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成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

因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如何利用有限教学时间和资源,就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兴趣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列入教育计划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和提高应用能力。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

又由于各地方经济、计算机教育重视程度等差异,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既定的教学教法,我就这几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

20世纪初,欧洲著名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

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对教育很重要。

比如,在教初一级学生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制作文档的兴趣,然后通过分析这个文档的制作流程,一步一步将学生引进了学习新课程的内容。

由于信息技术既没有列入中考、高考必考的科目也没有列入会考的科目,被有些家长甚至老师潜意识中认为是一门副科,没受到相应的重视,导致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普遍都不是很高。

针对这些现象,首先纠正思想,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加以适当引导,比如,刚入门的键盘指法练习、鼠标练习,如果仅按照教材的内容讲授必然显得枯燥无味,改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打字游戏,如射击精英、双击鼠标猜图等,点燃学生的兴趣,学生很乐于操作,从而达到练习键盘、鼠标的目的。

二、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七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七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七篇【篇一】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也得到了长足进步,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的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只是一门普通课程,并没有纳入高考考试的范围,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并未受到学校、学生的重视,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有三种较为主流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将这三种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比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即理性看待、多样采用、创新应用。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现状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被列入高考考试的范围,所以学生和教师都不是很重视这门课程,另外,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复杂枯燥,导致学生更加缺少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

在2004年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之后,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得到了确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在逐步走向规范化,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方法相对较为复杂,与其他的课程教学方法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其独特性。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繁多复杂,分类也很复杂,本文主要讨论比较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流方法即讲练结合方法、任务驱动方法和主题式教学这三种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方法在主流的三种教学方法中,讲练结合法是最常见的,也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具体是指教师讲授或者演示一个操作后,再由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

这种方法的侧重点在于培养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有利于操作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其特点有:简明、快捷、操作性强。

讲练结合法也有一些缺点:过于机械化、课堂气氛不活跃,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操作技能,导致学生只能进行技术的练习,缺乏必要的综合应用,长此以往,学生只知道进行技能的操作,盲目重视技能的掌握,却不知道学习的目的,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难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讨信息、物质、能量共同构成了当今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信息技术已然成为了人类生活的伴侣,信息技术教育也便因此以惊人的速度走进了中学的课堂,究竟怎样才能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让学生喜闻乐见,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一、培养具有技术素质的学生今天的社会,处处充斥着信息,我们就生活在信息高膨胀的社会里。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只有学会了较为娴熟地使用信息技术,能正确地查询、分析、评价信息,能创造性地、较高效地使用创作工具,能做问题的解决者和决策者,能运用网络技术与外界信息进行交流、合作,能借助网络制作和发布相关的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足于这知识高爆炸、信息高膨胀的社会,才能更好更顺利地学习、工作、生活。

然而,就目前的广大高中生来看,他们的信息技术还处在认识的最低层,他们所掌握的使用技巧,还是最基本的、较为低端的。

因此,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要贯彻“构建高智慧的学习新体系”这一教学宗旨,摒弃那种“为了技术而技术”的学习方法,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要使学生超越只会操作、只会搜索的低级水平,使之成为技术之上的人才,成为驾驭技术的人才。

二、使用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作为情感交流纽带、传授知识载体的教学语言,其在信息技术课上的使用要求则需更加准确规范,更通俗易懂。

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一些诸如形象的比喻、幽默的解释、激励的话语、巧妙的点拨等,就能使信息技术中的较为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那些较为深奥的知识变为浅显、使那些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有趣。

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开动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操作。

譬如,windows系统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就特别的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吃力,我们就不妨拿西方国家的人名来比拟文件名和扩展名,学生就容易理解。

我们还可以将文件结构目录比做“倒立的大树”,文件夹就是树枝,而文件就是树叶。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21世纪是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信息能力已成为人们在信息社会中得以生存竞争的基本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已经定为学生的必修课,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信息技术教师时刻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要具备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及能根据新的或意外的情况迅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

它是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的独特结合,是教师优良心理素质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总体概括。

如果教师缺少这种心理素质就无法胜任教育工作,至少可以说,是不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

