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修辞学比较

合集下载

简论中西方修辞观念的差异论文

简论中西方修辞观念的差异论文

简论中西方修辞观念的差异论文修辞格是修辞学研究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它是“在特定的语境里,创造性的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具有特殊修辞效果的言语形式”,即为特殊的言语形式。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简论中西方修辞观念的差异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简论中西方修辞观念的差异全文如下:摘要:修辞作为一门古老的技巧,给人们的言语交际与思想沟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纵观中国和西方修辞学的历史,两者无论在修辞的理念上,还是在具体的内容上,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

本文就中西方修辞观念的差异进行论述,以期给我国修辞学的发展带来一些思考。

关键词:修辞学中西方差异自古以来,中西方都十分重视修辞艺术。

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就把修辞术当作一种演说的艺术,我国先秦时期的游说者最早凭借精湛的修辞技巧,打动君王来实施政治主张,修辞作为一门古老的技巧,给人们的言语交际与思想沟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中西方不同的修辞观念也为修辞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纵观中国和西方修辞学的历史,两者无论在修辞的理念上,还是在具体的内容上,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

本文就中西方修辞观念的差异进行论述,以期给我国修辞学的发展带来一些思考。

一、修辞研究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在修辞研究上的重大差别就是西方重理论构建,而中国重辞格分析。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撰写了《修辞学》一书,构建了完整、统一的修辞体系。

他提出了修辞学的原则,即:构思、谋篇布局、演说技巧、演说风格,为整个西方修辞学奠定了基础。

其后,古罗马的修辞学家西萨罗对希腊的修辞传统作了改造,使之适应罗马社会的现实与文化。

他在《论构思》中,试图把修辞学与哲学统一起来,把修辞学当作一种对所有实践都有用的艺术来对待。

如果说西方古典修辞学的理论性还不是很强的话,近代修辞学则是学派林立,理论体系层出不穷。

如理查兹的修辞哲学、伯克的动机修辞学、佩雷斯的论辩修辞学、格拉斯的新人文主义修辞学、基尔兹的人类修辞学等,都各自提出了自己的修辞理论和体系。

英汉修辞方式对比及其翻译新

英汉修辞方式对比及其翻译新

► ◎ 修辞资源:
► 由于英语是表音文字,英语中的语音修辞手段(资 源)形成由来已久。但是,最初的语音修辞是用于诗 歌,现在已经不再拘限于诗歌。在许多演说辞和散文 中都可以见到它的影子。英语中的语音修辞包括音 步、格律、停顿、脚韵、半谐音和头韵几种。而汉 语是表义文字,因此在语音修辞上二者之间的差别很 大。
► 例④: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 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 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 We must keep to the orientation of serving the people and socialism, uphold the principle of letting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 and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and maintain close contact with reality, life and the public. We must always give top priority to social benefits and try to ensure both good economic returns and social benefits. We must create more excellent popular works that reflect the peoples' principal position in the country and their real life.
Ⅱ. 翻译与修辞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艺术,除掌握两种语言 的基础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修辞知识和修辞 手段这包括译文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以及 各种修辞方式的运用等。要移植原文的风姿、 风味和感情色彩,以达到“化境”,如果离开 了修辞,译文就不能达意、移情、传神。译文 的流畅与简练是与深厚的修辞素养有很大关 系的。

英汉写作修辞对比(第二版)

英汉写作修辞对比(第二版)

英汉写作修辞对比(第二版)作英文写作中的修辞技巧通常比中文写作中的要具有更多的优势。

通常来说,中文写作采用的是简单、直接、平凡的语言表达,而英文写作则要求更复杂、多变且富有故事性的语言表达;从写作字迹看,英文拥有更多的修辞手段,可以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并把自己的内容表达得更加清楚简洁;此外,英文写作还有其正式性和文学性的特质,而中文写作则朴素地列出事实。

另外,尽管两种语言都有共同的修辞手段,比如比喻、排比,但是英文运用修辞技巧的方式更多,更有深度。

首先,英文写作有更精确的修辞。

在英语思维角度来看,英文写作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把修辞手段灵活地运用,比如拟人、比喻、排比、押韵等;并且,在英文写作句法上,它可以灵活使用复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以此可以把文字文字写得更活跃。

例如:He knew that success would not come overnight, but rather with patience, dedication, and hard work.其次,英文写作重用修辞的方式远与中文相比,英文的句子内部更加精妙,更有深度与张力。

最典型的比喻词汇,如“银色的月光”、“芳香的花儿”、“清澈的湖水”等等,可以让英文的写作雅致、深邃,也能丰富表达的色彩,让读者有另一种更深刻的沉浸体验。

例如:The night was so dark that the stars seemed to glow like fireflies in the sky, and the air was fragrant with the smell of the flowers in the garden.英文写作中拟人手法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修辞手段,可以比喻事物,使文章变得活泼、生动。

