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书笔记
马克思原著读书笔记
![马克思原著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ba711cf551810a6f52486cb.png)
马克思原著读书笔记【篇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德意志意识形态》 .................................................................................................... . (1)《共产党宣言》 .................................................................................................... (4)《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 (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8)《论我国革命》 .................................................................................................... . (10)《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11月——1846年8月)意识形态这里指一种荒谬绝伦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编乱造出来的东西,是脱离实际、没有任何生动内容的幻想。
(一)写作意图和背景1. 揭露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2. 彻底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3. 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二)本书主要贡献第1卷,主要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批判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观点。
第2卷,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各种各样的代表性思想。
本书最伟大的贡献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作了全面阐述,完成了第一个伟大发现,把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三)主要内容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史进行科学论述1. 对唯物史观前提的科学阐述。
马列原著读书笔记
![马列原著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8b88e3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8.png)
马列原著读书笔记
马列原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马列原著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感悟和收获。
首先,马列原著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通过阅读原著,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阶级观、矛盾观等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马列原著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这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现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马列原著对于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通过阅读原著,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的本质和价值所在,这对于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马列原著对于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我不仅深入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人的本质和价值所在。
这些感悟和收获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马列原著读书笔记
![马列原著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ab7658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0.png)
马列原著读书笔记《马列原著读书笔记》马列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思想体系,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模型。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伟大的马列主义思想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要的著作。
本文将以马列原著为中心,结合个人理解和感悟,进行读书笔记的整理和总结。
一、《共产党宣言》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直指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危机,展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斗争的纲领。
他们指出,无产阶级的解放不能靠现存的国家机器,而必须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这一思想对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著作之一,全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详细研究了商品、货币、资本等经济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本质,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三、《列宁选集》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著作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选集》中收录了列宁的重要文章和演讲,其中尤以《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等著作为经典。
这些著作深入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和道路。
四、《斯大林选集》斯大林是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斯大林选集》中收录了他的重要著作和演讲,包括《论列宁主义基本问题》、《论苏联宪法修正案》等。
这些思想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指导意义。
五、《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伟大领导者,他的著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毛泽东的许多著作,其中《矛盾论》、《实践论》等被广泛引用和研究。
毛泽东思想对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六、《恩格斯选集》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创作者之一,他与马克思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等重要著作。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版)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6d66f152d380eb62946def.png)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总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1、从现实的历史运动看,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变成人类整个历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而且同时又渗透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它不断地变成历史,不断地创造历史。
(1)、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人类思想史只合乎逻辑的必然产物,而且同时又是实现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就马克思主义本性而言,要求指向当代现实生活,它根植于当代社会生活之中,反映并表现这个时代,从这个时代中吸取勃勃生机和力量,在社会生活广阔舞台上实现和扩展自己。
(3)、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指向当代生活,还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远景。
3、在确认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历史发展的理性和当代主流的同时,应该看到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障碍和问题。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曲折。
(2)、完全彻底地批判虚无主义,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丧失了合理性。
(3)、毫无保留地批判教条。
【反马克思主义两种类型:拼盘论、矛盾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阶段1、宏观上看: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帝国主义时代——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帝国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垄断】2、微观上看:(1)、新世界理论准备时期(1841—1844)(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期(1845—1848)(3)、欧洲风暴时期(1848—187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成为其主导思想体系,在此时期马克思发表《资本论》。
