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原理》学习指南
【精品课件】河南省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精品课件】河南省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75ff790b307e87100f69656.png)
含有少量的碱金属氧化物K2O、Na2O,碱土金属氧化物CaO、MgO, 以及着色氧化物Fe2O3、TiO2等。
风化残积型粘土矿床一般SiO2含量高,而A12O3含量低。
2021/3/7
河南省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化学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工艺性质。
(5) H2O、有机质:可提高可塑性,但收缩大。
2021/3/7
河南省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2.粘土的矿物组成 粘土很少由单一矿物组成,而是多种微细矿物的混合体。因此,粘土
所含各种微细矿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决定其工艺性能的主要因素。
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类(包括高岭石、多水高岭石等)、蒙脱石类 (包括蒙脱石、叶蜡石等)和伊利石类(也称水云母)等等。
2021/3/7
河南省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2. 热液蚀变型:高温岩浆冷凝结晶后,残余岩浆中含有大量的挥发分及水, 温度进一步降低时,水分则以液态存在,但其中溶有大量其它化合物。当 这种热液(水)作用于母岩时,会形成粘土矿床,这就称为热液蚀变型粘 土矿,如苏州阳山、衡阳界牌土。
3. 沉积型粘土矿床:是指风化了的粘土矿物借雨水或风力的搬运作用搬离 原母岩后,在低洼的地方沉积而成的矿床,称为二次粘土(也称沉积粘土 或次生粘土),如南安康垅,清远源潭。
粘土的种类不同,物理化学性能也各不相同。粘土可呈白、灰、黄、 红、黑等各种颜色。有的粘土疏松柔软且可在水中自然分散,有的粘土则 呈致密坚硬的块状。
2021/3/7
河南省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二)粘土的组成
粘土的性能取决于粘土的组成,包括粘土的矿物组成、化学组 成和颗粒组成。 1、粘土的化学组成
部编本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本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05df7a581b6bd97e19ea66.png)
毕昇的活字印刷是印刷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称为文明之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做用。
指南针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古代,人们在茫茫的大海上行驶,在暗无天日的大森林中行走,怎样才能辨别方向呢?
东汉晚期,制瓷技艺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技术飞速发展,北朝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完善;元代开始进入彩陶生产时期;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在配料的准确,火候的控制等方面更为精密,出现粉彩和珐琅彩。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到15世纪,瓷器在欧洲成为稀世之宝;17世纪,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价格高于黄金;18世纪中国瓷器遍销全世界。
除了司母戊鼎之外,商代还有很多的青铜鼎,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商代青铜鼎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欣赏,进一步了解我国商代青铜制造业的水平。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明白司母戊鼎以及其他的商代青铜器,都是制造于3000多年前,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商周时代生产科技和艺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造就了以狰狞为美的审美文化时尚也呈现了我国奴隶制残酷本性。综上所述商周的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以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课题
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
课时
2-2
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形态各异的青铜器,绚丽多彩的丝绸,精美绝伦的瓷器祝福千秋的工程建设,懂得这些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与勤劳智慧。
2、了解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华民族杰出的发明创造,也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中 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学习任务单
![《中 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学习任务单](https://img.taocdn.com/s3/m/1c7bd81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f.png)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不同领域的主要成就和发展历程。
2、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3、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局限性。
4、培养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兴趣和自豪感,以及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和追求。
二、学习内容1、天文历法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的方法和工具,如圭表、浑仪、简仪等。
历法的制定和演变,如夏历、太初历、大衍历等。
天文现象的记录和解释,如日食、月食、彗星、新星等。
2、数学《九章算术》的主要内容和数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如算筹、算盘。
数学理论的发展,如勾股定理、圆周率的计算。
3、医学中医的理论基础,如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
著名的医学典籍,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如望闻问切、针灸、中药方剂。
4、农学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如耕作制度、灌溉技术、施肥方法。
重要的农学著作,如《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农作物的引进和培育。
5、四大发明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过程,以及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印刷术的发展,包括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
火药的发明和在军事、民用方面的应用。
指南针的发明和在航海中的作用。
6、其他领域建筑技术,如长城、故宫等著名建筑的建造工艺。
陶瓷制造技术,如唐三彩、青花瓷的制作工艺。
纺织技术,如丝绸的生产和纺织工艺。
三、学习资源1、教材:《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文化史》等相关教材。
2、书籍:《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等古代科技著作。
3、网络资源:中国科普网、中国古代科技博物馆网站等。
4、纪录片:《中国古代科技与文明》《大国工匠》等。
四、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书籍,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
观看网络资源和纪录片,加深对古代科学技术的直观认识。
2、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疑问,共同探讨问题。
合作完成一些学习任务,如制作古代科学技术的手抄报、小论文等。
3、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科技馆,观察古代科学技术的实物展品。
陶瓷工艺原理课程介绍
![陶瓷工艺原理课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ea59db99b6648d7c0c74656.png)
陶瓷工艺原理课程介绍陶瓷工艺原理Principles of Ceramic Techenology总学时:32 理论:30 参观:2 学分:2 课程主要内容:《陶瓷工艺原理》是材料化学、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以陶瓷材料的性质─结构─工艺之间的关系为纲,阐明材料的组成,键性,结构与性能的内在联系,讨论工艺方法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将技术基础的有关原理与生产工艺,性能控制融合在一起。
因此,广义的陶瓷概念已延伸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概念范畴内。
此外,陶瓷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与艺术的象征,使得日用瓷具有最广泛的实用性和欣赏性,也是陶瓷科学技术与工艺美术有机结合的产物,陶瓷从作为日用品开始,已逐步发展为国民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材料。
陶瓷已从古老的艺术宫殿走出来,跨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行列之中。
璀璨的历史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陶瓷艺术珍品,这些历代名瓷或从造型,或从色彩,或从雕琢,从技术难度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奇,历久弥新,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课程内容上,结合专业知识还着重介绍我国历代名瓷,可显著提高学生听课效果,提高学生听课兴趣。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材料化学、化学教材:李家驹主编.陶瓷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年。
教学参考书:[1] 刘康时等编著.陶瓷工艺原理.广东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
[2] 西北轻工业学院等编.陶瓷工艺学.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0年。
[3] 吴绳愚编著.陶瓷计算.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3年。
[4]理查德 J 布鲁克主编.材料科学与技术丛书17卷陶瓷工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
[5]张云洪主编. 陶瓷工艺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年。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e97c4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9.png)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时的教材内容以“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到古代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和自信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在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以及在这些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我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有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历史人物和科技成就的认识较为表面,难以深入理解科技成就背后的艰辛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在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以及在这些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及在这些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技成就背后的艰辛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在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二课时教案-2019人教版部编道法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二课时教案-2019人教版部编道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0767d769dc5022abea0061.png)
竹木简笨重,携带不便。
竹木简制造工艺复杂,造价昂贵。
帛的造价太高,一般只有皇亲贵胄能使用的起,普通老百姓是用不起的。
竹简又重又占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携带方便、造价低廉的书写材料,这时候,造纸术应运而生。我国的造纸术,最早可以上溯到西汉时期。在我国西汉时期,出现了麻纸。
除了司母戊鼎之外,商代还有很多的青铜鼎,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商代青铜鼎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欣赏,进一步了解我国商代青铜制造业的水平。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明白司母戊鼎以及其他的商代青铜器,都是制造于3000多年前,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商周时代生产科技和艺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造就了以狰狞为美的审美文化时尚也呈现了我国奴隶制残酷本性。综上所述商周的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以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到了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随着海外贸易的往来,指南针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出示指南针的图片及资料,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指南针的样子及制作原理,并了解指南针在航海史上发挥的作用。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板书课题: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
二、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
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向世界展现了许多精湛的技艺,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他们分别有哪些呢?