它可以帮助写作者把让读者更容易把握要点,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或让文字变得更有诗意。

例如:The moon smiled down on the valley, its gentle light illuminating the winding paths like a beacon.最后,从写作形式来看,英文写作更加富有张力和文学气息,写出来的内容更有一定的文采,可激发读者不一样的思想感受。

中西方修辞学的异同

中西方修辞学的异同

中西方修辞学的异同修辞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修辞现象及其规律。

中西方修辞学在研究对象、方法和应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研究对象的异同中西方修辞学在研究对象上存在一些异同。

在西方,修辞学主要研究英语及其他西方语言的修辞现象,如英语中的比喻、暗喻、排比等。

而在中国,修辞学则主要研究汉语修辞现象,如夸张、对比、拟人等。

因此,中西方修辞学在研究对象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二、研究方法的异同中西方修辞学在研究方法上也有一些异同。

在西方,修辞学往往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语料分析和实验研究来揭示修辞现象的规律。

而在中国,修辞学更注重文本分析和理论探讨,通过对文学作品和修辞理论的研究来探讨修辞现象的本质。

因此,中西方修辞学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修辞应用的异同中西方修辞学在修辞应用上也有一些异同。

在西方,修辞学被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广告宣传等领域,如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广告中运用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而在中国,修辞学则更多地应用于修辞教学和文学评论领域,如在修辞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在文学评论中分析作品中的修辞现象来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

因此,中西方修辞学在修辞应用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综上所述,中西方修辞学在研究对象、方法和应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

通过比较中西方修辞学的异同,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修辞研究特点,促进修辞学的跨文化交流与发展。

英汉修辞对比

英汉修辞对比
词的用法同两个相邻的词有关,其中一个是字面 意义,另一个是比喻意义。
He picks up his hat and his confidence. 他捡起了帽子,也重拾了信心。
分类
·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
23
A
He had a blue heart and coat.
·名词和动词的搭配
He took the oath and his seat.
• 西方rhetoric一词可以指“修辞学”也可指“修 辞”。
• 中国“修辞”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修辞学” 则是现代才有。
7
A
(二)、
•英汉修辞发展对比
8
A
西方修辞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 古典修辞学 (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时 期,公元前500年到公元400年)
➢ 中世纪修辞学(从罗马帝国覆亡到文艺复 兴,公元476年到公元1416年)
➢ 文艺复兴时期修辞学 (15,16世纪) ➢ 新古典主义修辞学 (17,18世纪) ➢ 19世纪修辞学(西方修辞学低谷期) ➢ 现代新修辞学
9
A
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 先秦时期:中国修辞思想的萌芽期。 ➢ 两汉时期:中国修辞思想的成熟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修辞学的发展期。 ➢ 隋唐时期: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延续期。 ➢ 宋金元时期: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再延续期
·He crashed down on a protesting chair. 他一屁股坐了下来,椅子吱吱嘎嘎地响着, 好像是在抗议似的。
22
1.4 Syllepsis 一笔双叙
A
朗文字典的解释:在这种修辞格中,一个词在一
个句子里和两个或更多的词产生同样的句法关系, 但意义不同。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与社会发展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与社会发展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与社会发展东西方修辞学发展的不同范式,反映了各自的社会制度差异、传播秩序差异和社会发展模式与公平、公正实现方式的差异,这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与社会公平、公正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东西方修辞学发展的不同模式反映了社会制度、传播秩序和社会发展模式的差异1.东西方的修辞学发展形态的不同,反映的实际上是社会制度的不同。

古希腊修辞学的诞生,来自社会制度的变化。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建立了一个相对民主的制度,人们获得了在公共政策制订、利益分配、司法诉讼等方面的言论自由权利。

人们通过公共演说影响、改变决策群体的观念,达成共识,促成公共政策的产生,推动社会发展。

于是,一门以演说、论辩技巧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修辞学诞生了。

这说明演说修辞学的建立是以民主制度为前提的,尽管这种民主是有限度的。

也就是说,西方修辞学从一开始就是在一种民主制度中兴起的。

这种演说修辞学在民主制度建立后的西方又被复兴、发扬、光大。

如果没有民主制度,公民就不会被赋予充分的言论自由权利,也就没有发表演说的可能,公共意志的表达、统一就不会通过民主的方式实现,公共政策的制订、利益的分配、诉讼的进行,也就不会通过公共修辞实现。

社会事务的决策,就只能通过集权或武力来解决。

修辞者想影响公共事务决策,就必需以君主为修辞对象。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乃至后世的修辞大致如此。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仍,社会缺乏民主基础,民众不享有参与社会事务决策的言论自由权利。

社会事务的决策主要通过集权或武力解决。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诸侯国之间的争权夺利。

