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
深圳项目用水节水评价报告
深圳项目用水节水评价报告深圳作为中国经济特区之一,自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项目建设日益火热。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环境,深圳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政策和节水措施。
本文旨在通过对深圳项目用水的节水评价,分析深圳市近年来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深圳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南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降雨量较为丰富。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深圳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显。
根据深圳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深圳市的日均用水量已经超过了该市的可持续供水能力的15%。
深圳市项目用水量主要包括工业用水、建筑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占深圳市总用水量的80%,其中主要包括电子、纺织、化工等行业。
建筑用水主要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居民生活用水则是市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用水。
二、深圳市用水节水措施分析为了解决深圳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深圳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
首先,深圳市政府加大了水资源管理的力度,强化了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
其次,深圳市政府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居民采取节约用水的措施,例如修建雨水花园、推广节水设备等。
此外,深圳市政府还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用水管理,限制高水耗行业的用水量,鼓励优先发展低水耗产业。
三、深圳市用水节水评价虽然深圳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深圳市的用水结构不合理。
深圳市的工业用水量占比过高,而居民生活用水量相对较低。
其次,深圳市的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系统有待完善,对于用水量的监测和统计不够精准。
此外,深圳市政府对于高水耗行业的管控措施还不够严格,导致部分行业的用水量仍然偏高。
四、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促进深圳市的水资源节约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深圳市政府应加大对于高水耗行业的控制力度,鼓励行业转型升级,发展低水耗产业。
其次,深圳市应加强对于用水监测和调度系统的建设,提高数据的精准度。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地下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水资源之一。
在我国,地下水是农村和城镇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也是工业、农业、生态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水源。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地下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一、地下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 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些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干涸。
此外,由于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及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地下水的开采也存在着合理性和利益分配问题。
2. 地下水环境污染我国许多地区的地下水环境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比如,工业废水、农药、化肥、浸渍液等物质的排放,使得地下水污染严重,不仅危害水质,更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3. 地下水监管不力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由于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管和保护,导致一些不良行为得到允许或很难受到惩罚,从而严重损害了地下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1.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夯实地下水管理制度、优化用水结构、建设水利工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保证地下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减少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2. 加强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是保护地下水资源和人类健康的关键。
针对地下水污染,我们应该加强监测、建立污染应急预案、加强责任追究、配合政策调控,以实现地下水环境的全面治理。
3. 完善地下水监管机制为了解决地下水监管不力的问题,政府应该强化地下水的监管和管理,完善地下水管理法规,加强地下水管理机构的建设,完善地下水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交易市场,以实现对地下水资源全面监管和保护。
4. 提高社会公众意识最后,请大家一起行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个人水资源消耗习惯,充分利用可再生水资源,如大量利用雨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依赖,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对策
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对策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维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管理和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为了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管理和保护对策。
首先,加强监测与评估。
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全面的监测网络,确保对地下水水位、水质和水文地质等指标进行精确的监测和评估。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
监测和评估的结果还应当公开透明,以促进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管理的格局。
其次,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法规。
地下水资源管理需要有具体的操作方案和监管标准。
政府应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制度建设,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权责,明确各类水资源的使用与保护权限,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并支持相关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益。
第三,推广节水技术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需要管理,还需要改善人们的用水习惯和技术手段。
政府应该加大对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鼓励人们使用水资源效率更高的设备和方法,例如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水智能管理系统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水价和水费管理,提高水资源的经济价值,激励人们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第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政府应加大对水源地和地下水保护区的保护力度,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或限制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性开发。
此外,还应加强对水体污染的治理,禁止或限制工业企业、农业和生活排污对地下水的直接污染,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挑战。
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合作机制,在全球层面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保护。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地下水作为我国主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一些问题,下面将分别从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形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其水质水量的时空差异性十分明显。
其中河流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储量较大,但正受到过度开采的威胁,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关系混杂,环境容易受到污染;而沙漠、高寒及水文漏斗区等特定地理条件下的地下水水文环境较为脆弱,天然补给量相对较小、水量水质不稳定、人为干扰较大等问题比较突出。
