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再谈轴对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1轴对称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对称轴的确定和不规则图形的轴对称判定,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轴对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剪纸或折叠纸片来观察轴对称图形。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轴对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对称的情况?”比如,我们常见的剪纸艺术,很多图案都是轴对称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轴对称的奥秘。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动手动脑,增强了他们对轴对称知识的理解。但在小组讨论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主题过于开放或者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引导学生的讨论,确保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学生小组讨论后,成果分享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将轴对称的概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提出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2.1《画轴对称图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2.1《画轴对称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2.1《画轴对称图形》是学生在掌握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通过作图的方法来画出各种轴对称图形。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作图的方法来画出轴对称图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作图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够通过作图的方法来画出各种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够通过作图的方法来画出各种轴对称图形。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作图的方法来画出轴对称图形。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作图工具(直尺、圆规等)、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他们能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作图的方法来画出各种轴对称图形,边讲解边示范,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作图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他们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3.1《轴对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3.1《轴对称》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以及会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节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几何基础。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会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性质。
2.难点: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轴对称的性质。
3.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其轴对称图形。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明白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轴对称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图形的中心线,图形的每一部分关于对称轴都有对称性。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知识归纳
第十三章轴对称
13.1 轴对称(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
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的距离相等。
若PA=PB,点C为AB中点,则PC⊥AB或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13.2 画轴对称图形
先画对称点(过该点画对称轴的垂线,取等长),然后连接对称点,形成轴对称图形。
13.3 等腰三角形
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判定: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个内角都相等,每个内角60º。
(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º的等腰三角形。
)
在RtΔ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º,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RtΔ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
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利用轴对称、平移作出最短路径选择。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
谢!祝您天天快乐!。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轴对称 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轴对称 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1节介绍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变换的一次重要学习,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而且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变换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轴对称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去发现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如何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轴对称相关的实例图片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展示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剪纸、折纸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中存在一种对称现象。
提问:“这种现象叫做什么?”让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轴对称。
2. 呈现(10分钟)展示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PPT呈现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轴对称的性质。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轴对称的图形,标注出对称轴,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轴对称。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解释。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教师对每组的分享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教材分析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轴对称现象,如剪纸、折叠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轴对称的美妙。
2.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实例,如建筑物的设计、艺术作品等,引导学生关注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创设问题情境,如“你能找出周围的轴对称现象吗?”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入轴对称的概念。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4.结合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同时,我会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还能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4.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轴对称(第一课时)(课件)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课堂小结
定义
1、轴对称图形 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区别和联
系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应用
利用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 对称的定义进行判断
课后作业
1.把一圆形纸片两次对折后,得到右图,然后 沿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后 的平面图形是( B )
A
B
C
D
课后作业
2.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 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任意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 (包括网格)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则涂色的方法有( D )
追问: 你能再举出一些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
互动新授
A
B C
小试牛刀
1、分别观察以下每组图形,判断它们是否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E
E
E
EE
E
不是
不是
是
E
E
E E E
E
是
不是
是
互动新授 仔细观察,下列两个图形有什么区别?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 系和区别呢?
轴对称图形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总结归纳 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A.2种 C.4种
B.3种 D.5种
1条
2条
4条
无数条
互动新授
观察下面每对图形(如图),你能类比前面的内容概括出 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互动新授 共同特征:每一对图形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都能与右
边的图形重合.
结论: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 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 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第13章轴对称知识点归纳教案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
轴对称1、图形的轴对称知识点1:轴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的识别: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知识点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下面的图形是用数学家名字命名的,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赵爽弦图B.费马螺线C.科克曲线D.斐波那契螺旋线知识点3:对称轴定义:能够使两个图形折叠后完全重合的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或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意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因此,只要找到其任意一对对应点,作出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对称轴。
知识点5:轴对称的性质①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对应线段的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知识点6:做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①作某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的一般步骤(1)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对称轴)的垂线,标出垂足,并延长;(2)在延长线上从垂足出发截取与已知点到垂足的距离相等的线段,那么截点就是这点关于该直线的对称点。
②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1)找——在原图形上找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线与线的交点)(2)作——作各个特殊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3)连——按原图对应连接各对称点知识点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对称点(x,y)关于横轴(x轴)的对称点为(x,-y)点(x,y)关于纵轴(y轴)的对称点为(-x,y)点(x,y)关于原点(0,0)的对称点为(-x,-y)点(x,y)关于(a,b)的对称点为(2a-x,2b-y)题型考点:①根据轴对称求坐标或字母的取值的方法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则它们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PPT优秀课件
3.如图,已知△ABC中,AH⊥BC于H,∠C=35°, 且AB+BH=HC,求∠B的度数。
解:在CH上截取DH=BH,连接 AD,如图 ∵BH=DH,AH⊥BC,AH=AH ∴△ABH≌△ADH(SAS)∴AD=AB
D
∵AB+BH=HC,而BH=DH 又∵CD+DH=HC ∴AD=CD ∴∠C=∠DAC, 又∵∠C=35° ∴∠B=∠ADB=70°.
