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何雪辉

合集下载

32例右室心肌梗死急救与护理的回顾性分析

32例右室心肌梗死急救与护理的回顾性分析

活动 , 一般术后两周左右患者膝关节功 能可较好恢复 , 并可 出院。
1 . 3 评 价 标 准
膝 关节 活动度 > 1 0 0 。 判 定 为 优 ,8 0 O 1 0 0 。 判 定 为 良好 ,
5 0 。 一 7 9 。 为可 ,< 5 0 。 为差。 1 . 4 统计学处理
急救
【 关键词 】 右室心肌梗死 ; t P N; 急救 ; 回顾性分 析
中图分类号 R 5 4 2 .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3 2 - 0 1 2 4 — 0 2
右室心肌梗死 ( R V MI ) 一般 由右冠状动脉主干闭塞所致 ,临床
位后 ,将 固定 带上好 ,并将 C P M机的活动角度调整为与膝关节 置换术 的快速发 展 ,且在世界 范围 内使用也 较为普遍 ,已成 为 弯曲情况相一致 ,功能锻炼 中逐 步增加 C P M机 的活动角度 ,以 了治 疗终末期膝关 节疾病 的一种有效手 段。规范的处理 围手术 促 使膝关节 功能逐步改 善。( 6 1 术后 3 d后可开始进行 膝部 的悬 期 患者的护理对 于防治并 发症的发生 ,提早 使患者功能恢 复是 吊训 练 ,将大 腿悬 吊并使 用滑车进 行大腿根部 的锻炼 ,同时指 非 常有效 的。所 以在 护理这类 患者时不仅要 注意术前与术 后 的
导患者逐 步将膝关节 伸直后进行 锻炼。( 7 ) 术后 5 d后开始进行 自动抗力式 的屈伸运动 ;术后 1 0 d左右指导患者逐 步开始下 地
基本 护理 ,还应 当注重其康 复期的护理 工作 ,本研究 中在患者
麻醉消退后 就开 始了患侧 小腿部关 节 的运 动 ,术后 2 ~ 7 d进行 股 四头肌 的锻炼 。同时也进行 直腿抬 高训 练 J 。故进行人 工膝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应用论文效果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应用论文效果

*成都市铁路分局医院(610023)2012年2月8日收稿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改进组(优质护理,n=40)和常规组(传统护理模式,n=40)两组。

结果: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后,改进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下降(P <0.05),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也明显提高(P <0.05)。

结论:通过两组比较,全程优质护理能增加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全程优质护理;传统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164-02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李雪莲*Full of quality car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resul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whole quality ca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ursing Effect.Methods 80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improved group (quality care,n=40)and routine group (traditional care mode ,n=40)in two groups.Resul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hole quality of nursing ,in improvement group the mea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the average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0.05),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care score increased obviously (P <0.05).Conclusio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the whol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can increas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re -duce hospital costs ,promoting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full of quality care ;Traditionall care ;The effect of contrast.“优质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多学科协作护理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多学科协作护理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t i o n. 3 00 p a t i e n t s o f AM1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o n t ol r g r o u p a n d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i t h 1 5 0 c a s e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 T r a d i t i o n l a n u mi n g mo d e wa s e mp l o y e d t o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e m p l o y s , MD T w a s a d o p t e d t o t h e o b s e va r t i o n ro g u p .T h e n e v l a u a t i o n i n d e x e s s u c h a s t h e d o o r —t o—b a l l o o n t i me( D T B ) , t h e a v e r a g e h o s p i —
HE Xu e—h l I i , KA NG L i —g e , F E NG S u—mi n , e t a l ( T h e F i st r H o s p i t a l o f S h i j i a z h a n g c i t y ,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 5 0 0 0 0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e f f e c t o f t h e n u si r n g m o d a l i t y o f mu l t i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t e a m( MD T )t o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a c u t e m y — o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AMI ) .M e t h o d s : T h r o u g h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 ' d y s i s o f t h r e e—h u n d r e d c a s e s o f AM I , w h o h a d e x p e m i e n c e d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en r a r y i n t e r v e n —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分析

o a dili a c i n c r a nf r to
GU u n J a
E egn yDe at n, h oa gHoptl fl tdt ai l dcl nv ri , e ig 10 2 , hn m re c p r t C a yn s i fi e C pt ia U ies y B in 0 0 0 C ia me a A ia o a Me t j 【 sr c】Obe t e T x lr h us gefc fn rigitr rn eo ho o t h rp faue m oada Ab ta t jci : oe poe ten ri f to us nef e c n trmb l i tea yo ct y cril v n e n e yc
求 , 时排 除 造成 躁 动 的原 因。另 外 需要 确 保相 关 管 道 的安 及
全 、 对 舒 适 度 [6 外 科 患 者 术 后 常 有 脑 室 引 流 管 、 置 尿 相 5] -。 留
1 0 中 国 当 代 医 药 CHI A M0D N ME CI 1 N ER Dl NE
i f r t n. e h d :Ei h y c s s wi c t o a d a n a c i n we e s l ce r m r 0 9 t rl2 a d r n na ci o M to s g t a e t a u e my c r il i f r t r e e t d fo Ap i 2 0 o Ap i 01 n a — h o l 1 d ml i i e n o o s r ai n g o p a d c n r lg o p. r mb l t h r p s u e wo g o p . u i e n r i g o - o y d vd d i t . b e v t r u n o to r u Th o oy i t e a y wa s d t r u s Ro t u s n fa o c n

