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 全部专题
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础知识应用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一、基本知识总结 (1)二、典型例题 (15)三、专题训练: (19)一、基本知识总结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注意各酸根或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一价氢氟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三五氮;一二铜汞四七锰;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三五磷;一五七氯常常见;单质零价永不变。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
2019-2020年中考化学 专题10 酸碱盐性质的探究(含解析)

2019-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10 酸碱盐性质的探究(含解析)1.(2013云南昭通)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D.清洗铁丝表面的锈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熟石灰可以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不能用稀盐酸来除去熟石灰中的碳酸钙,故A实验中不适宜使用稀盐酸;B、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而铁能和稀盐酸反应,所以可以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故B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C、碳酸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而氯化钠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故C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D、铁锈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故可以用用盐酸来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但是要注意浸泡的时间,否则将会腐蚀铁丝,故D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因此选A。
考点:考查酸的化学性质2.(2013云南八地)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①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②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④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左移动,故不可能,因此选B。
考点:考查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3.(2013天津)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将一定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存在着如下情况: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硫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和硫酸,氢氧化钠过量,溶液的溶质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2019中考冲刺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资料

2019中考化学复习第Ⅰ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化学变化是原子运动的结果;离子运动的结果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2.同位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如12C、14C等。
3.同种元素的离子,因带电荷数不同,性质不同。
如Fe2+、Fe3+。
4.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例如金刚石、石墨。
5.元素周期表: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十五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16个族。
6.注意跨辈儿错误:“MnO2中有两个氧原子”是错误的!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范畴及关系:2.确切地说,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可燃物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发光不等于有火焰........,燃烧不一定产生火焰,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例如黑火药燃烧发生爆炸就不需要氧气参加反应。
3.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不一定不变。
如分解KClO3的反应,氯酸根经化学反应后就不复存在了。
4.碘(I)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
三、化学用语和化学量1.书写化学式的时候,+价在前,-价在后。
有机物(C)元素写在前。
2.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
3.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O、Si、Al、Fe。
4.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是:O、C、H、N、Ca、P、K、S、Na、Cl、Mg。
5.乙酸=醋酸:CH3COOH。
蔗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尿素:CO(NH2)2四、溶液1.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是化学过程。
(共14套)全国通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资料汇总(附所有章节知识图谱思维导图)

(共14套)全国通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资料汇总(含所有考点)附所有章节知识图谱思维导图第01讲_金属性质知识图谱常见的金属知识精讲一.金属的分类1.在冶金工业中金属可分为(1)黑色金属——铁、铬、锰(因它们或其合金表面常有呈灰黑色的氧化物而得名)。
(2)有色金属——除铁、铬、锰以外的金属(以铜、锌、铝、钛为例)。
2.有色金属有60多种,又可分为九大类:(1)重金属:ρ>4.5g/cm3的金属,如铜、铅、锌等。
(2)轻金属:ρ<4.5g/cm3的金属,如铝、镁等。
(3)轻稀有金属:锂、铍等。
(4)难熔稀有金属:钨、钛、钒等。
(5)分散金属:稼、锗等。
(6)稀土金属:钪、钇及镧系元素等。
(7)放射性金属:镭、锕等。
(8)贵金属:金、银、铂等。
(9)碱金属:钾、钠等。
二.几种重要的金属1.铁(1)纯铁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为7.86g/cm3,熔点1535℃,沸点2750℃,铁是电和热的导体。
铁能被磁体吸引。
在磁场的作用下铁自身也能产生磁性。
(2)铁是最常见的金属,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材料。
2.铝(1)铝是分布较广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和硅,是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
(2)纯铝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较软,熔点较低为660℃,密度较低,为2.7g/cm3,导电性很好(仅次于Cu),在电力工业上它可以代替部分铜作导线和电缆。
铝有很大的延展性,能够抽成细丝,也能压成薄片成为铝箔。
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铝粉跟某些油料混合,可以制成银白色防锈油漆。
(3)铝是最常见的金属之一,虽然利用时间比铜、铁晚,但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3.铜(1)纯铜呈紫红色,故又称紫铜。
密度较大,10.5g/cm3,熔点1083℃,有极好的导热、导电性,其导电性仅次于银。
(2)铜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蚀性,是优良的电工用金属材料。
三.金属的物理性质1.状态——常温下除Hg外均为固态。
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超全版)

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第1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真题汇总-实验操作