M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 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 点所连直线的垂直平分线。
N
做一做 : 1.(1)图中三角形④与哪些三角形成轴对称?
(2)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共有几 条对称轴?
12
43
(1)1和3 (2)是 2条
2.如图,△ABC是轴对称图形,且直线AD是 △ABC的对称轴,点E,F是线段AD上的任意两 点,若△ABC的面积为1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 面积之和.
轴对称。
◆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 折叠后重合的点叫对应点,也叫对称点。
对比:
定义 联系 区别 注意
轴对称图形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延一条直线折叠 ,直线两旁的部分可以相互重合,
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 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 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
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第13章 轴对称
轴对称
目录
01 观察发现 02 得出结论 03 产生思考 04 再得结论 05 练习巩固 06 头脑风暴
观察这些图像有什么共同特点?
结论:如果一个平面图形延 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 部分可以相互重合,这个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3章 轴对称 第1课时 画轴对称图形
(1) 认真观察,左脚印和右脚印
有什么关系?
P
P'
成轴对称.
(2) 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
即直线 l,它与图中的线段 PP′
是什么关系?
l
直线 l 垂直平分线段 PP′.
知识要点
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 l 对称 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位 置、朝向可能不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 的某一点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 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八年级数学上(RJ) 教学课件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2 画轴对称图形
第 1 课时 画轴对称图形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 能够按要求画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对称后的图形; (难点) 2. 掌握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重点) 3. 通过画轴对称图形,增强学习几何的趣味感.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A.20°
B.30°
C.40°
D.50°
方法归纳:折叠是一种轴对称变换,折叠前后的图形 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二 作轴对称图形
互动探究
问题1:如何画一个点的轴对称图形?
如图,画出点 A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A′.
作法:
A·
(1) 过点 A 作 l 的垂线,垂足为点 O;
O
(2) 在垂线上截取 OA′=OA.
B A′ 就是点 A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2) 同理,分别画出点 B,C 关于 A
直线 l 的对称点 B′,C′.
O
A′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13章 轴对称 13.2 第1课时 画轴对称图形
BC连..对对接应应B点点B',交连连对线线称被被轴对对于称称点轴轴O平垂(图分直略平). 分
D过.对点应B,点B'作连B线E,B互'F相与平对称行轴垂直,垂足分别为E和F,
则BE=B'F,
图①关闭图②∴△源自EO≌△B'FO.关闭
∴B BO=B'O.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1
2
3
4
4.以直线l为对称轴画出下图的另一半.
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 对称点
,
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 轴对称图形 .
快乐预习感知
3.如图,在方格纸中画出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A1B1C1.
解 △A1B1C1如图所示.
快乐预习感知
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
如图,P,Q分别为△ABC的边AB,AC上的两个定点,在BC上求作一 点D,使△DPQ的周长最短.
第1课时 画轴对称图形
快乐预习感知
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l对称的图形,这个
图形与原图形的 形状 、 大小 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
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 对称点 ;连接任意一对对
应点的线段被 对称轴 垂直平分.
