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ki的本体构建方法

合集下载

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写作平台构建与实现

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写作平台构建与实现
第 3卷 1
第 2期

州 交





Vo13 . . 1 No 2
Ap . 0 2 r 2 1
21 0 2年 4月
J un l fL n h uJa tn ies y o ra o a z o ioo gUnv ri t
文 章 编 号 :0 14 7 ( 0 20 —1 40 1 0 -3 3 2 1) 20 2 —3

起。Wii k 的这一特 性 为详细 记 录学生 的写 作过 程 、 完整
保存学 生的习作 发挥 了重要作用 。

网 民们既可 以将 网页作为 浏览器 , 同时 也可 以将 网 页作
二 、 .i W k 写作平 台需 求分 析
1 能 要 求 分 析 .功
为编辑器来应用 , we 在 b的基础上对 Wii k 文本进行 浏览 、 编

持 面向社群学 习与交 流的 协作 式写作 的 超文本 系 统 ( 即网 站 ) 同时也是一组 支持 网络写作 的辅助工 具 。它 能够 支持 ,
多人在线创作 , 实现文 本 的共 享 、 传播 、 修改 、 评价 、 积累 、 管
理, 为学习者的协作写作 提供 有力 的网络技 术 支持 。j k [ Wii 5 作为一种 全新 的网页发布技 术实 现了受传 者和传播 者 的统


Wii 点简 介 k特
w|i k 是一 种立足互 联 网技 术 的新 型交 互平 台 , 一种 支
名的, 网页之 间的链接就是通过这些关键 字建立起 来的超文 本链接 。在一个 wii k 系统 内 , 任何页面 中只要提 到关键 词 ,
系统就 会 自动建 立链接 , 接 到该 关键 词 对应 的 页面 。同 链 时, k 的整个超文本结构也可通过修改 、 wii 演化 而增 长, 也可 以通过节点链接 , 把系统内多个 内容 重复的页面链 接汇聚在

本体构建方法

本体构建方法

本体构建方法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领域本体,以实现领域知识的结构化和标准化。

以下是本体构建方法的步骤:
1.需求分析:明确领域本体的建设目标和需求,包括领域知识的
范围、本体应用场景等。

2.选定本体建模语言:选择合适的本体建模语言,如OWL、RDF
等,用于构建领域本体。

3.确定领域本体结构:根据领域知识体系的结构和特点,确定领
域本体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4.定义类和类之间的关系:根据领域知识的分类和特点,定义本
体中的类和类之间的关系,包括继承关系、实例关系等。

5.定义属性约束:定义类和实例的属性及其约束条件,包括属性
类型、属性值范围等。

6.构建实例:根据领域知识库中的数据和信息,构建本体中的实
例对象。

7.验证和优化:对构建的本体进行验证和优化,包括一致性检查、
可扩展性分析等。

8.应用开发:基于构建的本体进行应用开发,如语义检索、智能
问答等。

本体构建方法需要综合考虑领域知识体系的特点、应用需求和技术实现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构建的本体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基于Wiki 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研究

基于Wiki 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研究

基于Wiki 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研究*王林发(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湛江524048)摘要:Wiki 作为一种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学习系统,有助于实现学习的网络化、个性化和自主化。

协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成员之间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程度,基于Wiki 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正是能达到此目的的有效方式。

基于Wiki 的“学习共同体”是全球背景下促使学习真实地发生的不同于个人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的学习模式,具有协作性、参与性、生成性等特征,适合协作学习对网络环境的要求。

基于Wiki“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通过共同目标、教学对话、协商合作和共享资源等策略实现。

关键词:Wiki;协作流程;学习共同体;运行策略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在教学领域的拓展,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已经突破了时空的局限,这为在线学习创造了便利条件。

在线学习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地点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多方合作、多维交流成为可能,这种时间、地点及资源的便捷性正符合协作学习的需要。

因此,利用Wiki 技术与协作学习相融合,构建基于Wiki 的“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成为一条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基于Wiki“学习共同体”的基本内涵Wiki 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交流。

我们可以在Web 的基础上对Wiki 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同时Wiki 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协商”,为协作学习提供必要帮助;Wiki 的作者既是学习者,也是协商者,以Wiki 为平台构成一个社群,Wiki 系统为该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1]。

