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教学与反思

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教学与反思

课程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各样的电器不断进入现代社会,大大丰富和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是我从初中调到高中的第一节区级展示课,在师父的帮助下,课很成功。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构成条件和设计简单原电池,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原电池设计过程的分析,引出内电路、外电路、盐桥等概念,要求学生能够写出相关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借助金属活动性顺序、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以及物理上电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一些定性的介绍和分析(例如对原电池中正、负电极的判断,设计原电池对电极材料的选择,以及对电极反应产物的判断等),帮助学生对电化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

本节课涉及学生实验,因此采用实验探究法,几个实验逐步推进。

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电极上的现象及电流计的偏转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1)将Zn 片插入硫酸溶液中有什么现象?有气泡产生,Zn 片逐渐溶解(2)将Cu 片插入硫酸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不反应,无现象。

(3)将Zn 片、Cu 片平行插入硫酸溶液中,有什么现象?Zn 片上产生气泡,Cu 片表面无现象。

稀硫酸稀硫酸稀硫酸ZnCuZn Cu 稀硫酸ZnCu(4)若将Zn 片、Cu 片用一根导线连接再浸在硫酸溶液中,有什么现象?Cu 片上产生气泡,Zn 片表面无现象(长时间逐渐溶解)。

稀硫酸ZnCu(5)导线间接一电流计有何现象产生?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6)用—干电池连接接电流计验证电子流向,确定Zn 片、Cu 片的正负极是怎样的?Zn 为负极,Cu 为正极。

得出原电池的概念、电极名称及规定、电极反应,化学实验只能为我们呈现宏观的实验现象,而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的微粒构成的,但微粒的运动却无法直接观察到,利用多媒体中的flash 就能直接让学生观察到微粒的移动。

必修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与反思设计思路:新课程的实施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个性、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并以此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与分享意识、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与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中心思想不谋而合。

因此,在设计《化学能与电能》这节课时,主要是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使教与学、诱与思达到和谐统一。

而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原理的分析,真正理解了原电池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最后学生又根据对“科学探究”中实验的设计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化学知识和规律,而且获得了探求知识的途径与方法。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的讨论,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的工作条件。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及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造性思维。

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

2、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在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使理论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情感目标:1、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及探讨的过程(提出问题→设计方案→交流讨论→分析评价),使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小组的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电池原理突出重点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思考与交流的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的形成和指导。

突破难点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假设,给学生创设一种能独立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去验证假设,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学生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之后,了解了火力发电原理,进一步学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首先展示电池和火力发电图片,引出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话题,紧接着提出探究主题:第一个探究主题: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学生通过两个探究问题和实验探究,从能量转变的角度分析实验中能量变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从而得出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完成第一个探究主题。

第二个探究主题: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学生通过探究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与稀硫酸是否反应,及铜片表面产生气泡原因,电流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进行,从而使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从而形成电流。

第二个探究主题:原电池的组成是什么?学生通过探究原电池的正负极如何确定?原电池的工作条件是什么?原电池的组成是什么?从结构来看,原电池的必须有正、负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以及一些辅助物(容器和导线)。

由于负极在反应中提供电子,所以一般用易失去电子的活泼的金属;而在反应中正极上获得电子,因而用能导电的物质,一般是不活泼的金属;电解质溶液要保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的发展特点。

本节课以实验事实设疑,又以实验事实释疑,让学生从直观,生动的实验中发现问题,找到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再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的结果。

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新认识,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高二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老师的讲授敢于质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往往不满足于老师告诉他是什么,而更愿意自己去探索是什么和为什么。

并且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

本节课的部分实验是预先设计的,但同样起到了实验探究应有的作用,作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很容易盲目去探索。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的转换、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电解质溶液、金属的活泼性和物理中的电学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

所以本需要一课时完成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把它分成了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简单的电极反应式书写。