2.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对于某些图形,只要画出图形中
快乐预习感知
1
2
3
4
2.如图,在4×4正方形网格中,已有3个小方格涂成了黑色.现在要从
其余13个白色小方格中选出一个也涂成黑色,使整个涂成黑色的图 形成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白色小方格有( )
如图,有 4 个位置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 A.1个 B.2个 C.3个D.4个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3《轴对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教版⼋年级上册数学-13《轴对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第⼗三章《轴对称》⼀、知识点归纳(⼀)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1、有⼀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如果⼀个图形沿⼀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对称轴必须是直线)3、对称点: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4、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连接任意⼀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相等。
5.画⼀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轴对称图形是⼀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把⼀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且成轴对称.联系:1:都是折叠重合2;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个图形那么他就是轴对称图形,反之亦然。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线段的中垂线)(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明是必须有两个点)所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能够看成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四)⽤坐标表⽰轴对称2、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五)关于坐标轴夹⾓平分线对称点P(x,y)关于第⼀、三象限坐标轴夹⾓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点P(x,y)关于第⼆、四象限坐标轴夹⾓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六)关于平⾏于坐标轴的直线对称点P(x,y)关于直线x=m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m-x,y);点P(x,y)关于直线y=n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2n-y);(七)等腰三⾓形1、等腰三⾓形性质:性质1:等腰三⾓形的两个底⾓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性质2:等腰三⾓形的顶⾓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相互重合。
轴对称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A.圆
B.正方形
C.角
D.
欣赏对称美
知识点再战
知识点二:关于坐标轴对称 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x,-y) 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x,y) 关于原点对称 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x,-y)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议一议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区别?
区别: 轴对称是两个图形能沿对称轴折叠后能 重合,指的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
而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的两部分沿 对称轴折叠后能完全重合,指的是具有 对称性的某个图形.
找一找,做一做
1、指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注意有的图形可能 不止一条)
观察下列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概念得出
轴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沿一 条直线折叠,如果直 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 重合,那么这个图形 叫 轴对称图形.
➢生活小能手
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
两扇大门、一双鞋、 两只手、物体和镜 中的像……
轴对称图形:
圆、正方形、长方形、 菱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等腰梯 形、线段、角……
A.x轴
B.y轴
C.直线y=4
D.直线x=-1
4.已知A(-1,-2)和B(1,3),将点A向______平移 _______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与点B关于y轴对称.
一:什么是轴对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二:怎样画对称轴,怎样找对称点 三:对称之美的遐想
没有“对称”不一定不美, 但有了“对称”生活会更美.
抢答我最快
1.点 A(-3 ,2)关于 y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画轴对称图形》轴对称PPT精品课件
EFG,则△ EFG就是所求.
方法二:也可以利用全等知识进行作图,即先出A、C
的对称点E、G,然后分别以E、G为圆心,AB、CB为
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F,则△ EFG就是所求.
知识拓展
二、确定对称点: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关于直线MN对称,连
知识梳理
例2:(2)画出△ ABC关于y轴对称的△ A2B2C2;
(3)是否存在点E,使△ ACE和△ ACB全等?若存在,直接写
出所有点E的坐标。
【结论】轴对称变换的作图的步骤是:①
求特殊点的坐标;②描点;③连线.
知识梳理
例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 − 3,1),B( −
1,0),C( − 2, − 1),请在下图中画出△ ABC,并画出与
分别为何值.
(1)A、B关于x轴对称;
(2)A、B关于y轴对称。
知识梳理
例2:(1)根据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
相反数可得
2m + n = 1
=1
,解得
− = −2
= −1
(2)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
2m + n = −1
= −1
又∵点P(m,n),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b)
∴m=-1,n=b.
∴m=-1,n=2,故m+n=1.
知识梳理
例4:若点A(m + 2,3)与点B( − 4,n + 5)关于y轴对称,则
m+n= 0 .
+2=4
=2
根据
;解得
;故m + n = 0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
两者的联系: 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
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 这条轴对称.
探究新知
比较归纳
13.1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区别
是
不是
是
链接中考
13.1 轴对称/
1.下列图形具有两条对称轴的是( C )
A.等边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矩形
D.正方形
2.下列四个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案的( B )
A.
B.
C.
D.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3.1 轴对称/
1.被誉为全国第三大露天碑林的“浯溪碑林”,摩崖上铭刻着500多方
古今名家碑文,其中悬针篆文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下面四
与直线MN 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
M
A
A′
P
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B
B′
C
C′
N
探究新知
13.1 轴对称/
【思考】上面的问题说明“如果△ABC 和△A′B′C′关于直
线MN 对称,那么,直线MN 垂直于线段AA′,BB′和CC′,
并且直线MN 还平分线段AA′,BB′和CC′”.如果将其中的
“三角形”改为“四边形”“五边形”……其他条件不变,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 A
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
B
A′ B′
巩固练习
13.1 轴对称/
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指出它的对称轴.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②过点B作BE⊥MN,延 长BE 使B 'E=BE ;
③过点C 作CF⊥MN,延 长CF 使C 'F=CF;
D
E F
C’
A’ B’
④连接A'B ',B 'C ',C 'A',即可得到 △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A'B '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学习新知
检测反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回顾旧知识
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 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 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来吧!动动脑筋动动手
.. ..
