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在滴定分析中常用作滴定剂。
在其他的分析方法中用标准溶液绘制工作曲线或作计算标准。
标定:标定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使用标准的计量仪器对所使用仪器的准确度(精度)进行检测是否符合标准,一般大多用于精密度较高的仪器。
二是有校准的意思。
滴定误差:分析化学中,由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一致而引起的相对误差
基准物质:分析化学中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滴定分析中操作溶液浓度的物质。
基准物质应符合五项要求:一是纯度(质量分数)应≥99.9%;二是组成与它的化学式完全相符,如含有结晶水,其结晶水的含量均应符合化学式;三是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易失水、吸水或变质,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及二氧化碳反应;四是参加反应时,应按反应式定量地进行,没有副反应;五是要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小称量时的相对误差。
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与酸碱滴定法和配位滴定法相比较,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加以测定。
朗伯比尔定律:光被透明介质吸收的比例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在光程上每等厚层介质吸收相同比例值的光。
检测限: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测是指定性检测,即断定样品中确定存在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定物质。
指示剂:指示剂是一类在其特定的PH值范围内,随溶液PH值改变而变色的化合物,通常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
盐效应:往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没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由于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增大,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增强,使得弱电解质解离的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分子的机会减小,从而使弱电解质分子浓度减小,离子浓度相应增大,解离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盐效应(salt effect)。
当溶解度降低时为盐析效应(saltingout);反之为盐溶效应(saltingin)。
有效数字:所谓有效数字:具体地说,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
所谓能够测量到的是包括最后一位估计的,不确定的数字。
我们把通过直读获得的准确数字叫做可靠数字;把通过估读得到的那部分数字叫做存疑数字.把测量结果中能够反映被测量大小的带有一位存疑数字的全部数字叫有效数字.如上例中测得物体的长度7.45cm.数据记录时,我们记录的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表述中的数据便是有效数字.
同离子效应:两种含有相同离子的盐(或酸、碱)溶于水时,它们的溶解度(或酸度系数)都会降低,这种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
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如果加入含有该弱电解质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就会使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降低的效应。
同理,在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与该电解质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也会降低该电解质的溶解度。
酸效应:溶液酸度的变化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
EDTA(Y)是一种广义的碱,当M与Y进行络合反应时,如有氢离子存在,就会与Y结合,形成它的共轭酸。
此时,Y的平衡浓度降低,故使主反应受到影响。
这种由于氢离子存在使配位体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酸效应
络合效应:络合效应,是进行沉淀反应时,若溶液中存有能与构晶离子生成可溶性络合物的络合剂,则反应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影响沉淀的完全程度,甚至不产生沉淀的现象。
络合效应是反应粒子和溶剂分子形成的络合物对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种影响。
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δ)。
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平均偏差(average deviation)::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偏差。
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有限次测量,各测量值对平均值的偏离程度。
t分布: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
可采用t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置信区间与置信限: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μ=x±uσ,式中uσ为置信限。
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
包括t检验和F检验。