因此,社会个体主要通过游说诸侯国君主,通过修辞影响或改变国君的政治观念,来改变公共政策,实现干预社会变革的目的,推动社会发展。

这是由中国当时的社会制度决定的。

无论是中国的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都是集权社会。

整个社会的传播秩序是建立在集权统治基础上的。

社会事务、公共政策都是通过集权解决的。

民众没有解决社会公共事务的言论自由权利,因此,公共演说也就没有用武之地。

中西方修辞之比较研究

中西方修辞之比较研究

中西方修辞之比较研究作者:汪玲玲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05期摘要:中西方修辞学在古典时期有着相同的实用主义起因,都将修辞视为对语言的修饰以及传情达意的手段。

但由于受到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中西方修辞学的发展道路有所不同,西方修辞学最终超越了传统的劝说的局限,成为一门跨学科研究,而中国修辞学依然被看成是语言学的附属学科。

关键词:修辞实用传情达意劝说跨学科[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3-0217-02从古至今,中西方都重视修辞。

在古典时期两者有着相同的实用主义起因,都将修辞视为对语言的修饰以及传情达意的手段。

然而,发展到现代,中西方修辞学研究却由于受到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两者无论是在研究内容还是在修辞的理念上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因此本文拟对中西方的修辞研究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

一相同的实用主义起因公元5世纪西方修辞学产生于古希腊的遗嘱检验法庭之上,此后它一直在公共事务和教育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追根溯源,西方修辞学首先是一种劝说性演讲的艺术。

在当时的民事争端中,劝说在缺乏明显真理的情况下起着断定的关键作用,除此之外,劝说性演讲也能对君主进行废黜或授权,对公共利益准则进行决策,还能促使法令得到实施。

演讲与公共事务是分不开的。

因此,在最初阶段,修辞是劝说性演讲的实践,具有很强的社会实用性。

同样,中国修辞学也包含实用主义的初衷。

在中国,最早使用修辞艺术的是所谓的“士”,如孔子、墨翟、李斯、商鞅等等。

他们怀揣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周游列国,向各国君主游说,期望其政治主张能得到采纳。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修辞技巧被广泛使用于言语构建中,其实用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修辞活动也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实用性。

二理论体系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差异综观西方修辞学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其理论研究的最基础的问题似乎在古典时期就已经规定过了,而且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研究重点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相似性则构成了西方修辞学的连续性。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历时比较与思考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历时比较与思考

类幸福生活追求的必要途径。

作为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传播秩序在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修辞是提高传播质量和效率,促进思想和意志社会化、统一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建立公平、公正的传播秩序、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

修辞秩序的不同反映了社会传播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状况,反映了社会公平、公正的基本态势。

这一点在人类修辞学研究的历史中有充分的反映。

在本文中,我们试图从学术史的角度,透视人类传播秩序的公平、公正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公平、公正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有所助益。

1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回溯1.1 中国的修辞学传统在中国,“修辞”一词可以追溯到《周易》上记载的孔子所说的:“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大意是“修饰文辞和言语,确立至诚的感情,是营修功业的根基。

”这里的“修辞” 是两个词,与今天的“修辞”有一定差异。

当时,“修辞” 并没有现代的意义,很难说是一个研究客体。

先秦时期,诸子著作中有许多相关的论述,都蕴涵了一定的修辞道理。

这些修辞思想有关于口语的,也有关于书面语的。

后世的修辞论多散见于相关的文论著作中,比如王充的《论衡》、刘向的《说苑•善说》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序》、陈骙的《文则》、严羽的《沧浪诗话》等等。

这些著作多是关于文章修辞的。

我国的现代修辞学诞生于 20 世纪上半叶,至 20 世纪末趋于成熟、完善。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主要著作有汤振常的《修词学教科书》、龙伯纯的《文字发凡》、王易的《修辞学》和《修辞学通诠》、唐钺的《修辞格》、陈介白的《修辞学》和《新着修辞学》、徐梗生的《修辞学教程》以及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等。

50年代后,先后出现了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张志公的《修辞概要》、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等著作。

80 年代后又涌现出许多修辞学著作,比如倪宝元的《修辞学》、王德春和陈晨的《现代修辞学》、郑远汉的《言语风格学》、黎运汉的《汉语风格学》、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张炼强的《修辞理据探索》以及陈汝东的《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认知修辞学》、《当代汉语修辞学》等。

