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系统匹配计算

合集下载

一款微型货车制动系统的匹配计算

一款微型货车制动系统的匹配计算

一款微型货车制动系统的匹配计算陈杰【摘要】目前在进行制动系统设计过程中常常借鉴标杆车的设计,标杆车的整车参数与预研车辆的参数存在一定的不同,容易造成预研车辆制动系统的制动疲软、制动时温度过高、摩擦片磨损加速等情况,而正向设计和匹配校核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些情况。

本文以某轻微载货车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一种正向设计制动系统参数的方法,并进行校核计算,确认制动系统满足设计要求和法规。

%The benchmark of vehicle was usually employed in development of design of brake system at presen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enchmark vehicle and predevelopment which cause weak of brake, high temperature in braking and accelerate wear of friction discs, whereas these issues could be solved in forward design and check of matching. A method of forward design of brake system which take light truck as study object was present in this article, then calculation of matching were conduct to confirm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design and relevant regulations.【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6页(P9-14)【关键词】制动系统;正向设计【作者】陈杰【作者单位】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1.3CLC NO.:U461.3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671-7988(2014)08-09-06从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分解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分解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根据AA车型整车开发计划,AA车型制动系统在参考BB轿车底盘制造平台的基础上进行逆向开发设计,管路重新设计。

本计算是以选配C发动机为基础。

AA车型的行车制动系统采用液压制动系统。

前、后制动器分别为前通风盘式制动器和实心盘式制动器,制动踏板为吊挂式踏板,带真空助力器,制动管路为双回路对角线(X型)布置,采用ABS。

驻车制动系统为机械式手动后盘式制动,采用远距离棘轮拉索操纵机构。

因AA车型与参考样车BB的整车参数接近,制动系统采用了BB样车制动系统,因此,计算的目的在于校核前/后制动力、最大制动距离、制动踏板力、驻车制动手柄力及驻坡极限倾角。

设计要符合GB 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GB 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和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其中的踏板力要求≤500N,驻车制动停驻角度为20%(12),驻车制动操纵手柄力≤400N。

制动系统设计的输入条件整车基本参数见表1,零部件主要参数见表2。

表1 整车基本参数表2 零部件主要参数制动系统设计计算1.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如图1所示。

图1 制动工况受力简图由图1,对后轮接地点取力矩得:式中:FZ1(N):地面对前轮的法向反作用力;G(N):汽车重力;b(m):汽车质心至后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m(kg):汽车质量;hg(m):汽车质心高度;L(m):轴距;(m/s2):汽车减速度。

对前轮接地点取力矩,得:式中:FZ2(N):地面对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a(m):汽车质心至前轴中心线的距离。

2.理想前后制动力分配在附着系数为ψ的路面上,前、后车轮同步抱死的条件是: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汽车的地面附着力;并且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Fm1、Fm2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即:根据式(1)、(2)及(3),消去变量ψ,得:由(1)、(2)、(3)及此时=zg,z=ψ=ψ0,可得:前轴:后轴:由此可以建立由Fu1和Fu2的关系曲线,即I曲线。

制动系统匹配计算讲义

制动系统匹配计算讲义

讲义开发(讲师用)(制动系统匹配计算讲课提纲及内容)课时_____一制动系统匹配计算提纲及内容1、制动系统匹配计算的目的与要求制动系统匹配设计主要是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整车配置、布置及参数,参考同类车型参数,选择制动器型式、结构及参数,然后校核计算,验证所选参数是否满足设计任务书及法规的要求,满足要求后初步确定参数。

公司目前车型主要是M1、N1类,操纵系统为液压操纵、真空助力。

因此,本匹配计算主要以上述车型及操纵系统为基础进行基础制动系统及调节装置的匹配计算,ABS或ESP的匹配计算由配套厂家完成。

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等对制动系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因此,制动系设计首先应满足以上法规的要求。

同时,为提高整车性能,不同级别的车型,又会对制动性能提出高于以上标准的要求,这些要求会在设计任务书中体现,因此,对设计任务书要求高于法规要求的,要按设计任务书要求设计。

将M1、N1类车与匹配计算有关法规摘录如下:表1 M1、N1类车有关制动法规要求注:以上数据为发动机脱开的O型试验要求。

2、制动系统主要参数的选择制动系统参数选择形式多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以最终保证设计参数合理为准。