乌申斯基说过:“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

”教师的教育机智具体表现在这几方面,①善于因势利导。

即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利用其心理的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②善于随机应变。

在紧急的情况下沉着冷静,灵活果断地处理事件,机敏地摆脱窘境,及时调节情绪,消除矛盾行为。

③善于对症下药。

这是要求教师能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巧妙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对性格、学业差异很大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又行之有效的教育。

④善于掌握教育分寸。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对待学生问题时,实事求是,做到说话有度、分析中肯、判断准确、结论合理,对学生要求适当,使学生心服口服。

二、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调,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开放潜能。

有了兴趣做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计算机学科是枯燥的,会自主参与,即便遇到困难也会自己努力解决,而不要教师“赶着”学习。

这就让教师教学非常顺利,师生互相配合,课堂教学效率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对于计算机学科,也有很多学生不喜欢,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通用15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通用15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通用15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篇1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现就本人多年来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

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目的。

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丈夫扫视一眼斗车里的废品,发现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随手从斗车里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

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类比迁移,灵活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论文有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论文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探究一、加大多媒体的有效使用,提高辅助教学的效率我们知道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更需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是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的有机统一。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说,确实是显得比较抽象,学生学习也比较枯燥。

仅靠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使抽象理论内容形象有趣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加利于接受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改变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必然的选择。

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有两种不同的方式:1.使用课件组织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多媒体课件使用声、光、电等多种技术,为学生呈现图片、视频、声音等在多个方面给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刺激,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点有效理解。

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将教学所需的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后,既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按照教学的需要随时调整课件各部分的组合。

一个设计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难的知识简单化、把复杂的知识步骤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可操作性,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2.在机房利用教学软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在机房里上课主要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把教学步骤展示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操作过程通过软件同步显示在学生机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

当教师演示操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立即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3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3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3篇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新课标背景下,根据新出台的高中课程标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起点不一致。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都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现行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都是以学生信息技术零起点进行编制的,内容基本一致,重复性的学习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由此可以看出,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一方面重复性教学内容较高,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差距;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在前后讲解、演示,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操作,仅仅只是教会学生一种技能,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与机会并不高;③新课标背景下,要求以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质为目标,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与评价标准,进而有效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无法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二、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学应用策略我国教育部门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而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以及信息素质的提升。

2、1信息化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信息化研究性学习模式可理解为: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情境中相互合作、帮助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利用自身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幻灯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法,教学生幻灯片制作的过程与方法,然后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以个体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设计其中一项目的幻灯片,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增强自身的信息技术与素质。

2、2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亲身体验与实践过程。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摘要: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知识就像语文、数学、外语一样,已成为现代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越来越重要,适合时代发展的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必将逐步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总之,只要转变教育理念,不停地探索求新,不断反思出现的新问题,我相信是一定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得到高效能课堂教学效果的。

关键词:信息;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49-01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问题设计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我深刻意识到课堂提问设计的重要性。

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景,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提问要注意时机,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条件的增设变化及结论的延伸和条件与结论的互换,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方法设计出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兴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信息技术课。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融合了知识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基础教育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使要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

因此,通过信息技术课入门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钻研能力;要从信息化的教育理念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搞好课堂教学、上机训练等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知识和学习实践中自我筛选和设计目标、自己寻找学习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标,根据教材的任务要求逐一操作,对使用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和预见学生会出现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在讲课和上机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指导。

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对每个任务按课本要求,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使用。

作业布置得灵活,学生们做得有的比书本或教师要求的更好,这就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钻研能力。

要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会”使用各个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会探求各软件中包含的各项功能。

培养好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自主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他新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它,想方设法知道其所以然。

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我充分利用“趣味性”来指引学生。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

如在教学生word软件时,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份精美的电子小报。

在制作电子小报时,我先展示一份手抄报和一份电子小报,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欣赏两两幅不同风格的小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再让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自己选择内容、插图,自己构思、排版。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探讨[内容摘要]: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本文以个人多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以及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阐述如何搞好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教学探讨,普及知识,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强调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展示信息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中学生必须具有的信息素养和能力,而培养学生具有这种素养和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必须达到的一项历史性任务。