形态各异的青铜器,绚丽多彩的丝绸,精美绝伦的瓷器,造福千秋的工程建设等等。
这些古代技术创造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独领风骚,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勤劳智慧。
日本图解机械工学入门系列从零开始学机械工程材料
![日本图解机械工学入门系列从零开始学机械工程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5ccc0a7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8.png)
目录分析
在当今的科技时代,机械工程材料是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 到各种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都至关重要。《日本图解 机械工学入门系列从零开始学机械工程材料》这本书,以清晰直观的方式,为读 者打开了机械工程材料的大门。下面,我们将对这本书的目录进行详细分析,以 揭示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这个章节主要介绍了材料的加工和处理技术,包括铸造、锻造、焊接、切削 加工等。还涉及到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和3D打印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个章节, 读者可以了解如何将原材料加工成所需的机械部件或产品。
这个章节通过实际的案例,详细介绍了机械工程材料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如汽车、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等。通过这个章节,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对 机械工程材料的需求和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材料的介绍上,还深入探讨了材料的内 在性质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例如,金属的疲劳性能、塑料的应力应变特性等,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材料的性能和选择合适的材料至关重要。
《从零开始学机械工程材料》还特别了环保和可持续性问题。在材料的选择 和使用上,如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 的话题。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环保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引导读者在追求技术进步 的也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日本图解机械工学入门系列从 零开始学机械工程材料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机械
读者
介绍
机械工程
图解
学习
选择
பைடு நூலகம்
开始
工学
材料 机械
河南省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河南省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e115bd9561252d381eb6ea9.png)
电子绝缘件
2020/10/9
氧化锆陶瓷光学导管
河南省精品课程——陶瓷瓷制品的坯体结构及其相应的基本物理性能的不同来分类,是较为
科学的一种分类方法。
表0-1日用陶瓷分类
性能及特征
陶器
瓷器
吸水性/%
一般大于3
一般不大于3
透光性
不透光
透光
胎体特征
玻化程度高、结 未玻化或玻化程 构致密、细腻, 度差、断面粗糙 断面呈石状或贝
新石器时代晚期: 龙山文化
唐代及以后
汉代以后
殷商时代
2020/10/9
河南省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陶器出现
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距今约8000年)。出土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裴 李岗村。出土的陶器主要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红陶在中国出现最早, 烧成温度900℃左右。
2020/10/9
河南省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工业用陶瓷
2020/10/9
河南省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结构陶瓷主要是用于耐磨损、高强度、耐热、耐热冲击、硬质、高刚性、 低热膨胀性和隔热等结构陶瓷材料;
2020/10/9
不同形状的特种结构陶瓷件
河南省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功能陶瓷中包括电磁功能、光学功能和生物-化学功能等陶瓷制品和材料, 此外还有核能陶瓷和其它功能材料等。
美国和日本等国:Ceramics是包括各种硅酸盐材料和制品在内的无机非金属材 料的通称,不仅指陶瓷,还包括水泥、玻璃、搪瓷等材料。
2020/10/9
河南省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2. 陶瓷的分类
(1) 按陶瓷概念和用途来分类
陶瓷
普通陶瓷
特种陶瓷
日用陶瓷
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
![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569f1d5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c.png)
第九章 图表
第九章 图表
第九章 图表
第九章 图表
第九章 图表
第九章 图表
第九章 图表
第九章 图表
第九章 图表
此种损伤导致缺陷发展。它包括:树脂裂纹或老化;分层;纤维断裂;振动较大导致的纤维断裂;温度变化较大;机加工产生内应力;碰撞等。
第二节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成形工艺 固态法 固态法是指基体处于固态下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方制造方法 主要包括原位自生成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镀和电镀法、复合镀法等。 第二节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成形工艺
增强材料是承载的主要部分,因而纤维必须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刚度。 增强材料与基体有好的结合强度。 在复合材料中纤维必须具有适当的含量、直径和分布。 纤维和基体应有相近的热膨胀系数。
第一节 复合材料简述
第一节 复合材料简述
复合材料的失效一般是指其疲劳破坏过程。
此种损伤产生初始缺陷。,它包括:纤维铺设不均,扭结、死扣等,树脂不均;纤维切断、错排;固化不足;有孔隙、气泡;材质污染等。
干法
缠绕成型时玻璃纤维经集束后进入树脂胶槽浸胶,在张力控制下直接缠绕在芯模上,然后固化成型。
湿法
第三节 树脂基复合材料(RMC)成型工艺
半干法
第三节 树脂基复合材料(RMC)成型工艺
七、拉挤成型工艺(Pultrusion Process) 拉挤成型工艺是将浸渍了树脂胶液的连续纤维,通过成型模具,在模腔内加热固化成型,在牵引机拉力作用下,连续拉拔出型材制品。如图9-8是拉挤成型工艺示意图。
第一节 复合材料简述
1.复合材料的分类 (1)按材料的作用分类 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 。 (2)按基体材料分类 树脂基复合材料(resin matrix composites-RMC)、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lic matrix composites -MMC)、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水泥基复合材料和碳/碳复合材料等 。 (3)按增强材料的性质和形态分类 层叠复合材料、细粒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短切纤维复合材料、碎片增强复合材料和骨架复合材料等。
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14119f6a960590c69fc37616.png)
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一、导言1.课程定位研究型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获得和应用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它包括单独设置的研究型课程和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
本指南的研究型课程是指单独设置的研究型课程,该课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又称为“探究型课程”,在本《指南》中统称为“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是以问题为起点,以研究为中心,面向整个生活世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强调团队合作,重视实践体验的一门课程。
它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研究型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必须开设,要求学生全员参与。
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和实际情况组织开发与实施。
2.课程理念(1)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型课程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自主地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开展研究,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实践的体验,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平台,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施展自己的才能。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让学生在对各种现象的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和增强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基于问题解决,面向真实生活世界研究型课程让学生从自然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猜想、分析、推理等手段,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开展研究,解决问题,获得直接的体验和经验。
(3)优化学习方式。
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研究型课程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会对各种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研究型课程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基地等场所,开展多种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二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51b14543323968001c921e.png)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国古代在青铜器制造、丝绸、瓷器、工程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切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分不开的。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懂得我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不仅是科学家和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创新精神的体现,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和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中国古代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把文字写在甲骨上,刻在青铜上,另外,人们还通常用竹木简或丝帛作为书写材料。
出示课本80页的上面居延汉简和马王堆汉墓帛书,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什么是竹简?什么是帛书?
