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文学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迁的文学观

●首先,司马迁有意识的注意文学的特点,努力使之与学术分开。这表现在他突出地重视

文学家和突出地喜爱文学作品上。

●西汉时代,是学术与文学开始分流的时代。司马迁的《史记》在明确这种界限上,在强

化人们对文章一途的认识上有巨大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司马迁分外喜爱`分外重视文章家,他不惜用大篇

文学观

●2:司马迁分外喜爱和重视有感情`有文采的艺术作品。凡是遇到这种文章,他总是不计

篇幅的尽量录入。

●第二:司马迁的文学观表现在他对文学创作的一系列问题的看法上:

●1:关于文学的功用,他首先强调要能讽谏政治的得失,要能成为促进政治改革的手段

和工具

●《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说:“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

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阐明道德内容的广博高深,政治治乱的条理系统)靡不毕见。”

●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白居易《寄唐生》“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2:在文学与现实生活`现实政治的关系上,他认为现实生活`现实政治决定着诗歌音乐

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吴太伯世家》:“歌《邶》《庸》《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歌《郑》,曰:‘其细亦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

●3,关于作家的思想世界观和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他主要提出了两点:一是他认为作

家的思想人格和作品的内容好坏是一致的。

●《屈原列传》:“其志洁故其言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

光可也”。

●《离骚》是“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二是他提出了受辱发愤说。他认为许多文学家个人的成功,许多名著的出现,都往往与

文学家个人的受辱发愤分不开。

●4:在文学批评上,他强调文学要有艺术性,要有审美价值,要内容与形式并重,要

艺术与人格统一。他认为,文章要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要能给人以美的吸引。他对文章艺术的另一要求就是隐约`含蓄,表现在他的创作上,他的《史记》就处处体现着这种观

审美观

●一: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1:《史记》所写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叱咤风云`名震千古的人物。他们都处于政治斗争的

中心,都站在时代洪流的尖顶。《史记》中也写了一些小人物,象依附于权贵的士人食客,杂侧于市井草野之中的豪侠等。但这些小人物无一不是与那些大人物`大事件有关的。他们也都投身到时代的潮流的旋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赢乃夷门报关者也,而公子亲往车骑,

自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过之。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2:《史记》中的人物,大都有一种豪迈的进取精神。他们积极奋发,志欲建功立业。

他们都追求轰轰烈烈,而不甘碌碌无为。

●3:这些人物大都有一种慷慨悲壮的色彩,他们为了事业,为了功名,为了某种道德观

念,而不怕挫折,不怕困辱,不惜以身相殉。

●二:在立意`选材和场景安排上,也表现出了司马迁独到的审美观。

●明代陈仁锡曾说:“子长作传,必有一主宰。如《李广传》以‘不遇时’三字为主;卫

青以‘天幸’二字为主。”

●动笔写作之前,先确定文章主题,确定本文要突出的思想倾向,这是后代写小说的办法,

而这个办法是首先从司马迁开始的。他为什么人立传,他要突出这个人的什么思想品质,这都反映着司马迁的审美理想。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

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

父请绝。晏子矍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屈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中。”晏子于是延为上客。

●明代的陈子龙说:“管晏功能甚伟,而太史公载其一二轶事,大约在于结友推贤,意有

所寄耳。”《史记测义》。

●<季布栾布列传》:“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履军骞旗着数矣,可谓壮士。

然至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实画无复之耳!”

●茅坤说:“太史公极苦心处,都是描写自家一片胸臆。”

●凌约言说:“太史公于凡士之隐忍而不死者,必渍渍不容口,岂其本志哉?无非欲以自

明,且舒其郁闷无聊之情耳!”《史记评林》

●在选材上,司马迁<的史记》也有其突出的特点。

●司马迁喜爱英雄人物,喜爱悲剧主题,喜爱豪宏壮伟的气氛和色彩,这就决定了他的选

材。他所感兴趣的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是那些战争`政变`格杀`祝捷,是大军的行列,是巡狩的仪容。在这里没有那种日常的琐细的生活,没有那种家庭之乐`男女之爱以及田园隐居之美。在这里,一切都是猛烈的`紧张的豪迈的`粗犷的。即使写个宴会也是那么勾心斗角`剑拔弩张。当然,《史记》中也有不少细节描写,但一般说来,这些都是为那种悲烈的壮举做铺垫`做陪衬的。《史记》中当然也写女人,但除吕后外,其他女子都是作为一种陪衬`一种摆设而存在的。这里也写婚姻,但绝无感情,而只是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

●在场景安排上,《史记》特别强调场面的戏剧性,特别注意描写那种扣人心弦的情节。

●“项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

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

●明代的金隐星说:“笔端娓娓,如组如舞。读‘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开后人多

少文章思路”。

●凌稚隆:“连用三不敢字,模写项羽威猛如画。”。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

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佯弃旗鼓,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