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技术培训

合集下载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标准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标准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标准
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是中国国家计划免疫(NIP)的常规接种疫苗之一,旨在保护新生儿免受乙型肝炎和结核病的感染。

以下是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标准:
1.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标准:
- 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的是“一剂次人群”,接种后需在生后1个月再接种2次,分别为第2个月和第6个月。

- 若因病情等原因错过首剂接种的新生儿,应尽早接种,但必须在出生后28天内完成第一剂接种,接种后需按照正常接种时间表接种第二、第三剂。

2. 卡介苗接种标准:
- 新生儿生后48小时内接种卡介苗的是“一剂次人群”,接种后需在生后3个月再接种1次。

- 若因病情等原因错过首剂接种的新生儿,应尽早接种,但必须在出生后28天内完成第一剂接种,接种后需在生后3个月内接种第二剂。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是生命起始阶段的重要保障措施,家长应按照接种时间表,及时带孩子去医疗机构接种,以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同时,如果您的孩子有特殊情况,如过敏史或患病史等,应在接种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作出更加合适的接种决策。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 血员实施了严格的HBsAg和HBV DNA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 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 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 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 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 HBV阳性母亲的血 液和体液。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的应 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 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 手、拥抱、同 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 HBV。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 (蚊和臭虫等) 传播。Βιβλιοθήκη 31第三部分
接种工作流程
三、接种工作流程

一、领取储存疫苗 产科接种点每月 5 日前根据上个月接种情况领取乙肝疫苗、卡介苗。 疫苗在储存和运输疫苗时,冷藏箱或冷藏包内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制好 的冰排,底层垫上纱布或纸,以便吸水并预防疫苗破损。疫苗瓶不能 直接与冰排接触,防止冻结。在箱体中部放置温度计,运输过程开展 温度监测并记录,填写《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表》。记录内容包括疫苗 名称、生产企业、供货(发送)单位、数量、批号及有效期、启运和 到达时间、启运和到达时的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运输工具名称 和接送疫苗人员签名。 在疫苗储存过程中,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测温至少查 阅1次温度监测记录 (间隔不少于6小时),填写“冷链设备温度记 录表”。
7月龄
8月龄
12月龄

乙肝疫苗接种知识培训

乙肝疫苗接种知识培训

乙肝疫苗接种知识培训一、疫苗针对疾病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肝脏引起的以急性或慢性肝脏炎症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流行广、危害大的传染性疾病。

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乙肝或慢性乙肝急性发作,常见乏力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厌油、右上腹疼痛,部分患者可见黄疸、发热,伴肝功能损伤。

肝实质细胞炎症损伤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重要因素。

全球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其中肝硬化和肝癌的病死率分别占30%和45%。

它给病人、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是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

目前乙肝尚无根治方法,因此预防乙肝非常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包括急、慢性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儿童自身缺乏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更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传播途径:一是经血液传播。

主要包括输血及血制品、不洁注射针头、非严格消毒的针灸、牙科及手术器械等医疗行为,文身、文眉、穿耳眼、做双眼皮、刮面等具有损伤性的美容行为;二是母婴传播。

指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在怀孕期、分娩期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的一种方式。

如不采取特异性预防措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约有40%将乙肝病毒传播给新生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约有90%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三是性传播。

可通过精液、阴道分泌液传播乙肝病毒。

二、疫苗简介我国现批准上市的乙肝疫苗有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乙肝疫苗两种,剂量分10μg、20μg和60μg 三种。

还有一种是甲乙肝联合疫苗。

推荐为1岁及以上甲肝、乙肝易感者,接种3剂,0、1、6个月各接种1剂,肌内注射,推荐需要终身接受血液制品治疗的患者、男男同性性行为者、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接触的工作人员、静脉注射吸毒者以及慢性肝病患者等感染高风险人群接种。