同学们,请大家看一看,与纸相比,这些竹简、帛书等有哪些缺点和不足之处?
学生分小组讨论,说一说竹简和帛书同纸张比起来,有哪些缺点和不足。
精美绝伦的瓷器
同学们,我国素有“瓷国”之称,早在近2000年前,我国的能工巧匠就已经发明了比较成熟的制瓷技术,而欧洲人直到18世纪才仿制成功。到了宋代,我国的瓷器制作技术更加成熟,当时的瓷器远销海外,名扬世界。
出示一些中国销往海外的瓷器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欣赏。
教师相机补充一些有关我国瓷器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我国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
到了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随着海外贸易的往来,指南针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陶瓷工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陶瓷工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eb695e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f.png)
《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CL0320课程中文名称:陶瓷工艺学课程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domestic porcelain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2.5学分课程学时数:40学时授课对象:材料物理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硅酸盐岩相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无机材料测试技术》、《无机材料物理性能》一、课程简介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国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三个落脚点,专业课程的教育直接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
而科学精神是专业知识的前提,创新是专业理论发展的动力,因此,专业知识的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又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舞台。
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素质教育的沉淀或积累,只有具备了丰厚的知识的人才可能具有良好的素质。
陶瓷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陶瓷材料组成、结构、性能以及陶瓷生产的基本工艺理论,各种生产工艺因素之间内在联系的专业课程。
传授本课程知识将授学生以技能,并在学习与研究中充分挖掘、发挥其创新思想,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提高和加强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关专业,特别是热能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的陶瓷工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不仅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新世纪对于人才的需要。
对于以陶瓷为特色教学的景德镇陶瓷学院而言,陶瓷工艺课程教学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不容轻视,其承担的使命不言而喻。
制订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规范,有利于保证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国家对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
陶瓷材料是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陶瓷工艺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热能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不公要掌握陶瓷材料制备技术,还要了解陶瓷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陶瓷生产基本工艺技术,特别是烧成干燥技术,具体来说,本课程教学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陶瓷生产的基本工艺过程;2、掌握陶瓷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影响各工艺过程的因素;3、了解陶瓷的基本性能及其影响因素;4、了解陶瓷性能对水泥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高等学校陶瓷工艺教学是关于陶瓷生产工艺过程及原理的相关知识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陶瓷生产研究基础理论及工艺控制方法,具备从事陶瓷生产及研究的基本的能力;掌握陶瓷制备的基本原理及配方调整、分析方法;了解国内外陶瓷制备技术及装备现状与发展方向;具备今后从事陶瓷生产、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
大学陶艺心得体会(精选5篇)
![大学陶艺心得体会(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b40b4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2.png)
大学陶艺心得体会(精选5篇)大学陶艺心得体会精选篇1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材料的理解和使用,在熟知了材料的特性之后才能更好的驾驭它,从而完成对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
小孩子都喜欢捏泥巴,但那在大人眼里来看那可能就是些无意识的玩闹而已,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天性才有了对创作的渴望。
记得年幼时常常会在河边上的沙堆里和小朋友们在那嬉戏玩闹,我们用取自自然的产物来进行我们的小创作。
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可能就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虽然自己当时并不知道那是艺术,仅仅认为是种天性的解放和快乐。
每个周的陶艺课我们都会很早赶到陶艺工作室来完成我们的每件小作品,在这几周的时间里我相继完成了几个作品,其中的乐趣只有自己能深深体会到啊,但我们大家都对彼此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因为大家不同的想法做出来的东西都合适不同,其中都赋予了同学们不同的思想,对我们来说那些小东西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更会认真的对待。
学陶艺的人绝对是耐心一流,创意无限,能把一块不是干硬就是软弱一滩的泥块捏出表面光滑、软硬适中、厚薄均匀、布局合理、别致新颖、无裂痕、无气泡、无杂质的陶艺作品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坚持和不断的思考好的作品是一定会被创作出来的。
最后几周我们去了工厂,所获良多。
在7周的陶艺学习,我受益匪浅。
在文才方面和艺术审美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熏陶,不仅在这些方面有所收获,在平时生活和学习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陶艺是一门集艺术审美,设计,动手能力于一身的科学。
陶艺科学能静心,能审美,能设计,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怀抱。
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其实生活中就有好多设计好多创意,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总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好的设计元素来供我们设计。
他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提升人的品位。
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怀抱。
经过陶艺课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不管是从做人还是团队合作的大方面还是从生活修养生活习惯方面都是受益匪浅。
陶艺雕塑的语言,不只是形体,而是以形体为基础的造型、色彩、光泽、肌理纹饰等互相作用,融于一身的综合性语言。
2012四川大学考研艺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指引(逻辑框架图