如:轴荷、重心位置相近的车辆,可借鉴采用参考车型数据;平台化产品,可借用部分参数,选择其它参数;选择参数后要进行校核计算,满足要求后就可以采用;下面以无参考样车时的设计为例,简要说明制动系统主要参数选择的一般步骤。

制动系统参数选择的一般步骤如下:(1) 了解整车配置并输入与制动系统有关的整车参数及要求。

输入的参数及要求如表2 表2 与匹配计算有关的整车参数及要求(2) 初步选择系统主要参数。

(3) 制动器及相关参数选择及计算。

(4) 操纵系统主要参数选择及计算。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

2.2.2 同步附着系数及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的初步选择
2.
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前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的制动器制动力之比,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由于在附着条件所限定的 范围内,地面制动力在数值上等于相应的制动周缘 力,因此������又通称为制动力分配系数。
11
2.2.2 同步附着系数及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的初步选择
3. 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的初步选择
根据已作出的I曲线图、法规要求、制动效率初步选择空、满载同步附着系 数,然后计算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I曲线由整车参数确定,45°的平行线反映的是在某一附着系数下的前、后 地面制动力间的关系。如果选定一个同步附着系数,与这一附着系数对应的45° 的平行线与I曲线的交点,也应是I曲线与β 线的交点,过交点与原点的直线即为 无制动力调节装置时的 曲线;β 线与I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反映制动效率的高低
2.2.1 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绘制
2.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曲线 (1) 地面制动力FB: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制动力,即地面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 ,其方向与车轮旋转方向相反。 (2) 制动器制动力Fμ :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又称制动周缘 力。与地面制动力方向相反,当车轮角速度ω >0时,大小亦相等,且Fμ 仅由制 动器结构参数决定。即Fμ 及取决于制动器的结构型式、结构尺寸、摩擦副的摩 擦系数及车轮有效半径等,并与制动踏板力即制动系的液压或气压成正比。
• 同时,为提高整车性能,不同级别的车型,又会对制动性能提出高于以上标
准的要求,这些要求会在设计任务书中体现,因此,对设计任务书要求高于 法规要求的,要按设计任务书要求设计。 2
2.制动系统主要参数的选择
• 制动系统参数选择形式多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以最终 保证设计参数合理为准。如:轴荷、重心位置相近的车辆,可借鉴采用参考 车型数据;平台化产品,可借用部分参数,选择其它参数;选择参数后要进 行校核计算,满足要求后就可以采用;下面以无参考样车时的设计为例,简 要说明制动系统主要参数选择的一般步骤。 • 制动系统参数选择的一般步骤如下:

关于制动系统的算法

关于制动系统的算法
在图示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如下: Ga:给定载荷状态下的整车重量 G1’:前轴动载荷 G2’:后轴动载荷 L:轴距 ★ a:重心到前轴的距离 hg:车辆重心的高度 τ1:前轴制动力 τ2:后轴制动力 τ:车辆的总制动力 τ=τ1+τ2=(δ*Z-sinθ)* Ga; θ: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α:减速度,车辆的负加速度,惯性力与减速度的方向相同 ψ: ψ=a/L (静后轴荷比,车辆静止状态下后轴荷与整车重量的比,反映了后轴质量大小) χ: χ=hg/L(重心高度比,反映了在制动过程中车辆轴荷转移的大小情况) Z:Z=α/g(制动强度、减速度比;反映了在制动过程中减速度的大小情况) G1’+ G2’= Ga*cosθ;
精确地确定β的值对制动性的分析有极端重要的作用。
车轴临界抱死的条件 车轴处于临界抱死的状态:τi=φi* Gi’; τ1= τ2= 对于给定的φ1=φ2=φ的情况下有:τμ1、τμ2、φ1、φ2 所组成的曲线如下所示, 得到τ1 和τ2 的方τ2 的关系的程如下: τ2*τ2+τ1*τ1+(1-ψ)*τ2* Ga*cosθ-ψ*τ1* Ga*cosθ/χ+2*τ1*τ2=0 配方成完全开方,得到理想的制动力分配方程: τ2= 假设: 、、、 、、、、 、、、 、、、 对于 I 曲线的准确理解;事实上 I 曲线表明同值φ1、φ2 线的交点即同步临界抱死点必在 I 点上,最能充分发挥附着力的潜力,而对稳定性或方向操纵性而言,并非最佳的。控制前后 车轮的制动力分配:就是控制后轴的制动力,将其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内,防止后轮提前 抱死,给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带来麻烦。所有控制的策略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的。
制动理论
制动系统是车辆重要的系统,保证车辆在行使的过程中能按照驾驶员的意志停车; 制动系统的匹配计算是相当复杂的系统,主要考虑制动力和前后两轴制动力的分配;制动力 通过调节制动总泵和分泵的尺寸可以进行调整,最关键的是进行前后制动力的分配;使前后 制动力在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否则可能造成后轴甩尾或侧偏现象;出现严重的事故。 下面针对两轴汽车直线行使条件下的情况进行分析