通过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学习,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能源观,从而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突出化学学科的时代性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终身学习能力二、教法分析:本节课首先复习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对知识进行一个复习,在讲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时,先是以格林太太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几组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现象,总结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实验结果是告诉学生的,如果能够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实验结果,那是真正达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了。

通过一定的课堂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现在学生再看格林太太的烦恼,就很容易知道是因为形成了原电池。

学知识学以致用,如果生活中遇到了格林太太的事,学生们都可以成为医生,体现了化学知识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考虑到剩余10分钟的时间,所以最后内容上添加了简单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点,在讲解的时候有点快,从学生做题来看,效果不好,所以以后在讲解的时候,适当放慢速度。

三、课堂效果分析:优点是:本节课的时间把握较好,讲课时思路很清晰,学生听课很认真,主要是引用生活中格林太太的例子,激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最后通过知识的学习解决格林太太的烦恼,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本节课赵震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在睡觉,见此情况,在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情况下,只能让他站起来。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及反思精品版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及反思精品版

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及反思精品版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判断原电池的电极,会判断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流向,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培养设计实验、讨论与交流等技能及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技巧与意识;让学生感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科学研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练习讨论相结合三、教学设计实验探究1、分别把锌片和铜片插入到稀H2SO4中,观察现象。

2、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铜片上有无气泡产生?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讨论与交流(1)两个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当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和铜片各发生什么反应?(3)电流计显示有电流通过,电流是如何产生的?上述过程能量是如何转化的?通过实验与讨论的结果,请总结:1. 原电池的定义:把转变为的装置。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活泼金属(Zn)→发生反应→向外线路提供电子→原电池的极;不活泼金属(Cu)→发生反应→接受外线路提供的电子→原电池的问题:(1)你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吗?(2)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并总结:思考:观察下列装置,有电流产生的有那些?总结归纳组成一个原电池的条件。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2)(3)教材P41科学探究: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并写出电极方程式:4.原电池化学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较活泼的金属发生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极)化学能→电能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课.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会合作,并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反思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在科学探究活动策略与方法的制定方面起启发、指导作用;要在科学探究的组织中起主导作用;在活动的操作层面上起示范作用;在学习活动和评价方面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有效的参与探究学习活动。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在进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这两项科学探究活动时,如果全部由学生独立进行探究,完全不加以组织和引导的话,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技能水平,是无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出较为科学,严密的实验探究方案,也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探究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时,如果不进行探究思路引导的话,学生根本不知道应该怎样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也就不知道如何入手探究。

但是,如果先设置阶梯式的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交流之后,对探究的思路就有了明确的认识,自然而然就能设计实验方案来进行探究。

因此,在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时,我都是先设置阶梯式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思路引导,之后再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内容,总结结论。

同时本节课内容丰富,并且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学习有兴趣,我通过多媒体、分组实验等形式充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
过程中来,使学生体会探索科学知识的乐趣与艰辛,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

同时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对比、迁移,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动手的好习惯。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语言有时还不够简洁,对于学生们在课堂所生成的问题,有时不能及时的加以解惑,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关注学生在课堂的疑惑,并及时解答。

初中物理《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物理《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及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判断原电池的电极,会判断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流向,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培养设计实验、讨论与交流等技能及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技巧与意识;让学生感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科学研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练习讨论相结合三、教学设计实验探究1、分别把锌片和铜片插入到稀H2SO4中,观察现象。

2、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铜片上有无气泡产生?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讨论与交流(1)两个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当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和铜片各发生什么反应?(3)电流计显示有电流通过,电流是如何产生的?上述过程能量是如何转化的?通过实验与讨论的结果,请总结:1. 原电池的定义:把转变为的装置。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活泼金属(Zn)→发生反应→向外线路提供电子→原电池的极;不活泼金属(Cu)→发生反应→接受外线路提供的电子→原电池的极。

