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构建方法比较研究
本体法ABS生产工艺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表 1 可见, 与乳液聚合法相比, 本体聚合工 艺 具 有 工 艺 流 程 短 、装 置 建 设 费 用 低 、“ 三 废 ”量 少 而且能与高抗冲聚苯乙烯( HIPS )、通用级聚 苯 乙 烯(CPPS)、苯乙烯/丙烯睛( SAIV)切换生产的优点。 近年来该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 本体法 ABS 树脂生产工艺
16714962200703001803表1乳液法和本体法的比较项目橡胶含量橡胶形态橡胶粒径残余单体回收水后处理环境影响产品乳液法高良好的颗粒度及分布一般较小d0104m水蒸气汽提复杂要求凝聚过滤洗涤脱水及干燥大量废水产生可有较多变化本体法低颗粒度和分布很难指定一般较大d06100m有包藏的san共聚物直接挤出造粒无变化有限182007年第3期本体悬浮法abs生产工艺中橡胶溶解及预聚合与连续本体法abs的生产工艺相同
炼油与化工
20
REFINING AND CHEMICAL INDUSTRY
第 18 卷
成 的 小 粒 子( 0.08~0.2 μm, 占 总 橡 胶 量 的 25 %~ 60 %) 、乳液聚合生成的大粒子( 0.4~0.9 μm, 20 % ~40 %) 、本体聚合或本体- 悬浮聚合生成的本体粒 子( 0.4~0.9 μm, 部分为 0.2~0.4 μm , 10 %~25 %) 。 其中, 小粒子胶乳的量控制着 ABS 成型品的光泽, 大粒子胶乳影响着成型品的抗冲击性, 而采用部 分本体粒子, 可提供高于其含胶量所能给予的抗 冲击性能, 却不影响光泽性。
项目 橡胶含量 橡胶形态 橡胶粒径 残余单体回收水 后处理 环境影响 产品
乳液法 高
诠释与建构:朱熹和王阳明知行观的比较研究

诠释与建构:朱熹和王阳明知行观的比较研究李训昌【摘要】通过对经典的诠释,朱熹与王阳明建构了具有不同理论视野的哲学体系.若单就知行关系而言,王阳明知行本体、知行合一说对朱熹知先行后、行重于知、知行并进的继承要大于批评;若关联本体论、工夫论而言,王阳明对朱熹知行观的批评则要大于继承.朱熹和王阳明知行观的比较研究,能进一步透显理学与心学的理论宗旨和理论特色,深化对理学与心学的理解.【期刊名称】《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35)003【总页数】4页(P101-104)【关键词】朱熹;王阳明;知行观;比较研究【作者】李训昌【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44一、对知、行范畴的界定和使用对知、行范畴的界定和使用,朱熹和王阳明不尽相同。
如对《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解释,朱熹认为:学、问、思、辨,所以择善而为知,学而知也。
笃行,所以固执而为仁,利而行也。
程子曰:“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1]48王阳明则认为:笃者敦实笃厚之意,已行矣,而敦笃其行,不息其功之谓尔。
盖学之不能无疑,则有问,问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思,思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辨,辨即学也,即行也。
辨即明矣,思即慎矣,问即审矣,学即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
非谓学、问、思、辨之后而始措之于行也。
[2]45-46在朱熹和王阳明的解释中,《中庸》学、问、思、辨、行五目在知、行范畴上的归属并不相同。
以朱熹而言,学问思辨属知,是致知;笃行属行,是力行。
因此,在朱子哲学中,知、行关系一般表现为致知与力行[3]365。
以王阳明而言,学问思辨“敦实笃厚”即是行,而知则主要是指对良知本体的证悟,即学问思辨的“能”“审”“慎”“明”处,如他说“良知之外,别无知矣”[2]71、“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2]46与朱熹相比,王阳明一方面窄化了知的范围,另一方面则扩大了行的范围。
本体的相关研究

本体的相关研究一、本体的内涵本体(Ontology)源于哲学概念,指事物的本身,用以描述事物的本质。
在哲学界,本体为“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物的系统描述”,即“存在论”“万有论”等。
本体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事物本质的研究[5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在对世界的研究中,将本体引入到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领域研究中,给出了自己的研究、定义、理解和应用。
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在信息科学、知识工程领域引入本体的概念。
Neches 等在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给出了本体定义:本体是某个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用于定义术语和关系以定义词汇外延的规则[54]。
换句话说,本体是某个领域公认的概念集,该概念集包括确定的语义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Gruber给出的本体定义迄今为止引用最为广泛,本体是某个领域中概念模型的形式化和显示的规范说明[77]。
在Gruber研究的基础上,Guarino和Giaretta对本体定义做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他们认为本体论是一套对某个领域概念做出清晰、局部说明的逻辑理论[55-56]。
Borst在Gruber本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体是共享的概念化的形式规范说明[57]。
Studer等人在Gruber和Borst基础上,提出本体是共享的、概念化的、明确的、形式化的规范说明。
Studer认为本体包括了“共享、概念化、明确、形式化”四个方面的内容[58]。
杜萍对本体“Ontology”在国外的发展过程做了较为完善的总结[59],如表2-1所示。