制动系统匹配计算98页PPT

制动系统匹配计算98页PPT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制动系统配计算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制动系统选择与计算

制动系统选择与计算

制动系统选择与计算制动系统对于车辆的安全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选择合适的制动系统并进行正确的计算是设计车辆制动系统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制动系统选择的因素和制动系统计算的方法。

制动系统选择因素选择适合的制动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车辆类型:不同类型的车辆需要不同类型的制动系统。

例如,乘用车通常采用液压制动系统,而大型货车可能采用气压制动系统。

2. 车辆质量:车辆的质量将影响制动系统的选择。

较重的车辆可能需要更强大的制动系统来确保安全和效果。

3. 驾驶样式:驾驶员的驾驶样式也是制动系统选择的考虑因素之一。

一些驾驶员可能采用急刹车的方式驾驶,这将需要更高性能的制动系统。

4. 驾驶环境:不同的驾驶环境也需要不同类型的制动系统。

例如,山区驾驶可能需要更强大的制动系统来应对陡峭的坡道。

制动系统计算方法制动系统计算的目标是确定合适的制动力和制动装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1. 制动力计算:根据车辆的质量和设计要求,计算所需的制动力。

制动力通常以车辆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2. 制动装置计算:根据制动力和制动功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动装置。

制动装置包括制动盘、制动片、制动液等。

3. 制动力分配:根据车辆的重心位置和轮胎的附着力,将制动力分配到各个轮胎上,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制动系统参数计算:根据车辆的设计要求和制动装置的特性,计算出制动系统的参数,例如制动管路的直径、制动盘的尺寸等。

总结制动系统选择与计算是设计车辆制动系统的重要步骤。

合适的制动系统选择和正确的计算有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性能。

在选择制动系统和进行计算时,需要考虑车辆类型、车辆质量、驾驶样式和驾驶环境等因素,并使用合适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制动力和制动装置。

制动系统设计计算报告

制动系统设计计算报告

制动系统设计计算报告引言:制动系统是现代车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动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车辆的速度、重量、制动距离等。

本报告将以款小型轿车制动系统设计为例,详细介绍制动系统设计中的相关计算。

设计目标:为确保车辆在不同速度下能够在较短的距离内停下,设计目标是使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减速度为4m/s^2设计计算:1.制动力的计算制动力的大小与车辆质量和车辆的速度有关。

根据经验公式,制动力可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制动力=车辆质量*减速度选择减速度为4m/s^2,则制动力可以由车辆质量乘以4得出。

2.制动距离的计算制动距离是指车辆从制动开始到完全停止所需要行驶的距离。

根据经验公式,制动距离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制动距离=初速度^2/(2*加速度)在制动过程中,加速度是负值(减速),所以加速度取为-4m/s^2、根据具体车辆的初始速度,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制动距离。

3.制动盘和制动钳的尺寸计算制动盘和制动钳的尺寸需要考虑车辆的速度和质量。

根据经验公式,制动盘的直径与车速和减速度有关,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制动盘直径=停车速度*车辆质量*系数/制动力在本设计中,选择停车速度为60 km/h,车辆质量为1000 kg,系数为0.7、根据以上参数,可以计算出制动盘的直径。

