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一学校专家讲座之王春易: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根据视频资料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北京十一学校校务委员、学部主任、生物特级教师王春易
学科教学与学科教育有什么不同呢?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我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却经历了相当长的实践过程,最终使我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我现在的课堂是个什么样子的呢?
生物阅读课。整个课堂不需要我说一句话,课堂上只听到“哗哗”的翻书声和“沙沙”的写字声。我非常享受这样的课堂,他们那么投入,那么会阅读,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高中生物一般在高二才开始开课,课时非常紧张,通常到了高三第一学期还有很多内容没有讲完,在课时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我还让孩子们自行阅读,因此受到了不少质疑,但我依然坚持。我觉得于生物学科而言,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需要孩子们认真细致地去阅读教材。起初,我是将阅读教材作为课下作业来布置,但是,学生们不认为阅读是作业,他们认为只有写到纸上的,老师要收上去批阅的才叫作业,所以他们不当回事儿。当我把阅读拿到课堂时,这种阅读就会有了氛围,有了感觉,有了效果。孩子们渐渐习惯并喜欢上了这样一种学习方式,有不少孩子还建议延长生物课的阅读课时。当然,在阅读中他们会遇到很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好在我们的教室中有大量的学科图书,于是,
孩子们就有了丰富而重要的学习资源。这些图书拓展了孩子们的阅读视野和学习范围,他们课上可以随意翻阅,课下也可以借走,用一周的时间去阅读。
模型建构课。生物学是比较抽象和微观的,对于这些内容,即使阅读也很难去深刻的理解和领悟,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模型建构课来帮助孩子加深理解和领悟。模型建构课,就是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去摆一摆、拼一拼、做一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抽象的生物概念就变得具体了,变得可观、可感而且可爱了。细胞我们是见不到的,细胞的分裂过程我们自然也看不到,比如手划伤了,愈合后的皮肤上产生了新细胞,细胞数量在增加,但遗传性质不变。在教学这个章节时以前我这样做:先带他们去看投影片和视频资料等,然后后带着孩子一起去画图,他们弄懂以后,我会编一个顺口溜,告诉他们细胞是怎么变化的,最后出几道题目加以巩固,这部分知识就基本掌握了。现在我这样做:我用红色的毛线代表母方的遗传物质,用绿色的毛线来代表父方的遗传物质,让学生去建构这个过程,通过拼一拼、摆一摆,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的思考,他们就会理解这样变化的合理性,在彼此沟通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我,获取新知。
小组讨论课。在自主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来解决。我把整节课交给他们,让他们彼此交流,提出问题,擦出火花。他们喜欢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因
为这种方式比较轻松,容易学到更多东西。
实验探究课。这是最能体现生物学科特色的一种课型。过去以为是难点的知识,通过做实验就迎刃而解了。实验探究课上,我们不囿于课本上的那些实验,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实验课题去探究。
辩论课。对于有争论的生物命题,我们就拿出来辩论,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深对命题的理解。辩论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完全不同以往的风采,这就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发散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全方位地展示了自己。
师生交流课。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师生交流课得以解决。在师生交流课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一说出问题,就有很多学生回应,而且每个学生的头脑思维是网络结构式的,和平面思维、生物惯性思维是完全不同的。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达到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这就是十一学校变化着的生物课堂。过去是是教师讲解,学生们听,教师板书,学生们记笔记,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作业;而现在,孩子们都在自主阅读、探究、实验、梳理,老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指导者、组织者。主角在发生变化,过去的课堂老师是主角,现在逐渐变成学生学习的舞台,老师根据他们的学习进程来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如今,师生见面都会问问题,每个人都非常兴奋。学生因发
自内心的需求而去学习,才会学得快乐;而作为老师,就算再辛苦,也会非常有成就感。
变革不容易,因为我们舍不得丢弃驾轻就熟的教案。在十一学校,学生对老师都有评价的,每一个学生的评价都会影响总体指标。十一学校在课改之初就提出“不是老师展示自我的地方,学生才是主角,要调整师生关系,优化教师环节”,当时我无法接受,现在愈发觉得学校的改革是有道理而且是非常正确的,这样的课改真正让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我也由衷地希望我的学生将来离开的时候不仅是取得满意的高考成绩,而是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爱护环境、关爱生命的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这样我才觉得我在从事学科教育,而不是单一枯燥的学科教学。
要真正实现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课程整合就成了必然。当增加了大量的实验,课时就显得异常紧张,已经无法满足我们不断增添的实验内容与学生活动。于是我尝试着进行单元教学。起初,我们将同一个模块不同章节的内容加以整合。比如将《细胞的增值》《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细胞的消亡》等章节作为一个单元来处理;后来才发现,当一个单元不是足够大的时候,课程是省不下来的,因为每个单元的流程是相似的,同一个模块的整合力度和效果便差强人意,于是我就尝试着在不同模块中进行整合。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两书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比如《细胞
的结构》共两章六节内容,过去要用8课时完成,现在只需要6课时,课时缩减了,效率却大大提高。这让我们再次反思:不是孩子们不喜欢的课要改革,不是教学成绩不好的老师要改革,任何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老师都要改,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老师越要改,只有改革,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更多的探究机会,从而让他们受到更深入的学科教育。
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并不是让他们“自己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指导、引领和帮助是必不可少的。于是我们尝试着给他们搭建了一个个自主学习的平台,从而帮助他们学会学习。
第一个平台就是学习规划书。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怎样来进行评价等,都提前告诉孩子们,让他们来科学制定《学习规划书》。学习规划书被孩子们誉为自主学习的导航仪,有了这个“导航仪”,学习就有了目标和方向。
第二个平台就是学习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加油站,但最早推行小组学习的时候却是不易,越是优秀的孩子越不接受,他们认为这样的方式太直接,效率不高,也不愿意跟别人分享。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在班上做了三件事情:营造氛围、培训组长、实行小组捆绑式评价。我在教室里贴上“让自主学习成为习惯”“讲给别人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等标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