“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学生)及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家长等)共同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团体[2]。

基于Wiki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校本教学资源库构建研究

基于Wiki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校本教学资源库构建研究
校本 教 学 资 源 库构 建 研 究
张 逸 琴
( 尾职 业技术 学 院 , 汕 广东 汕尾 5 6 0 ) 1 6 0
摘 要 : 过运 用 W i的开 源技 术 来搭 建 高校校 本 教 学资 源库 , 通 i k 以建 立 一个 互动 的学 习平 台 , 学生 主动参 让
与到教 学资源 的共 建 与优化 中, 最终 实现 知 识 的增长和 共 享 , 通过 自我反 馈促 进 学生 的 自主学 > 从 而真正 实现 并 - j,
结 构是可修改 的 .任何成员可根据知识体系把页 面 连 到合 适 的 位置 .
( ) 作 性 : k 是 一个 协 作 共 创 系 统 , 调 大 3协 Wii 强 众 的 参 与 和 协 作 I: k 知 识 库 的 建 立 是 社 群 成 员 S Wii ]
模 式 知识 库 (otn at nR pso 1. 世 界 上 集 体劳动 的成果 . P radP t r eoi r 是 l e ty 社群 中的成员都是平 等的 . 每一个

作 为 一 种 新 型 网络 技 术 。 k 具 有 如下 特 点 : Wii () 1 开放 性 、 观 察 性 : k 对所 有 人 开 放 , 群 可 Wii 社 内 成 员 可 任 意 创 建 、 改 、 删 除 页 面 ; 统 内 页 面 修 或 系
的 变 动 可被 来 访 者 清楚 观 察 得 到 [. 引
广 东技 术 师范学 院学 报 ( 自然科 学 ) 21 0 1年第 4期
J u a fGu n d n oye h i r lUn v ri o r l a g o gP ltc ncNoma iest n o y No4, 01 . 2 1
基 于 Wi 的 以学生为 中心 的 k i

基于科研环境的语义 wiki 系统构建

基于科研环境的语义 wiki 系统构建

基于科研环境的语义 wiki 系统构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的范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更多可用科学数据的产生,人们需要建立一个系统以辅助科学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并将相关信息整合到一个易于理解的系统中。

而 wiki统正是可以满足这一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

传统 wiki统是一种在线编辑系统,允许用户以自由编辑的方式来贡献知识,构建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但是,传统的 wiki统并没有考虑科学研究的特殊性,不能很好地解决科学研究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因此,基于科研环境的语义 wiki统的构建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语义 wiki统是一种增强的 wiki统,它采用语义 Web技术,将 wiki 统中的内容用有意义的词语表示出来,以支持更精确、更全面的搜索。

相比于传统的 wiki统,语义 wiki统可以添加知识图谱、实体结构体的视图,可以通过模型支持更加强大的搜索功能,从而使科学数据更容易被搜索和理解。

基于科研环境的语义 wiki统构建,要从 wiki统功能层面和技术实现层面两方面进行构建。

首先,在功能层面,语义 wiki统要实现科学研究领域内容的贡献、整合和分析,具备良好的搜索能力,并具有分类管理、标签、动态内容和多语言杂志等功能。

其次,在技术实现层面,语义wiki系统的构建要采用语义Web的技术,使用RDF (资源描述框架)来表示内容,使用OWL(Web本体语言)实现概念抽象,使用SPARQL(特殊查询语言)实现跨模型和跨数据源的查询,同时为系统界面和内容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因此,基于科研环境的语义 wiki统的构建可以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为科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科学数据访问和管理系统。

它可以有效地将学术知识结构化,让学术知识更容易被检索和理解。

未来,基于科研环境的语义 wiki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科学研究和教学提供更全面、令人信服的支持。

基于Wiki的知识共享平台模型架构

基于Wiki的知识共享平台模型架构

基于Wiki的知识共享平台模型架构一、引言当今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社会中呈现出信息泛滥和知识更新周期短的现象,知识管理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虚拟企业是基于共识目标而组成的动态协作组织,成员参与的流动性与各成员之间地域分布的离散性决定了组织内各类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能够及时、准确的交流和共享成为虚拟企业成功运作的关键。