三、疫苗作用对免疫功能正常者,全程足量完成乙肝疫苗3剂接种程序后1-3个月检测血清抗-HBs≥10 mIU/mL,是疫苗接种防御乙肝病毒感染的可靠标志,具有长期保护作用。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技术培训PPT精选课件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技术培训PPT精选课件
20
21
3.抽取苗液
22
23
排气
空气 苗液
排气 至锁 定刻 度
抽苗液前 抽吸苗液
指弹气泡 气泡上移
下拉芯杆,使气 泡与外空气相通
24
四、接种门诊具备的条件
-接种人员配备
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乡村 医生资格,经县疾控中心培训考核合格
熟悉业务知识,有应急处理能力,相对 稳定
接种人员数配置,与辖区服务人口数量、 服务周期适应
剂量和用法: 0.1ml/人(1人份)。5人次用剂量BCG
加入 0.5ml所附稀释液,摇匀使之完全溶解成均匀悬液。 疫苗打开溶解后30分钟内用完。 用1ml蓝芯注射器
免疫程序: 接种1剂次。
8
卡介苗的使用
储存温度:2-8℃避光保存和运输,严禁冻结。 注射部位: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操作方法: 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 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号 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 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 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 皮内。
32
谢谢
严禁接种皮下和肌肉 10
接种实施--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皮 内 注 射 法
11
卡介苗的使用
禁忌症
1、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2、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发热者暂缓接种。 3、对疫苗已知的任何成分过敏者。 4、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神经系统疾病者。 5、早产、体重<2500g、难产或有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 6、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者。 注意事项
26
接种门诊具备的条件

04新生儿疫苗接种

04新生儿疫苗接种

• 接种登记及转卡管理
– 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对乙肝疫苗接种记录实行统一管 理,不设专门的接种证、卡、簿。 – 负责新生儿接生的单位和个人,在完成乙肝疫苗第一针接种后, 要详细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并由 儿童监护人及时报送至其居住地所在的基层接种单位,接生单位 接种后要保留存根以备核查。 – 所在居住地的基层接种单位应及时给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证、卡、 簿,及时将第1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转录,负责第2、3针乙肝 疫苗的接种工作。
安全、反应小、效果好
• 乙肝疫苗是目前唯一被认为是预防癌症的疫苗。 • 乙肝疫苗的研制已有近30年的历史,
– 1985年我国开始使用血源乙肝疫苗, – 1992年研制成功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乙肝疫苗; – 1993年完成了对从美国默克公司引进的(酵母)乙肝疫苗的中间 试制,1995年获准生产。 – 1998年后淘汰了血源乙肝疫苗,
• 接种剂量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为5μg –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为10或20μg。
• 接种禁忌证 患有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及 过敏体质者禁止使用。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5)
• 注意事项
– 接种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将乙肝疫苗与其它疫苗在一个注射器内混 合后接种; – 乙肝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使疫苗液中的氢氧化铝胶体完全 悬浮。如果未能将乙肝疫苗中氢氧化铝胶体完全悬浮均匀,或因 贮藏不当导致氢氧化铝胶体呈块状,其接种效果将明显降低或完 全无效。 – 如乙肝疫苗安瓿破裂、容量不足、变质、有摇不散的凝块、超过 效期,均不得使用。 – 乙肝疫苗不能冻结,冻融后的乙肝疫苗不能使用。 – 接种前,应告诉受种者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 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 禁忌等。

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

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

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新生儿预防接种是保护婴儿免受各种传染病侵害的重要措施。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定,新生儿应在出生后尽快接种相应的疫苗,以建立免疫保护。

下面将为您介绍新生儿预防接种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首先,出生后第一天,新生儿应接种乙肝疫苗。

这是为了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保护婴儿的肝脏健康。

接种乙肝疫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婴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接着,出生后第三周,新生儿应接种卡介苗。

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疫苗,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对婴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及时接种卡介苗是非常必要的。

在出生后第一个月,新生儿应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婴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

接下来,在出生后第二个月,新生儿应接种百白破疫苗和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

这两种疫苗可以预防白喉、破伤风等疾病,保护婴儿的呼吸道和伤口愈合。

在出生后第三个月,新生儿应接种百白破疫苗和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的第二剂。

这样可以加强免疫效果,提高婴儿的免疫力。

在出生后第六个月,新生儿应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和流感疫苗。

轮状病毒是一种引起婴儿腹泻的病毒,而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接种这两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最后,在出生后第十二个月,新生儿应接种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和风疹疫苗。

这三种疫苗可以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等疾病,保护婴儿的健康成长。

总之,新生儿预防接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保护婴儿免受各种传染病的侵害。

家长们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表,带着孩子及时前往医院接种疫苗,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希望本文所述的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和注意事项对您有所帮助。