根据制动盘的直径,可以确定制动钳的尺寸。

制动盘和制动钳的尺寸需要满足制动力的需求,并能够有效散热,以免在制动过程中过热导致制动力减弱。

4.制动液系统的计算制动液的压力和制动钳的工作效果有关。

根据经验公式,制动液的压力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制动液压力=制动力/制动钳有效面积制动液压力需要根据制动钳的效率和制动力来选择合适的值。

根据经验,选择制动液压力为5MPa。

结论: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制动系统的设计可以满足要求。

制动力、制动距离、制动盘和制动钳的尺寸以及制动液压力的计算都能够保证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制动系统匹配计算2015.12.22

制动系统匹配计算2015.12.22
#DIV/0! #DIV/0! #DIV/0!
0
0
θe=arctan((φ-sin(φ))/(φ+sin(φ))*tan(θ))
γ=arctan(μ) θ φ μ
从蹄制动效能因数
整个制动器制动效能因数
整个制动器的制动力矩(N*m) 制动凸轮压力(N) 单个制动蹄的制动力矩(N*m) 制动蹄宽度(m) 最大压力(N)
盘式制动器制动效能因数 盘式制动器制动效能因数 旋转盘个数 摩擦系数
K2=ε/(k*cos(λ')/(ρ*cos(θe)*sin(γ))+1) λ'=γ-θe+θ
Hale Waihona Puke K=K1+K2M1=F*K*r F Ml=2*μ*r^2*b*pmax*sin(φ/2)*cos(θ) b pmax
K=2*n*μ n μ
#DIV/0! #DIV/0! #DIV/0! #DIV/0! #NAME? #DIV/0! #NAME?
鼓式制动器 领蹄制动效能因数
以支撑销中心为旋转中心作用力的力臂(m) 制动鼓半径(m) 压力中心圆的直径(m) 支撑销中心至压力线力臂(m)
法向合力与x轴夹角(rad) 法向合力与切向合力的合力与法向合力的夹角 (rad) 制动蹄最大压力线与X轴夹角(rad) 摩擦片包角(rad) 摩擦片摩擦系数
Kl=ε/(k*cos(λ)/(ρ*cos(θe)*sin(γ))-1) ε=h/r k=f/r ρ=lo/r λ=γ+θe-θ h r lo=4*sin(φ/2)/(φ+sin(φ))*r f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制动系统是车辆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它通过施加力来减缓车辆的速度或完全停止车辆。

它可保证车辆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停车,同时也可以提供稳定的制动性能给驾驶员。

制动系统的设计计算是为了确定合适的制动力大小以及有效的制动距离。

以下是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的一些重要内容。

1.车辆质量:首先需要确定车辆的总质量,包括车身质量、人员质量、货物质量等。

车辆质量越大,所需制动力也将越大。

2.制动力计算:制动力取决于摩擦力、制动系数、轮胎质量、制动器效率等因素。

通常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制动力:制动力=车辆质量*加速度其中加速度可以根据制动器、轮胎等因素进行调整。

3.制动距离计算:制动距离取决于车辆的速度、制动力以及路面情况。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制动距离=(速度^2)/(2*制动力*道路摩擦系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道路摩擦系数的数值。

4.制动器的选择:根据制动力和制动距离的计算结果,确定合适的制动器类型和规格。

常见的制动器包括液压制动器、电子制动器和气动制动器等。

选择适当的制动器类型和规格可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制动系统的平衡:制动系统中的前轮制动力和后轮制动力需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以确保车辆能够稳定停止。

通常,前轮制动力应约为总制动力的70%,后轮制动力约为总制动力的30%。

在进行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道路情况:不同路面的摩擦系数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道路情况调整计算中的摩擦系数。

2.制动器或刹车片的磨损:制动器磨损会导致制动力的减小,因此需要考虑磨损对制动力的影响。

3.轮胎的状态:轮胎的状况会影响制动力的传递效果,因此需要保证轮胎的状态良好。

4.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制动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通常取2秒。

综上所述,在进行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时,需要考虑车辆质量、制动力、制动距离、制动器选择以及系统平衡等多个因素。

通过合理的计算可以确保制动系统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并提供稳定的制动性能给驾驶员。

制动系统选择与计算

制动系统选择与计算

制动系统选择与计算.txt制动系统选择与计算简介制动系统是车辆安全性能的关键部件之一,选择适当的制动系统对于车辆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制动系统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制动系统选择选择适合车辆的制动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车辆类型:不同车辆类型需要不同类型的制动系统。