同时,虚拟企业的组建是基于信息技术的,随着互联网步入Web2.0时代,网络能够提供快速高效地获取和共享信息的途径,而Wiki作为Web2.0中重要的知识协作技术彻底改变了知识的获取和转移模式,其自由便捷的交互方式更使得广大互联网用户从受众转变为传播的主体,给知识共享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此形势下,如何搭建一个基于Wiki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平台来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则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议题。

二、虚拟企业建设知识共享平台的必要性虚拟企业网络化动态联盟的特性决定了其对知识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对知识价值链中知识的传播共享和创新应用的管理上,以使整个组织的知识在流动中不断增值。

因此,一个开放、协作式的知识共享平台在虚拟企业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一)虚拟企业发展的需要。

竞争的全球化和不断加快的产品创新速度使得知识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需求。

在此环境下,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企业组织形态,虚拟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依赖于彼此间的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想要提升整个组织的优势竞争力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成员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和优势共享,而搭建促进知识转移和共享的互联平台是实现企业联盟优势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是虚拟企业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

(二)虚拟企业动态组织形态的需要。

虚拟企业是由多个各具专长的敏捷型企业围绕共同的项目而组建的动态联盟,旨在面对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时能够迅速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因而在一定时间内其组织是可重组和可扩充的,各成员企业间则呈现出跨地域分布式并行协同合作的形态,需要依托强有力的信息网络技术突破空间的限制来进行有效的知识流管理和充分的技术交流,进而在联盟成员间建立起信任合作的关系,这同样需要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知识共享平台来实现。

基于维基百科的语义知识库及其构建方法研究

基于维基百科的语义知识库及其构建方法研究

基于维基百科的语义知识库及其构建方法研究张海粟;马大明;邓智龙【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研究》【年(卷),期】2011(28)8【摘要】维基百科(Wikipedia)是规模最大的在线网络百科全书之一,采用群体在线合作编辑的Wiki机制,具有质量高、覆盖广、实时演化和半结构化等特点,是用来构建语义知识库的优质语料来源.分析了维基百科语料库的基本情况,综述了目前基于维基百科所构建的多种语义知识库及其概念抽取和关系抽取方法,讨论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开放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Wikipedia is one of the largest online encyclopedias, which takes the mechanism of online cooperating editing. It is high-quantity, wide-coverage, evolving and semi-structural, and has become a well corpus of semantic knowledge bases.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statics and mechanism of Wikipedia, summaried the semantic knowledge bases and their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concluding concepts and relationships mining, at last discussed the open problems in knowledge construction based on Wikipedia.【总页数】5页(P2807-2811)【作者】张海粟;马大明;邓智龙【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系,南京210007;65044部队,辽宁大连116021;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系,南京2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1【相关文献】1.基于维基百科网络技术的概念语义网络构建 [J], 杨建萍;年梅2.基于维基百科的领域概念语义知识库的自动构建方法 [J], 张巧燕;林民;张树钧3.基于维基百科的短文本语义扩展方法研究 [J], 韩冬雷;金花;朱亚涛;刘金刚4.基于语义知识库的新媒体"内容+"按需生成方法研究 [J], 丛庆;饶国政5.基于遗传算法的知识库语义多粒度标注方法研究 [J], 黄秀彬;王笑一;李承桓;孙荣;曹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维基百科的本体构建研究