为实现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下面结合我校实际与多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浅析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课要立足普及学生电脑知识,树立信息意识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由于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较为不足,对计算机的理论和原理仍感到很高深莫测,我们的教学如果重理论而轻应用,结果只能是学生害怕电脑。

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是立足于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电脑知识,树立他们的信息意识。

教育部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课也绝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一个模式的专家人才,从现实上说,中学生刚刚在打基础,也不太可能就成为专家。

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建立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增强信息技术意识;着眼于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着眼于让学生掌握文字、图形输入、输出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和安全忧患意识、合作意识等。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论文模板(10篇)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论文模板(10篇)

一、实践教学的提出近几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我国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起来了。

加快教育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

然而,纵观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或者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是由于在学校信息技术课时安排不可能太多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出来的结果。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利用计算机优势,进行实践教学,对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

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二、实践教学效益的探索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

"而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地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于是他们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论文

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语文课堂的方式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学校的教学教务管理也更多地依赖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因此教师应该建立完整的校园网络平台,通过校园网络系统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语文教师可以选择在校园网络中建立语文知识的学习论坛,在论坛首页中制作出不同的年级、不同班级的学习主页,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讨论和交流的媒介手段,教师应花费更多时间,及时更新学习论坛上相关的学习内容,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给予准确、科学的回复,并做出调整,积极引导学生在校园网中将自身的学习心得实现共享,通过广泛的讨论和交流过程,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论坛上表达个人的观点,加强学生之间的帮助,为学生营造语文学习的情境,改善语文学习的氛围。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体现出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也是考验学生写作水平的方式之一,而写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抒发自身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创作的潜能。

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建立作文学习的情境模式,触动学生思维灵感,也可以选择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向学生展示与时事相关的热点问题和消息、情感文学故事和励志教育故事等内容,将看、听、说与思考有效相结合,进一步激起学生创作的灵感,并鼓励学生在课后多收集有意义的故事例子,增加学生的感悟能力,学会把感悟表述在写作中,加强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四、结语在信息技术的时代,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善于应用信息技术平台展示教学内容,开展创新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是改进和提高教学形式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信息技术虽然是建立高效语文课堂的主要条件之一,但是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的优点,而是将其与信息技术有效联合,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摘要】随着教育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对于教学扶持力度的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物质基础以及基本具备,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可谓意义重大。

在我看来,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课上以及课下时间两方面来做。

【关键字】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经验一、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信息技术教学1.做好课堂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的道理:良好的课堂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

因此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

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乐于去学新的知识。

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

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

当然这儿所说的“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范例”。

让学生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师制作完的成品。

比如:讲解word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反应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春”、“海滨仲夏夜”、“父亲节贺卡”、以“环保”为主题的用word设计的版报等。

……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总之,上课伊始,巧设“导语”,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从而愿意学、喜欢听。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2.做到即学即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运用,运用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同时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文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文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文•相关推荐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文(通用13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文篇1【摘要】现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很多老师或同学都称它为微机课。

当今社会。

掌握电脑的运用与操作,已普遍被人们接受,那么在课堂上,特别是教授刚接触电脑、网络的学习时,如何调整教学手段,运用灵活多样的媒体手段,使学生乐学、想学,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探索,饶有兴趣地开掘信息技术未知领域,成为我们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作为一名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教学,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下面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重视对教材的再创造信息技术业是一门发展特别迅速的产业,可以说两三个月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教材的编发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所用的教材在不同程度上落后于实际发展。

国家教育部对信息技术课程所用教材在宏观管理上也一直实行“一纲多本”的原则,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在遵循“一纲”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删掉一些过时的、被淘汰的知识,添加一些相应的新知识,使所教授的知识更贴近现实应用。

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动态,而且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规范化。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

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引导法。

所谓引导法就是指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的方法。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速度不断加快,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由原本的单一学科知识教学,逐步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教师在教学时,应转变自身学习观念,在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主,不仅重视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更应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当前初中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应重视教学设计,加强实践环节,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合作能力;同时还能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展现教师信息素养,进一步推动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缺乏核心素养当前我国虽然教育改革速度在不断加快,但就教学现状分析,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依旧处于单纯操作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在新课改后,虽然绝大多数教育对核心素养重视度有所提高,但目前依旧有较多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将过多精力以及教学时间用于教导学生进行软件操作,对学生信息处理相关知识掌握有所忽视,教学设计水平需不断提升。