(4)、进一步总、论证、阐发时期(1871—1895)(5)、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1894—1917)(6)、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和中国的发展(1917至现在)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意义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有利于确立正确是思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5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2e1ba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d.png)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一)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
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
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133b04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a.png)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后感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理想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原著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重要著作,这些著作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魅力和深刻内涵。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原著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和压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富分化的加剧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最终将引发无产阶级的革命。
这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和批判,使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否定。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原著揭示了社会主义的理想和前途。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实现途径,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纲领和方针。
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唯一出路。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原著,我对社会主义的理想和前途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追求。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原著对革命实践和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革命的策略方法,指出了革命的动力和主体,提出了革命的目标和路径。
他指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自己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原著,我对革命实践和社会变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对革命和社会变革的支持和参与。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原著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原著,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追求。
马克思原著读书笔记
![马克思原著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ba711cf551810a6f52486cb.png)
马克思原著读书笔记【篇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德意志意识形态》 .................................................................................................... . (1)《共产党宣言》 .................................................................................................... (4)《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 (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8)《论我国革命》 .................................................................................................... . (10)《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11月——1846年8月)意识形态这里指一种荒谬绝伦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编乱造出来的东西,是脱离实际、没有任何生动内容的幻想。
(一)写作意图和背景1. 揭露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2. 彻底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3. 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二)本书主要贡献第1卷,主要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批判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观点。
第2卷,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各种各样的代表性思想。
本书最伟大的贡献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作了全面阐述,完成了第一个伟大发现,把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三)主要内容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史进行科学论述1. 对唯物史观前提的科学阐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8e130e9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a.png)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一)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
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
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a61abb333b3567ec102d8aba.png)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版)————————————————————————————————作者:————————————————————————————————日期: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总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1、从现实的历史运动看,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变成人类整个历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而且同时又渗透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它不断地变成历史,不断地创造历史。
(1)、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人类思想史只合乎逻辑的必然产物,而且同时又是实现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就马克思主义本性而言,要求指向当代现实生活,它根植于当代社会生活之中,反映并表现这个时代,从这个时代中吸取勃勃生机和力量,在社会生活广阔舞台上实现和扩展自己。
(3)、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指向当代生活,还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远景。
3、在确认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历史发展的理性和当代主流的同时,应该看到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障碍和问题。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曲折。
(2)、完全彻底地批判虚无主义,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丧失了合理性。
(3)、毫无保留地批判教条。
【反马克思主义两种类型:拼盘论、矛盾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阶段1、宏观上看: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帝国主义时代——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帝国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垄断】2、微观上看:(1)、新世界理论准备时期(1841—1844)(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期(1845—1848)(3)、欧洲风暴时期(1848—187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成为其主导思想体系,在此时期马克思发表《资本论》。