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真题汇总-实验操作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点燃酒精灯C.量取液体D.称量固体【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2.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B)A.加热液体B.稀释浓硫酸C.取固体粉末D.检查密性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 .读出液体体积B .稀释浓硫酸C .点燃酒精灯D .检查装置气密性【解答】解:A 、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 错误;B 、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B 错误;C 、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故C 错误;D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手掌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D 正确。
故选:D 。
4. 下列实验操正确的是( )A B CD将蒸发皿直接加热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平放在桌面上 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 将混合液倒入过滤器过滤 A .A B .B C .C D .D【解答】解:A 、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 、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平放在桌面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化学反应方程式》专题(含解析)

《化学反应方程式》11. (2019·镇江市)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酸雨形成的原因2223CO H O H CO +=B. 证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2Cu 2AgCl 2Ag CuCl +=+C. 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32Al(OH)3HCl AlCl 3H O +=+D. 超氧化钾(2KO )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氧气:222322KO CO K CO O +=+ 【答案】C 【解析】【详解】A 、酸雨是因为雨水中溶有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的酸造成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SO 2+H 2O=H 2SO 3,故A 错误;B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氯化银难溶于水,不能与AgCl 发生置换反应,不能用这两种物质探究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故B 错误。
C 、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D 、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4K 2O 2+2CO 2═2K 2CO 3+3O 2,故D 错误。
故选C 。
12. (2019·镇江市)电解饱和氯化钾溶液的化学方程式:2222NaCl 2H O 2NaOH H Cl ++↑+↑通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2Cl 可用于自来水生产中杀菌消毒 B. 农业上常用NaOH 改良酸性土壤 C. 反应中有2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 NaCl 可由海水蒸发结晶、精制获得【答案】B 【解析】【详解】A 、Cl 2可用于自来水生产中杀菌消毒,故A 正确; B 、NaOH 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B 错误;C 、 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转变为0价,水中部分氢元素由+1价转变0价,钠元素,氧元素化合价不改变,反应中有2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C 正确;D 、海水中存在NaCl ,NaCl 可由海水蒸发结晶、精制获得,故D 正确。
故选B 。
13.(2019·张家界市)研发高性能“中国芯”是我国现阶段信息产业的头等大事,是实现强国梦的必然选择。
2019-2020【提分必做】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3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考点3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选择题)13.(2018·青海西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的是()(2018·四川凉山州)6.分离提纯物质,除去杂质是化学实验操作必备的技能之一。
下列【答案】C4.(2018·内蒙古包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分离Zn和Fe的固体混合物,加适量的FeSO4溶液后过滤B.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C.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OH溶液,将NaOH固体放到纸上称量,再用50mL量简量取水D.鉴别NaOH溶液、Ca(OH)2溶液和稀硫酸,可用一种试剂一次鉴别【答案】D(2018·甘肃兰州))20.A【答案】AC【答案】A(2018·新疆乌鲁木齐)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答案】C5.(2018·黔东南)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后,过滤【答案】B10.(2018·吉林)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A.制备:用加热KCl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B.鉴别: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C.除杂:用溶解、蒸发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D.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答案】B14.(2018·海南)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答案】D15【答案】D20.(2018·广东广州)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 A.NaOH(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B.CO(CO2):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C.CuO(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D.MgSO4(Na2SO4):溶解,过滤【答案】C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石油中各成分的密度不同【答案】D10.(【答案】C)【答案】A(9.【答案】A加肥皂水【答案】C(2018·山东青岛)20.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
备战2020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十一、常见实验仪器及操作规范(附2019年各地中考真题训练)

备战2020中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十一、常见实验仪器及操作规范附:2019各地中考化学真题汇编命题方向点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同学们在学习实验时,除了掌握基本的原理以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实验的操作规范以及仪器的使用。
在中考时,这些内容也必然成为重点考察对象。
从历年中考命题来看,实验仪器的名称、仪器使用、操作安全、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等都是必考内容,分值占比约为8—12分。
本专题将详细讲解初中阶段实验部分的相关知识。
基础知识回顾一、常见仪器名称及使用。
1、试管——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2、烧杯、锥形瓶——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3、胶头滴管①-垂直悬空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②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③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④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4、量筒:①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5、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①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6、酒精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注意事项: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
(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
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酒精灯的外焰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同步考点梳理:化学式与化合价(含答案)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同步考点梳理:化学式与化合价(含答案) 知识梳理一、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的意义: 以H 2O 为例对化学式的意义的几种错误说法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学式的写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弄清以下两点:① 这种物质由哪种元素组成; ②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二、化合价: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化合价,“+”、“-”写在前,数字写在后。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同一元素在不同物质里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在同一种物质里,同一元素也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NH 4NO 3)。
三、化合价和化学式的关系: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正价前,负价后,十字交叉右下处,化简才是原子数”。
根据化学式求化合价:根据记忆的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四、数字的意义:①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
如2H 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
② 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分子。
如2H 2O 中的“2”表示2个水分子。
③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或离子中有几个某原子。
如CO 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④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中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如Fe 3+中的“3”表示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⑤ 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
如Fe 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
五、化合价与离子的关系:-3 +5+3考点练习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S:32 Cl:35.51.(2013.泰安市)下列有关化合价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无关B.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C.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D.有些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化合价2.(2013.兰州市)美国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5月13日宣布,首次从辐照后低浓铀溶液中生产出钼-99。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2020年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2 化学用语