中英修辞比较

中英修辞比较

选词的差异
2.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
有些事物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出现, 但所表达的内涵意义截然不同。比如狗,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中,狗时候讨人 厌的,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是表达不 好的意思,比如: “ 狗仗人势 ” 、 “ 狗眼看 人低”、“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等,表明 了传统的中国人不喜欢狗。而在西方人 的眼里,狗是他们忠实的朋友,他们喜 欢狗,赋予了狗一些好的形象。比如一 些一些英语习语:“a lucky dog”,“Love me, love my dog”,“a top dog”, “Every dog haas his day” 等,从中都可以看出 西方人对于狗的喜爱。
“煎 、炒、炸、爆、爆炒”等意思。这些都
充分说明了汉语用词的精细和英语用词的 概括性。
称谓 堂弟 堂兄 表妹
堂姐
cousin
表姐
Hale Waihona Puke 堂妹表兄表弟其次表现在敬语上。英语中 的敬语也远远少于汉语。在英语
中,不管对方年龄多大、地位多高,
一律都用you,用不着像汉语那样根据 年龄和地位选择用 “你”还是用“您 ”。 最后表现在一些动词上,比如:英语中carry 一词,就可以表示汉语中“搬 、运、提、送、 拎、挑、担、背、扛、搂、抱、断、举、夹、 棒 ”等 ;又如:fry 一词,可以表示汉语中
选词的差异
1.英语重介词与名词,汉语重动词
英译:To prohibit any act of treason, secession,sedition and theft of state secrets.(英语多名 词) ...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 e.g.: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 the earth.(英语多介词) 煽动叛乱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 汉译:而这个政府也一定要民主、 为。(汉语多动词) 民治、民享,才不会从地球上消 失。 • 汉语是动态语言,而英语是 静态语言。因此在汉语表达的 过程中动词使用的频率较高, 而在英语语言表达的过程中, 介词与名词的使用频率较高。

浅议中西方修辞差异

浅议中西方修辞差异

浅议中西方修辞差异【摘要】本文试图以中西对修辞的对象、修辞目的的角度来探讨中西修辞的不同。

【关键词】中西修辞传统;差异;修辞目的;东西修辞在各自的文化土壤,各有发展特色“同”与“异”并存。

如东西方修辞学都关注人类的语言交流的修辞规律、方法和、手段,以及修辞的影响和功能。

(胡成花&陈汝东,2008:67)但在研究对象、修辞层面及修辞追求却各不相同。

在对受众的反应上,国内的研究传统关注修辞活动,不太重视修辞接受者,而西方恰恰相反。

(温科学,2009:172)。

在研究对象上,中国早期修辞更关注书面语写作的手段、方法、风格以及原则。

西方修辞学从一开始就把关注对象聚焦在演讲、辩论上。

(胡成花&陈汝东,2008:67-68)。

在研究层面上,汉语修辞研究看中语料整理,重视文本的梳理与归纳。

西方修辞学则既关注微观材料,也有社会与哲学方面的思考。

(鞠玉梅,2011:114)。

综上,中国修辞传统为以立言者为中心,而西方修辞是与社会互动为主的论辩修辞。

1.以立言者为中心的语言修辞对比以社会互动为主的论辩修辞以立言者为中心的语言修辞是指修辞为立言者单方面的修辞活动,并视语言为表达工具,主要受到其修辞功用的影响。

如《易经》认为“修辞立其诚”。

庄子认为“言之所尽”,“得意而忘言”(《庄子.夕物》)。

孔子也认同“辞达而已”(《论语卫灵公》)。

现代学者宗廷虎认为修辞就是言要达意。

(宗廷虎,1983:38),陈望道认为言要传情。

(陈望道,2001:3)由于语言被视为表达言说者真实想法的工具,受众也更喜欢揣摩“言外之意”,当心意被通晓之后,连工具都在人的视野中消失了。

基于这种修辞传统,自然是以立言者为主体的修辞活动而非受众。

西方修辞活动以涉及治理社会、制定社会规则等方式直接参与、构成人们的生存方式,因此人们开始对它进行反思、探索、总结。

于是修辞学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自罗埃德比彻(Lloyd Bitzer)提出“修辞形势”,修辞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取得最佳语效,而是在一定的修辞形势之中,修辞者和受众在取得相互认同。

浅析英汉语言修辞对比

浅析英汉语言修辞对比

. 1 英语 中的排 比( p a r a l l e l i s m) 语 言 在 审 美 内 涵方 面 的 取 向 。 因此 , 笔 者选 的 暗 喻 主 要 有 带 喻 词 和 不 带 喻 词 两 种 情 2
择从英 汉语言的修辞 结构方面 切入 , 试图 意 义 相 关 的短 语 或 成 为、 变成、 当作、 等于” 等, 来判断 。 例 以 上结 构 相 同或 相似 、 分析英、 汉语言在修辞结构方面的差异, 同 了 、 … …全 淀 的 芦 苇 收 割 了 , 垛 起垛来 , 在 句 子 的 平 行 排 列 。 英 语 中使 用排 比 的 目的 时 进 行 两 者 修 辞 结 构 异 同 背 后 的 文化 比较 如 :
所谓 比喻( f i g u r e s o f c o mp a r i s o n ) 就是
不 把 要 说 的 事 物 平 淡 直 白地 说 出 来 , 而 用
1 . 3比较
1 . 3. 1相 同 点
( 1 ) 明喻 和 暗 喻 都 用 事 物 比喻 事 物 。 用
ha nge …I t e a c h be c au s e I l i ke t he f r e e - 即 用 某 种 具 体 的 东 西 来 描 c 另外 的 与 它 有 相 似 点 的 事 物 来 表 现 的 修辞 事 物 比喻 事 物 , m t o mak e m y o w n m i  ̄ak e s, t o l e a r n 并 表 现 出这 种 形 象 do 方式 。 英 汉 语 言 中 的 比喻 一 般 包 括 明 喻 、 暗 写 另一 种 东 西 的 形 象 ,
语 言 学研 究
n 。 。 。 n 。 。 。 。 o 。 。 ’ v 。 a 。 。 …’…・ ‘ 。 t ‘ ‘ l o ’ ‘ 。 。 n 。 。 。 。 。 H 。 。 ’ e 。 ’ ’ ’ 。 P 。 a 。 — f — l d u