问题:(1)你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吗?(2)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并总结:思考:观察下列装置,有电流产生的有那些?总结归纳组成一个原电池的条件。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2)(3)教材P41科学探究: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并写出电极方程式:4.原电池化学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较活泼的金属发生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极)化学能→电能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课.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会合作,并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反思《《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反思第1课时【原电池原理的回顾与双液电池的学习】一、原电池原理的回顾(以简单锌/铜原电池为例进行讲解)1. 原电池的本质以及能量的转化关系;2.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3. 正负极的判断与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4. 原电池的闭合回路中电流方向的判断与溶液当中各离子迁移的方向判断;5. 原电池的应用:(1)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2)加快化学反应的进行,(3)用于金属的保护;将电流的方向为主轴线,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循序渐进地讲解: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其本质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以Zn/Cu—CuSO4原电池为例,其本质为Zn + Cu2+ = Zn2+ + Cu,反应当中锌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锌失去的电子沿着导线流向铜电极(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如此以来,铜电极上富集了大量的电子,附近溶液中的Cu2+得到这些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从整个电子的流向,可以判断出整个闭合回路的电流方向为逆时针,因此,(1)铜电极为正极,锌电极为负极。

(2)溶液中阳离子的迁移方向为锌电极迁移至铜电极,溶液中阴离子的迁移方向为铜电极迁移至锌电极。

2. 化学电源的介绍讲解化学电源这一知识点,其主要目的是以化学电源为背景,培养学生书写电极反应式的能力与素养。

在上新课的时候,要倾向于把整个分析的过程讲解清晰,然后,逐步由学生得到答案;在安排了一定量的练习之后,在教学生进行一定的技巧性的讲解与训练。

(1)教受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①分步走书写法;②如何根据电源的实际情况,完成电极反应式的书写(2)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电极反应式也要求电荷、质量守恒等要求)情况1:碱性电解质溶液总反应式:2H2 + O2 === 2H2O负极:2H2 – 4e- + 4OH- === 4H2O 正极:O2 – 4e- + 2H2O === 4OH-情况2:酸性电解质溶液总反应式:2H2 + O2 === 2H2O负极:2H2 – 4e- === 4H+ 正极:O2 – 4e- + 4H+ === 2H2O 情况3:熔融碳酸盐(K2CO3、Li2CO3)负极:2H2 – 4e- + 2CO32- === 2H2O + 2CO2 正极:O2 + 4e- + 2CO2 === 2CO32-总反应式:2H2 + O2 === 2H2O情况4:熔融氧化物负极:2H2 – 4e- + O2- === 2H2O 正极:O2 – 4e- === O2- 总反应式:2H2 + O2 === 2H2O3.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第1课时:主要是复习,具体内容为电解CuCl2水溶液和氯碱工业的学习。

化学能和电能教学反思

化学能和电能教学反思

《化学能和电能》教学反思(一)公开课--时装还是服装?每次公开课后的评课几乎会遭遇同样的质疑,《化性能和电能》也不例外:公开课虽然好,但是平时上课能这样上吗?如果不能,为什么还要上公开课呢?公开课仅仅为了表演吗?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必须认识公开课和平时上课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

我们知道,课堂的最本质的区别是不再外在的表现形式,关键是内在的设计理念,而课堂设计理念的核心则是它的文化取向。

因此,应该先分析公开课和平时课堂有什么样的文化取向。

这里我想用时装和服装的关系来与公开课和平时课堂做类比。

首先,公开课如时装表演,代表了平时课堂的发展方向。

公开课如时装表演,虽绚丽多姿,然不为日常所穿戴。

它需要专门的舞台供观众欣赏,为众人评说。

当然,公开课的准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非一般课堂所比拟。

但是,公开课却代表着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公开课的文化取向是最新的理念做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设计课堂,以师生互动为重要特征。

这种文化取向正是我们平时课堂的发展方向,平时课堂虽然不必那么绚丽多彩,但至少在文化取向上应该向着公开课努力,公开课的文化元素可以为平时上课所用。

例如,《化学能好电能》这一节课,实际上它的文化取向就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探究学习,积极建构知识。