t检验:也叫准确度显著性检验。
主要用于检验两个分析结果是否存在显著的系统误差,即判断少量实验数据的平均值与标准试样标准值 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F检验:又称精密度显著性检验,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2,以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3
滴定:将滴定剂通过滴管滴入待测溶液中的过程。
3.滴定度(T)两种表示方法:○1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的质量表示○2每毫升标准溶液所能滴定的被测物质的质量表示(T T/A)化学计量点: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的一点。
滴定终点:滴定终止(指示剂改变颜色)的一点。
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完全一致所造成的相对误差。
可用林邦误差公式计算。
滴定曲线:描述滴定过程中溶液浓度或其相关参数随加入的滴定剂体积而变化的曲线。
滴定突跃和突跃范围: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发生的急剧变化为滴定突跃。
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指示剂:滴定分析中通过其颜色的变化来指示化学计量点到达的试剂。
一般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存在型体。
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指示剂具有不同颜色的两种型体浓度相等时,即[In]=[XIn]时,溶液呈两型体的中间过渡颜色,这点为理论变色点。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由一种型体颜色变为另一型体颜色时溶液参数变化的范围。
标准溶液:浓度准确已知的试剂溶液。
常用作滴定剂。
基准物质:可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直接挥发法:通过加热等方法使试样中挥发性组分逸出,用适宜的吸收剂将其全部吸收,称量吸收剂所增加的质量来计算该组分含量的方法。
间接挥发法:通过加热等方法使试样中挥发性组分逸出后,称其残渣,有样品质量的减少来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4
混合指示剂:两种或两种以上指示剂相混合,或一种指示剂与另一种惰性染料相混合。
利用颜色互补原理,使终点颜色变化敏锐。
滴定反应常数(K t):是滴定反应平衡常数。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K t=1/K w=1014;强碱(酸)滴定弱酸(碱):K t=K a(b) /K w。
K t 值越大,该滴定反应越完全,滴定突跃越大。
滴定曲线:以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对滴定体积(或滴定百分数)作图而得的曲线。
滴定突跃:化学计量点附近(±0.1%)pH的突变。
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引起的误差,与指示剂的选择有关。
质子溶剂:能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溶剂。
包括酸性溶剂、碱性溶剂和两性溶剂。
无质子溶剂: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的溶剂。
包括偶极亲质子溶剂和惰性溶剂。
均化效应和均化性溶剂:均化效应是指当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相同的酸碱强度水平;具有这种作用的溶剂称为均化性溶剂。
区分效应和区分性溶剂:区分效应是指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不同的酸碱强度水平;具有这种作用的溶剂称为区分性溶剂。
稳定常数:为一定温度时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的形成常数,以KMY表示,此值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逐级稳定常数是指金属离子与其它配位剂L逐级形成MLn型配位化合物的各级形成常数。
将逐级稳定常数相乘,得到累积稳定常数。
副反应系数:表示各种型体的总浓度与能参加主反应的平衡浓度之比。
它是分布系数的倒数。
配位剂的副反应系数主要表现为酸效应系数αY(H)和共存离子效应αY(N)系数。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以αM表示,主要是溶液中除EDTA外的其他配位剂和羟基的影响。
金属指示剂:一种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配合物的有机染料显色剂,来指示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
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颜色应与指示剂本身的颜色有明显区别。
金属指示剂与金属配合物(MIn)的稳定性应比金属-EDTA配合物(MY)的稳定性低。
一般要求K MY'>K MIn'>102。
最高酸度:在配位滴定的条件下,溶液酸度的最高限度。
最低酸度:金属离子发生水解的酸度。
封闭现象: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极稳定的配合物,过量的EDTA不能将其从MIn中夺取出来,以致于在计量点附近指示剂也不变色或变色不敏锐的现象。
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结果的相互接近程度.
滴定度:每ml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组分的质量.(TA/B)A表示滴定液溶质的化学式;B表示被测组分的化学式,单位=g/ml
自身指示剂法:以滴定液自身的颜色改变,指示终点的方法.
自动催化现象:反应中自身产生的物质,加快反应速度的作用.
空白试验:不何试样,或用等量溶剂代替试液,按同样的条件和方法所做的试验.
对照试验:用标准物质或已知物质溶液代替试液,按照同样的条件和方法所做的实验.
化学计量点:被测组分物质的量,恰好符合化学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时,称所反应到了化学计量点.