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形势。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下水一直是城市供水、工业生产及农村饮用水的主要补充水源。
除此之外,地下水资源还十分关键地影响着粮食生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地下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经达到了3280亿立方米,其中76%的用水量用于农业灌溉,17%用于工矿用水,5%用于城市供水,2%用于生态环境建设。
三、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 耗水量较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地下水的开采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使得地下水消失,并由水资源短缺发展为地下水储量短缺。
2. 水质变异性较大。
由于地下水与地表水、空气、土壤等环境因素的接触、溶解作用的影响,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性质变异性较大。
3. 污染风险增大。
近年来,由于不当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城市化的加快以及污水处理不彻底等因素,地下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威胁。
四、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1. 实施科学规划,建立合理用水制度。
注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用水领域合理分配用水资源,从地下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水环境建设等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实现对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
深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亮点及典型案例材料
深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亮点及典型案例材料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许多亮点和典型案例。
下面将介绍深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十个亮点和典型案例。
一、生态修复:深圳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措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例如,深圳市在龙岗区建设了深圳大鹏湾湿地公园,通过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水质,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二、水资源保护:深圳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推行水资源循环利用。
例如,深圳市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冲厕、灌溉等,有效节约了自来水资源。
三、垃圾分类:深圳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分类回收,减少了垃圾的填埋量。
例如,深圳市在社区推行垃圾分类,设置了不同的垃圾桶,方便居民进行分类投放。
四、节能减排:深圳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深圳市对工业企业进行了排放标准的严格监管,推广了清洁生产技术,降低了工业废气的排放量。
五、绿色出行:深圳鼓励居民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例如,深圳市推广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方便市民短途出行,减少了汽车使用的频率。
六、建设生态城市:深圳努力打造生态城市,通过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深圳市在市区建设了绿道,增加了绿地面积,改善了市民的休闲环境。
七、环境监测:深圳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监测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保障市民的健康。
例如,深圳市在各个区域设置了环境监测站,定期对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发布。
八、生态教育:深圳重视生态教育,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例如,深圳市开展了环保知识竞赛,组织了环保讲座,加强了市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九、自然保护区建设:深圳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例如,深圳市在龙岗区建设了布吉山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多个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
十、国际合作:深圳与国际合作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摘要:地下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和生态环境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更是经济安全、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特别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实保障。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社会高度依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为基础,指出了其所面临的一些根本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方法,可以为未来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利用;保护;对策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围绕解决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确立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
进入新发展阶段,立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地下水管理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地下水赋存的隐蔽性决定了地下水利用与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地下水超采、海水入侵、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当前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使用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其进行科学理性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1地下水资源的主要特性1.1具有系统性地下水是地球含水系统的一个关键部分,而且,地下水本身又是一个不断循环的水体系,在一个地区内,地下水资源发生的改变和被污染现象,将通过水循环过程,对整个地下水体系产生作用,从而对地球含水系统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局部和全局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此项内容能够很好的体现出系统性的特性。
1.2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并存因为地下水资源属于地球含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水循环的特性,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水资源可以进行水资源的更新和再生。
通过水资源更新,还可以对地下水资源的消耗与污染进行均衡,从而恢复一定数量的污染水质,这就是地下水资源的可再生性。
然而,因为地下水资源的更新周期最多可以达到1400年,其年更新率大约只有0.6638%,这意味着其相对补充速率非常低。
深圳节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深圳节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深圳是个大城市,大家都知道,经济发展得飞快,楼房高得像一根根擎天柱,一眼望过去,满眼都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但是,说到水的问题,嘿,情况就不太乐观了。
你看啊,深圳的水资源本来就不多,特别是地下水,这两年越来越紧张,节水的问题成了个不容忽视的大事。
水短缺的问题并不只是深圳一个地方,全球都在为水的利用和保护操心呢。
不过说回来,深圳毕竟是咱们大广东的“龙头”,如果这座城市连水都管不好,那可真是要“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都给自己添麻烦。
说起深圳节水工作,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哦,不就是让大家洗澡别开太久水,刷牙的时候关水龙头吗?嗯,没错,确实是这么个意思。
但是,要是大家都只是想着这些“小招数”,那就太小看这个问题了。
其实深圳面临的水资源紧张,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用水的问题,还涉及到工业、农业、生态等多个方面。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想靠“关水龙头”来解决问题,恐怕连治标都没做到,怎么可能治本呢?说到工业用水,深圳可是一个重工业和高新技术并存的地方。
很多企业需要大量的水来生产,比如说制造业、化工产业、电子厂等等。
你想啊,水在这些行业里可是一种“命脉”,没有水,很多生产线就停了。
所以,节水的工作不仅要关注居民用水,还得想办法让这些大企业们也能高效用水,减少浪费。
怎么做呢?有些企业已经开始采用循环水系统,通过这种“老马识途”的方法,让水在企业内部循环使用,而不是随便放掉。
这就好比你喝水的时候,不是把水一口吞下去,而是喝了之后还能继续喝,减少浪费,聪明吧?再说说农业,深圳虽然城市化很快,但周边的农村地区还是有一些农业生产的。
你想,夏天一到,那些果树、蔬菜都得“喝水”,而这时候,水的消耗量大得惊人。
可是,很多地方的农田灌溉设施还没达到最节水的标准。