例如,乘用车通常采用盘式制动系统,而卡车多采用鼓式制动系统。

2. 驾驶样式:驾驶员的驾驶样式对制动系统的选择也很重要。

例如,如果驾驶员惯于急刹车,那么需要选择具有更高性能的制动系统。

3. 道路状况:车辆在不同的道路状况下对制动系统的要求也不同。

在山区或湿滑的路面上行驶时,需要选择具有较好防滑性能的制动系统。

4. 预算:制动系统的类型和性能也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根据预算的限制,选择适合的制动系统。

制动系统计算在设计车辆制动系统时,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的计算,以确保制动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制动力计算:根据车辆的重量,速度以及制动系数等参数,计算所需的制动力大小。

2. 制动系统布置计算:根据车辆的重心位置、工作空间和制动器类型等因素,计算出合理的制动器布置方案。

3. 制动器选择计算:根据所需的制动力和车辆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动器类型。

4. 制动系统配套计算:根据车辆的速度等参数,计算制动系统所需的液压力和液压泵的工作参数。

总结正确选择和计算制动系统对于车辆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考虑车辆类型、驾驶样式、道路状况和预算等因素,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制动系统。

在设计制动系统时,进行力学计算以确定制动力、制动器布置和配套参数的选择。

通过以上的选择和计算,我们可以设计出安全可靠的制动系统,提升车辆的性能和驾驶的安全性。

主挂制动协调计算程序

主挂制动协调计算程序

主挂制动协调计算程序
主挂制动协调计算程序是一种用于计算卡车或拖车制动系统的程序,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计算车辆的各种参数来确保制动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保持最佳性能。

这种程序在工程设计和制造阶段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准确地确定车辆制动系统的性能,并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首先,主挂制动协调计算程序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是车辆的总重量。

通过准确测量车辆的重量,程序可以计算出制动系统需要产生多大的制动力来确保车辆能够及时停止。

此外,程序还需要考虑车辆的速度、路况以及制动系统的类型和性能等因素,以确保制动系统能够在各种情况下正常工作。

另外,主挂制动协调计算程序还需要考虑车辆的制动分配情况。

通过准确计算车辆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程序可以确保车辆在制动时能够保持稳定并减少制动距离。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还可以减少制动系统的磨损,延长制动系统的使用寿命。

除此之外,主挂制动协调计算程序还需要考虑制动系统的协调性能。

在一些车辆上,制动系统不仅需要保证车辆能够停止,还需要确保车辆在制动时不会出现侧滑或打滑的情况。

通过计算制动系统的协调性能,程序可以帮助工程师们调整制动系统的参数,以确保车辆制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主挂制动协调计算程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准确地计算车辆制动系统的性能,并确保车辆在制动时能够保持稳定并安全。

通过使用这种程序,工程师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制造车辆的制动系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性能,保障车辆在各种路况下的行车安全。

中重型商用车制动系统匹配计算

中重型商用车制动系统匹配计算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前言目前,国内车辆制动系统相关标准主要有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和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但作为国内主机厂研发人员设计的依据主要为GB12676,且GB12676的主要内容是引用欧洲的主要制动法规ECE R13,因此有广泛的使用性和实用性。

根据机动车型分类,中重型商用车应划分为N2、N3和O 类车辆。

因此本规范主要是为了符合GB12676对N2、N3和O 类车辆的制动性能的规定。

同时为了使车辆的制动性能满足我国路况,要求在匹配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用户试验数据,使设计车辆制动性能实用性更好,满足客户使用需求。

1制动系统匹配计算图1制动时的车辆受力图1.1制动匹配计算相关参数的确立1.1.1整车质量m(kg)由于国内中重型商用车超载现象比较普遍,因此需根据国情把超载考虑进去。

定义:空载质量m 1;满载质量质量m 2;超载质量m 31.1.2车辆轴距L(m)对于双前桥或双后桥,由于制动时载轴转移计算复杂,为简化起见,将双前桥或双后桥合并为一桥,轴距测量点为两桥中心点。