![2012四川大学考研艺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指引(逻辑框架图](https://img.taocdn.com/s3/m/8c44f5dc561252d381eb6e66.png)
2012四川大学考研艺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指引(逻辑框架图&知识点梳理)《中国工艺美术史》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史论家田自秉教授编著,本书汇集和整理我国自原始社会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工艺美术史料,系统阐述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并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色,是我国工艺美术研究领域第一部重要的学术专著。
丰富的史料、详尽的图录,使《中国工艺美术史》不仅成为我国工艺美术学习与研究的必备参考书,也成为重要的鉴宝收藏指南。
同时,此书也是各大高校考研设计类专业必修必考书目之一。
在川大艺术学院历届考研真题中,其所占比例之大、涉及分值的之重,尤其在客观类选择题和主观类名词解释及简答题中频繁出现。
下面,通过对这本书知识点及考点的梳理与整合,让大家在一个分区明晰的逻辑框架中学习与消化,此外,还总结了在答题中要掌握的两种方法,即名词解释题和对比类简答题的答题方法,希望同学们认真总结与归纳学习。
a源头旧石器打制石器b石器时代新石器磨制石器+原始陶(石器识记两种玉器:红山玉龙+良渚玉琮)a半坡型:人面网纹盆A识记彩陶仰韶文化黑红/褐黄类型b庙底沟型:大口鼓腹盆C陶器c马家窑:舞蹈纹彩陶盆黑陶龙山文化d半山型:红色彩绘原始社会(黑陶又叫蛋壳陶、蛋陶;制法:轮制)几何印纹陶南方沿海(制法:手制、模制、轮制)实用+装饰性B特点三个融合技术&艺术形式感&抽象化A青铜时代夏商周呈色青灰,独体对称饕餮纹(主纹)商代a识记青铜四纹(地纹)代表:最大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B陶器釉陶—原始瓷器C玉器玉雕夏商周宗教色彩浓厚b特点实用>装饰宗教性>审美起初——夏商先秦社会奴隶社会鼎盛——周周代a识记灭亡——春秋战国窃曲纹(变形的动物纹饰)B代表大盂鼎金文毛公鼎铭文(最多)①奴隶社会瓦解时期②比较:(简答)A识记1商代——酒器——祭祀——宗教性质——饕餮纹——单独、对称、庄重2周代——食器——礼器——人事性质——窃曲纹——二方连续、S型、韵律感3春秋战国——钟鸣鼎金——生活用品——实用性——金银错(蟠螭纹)——四方连续③铸铜方法:金银错失蜡法春秋战国莲鹤方壶——郭沫若“时代精神”(铜)栾书缶——最早错金铭文B代表铜镜、铜剑(陶):瓦当(漆):楚国统一时期秦——秦陵兵马俑+秦砖铜A识记汉——马踏飞燕+长信宫灯+“虹吸”(中华第一灯)画像砖+画像石+瓦当(陶)陶秦汉时期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染织经锦——纬锦——汉锦(蜀锦)——信期纹(精巧)B特点a质朴b流动感c紧密d装饰韵味①陶:粘土——唐三彩瓷:高岭土——青瓷白瓷彩瓷南:秀美A朝代:六朝A识记②青瓷“北雄南秀”青瓷名词解释:B特色:北雄南秀,忍冬纹,氧化铁还原呈青色六朝工艺美术北:墩实 C 代表:鸡头壶盘口壶莲花尊(两晋南北朝)③染织技术:汉锦回文锦(马钧“天下名巧”)D地位:代表,灿烂文化,里程碑,古韵悠悠B特点a过渡时期(动乱)b玄学+佛教c贫富扭转“邢白越青”+彩瓷(长沙窑)陶器朝代:唐朝唐三彩名词解释特点:彩陶釉+低温铅釉+黄绿褐A识记代表:三彩胡人牵骆驼俑地位:里程碑、绚烂文化隋唐染织联珠纹(最划时代)宝相花(民族特点)漆器“剔红”(出现在唐朝)黄大成《鬃饰录》B特点华丽丰满富有情趣①“瓷”的时代a ②五大名窑:汝窑(青)、官窑(青、大型器具)、哥窑(青、开片、葡萄纹冰裂纹)、钧窑(彩铜元素窑变)、定窑(白瓷体系)③白地黑花——磁州窑④特点:定器有芒汝窑为魁A识记宋代宋代 b 染织:缂丝(刻丝)“通经断纬”+雕刻(刻丝)代表人物:朱克柔沈子蕃吴熙地位:灿烂文化B特点:质朴清新形式之美实用性少数民族政权青花瓷特点:白地蓝花(钴料+透明釉)青花纹饰,“融繁复于简约,融华美与质朴”A识记陶瓷元代釉里红特点:紫红斑釉,氧化铜柔美B染织纳石失(织金锦)棉织——黄道婆陶艺染织漆器家具明代A识记斗彩(明)云锦(南京)祭祀明《鬃饰录》黄大成明式家具:特点熏衣(小型香炉)“天人合一”哲学观造型简练形象浑厚紫砂陶(明)顾绣(上海)景泰蓝特点:铜胎掐丝珐琅铜瓷结合做工精细风格典雅铜胚胎金丝掐中充珐琅器B考点封建末尾陶艺粉彩——软彩清代 A 识记豇豆红——“美人醉”苏绣——平齐密细匀顺和光湘绣——写实风格(猛兽)染织:五大名绣清朝粤绣——繁缛华丽(百鸟)蜀绣——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京绣——精细小巧小品绣品吉祥图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原始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实用性+装饰性宗教色彩+实用性奴隶社会瓦解质朴流动性过渡性华丽情趣化质朴清新釉下彩(一青一红)金属(宣、景)五大名绣技术性+艺术性比较(饕餮纹1 紧密型韵味玄学佛教形式美实用性棉漆器(书)形式感+抽象性窃曲纹2蟠螭纹4)贫富扭转五大名窑家具(4)名词解释答题模板:例:青铜器通过四个方向来加以阐释:青铜器源于:先秦时期特点:体器敦厚威严权贵;纹饰主纹饕餮纹(神秘宗教威慑力);用途酒器礼器;方法陶范失蜡代表:司母戊大方鼎、鹤莲方壶地位:代表先秦时期灿烂的历史工艺美术文化对比类简答题模板:例:青瓷与青花瓷的对比定义(对比)青瓷源于:六朝,特点:氧化铁烧制过程还原,呈色青色,产地浙江为中心,北雄南秀,北方的青瓷雄厚墩实,南方秀美秀气代表:鸡头壶盘口壶莲花壶地位:里程碑灿烂文化青花瓷源于元代釉下彩白地蓝花(钴料+透明釉)青花纹饰,“融繁复于简约,融华美与质朴”地位:里程碑灿烂文化。
陶瓷工艺原理---教学大纲
![陶瓷工艺原理---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cd10c35783e0912a3162a4c.png)
《陶瓷工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50441021课程英文名称:Ceramics Processing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陶瓷工艺原理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陶瓷原料、粉体的制备与合成、坯体和釉的配料计算、陶瓷坯体的成型及干燥、陶瓷材料的烧结等。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实验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使学生掌握陶瓷生产中共同性的工艺过程及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2.掌握工艺因素对陶瓷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3.能够从技术与经济的角度分析陶瓷生产中的问题和提出改进生产的方案,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陶瓷一般知识,陶瓷主要原料,生产工艺流程、性能、结构特点和应用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陶瓷主要原料的性能、用途,掌握部分新型陶瓷原料的性能、用途,对其它原料的性能和用途有所了解。
熟练掌握陶瓷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一些新型的工艺技术。
掌握陶瓷制品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和产品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正确理解工艺因素对陶瓷制品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掌握陶瓷生产的基本实验方法,并能对陶瓷制品的性能进行分析。
3.基本技能: 掌握陶瓷生产的基本原理、原料特性、制备工艺(流程、原理、操作控制)、性能等知识,能够独立利用实验仪器及设备,进行简单的陶瓷制备及性能测试实验。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二课时教案-2019人教版部编道法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二课时教案-2019人教版部编道法](https://img.taocdn.com/s3/m/cad7823c76c66137ee061952.png)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是偶然发现的。
宋元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地区和欧洲。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隋代时,诞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体系火药。黑色火药在唐代(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发明之一。
板书课题: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
二、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
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向世界展现了许多精湛的技艺,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他们分别有哪些呢?