平时上课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我们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知识,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学习的快乐而不是满堂灌,君不见还有多少课堂还在给学生从头到尾在灌输?其次,公开课如时装设计,它具有更多的创新成分。

公开课的重要特征是它有所创新,需要设计者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教学进行创造性重构。

创新是公开课的追求,也是课堂设计发展的内在动力。

试想,如果没有公开课的创新设计,我们课堂设计还会有创新吗?平时的课堂设计可以毫无创造,凭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或模仿足够上好一节课,不必要刻意突破传统。

作为公开课,《化学能和电能》的设计没有按传统《原电池》的设计,而是淡化化学学科本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即生活经验——原电池入手,一步步通过实验探究完成电池工作原理的学习。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评价和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评价和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评价和反思在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常常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

以下是我对这次课程的教学评价和反思。

首先,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并给出一些实际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

我给每个小组分配了一些材料和设备,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观察材料和设备的变化,并找出其中涉及的化学能和电能。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巩固和扩展了他们对化学能和电能的理解。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运用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我给每个小组分配了一个实际问题,让他们合作解决,然后向全班汇报并进行讨论。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学会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结束后,我进行了教学评价。

我设计了一份问卷,让学生对这次课程进行评价。

问卷包括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

通过分析学生的回答,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比较满意。

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困难,希望能有更多的例子和实践性活动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根据学生的反馈以及我对这次课程的观察和分析,我总结了几点教学反思。

其次,我发现一些学生在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我认为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对这两个概念的讲解,并提供更多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最后,我向学生提供了一个评价的机会,这让我了解到他们对这次课程的理解和反馈。

通过学生的反馈,我可以了解到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学习状态,从而对下一步的教学做出调整和改进。

总体而言,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评价和反思,帮助我认识到了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
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时机。

学生处次接触电化学知识,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神奇感和探究
欲望。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层层实验和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商量中自己发觉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从易到难,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
顺序,首先通过商量火力发电的利与弊,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出发,引入课题。

与此同时,在实验——观察——商量——推测——验证的
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探究和商量组成原电池
的条件。

最后,通过家庭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水果电池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实施课堂教学后,我认为:
①对于原电池正负极的推断,教材是以表达的形式提出的,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利用一节干电池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得
出正负极,然后通过两极材料的相对生动性得出:较生动的金属是
负极,不生动的极是正极。

这比直接提出正负极的推断方法更有利于
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设计层次问题探究,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响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化学与电能》教学反思

《化学与电能》教学反思

《化学与电能》教学反思第一篇:《化学与电能》教学反思《化学与电能》这节课,整体感觉比较流畅,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反思整个过程的设计及实施,本人认为有以下几处亮点:1.学生活动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与探究。

2.选择了核心内容进行探究,突出了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

3.设计了四组很好的对比实验,围绕着“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连线”,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去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4.让学生初步掌握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比实验,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体现了“实验既是教学手段,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的新课程理念。

也有两点不足:1.准备的对比实验还可以再多几组。

2.时间比较紧,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

总之,经过这次对外公开教学活动的洗礼,我学到了很多,收获挺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尝试这种教学方法,为新课程的教学及探究式学习的研究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

第二篇: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范文)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中宁中学荣涛一、教材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电化学的知识,而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而化学反应与电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本章可以得到解答,从而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材从能量转化角度和实验探究来发现和认识这种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装置,再通过“科学探究”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

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②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当学生知道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从能量转化角度来引出这种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装置,再通过“科学探究”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接着教师通过介绍根据此原电池原理制成的各种在现代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电池。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学素材,富有深刻的探究教学思想内涵。

首先,教师通过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是否能转化为电能来引入新课;再通过演示实验来验证学生通过思考后得出结论。