MDT护理新模式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分析

MDT护理新模式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分析

短时 间使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
1 . 2 . 2 . 2 制定质 量标准 化工作 流程 : 多学科 协作 护理 团队的
成 员 以时 间为 量 性 标 准 , 以救治程 序为 质性标 准 , 对 患 者 实 施 标 准化 、 规范化 、 系 统 化 的救 治 , 团 队成 员 在 救 治 时 问 、 质 量 及
护 师 组 建 的 团 队 。这 个 团 队 接 到 确 诊 A MI 须 行急诊 P C I 治 疗
急性心 肌梗死 ( A M I ) 是国际公认 的急性 心血管疾病 , 病情 重, 变化快 , 病死 率高… 。美 国心脏协会提 出, A MI 的确定性治 疗 应在发病后 1 h内进行 。 目前 , 经皮冠状 动脉介 入治疗 已 成为救治急性心肌梗 死首选治疗方案 , 能否在最 短时间重建 患 者的血液循 环是 有效 治疗 的关 键 。但 临床上 由于急诊科接 诊 不及时 , 院内救治程序繁杂 , 组织构架 不完善 , 人员配备低效
龄、 并 发症 ( 高血知 能 力 方 面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方法
团队合作框架 引导下 , 保证 各部门各 学科 紧密链接 。
1 . 2 . 1 对 照组 : 按传统护理模 式实施救 护 , 即首诊 负责制 。首 次接受 患者住 院的心 血管科 室或急诊 科室 根据本科 室 的救治 程 序和主管 医师 的经 验 , 在其指 挥下开 展救护 工作 , 护士按 医
护 理 园 地

MD T护 理新 模 式 下救 治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效 果 分 析
何 雪辉 康 利鸽 冯 素敏 康 志敏 李燕 吕新 湖

【课题申报】心内科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最佳实践

【课题申报】心内科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最佳实践

心内科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最佳实践课题申报书一、课题的背景和意义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不足引起的心肌组织的坏死。

它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情,也是导致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增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心内科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负责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持续护理,包括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协助医生实施紧急抢救措施、提供药物治疗、进行心电监护以及心理支持等。

然而,目前缺乏对心内科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最佳实践的系统研究和总结,导致护理质量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心内科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最佳实践进行研究,探讨最佳实践对患者结局和护理效果的影响,为心内科护士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标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对心内科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最佳实践进行研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心内科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角色和职责,明确其任务和责任;2. 研究心内科护士在心电监护中的最佳实践,包括测量、分析和判断心电图结果;3. 研究心内科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及相关措施的最佳实践;4. 研究心内科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中的最佳实践,包括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心绞痛治疗等;5. 研究心内科护士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的最佳实践。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1. 探讨心内科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最佳实践;2. 分析最佳实践对患者结局和护理效果的影响;3. 提出针对心内科护士的心肌梗死护理规范和指南。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课题将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 文献回顾和分析通过收集和归纳相关文献,总结心内科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最佳实践,明确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护理
2 术 后 护 理
21 常 规 护 理 ( ) 息 与 卧位 : 后 送 回 C U 病 房 , . 1休 术 C 绝 对 卧 床 休 息 2 — 8 , 免 噪 音 刺 激 , 根 据 患 者 情 况 将 床 4 4h避 可 头 适 当抬 高 1— 0 , 侧 肢 体 制 动 2 h 5 30 术 4 。卧 床 休 息 可 以降 低 心 肌 耗 氧 量 , 轻 心 脏 负担 。 2氧 疗 : 效 的 氧疗 可 提 高 减 () 有 病人血氧饱和度 , 救低 氧的心肌细胞 , 利于改善症状 。 挽 以 所 以 术 后 4 — 2 常 规 鼻 导 管输 氧 2 4 / i。( ) 8 7 h应 — Lmn 3 给予 多 功 能 心 电 监测 。( ) 励 患者 多饮 水 以利 造 影 剂 排 出 。 心 4鼓 无 衰者 , 一般 6 8 — h饮水 10 — 00 C 必要 时遵 医嘱 给予 0 0 2 0 ml , 补 液 治疗 。 ( ) 刺处 予 无 菌敷 料 加 弹 力 绷 带 加压 包 扎 , 5穿 沙 袋压迫 6 8 , 肢制动 2h —h术 4 。密 切 观 察 穿 刺 局 部有 无渗 血 、 肿胀 、 斑 等 , 格 交 接 班 。 瘀 严 2 密 切 观 察 病 情 ,严 密 心 电 监 测 目前 的 观 点 认 为 , . 2 急 性 心肌 梗 死 时 , 处理 梗 死 相 关 血 管 , 支 血 管 病 变 应 接 受 仅 多 急诊 P I 后 再 择 期 采取 完 全血 运 重 建 措 施 。 C 术 后 患 C术 PI 者 易并 发 冠 脉 急 性 闭 塞 、 脉 痉 挛 , 生 再 次 心 肌 梗 死 及 心 冠 发 源性 休 克 。 因而 , 后 护 理 重 点 应 是 稳 定 患 者病 情 , 再 次 术 为 P I 好 准 备或 促 进 患 者 尽 早 康 复 。 C做 221 严 密 观 察 心 电监 护 变 化 术 后 2 4 ,, 给 予 .. 4— 8d H 内 7 多 功 能 心 电监 护 , 切 观 察 心 率 、 律 及 心 电 示 波 变 化 , 密 心 每 2小 时 行 十 二 导 联 心 电图 检 查 ,早 期 治 疗 以预 防室 性 扑 动 和 颤 动 的 发 生 。心 室 颤 动 以及 Ⅲ度 房 室 传 导 阻 滞 是 急 诊 P I 后 最 严 重 的 心 律 失 常 。因其 严 重 影 响心 脏 射 血 , 成 C术 造 血容量不足而引起血压下降 。 急诊 P I C 术后频发室性早搏 、 多 源 性 室性 早搏 、 o3或 合 并 束 支 传 导 阻 滞 是 室 性 扑 动 和 R n、 颤 动 的 先 兆 ,一 旦 发 生 室 性 颤 动 要 做 到 分 秒 必 争 、积 极 抢