形态各异的青铜器,绚丽多彩的丝绸,精美绝伦的瓷器,造福千秋的工程建设等等。
这些古代技术创造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独领风骚,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勤劳智慧。
出示课本78页的“阅读角”,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中国“南海一号”上的瓷器,进一步体会古代瓷器远销海外,名扬世界。
除此之外,每年在世界各大拍卖会上,中国的瓷器往往成为拍卖的热点。
造福千秋的工程建设。
出示课本78页的都江堰图和赵州桥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再读一读旁边介绍的文字,了解都江堰以及赵州桥的历史及作用。
教师出示《金刚经》活版印刷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活版印刷在中国历史上的广泛运用和巨大作用。
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80页“活动园”的一段文字,进一步了解雕版印刷神奇之处,体会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雕版印刷术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雕版印刷术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雕版印刷是一整版块印刷,如果在刻印雕版的时候出现一个错误,整块雕版就废弃了。到了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很好的避免了雕版印刷术的这一弊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陶艺课程心得5篇
![陶艺课程心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3347af312b3169a551a4d3.png)
陶艺课程心得5篇陶艺课程心得1盘条———个性绽放陶艺制作的第一节课就是盘条,其实说实话,我根本没准备用那些细条条去盘出个什么茶壶碟子来,带着只是玩玩的态度,我开始了制作课,第一堂课,老师没按我们自己揉泥,貌似是嫌我们太嫩,还是怕我们劳累呢,既来之,则安之,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拿着一团泥就是雕啊,刻的,,构思是,桃心的杯底,杯身是由底部开始渐变到口径小一点,到达中部时在向外扩展口径变大,杯柄也采用桃心形状的.不过后来,在制作的过程中,我的心都碎了,杯子是没碎,不过在大约三分之二是向右边坍塌,没办法,我取出几条,改成一个烟灰缸,尽管还有一点歪斜,不过俗话说〝残缺美嘛〞也就不介意了,其实还蛮啊Q精神的.不过事实证明我还是太乐观了,后来我的这个作品在摆放架的外侧不知道什么原因被人压成了碎条条,由此可见老师的上课前的注意事项是非常有必要的.问了一下旁边的同学,原来是我的盘条粗细不得当造成的,下面应该粗一些,上面越来越细才好,而且收口也应该越来越小才好.于是觉得还是中规中矩的比较容易成功.第二件作品是一个很普通的圆口杯子,不过这件作品也没保存下来,杯身和杯底分离,又犯了一大忌讳.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此时眼看看就要下课了于是取了一个块状泥,做了一个小脚丫的形状,因为和我的名字谐音所以意义不同,题了字,自我感觉良好.拉坯——旋转的舞蹈第二次制作课我就学乖了,先不从心理上藐视那些泥巴.后来我发现我是很对的,因为我根本无法藐视它.当它们在老师的手里时,温顺的像只小绵羊,而到我手里,它们就变成了我的主人,而我只是那身不由己的奴隶.被这些泥巴给藐视了,这应该算是我最大的悲哀了吧.好不容易把那些泥巴揉成长长圆圆的形状,该往拉坯机上〝砸〞了,要求是砸到正中间,可在我砸了两次之后,我发现它就爱往拉坯机边缘上粘,我该怎么砸,唉最后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让它比较稳固的粘在拉坯机上了.那就开始拉坯吧.那泥巴随着拉坯机转啊转,我的手就推啊推,大约用了半个小时,那泥巴的位置终于可以入眼了,我跟泥巴战斗期间,是何其惨烈,泥巴带着我手上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啊甩,个子不算矮,那围裙穿着和没穿差不多,我的裤子就无处躲闪了,可想而知,我虽是战斗的胜利者,可代价也是惨痛的.总算到中间了,可以拉了吧.刚开始有个小碗的雏形时,我满怀信心能把它做成平时吃饭用的碗,可当它又长大了一倍时,就不协调了,全身上下不是一起运动的,结果就在下面转的快,上面追不上的情况下,碗消亡了,变成杂乱无章的泥片了,它是这场战争的见证者,也是这场战争的牺牲品,不得已只能把它放进泥桶.接下来我的要求降低了些,我把杯壁或者碗壁.瓶壁做的厚一些,之所以不确定是什么的壁,是因为不确定能做出什么,最后就只能做出什么就叫它什么了.嗯,这次不错,做出了一个很小的坛子.这节课也算是在我的胜利中谢幕了吧.看看双手,真不敢相信这是我的胜利啊,当成拉坯机胜利了也是有道理的.第三节课,还是拉坯课.我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作品总是有点歪斜以及厚度控制不好.于是请教了女老师,老师说歪斜主要是我扶正不到位导致的,而厚度呢,大致差不多就可以了,修坯的时候还可以修改,另外要把表层的软泥给完全去除,还要注意不要有气泡.老师还给我演示了一遍,自然老师的作品,我就收入囊中啦.这两节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心平气和,静下心来做拉坯作品.很有几次做的时候都很急,当然结果就是作品失败,完全不成形状.所以,总结出一个经验,除非十分熟练的情况下,还是要一步步.静下心来做拉坯作品.修坯——最用的上心的时刻第四节课和第五节课都是修坯课.上课之前就听老师说到多数的作品都是在这个阶段损坏的,心里不禁有点惴惴然.从架子上取出自己之前做的产品,一看,都太厚了.桌子上的工具很齐全,不过还是担心自己在打薄时会把作品弄破,那是我花了很长时间做出来的,所以特别珍惜这硕果仅存的几件作品.将已经干了的作品进行修坯,也就是刮.修.掏.可能因为太小心了,修了好长时间,发现别人都修了好几件了,自己还在修那一件.于是加快了速度,不想被拒就这样发生了,我的作品的底部被修穿了,得不偿失.一旁的同学打趣道:〝就叫一米阳光好了.〞又觉得欣欣然,艺术嘛,终究讲究一些特殊的意义的.上釉——华丽的收尾第六节课是上釉课.总共数了一下,有九件作品,不过老师说了,只允许每人六件进窑,不得已,舍弃了一部分,总的来说,还不错耶,心情愉快.盘条阶段设计的东西不知道是已毁还是乍得,就是找不到,有几个大小很尴尬的杯子或烟灰缸.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坦克,实话说来,又不像坦克,装在了坦克的履带,却有跑车的前沿,华丽吧,我在上面用颜料上了一些简单的花纹然后上了透明油,应该是非常的靓丽的.可是后来,老师却勒令我挂掉所上的底釉,可能烧不出来吧.还有一个很大的造型也不错的烟灰缸,我把它放在了琥珀蓝的可选专柜里大海蓝的颜色觉得很安静的颜色适合抽烟的时候用.在这其中看到不少同学在刮底的时候将作品弄坏,实在算是非常的可惜.陶艺还是一个很细致的艺术的,我觉得要细心.安静的去做才能够做的好.感触:在课堂上经常听老师说道很多中国古代的陶艺制造方法现在已经失传了,很多的制造工艺现在看来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每当听到这这些时,我的心里是半喜半忧.一半为中国有这么高超的陶瓷工艺而自豪骄傲.另外不经又为现在的陶艺失传而觉得失落.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它曾经的辉煌成就另外国人一提到陶瓷就会想到中国,可以说,陶瓷已经是中国的另一张名片.但是现在国人对陶艺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我是这次才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陶瓷的,我想像我这样的应该不在少数,或者有的还没接触过.而在国外,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陶艺课,而且许多家庭建成了陶艺作坊,还出现了一些个人经营的陶艺工作室,许多休闲场所也摆放陈设着陶艺家的作品.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加大对陶艺的重视程度,应该从小孩就开始抓起,向公众提供更多接触学习陶艺的机会,不然我们的陶瓷艺术真的会一代不如一代了.陶艺课程心得2第一天的课程,任务是自由体会感受泥巴的〝生命〞和灵气.我们大家创作热情高涨,每个同学都开心的和泥,揉泥,捏泥.此情此景,勾起了小时候跟朋友们在一起玩小泥巴的回忆,想起了快乐的童年.经过自己动手做了此东西,更准确的说是试着捏了些东西之后发现,其实真的不是特别容易啊.跟着老师学习,不仅仅能学到专业上的知识,还能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是在其他课堂上没有的.细节能看出很多东西,老师很注重细节,他常常教诲我们,细节决定成败,教诲我们要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生活中处处美,我们不要老是抱怨自己的不幸,只有用心去体验生活,才能品味到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初学者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按部就班地练习,一定能掌握好拉坯成型这种制陶技法.我从开始学习拉坯到做出自己的第一个作品,我重复了五次,失败了四次,但是我坚持地练习,终于我成功了.最后陶艺课结束,我做了6个作品,但是让我满意的只有一个,是设计植物的作品,我做的是向日葵.陶艺非几日内就能练成精湛的技艺与娴熟的手法,在接触陶艺的短短几周内,我只在乎我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认识到了什么,我的素质与修养是否得到了提高,精神是否得到了升华.时间很短,我不可能塑造出做工细致或是气势恢宏的陶艺作品,但我会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爱上陶的纯,爱上陶的美.虽说我捏的时候,有的时候弄得身上全是泥,但乐在其中,自己制作出的6个作品虽说不是特别出色,但是是我自己做出来的,很是喜欢.