新生儿接种和卡介苗接种培训题库201402

新生儿接种和卡介苗接种培训题库201402

C
A
A
B
A B
D
A
E
B
A A B
A
28
E
2
29
单选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39
单选
40
单选
41
单选
接种卡介苗时,卡介苗液溅入眼睛,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仅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B、即刻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后利福平眼药水滴眼 C、无需特殊处理 ( )传播是乙肝最主要感染方式之一: A、胎儿期 B、围产期 C、幼儿期 D、少年期 卡介苗的接种途径是 ( ): A、肌肉注射 B、皮下注射 C、皮内注射 D、口服 儿童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 ) A、结核病 B、肺炎 C、流感 卡介苗是否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 A、 是 B、 否 乙肝疫苗是否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 A、 是 B、 否 机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的抗体是 ( ) A、IgG B、IgM C、IgE D、IgA 受种部位消毒应由内向外螺旋式进行,涂擦直径≥( )cm A、1cm B、2cm C、3cm D、4cm E、5cm 各接种单位疫苗储存原则上不超过( )个月 A、1 B、2 C、3 D、4 E、5 根据疫苗冷链管理的有关要求,在冰箱中摆放疫苗时,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 留有1~2cm ,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A 是 B 否 根据疫苗冷链管理的有关要求,在冰箱中摆放疫苗时,因门经常开启,温度变化较大, 门内阁架不宜放置疫苗,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A 是 B 否 根据疫苗冷链管理的有关要求,应每天1次记录冰箱内温度及其运转情况,这种说法是 否正确( ) A 是 B 否 注射剂型疫苗的使用要求,错误的是( ) A、将安瓿尖端疫苗弹至底部,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瓿颈部 B、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下插入安瓿液面下,吸取疫苗 C、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插入安瓿液面下,吸取疫苗 D、吸取疫苗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向上排空注射器的气泡 )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免疫缺陷疾病
若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应禁止 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严重过敏体质
若新生儿有严重过敏体质,应 慎用卡介苗,避免发生过敏反
应。
注意事项及宣传教育
01
02
03
接种前准备
接种前应向家长说明接种 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并询 问新生儿健康状况。
接种后观察
接种后应密切观察新生儿 反应情况,如有异常应及 时处理。
宣传教育
应向家长宣传疫苗接种的 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家长 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和重视 程度。
其他注意事项及要求
疫苗保存
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应分别 保存,并确保在有效期内 使用。
接种剂量
严格按照规定的接种剂量 进行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避免剂量过大 或过小。
接种时间
按照规定的接种时间进行 接种,确保疫苗效果。
THANKS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部位为左上臂三角肌外缘,皮内注射0.05ml卡介苗原液。
接种方法
采用一次性1ml注射器,更换4-5号针头进行接种,注射深度为针尖斜面完全刺入 皮肤,注射后局部应有微凸起的皮丘。
接种程序及时间间隔
接种程序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第一剂和卡介苗 ,两剂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
时间间隔
卡介苗与乙肝疫苗第二剂间隔时间应至少为1个月,但不宜超 过3个月。
接种剂量及注意事项
接种剂量: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剂量为0.05ml(含有510mg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剂量为10ug/0.5ml。 严禁皮下或肌肉注射。
若新生儿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应暂缓接种。
注意事项
接种后局部出现红肿、硬结、水疱等异常反应时应及时 处理。 严禁向皮内注射部位拍打,以免引起局部感染和脓肿。

