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哲学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哲学的认识”这一题目一直是许多求理之人常辩不新的课题.哲学是什么?怎样认识哲学理解哲学?虽然是常辩不新,但每个求哲之人因己身的主观知识取向和价值取向对哲学的认识又各有不同,以下文字笔者将将自己对哲学认识和理解加以探讨。
哲学一词最早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介绍出来的, 进而古代希腊的三位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奠又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的问题.他们共同为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转变而来,意思为“爱好智慧”。求知是人与一切有生命之物最大的不同和本质的区别,所以有人把哲学称为智慧之学,包括知识和求知, 也有人认为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建立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实践活动.哲学到底是什么?在哲学传统上本身就充满歧义与争议,传统上认为哲学包括了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是古希腊哲学家把哲学问题归纳为三类,这三类是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是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归纳试图在寻找世界起源的知识,以及善恶等道德观念的知识。在寻找一种得到知识的方法论,所以传统哲学的基本方法是运用理性对于这些问题提出论证。但是,哲学的实际范畴与定义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现代哲学家认为,现代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为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三人做注脚而已,换言之即使数千年后,我们依然在解决他们所提出的问题。
笔者对哲学得认识是以「知」为大前提的,求知是人类的先天本性.任何人刚来到这个世界对“己”本身与“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无的状态,但人与生俱来“知性”的作用让人有求知的需要,需要对客观的世界的有认识,需要对“己”的本身有认识.所以怎样能知,怎样得知,怎样真知就成了哲学领域的范畴.现代的社会并不缺知识,但悖论却是缺真知识,英国哲学家罗素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对于一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桌子,你会理解到什么呢?画家告诉我们,它是一张充满色彩的油画;音乐家告诉我们,它是动人美妙的音符;就连严谨的科学家几乎也同样使人惊异地告诉我们说,它是极其庞大的一群激烈运动着的电荷。如此一来,我们所熟悉的桌子现在却已经变成了充满惊人的可能性的问题。”从一张普通的桌子所引发的不同的观点可以告诉我们现代社会所缺乏的是“普遍性、真理性的真知识”,这也就是哲学所要探讨的领域了。(读后感:其实我们本就没有必要给他们一个确切的定义)
形而上、概念、形式、有与非有、存在与非存在——成了历代哲学家穷其一生所要研究的问题,所以哲学领域的知识论方法论是有别于普通知识领域的,如果一个人带着普通知识领域的主观方法论来研究哲学看待哲学其结果只能限制了哲学。哲学的求知
重在方法论,逻辑性的思考、客观性的思考、批判性的思考——辩证、反权威才能摸
到真知识的规律。
真知识不是百科全书式的方法论,把过去式形式的历史、事件、时间、人物、地点、思想掌握了就认为是具有了知识,真知识是要重方法论的,在过去的历史中思想家为
何要这样思考?他的依据是什么?思想的承传,方法论的承传在哪里?在此基础上我
们还能有什么不同的思考和研究方向。这是真知识的方法论,也是哲学的方法论.
总之哲学是对主观和客观两个知识领域不断思辩认识求知的学问。如果说是科学只有哲学是最科学的,在寻到真知识之前从不绝对化自己。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从未知
到已知的一个累积过程,在方法论上叫“归纳”,但归纳法永远都会承认还有许多能
思考到却无法归纳认知的领域,所以每一个科学家在自己所熟知的领域之外从不否认
所未知领域的存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起源、生命的起源这等等问题,虽有爆炸理
论进化论理论的诠释但每个科学家在等待真正答渐近的过程中,也逐渐的在淘汰掉假
演绎假推理假归纳。人类不但在客观领域对世界、宇宙、乃至时间、历史等未达到完
全认知,并且对主观的“人”本身还未达到完全认知,对人的理性、思想性、心里性、道德性等一些“形而上”概念,人们必须承认现有的学科手段实在是有限的,并不是
客观的知识领域有限,乃是人们方法论的有限,是所掌握归纳的材料手段有限而限制
了对未知领域知识的认知。所以哲学上有一派叫“不可知论派”非常聪明,他们从不
否定所不知道的知识,只认为我暂时不知道暂时不确定而以。(读后感:还是可知论
靠谱的)
哲学的认知领域是一透过主客观的表面而进到一切领域的本质知识层面,把形式上、
概念上实存性的“普遍律知识”认知出来。“哲学”的字源学叫智慧学,“爱好智慧”只有对真知识的追求与认知才是真的爱好智慧。也只有掌握了普遍性的真理知识才能
引导社会造福于人类。这是有人类历史以来不可替代的普遍性规律。
求知——真知——。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
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很认真的学习的, ,基本的教材非常的熟悉.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首先是非常熟悉"本文"也就是基本教材,因为哲学是高度抽象的学说,如果不熟悉,不熟练,就根本谈不上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不学好,可能到最后又陷入对他的教条式或者一知半解的理解.我是到最后,我开始是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
谈不上信仰或者忠诚,自己的思想也是一直想找到比马克思主义更有道理的学说呢?带着这样的思想,我学习了大量的西方经济学说.从两种经济学说的比较中,我慢慢除了理解外,开始真正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并且十分忠诚的.
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除了"面向本文"以外,还要面向实际.因为,马克思的辩证法,唯物论一直认为人类的实践是最关键的,是判断思想是否正确的标准.他的认识论,群众路线都充分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还要联系身边发生的事情,看党中央的各项政策,比如:现在建立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实际上就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环境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还有就是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学习,还要和你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和学习联系起来,不要认为哲学能代替专业的学习,他们是互相补充的关系,哲学提供总的思路和看法,可以做有力的知道,但是具体学科有具体的问题和矛盾,你要具体的分析和解决,但是不要脱离哲学的指导.
总之,哲学的学习,马克思首先回答了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的问题,然后是可知不可知的问题,在就是辩证法,历史观,人的全面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很有意思的一门学科,我在大学里哲学读了十遍才读出一点味道,现在班门弄斧,有点惶恐,但是,谁也不能说自己穷尽了真理,愿意和大家一起重新学习.粗浅的地方,请大家包含,我只有一个爱好者.(读后感:其实不用读十遍也可以写出比这感受更深刻的文章这孩子是理科生吧嘿嘿)
在古代,“哲学”是“智慧”、“知识”的同义语,因而受到普遍的尊重。而自近代以来,随着各种科学和学术门类的发展,人们对哲学日益褒贬不一。一些重视实务的人,认为哲学空谈大道理,不切实际、不着边际,因而是“无用之学”;一些崇尚科学的人,认为哲学的命题或理论,既得不到经验的证明,也得不到经验的否证,因而是毫无意义的“文字游戏”;一些喜欢文学、艺术的人,认为哲学总是在高度抽象的概念或观念中沉思,令人困倦;还有一些人认为,哲学的理论深奥难懂、晦涩不堪,令人“望而生畏”,进而“退避三舍”。总之,总有那么一些人,以各种理由,不喜欢哲学。
这里所说的是“一些人”,并不是全部。实际上,还有另一些人,他们同样重视实务,而且他们通常是事业的成功者,但他们认为哲学能够启迪人的深层智慧,训练和开发人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因而可以大大提高从事实务性工作的成功率;他们同样崇尚科学,甚至他们本人就是顶尖级的科学家,在他们看来,没有哲学,几乎也就失去了科学;他们同样喜欢文学、艺术;尤其是那些令人推崇的文学、艺术大师,在他们的心目中,哲学就是文学、艺术的生命或灵魂。更不必说那些执著于哲学学术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