运动员百米冲刺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引出物体运动的描述。

2. 教学内容讲解:(1)物体运动的描述:介绍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2)匀变速直线运动: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导速度、位移公式。

(3)牛顿三定律:阐述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4)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六、板书设计1. 物体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

2.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位移公式。

3. 牛顿三定律:内容、应用。

4. 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给定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求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2)分析题:分析一个物体受力情况,判断其运动状态。

2. 答案:(1)位移 = 初速度× 时间+ 1/2 × 加速度× 时间的平方。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 中 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国 学 生 发 展 核 心 素 养 体 系 :
4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 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 观念
科学 思维
物理核 心素养
科学 探究
科学态 度与责 任
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集中体现了物理学科的 育人价值,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炼与升华。
5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 • • •
模型建构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 ……
• • • • •
选择性必修1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及 (2学分) 其应用
必修3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 (2学分)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必修2 必修课 程 (2学分)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 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
必修1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2学分)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学态度,以及遵守道德规范,保护环境并推动可 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与责任
• 科学本质 • 科学态度 • 社会责任 • ……
• • • • •
问题 证据 解释 交流 ……
10
三、课程目标:
“知识为本” “以人为本” 三维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双基目标
1、形成物理基本观念 2、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3、形成良好科学思维 4、培养正确科学态度
8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 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特级教师讲稿)课件.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特级教师讲稿)课件.
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
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
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 对物理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认识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
5.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 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 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6. 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 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第二十五页,共35页。
三维目标是科学完整内涵在科学教育中的反应。
第六页,共35页。
三、新课程形式上的变化 模块教学 学分制
第七页,共35页。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技术 艺术 体育与健康 综合实践活动
第八页,共35页。
语文
英语
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科目模块或系列
生物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音乐
美术
艺术
研究性学习活动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144学分
目标单一——学习知识与技能, 并在教师给定的问题中逐步培 养解题能力。
支持自主学习方式,重视个体 不支持自主学习方式,不重视
差异,鼓励教师个性化。
个体差异,不鼓励教师个性化。
评价
多元评价方式。
单一评价方式。
第四页,共35页。
例如:
教学大纲摘录
普通中学的任务,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并为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人才奠定 基础。物理课程对于完成这些任务有重要作用。学生在物理课程中学到的关 于物质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知识,受到的观察、实验、思维、 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以及受到的思想教育,是他们继续学习科学技 术和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必要基础。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物理》.pptx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物理》.pptx
(4)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应用量守恒的观点来分析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 题是很重要的物理思维方法。
2019年11月2
谢谢你的阅读
3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内容是量守恒定律,强调量守恒定律是自 然科学中最基本定律。
学习运用量守恒原理计算一些物理习题。
2.运用量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 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F

k xiˆ
W xB Fdx xB kxdx
xA
xA
W

(
1 2
kxB2

1 2
kxA2
)
W kxdx 0
2019年11月2
谢谢你的阅读
11
3) 万有引力作功
以 m'
为参考系,m
的位置矢量为
r.
m' 对 m 的万有引力为
F

G
m' m r2

能量守恒定律 .
迈尔 焦耳 亥姆霍兹
2019年11月2
谢谢你的阅读
5
力的空间累积效应:
F

r
积累
二功WΒιβλιοθήκη 动能定理.1.定义 力对质点所作的功为力在质点位移方向的
分量与位移大小的乘积 . (功是标量,过程量)
dW FFcodsr dr
0 90, dW 0
90 180 , dW 0
角动量
L

J
轴 转 动 对 照
牛顿定 律 F
F
ma
dP
转动定律 F
F
ma
d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抽 域 和 造问 证 解 交 ……题 据 释 流性象的结见概具论解括体提的过运出能程用质力;;疑与是 是和科品分 基批学质析 于判探。综 事,究合 实进证行、据检推与和验理责科和论任学修证推正等理方,对法进••••不在而科 科 社 …同科提…会学 学本 态责观学出任质 度点领创
.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科学态 度与责