新生儿疫苗接种PPT课件

新生儿疫苗接种PPT课件
• 新生儿在12小时内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 阳性母亲的哺乳。
.
卡介苗接种
.
新生儿为什么要接种卡介苗(1)
• 结核病感染和发病的严重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大约有三分之 一的人已经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每年约发生 900万新结核病人,每年死于结核人数不少于 300万。因此,结核病属于全球性疾病。结核 病已成为青年和成年人死亡的第一杀手。
.
• 为了了解接种效果(即是否接种人体内足 够的活菌数),在卡介苗接种后2-3个月 (一般定为12个星期),可做结素试验, 如果反应阳性并有适当的反应强度(即适 当大的平均直径),表示接种良好;阴性, 表示接种不够好。
• 应注意有极少数人多次接种卡介苗不能产 生结素阳性反应,是何原故目前还不确切 了解。
–我国是结核病的高发地区,结核病患者数量居 世界第二位。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生儿为什么要接种卡介苗(2)
• 卡介苗对新生儿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卡介苗(BCG)是毒力很小,对任何动物均不致病,但对结核菌
却保持高水平特异性免疫力的活结核杆菌菌苗。
– 由于结核免疫不存在从胎盘传递给胎儿的被动免疫,因此应尽早 给新生儿接种BCG。新生儿接种BCG后,对结核病具有显著的预 防作用,其保护率约80%
• 接种禁忌证 患有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及 过敏体质者禁止使用。 .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5)
• 注意事项
– 接种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将乙肝疫苗与其它疫苗在一个注射器内混 合后接种;
– 乙肝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使疫苗液中的氢氧化铝胶体完全 悬浮。如果未能将乙肝疫苗中氢氧化铝胶体完全悬浮均匀,或因 贮藏不当导致氢氧化铝胶体呈块状,其接种效果将明显降低或完 全无效。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及预防接种安全注射课件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及预防接种安全注射课件
• 接种室要求宽敞、明亮、通风、整洁。 • 设置接种乙肝疫苗的接种台,并有醒目的标识。 • 接种室应配备疫苗专用冰箱。 • 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建立预防接种工作制度,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
应报告和处理等相关工作制度。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及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3、疫苗管理(1)
• 统一招标、采购,逐级分发;疫苗安瓿上注有“免疫规划专用、 免费”字样。
全程接种3针 接种时间为0、1、6个月 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 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接种。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及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2.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程序(2)
第2针与第1针的间隔时间不得少 于1个月。
第3针与第2针的间隔时间不得少 于2个月。
第1针与第3针的间隔时间要在4 个月以上。
• 乙肝疫苗在2℃~8℃条件下贮存、运输,镇、街道卫生院等单 位每次领发的疫苗数量,要根据需用量和贮存能力安排,贮存 量原则上不超过2个月的使用量;
• 接种单位要有专人负责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疫苗领发、保管 制度,设立疫苗专用帐本,做到帐、苗相符 。疾控机构定期 对辖区内接种单位的疫苗使用情况进行核查。无价调拨的乙肝 疫苗及注射器不得挪作它用。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及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6.注意事项(5)
急性感染或其它严重疾病者暂缓接种, 待病愈或病情缓解后进行接种。
对疫苗中所含成分过敏者或接种第1针时 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口和咽喉部水肿、 血压下降、休克等过敏症状者,不得接种乙 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时应备有肾上腺素,以便 在发生过敏时使用。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及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及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3.新生儿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及剂量: 重组(汉逊酵母)10ug乙型 肝炎疫苗

新生儿首诊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制度

新生儿首诊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制度

新生儿首诊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制度标题:新生儿首诊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制度1.简介新生儿健康是社会的重要议题,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制度作为预防传染病的重要一环,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首诊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制度的重要性及相关的实施细则。

2.乙肝病毒感染与新生儿健康乙肝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

新生儿如果感染乙肝病毒,易导致慢性乙肝病、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并可能成为传播乙肝病的源头。

因此,针对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3.乙肝疫苗接种制度的相关规定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相关规定,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该疫苗以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能够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

此外,家庭成员、医务人员等密切接触新生儿的人也应接种乙肝疫苗,以提高新生儿的免疫防护力度。

4.乙肝疫苗接种的程序与注意事项新生儿首诊乙肝疫苗接种的程序如下:(1)确定新生儿的出生信息,包括出生日期、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状况等;(2)核验乙肝疫苗的合格证明和有效期;(3)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4)留观一段时间,观察新生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5)给予家长乙肝知识宣教,教育家庭成员合理预防乙肝病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时需遵循以下几点:(1)对于出生时已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应根据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2)对于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新生儿,除了接种乙肝疫苗外,还应接受免疫球蛋白注射;(3)如果新生儿出生时未接种乙肝疫苗,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迅速接种;(4)对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制定合适的接种方案。

5.卡介苗接种制度的相关规定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疫苗,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卡介苗应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确保接种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新生儿接种疫苗宣教培训课件