当学生发现化学反应有电流产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教师通过一系列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实证性”材料,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结论;当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后,教师再通过教材设置的一个讨论题,让学生自己归纳“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同时,课本后面的“家庭小实验 ---- 水果电池”,习题中的“用铜、银和硝酸溶液设计一个原电池”都是本课时探究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原电池原理,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会进行简单的原电池设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评价和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评价和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评价和反思化学能与电能是中学化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评价教学的质量也是必要的,下面是对化学能与电能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和反思的1200字以上论述。

化学能与电能是在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反应和电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实验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从而加深对化学能与电能的理解。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自主阅读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评价。

除了传统的作业和考试以外,我还采用了开放性问题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我认为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我还通过小组合作和小结报告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

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反思中,我认为还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下一次教学中,我应该更注重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发现和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规律。

其次,我在评价方式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采用更多样化和全面性的评价方式。

此外,我在教学中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点。

下一次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化学能与电能是中学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第二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第二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第二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第—课时〕的教学反思总算顺利完成“2023年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比〞课,一下子觉得轻松多了。

心里充满了感谢之情,感谢羊文俊主任对我的信托,给了我参赛的时机,感谢林高曼恩师的殷勤指导,感谢化学组全体老师的援助和提供的宝贵建议,感谢乐东中学的培植,感谢省研训组织的活动,感谢屯昌中学能提供那么齐全的实验用品,感谢屯昌中学高一〔1〕班A组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当拿到比赛课题的时候,有点失措,屯昌中学使用的是人教版,而我们使用的是鲁教版,鲁教版的教材对这节课的讲解甚少,经过反复思考,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决定购置人教版的教材,利用人教版的教材上这节课。

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反思:1.需要钻研教材有一个评委专家说“教材的顺序不等于教学的顺序,教材的内容不等于教学的内容〞,这句话让我获益匪浅,如哪里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是一个关键点。

先好好研究教材中这节课的内容,并思考这些问题:哪些内容是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交给学生自己完成。

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只需要点到即可。

哪些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如哪里理。

那些内容是难点,需要如何突破。

还要依据考试大纲,高考考点,学生的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出所需要教学的内容。

再设计整节课的框架和主要的路线。

对于化学能与电能这节课,我认为前面关于能量的各种介绍可以交给学生自学,原电池的概念是次要,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的理解,需要引导,深刻的分析。

我设计的主线思路为:引课引导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生实验探究并悟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检测课堂效果清楚了整体的框架及主要的路线后,我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让每一个环节尽显风采,又环环紧扣,需要在每一个环节上苦下工夫。

2.需要精心设计教案、课件、导学案我依据整体的框架及主要的路线,设计出教案,并且不断反复地修改,再让林高曼导师过目并且给出建议。

再依据教案设计出相对应的课件及导学案。

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反思——《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反思

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反思——《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反思

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反思——《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反思近年来,实验探究式教学在教育界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我在教学中使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并以《化学能与电能》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进行探讨。

## 教学背景和目标《化学能与电能》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能量转化和电路的原理。

通过本次教学,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关系,理解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感受和验证这些原理。

## 教学准备在进行实验探究式教学前,充分的教学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过程。

其次,我准备了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确保它们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此外,我还准备了实验所需的讲解材料和实验指导书,以便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

## 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问题。

在《化学能与电能》这一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实验环节:### 实验一:化学能转化实验首先,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了几个化学反应过程,引发了学生对化学能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然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例如燃烧、金属与酸的反应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亲眼目睹化学能的转化过程,并通过测量温度变化等参数,理解能量转化的原理。

### 实验二:电能转化实验接下来,我引入了电能的概念,并组织学生进行了与电路相关的实验。

学生通过搭建电路,测量电压和电流等参数,探究电能在电路中的转化方式。

我在实验过程中注重提问和引导,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辨能力。

## 教学反思与改进虽然本次教学中使用了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发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存在操作不规范、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引导和规范,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力度,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这节课是化学反应与能量中比较重要的一节,但因为在高二的选修四中还要继续的深入学习,所以此处不宜讲的过深,要给后面留有余地,如果,在此处讲的多了,学生理解起来也很费劲,感觉上跨度太大。