1.1.3车辆质心距后轴距离质心距后轴距离可在整车三维数模上得出,但为了数据准确,可以对空载车辆各轴称重,得出L 21;L 22,L 23通过公式(1-1)、(1-2)得出:L 22=m 1L 21+(m 2-m 1)L 24m 2(1-1)L 23=m 1L 21+(m 3-m 1)L 24m 3(1-2)L 21、L 22、L 23———空载、满载、超载质心距后轴距离(m)L 24———载货质心距后轴距离(m)1.1.4车辆质心高h g (m)空载质心高h g1可在整车三维数模上得出,也可以通过悬吊法测得。

而h g2和h g3通过公式(1-3)、(1-4)得出:h g2=m 1h g 1+(m 2-m 1)h g 4m 2(1-3)h g3=m 1h g 1+(m 3-m 1)h g 4m 3(1-4)h g1、h g2、h g3———空载、满载、超载质心高(m)h g4———载货质心高m(m)1.1.5轴荷m L (kg)空载前后轴荷可通过称重获得,而满载和超载前后轴荷可通过公式(1-5)、(1-6)、(1-7)、(1-8)得出:m L21=m 2L 22L(1-5)m L22=m 2-m L21(1-6)m L31=m 3L23L(1-7)m L32=m 3-m L31(1-8)m L11、m L12———空载前、后轴荷;m L21、m L22———满载前、后轴荷;m L31、m L32———超载前、后轴荷。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只有制动性能良好、制动系统工作可靠的汽车才能充分发挥其动力性能。

因此,在整车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制动系统的匹配计算尤为重要.一、概述根据AA车型整车开发计划, AA车型制动系统在参考BB轿车底盘制造平台的基础上进行逆向开发设计,管路重新设计。

本计算是以选配C发动机为基础.AA车型的行车制动系统采用液压制动系统。

前、后制动器分别为前通风盘式制动器和实心盘式制动器,制动踏板为吊挂式踏板,带真空助力器,制动管路为双回路对角线(X型)布置,采用ABS。

驻车制动系统为机械式手动后盘式制动,采用远距离棘轮拉索操纵机构.因AA车型与参考样车BB的整车参数接近,制动系统采用了BB样车制动系统,因此,计算的目的在于校核前/后制动力、最大制动距离、制动踏板力、驻车制动手柄力及驻坡极限倾角。

设计要符合GB 12676《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GB 13594《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和GB 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其中的踏板力要求≤500N,驻车制动停驻角度为20%(12齿),驻车制动操纵手柄力≤400N。

二、制动系统设计的输入条件整车基本参数见表1,零部件主要参数见表2。

表1 整车基本参数表2 零部件主要参数三、制动系统设计计算(法规校核)1、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如图1所示.图1 制动工况受力简图由图1,对后轮接地点取力矩得:(1)式中: FZ1(N):地面对前轮的法向反作用力;G(N):汽车重力;b(m):汽车质心至后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m(kg):汽车质量;hg(m):汽车质心高度;L(m):轴距;du/dt(m/s2):汽车减速度.对前轮接地点取力矩,得:(2)式中:FZ2(N):地面对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a(m):汽车质心至前轴中心线的距离.2、理想前后制动力分配在附着系数为ψ的路面上,前、后车轮同步抱死的条件是: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汽车的地面附着力;并且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Fμ1、Fμ2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即:(3)根据式(1)、(2)及(3),消去变量ψ,得:(4)由(1)、(2)、(3)及此时du/dt=z*g,z=ψ=ψ0,可得:前轴:(5)后轴:(6)由此可以建立由Fu1和Fu2的关系曲线,即I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
作者:杨得新 文章来源:浙江吉奥汽车有限公司 点击数1846 更新时间:2008-9-6 14:43:19 文章录入:waibao 责任编辑:chenyao
只有制动性能良好、制动系统工作可靠的汽车才能充分发挥其动力性能。

因此,在整车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制动系统的匹配计算尤为重要。

概述
根据AA车型整车开发计划, AA车型制动系统在参考BB轿车底盘制造平台的基础上进行逆向开发设计,管路重新设计。

本计算是以选配C发动机为基础。

AA车型的行车制动系统采用液压制动系统。

前、后制动器分别为前通风盘式制动器和实心盘式制动器,制动踏板为吊挂式踏板,带真空助力器,制动管路为双回路对角线(X型)布置,采用ABS。

驻车制动系统为机械式手动后盘式制动,采用远距离棘轮拉索操纵机构。

因AA车型与参考样车BB的整车参数接近,制动系统采用了BB样车制动系统,因此,计算的目的在于校核前/后制动力、最大制动距离、制动踏板力、驻车制动手柄力及驻坡极限倾角。