通过这几周的学习与动手操作,我对陶艺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在刚开始时候我们了解了它的发展历史,以及它的分类等等有关陶艺的基本知识,往后几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捏出了好多可爱精巧的东西,虽说不是特别好看,但是是我们第一次捏出来的,所以很有成就感,也非常喜欢自己的作品.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我非常喜欢这门课,我要在以后的业余时间中,自己捏出很多好看的物体出来,丰富我的课余生活.这几周的涅泥选修,过得很愉快,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与道理,在制作过程中,有的时候不是特别顺利,有的边边角角的涅的不是特别满意,心里就有点着急,这时候要冷静下来,不能着急,通过这次涅泥,让我感受到了许多的道理,让我知道了在以后的生物试验中.配制药品过程中.药品后续总结中不能着急,要有耐心,慢慢的操作,不能紧张,在细小的环节中,更应该有耐心,冷静下来,才能做得更好!尤其是在结果的时候,更应该冷静下来,慢慢的做,这时候更应该有耐心了.陶艺课程心得3这个学期我学习了陶艺课,在上这个课程之前我对陶瓷艺术的接触和了解几乎可以说是寥寥无几.通过老师的讲述与一些相关资料视频的观看,也让我对这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更让我认真仔细的去听课.虽然只有仅仅几周的学习时间,但是我对陶瓷艺术还是有了一些了解.虽然课程结束了,课程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对陶瓷艺术的兴趣是无限的,对陶瓷艺术的感情是深厚的.China,我们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的意思,另一个意思就是瓷器,这也是我国英文名的由来,即瓷器大国.在久远的历史上,许多其他国家的人也许不知道中国,更不了解中国,更甚者从未听说过中国,但是他们却知道陶瓷,了解陶瓷艺术??这个正说明了中国陶瓷艺术的闻名遐迩,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勤劳.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闻名古国,在历史上中国的科学技术可以说在世界上是独领风骚的,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中国的四大发明了: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这是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同样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最为骄傲与自豪的成就了,也是中国人民辛勤的汗水与智慧的结晶.然而,还有一种艺术的成就绝不亚于四大发明,那就是中国陶瓷艺术,它就是一个世界未解之谜,至今还有许多未被世人解码.你想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谜吗?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开这个几千年以来都未被的谜吗?那好,跟我来吧,让我们在中国陶瓷艺术的长河里遨游,尽情享受中国陶瓷艺术巨大的魅力与深邃,我相信你一定会陶醉在这条长河中,流连忘返??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在距今8000-9000年前是中国绚丽多彩的新时期时代,当时彩陶是很罕见的,然而却出现了彩陶.在如此高的温度下,彩绘是怎样上去的,就算是现在的科学技术都无法达到,当时落后的时代是怎样拥有如此高超的彩绘艺术,至今仍为后人所知,称为一个千古谜团.在彩陶中,红色是氧化铁Fe2O3所体现出来的颜色,可是以当时的技术是无法提取土壤中的氧化铁的,这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至今仍未解开.再者,彩陶中的黑色是氧化锰的颜色,氧化锰本身呈紫色,浓度越高,颜色越深,以至于达到黑色.据调查可知,当时的土壤中几乎不含锰元素,并且提取锰元素的技术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才成熟的,可是当时的古人是怎样做到的呢?这再一次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之谜??夏.商.周的辉煌---彩釉,〝釉〞的出现,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第一次飞跃.一般我们把〝陶瓷〞这个词一分为二,分为陶.瓷.比如说陶器有花盆.水缸.药罐.砂锅等等,其特点是粗糙.渗水;瓷器有花瓶.盘子.碗等等,它的特点是光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春旱,越窑青瓷.隋唐五代,南青北白和天马行空.在南方,越往南土壤中的铁含量越多,烧制出来呈青色;在北方,越往北土壤中的铁含量越少,钛含量越多,烧制出来呈白色.〝瓷〞的出现,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第二次飞跃.元明,一枝独秀景德镇;清墨再染青花,明清幽古镇宜兴,〝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竟求鸣远碟〞,清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景德镇,半透明釉发展为本透明胎,这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第三次飞跃.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风格大多写意,含蓄隽永.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层建筑的喜好.是有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与时代政治经济面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历新朝而层出不穷.因技而得道,因艺而得传,技艺融合,相得益彰.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听老师的说明了解到原始彩陶的起源,原始时代不知道谁把泥土做成锅盆的形状并且用火烧制而成,从此便可以煮东西,装水等.原始彩陶胚体的制作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包括许多环节,比如说胚体成型.慢轮修整等等,风格纤细,委婉而感情丰富.先人观念逐步复杂和细腻,野蛮与本能的成分不断减少.偏远落后地区被使用,统称为〝无窑烧陶〞.原始彩陶开创了大量有特点的形制;质朴单纯;以彩绘为装饰,启发了人类对二度空间艺术的开拓.由于先人观念逐步复杂和细腻,野蛮与本能的成分不断减少,彩绘逐步激发先人自身意识的抽象潜能,加之当时社会分工.原始彩陶反映了一种〝风格纤细,委婉而情感丰富〞的精神因素.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陶瓷常用三角,宽带,波折,网络等几何纹表示人面或动物纹;风格从写实逐渐发展为抽象.其代表作品有:彩陶人面鱼纹网,鱼纹彩陶钵,彩陶黑彩纹钵,黑陶兽面纹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鹳鱼石斧图彩陶虹.马家窑文化彩陶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其主要特点为图案常有平行,弧圈,交叉,同心圆,旋涡的线条变化;风格流畅,繁而有序;物体刻画简单.代表作品有:水波纹彩陶盆面;彩陶十字圆点网纹壶;舞蹈纹彩陶盆,菱格纹彩陶双耳壶,蛙纹彩陶双耳壶.紫砂产于江苏省宜兴市鼎蜀镇,紫砂在明代的盛行 ,明代饮茶风尚的改变,比如说当时比较盛行〝斗茶〞.明人认为〝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显小则否不涣散,问不耽搁.〞---《冯马宾条笺》④明代文人学士推崇回归自然的审美情趣.饮茶环境:〝僧房道院,饮何清也;山林泉石,饮何幽也;焚香鼓琴,饮何雅也.试水斗茗,饮何雄也.梦回卷把,饮何美也.饮何美也.〞 ---《茶说》〝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竟求鸣远碟〞就是对紫砂完美的描述.紫砂的特点 ,特有的双气孔结构使紫砂能够保持茶色茶香茶味,历久弥香.大气孔率使紫砂不仅寒冬腊月注沸水而不裂,且还可以在文火上墩烧.紫砂色泽古朴.肌理细腻,历经长时间抚摸,会发出黯然之光.无釉无彩,质朴自然,意境幽深.紫砂壶分为圆器.方器 .塑器 .紫砂筋纹器.上面主要是分别叙述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各个时期的陶瓷艺术特点,但是历史已逝去,我们没有时光机,无法回到历史中去身临其境的感受陶瓷艺术的美,我们只能把它当做最美好的回忆深深埋在心里??然而,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我们总是缅怀过去,那就证明我们现在过得并不好,所以,美好的回忆可以,但绝不留恋.我们要永远憧憬,永远在现在努力??当然,这句话对于陶瓷艺术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总是回顾陶瓷艺术的历史,那么就证明现在我们的陶瓷艺术并不如历史上先进,所以我们应立足于现在,展望未来.联想到现在的陶瓷艺术,我们都会想到中国的瓷都---景德镇,那就让我们更加细致的了解景德镇,让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深邃与内涵渗透心里,然后展望中国陶瓷艺术的明天.我相信,中国陶瓷艺术定会成为世上陶瓷界的一颗璀璨明珠,在空中绽放无限光芒.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的古老城市.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就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展历程.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是中国大陆的瓷都.