两种护理模式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对比研究

两种护理模式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对比研究

及冠状动脉介入术前 各项 准备 工作 。② 导管 室护 师在 9 0 m i n
内配合介 入 医师 完成 急诊 P C I 介 入治疗 , 并严 密监测 病情 , 保
收急性 心肌梗死 行直接 P C I 治疗 的患 者 3 0 0例 , 入选标 准 : 胸 痛、 胸闷 1 2 h内 ; 心 电图至少 2个 相邻 胸前导联 或 2个 临近 肢
过 经皮 肾镜碎石取石 术 的过程 中和手 术后 , 监 测指标 无 波动 。 生命体征平稳 , 寒 颤、 躁 动及 心律 失常 等不 良反应 的发 生率 降
1 夏书阶主编. 微创 泌尿外科 手术学 . 第 2版 . 济南 : 山东科 学技术 出 版社 , 2 0 o 7 . 1 6 0 . 2 王岚 . 两 种不 同温度 冲洗 液腹腔 冲洗 的效 果观 察. 现 代 医药卫 生 ,
低 。使 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4 邓 兰芹 , 米凯 . 术中保 温对胰 十二指肠 切除患者体温 及功能 的影 响. 护理 之 杂 志 , 2 0 0 7, 2 2: 3 7 . 3 8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1— 2 4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7 3 8 6 . 2 0 1 3 . 1 0 . 0 8 7
急性心肌梗死 ( A MI ) 是心血管疾 病 的急危 重症 , 病死率 及 致残率均较高 … 。A MI 最 积极 的治疗 是尽快 使梗 死动 脉血 运 重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 P C I ) 已成为急性心肌梗 死 再灌注治疗 的标准治疗方法之 一 , 也是迄 今为止最好 的再灌 注 治疗方法 J 。行急诊 P C I 治疗必须避免时 间延误 , 患者就诊 后 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救治 。合理组织 、 安排 人力 、 物力 , 优化救 治 院的心血管科室或急诊科 室根 据本 科室 的急性 心肌 梗死 救治 临床路径和主管 医师 的经验 救治 , 护 士听从 医师 口令 , 在 其指 挥下开展救护工作 , 护士按医嘱逐项执行 , 配合 医师救 治。 1 . 2 . 2 . 2 MD T组患者救治途径 : 急诊科一 导管 室一 c c u病房 一 心血管病房。救治 程序 : 按 多学科 协作 护理模 式实 施救 护 。

急性冠脉综合征规范化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规范化治疗

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或提示AMI病史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影响ST段分析),起病时间<12小时,年龄<75岁。
注意: :
AMI合并有束支阻滞,ST段抬高的AMI溶 栓效果好
替格瑞洛:负荷量:180mg,以后90mg,BID。
(四)药物治疗
欣维宁---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在有效双联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情况下,不推荐造影前常规应用GP2b/3a受体拮抗剂
盐酸替罗非班
50ml:12.5mg

成份
规格
01
抗凝治疗 :
02
对于溶栓患者,至少48小时肝素治疗(I,A)
03
低分子肝素应用:5000u,Q12H,IH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约10%,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过敏。
四、治疗要点
PART ONE
治疗
01
一般治疗 对症处理 心肌再灌注 药物治疗 恢复期处理
02
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
发病数小时内死亡风险最高
危险评估
病例1:
病例
入院后血压持续偏低,70/40mmHg,胸闷症状比较明显,烦躁。常规吸氧,心电监护,吗啡针5mg,ih,多巴胺泵入,症状稳定。
01
拜阿司匹林片,300mg嚼服,100mgqd
02
氯吡格雷片,300mg负荷量,75mg维持
03
倍他乐克片,12.5mg,bid
04
监测指标: :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发作;溶栓后2 h内每30 min描记心电图1次,观察ST-T回降情况;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i lme tt n o h oe q aiyo urig,i mp o e n r u h a e gh o o p t ty,t ea e a ec s fh s iaiain wa mpe na o fte wh l u t fn sn i l n i r v me tg o p t eme n ln t fh s ia sa l h v r g o to o ptlz t s o
Dt n eed i di o m)vdgop (u i a , = 0adr teg u ( aioa c e d , = 0 i to r p.eu sT e aetw r id t i [oe r i s ve n r u qa t cr n4 )n ui op t d nla e n 4 )n w o s sh h ly e o nr r t r mo i gu R
s n c n yd cesd ( <0 5 。a a e t a s c o n u i a cr i rae biul ( ( . ) o c s n T ru hte i i a f er e P . ) md p t n t f t n a d q a t o c e s e n es do v s P 0 5 . n l i ho g gf l i a 0 i s ia i l yf r o c o y 0 C uo h
关 键词 : 急性 心肌 梗塞 患 者 ; 全程 优 质 护理 ; 统护理 ; 果 传 效
中图分 类 号 : 435 R 7.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06 0 7 (O 20 — 14 0 10 — 992 1 )80 6- 2
Ful uaiy ar n ut yo a d a n a c in te sr s ls lofq lt c e i ac em c r i li f r to pa int e u t