表2-1 本体定义的发展续表虽然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本体的定义有不同的描述,但究其根本,从本体的内涵上看,学者们对本体内涵的认识都是把本体当作某个领域不同主体之间交流的一种语义基础,即用本体定义明确的词汇,描述概念之间的关系,使得使用者之间能够达成共识[68]。
二、本体的分类本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具有本质、概念化、共享性等特征。
基于领域本体的蒙医药学知识库构建与知识发现

基于模式识别的知识发现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自动识别 和提取蒙医药学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知识发现
通过挖掘蒙医药学数据中的关联规则,发现 隐藏在数据中的有用信息。
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与推理
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
利用本体技术,将蒙医药学知识进行语 义建模,实现基于语义的检索和查询。
研究成果与贡献
蒙医药学知识库的构建为蒙医药学知识的存储、检索和应用提供了便利,提高了蒙医药学知识的利用 效率和共享范围。
通过本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蒙医药学知识的语义化和智能化,为蒙医药学知识的发现和挖掘提供了新 的途径。
蒙医药学知识库的构建与知识发现为蒙医药学的研究、教学和实践提供了全面的知识支持,促进了蒙医 药学的发展和创新。
结果比较与讨论
结果比较
将基于领域本体的方法与其他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基于领域本体的方法在蒙医药学知识库的构建和知 识发现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效率。
结果讨论
针对实验结果,对基于领域本体的方法在蒙医药学知识库构建和知识发现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 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05
结论与展望
VS
基于本体的推理
通过推理机制,根据已知蒙医药学知识进 行推理,得出新的有价值的结论和知识。
蒙医药学知识的关联规则挖掘
基于关联规则的疾病诊断
通过挖掘蒙医药学数据中的关联规则,发现疾病与症状之间的关联 ,辅助医生进行快速、准确的疾病诊断。
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推荐
利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发现药物与疗效之间的关联,为患者提供 个性化的药物推荐方案。
01
知识源确定
从蒙医药学相关的书籍、论文、 病例报告等文本资源中确定知识 来源。
本体的自动构建方法

本体的自动构建方法解峥;王盼卿;彭成【摘要】The method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based on ontology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semantic heterogeneity,but the traditional ontology construction requires a ot of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With the help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nd ealizeautomatic build of ontology, such as WordNet knowledge base will save a lot of social costs, will be the focus of the present and future aspects of building ontology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mainstream in the world today paper summarizes the method of building ontology automatic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uture main direction of ontology automatic building technology.%基于本体的信息集成方法是解决语义异构的最有效途径,但是传统的本体构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WordNet等知识库实现本体的自动构建,将节省大量的社会成本,将是现在以及未来的本体构建方面研究的重点。
文中对当今世界上主流的本体自动构建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未来本体自动构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基于本体的高校基础数据组织研究

科 研 项 目数 据 , 由学 校 的科 研 管理 部 门对 教 师提 供 的 是
1 中 教 信 化/ 02 5 教 教 国 育 息 21. ( 职 ) 6 0高
《 国教 育信息化 发行部 : l o .d . l 中 c @m eeu c y r
数 据 进 行 审 核 后 产 生 的 , 么 这一 基 础 数 据 的元 数 据 和 那
公理 (xo ) 表 示 永 真 断 言 , 概 念 乙属 于概 念 甲 aims : 如 的范 围 :
如 何 有 效 地 对 高 校 海 量 的不 标 准 的数 据 进 行 系 统
地 组 织 、 范 , 现 数 据 的共 享 与 互 操 作 是 目前 高 校 信 规 实
息 化 建设 面 临 的难 点 之 一 。 些 学 校 简 单 地 从 某 个 职 能 有
个 教 一 个 学 , 者 所 关 注 的 信 息 对 象 是 不 同 的 , 以可 两 所 分 别 按 不 同类 型 人 员 在 学 校 的生 命 周 期 线 上 的各 种 活 动来 构 建 领 域 本 体 。 图 2所 示 即是 以 教师 为例 所 构 建 如 的领 域 本 体 。
2原 型 本体 构 建 .
