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少年王冕》教学实录(教案文本)

合集下载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王冕的背景和生平事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美德。

(3)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2)如何理解王冕的品质和行为。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王冕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少年王冕》。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冕的背景和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王冕的品质和行为。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4. 案例分析:(1)分析王冕的品质和行为,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2)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王冕的品质。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王冕的品质和行为对学生的启示。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7. 板书设计:少年王冕背景:元末明初,家境贫寒品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好学、自强不息行为:绘画、求学、回馈社会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王冕的品质和行为,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涵。

五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冕》教学

五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冕》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故事中的场景和氛围。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故事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有益的人生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少年王冕》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王冕的成长历程,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意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王冕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从王冕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冕》教学

五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冕》教学

五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冕》教学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王冕的成长历程和他勤奋好学的品质。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教育学生学习王冕的孝敬父母、勤奋好学、自立自强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王冕的形象。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培养学生学习王冕的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少年王冕》文本。

2. 相关王冕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勤奋好学的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冕》。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王冕的形象。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学习王冕的孝敬父母、勤奋好学、自立自强的精神。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课文的感受和收获。

2. 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如何做一个勤奋好学、自立自强的人。

2. 布置相关的写作或朗读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王冕的形象,学习了他的孝敬父母、勤奋好学、自立自强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王冕的孝心和勤奋。

2. 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再现课文中的经典场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几个关于孝敬父母、勤奋好学、自立自强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找出与王冕相似的品质,进一步体会这些品质的重要性。

少年王冕五年级语文教案

少年王冕五年级语文教案

少年王冕五年级语文教案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一、教材分析《少年王冕》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4课。

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

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

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强,有内在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根据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基本特征”为理论指导,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本着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的原则;在教学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将第二课时作为教学重点来说,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知识目标: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种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教学重点是: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好学不倦的美好人格。

难点: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怎么把握好“孝敬”与“好学”之间的平衡?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情意?这是我在课前所遇到的难题,权且作为教学难点。

注意点:这节语文课,事先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体现重中之重,体现学生自我的感悟和表达,通过个性化朗读来突出人物品德。

教学准备:课件二、说教学方法在诸多的教育教学论著中都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

那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五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冕》教学

五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冕》教学

五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冕》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法,拓展知识面。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少年王冕的勤奋好学、孝顺父母、尊敬老师的优秀品质。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少年王冕》。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少年王冕》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王冕的优秀品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生分享查阅成果,共同学习。

5. 文学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王冕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少年王冕》教案

《少年王冕》教案

《少年王冕》教案《少年王冕》教案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课前查阅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

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

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

性格孤傲,鄙视权贵。

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

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清小说家。

字敏轩,号粒民。

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

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师:__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6、交流,疏通。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2、交流: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少年王冕教学实录

少年王冕教学实录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提醒“冕”字的书写(4分)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告诉老师“冕”字上面你写的什么?生1:写的“日”。

生2:我写的“曰”。

生3:读mào(评价:你真了不起,知道它的读音。

)师:告诉你们,它既不是“日”,也不是“曰”。

(指“冕”)两横和框不相连,以后书写要注意。

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师:同学们自己预习了这篇课文,课前各小组又进行了交流,哪个小组先迎接老师的挑战?1.出示词语:耽误贴补隔壁早出晚归青翠欲滴争先恐后供他读书挣的钱闷得慌闷热不禁载着)生1:读词(评价:你很了不起,多音字都读对了。

)生2:读词(评价:你读词的时候注意了词与词之间的停顿)2. 回顾课文内容师:这篇课文重点讲了少年王冕的哪两件事?王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四件,7岁时候的事,10岁时候的事,14岁时候的事,18岁时候的事。

师:重点讲了哪几件?生:放牛和画荷花。

小结同学们真厉害,词语读得准确,了解了课文内容,都是自学的。

为自己取得的这些预习成果鼓鼓掌。

二、精读感悟(一)学习第2、3、4自然段,感受王冕的孝心和好学之心(13分)师:这节课我们再读王冕,相信你对王冕会有更深刻地了解。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小节,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下来,在旁边写上批注。

1.回顾怎样写批注(在所划句子的旁边写下读书的感受或体会)2. 生读书,标画重点语句。

师个别指导。

3.小组内交流标画的语句。

师:小组内交流一下标画的语句,相互补充一下。

如果你画的不全,觉得别人画的语句有道理,不妨借鉴同学的画下来。

4. 集体交流,老师相机评价,点拨阅读的方法。

师:我们交流,哪个同学先来读你画的句子和写的批注。

生:第二自然段,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我感受到王冕善解人意。

其实王冕也很想读书,他知道家境贫寒,所以这样说。

五年级语文《少年王冕》教案

五年级语文《少年王冕》教案

五年级语文《少年王冕》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少年王冕》的主要内容,了解王冕的成长经历和他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鼓励他们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互相帮助和尊重他人。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少年王冕》简介:《少年王冕》是一篇描写古代少年王冕勤奋学习、勇于面对困难的故事。