设计要符合GB 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GB 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和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其中的踏板力要求≤500N,驻车制动停驻角度为20%(12),驻车制动操纵手柄力≤400N。

制动系统设计的输入条件
整车基本参数见表1,零部件主要参数见表2。

表1 整车基本参数
表2 零部件主要参数
制动系统设计计算
1.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如图1所示。

图1 制动工况受力简图
由图1,对后轮接地点取力矩得:
式中: FZ1(N):地面对前轮的法向反作用力;G(N):汽车重力;b(m):汽车质心至后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m(kg):汽车质量;hg(m):汽车质心高度;L(m):轴距; (m/s2):汽车减速度。

对前轮接地点取力矩,得:
式中:FZ2(N):地面对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a(m):汽车质心至前轴中心线的距离。

2.理想前后制动力分配
在附着系数为ψ的路面上,前、后车轮同步抱死的条件是: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汽车的地面附着力;并且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Fm1、Fm2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即:
根据式(1)、(2)及(3),消去变量ψ,得:
由(1)、(2)、(3)及此时=zg,z=ψ=ψ0,可得:
前轴:
后轴:
由此可以建立由Fu1和Fu2的关系曲线,即I曲线。

3.理想β曲线
为了沿用样车的部分制动系统零件,我们采用以下方案:前、后制动器沿用样车零件(前后盘式制动器);真空助力器带制动泵总成采用BB样车零件;制动踏板沿用BB样车零件。

制动力分配系数:
由制动器效能因数定义:
而由制动器制动力矩产生的制动器制动力

p(Mpa):液压系统中的压力;d:轮缸活塞的直径(mm);BF:制动器效能因数;r:制动器的有效制动半径;R(mm):车轮的滚动半径;Mm(m u):制动器摩擦副间的制动力矩;F0(N):制动器轮缸的输出力;Fm(N):由制动器制动力矩产生的车轮周缘力,即制动器制动力。

由公式(11)、(12)代入(8)得:
同步附着系数
由以上公式计算得到AA车型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同步附着系数:满载时ψ01=0.91;空载时ψ02=0.6。

根据以上计算,可绘出空满载状态理想前后制动力分配曲线(I线)和实际前后制动力分配曲线(β线)(见图2)。

图2 前后制动力分配曲线
由上可知,实际满载同步附着系数=0.91,而我国目前的道路路面状况有较大改善,一般可达ψ=0.8左右,在高速路上可达1.0,因此ψ=0.91满足一般设计的要求。

在ψ=0.91时前、后轮同时抱死,在此之前如无ABS系统作用总是前轮先抱死。

由于本车采用ABS调节前后制动器的制动力,故在任意附着系数路面时,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是近似符合I曲线的,同时也减轻了ABS系统工作压力。

因此设计方案合理。

4.前后轴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曲线
由公式 :
式中 : ψ?:前轴利用附着系数;ψr:后轴利用附着系数;a(m):前轴到质心水平距;b(m):后轴到质心水平距;z:制动强度。

可作出前后轴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曲线(见图3)。

图3 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曲线
比较以上图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满载利用附着系数满足GB12676-1999标准要求,因此本车的制动力分配满足法规要求。

管路压力校核
管路的极限压力如不考虑ABS系统的作用应该是在地面的附着系数达到同步附着系数时管路中的压力。

前后制动器同时抱死时,根据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公式:
式中:Fu1、Fu2 (N):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p1、p2 (Pa):前、后轮缸液压;d1、d2 (m):前、后轮缸直径;n1、n2 :前、后制动器单侧油缸数目(仅对于盘式制动器而言);BF1、BF2:前、后制动器效能因数;r1、r2 (m):前、后制动器制动半径;R (m):车轮滚动半径。

由(11)可以推导出管路压力公式:
p= 2FmR/(rBFπd2n)
由此可得到p1=p2=6.86Mpa, 液压制动系统管路的一般工作压力小于10 Mpa,因此本系统管路压力符合要求。

制动距离校核
制动距离公式为:
V (km/h):制动初速度;Jmax( m/s2):最大制动减速度;ι'2 、ι"2:制动器的作用时间,0.2~0.9s.

