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发展期末测试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1分)

1.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

人”(grow up intoadulthood)。青少年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一般意义上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2.身体意向:身体意象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影像,包括身体知觉与身体概念,即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特征的认识和对自己身体特征的态度和感觉。

3.认知发展:心理学将个体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4.假想观众:过分强调个体独特感或者“个人神话”。换句话说,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

5.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

6.自律道德:是指自我约束。自我履行道德规范的道德发展阶段,人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发展阶段的过程。

7.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个体同伴经历的重要内容

8. 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是父母的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与跨时间的一致性。目前研究提出教养方式主要四种类型:权威平等型父母、控制型父母、溺爱型父母、忽视型父母。采用良好的教养方式的父母向孩子示范了关心他人与对社会负责的模式,儿童通过观察与模仿获得适应性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家庭氛围为青少年发展成熟的社会技能提供了支持,有助于青少年的认知与情感成熟。

9.学习方式: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而采用的学习的方法及途径。

10.同一性延缓:指青少年正处于危机之中,但是没有给与她们责任或义务,或者对他们的责任只是进行了模糊的定义。

二、选择填空(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计5分)

1.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消极情绪体验(B)。

A.减少

B.增多

C.不变

D.与积极情绪体验达到均衡

2.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体内(D)水平变化的影响,其变化影响到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机能的增强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

A.儿茶酚胺

B.胆固醇

C.五羟色胺

D.激素

3.进入(C)以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成年期

4. 10-12岁儿童青少年的观点采择处于( C )阶段。

A. 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B.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C.相互的观点采择

D.社会与习俗的观点采择。

5.自我意识发展有两个飞跃期,第一个是婴儿期,第二个是( B )。

A.幼儿期

B.青春期

C.儿童期

D.青年期

三、填空(每空1分,共计10分)

1.青少年是人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性主要表现在生物性过渡、认知性过渡和社会性过渡三个方面

2. 初二时期是机械识记向理解识记过渡的转折时期。

3. 青少年自我中心的解除,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意识到自我是主体,并把主体与客体区别开来和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协调来,而不把自己的观点当做绝对真理。

4. 进入青少年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青少年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增强,开始能够理解亲密和忠诚等词语的含义,友谊的质量发生变化。

5.埃里克森认为,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是青少年期所要解决的主要心理社会任务。

6. 同伴关系是满足青少年社会交往需要、安全感、亲密感的重要源泉。

四、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计5分)

1.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心理发展会受到学习的影响。(对)

2.高中阶段,个体的抽象记忆已占绝对优势,具体记忆则完全消退。(错)

3.青少年时期,青少年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下降,与同伴的亲密关系提高。(对)

4.道德教育应该依据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顺序而展开。(错)

5.在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中,个体才得以检验自己的思想、体验冲突、协商不同的社会观点。这些同伴互动经历使得儿童青少年社会认知能力得以发展。(对)

五、简答(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 青春期生理变化对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首先,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可以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导致青少年自我意象的转变,这会继而影响其行为,最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改变了青少年的外貌,这会进而引发别人与该青少年交往方式的转变。青少年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社会对这种身体变化的评价和态度而间接发生作用的。青春期身体变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并不在于变化本身,而在于青少年对这些变化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解释,在与青少年对他人反应的理解,以及对这些变化是否符合社会文化模式的认识

2. 简述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

答:(1)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①.思维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②.思维的深刻性日益提高③.思维的创造性日益增强④.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增强(2)青少年逻辑思维的发展①.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②.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③.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3)青少年思维监控的发展(4)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 为什么说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其人格发展的核心?

答:答:同一性强调主观的意识体验,强调的是内外部整合及自身内在的不变件和连续性;同一性意味着以社会性存在确立的自我,也就是被社会认可的自己、所确立的自我形象;同一性是一种感觉。当这三种自我同一性意识在自己心中确实产生的时候,我们称之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或确立。

同一性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其前的各种危机的良好解决,即那些没有获得“信任感”、建立“自主性”、形成“主动性”、养成“勤奋”品质的儿童在青少年时期是很难形成同一性的;另一方面,这一任务的解决依赖于青少年与他人的交往。因此,同一性的形成既是一个心理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在青少年形成同一性的同时社会也认同了青少年。

4. 如何培养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识?

答:(1)将学生的道德观念与一定的情绪体验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