例如,在开展“多媒体信息加工与表达”教学时,部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对部分媒体作品制作的相关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等专业性知识并未开展讲解。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缺乏核心素养教学,教育者应提高重视度,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素质,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形式化在开展调查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可知,部分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虽然会进行教学设计,但就教学设计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效果分析,教学设计依旧过于形式化,浅表化。

例如,在新课改后提出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绝大多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合作探究”理解不足,认为合作探究就是完全让学生自己合作动手讨论,自己依靠课本或网络进行学习,教师未能及时进行干预指导,也不会对学生后期活动开展进行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重要性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对信息技术的教育也提到日程上来,各地加大加大力度对信息技术教学投资,学校也相继购置了电脑,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已成为中学必不可少的必修或选修课科目。

在新教材中涵盖了当今世界流行的软件:计算机操作系统、用于文字处理的word、用于数据处理的excel、幻灯片制作的powerpoint、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用于网络漫游的internet、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 等信息技术软件。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挖掘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实践技能,并能够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对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以下见解:
一、教学内容应具有可拓展性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所以课堂教学的重点不只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为基础,要求“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的要求》和标准。

放开手,把主动权给学生,学生有了主动权,这种方法在操作时有很大的弹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练习,都可收可放,很灵活,在学习练中可以讲,在讲时可以让学生练,边讲边练。

例如,教学“在word中编辑文字字号、字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输入文字后,对文字字号、字体进行设置,然后再调整。

学生在练习时,往往因为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兴趣驱使,而花很长的时间用于尝试各种字体及字体大小,这时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人掌握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二、多给学生练的空间
1、少讲多练,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在实际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留给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相当有限,使一门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大篇的理论讲解,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学,教师要少讲,而学生要多练。

少讲并不是不讲,而是没有必须讲的就不要讲,把那些学生必须了解的知识、教学内容做必需的讲述,其他内容由学生自己学习。

由于学生小学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不同,基础也不同,那么在初一年级的起点自然也不同,学生在理解、认识和实践操作上自然存在差别。

显然,同样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不适合所有的学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与想像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自
我学习的乐趣。

2、精讲多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

传统学科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及延伸。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

它的缺陷在于: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多尝试
由于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情况不一,以及学生家庭经济环境、曾经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不同,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很快分化,这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初一年级的新生因为来自不同的小学,这些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不同,会造成同班同学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差异很大。

家中有计算机的和家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也往往有一定的差别。

以上因素使要求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水平,比如操作水平,授受能力等,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多作尝试。

例如,在讲解microsoft powerpoint启动方法时,可重点讲解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单击“开始”菜单,单击“程序”,单击“microsoftpowerpoint”程序图标。

第二种方法:双击桌面上的“microsoft powerpoint”快捷图标。

在学生实践操作掌握上述两种方法后,可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其他方法,并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经过多次尝试,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指出启动程序的四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从“开始”菜单的“程序”子菜单中启动应用程序;第二种方法:双击桌面的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的图标;
第三种方法:单击任务栏上的快捷方式的图标;
第四种方法:从窗口或资源管理器中双击应用程序的文件名。

四、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1.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教学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能力。

在教学中,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非常重要,教师要用心选择,灵活运用。

比如,在学习网页制作一章时,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网页,学生所做的网页各式各样,各具特色。

这时教师不仅要肯定学生的创作,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使其更好地掌握制作要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表现、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实际上即是鼓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

2.因生施教,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同一个班里,肯定会有因学生学习程度、接受程度差异而导致的
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因此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当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特长,启发引导学生,不但成功地取得了超越他们过去水平的优良成绩,而且达到了他们认为应该达到的预想目标时,那他们的学习就变得更加切实可行了。

个性化教育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中,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自信的工具。

总之,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

作为教师要明确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注意处理好学习任务和学生兴趣的关系,放手让学生多操作、多实践,让学生会学、乐学。

要上好初中计算机课,教师须运用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重视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