基 础 数 据 的方 法 , 并在 本体 构 建 的基 础 上 构 建一 个 统一 、 范 的 高校 基 础 数 据元 数 据 集和 信 息标 准 , 定数 据 规 确
表结构 , 为共 享数 据 平 台构 建 提供 支持 。 同 时还 通过 本 体 构建 , 立 高校 基础 数 据 的 管理 准 则 。 确
一
就是 以用 户 为 核 心组 织信 息 与 服 务 。问 以在 数 据 的 所
组 织 上 , 根 据 人员 属 性对 人 员进 行 分 类 , 对 不 同类 型 先 再 人 员 信 息进 行 本体 构 建 。 由于 高校 数 据 源呈 现 多种 多 样 的环 境 ,本 文 采用 混 合本 体 结 构来 探 究 和构 建 高校 基 础 数 据 。本 体 构 建 流程 如 图 1所示 。
面向南海问题的智库知识库的构建研究

面向南海问题的智库知识库的构建研究丁晟春,史金晶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4在当今世界,智库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国家决策链条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影响政府决策制定的重要力量。
有学者将其称为为是继立法、行政、司法和媒体之后的“第五权利中心”。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在这个契机下,我们应该就我国目前战略发展的目标与挑战,建立一批新型的专业化智库,为国家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南海问题”主要是指中国南海诸岛主权及其附属海域权益归属问题,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由于南海是太平洋上重要的战略军事要地,南海问题受到了国际上多方力量的关注和影响,国家间的博弈使得南海局势的稳定和问题的最终解决变得更加艰难。
因此如何制定出南海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建立面向南海问题的智库,对南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服务我国南海战略。
智库高质量产品的“质变”依赖于知识资源的组织、利用和创造。
智库作为知识型的组织机构,有效的知识组织和知识管理是智库研究的基础保障。
如何对搜集到的数量庞大、资源异构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地组织管理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TTCSP(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全球性报告中特别强调,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和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要求智库构建完善的知识库以应对挑战。
因此本文将知识工程领域的知识库理论应用到智库中来,面向南海问题构建知识库。
1相关工作知识库(Knowledge Base)是关于某一领域各种知识的集合,用于实现知识的存储、管理和重用。
就其内涵而言,知识库是一种基于数据库技术,针对特定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进行知识抽取,并且根据一定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分类和组织后,针对知识特点和需求存储在计算机中的相互关联的有序化的知识集合,是一种专业化的面向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系统。
一个新突破三面新进展——评宗廷虎主编《20世纪中国修辞学》

一个新突破三面新进展——评宗廷虎主编《20世纪中国修辞学》王培基【摘要】宗廷虎主编<20世纪中国修辞学>是一部高水准、高质量、高成就的修辞学史著.首先是方法论上的突破,具有较明晰的历史真实感和较准确的史学概括力;其次是比以往史著有三大进展:描绘了20世纪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新局面;提升了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有机结合的新高度;开设了描写研究与解释研究有机结合的新范例.【期刊名称】《焦作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24)001【总页数】4页(P89-91,93)【关键词】《20世纪中国修辞学》;新突破;新进展【作者】王培基【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8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著名修辞学理论家、修辞学史家、修辞学教育家宗廷虎先生主编,并与中年修辞学家高万云、吴礼权先生分工合作撰写的《20世纪中国修辞学》﹙以下简称《20世纪史》﹚ ,是一部具有“三高”——高水准、高质量、高成就的 20世纪中国修辞学史,是一部集大成之杰作,是同类史著中的佼佼者,它将彪炳中国修辞学史册,并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具体而论,该著“三高”主要体现为一个新突破,三面新进展。