原本能节约一点水的办法,比如滴灌系统,一些地方却还在用那种老式的漫灌方式,水撒出去,几乎有一半流走了,真是“浪费水,浪费钱”啊!要是能大力推广高效的灌溉方式,减少这种“撒胡椒面”的浪费,农民朋友也能省下不少成本,大家都高兴。
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1号)《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经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2004年12月30日通过,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05年1月19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00五年二月二日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2004年12月30日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2005年1月19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节约用水遵循统一规划、总量控制、计划用水、综合利用、讲究效益的原则。
第三条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应当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统一的节约用水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发展规模、重大建设项目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建设应当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
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设节水型城市。
第四条市政府应当结合本市水资源实际情况,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鼓励和扶持对污水、中水、海水以及雨水等的开发、利用,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统筹考虑。
污水、中水、海水以及雨水等的综合利用应当纳入节约用水规划。
第五条市政府水务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水务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节约用水管理工作,依法履行下列职责:(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节约用水规划和各类用水定额,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二)管理用水单位的水量平衡测试工作;(三)审查建设项目的用水节水评估报告,组织节约用水设施的竣工验收;(四)污水、中水、海水和雨水利用的规划、管理工作;(五)节约用水的其他管理工作。
市水务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承担节约用水的具体管理工作。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第一章综述地下水资源是农业、工业、生态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是当今世界最广泛使用的水资源之一。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地下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这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甚至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是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在中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历史悠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
目前,地下水资源已成为全国许多地区的主要供水来源,特别是在北方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更是承担了城乡饮水、农业生产等多种用途。
然而,随着地下水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一些地区正面临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难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位持续下降。
在一些开发利用较长时间的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超过了补给量,导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资源恢复能力降低,影响了地下水的可持续发展。
2. 水质受到污染。
由于一些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大量废水、废气侵入地下水层,导致地下水水质受到破坏。
在目前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这对水资源的保护也形成了极大威胁。
3. 生态环境持续受到影响。
地下水位的下降和污染会对地表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导致湿地、河流和湖泊等健康生态系统的破坏,危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第三章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用为避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负面影响,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以下是几种地下水资源科学开发与利用的方法:1. 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
开发方案应根据地下水的补给量、水位变化趋势等因素来科学制定。
同时在方案设计中,强化监管,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严重污染,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是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任务。
深圳市浅层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及保护对策
第35卷第6期2019年12月中国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Vol.35No.6Dec.2019深圳市浅层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及保护对策熊向陨1,余良1,何伟彪1,李玮2,谢林伸2,肖建军31•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深圳5180492•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01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摘要:依托深圳市浅层地下水质量监测调查成果,开展全市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估工作#结果显示:多数监测点位水质属《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的.类和/类标准,综合质量评价水质为较差级别#深圳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需要加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分析深圳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差的原因,并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对策及建议#关键词:深圳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中图分类号:X8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6002(2019)06-0065-05D0I:10.19316/j.issn.1002-6002.2019.06.09Investigation on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Status of Shenzhen and the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XIONG Xiangyun1,YU Liang1,HE Weibiao1,LI Wei2,XIE Linshen2,XIAO Jianjun31.Shenzhe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o,Shenzhen518049,China2.Shenzhe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Shenzhen518001,China3.