现代修辞学与西方古典修辞学之比较

现代修辞学与西方古典修辞学之比较

现代修辞学与西方古典修辞学之比较作者:陈光添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05期人们常习惯于形容中国修辞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说它古老,那是因为“修辞活动或者说修辞技巧,早在语言文字刚产生时就随之产生和被运用了。

”[4]说它年轻,那是直到上个世纪20—30年代,以陈望道先生为杰出代表的一批语言学家和修辞学家,继承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语言学、修辞学新理论,构建起了符合中国语言运用实际的修辞学新体系,《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才宣告了我国现代修辞学的诞生。

现代修辞学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修辞学会的诞生,获得了举世瞩目、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为新世纪修辞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学科越发展,研究越深入,这期间产生的疑难和困惑也就越来越多。

那么现代修辞学与西方古典修辞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现代修辞学是以现代语言学为基础,从语言和言语区分的角度研究语言修辞手段、修辞方法和整个言语修辞规律的现代语言学科[1]。

它是从西方古典修辞学发展而来的,但有别于西方古典修辞学。

一、语言功能的统一西方古典修辞学和现代修辞学都把人类看作是使用符号的动物,亚里士多德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口头使用上,而现代修辞学主要的兴趣是在符号上,在相互交际时把理性和感情结合起来[5]。

这一观点中最重要的是,语言在产生知识或信念时所起的作用以及语言与认知大脑之间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关于逻辑学、伦理学和认识论的著作,表明了亚里士多德认识到人类大脑具有强大的创造能力。

他认识到人有使用符号的能力,以及他把语言看成是一种可以传递对世界的各种评价的中介。

当然,现代修辞学理论也把语言规定为修辞学的基础,Burke 的论断就表明了这一观点: 修辞学是扎根于语言本身的一个基本的功能之中,这一功能是完成实际可行的、并不断地产生出新的内容;使用语言作为在人类中诱导合作的符号方式,从性质上来说是对符号的回答。

I.A.Richards,Chaim Perelman和Wayne Booth等人也对语言和修辞学之间的关系发表了类似的观点。

中西修辞学研究:区别与联系

中西修辞学研究:区别与联系
中 图 分 类 号 : 0 H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l 18 (O0 O —O 3— 0 l7 一 5 0 2 1 ) 7 17 3


中西修 辞研 究纵 向互 参
化, 其影 响之 深远 , 续 到 2 纪初 至 8 延 0世 O年代 。此 间中 国修 辞学 的研 究 热 点 几 乎 是 “ 积极 修 辞 ” 辞 之 格学 的一统 天下 , 而且 向来 是偏 表达 , 接受 轻 2 O世 纪 6 0年代 , 方 修辞 学 家 在 “ 修 辞 ” 西 新 的 旗 帜下 , 拓展 理论 视野 , 图将所 有学术 领域都 纳入 试 新 修辞 的研究 范 围。“ 学科 ” “ 跨 、 多学科 ” “ 叉 或 交 学科 ” 从其 积极 面看 ,是研 究 队伍重 新 “ , 洗牌 ” 不 , 同学术 背景 和不 同知 识 结 构 的学 者 群合 力 攻 坚 , 为
下半 叶 , 日繁 荣 景 象 不 再 。此 后 至 2 昔 0世 纪 上 半
不 同学科提供学术资源共享的对话平台。由此整合 的学术力 量 , 化 了学 术 研 究 在一 个 新 的层 面 上 的 催 繁 荣 。新修 辞 学运 用 了当代 哲 学 、 心理 学 、 言学 、 语
动 机研究 及其 他行 为 主 义科 学 的成果 , 传 统修 辞 对
2 1 年第 0 期 00 r 7 第2 6卷 ( 2 5期 ) 总 3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Βιβλιοθήκη J OUR L OFE NA DUC T ONA A I L I T T .  ̄ OF J L P OVI E NS I II r l ] R NC
No 0 2 1 . 7, 0 0
VO 6 L2
17 3