当代的科学方法论认为,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观手段”、“有效手段”和“软件”,它对各门科学的诞生以及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们把任何一部科学史长卷拉开,就不难发现,没有一座科学高峰不跟科学方法交相辉映,不依赖于科学方法的推力。
一部科学史从方法论来看就是一部方法史。
比如,一部语言学史,从传统的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发展史,就包含着语言学方法的演变历史,或者说是以不同语言学方法为分期标志的演变历史[1]。
由此可见,任何一门科学发展史专著,都离不开对该门科学的科学方法史的研究。
通过综观和纵观考察,我认为,《20世纪中国修辞学》的最新颖、最突出、最重要的突破,是修辞学方法论史的简明扼要的总括与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 杜文华 , 女 , 1976 年生 , 讲师 , 博士 , 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 语义网。
24
情报杂志 2005 年第 10 期
必须定义在什么条件下这些问题的解决方 案是完备的。 4 METHONTOLOGY MET HONTOLOGY 法专用于构 建化 学本体( 有关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本体 ) , 该 方法已被马德里大学理工分校人工智能图 书馆采用。它的流程包括: a. 管理阶段。这 一阶段的系统规划包括任务的进展情况、 需要的资源、 如何保证质量等问题。 b. 开 发阶段。分为规范说明、 概念化、 形式化、 执行以及维护五个步骤。c. 维护阶段。包 括知识获取、 系统集成、 评价、 文档说明、 配 置管理五个步骤。 目前 , 用这种方法开发的本体有: ( On to) 2Agent 是基于本体的 Web 代理, 使用参 考本体作为知识源, 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 进行新知识获取的工具; 化学本体是基于 本体的化学教育代理, 允许学生在学习的 基础上自测本身在该专业领域内所达到的 水平; Ontogeneration 使用化学领域本体和 语言本体来生成西班牙语的描述, 并把这 些描述作为对学生关于化学领域问题查询 的答案。 5 KACTUS KACTU S 工程法是基于 KACTUS 项 目而产生的。KACTU S 是 关于多用途复 杂技术系统的知识建模 工程英文的缩写, 是欧洲 ESPRIT 框架下的研发项目之一。 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出技术系统全生命周 期的知识重用方法学 , 以便在设计、 诊断、 操作、 维护、 再设计和培训时使用同一知识 库。该方法主要包括 : a. 应用说明。提供应 用的上下文和应用模型所需的组件。b. 相 关本体范畴的初步设计。搜索已存在的本 体, 进行提炼、 扩充。 c. 本体的构造。用最 小关联原则来确保模型既相互依赖, 又尽 可能一致 , 以达到最大限度的系统同构。 6 SENSUS SE NSUS 法是开发用于自然语言处理 的 SENSU S 语言本体的方法, 由美国 U SC/ ISI 研制开发。IS I 自然语言研究小组旨在 为机器翻译提供广泛的概念结构。S EN SU S 为机器翻译提供概念结构, 用该方法 开发的 S ENSUS 本体系统用于自然语言处 理程序。目前 SENS US 语言本体共包括电 子科学领域的 7 万概念。为了能在 S EN SU S 基础上构造特定领域的本体, 必须把 不相关的术语从中剪除。 SENSU S 本体的 构造流程如下: a. 定义 叶子 术语; b. 用手 工方法把叶子术语和 SENS US 术语相连; c. 找出叶子节点到 SENSU S 根节点的 路 径 ; d. 增加和 SENSU S 本体中的域相关但 是还未出现在 SENSU S 本体中的概念 ; e. 用启发式思维找出全部特定域的术语: 某 些有两条以上的路经过的节点必是一棵子 树的父节点, 那么这棵子树上的所有节点 都和该域相关, 是要增加的术语。对于高 层节点则通常有多条路径经过。 现在, 使用 SE NSUS 法所构建的本体 包括武器、 原油、 飞机等用于军事领域的本 体。 7 七步法
参 考 文 献 1 2 陈禹主编 IDE F 建模 分析与设 计方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M. U schold. Ontologies Principles, M ethods and Applications. 1996; 11( 2) 3 Gruninger M. , Fox M. S. M et hodology fo r the Desig n and Evaluat ion of Ontologies, Workshop on B asic Ontolog ical Issues in K now ledge Sharing, IJCAI- 95. Montreal, 1995 4 Fernandez, M . , Gomez- perez, A. and Juristo, N. Methontology: From Ontological Art To wards Ontolog ical Engineering, AAAI- 97 Spring Sym posium on Onto log ical Eng ineering . Stanford U ni versit y, March 24- 26th, 1997 ( 责编: 钧加勃) Know ledge Eng ineering Review , 北京:
!情报方法!