所以,此处应该为以后打基础,让学生对原电池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减少负担,扫清道路。

教学的内容尽量联系实际生活,显得轻松有趣,让学生学起来有兴趣、有后劲,避免产生厌烦的情绪,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解决问题能力。

一、本节课做的比较好的方面:
1.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有生活经验做基础,学习兴趣高。

2.讲练结合,尤其是让学生组装原电池的环节,极大的提高了
学生动手能力,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作用。

3.利用白板使许多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

4.重难点应用多媒体,多元化的讲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在本次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各个环节的衔接应再下功夫,使之更自然,逻辑更强。

2.教学的语言应该再精炼些,个别字、句还有待斟酌。

3.对于白板的使用上,应该更熟练和自然,同时也应该把白板
的更多功能运用上,并鼓励学生多使用,以提高学习效率,
发挥白板特有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感觉自己在各方面又提高了不少,在今后
的教学中,我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做一名现代的、敬业的、高尚的、幽默的人民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反思
董啸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学生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之后,了解了火力发电原理,进一步学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首先展示电池和火力发电图片,引出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话题,紧接着提出探究主题:
第一个探究主题: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学生通过两个探究问题和实验探究,从能量转变的角度分析实验中能量变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从而得出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完成第一个探究主题。

第二个探究主题: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学生通过探究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与稀硫酸是否反应,及铜片表面产生气泡原因,电流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进行,从而使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从而形成电流。

第二个探究主题:原电池的组成是什么?学生通过探究原电池的正负极如何确定?原电池的工作条件是什么?原电池的组成是什么?从
结构来看,原电池的必须有正、负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以及一些辅助物(容器和导线)。

由于负极在反应中提供电子,所以一般用易失
去电子的活泼的金属;而在反应中正极上获得电子,因而用能导电的物质,一般是不活泼的金属;电解质溶液要保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的
心理和思维的发展特点。

本节课以实验事实设疑,又以实验事实释疑,让学生从直观,生动的实验中发现问题,找到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再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的结果。

在探究活
动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新认识,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高二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老师的讲授敢于质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往
往不满足于老师告诉他是什么,而更愿意自己去探索是什么和为什么。

并且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

本节课的部分实验是预先设计的,但同
样起到了实验探究应有的作用,作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很容易盲目去探索。

本节课应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

因为小组的每个成员的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不同,充分的
讨论有利于组内的交流和互助,使实验探究活动成为全体同学而不是
部分尖子生的活动。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肯定发现了不少新问题,心里有很多想法,其中不乏正确的和错误的,常规的和富于创新的想法。

因此要让学生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既能丰富学生对原理和正确结论的多角度的认识,也是对学生探究精神的一种肯定和保护。

由于本节课采取讨论式和学生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尤为重要。

应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四人为一小组较合适,以便于学生展开实验探究活动和讨论。

在学生实验和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学生中,接受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加以个别指导。

教学过程中分别设计两组学生探究实验和一组学生自主探索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发现问题,并用模拟动画进行理论探索,目的在于加强了物理化学知识的综合,提高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
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结合人类探究
原电池的历史和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将引导学生研究相关内容,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从整节课的
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

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
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

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敢于置疑,勤与思考,善于与人合作,回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手段去获取信息,会利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
握还算可以,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
养成务实求是,勇于创新,积极实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件知识,充分体现人文内涵,发挥探究对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体验到在实验中的收获所带来的喜悦,增强了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尽管本节课,通过学生探究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①引入火力发电让学生分析,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逻辑性不强,让学生花费了较多时间。

②在引导学生实验中,尽量是简单实验,恰当引导,以免学生产生问题。

③有些探究问题难度太大,问题的导引跨度过大,没有按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能力要求,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干扰,影响学生听课效率。

④在有些知识的处理上还存在理解上误区,在以后的教学中多研读
教学参考,做好调整,多总结,多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