中外电影修辞取向比较

中外电影修辞取向比较
YOUR LOGO
中外电影修辞取向 比较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中外电影修辞 的差异
中国电影修辞 取向特点
外国电影修辞 取向特点
中外电影修辞 取向的融合与 创新
中外电影修辞 取向比较的意 义与价值
PART 3
外国电影修辞取向特点
注重情节构建
情节设置:注重情节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以吸引观众 叙事方式:采用非线性叙事,打破传统线性叙事模式 角色塑造:注重角色性格的塑造和成长,使角色更加立体 主题表达:通过情节和角色来表达深刻的主题和思想
强调视觉效果
特效技术:运用先进的特效技术,如CGI、绿幕等,增强视觉效果 画面构图:注重画面构图,运用色彩、光影等元素,营造独特的பைடு நூலகம்觉效果 镜头运用:运用多种镜头,如长镜头、慢镜头、特写镜头等,增强视觉效果 场景设计:注重场景设计,运用独特的场景设计,增强视觉效果
PART 1
中外电影修辞的差异
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国电影:注重情感表达,强调家庭、亲情、友情等传统价值观 西方电影:注重个人主义,强调自由、独立、自我实现等价值观 中国电影:注重集体主义,强调社会、国家、民族等集体价值观 西方电影:注重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权利、自由、平等等价值观 中国电影:注重传统美学,强调和谐、平衡、对称等美学原则 西方电影:注重现代美学,强调创新、个性、实验等价值观
化素养。
通过比较中外 电影修辞取向, 观众可以更好 地理解电影艺 术的魅力和价
值。
丰富世界电影的多样性
促进文化交流: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电影修辞取向,可以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中西方修辞研究差异比较

中西方修辞研究差异比较
术是就每一事物觅出所有可能的说服方式的技能 。” 该书主 要研究演说 方式 、 分类和题材 、 研 究演说者 的人 格和 听众的
所有论辩都必须适应听众 , 以听众能接受为基础 。可 见交际 双方 始终 以人为对象 ,修辞 的成功 与否取决 于人 的相 互作
用 。当代修辞学更强调人与修辞之间的关系 , 认为修辞在人
文言文例句 中寻找 出一定规律 , 经过 分析总结 得出 的。修辞 学在中国传统上是对文章的美化 、 修饰 。
西方传 统修 辞学研究 , 是一 种 口头 的语 言艺术 , 起 源于
的作用 , 修辞的 目的是规劝 和沟通 。 目的在 于能否说 服听众 达到共 同的理解 , 其研 究的范 围除 了语 言本身之外 , 还涉及
个主要特点 。2 0世纪 以后 , 曾有过“ 文辞 ” 、 “ 语辞” 之争 , 一
般认为 中国现代修辞学是 “ 文辞 ” 、 “ 语辞” 是 同等重 要的 。然 而现代修辞学主要特征仍然是侧重于书面语 言的修辞 。王易 《 修辞学 》~ 书中就说 : “ 修辞学亦 即是文 章学 ……乃研 究表 现于文章内之美 。” 1 9 3 2 年 陈望道的《 修 辞学发凡 》 提出修辞
类 的交往 中用于消除隔阂 、 相互理解 、 和谐共处 , 认为人本身
逼 雯 l



—Leabharlann 堕 堂 就是修辞动物 。
三、 中 西 方修 辞 理 论 研 究 的 差 异
方对修辞的认识的差异不 断扩 大。 2 0世纪西方修辞学从传统
的劝说 艺术演 变成化解 矛盾 、 消除隔阂 、 影响他 人行 为的一 种手段 。西方修辞 的研究范 围在逐 步扩大 , 几 乎所 有的话语
国多为书面语文章服务 。

英汉拟人修辞格对比研究

英汉拟人修辞格对比研究

英汉拟人修辞格对比研究
拟人修辞格是非常流行的一种修辞手段,在文学手法中非常常见。

它旨在模仿生物或是一种物体的行为,进而增强文字表现力。

拟人修辞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所体现,但是两者的应用方法也有不同的地方。

首先,拟人修辞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含义更加广泛,可以表现为抽象事物的性格特征,也可以表示一种事物的行为特征,如“The sun smiled on the town”(太阳笑向城镇)。

然而在汉语中,拟人修辞偏重于表示抽象事物的性格特征,如“风儿慢慢的抚摸着大地”。

另外,在汉语拟人修辞中,大量运用象征性和对比性手法来表达其意义,例如“春风得意龙腾空,而晚风摇荡人落泪”,而在英语中,拟人修辞的应用会更直接,重视令人感受的效果。

例如“The waves crashed against the shore, never lighting”(海浪拍打着海岸,永不减弱)。

总之,拟人修辞在英汉文学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但是它们的处理手法也不尽相同。

英语中更加直接,强调效果,而汉语更加象征性,侧重语言的丰富性。

各有特色,但都不可或缺。

论中英夸张修辞的对比

论中英夸张修辞的对比

摘要:强调或类修辞手段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段。

在强调类修辞手段中,属于语义类的有好几种,本文主要讨论汉语的“夸张”和英语的h yperbole,并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字:夸张修辞hyperbole汉英语用对比汉语的“夸张”是常用的修辞手段。