王冕虽然家境贫寒,但他自强不息,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画家。

2.2 课文重点内容:王冕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学习态度。

王冕面对贫困和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王冕通过努力成为画家的过程和他的艺术成就。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困难吗?你们是如何面对困难的?引入课文《少年王冕》,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2 阅读理解:分组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3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王冕是如何对待学习和生活的?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分组讨论:你们认为王冕的品质和态度对他的成长有什么影响?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2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写作或思考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少年王冕》的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背景和历史背景。

5.3 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8篇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8篇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少年王冕》教学设计8篇《少年王冕》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少年王冕》教学目标:1、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

2、技能: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教学对策: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一、品悟人物语言理解母亲“无奈”过渡: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这一年王冕十岁了,一天……1、相机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1)、自由读提问: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3)、指导朗读(4)、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 )说:‘…………去放牛。

’”①指名口头填一填②引读2、提问: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母亲确实是无可奈何,非常不忍心的?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学生交流[人物语言最能体现出人物性格和心理,紧扣语言文字从读到议到填再到读,这样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理解母亲无可奈何的心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紧扣重点事例体会王冕“好学”过渡:母亲无奈之下让小王冕去放牛,小王冕是怎么回答的?1、相机出示“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心里倒快活些……”2、设问:不读书,小王冕真的感到快活吗?3、自由读课文思考:从哪几件事中可以看出当时王冕并不是真的快活,其实他是很想读书的?4、学生交流●版块一(1)、相机出示“每天给的点心钱…………在柳树阴下看书。

”①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②学生交流(2)、小结:小王冕想买一本书可真不容易啊!(3)、指导朗读[抓住“舍不得”、“积攒”等重点词语,让学生认真细致地“咬文嚼字”,从语言文字中感悟王冕买书的不易,从而认识到王冕是个好学的少年。

小学《少年王冕》教案

小学《少年王冕》教案

小学《少年王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王冕的生平和事迹,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长辈、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了解王冕的生平和事迹,领悟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内化。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少年王冕》。

2. 生字词卡片。

3. 王冕的事迹相关资料。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冕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王冕的优秀品质。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合作探讨,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感悟道德观念(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王冕的优秀品质,如尊敬长辈、诚实守信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将王冕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王冕的优秀品质和道德观念。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王冕的事迹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王冕的画作,欣赏他的绘画作品,体会其在绘画领域的成就。

2. 结合当地文化,了解王冕的事迹在民间的流传和影响,进一步感受王冕的品质。

七、课堂互动1. 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

2.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最敬佩王冕的哪个品质,并说明理由。

五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冕》教学

五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冕》教学

五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冕》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理解王冕勤奋好学、孝顺母亲、尊敬老师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到王冕的勤奋与坚韧。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王冕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行为,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课文PowerPoint演示文稿。

3. 课文相关图片或插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 学生结合课文,思考如何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少年王冕》这篇课文以及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八、拓展活动建议:1.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续编,让学生发挥想象,为《少年王冕》设计一个圆满的结局。

五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冕》教学

五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冕》教学

五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冕》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王冕的性格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长辈的品质。

(2)培养学生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分析王冕的性格特点。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少年王冕》的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的人物性格分析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课: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简介本课: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通过卡片或黑板,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分析人物性格:(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王冕的性格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表现王冕的性格。

5. 小结:(1)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王冕的性格特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王冕的性格特点,写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王冕的历史背景,增加对课文的理解。

2. 通过课后阅读,了解王冕的成长历程和其他事迹。

七、课堂互动:1. 采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九、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小学《少年王冕》教案

小学《少年王冕》教案

小学《少年王冕》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少年王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中的例子,学习到勤奋、孝顺等美德。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合作和创新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培养对家庭、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学生能够理解到勤奋和孝顺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少年王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故事中展现的勤奋、孝顺等美德。

2.2 教学难点:对故事中的一些复杂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对勤奋、孝顺等美德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少年王冕》的故事文本。

相关的人物图片或卡片。

PPT或黑板等教学展示工具。

3.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

每个学生有一张桌子和椅子。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关于勤奋、孝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4.2 故事阅读与理解:分组让学生阅读《少年王冕》的故事文本。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适时提供帮助和解答疑问。

4.3 人物与情节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和人物。

5.2 教师反思: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词汇游戏:设计一个词汇游戏,让学生通过卡片、拼图等形式,复习和巩固故事中的重点词汇。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增加互动和竞争。

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情节和对话。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可以适当改变情节或增加对话。

七、小组讨论与合作7.1 讨论问题: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少年王冕》教学教案

《少年王冕》教学教案

《少年王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王冕勤奋好学、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少年王冕》的作者、背景及内容。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理解王冕的品质,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5. 课堂练习:(1)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练习。

(2)选取课文中的片段,进行角色扮演或朗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练习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少年王冕》原文。