基于维基百科的本体构建研究
句为 “ T h e O l y m p i c G a m e s i s a m a j o r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v e n t o f a t h l e t e s p a r t i c i p a t e i n a v a r i e t y o f c 0 m p e t i t i o n s . ” 。 该 句 对 奥 运 会 进 行 了基 本 定 义 通 常 情 况 下 . 定 义 句 中 隐 含 了概 念 之 间 的 上 下 位 关 系 或 实 例 一 概 念 关 系 。例 如 , 在 上 述 定 义 句 中 . 可 以 得 到 概 念 “奥 运 会 ( O l y m p i c G a m e s ) ” 是概念“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v e n t ” 的 一 个 实 例 。通 过 对 定 义 句 中 隐 含 的概 念 上 下 位 关 系 和 实 例 一 概 念 关 系 进行分析 . 可 以获 取 相 关 概 念 与 实 例 。 这种 方 法 直 接利
本 的解释 。 所 以第一句也称 为定义句 。 然后是该 条 目的
目录 , 目录说明 了该条 目的不 同方面 , 后续 内容是对这 些方 面 的具体 阐述 如图 1 为 “ 2 0 1 2 L o n d o n O l y m p i c
现 代 计 算 机 2 0 1 5 . 0 4 中 @
统解 释和说 明 在计算机科学 中的定义是 由 G r u b e r 提 出的. 他认 为本体是概念模 型的 明确 的规 范说明 . 即本
体 实 际 上 是 对 相 关 领 域 中 的 概 念 及 相 互 之 间关 系 的 明 确定义 . 并 提供 人 们 对 该 领 域 知 识 的共 同认 可 和 理 解 哪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8期通化师范学院学报Vol.30№8 2009年8月JOURNAL OF T ONGHUA TEACHERS COLLEGE Aug.2009基于W iki的本体构建方法于江涛,毛慧珍(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吉林通化134002)摘 要:该文提出一种本体构造环境方案,在W iki pedia的基础上加入本体构造用户接口,降低用户构造本体的门槛,使用户在建立概念的同时创建本体.系统以OWL本体形式存储、管理和共享知识,还可以以系统已有概念为字典,对相关本体领域相关文本进行本体学习,自动建立本体.关键词:本体构建;W iki;用户驱动;本体学习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09)08-0019-02收稿日期:2009-06-01作者简介:于江涛(1969-),男,硕士,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1 引言本体(Ont ol ogy)是当前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热点,是解决知识工程中一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它的优势体现在可以用于不同领域内的人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共享,可用于语义网进行语义判断,还可对知识进行管理.本体的构建是本体应用的前提,一直是个烦琐的过程.传统上为了保证本体的正确性,领域本体的构建都需要领域专家的参与.然而仅靠少数领域专家的参与难以实现领域本体构建的繁重任务[1],更不用说实现本体工程.仅有少部分人来构建本体,主要存在两个问题:①本体的创建过程不在其用户的完全控制之内,一旦被发现有错误,发现者往往不能自已修改,而要求助于少部分人的本体建造者;②本体使用者不能抓住本体的重要性质,本体不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在允许少量误差前提下,我们需要更快捷的方法得到大范围的领域本体.这便需要降低本体产生和维护工具的使用门槛,使更多人的参与进来.本文提出了基于W iki技术的本体构建方法,用户可以通过模仿自然语言中词汇的出现过程来完成本体的建立,就像任何人都能发明一个自然语言中的词汇,任何人都可以依靠W iki技术建立自己的本体.经过一次次的修改最终成为最完善和满足用户需要的本体.该方法以OWL本体来存储概念,在W iki pedia的基础上加入本体构件的用户接口,用户在建立概念的同时就建立了本体.2 基于W iki的本体构造方法设计界面类似于Platypus W iki(Platypus W iki 是一个Sem antic W iki W iki W eb工程[2]),但提供更丰富的OWL Full抽象语法,需要用自然语言的名称,以期不需要高的应用门槛.当使用W iki 建立一个新的概念(C lass)时,会提示记录父类(subC lass O f),当然也可以新建父类.如果其父类已经存在就取其父类的属性(Property)来指导该类属性的建立.继而对属性建立dom ain,range等等.同时对概念给出解释性自然语言描述,最终产生OWL交换语法描述和解析树.OWL本体可供修改和共享.虽然任何人都可以对概念或者本体进行修改甚至删除,但W iki引入版本控制概念,所以任何版本的信息都会被保存下来.引入用户投票机制,让相关概念的使用者以自己的评价权重对已有本体进行评价,得到评价最高的本体作为相关概念的系统推荐本体.本体的评价高低又反过来决定其作者的评价权重.当系统的本体规模足够大时,可以依托这些本体作为基本概念的字典,对欲建立的某新概念,指定相关领域网站,利用网络爬虫抽取与之链接网站中的文本,从相关文本中抽取对概念的描述语句,不断进行本体学习,自动建立相关概念的本体.该本体的准确性虽然略低,但可以作为用户建立相关本体时的参考,有指导作用,至少可以减少欲建立该本体的用户的工作量.当前在本体自动构建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Ont o W are Pr oject的text2ont o,它以WordNet 为字典,利用text m ining从大量文本资源中得到相关概念的描述信息,自动建立出该领域的本体[3,4].