对称轴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时, 得到的图形的方向和位置也会发生 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如何画一个点的对称图形?
画出点A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画法: 如图所示.(1)过点A作
l
对称轴l 的垂线,垂足为B;
(2)延长AB至A',使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2.如图(1)所示,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
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任
意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的办法有 ( C )
A.3种
B.4种
C.5种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归纳13.1轴对称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也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①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对称关系的图形;轴对称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
②轴对称图形可以有多条对称轴;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则只有一条对称轴。
经过线段中点,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直线的垂直平分线。
也叫做中垂线。
垂直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轴对称的性质:①如果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那么它们肯定是全等的。
但两个图形全等,它们却不一定成轴对称。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侧的部分是全等的。
②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连接两个对称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画法: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以大于1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C、D两点2作直线CD,则直线CD为所求已知点O是直线l上的一点,求作过点O的直线PQ⊥l画法:以O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圆弧,交l与A、B两点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大于1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P、Q两点2作直线PQ,则直线PQ为所求已知点P是直线l外的一点,求过点P作直线PQ⊥l画法:以点P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圆弧,交l与A、B两点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大于1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P、Q两点2作直线PQ,则直线PQ为所求13.2画轴对称图形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①找出关键点。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轴对称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轴对称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轴对称说课稿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轴对称说课稿9篇说课稿需要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授课技能,语言流畅、合理地安排时间和节奏,并维持适当的情绪和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设计第13章轴对称(复习课)北师大万宁附属中学张潆潔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第13章轴对称(复习课)北师大万宁附中张潆潔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等腰三角形展开的,等腰三角形是继角、线段后接触到的第三个轴对称图形,它为后面学习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特殊四边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作铺垫,也是平面几何研究的主要对象,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从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入手,复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回顾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利用轴对称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一步学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策略教材分析及对策本章内容丰富,作为初中教学,将清晰明了的数学思维呈现给学生十分必要。
因此,梳理学习内容,从生活中的轴对称到数学中的图形,让学生动手画图、证明,然后出示知识结构图如下: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吸收教材信息,最有兴趣的是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发现数学的美,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渗透,以及世界闻名的建筑印度泰姬陵、中国故宫、天坛以及自然景观,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热爱生活,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复习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探索基本图形(线段、等腰三角形、矩形等)的轴对称性以及相互关系,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
认识和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对称,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3)复习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并掌握其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性质,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并进一步学习等边三角形。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观察、操作、想象、论证、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通过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奋发图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轴对称、轴对称变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应用这些知识。
教法与学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类比较法,统一归纳法,自学讨论法,小组互助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设想教材内容丰富,为了圆满完成教学内容,专门设计制作了25张幻灯片。
其中前13张为音乐图片,让学生感受世界的文明、中国的文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润物无声地进行德育渗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节课让学生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够按照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对称的图形;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之,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并应用其解决问题。
最后送对联激励学生,对联中既有数学,又有德育渗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PPT、三角板、圆规、量角器、备课本等学生准备:教材、练习本、直尺、圆规等教学过程课前铺垫:课前2分钟,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欣赏世界文明建筑、中国文明建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片,同时播放轻音乐(安妮的仙境)设计说明:轻音乐既让学生在课前放松身心,以欢愉的心态投入学习,同时也在课室中营造起浓郁的轴对称美,利用精美的图片进行德育渗透,为教学活动作好心理铺垫。
导入新课:提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起来是哪24个字?学生回答,并追问这24个字中,哪些字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学生回答。
