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于都县明德小学丁晓春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原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饮湖上:在湖中饮酒。湖,即西湖。

水光潋滟: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方:正。

山色空濛:指在细雨中山色空灵迷蒙。

西子:指古代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淡雅的装扮或者浓艳的装扮。

相宜:合适。

【译文】

晴天的时候,西湖的水面波光闪闪,非常好看;下雨的时候,山色一片迷

茫,同样奇妙动人。我要把西湖比做西施,因为它不管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

打扮,看起来总是那么得体。

【关于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

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不同,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在政治上属于旧党。在新党执政时,他屡遭贬谪,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背景资料】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传神地勾勒出来。直到今天,人们到西湖也一定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

【句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

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赏析】:

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公元1071-1074),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六年(公元1073)正月二十一,苏轼病后初愈,应杭州知府、诗友陈襄的邀请,在西湖上饮酒赏景,见西湖初晴后雨,景色动人,便写下西湖的美景,《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的第一首说:“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人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这是第二首。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自己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天气开始晴朗,不大一会儿工夫,天竟阴了,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展示着它那美丽的风貌。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即写西湖上由雨幕笼罩,山影飘渺。这是说,不久湖上下起雨来,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另一番奇妙的景致。联系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来看,这两句所摹的正是当天先后呈现在诗人眼前西湖上真实的景观。从第一首诗的前两句“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来看,那天诗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由晴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这样的变化,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来说,无论是山、是水;或晴、或雨,都是美好的、奇妙的。“晴方好”、“ 雨亦奇”这些赞评,我们不仅可以想见西湖上的不同景色,也可以揣摩到诗人挥毫时的兴奋及洒脱的情怀。这宛若两幅风景画,一幅是水彩,一幅是淡墨,互相映衬,相得益障,把西湖山光水色、晴雨变化的美妙,表现得那么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空灵迷人。

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转入议论。第三句“欲把西湖比西子”,诗人在这里用一个贴切而奇妙的比喻,拿西施来比西湖。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