(4)、进一步总、论证、阐发时期(1871—1895)(5)、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1894—1917)(6)、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和中国的发展(1917至现在)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意义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有利于确立正确是思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60614a6ed630b1c58eeb57d.png)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1.唯名论与唯实论:从11世纪到14世纪,经院哲学内部的两种观点。
唯名论认为,具体事物先于一般概念而存在,一般事物不过是事物的名称和符号。
唯实论认为,一般概念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只有一般概念才是真正的存在。
2.泛神论:泛神论是一种早期的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学说,这种学说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得不带有神学的色彩,但是它所讲的神,并不是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是自然界本身。
3.绝对命令是康德提出的一种最高的道德原则。
康德认为,人的行为应当服从和执行一种先验的、普遍的、无条件的道德原则,这种道德原则不受任何感情、欲望的限制,也不考虑是否达到满足欲望的目的和行为的实际效果。
这种脱离现实的经济关系的道德原则,当然是唯心主义的。
4、“庙里的神”:黑格尔认为人类应该追求高尚的东西,应当过一种高尚的生活,这种高尚的东西就是规范人们生活的理性,这样的理性并不是单个人的理性,而是一种普遍理性,这种普遍理性需要一种特殊性的文化形式,这就是哲学。
哲学是照亮人类生活的普照之光,也就是人类的精神天堂和文化之光,所以称之为精神和文化的灵光。
5、“密涅瓦的猫头鹰”:密涅瓦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
黑格尔认为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
“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活动,反思是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
如果把认识和思想比喻为鸟儿在旭日东升或艳阳当空的蓝天中翱翔,反思当然只能是在薄暮降临时悄然起飞的。
”黑格尔把哲学比作“黄昏起飞的猫头鹰”说明哲学的反思必须是深沉的,自甘寂寞的。
6、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集权主义社会,它压抑了人们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使它成了单向度的社会。
生活于这个社会中的人则成了单向度的人,就是丧失了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人。
这样的人不仅不再具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也不再有能力去想象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65e4e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9.png)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11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条):批判旧哲学不了解实践的伟大意义,因而走向直观论或唯心论;科学地阐述了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相当于总论] 第二部分(3~9条):将新的实践观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阐明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主要基本原理。
[相当于分论]第三部分(10~11条):阐明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
[相当于结论](一)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一、二条)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第一条)(1)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里的“事物”、“现实”、“感性”都是指人能感觉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并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的世界。
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意思是说,它只是像照镜子一样,直观地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不需要任何中介而可以直接形成关于事物的感觉、印象、观念、思想。
(2)“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这是说旧唯物主义不是把反映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活动过程,不是理解为实践活动过程。
一切旧唯物主义者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一种直观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他们不懂得人们的认识对象同时又是人们的实践对象、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客观事物。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
实践既是人们所特有的主观能动过程,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过程。
旧唯物主义对这些根本不理解。
旧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费尔巴哈批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但由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都不理解实践的重大意义,所以马克思在《提纲》里,开宗明义地把这一点看作是“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和新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02782180b4e767f5acfce7c.png)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著而成的国际共产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共产党宣言》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重重的大背景下,是以实践为基础,通过批判和分析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一部具有阶级基础的巨作。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一些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在英法等国取得统治地位。
随着资产积极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日益加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与斗争也日益尖锐起来,工人运动从自发斗争发展到自觉斗争,从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从区域性运动扩展到全国运动,并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这些斗争先后都失败了,归结一点就是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迫切需要正确的无产阶级理论来指导工人运动。
为适应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一方面,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另一方面,自觉地把创立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1847年11月28日至12月8日,在伦敦举行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应运而生。
一)引言引言用一个巧妙的比喻引出来正题,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当时的一个时代大环境,1847-1848年,无产阶级逐步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的自身矛盾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表现出来,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的兴起表现出了极大的恐惧,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幽灵是形容无产阶级势力的最好代名词。
有关马原类的书籍读书笔记
![有关马原类的书籍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47aa6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d.png)
有关《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类的书籍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之一,对于理解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和阶级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系列书籍汇集了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著作,对这些书籍的认真阅读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其核心观点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系列书籍的阅读笔记记录了个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疑惑与感悟。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书籍概要《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系列书籍由多卷组成,每卷覆盖不同的主题或时期。
其中包括《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重要著作。