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馨〞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的所在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时此都〞,千余年来,景德镇制瓷业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历史.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是任何时代.任何其他窑场都无法企及的.景德镇青花玲珑瓷是明永乐年间在镂空工艺的基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500多种年间的历史.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粒状,被人们称为〝米通〞,又叫玲珑眼,再填入玲珑釉料,并配上青花装饰,入窑烧制而成. 艺术特色:灵巧.明彻.透剔,特别高雅秀洁.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艺术特色: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白釉青花一大城,花从釉里透分明,使人赏心悦目.明人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带去大批青花瓷,与30多个国家进行交往.不少珍品现被收藏在英.美等国博物馆.当然景德镇的瓷系不止就仅仅几种,还有很多,比如说还有薄胎瓷.雕塑瓷等等,在此我们就不具体介绍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阅先关资料与文献.总之在陶艺课上我们观看了土陶的制作过程,以及钧窑瓷.现代陶瓷的制作过程,也观看了钧窑大师以及现代陶瓷大师烧制陶瓷的过程,体会到了制作陶瓷的艰辛,看到了陶瓷大师的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而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这种优秀的品格,更应该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遗产——陶瓷文化,继承并发扬下去,不要让我们的灿烂文化流失,要让它生生不息的发光发热.陶艺课程心得4经过学校组织的陶艺学习,我受益匪浅.在文才方面和艺术审美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熏陶,不仅在这些方面有所收获,在平时生活和学习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陶艺这门课不仅仅是玩泥巴,它包括很多的方面,从最初的碎石经过和泥再到出泥,每个过程都是检验一个人的实力,每个过程都是漫长的学习过程.在学习的第一天,张小军老师先带我们碎石,一袋袋的泥石被我们拖出去杂碎.简简单单的碎石,我们却得到了很多.在简简单单的碎石中,我们生龙活虎并快乐着,几个人一组杂碎一袋石头.整个过程虽然很漫长,但是我们通过团队的合作,高效率的完成了既定的任务.接下来的任务则是将碎的石倒入泥盆里,再进行用机器和泥, 拥有机器可是人才是最重要的作用,必须要有人看着,而且还要添加热水.添加热水可是其中重要部分,因为热水的量的多少可能会导致出的泥的软硬.这挑战了一个人的耐心.首先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陶艺的第一种方法,条状成型.条状成型,顾名思义,就是用条状的泥巴堆积起来一个物件的形状.这个方法比较简单,老师也简单的给我们示范了一个比较有意义的东西.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动手.我思索了一下,做了一个外张的成花瓣状的立方体,确切的说是底下是由立方体状延伸到上面的花瓣状.大概第一天的工作就是这么完成的.这一天我知道了条状成型的方法,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房屋,其实他们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叠加.堆砌. 经过了一个星期的学习,我慢慢对陶艺有了一定了解. 陶艺是一门集艺术审美, 设计, 动手能力于一身的科学.陶艺科学能静心,能审美,能设计,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怀抱.接下来的陶艺方法是块状成型.块状成型则是通过泥块来陶艺.这种方法简单,但要有好的创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发觉和反思,思路打开了开始有了一些好的创意.就是通过对古建筑的那种大气元素来设计,我设计了一个宏伟的建筑大门景观, 凸显了建筑的宏观伟大. 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其实生活中就有好多设计好多创意, 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总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好的设计元素来供我们设计.第三种陶艺方法是捏制成型.就是通过捏制来捏出生动的动物或人的头像.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指南
一、课程基本情况、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
总学时:64学时。
其中,课堂教学:57学时,实验教学:7学时。
先修课:《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
《陶瓷工艺原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材料方向本科生的必修课,其它专业方向的限定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陶瓷原料、粉体的制备与合成、坯体和釉的配料计算、陶瓷坯体的成型及干燥、陶瓷材料的烧结、陶瓷的加工及改性等。
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陶瓷生产中共同性的工艺过程及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掌握工艺因素对陶瓷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和基本的实验技能,能够从技术与经济的角度分析陶瓷生产中的问题和提出改进生产的方案,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重视“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并重”的课程教学体系及科研促进教学的教学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理论基础的实践性应用能力,既重视学生“应知应会”的陶瓷材料的设计、制备工艺、测试表征与应用的基础理论,又强调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训练和设计能力培养,倡导学生创业能力的训练。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陶瓷主要原料的性能、用途,掌握部分新型陶瓷原料的性能、用途,对其它原料的性能和用途有所了解。
2.熟练掌握陶瓷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一些新型的工艺技术。
3.掌握陶瓷制品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和产品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正确理解工艺因素对陶瓷制品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掌握陶瓷生产的基本实验方法,并能对陶瓷制品的性能进行分析。
二、教材及多媒体课件说明
1教材:《陶瓷工艺学》,张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本教材内容精炼、结构合理、理论性强。
由于计划学时有限,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教材所有内容一一进行详细讲解。
因此,学生应该抓住每章节的重点、难点,搞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注意寻找同类问题间的内存规律。
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将问题由“繁”变“易”,将课本由“厚”读“薄”。
2多媒体课件:
陶瓷工艺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本校材料基础学科组集体创作的,它综合了图、文、声、像、二维图形、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手段,经科学、合理的重组、整合、加工,构筑了一种虚拟实际场景的教学氛围。
对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路、增强工程实践意识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应该提醒的是,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时,不能将注意力只集中在丰富多彩的课件画面上,而忽视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和理解;课堂学习中,由于信息量较大,课堂进度较快,应注意对重要内容作记录,并在课下及时复习和总结。
三、参考书目
《陶瓷工艺学》,张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陶瓷工艺原理》,刘康时等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无机复合材料》,张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陶瓷工艺学》(上、下册),李家驹主编,轻工业出版社,2001.