多学科护理会诊模式在提升护士综合能力中的应用

多学科护理会诊模式在提升护士综合能力中的应用

从率㊁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对发热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医患关系㊂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健康教育,护士通过耐心解答问题,熟悉病区环境,主动介绍本科室的规章制度等形式,不仅能消除患者疑虑,普及健康知识,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保证护理管理能顺利㊁有序进行[8-9]㊂发热门诊的护理管理主要为预检分诊㊁传染病的排查㊁消毒隔离㊁硬件设施㊁人力资源的配备与职业防护㊁制度的健全等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认真细致地做好日常工作及自我防护㊂同时还应需要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㊂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中,可有效改进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医院感染率㊂此外,对新产生或未解决的问题直接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不断质量改进,值得临床推广[10]㊂参考文献[1]㊀张松杰,李骏,马倩倩,等.西安市2015年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3):465-468.[2]沈佳鑫.24万余例成人急诊患者疾病谱构成及特征分析[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9.[3]郑艳莉.浅析护理管理的发展趋势[J].饮食保健,2019,6(24):297.[4]王宗敏.PDCA循环管理在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22):172-173.[5]张董,张波.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健康研究,2017,37(1):113-114.[6]张秋爽,何文英,张冰倩,等.PDCA管理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1):2961-2965.[7]刘义兰,黄恺,熊莉娟,等.综合医院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护理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7):1006-1010.[8]林志红,王妍炜,刘姝,等,雷亚星.PDCA循环法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1):1437-1439.[9]张素燕.发热门诊患者中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的应用[J].糖尿病天地,2019,16(5):212-213.[10]余艳媚,周小玲,余洽超,等.PDCA原理在儿科临床路径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9,10(1):60-64.本文编辑:董永阳㊀㊀2021-03-13收稿多学科护理会诊模式在提升护士综合能力中的应用门婷婷1,杜修燕2,王㊀玲1,张㊀敏1,李明娥1∗(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㊀山东滨州256603;2.无棣县人民医院)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多学科护理会诊模式在提升护士综合能力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 2019年12月1日参与多学科护理会诊的131名护士长㊁32名责任护士,会诊后统计护士长㊁责任护士对多学科护理会诊中病例汇报㊁沟通交流㊁问题提出㊁问题解决4个方面的满意情况,并比较责任护士在会诊前后综合能力的变化情况㊂结果:多学科护理会诊后,参与会诊的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对病例汇报㊁沟通交流㊁问题提出㊁问题解决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7.71%㊁96.95%㊁99.24%㊁100.00%和93.75%㊁90.63%㊁100.00%㊁100.00%;责任护士在参与会诊后的护理综合能力高于会诊前(P<0.01)㊂结论:多学科护理会诊模式的应用可提高会诊人员的满意度,提高责任护士的综合能力,能更好地护理患者,减轻患者痛苦㊂ʌ关键词ɔ多学科护理会诊;责任护士;护理满意度;综合能力中图分类号:R192.6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1.07.026㊀㊀文章编号:1006-7256(2021)07-0073-03㊀㊀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源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不断发展㊁改进,已成为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医学模式之一㊂通常是由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组成的固定工作组,将针对某种疾病,定期㊁定时地举行临床研讨会,提出适合患者治疗和护理的最佳方案,最终该治疗和护理计划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在多学科联合帮助下执行[1]㊂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则是在特定条件下,组织不同领域的护理专家,对疑难杂症患者进行全面㊁多角度的讨论和研究,总结更优质的护理计划方案㊂多学科护理会诊的核心导向是以患者疾病的诊疗为需求,并将疾病诊∗通信作者断与治疗的全过程衔接,可以弥补单一学科诊疗的不足,为患者制定更专业㊁规范㊁科学的诊疗及护理方案㊂近年来,已广泛应用在疑难危重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2]㊂我院近年开展多学科护理会诊,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㊁提升护理技能㊁促进医患和谐方面取得理想效果㊂现报告如下㊂1㊀对象与方法1.1㊀研究对象㊀以我院参与 多学科护理会诊 的护士长及责任护士为研究对象,科室主要包括肿瘤科㊁老年医学科㊁疼痛康复科㊁妇科㊁中医科㊁血液内科㊁重症监护室㊁泌尿外科㊁胃肠外科㊁神经外科等㊂观察2018年1月1日 2019年12月1日我院32例 多学科护理会诊 中共131名护士长㊁32名责任齐鲁护理杂志2021年4月第27卷第7期护士参与会诊管理的情况㊂1.2㊀方法1.2.1㊀会诊标准㊀①疾病表现涉及多个学科患者;②经过诊治后效果较差患者㊂1.2.2㊀会诊人员㊀成立多学科护理会诊小组,组长由护理部主任担任,组员由各相关科室护士长担任㊂所有会诊均由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参加,包括护理部主任及副主任㊁护理部督导专家㊁相关科室护士长3 