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of Quality Control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China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o,Beijing100012,ChinaAbstract:Thir paper made an evaluation on the shallow groundwateo environment status of Shenzhe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resulto.The resulto showed that the ccllected shallow groundwater samples cculd ovvrali be classified as IE n V by Quality standard for groundwater,which ir at the poor levvl.The shallow groundwater of Shenzhen was hardly to be satisfactoiy and reinforcement of protection was needed.Upon the basir the papei made an enquiiy to the causes of the pooi ccndition of the shallow groundwatei environment of Shenzhen,then raised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itions of groundwatei environment piotection in Shenzhen.Keywords:Shenzhen;shallow goundwater;environmental quality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中国的信息之城和创新之都’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快速增加,水资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深圳市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的1/10,70%以上的供水靠市外东江引水,是全国七大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地下水作为深圳市的抗旱应急和战略储备水源,是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深圳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一、项目背景及目标深圳市是中国典型的经济特区,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水土保持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制定并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深圳市的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水土保持措施1.种植植被在项目建设区域和周边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植被种植。
选择具有较强抗风固沙、保水保肥能力的植物进行种植,如禾本科植物、豆科植物等。
通过植被的覆盖,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2.土地整治对项目区域内的裸露地面进行整治,采取覆盖保护措施。
可以使用覆盖层、草坪、绿化带等方式,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地的保肥保水能力。
3.河道治理对项目区域内的河道进行治理,加固河岸,修建堤坝等措施。
通过河道治理,可以有效减少河水冲刷土壤,保护土地资源。
4.集雨措施在项目建设区域进行雨水集雨措施的设计和建设。
可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设施等方式,将雨水集中收集利用,减少水土流失。
5.建立监测系统在项目建设区域建立监测系统,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可以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设备等手段,及时掌握水土保持状况,及时调整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6.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项目相关人员的水土保持宣传教育。
通过组织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项目相关人员的水土保持意识,增强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效果。
三、实施步骤1.制定水土保持工作计划在项目启动前,制定详细的水土保持工作计划,对整个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
2.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按照水土保持方案,逐步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监督施工进展,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3.进行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定期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与监测。
破坏地下水资源的行为与保护对策
破坏地下水资源的行为与保护对策地下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它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地下水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本文将探讨一些破坏地下水资源的行为,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首先,过度抽取地下水是破坏地下水资源的主要行为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地下水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一些地区的地下水被大量抽取,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出现地下水资源枯竭的情况。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制定相应的抽水限额,确保地下水的合理利用。
其次,地下水污染也是破坏地下水资源的重要原因之一。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等都可能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
一些工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没有进行废水处理,直接将废水排放到地下。
而一些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滥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农药和化肥渗入地下水中。
此外,一些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也可能渗入地下水。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地下水的质量安全。
此外,地下水开采和地表水利用之间的矛盾也是破坏地下水资源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一些地区,由于地下水资源丰富,人们过度依赖地下水,忽视了地表水的利用。
这不仅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还可能导致地表水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协调管理,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减轻对地下水的压力。
另外,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流动和补给规律,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技术支持,提高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水资源破坏的问题。
最后,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也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地下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拥有的公共资源,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地下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它广泛用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生产等领域。
然而,随着地下水开发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可持续利用对策。
首先,地下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下水位下降。
长期过度抽取地下水将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这将进一步影响河流和湖泊的供水,甚至导致地面沉降、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二是地下水污染。
过度开采地下水和不当排放废水都会污染地下水资源,使其变得不适合饮用或农业灌溉。
三是生态环境恶化。
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湿地消失、植被减少,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是地质灾害增加。
过度开发地下水后,地下岩体容易失去支撑而引发地面塌陷等灾害。
针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我们应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利用对策。
首先,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
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监测和调控,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改善农业灌溉技术、推广节水灌溉设备等措施,实现对地下水的高效利用,同时合理规划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减少浪费和损耗。
此外,加强废水处理和排放标准的执行,避免污染地下水资源。
第三,推动水资源的多元化供应。
加大对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支持力度,开发利用海水淡化和水资源回用技术,减轻对地下水的依赖,确保供水安全。
此外,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我们还需采取进一步措施。
一是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通过生态治理措施,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恢复其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是推进地下水污染治理。
加强废水排放的监管,建立完善的污染溯源和追责机制,对违规排放者进行严厉处罚,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净化与保护。
三是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投入,推动地下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综上所述,地下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通过可持续利用对策的实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其负面影响,并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管理可持续的方法