2. 相关资料:关于王冕的背景资料、传统文化知识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王冕:(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王冕的生平事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王冕》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王冕》优秀教学案例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王冕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勤奋、孝敬等。
2.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从他人的学习中汲取经验和启示,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我会选择图片和问题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王冕的画像以及他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对王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我会提出问题:“大家认为什么样的品质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导入到本节课的主题——王冕的优秀品质。
2.小组互动:组织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3.小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评价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3.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积极态度,鼓励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4.培养学生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道德观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王冕的画像,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王冕的少年时期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少年王冕》教案

《少年王冕》教案

《少年王冕》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少年王冕》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王冕的成长历程,体会王冕的勤奋好学和高尚品质。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学习本文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4.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敬长辈、勤劳节俭、孝敬父母的美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冕的品质。

2. 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

2. 体会王冕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采用讨论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写作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王冕。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分析王冕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习王冕的优点。

5. 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实例分析。

6.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指导。

7.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六、教学内容1. 通过学习《少年王冕》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王冕的家庭背景和他的成长过程。

2. 引导学生分析王冕的性格特点,如勤奋好学、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等。

3. 通过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使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七、教学步骤1. 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分析王冕的家庭背景,理解他为何要离开家乡。

3.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王冕性格特点的句子,并进行讨论。

4. 分析课文中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使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5. 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尝试自己进行人物描写。

八、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人物描写的技巧。

3. 搜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对他们的写作进行评价。

九、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王冕的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少年王冕》教学
实录(教案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少年王冕》教学实录(教案
文本)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5年,而直到20年前我才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我们的语文课堂能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吗?回答恐怕是否定的。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缺乏智慧。

语文课需要智力挑战吗?语文课不是重朗读,重感悟吗?”正是这种对语文教学肤浅的理解,使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里浑浑噩噩地度过。

苏霍姆林斯基早就告诫我们:“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了——这就是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

固然,学校里完全不要识记和背诵是不行的,但是这种脑力活动应当占居
第二位。

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可是多么遗憾,许多教师常常忘记了这一点!),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

真正的课堂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一、充满智力挑战的课堂取决于教学方式的灵活度。

充满智力挑战的课堂有时也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如: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常规的教学方式有时稍作改变也能提升课堂的挑战性。

请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老师强调教学要扎扎实实为先。

他上课做的第一件事是检测预习,听写生字新词。

屏幕上出现如下文字,要求学生写出相关词语:
王冕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他母亲没办法,只得(dān wù)他的前程,让正在私塾读书的王冕辍学,到(gé bì)秦家去放牛,挣点钱(tiē bǔ)家用。

母亲还让王冕每天早出晚归,免得她(qiān guà)。

王冕一边读书一边替秦家放牛,过了几年。

有一天,他看到雨后的荷花在阳光下缀着(jīng yíng)的雨水,美丽极了。

于是他就试
着画起荷花,不久就成了远近闻名的(ɡāo shǒu)。

长大后的王冕依然(xiào jìnɡ)母亲,还在春光(míng mèi)的日子,用牛车(zài)着母亲到村上湖边游玩。

学生马上动手,不久完成了十个词语,完成的打开书校对。

全部正确的举手,全班五十多位学生,有三十多位举起了手——全部正确。

×老师请学生订正了错误后,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老师改变了听写生字词的方式,把本课的生字词放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出现,加大了难度,而学生通过努力也是完全能够完成的。

更为巧妙的是老师编写的这段文章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听写中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把握。

二、充满智力挑战的课堂取决于提问的难度和长度。

我们常常发现,许多语文公开课在教学一段时间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听话地、顺从地完成一个个轻松的任务,一次次努力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老师问上句,学生答下句,课堂热热闹闹。

但是,其内在的精神,却明显地松弛下来。

究其原因,是任务难度不大长度几无,而细读文本时也没有带有智力挑战性质的问题。

我们常常
低估学生的能力,一味降低训练的难度。

其实,有一定难度和长度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兴奋起来,给课堂带来挑战和惊喜。

请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老师出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梳理课文,理解课文‘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方法。

”对也许还算不上训练有素的五年级学生而言,看到这样的目标一定会有些玄,有些晕,但是若坚持着这样做下去,学生就会从感性地读故事一样读课文,渐渐地转变为知性地解读课文,知道课堂的目标,不是“阅读”,而是“学会阅读”。

但是任何作为解读工具的语文知识,永远只有在活生生的、成功的解读过程中,才能被领略、被体味,进而被理解与掌握。

作为解读《少年王冕》的策略,×老师先抛出一个问题:“课文约980个字,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2年的生活经历,作者是怎样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的?”同时×老师提醒学生:“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平均每年用80个字来写。

”学生说:“不,应该有详有略地写。

”×老师追问:“课文详写了王冕几岁,略写了几岁,不写了几岁?”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这样细读课文便一目了然。

学生的回答虽稍有出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