《陶瓷工艺学》,马铁成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
《先进陶瓷工艺学》,刘维良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Introduction to Ceramics》, A Wiley-Interscience 出版,W.D. Kingery 编著。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igher Education, William F.Smith 编著。
四、课程考核方式
理论课结业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
五、各章主要内容
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了解中国陶瓷发展简史;了解陶瓷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国内外发展概况;了解陶瓷材料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
掌握陶瓷材料的分类方案。
“第一章陶瓷原料”主要内容
(1)了解陶瓷工业的原料类型;了解原料质量与陶瓷生产工艺、产品性能的关系。
(2)了解黏土的成因及产状;掌握黏土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颗粒组成的具体含义;熟练掌握高岭石、蒙脱石化学组成、晶体结构、性质和用途;了解叶腊石、伊利石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性质和用途;熟练掌握黏土的工艺性质,以及黏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3)熟练掌握二氧化硅(SiO2)的晶型、性质及其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4)了解长石的种类和性质;熟练掌握钾长石、钠长石的化学组成、性质和熔融特性;熟练掌握长石类原料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5)了解滑石、叶蜡石、硅灰石、碳酸盐、硼酸盐等原料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6)熟练掌握氧化铝(Al2O3)的晶型、性质和用途,了解Al2O3的生产方法。
了解氧化镁(MgO)、氧化铍(BeO)的性质、用途和生产方法。
掌握二氧化锆(ZrO2)的晶型、性质和一般用途,了解ZrO2的生产方法。
(7)熟练掌握碳化硅(SiC)的晶型、性质和用途,了解SiC 的生产方法。
掌握碳化硼(BC4)的结构、性质和一般用途,了解BC4的生产方法,了解TiC 原料的知识。
(8)熟练掌握氮化硅(Si3N4)的晶型、性质和用途,了解Si3N4的制备方法。
掌握氮化铝(AlN)的结构、性质和一般用途,了解AlN的制备方法,了解Ti3N4原料的知识。
(9)了解工业废弃物的知识。
“第二章粉体的制备与合成”主要内容
(1)熟练掌握粉体的粒度、粒度分布的概念,以及粉体颗粒的测试方法及原理;掌握粉体颗粒形状、表面积、化学特征和晶型特征等物理性能的表征方法。
(2)了解机械冲击式粉碎方法及其原理;熟练掌握球磨粉碎、行星式研磨的工作原理、设备、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振动粉碎、行星式振动粉碎、雷蒙磨、气流粉碎、搅拌磨粉碎、胶体磨粉碎和高能球磨粉碎的工作原理。
了解助磨剂的作用机理。
(3)掌握固相法制备粉体的原理和工艺,如热分解反应法、化合反应法和氧化还原法;熟练掌握液相法制备粉体的原理和工艺,如沉淀法、醇盐水解法、溶胶-凝胶法、溶剂蒸发法等;了解气相法制备粉体的原理和工艺。
“第三章坯体和釉的配料计算”主要内容
(1)了解确定坯体配方的依据、配方的计算方法,掌握坯料的制备工艺。
(2)了解确定釉料组成的原则、釉料配方的计算。
“第四章陶瓷坯体的成型”主要内容
(1)熟练掌握陶瓷坯体成型的分类方案。
(2)了解陶瓷泥浆的流变特性;熟练掌握影响泥浆流变性能的因素;熟练掌握影响泥浆浇注性能的因素;弄清注浆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熟练掌握基本的注浆成型工艺。
(3)熟练掌握粉料的工艺性质;弄清压制成型过程中粉料的致密化过程;熟练掌握压制成型过程中影响坯体密度的因素,以及压制成型工艺;
(4)熟练掌握挤压成型、热压铸成型、流延成型、轧膜成型和注射成型的原理和工艺流程;了解其它一些新型成型工艺。
“第五章陶瓷材料的干燥”主要内容
(1)熟练掌握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确定干燥介质参数的依据;
(2)掌握坯体的两种干燥缺陷,了解缺陷的形成原因及改善办法;
(3)了解陶瓷坯体的干燥动力过程;
(4)了解实际生产中一些新型的干燥工艺。
“第六章陶瓷材料的烧结”主要内容
(1)熟练掌握与陶瓷制品烧成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烧结的驱动力,烧结参数及其对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
(2)熟练掌握固相烧结过程及机理,液相烧结过程及机理。
(3)掌握热压烧结、热等静压烧结、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微波烧结等新型烧结方法的工作原理和工艺。
(4)了解并掌握常用的烧结设备。
(5)熟练掌握最佳烧结制度的确定原则。
“第七章陶瓷材料强度的控制”主要内容
(1)了解陶瓷材料的断裂特征,掌握陶瓷材料的实际强度与理论强度相处近百倍的原因;
(2)了解Griffith微裂纹理论,掌握提高陶瓷材料的强度的方法。
(3)熟悉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了解影响陶瓷材料高温强度的因素,掌握陶瓷材料增韧方法和机理;
(4)了解陶瓷材料的超塑性,了解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
“第八章陶瓷的加工及改性”主要内容
(1)了解并掌握陶瓷材料的加工分类方法。
(2)了解釉的作用与分类,釉的特点和性质;掌握施釉工艺和烧釉方法。
(3)了解陶瓷表面金属化的用途;掌握陶瓷表面金属化方法。
(4)掌握陶瓷的切削加工、机械磨削加工、研磨、抛光加工等机械加工方法的工作原理、设备和特点。
(5)掌握陶瓷的电火花加工、电子束加工、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等特种加工方法的工作原理、设备和特点。
(6)掌握陶瓷-金属封接技术,如玻璃焊料封接、烧结金属粉末法封接技术。
六实践环节
1. 陶瓷工艺基础实验
该类实验安排在陶瓷工艺原理课程内进行,开设3个实验:
(1)陶瓷可塑成型实验2学时(2)陶瓷干压成型实验1学时(3)陶瓷材料的烧结实验2学时(4)陶瓷制品烧成收缩及体积密度的测定实验2学时
2. 陶瓷工艺综合实验
该类实验安排课程内容基本讲授完毕后进行,单独计算学分。
主要是指让学生进行从原料选择、配料、坯料制备、成型、烧结直至性能测试和分析的实验过程,目的是使熟悉和掌握整个陶瓷制备的工艺过程,深化对整个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 陶瓷工艺创新实验
该类实验主要吸收那些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感兴趣的本科生在业余时间进行,在学习陶瓷工艺原理课程的基础上,提前进入实验室,结合老师的相关科研课题,进行创新性实验,一到两年内完成,另计创新学分0.5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