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机构;全员培训;划分和确定风险点;风险辨识;风险分级;制定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编制风险管控岗位责任清单(台账);排查隐患;治理隐患;持续改进等内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程序见下图1。
图1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基本程序动态评估
、
持
续
改
进隐患排查治理
1 策划和准备
1.1 建立工作机构
企业应在现有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专门或合署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完善本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至少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和一名熟悉风险评估工作的人员。企业也可以聘请安全专家或注册安全工程师协助开展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工作。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制度,是落实我国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遵循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建立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基础上的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应明确风险辨识管控工作目标、责任人员及其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分级标准、资金投入、建档监控、考核标准等。考核标准应将各部门、各岗位风险分级管控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绩效奖惩。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应明确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人员及其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分级标准、资金投入、建档监控、考核标准等。
考核标准应将各部门、各岗位隐患排查治理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绩效奖惩。
1.2 人员培训
企业应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
企业应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保障措施。
企业应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够对企业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并带领员工以正确的方法开展工作。
企业应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知识,尤其是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价和管控的能力。
1.3 资料收集
开展风险辨识前应准备的基础资料:
(1)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安全管理方面,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应急预案、各类作业票证等
(3)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理化特性;
(4)区域位置图、总图、工艺布置图等相关图纸;
(5)作业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
(6)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
(7)相关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
(8)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
(9)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维修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案;
(10)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
(11)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案例;
(12)相关风险管理资料。
2 风险辨识评估
2.1 风险点划分原则
(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2)操作及作业活动
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2.2 危险源及其风险类型辨识
应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划分范围和对象,辨识危险源,分析和确定可能发生事故类别,就是通常所说的风险类别。
一种危险源可能有一种或多种风险。例如一氧化碳气体同时具有火灾、爆炸、中毒三种风险。
不同地方的多个危险源可能具有相同种类风险。例如不同地方、不同型号的电动机都有触电和机械伤害的风险。
为方便风险辨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生产功能明确、管理责任和空间界限清晰的原则,将本单位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划分出辨识范围和对象。
风险辨识应从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生产系统等方面查找本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并予以准确描述。常见能量源、能量
载体及事故类型见下表1。
表1 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
生产系统的风险辨识应覆盖企业地上和地下以及承包商占用的场所和区域的所有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生产工艺、作业人员及作业活动,充分考虑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状态、超载运行状态、紧急停止状态、维修维护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变化、地质条件变化、气象条件变化形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风险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者故障类型。
风险辨识重点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
(2)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能量;
(3)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
(4)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对照安全管理法规、技术规范、事故案例、未遂事件等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缺陷等事故原因。常见的事故原因即隐患见下表2。
表2常见隐患(事故原因)描述
(1)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考虑作业过程所有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非常规活动是指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的活动。
(2)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3)不良环境应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4)管理缺陷应考虑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自身管理需要及更新情况。
2.3 风险(危险程度、危险度)评估方法
(1)作业活动危险源及其风险(危险程度、危险度)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进行评估,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件1。
(2)设备设施危险源及其风险可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