每本书籍都以原着的形式呈现,保留了原著的文字风格和语言特点。
二、阅读收获在阅读《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系列书籍的过程中,我获得了深刻的认识和启示。
首先,通过阅读原著,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核心思想。
其次,通过对原着的分析和解读,我对于社会意识、价值观和阶级斗争等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最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反思,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独立理解和思考。
三、个人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几个核心观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引起了我的深思。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无可避免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让我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和剥削问题。
最后,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展望使我坚定了对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系列书籍是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这些书籍的阅读和总结,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提升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这些书籍也为我们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今天这个社会,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系列书籍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还能引导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和建设。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5c86fa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6.png)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伟大思想家的杰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认真阅读和学习这些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加深对社会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记录和总结所学内容,下面是一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
第一部分:《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1. 概述:《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系统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这部作品的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2. 要点摘要:-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 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和历史地位;- 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和目标;- 强调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构建方式。
3. 思考与扩展:-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崩溃?对当前社会的启示是什么?- 无产阶级革命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它与其他社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无产阶级政党如何领导革命?如何确保无产阶级专政的实现和巩固?- 共产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构建方式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何启示?第二部分:《资本论》读书笔记1. 概述:《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被誉为经济学的“圣经”。
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剥削机制,深刻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
2. 要点摘要:- 对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解释;- 阐述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过程;- 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无限扩大的需求;- 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保障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径。
3. 思考与扩展:- 如何理解商品交换中的等价关系和价值规律?我们如何认识当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价值体系的变化?- 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剥削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看待当前社会中的劳动剥削现象?-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什么?如何应对和预防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我们认识和改造经济的启示是什么?第三部分:《反杜林论》读书笔记1. 概述:《反杜林论》是恩格斯的著作,对杜林的《法哲学批判》进行了深入批判。
马列原著读书笔记
![马列原著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ae4162faaea998fcc220e40.png)
马列主义原著读书笔记一、马克思主义原著摘录(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关于唯物史观论述摘录:“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当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我们判断—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唯物史观论述摘录:“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态,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读书笔记模板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读书笔记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eec8ae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6.png)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男,生于1955年5月。1982年1月毕业于杭州大学哲学系,1994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法 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负责 人,浙江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处处长。
目录分析
编选说明
第一部分马克思、恩 格斯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最后,资本家和地租所得者之间、农民和工人之间的区别消失了,而整个社会必然分化为两个阶级,即有产 者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 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 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 遭摧残。 贪欲以及贪欲者之间的战争即竞争,是国民经济学家所推动的仅有的车轮。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 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物理意义上的看完了,但以后一定是随想随翻的一本工具书。 论述太过简略,很多根本性的问题根本没有触及到,就算触及到一些问题也只是隔靴搔痒。 一个简单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由3块组成,1是哲学,2是自然,3是历史。 生产、交换、分配说的很透彻,是理解我们这个世界、国家、社会的有效工具,让自己有深度。 大米放在哪里都是大米,关键是你吃了大米后做什么事是个关键?!。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伟大一生的科学贡献和崇高品格,成为人们研究马克思的生平、事业和历史贡献的重要文献。 从马克思到,原著配合导读,让马克思主义初学者较深入、清楚的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随时代发展 的新的内容,很受用。 《实践论》对主观主义(表现形式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作出分析,《矛盾论》阐述了克服主观主义的方 法论根源。 院长给我们上马哲课,有的时候哲学课说真的有点听不进去。提到墓前讲话,情绪慷慨激动。
马克思原著选读笔记
![马克思原著选读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e5d65333968011ca3009168.png)
马克思经典原著选读笔记——感谢美姐和艳冉为我们作的笔记周志山考点:(两个论述题,适当自己扩充)一、填空题贯穿《宣言》(1848年2月,作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基本思想:每一次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