6名及患者所在科室责任护士等㊂1.2.3㊀会诊方法㊀①所有患者均为住院患者㊂由主治医生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完成病历,患者所在科室责任护士负责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由所在科室护士长向护理部提出申请㊂申请时提供患者病情,提出会诊目的,并明确邀请相关会诊科室㊂资料提交后,护理部组织相关专业水平㊁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成立多学科护理会诊小组,小组成立后,在24h内进行会诊㊂②多学科护理会诊小组到达患者所在科室后,首先需对患者进行床前会诊㊂责任护士汇报患者病例㊁各检查指标,提出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㊁护理诊断及会诊目的,会诊小组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了解和判断㊂③床前会诊结束后,由责任护士以幻灯片的形式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汇报㊂包括查体结果㊁相关检查资料等,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和分析,围绕患者病情及护理要点和难点,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提出专科护理意见和护理措施,制订准确㊁全面的诊疗护理计划㊂④责任护士详细记录会诊经过,综合会诊意见对患者积极对症处理,并将护理计划告知患者及家属,深入观察病情发展情况㊂1.3㊀评价指标㊀①满意度: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会诊结束后当场发放给多学科护理会诊小组成员中的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并当场收回㊂调查内容主要围绕4个方面:病例汇报㊁沟通交流㊁问题提出㊁问题解决,由答卷人根据个人感受给出评价,评价包括4个等级:非常满意㊁满意㊁不满意㊁非常不满意㊂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ˑ100%㊂②责任护士综合能力:在会诊前和会诊后向责任护士发放‘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评分表“,内容包括6个方面:工作积极性㊁解决问题的能力㊁分析手法㊁团队凝聚力㊁责任荣誉感㊁个人沟通技巧㊂该评分表采用Likert6级评分(1 6分),评分越高则表明综合能力越好㊂1.4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㊂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㊀本组护士长参与多学科护理会诊满意度情况㊀见表1㊂表1㊀本组护士长参与多学科护理会诊满意度情况(n=131)项目㊀非常满意名%满意名%不满意名%非常不满意名%满意度(%)病例汇报㊀12091.6086.1132.2900.0097.71沟通交流㊀11184.731612.2143.0500.0096.95问题提出㊀12796.9532.2910.7600.0099.24问题解决㊀12192.37107.6300.0000.00100.002.2㊀本组责任护士参与多学科护理会诊满意度情况㊀见表2㊂表2㊀本组责任护士参与多学科护理会诊满意度情况(n=32)项目㊀非常满意名%满意名%不满意名%非常不满意名%满意度(%)汇报病例㊀2371.88721.8726.2500.0093.75沟通交流㊀2062.50928.1339.3700.0090.63提出问题㊀32100.0000.0000.0000.00100.00解决问题㊀32100.0000.0000.0000.00100.002.3㊀本组责任护士会诊前后综合能力评分比较㊀见表3㊂表3㊀本组责任护士会诊前后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分,xʃs)时间㊀n工作积极性个人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荣誉感分析手法会诊前㊀323.31ʃ1.2563.13ʃ1.6413.31ʃ1.0303.38ʃ1.0403.94ʃ1.0142.97ʃ1.121会诊后㊀324.41ʃ0.9464.53ʃ1.1074.78ʃ0.9415.25ʃ0.7184.88ʃ0.7935.00ʃ0.803t值-3.936-4.019-5.955-8.394-4.120-8.331P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3㊀讨论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临床科室越来越细化, 大科化 逐渐被专科诊疗模式取代,随之而来的诊疗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3]㊂然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人们的疾病类型变得越来越复杂,往往导致多器官㊁多系统的损害㊂此外,医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和成熟,要求医生以人为本,采用系统㊁全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㊁解决问题[4]㊂目前,国际常用的一种专科疾病协作诊治的新模式,就包括疑难病例的会诊管理,这是一种多学科综合协作的管理方式[5]㊂多学科联合会诊是相关多学科专家的合作,是由专人主持,是有要求㊁有固定时间及地点的临床讨论会,共同为患者提出并执行最合适的诊疗及护理方案㊂其目的是将传统的经验化医疗模式转变为多学科小组合作㊁诊疗㊁决策的模式,针对特定的疾病,以患者为中心,整合医疗资源,为患者确定最佳的诊疗㊁护理方案[6]㊂其优势在于全面㊁精准㊁高效的分析,快速㊁综合的诊断,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预后,降低医疗费用,促进医患信任[7]㊂在临床工作中,责任护士的护理始终贯穿患者的临床诊治乃至出院后护理,可以获得患者的一线资料,为会诊提供参考依据㊂另外,责任护士直接服务患者,在会诊前后,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知识和技能与临床医生进行协调合作㊂本研究中,责任护士在整个多学科护理会诊过程中,承担着资料收集㊁沟通交流㊁病情汇报㊁会议记录㊁文件保存㊁护理诊断㊁参与病历讨论㊁护理措施实施㊁随访等工作㊂根据研究结果,在参与多学科护理会诊后,责任护士在工作积极性㊁解决问题的能力㊁分析手法㊁团队凝聚力㊁责任荣誉感㊁个人沟通技巧6个方面的能力均有了显著提高,表明多学科护理会诊对责任护士的综合能力有积极促进作用㊂责任护士综合能力的提升,不仅能促进患者的康复,还可以提高患者㊁家属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更好地体现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