譬如,为了顺应消费者心理中的从优倾向,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广告语言中就经常运用夸张手法,强调商品的主要功能。

此类广告比比皆是,如“蜂花洗发露,令您的头发根根柔顺”、“金晴牌探伤仪,比黑猫警长的眼睛还亮”等。

英语的hyperbole、也是很常用的修辞手段。

1、作为修辞手段的“夸张”与hyperbole“夸张”是故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是运用远远超过客观事实的说法来进行渲染强调,以造成鲜明意象和独特意境的一种修辞手段。

“夸张”是汉语中一个古老的修辞格,无论是在汉语古典诗文还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都经常运用。

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运用夸张手法,如“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白居易《天可度》)等,都包含着极度的夸张。

很多成语,如“挥汗如雨”、“气吞山河”、“怒发冲冠”、“千钧一发”、“口若悬河”、“海枯石烂”、“柔肠寸断”等,也是夸张的生动体现。

中国人过去说“毛主席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电视剧《海派丈夫面面观》的主题曲《男子汉哪里有》的第一句“妻子吼一吼,丈夫抖三抖”,也都是运用了夸张手法。

“夸张”的表里两层意义在数量上是相对立的。

可以把“夸张”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双关”,其特殊性在于:“双关”是被动的,因为语言环境不允许直言;但“夸张”是主动积极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语势。

“夸张”是一种话语含义超越说写对象客观实际的修辞方式,可以分为四种,一种是“积极夸张”,就是把表达对象夸大;二是“消极夸张”,就是把表达对象缩小;三是“超前夸张”,就是将后出现的事情超前说出;四是“窜后夸张”,就是把才发生不久的事情故意说得很遥远。

中西修辞对比研究

中西修辞对比研究

中西修辞对比研究作者:李辉炫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6期摘要:《中西比较修辞论——全球化视野下的思考》是复旦博士温科学教授的著作,自出版以来,深受国内修辞学界的喜爱,并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该书以翔实的资料和成熟的逻辑思考,以历时和定性为重点,勾勒出了中西修辞发展的基本轮廓和各个时期的鲜明特点。

通读之后,使人深刻意识到,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要融入世界话语体系的大格局中,就必须懂得如何与西方世界打交道,也就必须了解与西方逻辑推理有关的言语交流模式,知己知彼,进而推进我国修辞教育的大发展。

关键词:中国修辞学;西方修辞学;修辞转型《中西比较修辞论——全球化视野下的思考》是一本难能可贵的著作,这在于它创新性地从中西方修辞的历史渊源和结构体系等方面出发,对中西方的修辞观的异同做了彻底的分析与比较,并为中西现代修辞学的拓展和全球化时代下中国修辞学的转型提供了独到的见解。

钱冠连教授在开篇序赞扬该书“结构稳定,思辨雄健(2009:2)”。

全书总的来说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追溯式探究了中西修辞学的历时演变和发展脉络,其次深入圈点了中西修辞思想的结构体系和哲学理据,最后呈现了中国修辞学转型构想。

一、中西修辞发展脉络早在2500多年前的华夏时期,当时的华夏先民已经有了修辞意识,从数千年浩瀚的典籍之中可以领略到中国自古以来的修辞论著,中华民族古代修辞学的辉煌可见一斑。

除去中国的修辞发展史,作者还整体梳理了同时期西方的修辞演进过程。

为了更清晰地描绘20世纪中西方修辞学的特征和发展轨迹,该著参照宗廷虎关于中国现在修辞学的两阶段六分期说进行了分析。

而在西方修辞中,早在公元前465年的古希腊就有了对人民修辞实践的记载,在时间上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体相当,但在社会状况上却差别很大,相对而言,古希腊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