二、说明解释题(无标准答案,自己看书理解,以下解释纯属个人,给予参考)1、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P72)解释: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自觉,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不断创新的勃勃生机,就是因为它始终与时代、实践的发展相一致。
2、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P76)解释:资产阶级赖以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
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
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
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
它必须被打破,而且果然被打破了。
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3、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
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马克思读书笔记范文(3篇)
![马克思读书笔记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b4db3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7.png)
马克思读书笔记范文(3篇)马克思读书笔记1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我们要努力学习和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在学习中我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
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要从平常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当中,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复杂的东西需要认识,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回答,许多领域需要开拓,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就显的尤其重要,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面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1)](https://img.taocdn.com/s3/m/31c0c29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d.png)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1)第一章:《资本论》卷一1.1 著作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由卡尔·马克思在19世纪末发表。
全书分为三卷,每卷讨论不同的经济问题,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剩余价值、商品交换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2 主要思想和内容《资本论》第一卷着重探讨了商品交换和价值理论。
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解释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且价值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独立性。
此外,马克思还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剥削的本质,强调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受剥削地位。
1.3 我的思考和感悟读完《资本论》的第一卷,我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本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公平问题。
同时,我也意识到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困境,认识到解放无产阶级的重要性。
第二章:《共产党宣言》2.1 著作简介《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经典著作,于1848年首次出版。
该宣言主要介绍了共产主义的原则和目标,对资产阶级制度及其矛盾进行了批判。
2.2 主要思想和内容《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共产党的政治纲领。
宣言中指出,历史上的一切社会都是阶级对立的产物,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共产主义旨在通过废除私有制、消除阶级差别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个体的自由发展。
2.3 我的思考和感悟读完《共产党宣言》,我对共产主义思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一个无阶级社会,使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和自由的权利。
尽管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艰辛,但宣言中强调的无产阶级解放的重要性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第三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3.1 著作简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创作的著作,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被发表。
手稿主要探讨了劳动、私有制和人的自由等问题,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3.2 主要思想和内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反映了马克思对人的解放和社会问题的独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著而成的国际共产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共产党宣言》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重重的大背景下,是以实践为基础,通过批判和分析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一部具有阶级基础的巨作。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一些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在英法等国取得统治地位。
随着资产积极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日益加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与斗争也日益尖锐起来,工人运动从自发斗争发展到自觉斗争,从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从区域性运动扩展到全国运动,并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这些斗争先后都失败了,归结一点就是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迫切需要正确的无产阶级理论来指导工人运动。
为适应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一方面,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另一方面,自觉地把创立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1847年11月28日至12月8日,在伦敦举行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应运而生。
一)引言引言用一个巧妙的比喻引出来正题,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当时的一个时代大环境,1847-1848年,无产阶级逐步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的自身矛盾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表现出来,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的兴起表现出了极大的恐惧,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幽灵是形容无产阶级势力的最好代名词。
虽然正如马克思在后文提到的资本主义时代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资本主义内部还是存在多对矛盾,因为利益集体的不同,各个集体之间的冲突时候发生。
他们一方面总体上共同镇压工人运动,一方面又互相攻讦。
而用共产党这个称呼辱骂对方是十分常见的,由此可见当时无产阶级力量已经初具规模,它已经被欧洲一切的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了。
这个结论其实说明的是现实情况要求共产党人站出来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了,也就是说明了写就《共产党宣言》的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了。
在这个引言的基础上,下面的正文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了。
二.资产者和无产者但是在阐明自身之前,马克思先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分析了资产者和无产者各自的特点,这可谓是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这正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句话其实蕴含了马克思多年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怎样来理解马克思主义。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单纯地认为每一个人类社会发展阶段都只有两个阶级,因为历史事实表明不是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类社会都包含多个社会阶级,拿漫长的封建社会举例,不但有封建统治阶级,农民,还有商人,手工业者等等社会阶级。