周期; b . 在 相 关 技 术 方 面 , 七 步 法 有 , M ETHONTOLOGY 法有, 但不全, 其 它方 法则不确定; c. 在本体的应用方面, T OVE 法、 骨架 法和 KACTU S 法只 应用于一 个 域 , 其它方法则用于多个域; d. 在方法的细 节文献方面, T OVE 法少, 骨架法和 KAC TU S 法很少, 其它方法则详细。 由以上两个比较结论不难看出: a. 与 IE EE 标准相比较, 没有一种方法是完全成 熟的 ; b. 七种方法均允许在系统间进行互 操作; c. 七种方法均提供知识共享和复用的 机 制; d. 七 种 方 法 的 成 熟 度 依 次 为: M ETHONTOLOGY 法> IDEF5 法> T OVE 法 > 骨架法 > SENSU S 法> KACT US 法。 综合上述方法, 可以从中总结出本体 的构建原则 : a. 本体的构建要面向特定的应 用目的; b. 本体的构建应该基于一定的专 业领域、 学科背景或研究课题; c. 本体中包 含的概念数目应该尽可能的最小化、 尽可 能将冗余去除 ; d. 本体的规模应该是有限 增长的; e. 本体中的 类 的设计应当秉承独 立性原则 , 即这个类可以独立存在, 不依赖 于某个课题或某个学科专业; f. 类的设计还 应当秉承共享性原则, 即类一旦被确定, 就 一定有被复用的可能和必要。 事实上, 对于构建一个真正的本体来 说 , 并没有一种唯一的途径或方法。对于 任何专业学科领域, 都不存在某一种唯一 适合的途径或模式, 可能存在好几种方法 都是可行的。最佳的方法依赖于本体的构 建者所采用的应用软件以及可以预见的扩 展功能。同时 , 本体的开发和完善是一个 反复叠加的过程, 不会一蹴而就。无论从 客观世界具体对象的角度出发, 还是从抽 象的角度出发 , 本体中概念的设计应贴近 专业领域、 客观对象和对象间的关系法则。
关键词
构建本体的方法是当前本体研究中的 热点问题。由于本体的构建多是面向特定 领域, 如果没有好的方法路线指导, 就难以 在不同领域本体的构建中保持一致, 也不 利于本体的规模化和规范建设。因此, 关 于本体构建方法的研究对于本体的应用有 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的本体构建方法都不是经权威标 准化机构认证的方法。 M. Ush old ( 1996) 试 图制定出一套构建本体的方法, 但正如他 在文章中指出的 , 他们并不是要给出一套 规范性的指南, 只是要表示这种方法在他 们的研究环境下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K. M ahesh 和 Batem an 都给出了各自的本体构 建原则, 这些原则都是研究人员在各自的 系统开发经验之上提出的。实际上, 几乎 每一个系统的开发都会导致一些不同的本 体构建方案产生。 出于对各自学科领域和具体工程的不 同考虑, 构建本体的过程各不相同。目前 还没有一套标准的本体构建方法。一般认 为, Gruber 在 1995 年提出的 5 条规则是比 较有影响的: a. 明确性和客观性。本体应该 用自然语言对术语给出明确客观的语义定 义。b. 完整性。所给出的定义是完整的, 能表达特定术语的含义。c. 一致性。知识 推理产生的结论与术语本身的含义不会产 生矛盾。d. 最大单向可扩展性。向本体中 添加通用或专用的术语时, 通常不需要修 改已有的内容。 e. 最少约束。对待建模对 象应该尽可能少列出限定约束条件。 目前大家公认在构建领域本体的过程 中, 需要领域专家的参与和协作。 下面就目前几种主要的本体构建方法 予以介绍 , 然后给出比较分析结论。 1 IDEF5 IDEF 的概念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
!情报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No. 10, 2005
本体构建方法比较研究
杜 文 华
( 中南民族大学 摘 要 武汉 430074)
介绍了七种主要的本体构建方法 , 并将七种方法与 IEEE 标准 相比较 , 总结出本体构建的原则 。 本体 本体构建 IEEE 标准