专题2 化学用语一、选择题1.【2019安徽】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氦钠化合物(化学式为Na2H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He中Na为+1 价,He 为-1价B.Na2He中Na、He元素质量比为2:1C.Na2He中既含金属元素,又含非金属元素D.稀有气体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2.【2019四川内江】“染色”馒头中添加有铬酸铅(PbCrO4),颜色为柠檬黄,会使人体致癌,已被卫生部明文禁用。
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价,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4 C.+5 D.+73.【2019重庆B】某工厂制取漂白液的化学原理为:Cl2+2NaOH═NaCl+NaClO+H2O,在该反应中,氯元素没有呈现出的化合价是()A.+2 B.+1 C.0 D.﹣14.【2019重庆B】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分子的是()A.2H B.2CO C.SO42﹣D.SO25.【2019四川内江】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
则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C.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D.葡萄糖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6.【2019山东威海】20191月27日,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胡炳成团队成功合成世界上首个超高能全氨阴离子(N5-)钴(Co)盐【化学式为:Co(N5)2(H2O)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混合物B.该物质中钻元素的质量分数比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C.该物质中钴元素的化台价为+5价D.该物质属于有机物7.【2019江西】我参与制造的C919大飞机采用的复合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索的化合价为+4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3 B.+2 C.+3 D.+48.【2019四川南充】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即将全球上。
西达本胺由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C22H19FN4O2,下列关于西达本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达本胺属于有机化合物B.西达本胺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C.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共含有48个原子D.西达本胺中碳、氮、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19.【2019四川德阳】草酸(H2C2O4)是一种有机酸,其水溶液呈酸性。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2020年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分子、离子

专题3 分子、离子一、选择题1.【2019湖南长沙】2016 12 月16 日第一批“共享单车”进入长沙,方便了长沙民的绿色出行;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质量变大C.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D.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2.【2019江苏苏州】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C.分子在不停她运动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3.【2019重庆A】妈妈烘培蛋糕时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A.分子体积很小B.分子间间隔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再分4.【2019重庆A】氯化钠由什么粒子构成?四位同学分别给出以下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A.离子B.分子C.原子D.中子5.【2019四川成都】下来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6.【2019四川广安】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金属离子的是A.B.C.D.7.【2019山东枣庄】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体积扩大C.分子间隔变大D.分子个数增多8.【2019山东临沂】氧气能被压缩在钢瓶中贮存,说明A.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B.氧分子可以再分C.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9.【2019山东临沂】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A.分子B.原子C.阴离子D.阳离子10.【2019四川成都】右图是X、Y 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 YA.X 为原子,Y 为离子B.X、Y 均属于非金属元素C.X 在反应中可失去6 个电子D.X 与Y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11.【2019山东威海】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
对于两者中的二氧化碳分子的比对结果,正确的是A.分子运动速率相同B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相同C.化学性质相同D.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同12.【2019山东聊城】李涛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13.【2019山东德州】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
2019年春初三中考化学专题复习_专题三_身边的化学物质_第四节_金属和金属材料_同步练习(有答案)