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集中体现了物理学科的 育人价值,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炼与升华。
.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物质观念 •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 能量观念 • ……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模型建构 • 科学推理 • 科学论证 • 质疑创新 • ……
• 问题 • 证据 • 解释 • 交流 • ……
例3结合瞬时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极 限方法; 例4结合加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物理学中的抽象思维; 例5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工具研究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
五、内容标准:
▲必修课程内容分析: (一)内容结构
必修 1:大体和 03版课标的必修①相同 必修 2:大体和 03版课标的必修②相同 必修 3:静电场和电路,与03版的选修 3-1相同;电磁场和 电磁波初步,由 03版选修 3系列的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 中最基础的内容组成。

(2学分)
.
五、内容标准:
“2017年版”课标内容标准的陈述显化科学方法, 突出科学思维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具体方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实验,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 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 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 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

选择性必修1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及 (2学分) 其应用
级 性 考
必修3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

(2学分)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必修课 必修2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
格 性
程 (2学分) 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

必修1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二)内容要求条目数量的变化
必修课程内容要求条目略有减少(减少2条), 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要求条目减少得比较多(减少22条)。
(三)知识点的变化:知识容量略有减少。
.
(四)物理实验的变化 1、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或观察进行教学的知识点及数目
.
(四)物理实验的变化 2、课标规定的学生实验项目内容及数目
• 物质观念 •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 能量观念
• …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 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物方理案观、念获取和科处学理思信维息、
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
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 模型建构 • 科学推理 • 科学论证 • 质疑创新 • ……探究
与责任
• 科学本质 • 科学态度 • 社会责任
• ……
.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物质观念
• 模型建构
运能……动量观与相念互作用观念会内·在是环动指物境力在理关,认观系严念识的谨科基认学础真科本上、学质, 实思,事逐维理求渐解是形科和成••••学持的科科质…·之探…学学疑技以索推论创术恒自理证新·的然科的社
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
与责任
• 科学本质 • 科学态度 • 社会责任
• ……
.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物质观念 •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 能量观念 • ……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模型建构 • 科学推理 • 科学论证 • 质疑创新 • ……
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
• • •
问证解作等释题据释自在用然头、现脑能象中量和的等解提的决科炼基实学和本际探升认问究华识题;;的是是科基与从物学础责物理态。任理概度学念视和角规解律•• 科科学学本态质度
.
四、课程结构:
.
四、课程结构: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自主
课程
物理学与
物理学与
近代物
考核
社会发展
技术应用
理学初步
选择性必修3 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原子与原子核, (2学分) 波粒二象性
选修性 必修课

选择性必修2 (2学分)
磁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传感器
.
(五)主要要求的变化
1. 提出“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问题” 2. 提高了关于“质点”的教学要求 3.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提出体会抽象方法和极限方法 4. 增加了关于实验的要求 5.降低了关于相对论的要求
2018年9月5日
.
一、课程性质:
●“2017年版”课标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是 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 旨在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 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人 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
●“2003实验版”课标指出,“高中物理是普 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 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 旨在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科学素养”.
.
二、课程理念:
.
中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 国 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 生 发 展 核 心 素 养 体 系 :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 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 观念
科学 物理核 科学 思维 心素养 探究
学态度,以及遵守道德规范,保护环境并推动可
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 问题 • 证据 • 解释 • 交流 • ……
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
与责任
• 科学本质 • 科学态度 • 社会责任
• ……
.
三、课程目标:
“知识为本”
双基目标
三维目标
“以人为本” 学科核心素养
1、形成物理基本观念 2、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3、形成良好科学思维 4、培养正确科学态度
• 交流 • ……
• 社会责任 • ……
.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物质观念 •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 能量观念 • ……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模型建构 • 科学推理 • 科学论证 • 质疑创新 • ……
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
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科经学验态事度实建构物理模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