新生儿接种疫苗宣教培训课件

03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操作方法
8.注意事项
6、在注射过程中如针头脱出,造成注射量不足时,可在原针眼处继续注射,总量不得超过0.1ml。如注射 过深表面皮丘不明显或小于6~8mm,不得重新注射。 7、接种工作要有序进行,按要求先登记后接种避免错种、漏种或重复接种。要求完整记录接种者姓名、 菌苗批号、接种日期、新生儿家长姓名等备查。 8、卡介苗接种后并不是100%都能成功,必须在接种后3个月到南开慢性病防治所进行接种后效果监测
03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操作方法
5.核对医嘱 6.新生儿评估
1、了解新生儿有无接种卡介苗的绝对禁忌症,如免疫力低下。 2、了解新生儿有无接种卡介苗的相对禁忌症:
(1)早产、难产、低体重儿或伴有明显先天性畸形新生儿 (2)发热>37.5℃、腹泻。急性传染病,心、肝、肾等慢性疾病,严重皮肤病,神经系统疾 病及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史者。上述情况好转后可补种。
射器抽动数次,使菌液充分摇匀。 ✓ 用1ml注射器吸取卡介苗菌液0.1ml,排气,确保注射剂量准确。
03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操作方法
7.操作要点
3、接种部位应选择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缘,常规皮肤消毒,待干后用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浅刺入皮内,至针头斜面全部进入 4、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缓慢推动针芯,注入 0.1ml菌液。注射后皮肤表面形成一个6~8mm 苍 白圆形皮丘,皮上可见毛孔。注射后拔出针头,切勿用消毒剂棉签按压。 5、处理用物,将注射后用物浸泡于75%酒精2min灭活后取出,按常规医疗废弃物处理。 6、将新生儿抱回婴儿床,在新生儿接种卡片上注明 接种日期,时间。
03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
因为乙肝主要经母婴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 乙型病毒感染后发生慢性乙肝的主要原因,感染乙肝病毒越早发生 慢性乙肝的比例越多,新生儿时期感染更易发生慢性乙肝,我们调 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在24小时内 接种乙肝疫苗者,仅4%的不能阻断母婴传播。但是在24小时之后接 种者20%不能阻断,也就是在出生24小时后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儿不 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比24小时内接种者高5倍。因此我们 要求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这不 但是我们国家的乙肝免疫策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免疫策略,
一般反应:接种后于2周左右,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浸润、化 脓,形成小溃疡;一般经过8~12周自行吸收、结痂,留下永 久性凹陷疤痕,俗称“卡疤”:不需处理。
个别出现淋巴肿大(<10mm)者,可自行消退
脓疱或浅表溃疡:涂1%甲紫(龙胆紫),使其干燥结痂
继发感染可在创面撤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 血员实施了严格的HBsAg和HBV DNA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 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 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 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 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接种BCG后的异常反应是极罕见的。2010年全国AEFI监测资 料表明,接种BCG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6.08/100万,各种异 常反应在每100万受种者中的发生率,淋巴结反应为29.86, 局部脓肿3.23,过敏性皮疹2.03,BCG全身播散症0.24,过敏 性休克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为0.12,血管性水肿和热性惊厥 均0.06

婴儿疫苗接种培训计划表

婴儿疫苗接种培训计划表

婴儿疫苗接种培训计划表一、培训目的1. 加强医务人员对婴儿疫苗接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水平;2. 增强医务人员对婴儿疫苗接种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和有效;3. 促进医务人员对婴儿疫苗接种工作的重视和关注,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二、培训内容1. 婴儿疫苗接种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解读;2. 婴儿疫苗接种的接种对象和接种时间的了解;3. 婴儿疫苗接种的接种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掌握;4. 婴儿疫苗接种的疫苗种类和适用范围的了解;5. 婴儿疫苗接种的接种剂量和接种间隔的掌握;6. 婴儿疫苗接种的接种反应和应急处理的技巧;7. 婴儿疫苗接种的接种记录和报告的规范管理。