难道我们应该无视这些阶级吗?显然不是,而且历史的发展也不但是封建地主和农民阶级的两个阶级的矛盾发展使然的,而是各个阶级相互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前进,导致生产关系的改变。
因此我觉得应该充分理解马克思这句话的内涵,而不应该曲解它。
当然资本主义社会不同于以往的各个社会阶段,“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
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段话是相当深刻正确的,是马克思在长期的社会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
这个结论其实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社会特质,对于无产阶级清楚地认识环境有很大的帮助。
马克思在后文生动的描述了资产阶级是怎样消灭封建阶级的,是怎样变封建的生产方式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它们宣传的民主的实质是什么等等。
这些都是深刻而生动的,正如他所说的“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真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无产阶级要有真正的民主就必须战斗,无论是隐蔽的还是明显的,为了自己和全人类的利益,无产阶级必须要战斗。
当然单纯地揭示资产阶级的黑暗面并不是马克思希望的,作为一个科学的严谨的学者,马克思也客观的阐述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任何阶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是革命的,然后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之后,更革命的阶级会出现,相对应的生产关系也需要改变。
但是资产阶级在推翻了封建阶级的统治之后,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人的贪婪自私的本性被无限放大了,一切的人际关系都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资本家利用剩余价值无止尽的剥削工人阶级,而且使得工人阶级日益贫困,成为了毫无生产资料的无产者。
而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一起了生产过剩的瘟疫,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动荡,为了克服这种危机,资产阶级“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市场”,这其实是资产阶级防止危机的办法越来越少的表现。
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决定了它们必定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将一切民族尽可能地揽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当中。
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让无产阶级持续壮大,因为无产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根本利益完全一致,所以是最革命的阶级,也是最团结的阶级,因此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也正是马克思最大的心愿之一。
马克思同时也分析了各个阶级的革命性,他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确实大工业本身的产物”。
他指出中间等级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
但随后又指出他们在利益的驱使下是可以联合的,相当具有预见性。
而对于流氓无产阶级,马克思则认为是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部分。
不可信,很容易反动。
这样的科学分析对于无产阶级日后运动中团结各种势力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当然一切均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否则理论就只是一纸空文而已。
在这里我突然觉得“等级”和“阶级”似乎具有相同的意思,马克思在著作中有时候似乎是混用这两个词的。
但是仔细分析我觉得“等级”是偏向于经济层面上的,而“阶级”则是政治层面上的。
正所谓“一切的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这一部分的分析最后引出一个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三.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紧接着上一部分,马克思就开始阐述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关系了。
本部分的前四句在我看来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的。
对于这一部分的主题阐述有很重要的作用。
正如他在引言中所说的,《共产党宣言》就是要“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对抗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因此我认为这一部分应该是《共产党宣言》的主体部分。
马克思用一句话概括了共产党人的理论,那就是“消灭私有制”,这几个字虽然简短,却包含了很多的内涵。
消灭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一定会推动社会往前进的。
虽然这种推动有可能滞后,但是终有一天无产阶级先进的生产力一定会取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力,从然推动人来社会向前进的。
自然这个时候消灭私有制是必然的,因为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基础。
工人阶级本身就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消灭私有制也是要消灭这个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也就是要消灭资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以一种更先进更合理的社会制度取代之。
这也是共产党人的最高奋斗目标。
马克思在这一部分里驳斥了资产阶级污蔑无产阶级的各种谬论,读起来酣畅淋漓,有力有理有据,使得谣言不攻自破。
同时马克思在驳斥“还有人责备共产党人,说他们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时指出“工人没有祖国”,“联合的行动,至少是个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这些言论其实也指出,工人无国界这一特点,使得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成为可能。
因为同资产阶级不同,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没有差别的,是一致的。
所以联合是可能的。
随后马克思又给出了工人阶级在改变社会制度时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相当具有预见性和指导性,对于日后的社会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样,这一部分的最后一句也是相当值得我们思考和铭记的,“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因此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紧紧记住这句话,只有到了那一天,社会主义民主才是真正实现了。
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这一部分其实是在理顺各个时期各种重要的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说,其实这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工人在运动当中如果没有选择正确的理论指导,那么运动的结果不是失败也必然会远离预期效果。
所以马克思在这里对于那些曾经出现过或者当时尚在流行的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学说进行了逐个分析。
相当全面和深刻。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泉,他吸收了前辈思想家很多优秀的思想。
但是马克思治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唯物辩证地看待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够综合百家之长,提出一种全新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
圣西门,欧文等等资本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思想因其自身阶级的局限性存在很大的漏洞,使得这些理论都无法引领工人们正确地实践。
马克思在经过长期比较研究,归纳总结,消化创新后终于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这无疑是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上的一个巨大里程碑。
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工人们认清其他各种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学说具有重要的知道意义。
五.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其实前面几章已经阐述了共产党人对于多数反对党派的态度,马克思在这里进行了综合。
在这一部分中,马克思阐述了各个国家中共产党人的表现。
然后指出“总之,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
这让我想起了毛泽东曾经说的“一切敌人的敌人是我们的朋友,一切敌人的朋友是我们的敌人”,这也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另一类阐述。
“最后,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这也就是为最后那句气壮山河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打了铺垫。
《共产党宣言》也在这如檄文般的号召中结束,确实鼓舞人心。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阅读《共产党宣言》的感受:一、《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的观点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各章的内容之中。
《宣言》第一章就明确指出,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