作用㊂32例患者的多学科护理会诊的实施需要有组织㊁有计划地进行㊂会诊前,要根据患者病情邀请相关科室并成立多学47齐鲁护理杂志2021年4月第27卷第7期科护理会诊小组;会诊后,会诊专家就涉及本专业问题提出专科护理要点㊂如消化内科会诊可以针对消化道出血㊁急性胰腺炎㊁腹痛㊁腹泻等提出专科护理意见;呼吸内科会诊可指导雾化吸痰㊁呼吸机护理和气道护理等;泌尿外科会诊可帮助指导相关导管护理㊁尿潴留等;压力性损伤小组会诊可针对压力性损伤分期㊁营养等情况提供专业护理意见;营养团队可为患者的临床营养提供支持方案,并对要素饮食等给予专业指导;心理小组会诊贯穿于全过程,可对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建议,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㊂通过多学科护理会诊,我们将各专科护理会诊意见进行归纳,并根据会诊意见制定更全面的护理计划,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疗效㊂因此,对疑难疾病的患者应及时申请多学科护理会诊,及时获得各专科护理建议,制定更全面的护理措施,从而促进患者更快康复㊂我院护理部在收到科室申请后,及时㊁有效地组织多学科护理会诊,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临床护理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帮助患者获得及时㊁全面的诊断和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㊂同时,也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和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㊂多学科护理会诊模式组织不同领域的护理专家,对疑难杂症患者进行全方位㊁多角度的探讨和研究,总结出更加优质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㊂同时,通过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知识共享和风险共担,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年轻护士的业务水平,促进责任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㊂综上所述,多学科护理会诊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全面㊁合理的护理措施,确保治疗效果和预后,对促进医患和谐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㊂参考文献[1]㊀VretveitJ.Fivewaystodescribeamultidisciplinaryteam[J].JInterProfCare,1996,10(2):163-171.[2]张美英,杨方英,吴红娟,等.跨院联合基地肿瘤专科护士专业实践现状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7):479-481.[3]孙茜.多学科门诊会诊做实模式仍需努力[J].中国医院院长,2017,6(2):32-33.[4]李钟仁,杜勤,王敬茹,等.基于患者视角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2016,20(8):34-35.[5]何辅成,范仲珍,汪昕.多专科协作诊疗门诊信息化建设和效果评价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0):36-37.[6]张晓辉.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J].中国医院,2016,20(7):1.[7]何辅成,范仲珍,汪昕.我国医院门诊多专科协作诊疗模式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8):30-31.本文编辑:董永阳㊀㊀2020-08-03收稿中医情志调欲法结合艾灸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裴艳娜,田㊀娟,陈元元(开封市中医院㊀河南开封475000)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中医情志调欲法结合艾灸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㊂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 2018年1月31日收治的脑卒中抑郁症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㊂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情志调欲法结合艾灸干预㊂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㊁心境变化[采用心境状态量表(POMS)]及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测量表(WHO⁃QOL⁃100)]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ANAS中正性情绪得分高于干预前(P<0.01)㊁负性情绪得分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POMS中疲乏㊁愤怒㊁紧张㊁压抑㊁慌乱维度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㊁精力㊁自尊感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100中躯体功能㊁心理功能㊁社会关系㊁独立性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㊂结论:中医情志调欲法结合艾灸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㊂ʌ关键词ɔ中医情志调欲法;艾灸;脑卒中抑郁症;负性情绪;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473.7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1.07.027㊀㊀文章编号:1006-7256(2021)07-0075-04㊀㊀中医将脑卒中称为中风,中风后抑郁被归为 郁症 痴呆 等范畴,兼具中风和郁症的特点,如‘外台秘要“谓 喜怒愁忧,心意不定,恍惚喜忘,夜不能寐 ,中风后郁症患者多有失眠不寐㊁失望沮丧㊁食欲缺乏㊁思虑过多㊁沉默少言等表现[1]㊂历代医家多认为,郁症乃因正气不足,情志失和,脏腑失调,致气血瘀滞,津液运化不畅,日久气结,神明昏焉,故有失眠难寐等表现[2]㊂祖国医学素来重视心理健康,早在‘素问㊃宝命全形论“中就提及 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 ,将 治神 放置于疾病治疗的首位,情志护理配合中药㊁艾灸㊁针刺等治疗抑郁症的满意效果已有报道,但中医情志调欲法齐鲁护理杂志2021年4月第27卷第7期。