・91・但上述方法也是存在严重缺陷的,正如文献[5]所说,相关文本的作者往往假设你拥有和他同样的知识背景,也就是说文本中有隐藏的语义信息存在,所以仅仅从这些文本中依据字典查找信息,得到的是不完全的甚至片面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是:有一些低层的概念能支撑作者假设你拥有的知识背景,建立一个拥有大量低层本体的并具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本体库.另外因为text2ont o以Word Net为字典,所以text2ont o并不能对中文的信息进行利用,并且WordNet仅为结构化良好的字典,并不以OWL本体形式存储概念,所以不具有推理能力.如果以具有推理的本体库为字典,将会有更好的本体自动构建效果.所以本文建立一个本体构造收集系统,并以已有的本体库作为字典,用类似text2ont o的text m ining 方法创建本体原形作为用户使用系统建立新本体.这样可以得到利用已有的OWL本体形式存储的概念作为字典对海量文本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得到相关领域本体的方法(如图1所示).图1 本体的自动构建过程3 结论本体是人们公认的知识表示形式,也是未来语义网的核心.但如今仍然是寥寥几个领域专家能参与本体的构建过程.笔者依托W iki技术,提出一种用户不需要很高门槛便能轻松掌握本体构建和维护的方法.参考文献:[1]Hepp M.,Bachlechner D.,Si or paes K.Ont o W iki:Community-driven Ont ol ogy Engineering and Ont ol ogy U sage Based on W ikis[C].I n: Pr oceedings of the2005I nternati onal Sy mposium on W ikis(W ikiSy m2005),San D iego,Calif ornia,Oct ober2005.[2]Ca mpanini S.E.,Castagna P.,Tazz oli R.PlatypusW iki:a Se mantic W ikiW ikiW eb[C].I n:Pr oceedings of Se mantic W eb App licati ons and Pers pectives(S WAP)-1st Italian Semantic W eb Workshop,2004.[3]Sabina Jeschke,Christian Thom sen.Collaborative Working Envir onment f or V irtual and Re mote Experi m ents in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 o2 gies[C].I n:Pr oceedings of the I nternati 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Amman,Jordan,2006.[4]Bao J.,Honavar V.Collaborative Ont ol ogy Building with a multi-agent based ont ol ogy building envir onment[C].I n:Pr oceedings of the3rdI nternati onalWorkshop on Evaluati on of Ont ol ogy-based Tools(EON2004),H ir oshi m a,Japan,2004.[5]Christ opher B re wster,Yorick W ilks.Ont ol ogies,Taxonom ies,Thesauri:Learning fr om Text[C].I n:Pr oceedings the U se of Computati onal L inguistics in the Extracti on of Key word I nfor mati on fr om D igital L ibrary ContentWorkshop,Kings College,London,UK,2004.(责任编辑:王前)An Approach of On tology Bu ild i n g Ba sed on W i k iY U J iang-tao,MAO Hui-zhen(D epart m ent of Co m puter and Science,Tonghua N or m al U n iversity,Tonghua,J ilin134002,China)Abstract:Ont ol ogie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Se mantic W eb.Creati on and maintenance of ont ol ogies,however,are difficult.Only a flacon ofW eb users(Domain Experts)can take part in the p r ocess of building domain ont ol ogies.W e show a p lan of ont ol ogy devel opment envir onment,adding user interfaces of ont ol ogy building t o W iki pedia,reducing entry barriers f or the partici pati on of users in the creati on and mainte2 nance of ont ol ogies.The syste m st ores,manages and shares knowledge with OWL ont ol ogies.Given e2 nough ont ol ogy in syste m as the dicti onary,we even can aut omatically create ont ol ogies using ont ol ogy learning.Key words:ont ol ogy building;W iki;user-driven;ont ol ogy learning・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