2019年春初三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第四节金属和金属材料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 保险丝的作用是当电路上电流过大时,使其中的金属线(或片)产生高温而熔断,以保护电路免于受到伤害.所以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外,还一定要具有()A.较小的密度B.较小的硬度C.较低的熔点D.较高的熔点2. 年月,美国“深度撞击”飞行器成功炮轰坦普尔号彗星,其撞击器采用的是一种含铍(一种金属)的铜合金.关于合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合金也是“金属材料”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C.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D.合金只能由金属与金属熔合而成3. 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主体为钢结构,钢属于()A.复合材料B.无机非金属材料C.合成材料D.金属材料4. 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用于制造炊具B.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C.银的导电性能好,常用来做导线D.铂金光泽好,耐磨,易加工,常用来做金饰品5. 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下列对铝控制使用的是()①制电线②制餐饮具③制银色漆的原料④包装糖果和小食品⑤制铝合金门窗⑥用铝合金制高压锅⑦用铝合金制造飞机⑧制装饮料的易拉罐.A.只有②B.②④C.②④⑥⑧D.全部控制6. 电路中的导线多数是用铜制做的,这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中的()A.导热性B.导电性C.有金属光泽D.熔点较高7.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B.单质:金刚石、氦气、水银C.氧化物:水、氧化铁、氧气D.混合物:空气、高锰酸钾、澄清石灰水8. 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在下列场合使用必须加以控制的是()①制电缆②制易拉罐③制铝锭④制牙膏皮⑤用明矾净水⑥制炊具⑦用明矾及小苏打做食物的膨化剂⑧用氢氧化铝制胃药⑨制防锈漆⑩制桌椅.A.①②④⑤⑧⑩B.②④⑤⑥⑦⑧C.②⑤⑥⑦⑧⑩D.③④⑤⑥⑦⑧⑨9. 如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
【复习必备】(江西专版)2019-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分类突破 专题九 计算题训练