的 , 它在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1981 年美国空军公布的 ICAM ( In tegrated Com pu ter Aided Manu facturing) 工程 中首次用了名为 IDEF 的方法。 IDEF 是 ICAM DE Finition M ethod 的缩写, 到目前为 止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系列。 IDE F5 提出 的本体建设方法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a. 组 织和范围。确定本体建设项目的目标、 观 点和语境 , 并为组员分配角色。b. 数据收 集。收集本体建设需要的原始数据。c. 数 据分析。分析数据, 为抽取本体做准备。d. 初始化的本体建立。从收集的数据当中建 立一个初步的本体。e. 本体的精炼与确认。 完成本体建设过程。 IDE F5 方 法提供了 一种结 构化的 方 法 , 利用该方法 , 领域专家可以有效地开发 和维护领域本体。 IDEF 构建本体的方法 在于获取现实世界客观对象的定义, 以及 它们的属性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 骨架法 Mike U shold & M icheal Gruninger 的骨 架法 ( Skeletal Methodology) 在企 业本体基 础之上, 是相关商业企业间术语和定义的 集合, 该方法只提供开发本体的指导方针。 包括如下步骤: a. 确定本体应用的目的和 范围。根据所研究的领域 , 建立相应的领 域本体。领域越大 , 所建本体越大, 因此需 要限制本体的领域范围。 b. 本体分析。定 义本体内所有术语的意义及术语之间的关 系 , 对该领域了解得越多, 所建本体就越完 善。c. 本体表示。一般用语义模型表示本 体。d. 本体的评价。建立本体的评价标准 是清晰性、 一致性、 完善性、 可扩展性。清 晰性就是本体中的术语应被无歧义的 定 义 ; 一致性是指术语之间关系逻辑上应一 致 ; 完整性是指本体的概念及关系应是完 整的, 包括该领域内所有概念, 虽然很难达 到 , 但应不断完善; 可扩展性是指本体应用 能够扩展, 在该领域发展过程中能加入新 的概念。e. 本体的建立。对所有本体按上 述标准进行检验, 符合要求的以文件形式 存放 , 否则重新进行本体分析。如此循环 往复 , 直到对所有步骤的检验结果均达到 要求为止。 3 TOVE 法 Mich eal Grun inger & Mark. S Fox 的企 业建模法( T OVE) 用于 TOVE 项目中, 该项 目是多伦多大学 E IL 实验室 ( Enterprise In tegration Laboratory) 的一个项目, 它的目标 是建立一套为商业和公共企业建模的集成 本体 , 并且已经建成了相关本体。作为该 项目的一部分 , 他们设计了一套创建和评 价 本 体 的方 法 Enterprise Modelling M ethodology 。该方法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a. 激发场景。应用领域的某些场景可以激 发本体的建设 , 因此 , 给出一个场景有助于 理解建设本体的动机。b. 非形式化的能力 问题。提出一个本体应该能够回答的各种 问题。通过指明能力问题和场景之间的关 系 , 可以对新扩展的本体进行一定的非形 式化的判断。这也是一种初始的评价, 来 判断是否需要扩展本体, 或者现有本体是 不是已经可以涵盖所提出的非形式 化问 题。 c. 术语的规范化。从非形式化能力问 题中提取非形式化的术语, 然后用 Ontology 形式化语言进行定义。d. 形式化的能力问 题。把非形式化的能力问题用形式化的术 语定义出来。e. 形式化公理。本体中的公 理指定了术语的定义以及约束。将公理用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出来, 这只是本体的规 格说明, 并不是本体的实现。f. 完备性定 理。当能力问题都被形式化的表述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