相传民主政府成立后,原先被放逐的西西里岛贵族回到城邦,他们为了夺回自己的土地,提出了诉讼。

中西广义修辞学对比

中西广义修辞学对比

学研究领域实属首例。 多学科交叉的定位, 对认知的重视, 以及
交际两方的互动等等问题的阐述非常独到。
四、 结语
学中。 西方修辞学家对中国古代修辞学的国古代修辞学属于哲学,
与哲学融为一体 , 不可分割; 另外一种是加勒特所总结的, 认 为中国传统修辞学为“ , 文”即discourse (话语) , 几乎囊括一切 修饰过的作品(温科学, 2002) 。 中国古代修辞学对当代西方修 辞学以及中国本土的修辞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三、 当代中西广义修辞对比 二十世纪对于修辞学来说 , 具有里程碑意义。当代西方修 辞是以一种跨学科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从狭义走向
的魔力。 贺拉斯也批评过分的话语是“ 大红补丁”直到亚里士 。 多德才开创了西方科学性和分析性的传统, 他认为, 演讲中运
之一, 中国当代修辞学同样认同修辞学不仅是一门边缘性的学 科, 而且是一门极具发展潜力的交叉性学科。许多学者已经有 了丰硕的成果, 例如, 吴礼权的《 心理修辞学》 社会修辞学》 和《 , 谭学纯的《 广义修辞学》陈汝东的《 , 认知修辞学》 等等。在这里 我们主要介绍谭学纯的《 广义修辞学》这是在修辞学领域一部 。 富有独创性的新作, 吸取了中国古代修辞学理论资源和外国修 辞理论。在强大的修辞理论支持下, 《 广义修辞学》 提出了一个
通过对比可知, 自 源生 不同文化而不同的当代中西修辞, 两者之间应该加强交流, 使之更加健康地发展, 从而指导现实 实践中的修辞。
参考文献 :
【 Plato."Gorgias,""Phaedr s,"The Collected Dialogues of 1] u
Plato.Eds.E.Hamilton & H.Cairns.Princeton:Princeton UP,196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机乎孔 』迩子 ,『 见言 乎出 远乎 。身 言, 行加 ,乎 君民 子, 之行 枢发
中国古代的修辞 思想中强调道德 修养、人生追求、 人际关系协调和 社会管理等四种 功能。
)
中西修辞学差异
二 修辞功能观不同
西方修辞学对 修辞功能的阐 释着眼于微观 层面尤其是说 服、劝服、影 响与互动。
古希腊诡辩派:“修辞术 是说服的艺术。” 亚里士多德:“把修辞术 定义为在每一事例上发现 可行的说服方式的能力”, “修辞术的功能不在于说 服,而在于在每一种事情 上找出其中的说服方式”
二 重 社 腊罗马时期 盛行公众演讲和法庭论 辩,实际上西方古典修 辞学就是演讲和辩论的 艺术,其研究的对象主 要是口语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 诸子百家在游说论辩中, 对口语修辞进行了分析 和研究,它们是修辞理 论的基础
三 重 口 头 辩 论
中西修辞学差异
一 研究对象不同
中西修辞学差异
三 研究范围不同
中国古代修辞学多 是个体修辞,尤其 是君主、帝王,并 非公众,诉求点主 要是维护君主、帝 王统治。
西方修辞学从开始 就以演讲、论辩为 主要研究对象。
中西修辞学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 意识形态的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重视 直觉和感悟; 天人合一
老子“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 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踢法而不议,万物 有成理面不说”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 忘言”
中国的古代修辞学主 要研究语言运用的手 段、方法,尤其是书 面语写作的手段、方 法、风格以及原则。 虽然先秦时期的修辞 论也涉及口语修辞, 是秦代之后的修辞论, 则基本是关于书面语 写作的。
古罗马、中世纪到19 世纪的西方修辞学 相似
中西修辞学差异
二 修辞功能观不同
四此立叔 年之功孙 》谓,豹 』三其『 不次「 朽有大 《立上 左言有 传。立 」德 襄虽, 公久其 二不次 十废有 ,
中西修辞学对比
中西修辞学对比
中西修辞学共性
中西修辞学差异
中西修辞学产生差异的原因
中西修辞学共性
1.研究开始早 西方:公元前五世纪—古 希腊修辞学专著问世, 我国:修辞学萌芽期-春秋 战国 2.影响深远 西方:20世纪后修辞学的 复兴仍然是传统修辞学的 完善和发展; 我国:现代修辞学的众多 理论可以追溯到先秦诸子
中西修辞学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 意识形态的差异
西方的理性传统和逻辑 相一致
西方文化重推理, 讲逻辑,崇尚分析, 世理人情要经过严 密的论证才能使人 信服
中西修辞学产生差异的原因
二 社会语境不同
先秦时代国家的分裂、诸 侯割据,战乱迭起,兼并 频仍,天下纷纷扰攘--各 个不同的阶级、阶层的政 治家、思想家皆乘机而出- “百家争鸣”之景观”
中国修辞所重视的 意义是统治阶级的, 或为统治阶级服务 的思想
中西修辞学产生差异的原因
二 社会语境不同
公元前460年许希腊 Syracuse一地的民主发 展
希腊的修辞活动和 修辞思想是在民主 政体下产生的,在 这种情况下,如何 说与说什么同样重 要,“说服方式” 的探求就成为西方 修辞学的重心
中西修辞学对比
一 历 史 悠 久
中西修辞学共性
西方:指导如何说服法庭 的判官、议会的元老和 教堂的听众; 为自己辩 护或攻击他人都要运用 语言表达思想,在交锋 中辩倒他人,占有上风 我国: “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 辞立其诚,所以居业 也。”; “一人之辞, 重九鼎之宝;三存之舌, 强于百万之师”
历史悠久; 重社会实 用和口头 论辩
民族思维 模式和社 会语境的 差异
Thank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