水资源管理可持续的方法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方法,从源头保护到合理利用,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是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首要环节。
在源头控制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避免土壤侵蚀对水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
2. 生态修复: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尤其是湿地等生态系统,以保护地下水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3. 水资源监测: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及时了解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二、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在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合理节约用水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节约用水方法:1. 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 智能供水系统:推广智能供水系统,通过高效的设备和技术,实现用水的精确计量和供应,减少浪费。
3. 循环利用:发展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如污水处理再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等,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水价调控:合理调整水价,通过经济手段引导用户节约用水,激励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水污染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了巨大威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方法:1. 加强监管:加强监测和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依法打击违规排放行为,严厉惩罚违法者。
2. 产业调整:鼓励高耗水、高污染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降低对水资源的压力。
3. 农业措施: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防止化肥农药的冲刷,避免农业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水源。
4. 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发高效、低耗、环保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的净化和再生利用能力。
四、跨区域合作水资源的管理是一个跨区域、跨行业的复杂问题。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深府[2010]171号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正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深府〔2010〕17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我市水资源保障能力,现就加强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意义水资源是重要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
我市是全国七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70%以上用水靠市外的东江引入。
按实际人口计算,目前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16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2和广东省的1/11。
近年来,随着东江沿岸其他区域的强劲发展,我市新增境外引水难度越来越大。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市总需水量将达到26.20亿立方米,境内可开发利用水资源3.33亿立方米,境外可引水量15.93亿立方米,需水缺口达6.94亿立方米。
在构建开源节流并举、外引内蓄并重、开发保护并进的传统水资源保障体系基础上,加大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力度,解决我市水资源短缺难题,构筑完善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市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市一直密切关注国内外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进展。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积累,目前我市的节约水资源、合理开发水资源的法制环境和社会氛围已较为成熟,雨洪、污水资源利用潜力巨大,再生水回用、雨洪资源利用技术等方面已具备较大优势,较好的经济基础和较强的公共财力也为开发雨水和再生水资源提供了充分的资金保障。
面向国家级生态市建设的深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第28卷第6期2008年12月水土保持通报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28,No.6Dec.,2008 收稿日期:2008205223 修回日期:2008208206 资助项目:深圳市环境保护局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合作项目 作者简介:易志斌(1980—),男(汉族),江西省九江市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环境管理。
E 2mail :yzb21t h @ 。
通信作者:马晓明(1962—),男(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与管理。
E 2mail :xmma @ 。
面向国家级生态市建设的深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易志斌,马晓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城市学院,广东深圳518055)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深圳市水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
介绍了深圳市的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按照国家级生态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分析了当前深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构建节水型产业体系,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优化配置水源,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关键词:国家级生态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深圳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8X (2008)06—0162—04 中图分类号:TV213Study 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 ater R esources in Shenzhen City inConstruction of N ational Eco 2cityYI Zhi 2bin ,MA Xiao 2ming(College of Envi ronment and U rban Sciences ,S henz henGraduate S chool of B ei j ing Universit y ,S henz hen ,Guang dong 518055,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in Shenzhen City ,there is a severe shortage of water supply.Basic situation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in Shenzhen City are introduced.Current problems of ex 2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Shenzhen City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for national eco 2c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 o promot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ome measures are put for 2ward ,such as establishing water 2saving industry system ,strengthening waste water treatment ,optimizing water re 2source scheme ,and perfecting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K eyw ords :national eco 2city;w ater resourc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Shenzhen City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是城市经济持续增长和人口容量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亦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必备前提。