三、培训形式1. 教学讲授:由相关专家和医疗人员进行婴儿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的讲解和传授;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对婴儿疫苗接种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3. 模拟操作:对医务人员进行婴儿疫苗接种操作技巧的模拟训练和实际操作练习;4. 互动交流:鼓励医务人员进行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培训时间安排1. 第一阶段:两天时间进行婴儿疫苗接种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解读以及接种对象和接种时间的了解的教学讲授;2. 第二阶段:一天时间进行婴儿疫苗接种的接种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掌握以及疫苗种类和适用范围的了解的教学讲授和模拟操作;3. 第三阶段:两天时间进行婴儿疫苗接种的接种剂量和接种间隔的掌握以及接种反应和应急处理的技巧的教学讲授和案例分析;4. 第四阶段:一天时间进行婴儿疫苗接种的接种记录和报告的规范管理的教学讲授和总结交流。

五、培训地点培训地点设在医院的培训室或会议室,保证环境安静、整洁、配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六、培训人员培训人员包括相关专家、医护人员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等。

七、培训效果评估1. 通过考试:对参与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考试,评估培训效果;2. 通过讲评:对参与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观摩演示和模拟操作,进行实时提问和讲评,评估培训效果;3. 通过调查:对参与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其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和意见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预防接种实施
疫苗领取登记 领取运输疫苗使用冷藏车、冷藏箱(冷藏包), 根据环境温度运输条件放置适当数量的冰排,做 好疫苗领发登记。 准备注射器材、急救药品、器械 消毒器材:准备7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 棉球或棉签、治疗盘。 体检器材: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血压。 常见急救药品:1:1000肾上腺素等。 安全注射器材:注射器回收用安全盒及污物桶等。
预防接种实施
疫苗接种报告 每日疫苗接种情况消耗,每月1-2日将上月接种数 据通过邮箱上报电子版或纸质,邮箱
hyxjkyk@)
观察接种反应
种后观察30分钟,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及时报告
处理剩余疫苗 废弃已开启未用完的疫苗 冷藏容器内冰未融化的未开启疫苗做好标记,在 冰箱内保存,下次接种先用 清理接种器材 清理和清洗接种器材;注射器消毒毁型 清理冷藏容器
三、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定义
对疫苗应用灭菌的注射器具和规范的操作进行
注射,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处理, 称为安全注射。
达到“三个安全”的标准
对受种者安全,使用安全的注射器材;
对实施接种者安全,操作过程中避免刺伤;
对环境安全,正确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材。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实施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 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 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 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全身反应 临床表现 发热:分为轻度(37.1~37.5℃)、中度(37.6~38.5℃)和重 度(≥38.6℃)。部分受种者除体温上升外,可能伴有头痛、眩 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受种者 可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 很少有持续2~3天者。
六、接种报告
冷链温度记录表 疫苗冷链运输记录表 安徽省预防接种门诊每日疫苗接种与管理 情况汇总表 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 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汇总表 预防接种门诊日志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报表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
谢谢
五、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治疗 发生轻度全身反应时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 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它疾病。 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对症处理。 高热不退或伴有其它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 时送医院观察治疗。 局部反应 临床表现 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 (≤2.5cm)、中反应(2.6~5.0cm)和强反应(> 5.0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
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
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 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接种实施--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肌 内 注 射 法
乙肝疫苗使用
禁忌症:
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
发热者暂缓接种。
对疫苗已知的任何成分过敏者。
注意事项
按照疫苗说明书。
一、卡介苗的使用
预防接种实施
疫苗接种 核实接种对象、询问健康状况、接种疫苗(冰 箱内取出疫苗,确认疫苗品名、批号、效期, 检查疫苗,不符要废弃,正确抽取疫苗,再次 核对儿童姓名及接种疫苗名称,正确实施疫苗 接种) 记录和预约 接种后及时填写首针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接种 登记卡(部位、批号、签字) 向家长交待接种后可能出现反应及处理办法 向家长预约下次疫苗接种时间、种类
注射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一、乙肝疫苗使用
免疫程序
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第2剂在第1剂接种后1个月接种 第3剂在第1剂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 储存温度:2-8℃避光保存和运输,严禁冻结。