急诊救治心肌梗死1例报道

急诊救治心肌梗死1例报道

急诊救治心肌梗死1例报道郭永红;张丽萍;马淑清【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急诊求治的患者立即描记心电图,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前准备.结果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结论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有效地改善了冠状动脉痉挛和心肌缺血等症状.【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0(008)018【总页数】2页(P149-150)【关键词】急诊;救治;心肌梗死【作者】郭永红;张丽萍;马淑清【作者单位】黑龙江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157011;黑龙江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157011;黑龙江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157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0岁,身高172cm,体质量90kg,患者主诉:心前区疼痛3h。

该患者3h前大量饮酒后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大汗,不能忍受,急到宁安市人民医院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吗啡5mg肌内注射后送我院,仍觉后背酸痛、胸闷、气短。

立即做造影前准备。

1.1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Ⅱ、Ⅲ、F病理Q波,ST段抬高;I、L、V1~V5ST段压低,异常心电图。

心动超声:阳性所见符合心肌梗死改变,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1.2 临床诊断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高血压1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

与家属交代病情急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术。

1.3 造影诊断冠状动脉呈右优势型,前降支近段斑块形成,第一对角支发育细小,开口80%局限性狭窄,第二对角支发育较大,开口95%局限性狭窄,前降支中段50%管状狭窄,回旋支近段75%管状狭窄。

1.4 治疗结果右冠状动脉远段完全闭塞,此处植入爱克塞尔3.0mm×28mm药物洗脱支架,无残余狭窄。

支架植入术成功。

2 临床护理2.1 基础护理主要加强皮肤护理,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翻身等防止褥疮发生。

预防感染的发生。

2.2 生命体征的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严格心电监护,一旦发生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给予及时的抢救和护理。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护理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护理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护理
陆剑嵘
【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
【年(卷),期】2007(022)001
【摘要】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急诊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以增加全身血液灌注,并采用扩冠、抗凝等治疗纠正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生命体征稳定。

提出早期正确诊断,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和对症护理,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陆剑嵘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内科江苏南京 2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两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护理体会 [J], 沈菲
2.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护理 [J], 杨红梅;郝婧;许春芳;许春艳
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J], 陈蓓蓓;周润;刘庆华
4.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护理体会 [J], 刘光艳;李静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间隔穿孔的护理 [J], 刘珍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对策及其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对策及其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对策及其意义
何建红;冷雪
【期刊名称】《中华当代医学》
【年(卷),期】2005(11)3
【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者实行心理护理疗效观察。

方法 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时间先后入院随机排列。

结论实行心理护理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情绪、缩短病程。

【总页数】2页(P65-66)
【作者】何建红;冷雪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州市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株州412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2
【相关文献】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护理对策 [J], 蒿光艳;杨雪珍;屈学勤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J], 王丽芬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J], 王丽芬
4.门诊犬伤患者心理现状及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 [J], 王子莲;高永祺;高月婵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J], 郎建宏;吕旭红;宋建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DT护理新模式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分析

MDT护理新模式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分析

MDT护理新模式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分析
何雪辉;康利鸽;冯素敏;康志敏;李燕;吕新湖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13(35)6
【摘要】@@
【总页数】3页(P954-956)
【作者】何雪辉;康利鸽;冯素敏;康志敏;李燕;吕新湖
【作者单位】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心内科;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心内科;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心内科;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心内科;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心内科;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崔亚莉
2.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对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J], 郝清云
3.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崔亚莉
4.创伤中心支持下的MDT和绿色通道模式在危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研究 [J], 陈三梅
5.创伤中心支持下的MDT和绿色通道模式在危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研究 [J], 陈三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56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56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56例临床分析
白艳丽;胡爱丛;姚曙辉
【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4(022)001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抢救措施.方法总结56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院前急救措施及结果.结果 8例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无效死亡,48例均经抢救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及时转送医院,3例在住院期间并发室颤抢救无效死亡,余经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总死亡率7.1%.结论实行快速有效地院前急救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愈后.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白艳丽;胡爱丛;姚曙辉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2
【相关文献】
1.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56例临床分析 [J], 何晃养
2.138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临床分析 [J], 卞毅
3.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180例临床分析 [J], 李昕睿
4.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的临床分析 [J], 王晓钟;邱丽敏
5.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临床分析 [J], 黄比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郑海英;郭丽;高智英
【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卷),期】2008(8)14
【总页数】2页(P3431-3432)
【关键词】心肌梗塞/护理;急救
【作者】郑海英;郭丽;高智英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2;R473.5
【相关文献】
1.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J], 钟文仙;蔡艳芳;陈洁文
2.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绿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J], 谢巧
3.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提高急诊绿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价值研究 [J], 李建华
4.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绿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 马林
5.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提高急诊绿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价值研究 [J], 王玉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康复指导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恢复期的疗效

康复指导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恢复期的疗效

康复指导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恢复期的疗效
甄严杰;何翠竹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卷),期】2013(033)010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高达30%,尤其是老年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重,并发症多,恢复期相对较长,稍有不慎极易再发心梗或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而猝死。

因此,在恢复期采取有效措施预防AMI复发及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总页数】2页(P2430-2431)
【作者】甄严杰;何翠竹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一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一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康复指导 [J], 崔月丽;王玲
2.阿替普酶联合通心络胶囊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疗效、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J], 邱男;安亚平;龙永锦;邓佳
3.介入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血管病变病人的疗效及对血清VEGF、ox-LDL 水平的影响 [J], 谢芳;董丹萍;刘遵季;郭自同
4.心脏干预治疗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J], 王红银;王海云;徐彩云
5.康复指导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效果观察 [J], 卢念培;钟霞;韦振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学科协作护理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何雪辉康利鸽冯素敏康志敏李燕吕新湖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30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疾病知识知晓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对疾病知晓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高效性、实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传统护理模式;急性心肌梗死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3.01.016Multi-disciplinary team collaborativ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HE Xue-hui,KANG Li-ge,FENG Su-min,et al(The First Hospital of Shijiazhang city,Shijiazhuang050000)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the nursing modality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to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Methods:Through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ree-hundred cases of AMI,who had experience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300patients of AMI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150cases in each group.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was employed to the control group employs,MDT was adopt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n evaluation indexes such as the door-to-balloon time(DTB),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common complications after interven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ervices and disease related knowledge knowing rate were also compared.Results: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visits to balloon time,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ervice and the disease knowing rat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nursing model is a new model of nursing,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practicability,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ing.Key words Multi-disciplinary team;Traditional nursing mode;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多学科协作(MDT),是国际上近年来提出的重要医学模式,目的是使传统的个体式、经验式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小组协作、决策模式,由此推动全方位专业化、规范化诊治策略及合理化医疗资源整合配置,最终以质量控制系统来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并进一步推动多学科交叉发展[1]。