当ψ=0.8时, jmax=ψg=7.84 m/s2,当V=80 km/h由式(13)得S=42.6m<50.7m,符合GB 12676-1999的规定。

当V=50 km/h由式(13)得S=19.3m <20m,符合GB 7258-2004的规定。

制动距离满足法规要求,设计方案合适。

真空助力器主要技术参数
本车由于平台化的考虑采用BB原样车真空助力器,其为单膜片式,膜片直径为9",真空助力比为7.5。

制动主缸行程校核
根据V=1/4πd2б,得:
前轮缸工作容积V1=2 550.47(立方毫米);后轮缸工作容积V2=9 02.13(立方毫米);考虑软管变形,主缸容积为:
Vm=1.1×2(V1+V2)=7 595.71(立方毫米);
主缸实际行程:
S0=Vm(1/4πd2m)=19.6(mm) <32mm,小于主缸总行程32,满足设计要求。

制动踏板行程和踏板力校核
1.制动踏板行程
制动踏板工作行程:
ip:制动踏板杠杆比,2.77;δ01:主缸推杆与活塞间隙,1.5mm;δ02:主缸活塞空行程,1.5mm。

Sp=2.77×(19.6+1.5+1.5)=62.6(mm)<100×415=80mm,满足GB7258-2004的规定。

2.制动踏板力校核
分析整个制动过程,在附着系数为ψ(ψ≤ψ0)的路面上制动时,前轮的压力首先达到抱死拖滑状态,当管路中压力继续升高时,前轮制动力不再随管路中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但后轮制动力却随压力的升高继续增大,直到后轮也抱死拖滑。

那么,后轮抱死拖滑时,管路中的压力已经足够大,此时的踏板力即是整车在附着系数为ψ(ψ≤4ψ0)的路面上制动时所需要的最大踏板力。

显然,当ψ=ψ0时,前后轮同时抱死,此时所需要的踏板力既是整车制动的极限踏板力。

我国的道路条件下,附着系数一般取0.8,故当ψ=0.8时,利用(11)计算出p=6.69MPa>6.261MPa。

图4 真空助力器和总泵特性曲线
由图4特性曲线中可以查得,F入=562.7N,考虑踏板的机械效率η=0.8,踏板杠杆比ip=2.77,则踏板力
此时制动强度z=7.84>5.8(法规限值),满载状态下,所需踏板力 F<500N,符合GB 12676-1999的规定的制动强度Z=5.8时制动踏板力的要求,设计方案合适。

一个回路失效制动效能的验证
由于本车型制动管路采用双回路X 型布置,其最大优点是任一回路失效时,仍能保持对角线两个车轮制动器的工作。

由于同轴左、右制动器的对称性,任一回路失效时,仍能剩余50%的制动力,故当地面附着系数为0.8 时,制动减速度为J=1/2ψg=3.92m/s2,大于GB7258-2004规定的应急制动效能2.9m/s2,及GB12676中规定的剩余制动效能1.7m/s2,符合法规要求。

1.极限倾角
根据汽车后轴车轮附着力Ff与制动力相等的条件,汽车在角度为θ的坡路时上坡和下坡停驻时的制动力Fzu、Fzd分别为:
可得汽车在上、下坡路上停驻时的坡度倾角、分别为:
因此,满载时汽车可能停驻的极限上、下坡倾角见表3。

表3 极限上、下坡倾角
AA车型驻车制动装置为浮动钳盘式制动器,驻车制动促动机构在制动钳内,其杠杆比为5.35,驻车制动手柄杠杆比为7.2,驻车制动操纵机构的机械效率为0.9。

按GB 7258-2004的规定,驻车制动系必须使满载车辆停在20%(12°)坡道上,对于M1类车驻车制动操纵手柄力小于等于400N。

对于整车驻车制动所需要的地面制动力为:
因此,此驻车操纵机构满足法规要求。

结论
比较以上计算与参数,可得AA车型可以采用BB车型的真空助力器带制动总泵总成、驻车制动操纵机构总成及前后盘式制动器,并能满足AA车型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