乙肝疫苗使用
操作方法
用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左手
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
预防接种实施
接种场所 接种场所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室内宽 敞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接种工作 台、坐凳以及提供儿童和家长休息、等候 的场所。 接种场所应当按照预诊(健康体检、咨询 等)、登记、接种、观察等内容进行合理 分区,确保接种工作有序进行。 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 并做好消毒记录。 接种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
严禁接种皮下和肌肉
接种实施--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皮 内 注 射 法
卡介苗的使用
禁忌症
1、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2、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发热者暂缓接种。 3、对疫苗已知的任何成分过敏者。
4、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神经系统疾病者。
排气 至锁 定刻 度
抽苗液前 抽吸苗液
指弹气泡 气泡上移
下拉芯杆,使气 泡与外空气相通
四、接种门诊具备的条件
-接种人员配备 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乡村 医生资格,经县疾控中心培训考核合格 熟悉业务知识,有应急处理能力,相对 稳定 接种人员数配置,与辖区服务人口数量、
服务周期适应
接种门诊具备的条件
-设备与器械配置
卡介苗设专室或专台、疫苗名称标牌
疫苗专用普通冰箱、冷藏包 充足的注射器 急救药品和预诊体检用器材 高压蒸汽、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设备
取暖、防暑降温设备
信息管理、宣传教育设备(依条件)
候诊室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预防 接种技术
XX县人民医院
内容提要
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使用 预防接种实施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接种门诊具备的条件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表格填报要求
一、乙肝疫苗使用
乙肝疫苗剂型:为液体制剂。
剂量和用法:每剂次接种0.5ml/支,肌内注射,
全程接种3针。
皮内。
卡介苗的使用
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 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 180角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 卡介苗接种的基本要求 疫苗有效期内尽早接种 冻干BCG稀释后30分钟内使用完应于废弃 疫苗要避光低温2-8℃保存和运输
疫苗稀释后必须充分摇匀,方可接种
接种门诊具备的条件
-房屋配备
接种门诊用房面积与服务人口数,不少于10m2
与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科分开
有候种(宣教、反应观察)、预诊(登记、询问、体
检)、接种、观察等区域,有明显标志
醒目位置公示第一类品种、接种方法、禁忌症、注意
事项及接种后现场观察30分钟,注明第一类疫苗接种 免费
卡介苗的使用
储存温度:2-8℃避光保存和运输,严禁冻结。 注射部位: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操作方法: 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 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号
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
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
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
5、早产、体重<2500g、难产或有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 6、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者。 注意事项 按照疫苗说明书。
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免费)
疫 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灰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风疫苗 (麻疹疫苗) 麻腮风疫苗(麻腮 疫苗、麻疹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 A 群流脑疫苗 A+C 流脑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 乙脑灭活疫苗 甲肝灭活疫苗 苗 接 种 对 象 月(年)龄 0、1、6 月龄 出生时 2、3、4 月龄, 4 周岁 3、4、5 月龄, 18-24 月龄 6 周岁 8 月龄 18-24 月龄 8 月龄,2 周岁 6-18 月龄 3 周岁,6 周岁 18 月龄 8 月龄(2 剂次) , 2 周岁,6 周岁 18 月龄, 24-30 月龄 接种 剂次 3 1 4 4 1 1 1 2 2 2 1 4 2 第 1、2 剂次间隔 7-10 天 2 剂次间隔≥6 个月 第 1、2 剂次间隔 3 个月 2 剂次间隔≥3 年;第 1 剂次与 A 群流脑疫苗 第 2 剂次间隔≥12 个月 第 1、2 剂次,第 2、3 剂次间隔均≥28 天 第 1、2 剂次,第 2、3 剂次间隔均≥28 天 备 注 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第 1 剂次,第 1、2 剂次 间隔≥28 天
五、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 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 (卡疤)。 治疗 轻度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 10~15分钟。 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
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在有效期内使用,使
用后放入安全盒等防刺容器中; 接种的人员要经过培训,取得相关资格;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规范化; 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要求; 使用过的注射器材及其废弃物品要安全地回 收、销毁。
自 毁 型 注 射 器 的 使 用
3.抽取苗液
排气
空气
苗液
制品: 为减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活疫苗。剂型:为冻
干粉剂。目前使用的皮内注射卡介苗为0.5ml/支(5人
份)。
剂量和用法: 0.1ml/人(1人份)。5人次用剂量BCG
加入 0.5ml所附稀释液,摇匀使之完全溶解成均匀悬液。 疫苗打开溶解后30分钟内用完。 用1ml蓝芯注射器
免疫程序: 接种1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