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方案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12.11•【字号】深府办函〔2022〕134号•【施行日期】2022.1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新区、合作区管委会)、市有关单位:《深圳市“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同时请各区加大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加大工业用水、行政用水中的再生水使用量,压实节水工作责任。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水务局反映。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2月11日深圳市“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方案为建立健全我市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明确各区人民政府(含新区、合作区管委会,以下统称各区)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目标及管控措施,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方案的通知》(粤办函〔2022〕221号)要求,结合深圳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在全面分析各区近年来用水总量增长趋势和“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基础上,充分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各区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指标控制目标。
(二)分配范围。
涵盖全市各区,包括: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区、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
(三)控制目标。
“十四五”水资源管控目标包括用水总量、地下水取用水量、非常规水源利用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幅以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共6项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要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之一。
近年来,由于地表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致使一些地区对地下水进行掠夺式开发,地下水超采及污染日趋严重。
深圳市位于中国南部海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与惠州市相连,西濒珠江口伶仃洋与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与香港毗邻,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是我国沿海经济特区之一。
近年来大力推进城市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主要问题就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和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
但是总体而言,深圳市地下水的利用和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尤其是涉及到重要民生问题的地下水利用情况基本不清。
1.地下水资源状况
1.1储存量及分布特征
深圳市境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多以泉的形式泄露汇入河溪,水务部门根据降雨入渗法计算得深圳市地下水第四系孔隙水储存量约3.38亿立方米,基岩裂隙水储存量约1.86亿立方米,岩溶水储存量約5.10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总储存量约10.34亿立方米。
各类型地下水储存量及分布见表1至表3。
1.2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基岩断层裂隙水允许开采量0.73亿立方米,岩溶水允许开采量1.19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允许开采总量为1.92亿立方米。
2.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深圳市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历史悠远,从上世纪50、60年代以来较大规模地开采地下水,到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进入高峰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自来水的普及,开采利用地下水逐渐减少。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特区、宝安区大量开采
地下水,沿海部分地段发生了海水入侵现象,致使该地段的地下水资源丧失了供水功能。
龙岗岩溶部分地区,由于地下水不合理开采以及基坑施工抽水,引起房屋塌陷和地面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造成了人员和财产损失。
9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地下水被停止开采,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得到明显控制。
特别是在2005年11月16日,深圳市水务局发布了《深圳市水务局依法取缔私自开采地下水和自建设施取水行为的通知》,并于2006年4月17日在特区报上再次发布了《深圳市取缔私采地下水及填埋自备井的通知》,通知发布以来,各区积极采取行动,按照工作部署和安排,开展了大规模的摸底取证和取缔非法开采地下水的行为,全市共查封、填埋非法开采地下水井3000多口,收到明显的成效。
此外,根据2013年发布的《深圳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国家版)》[2],全市现存地下水取水井4143眼,其中灌溉井3126眼,供水井946眼,人力井1017眼,并有规划地下水水源地1处,规模为中型水源地(1万方 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3.1地貌
深圳地区地貌类型众多,规模大小不等,组成物质不同。
区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为主,其次为台地和平原,可分为四个地貌带,即平原台地地貌带、丘陵谷地地貌带、海岸山脉地貌带和半岛海湾地貌带。
地面坡度较为和缓,全市最高的山峰梧桐山位于东南部。
3.2地层构造
广东省属于东南丘陵水文地质区,划分为两广丘陵水文地质亚区和珠江平原水文地质亚区,深圳属于珠江平原水文地质亚区。
深圳市位于华南褶皱系中的紫金—惠阳凹褶断束的西南部、五华—深圳大断裂带南西段,高要—惠来东西向构造带中段的南缘地带。
区域内构造形迹比较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
北东向的五华—深圳断裂带斜贯全市,是市内主导构造。
褶皱构造多与断裂相伴产出,由于受到多次断裂作
用及岩浆侵入的破坏,多数不太完整。
由于受多期复杂构造运动,形成了以北东向及北西向构造为主,兼有近东西向及近南北向构造。
3.3地下水特征
深圳市地下类型主要有三种类型: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
深圳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另一个为河流侧向补给,当丰水季节,地表河流水位高于其两侧平原地带的潜水位时,河水通过砂卵石层侧向补给;此外,水库,农田灌溉,坑塘积水都会对地下水进行补给。
深圳市内地下水径流方向受地形控制,由高山或丘陵区流向河谷盆地,最终由南面流入大海,或由背面入东莞、惠阳境内。
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有泉水溢出、向地表水泄流、蒸发及人工排泄等几种。
4.地下水保护对策与措施
4.1防治地下水污染
在全市范围内,要严格控制区内污染物的排放和排污项目的建设,对地下水补给区的污染源企业进行梳理排查,防止其排放的污染物进人地下水层,防止地下水污染。
要建立地下水保护区,严禁在保护区内堆放垃圾等废弃物,排水管道必须采用硬底化措施,防止污水透过地表进人地下水。
做好废井、旧井管理工作,防止污水通过井管下渗对于地下水污染。
4.2构建地下水防治领导小组
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以人居委、财政、发改、旅游、林业、住建、水利、国土、交通、农业等各厅局为协调单位的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居委,负责日常工作。
实施领导小组按时间节点进行地下水防治工程实施进展情况的调度,组织审定重要成果,并协调地下水保护或污染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督促项目组织实施计划,并对相关地下水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督导、监察、检查。
4.3建立地下水水资源管理制度
确立地下水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
在市域范围内严格执行红线管理制度。
同时针对水资源管理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制度。
4.4形成地下水保护目标责任制
根据市域范围内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及保护相关项目,分解具体责任分工和责任目标将地下水保护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政绩进行年度考核;任务逐项分解、层层落实到具体实施部门,签订工程目标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地下水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按时完成。
4.5加强科技攻关与技术支撑
强化对地下水污染控制、地下水修复、面源污染控制、污水排放标准、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发,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开展地下水保护先进适用技术试点,通过试点示范选择出工艺操作相对简单,运行稳定可靠,投资节省以及低运行费的适合本市的先进技术,逐步进行推广。
组建地下水专家库,以加强技术指导、试点示范和创新,为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金达表,章少华,李艳兵等.深圳市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1:29-32.
[2]深圳市水务局.深圳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国家版)[R].2013
[3]深圳市水务局.2014年深圳市水资源公报[R].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