我中心为进作者单位:050000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何雪辉:女,本科,主管护师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建立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建立一套规范的、系统的救治护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7月 2012年6月在我中心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0例,其中男184例,女116例。

年龄33 86岁,平均(56.3ʃ3.4)岁。

合并高血压244例,冠心病98例,糖尿病47例,其中89例存在两种以上的合并症。

将2010年7月 2011年6月采用传统模式救护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7月 2012年6月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进行救护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并发症以及沟通能力、认知能力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方法,即接受患者住院的心血管科室或急诊科室根据本科室的救治程序和主管医师的经验开展救护工作,护士按医嘱逐项执行,护士听从医师口令。

1.2.2观察组按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实施救护。

1.2.2.1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救治流程一经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启动多学科协作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案,由医院组建的临床服务组电话通知急诊科、导管室、CCU病房、心血管病房、后勤保障部等。

多学科协作护理团队人员包括急诊科护师、导管室护师、CCU护师、心血管护师,要求各部门人员20min内到达岗位,履行好自身职责,按多学科协作护理程序实施救护。

具体内容见表1。

表1多学科协作护理程序具体内容救护时间到达科室MDT人员救护措施5min内急诊科急诊科护师启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案,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液路,心电、血压、血氧监测,做好入院评估10min内急诊科急诊科护师采集心电图和血液标本,遵医嘱应用硝酸甘油、吗啡、氯比格雷等配合医师救护20min内急诊科急诊科护师由院办室协助办理住院手续,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严密观察有无心肌梗死并发症并及时处理30min内急诊科急诊科护师完成介入术前准备,签署知情同意书,备皮,持续ECG监测,及时处理心律失常40min内导管室导管室护师携除颤仪、抢救药品、吸氧装置由急诊科医护人员陪同送至导管室,与导管室护师交接患者情况90min内导管室导管室护师导管室护士协助介入医师完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住院1 3d CCU病房CCU护师由CCU护师与导管室护师交接患者情况及生命体征,入住CCU病房,给予持续ECG监测,及时发现处理术后并发症,做好穿刺部位切口护理及基础护理,做好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住院4 7d心血管病房心血管护师转入心血管病房,做好心肌梗死饮食、运动健康教育、药物指导,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住院8 10d心血管病房心血管护师康复训练住院10d后(出院日)心血管病房心血管护师出院指导,随访1.2.2.2多学科协作护理管理方法(1)组建多学科协作护理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团队,团队人员须经过严格筛选、培训、考核。

参加人员须取得ICU,CCU护士资格认证,或必须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要求时间观念强,协作能力好,考核合格方可入队。

(2)团队成员须严格执行多学科协作护理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工作流程。

(3)每周开展多学科协作护理小组会议,找出工作薄弱环节,及时持续质量改进。

(4)严格考核评价,以各部门团队完成时间为量性标准,多学科协作护理质控标准为质性标准。

每例病例由参加救治的护师填写具体救治时间、内容及遇到的护理问题,请求团队帮助解决的时间、方法、效果等,最后交到质量管理科进行统计。

1.3评价指标统计两组就诊至球囊扩张(DTB)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本院护理部发放的患者对临床科室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评分≥90分为满意,<90分为不满意。

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主要包括疼痛性质、良好性格、合理饮食、卧床休息、活动锻炼、防止便秘、遵医行为、自救能力、护理前后配合、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共10个方面,每个问题设3个答案(知道10分、部分知道6分、不知道3分),共计100分。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PEMS3.1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2,表3)表2两组患者DTB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xʃs)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DBT时间(min)平均住院时间(d)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分)15061.21ʃ8.306.92ʃ3.2089.10ʃ4.7115047.52ʃ5.814.81ʃ2.4094.20ʃ3.2116.54926.460510.9585<0.05<0.05<0.05表3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例(%)组别对照组观察组χ2值P值例数满意不满意150132(88.00)18(12.00)150145(96.67)5(3.33)7.95790.00483讨论通过对比两种救护模式下的评价指标,可以证明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于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高效性和实用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其具体应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为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模式化的救治平台。

多学科协作护理团队包括急诊科护师、导管室护师、CCU 护师、心血管病房护师。

这个团队以时间为横轴,以救治程序为纵轴[2],对患者实施规范的、系统的、连续的救护,护理措施与医疗诊断、治疗同步,多学科、多部位救护操作同步进行,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赢得最佳的救治时间窗,对患者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2)缩短了DTB 时间,发挥了高效团队协作的优势。

指南建议DTB 时间应控制在90min 之内[3]。

临床救治程序的优化及高效护理团队的协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救治环节,减少了在转运、治疗过程中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