专题九计算题类型一已知溶液(或不纯物质)质量和质量分数计算纯净物质量型1.(2016·江西)小新用20 g含碳酸钠53%的天然碱制取氢氧化钠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杂质不参加反应)。
操作过程如下:请计算:第1题图(1)20 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将200 g滤液浓缩成制作“叶脉书签”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蒸发水__________g。
2.食醋是厨房常用的调味品。
小明为判断某品牌9°米醋含酸量是否合格,拟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进行检测,产品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请回答相关问题:(1)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______g,水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 g/cm3)。
(2)若将该米醋中的酸均看成是醋酸,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 CH3COONa+H2O,小明取出10 mL该米醋,加入4%的氢氧化钠溶液12 g,恰好完全反应。
请通过计算判断该米醋含酸量是否合格。
(写出计算过程)(3)可溶性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后,凝固点会发生变化。
纯净的醋酸凝固点是16.6 ℃,而家中的米醋在温度低于0 ℃时也不易结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电解水实验时,常向水中加入稀硫酸以增强导电性,但硫酸并未参加反应。
(1)小明量取4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34%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25 g/mL),其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g。
(2)将(1)中量取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稀硫酸,应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取90 g 5%的稀硫酸做电解水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收集到氢气的质量为2 g,求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某氢氧化钠样品中混有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称取5 g样品,加入27 g水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稀盐酸,同时测定溶液的p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全部专题[学习目标]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形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可以构成物质,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3.记住常用元素的化合价,书写物质正确的化学式,纯净物有固定组成,一种物质只能有一个化学式,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读懂相关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份及其含量。
[知识整理][经典例题]例1,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中又有重大突破,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CH3)2N-(NH)2+2N2O4点燃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C、H、N、O四种元素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D、该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比合价没有发生改变【分析】该题考查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是物质由元素组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中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且每个偏二甲基肼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个数比为1:4:1;其二考查一个非常正式的科普知识,太空中物质没有质量,故过滤操作无法进行;其三考查在化学反应中元素比合价的变化,除氮元素从存在化合物中全部转变为单质中氮元素外(单质中比合价为零),其它碳、氢、氧元素均还存在于化合物中,故D答案有错。
【答案】D例2,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者不反应),而B中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观察对比实验现象,由此可得到那些结论?【分析】本题要求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判断实验结论,A瓶中由于NO2的密度大于H2,下沉速度大于B瓶,加上分子在不断运动,而B瓶中仅仅依靠分子的不断运动,故A瓶两种气体易均匀混合,而B瓶速度较慢。
【答案】⑴NO2的密度大于H2的密度;⑵分子在不断运动,增大分子间的间隔。
例3,用数字和符号表示:⑴2个氮原子______;⑵2个氢分子______;⑶2个钠离子______;⑷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⑸氯化镁中镁元素为正二价______。
【分析】原子、分子、离子的符号和元素比合价是最基本的化学用语。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它们各自的表示方式,特别要注意离子符号应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示,用n+或n-表示(n=1时,不写出来),化合价应写在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或-n表示。
【答案】⑴2N;⑵2H2;⑶2Na+;⑷2SO42-;⑸22ClMg第二节物质的分类[学习目标]1.认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并学会区别物质的类别。
2.学会判断酸、碱、盐等各类化合物。
3.理解判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依据;组成中含碳元素的为有机物,组成中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无机物,但要注意像CO、CO2、CaCO3这些物质,虽然含碳元素,但由于性质和结构和无机物相似,但仍属于无机物。
[知识整理][经典例题]例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⑴单质_____________ ⑵酸_____________ ⑶碱_____________⑷盐_____________ ⑸氧化物_____________ ⑹有机物_____________【分析】上述六种元素的两种或几种元素可形成多种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单质,书写时要正确把握各类物质的特征和概念,正确写出化学式。
【答案】⑴O2、Cu;⑵H2SO4、H2CO3;⑶NaOH、Cu(OH)2;⑷Na2CO3、CuSO4;⑸H2O、Na2O;⑹CH4、C2H5OH例2,下面是物质分类图,请将“氧化物”、“化合物”、“单质”、“纯净物”、“盐”等名词填写在适当的方框中:【分析】该题要求能非常清楚理解物质分类的依据,要注意纯净物和混合物是依据物质种类区别即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而单质和化合物是依据纯净物中元素种类来确定的,即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酸、碱、盐也属于化合物。
【答案】①混合物;②纯净物;③化合物;④单质;⑤氧化物;⑥盐例3,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学式:试回答:⑴将上表①~⑤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_。
⑵当有人被蚊虫(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____________。
⑶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可用____________少量多次清除。
【分析】这是集物质分类和性质的一道非常现实生活问题的习题,要求理解酸、碱、盐、有机物的分类依据,来区别它们,并理解各类物质的性质,即酸和碱起中和反应,CaCO3、Mg(OH)2可与酸类物质反应。
【答案】⑴①、④、⑤、②③;⑵④或⑤;⑶①第三节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3.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4.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6.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计算。
7.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变化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8.认识质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识整理]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和原子的质量均未发生改变。
金属活动顺序表:①只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②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除K、Ca、Na)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者同时满足。
爆炸: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催化剂的特点: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催化剂本身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体现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各物质微粒个数比;各物质间质量比。
[经典例题]例1,“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绿色化”要求的是()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分析】该题重点在于“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产品中”以上四种类型中一定将反应物中所有原子转入产品的只有化合反应,而其它反应类型均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且不一定都是期望的产品,只有期一种产物为期望产品。
【答案】B例2,关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A、B各取5g混合,使其反应,则C和D质量之和一定为10g。
B、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C和D的质量比。
C、如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D、如C和D分别为盐和水,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且各物质的质量比由各微粒的相对质量和计算数决定,故A、B不正确;在C答案中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而D答案中中和反应一定要酸和碱的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较多,如铁锈和稀盐酸反应就生成盐和水。
【答案】D例3,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分析】该题首先要从各物质的质量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从数据分析得Z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为零,故是反应物,Y和Q质量均增加,故为生成物,但Z消耗84g,而生成的Y和Q总质量为31g,所以由此推断,X也是生成物且生成的X质量为53g,即有Z反应后得到X、Y、Q三种物质。
【答案】A第四节溶液[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溶液和乳化的概念,认识溶液的特征。
2.通过实验认识水溶液的一些性质。
3.认识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常用的溶剂。
4.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以及相互转化的条件。
5.学会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6.认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7.认识溶解度的涵义及使用溶解度曲线。
8.溶液、溶解性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整理]本节知识可归纳如下:水是常用溶剂,物质溶于水能使水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导电性增强。
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①降温②加溶质③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①加溶剂②升温溶解性是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它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与外界的条件有关(如温度),气体物质还与压强有关。
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可用溶解度曲线表示,利用该曲线可查找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可利用根据曲线判断某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也可以比较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等。
溶液的酸碱性的表示方法:PH 值,测定酸碱性用指示剂,测定酸碱度用PH 测纸。
乳化是液体小液滴悬浮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这一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清除油污的原理。
[经典例题]例1,下列操作能改变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的是( )A 、加硝酸钾B 、加少量水C 、温度不变蒸发水D 、升温E 、降温【分析】该题条件为饱和溶液,可列表分析各组成的变化情况:【答案】B、E例2,右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填“>”“<”“=”)B物⑴t2质的溶解度。
⑵t℃时,将50gA物质溶于1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__(填3“饱和”或“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