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继而引出对称轴概念。
再请同学们举几个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设计说明:本课教授之时恰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学生熟悉,所以一改常规的导入方式,用学生们掌握的这24个字引入,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迅速进入探求知识的状态;另外用这24个字引出概念是学生意识到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情预测:在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起来是哪24个字”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由、平、业、善”是轴对称图形,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回答不全,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
在引出概念时,有的学生也可能看书说,也给予鼓励,最后让同学们回归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复习一、试一试1、下列图形对称轴最多的是()A、正方形B、线段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设计说明: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
由问题引出概念,由小题带动知识点复习,训练学生考虑问题具有全面性的能力,题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同时引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从轴对称到对称轴再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过渡。
学情预测:这个环节以学生观察、画图为主,学生要观察出或者画出四个选项的对称轴,可能会有同学选择D,忽略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提示学生考虑问题要全面。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设计说明:这是本章必须掌握的内容,重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反之,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学情预测:这个环节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出。
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二、画一画1、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1),B(3,1),C(2,5),分别画出△ABC关于y轴和x轴对称的图形。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采取了用导学案,让学生快速画图,找两名学生到黑板画图,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找男生代表画一个,女生代表画一个,团结合作、男女平等、勇于挑战、学会竞争的思想渗入课堂。
画好之后同桌互相检查并改正。
给学生适当鼓励,让学生因为老师的鼓励与支持有勇气向难的知识挑战。
通过画图归纳: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这是重要的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另外再通过大家画的图观察,我们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测:这个环节学生可以画出,但有的学生比较马虎可能存在画错的现象,但通过同桌互助检查问题,便可以很快改正,达到准确作图,引出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设计说明: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性质:①等边对等角。
②等角对等边。
③三线合一(底边中线、底边高线和顶角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解决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答案可能是相同的。
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学情预测:学生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表达方面容易忽略底边上的和顶角上的,而直接说高线、中线、角平分线合一,这使问题回答不正确。
在应用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所以有接下来的跟进练习。
三、小试牛刀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的底角是()A、50°B、80°C、50°或80°D、20°或80°变式: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0°,则它的底角是______.设计说明:先让同学们做第一小题,考查学生等腰三角形计算角度是否完全掌握,同时也考察学生分析问题是否全面,是否分类讨论,而后追加变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情预测:有学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选择A或B,但只要学生画图分析,问题迎刃而解,追加变式加以巩固。
2、如图,AD=BC,AC=BD,求证:△EAB是等腰三角形.设计说明:本题考查学生是否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同时也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
由边边边证明△ADB≌△BCA,得到∠EAB=∠EBA,从而推出△EAB是等腰三角形,考查学生新旧知识综合应用的过程,从定义到性质,从性质到问题解决,充分提高学生的能力,并给予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情预测:虽然本题并不是很难,但少部分学困生可能会因为过分关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而忽略性质的应用,在证明完全等之后不知所措,需要老师或同学们的点拨,在独立思考后还需给予学困生帮助,体现师生互助和生生互助。
3、AB=AC,∠A=36°,BE是∠ABC的角平分线,过E点作EF∥AB,则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设计说明:本题让学生数有几个等腰三角形,首先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其次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应先计算出图中每个角的度数来分析是否为等腰三角形,然后再数个数,从小到大数个数,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
让学生体会含36°的等腰三角形的神奇美,对数学产生兴趣。
学情预测:有些学生不按规律数,造成数重复的现象;还可能有学生只图快,不愿意计算度数,造成漏数的现象。
提示学生做题要有耐心,要有自己的套路。
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数,快乐完成数学学习。
四、小组互助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是AC 边上的高,延长BC 到E,使CE =CD,过点D 作DF ⊥BE于F.求证:(1)DB =DE;(2)BF =EF.设计说明:这是本节课一个难点,也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本题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到了等边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在前面的复习,同学们积累了满满的信心,也有需要讨论、交流的内容。
本题就是抓住学生心理,挑战自我的同时加强小组互助,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并解出本题。
同时经过小组的交流与讨论复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利用解答最快的小组到讲台板演,让学生激励学生,树立学生信心的同时,营造了挑战自我、小组互助和榜样的学习氛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情预测:有些小组讨论可能过于激烈,争着回答问题;也可能会有小组没有讨论出结果,教师在巡查的过程中帮助困难小组,简单提示思路,或者让其他小组帮助困难小组。
本题就是以同学们间互相帮助讨论、解决问题为主,快乐学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同时渗透德育。
五、课堂小结动画:知识树由同学们总结,教师播放知识树。
设计说明:八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事物具有欣赏能力,用美丽的知识树来总结本节课内容,让学生在开心快乐中学习,在欣赏美丽的知识树中总结,体现出学生们对美的追求,对数学的喜爱,玩中学、学中练,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从树干到枝叶,学生自己总结、自己创造。
学情预测:学生对创造知识树可能存在不同方法,产生歧义,但归根究底还是这些内容,从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开始到各个环节,教师控制好局面,把握好节奏,让同学们求同存异,完成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