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3 杜甫诗五首PPT优选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谢谢您的ຫໍສະໝຸດ Baidu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3 杜甫诗五首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1.连线作者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人又称他为“杜少陵”,祖籍襄阳(今湖 北襄樊);又因他曾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又称“杜工部”。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 之一,他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时 代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杜甫的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他在一生广泛的阅历 中写有许多山水诗,有着独具的特色和成就。他的作品大都收在《杜工部集》里。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1.有人说,杜甫的《月夜》一诗不仅写出亲情,还具有更普遍的典型意义。你如 何认识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这首诗虽只写亲情,但具有广泛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抒发了诗人对和平 生活的渴望。诗中写个人遭际、与亲人离散之痛苦,但其中所写夫妇、父子之爱 已与忧君爱国、悯时伤乱之情融为一体,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人民的悲苦生 活。诗人抒发的不仅是自己与亲人的离别之情,而且包含了战乱之中广大人民共 同的心声。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无时不在跳动。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4.积名句 (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旅夜书怀》) (《望岳》)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登高》) (《蜀相》) (《蜀相》)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登岳阳楼》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 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3.解词义 解:晓得。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虚幌:薄而透明的纱帷。 开济:开创大业,济国安时。 宁:哪。例:不为困穷宁有此。 转:更加。例:只缘恐惧转须亲。 坼:分裂。 乾坤:天地。 戎马:战争。 凭轩:倚着楼上的栏杆。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2.写作背景 《月夜》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 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境内)。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回 族自治区),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陕西延安),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 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 生情,写下这首诗。 《哀江头》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料被安史 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第 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 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蜀相》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 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 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 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对家事、国事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 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又呈吴郎》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当时,杜甫住在瀼西一 处草堂(不是成都那座草堂)中。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贫穷的寡妇常来打枣, 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将草堂让给一位吴姓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十余里外 的东屯去了。不料这位吴郎一来就在草堂外围插上篱笆,有意不让他人打枣。寡妇向 杜甫诉说,杜甫便写了这首诗去劝告吴郎。此前杜甫给吴郎写过一首诗,所以此诗题为 “又呈吴郎”。吴郎年辈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寄吴郎”,而有意用“呈”字,是为了让吴郎 易于接受诗中所劝。
2.《哀江头》的最后四句是怎样与开头四句照应的? 提示:“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与“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 绿?”呼应,这里“为谁绿”是移情于物而设问,而“岂终极”则是用反诘口吻,强调外物 的无情而永恒,进而突出人生有限而多情;“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与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照应。其中“胡骑尘满城”写出了叛军密集的 巡视,营造出紧张恐惧的气氛,这就是诗人要“吞声哭”“潜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