指示电极:是电极电位值随被测离子的活(浓)度变化而变化的一类电极。
化学位移:质子由于在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而有不同的共振频率。
分子离子:分子通过某种电离方式,失去一个外层价电子而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化学键合相:利用化学反应将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形成的固定相。
生色团: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π→π*或n→π*跃迁的基团,能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产生吸收的原子团。
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当振动能级由基态(V=0)跃迁到第一激发态(V=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
tR :保留时间。
从进样到某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时的时间间隔;或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的色谱峰顶点的时间间隔。
速率理论方程式:H=A+B/u+Cu
ε摩尔吸光系数,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mol/L,厚度为1cm的吸光度
容量因子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质量之比,即k=ms/mm
化学键合相利用化学反应将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形成的固定相
Rf比移值,指溶质移动距离与流动相移动距离之比,或原点至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之比,即Rf=L/L0。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
被分离样品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该组分浓度极大值时的时间,也既从进样开始到出现某组分色谱峰的顶点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此组分的保留时间,用tR表示,常以分(min)为时间单位。
保留时间是由色谱过程中的热力学因素所决定,在一定的色谱操作条件下,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一确定的保留时间,可作为定性的依据。
2、半峰宽peak width at half-height
又称半宽度、半峰宽度、区域宽度、区域半宽度,是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峰宽度,用y1/2(或W1/2)表示。
半峰宽与标准偏差的关系为:3、倍频o vertune
基频以外的其他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的红外吸收频率统称为倍频。
v=0至v=2的跃迁称为第一个倍频2n,相应地3n, 4n……等均称为倍频。
4、表面增强拉曼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简称SERS。
用通常的拉曼光谱法测定吸附在胶质金属颗粒如银、金或铜表面的样品,或吸附在这些金属片的粗糙表面上的样品。
尽管原因尚不明朗,人们发现被吸附的样品其拉曼光谱的强度可提高103-106倍。
主要用于吸附物种的状态解析等。
5、薄膜法t hin film method
适用于高分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测定。
将样品溶于挥发性溶剂后倒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在减压干燥器中使溶剂挥发后形成薄膜,固定后进行测定。
6、差示分光光度法differential spectrophotometry
分光光度法中,样品中被测组分浓度过大或浓度过小(吸光度过高或过低)时,测量误差均较大。
为克服这种缺点而改用浓度比样品稍低或稍高的标准溶液代替试剂空白来调节仪器的100%透光率(对浓溶液)或0%透光率(对稀溶液)以提高分光光度法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的方法,称为差示分光光度法。
差示分光光度法又可分高吸光度差示法,低吸光度差示法,精密差示分光光度法等。
7、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SFC
以超临界流体作流动相,以固体吸附剂(如硅胶)或键合在载体(或毛细管壁)上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作固定相的色谱方法。
常用流动相为超临界状态下的CO2、氧化亚氮、乙烷、三氟甲烷等。
CO2最常用,因为它的临界温度低(31℃)、临界压力适中(7.29MP)、无毒、便宜,但其缺点是极性太低,对一些极性化合物的溶解能力较差,所以,通常要用另一台输液泵往流动相中添加1~5%的甲醇等极性有机改性剂。
SFC所用色谱柱既有液相色谱的填充柱,又有气相色谱的毛细管柱,但由于超临界流体的强溶解能力,所使用的毛细管填充柱的固定相必须进行交联。
从理论上讲,SFC既可以象液相色谱一样分析高沸点和难挥发样品,也可象气相色谱一样分析挥发性成分。
不过,超临界流体色谱更重要的应用是用来作分离和制备,即超临界流体萃取。
8、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
programmed temperature (gas) chromatography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色谱柱温度对分离效能有重要影响,当样品中所含组分沸程较宽时,应采用程序升温色谱法。
所谓程序升温色谱法,是指色谱柱的温度按照组分沸程设置的程序连续地随时间线性或非线性逐渐升高,使柱温与组分的沸点相互对应,以使低沸点组分和高沸点组分在色谱柱中都有适宜的保留、色谱峰分布均匀且峰形对称。
各组分的保留值可以色谱峰最高处的相应温度即保留温度表示。
9、串联质谱法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S/MS) 又称为质谱-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ass spectrometry (MS/MS)
利用串联质谱仪进行化合物分析的方法。
第一级质谱的离子源里生成离子群,从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母离子,在第二级质谱中,对母离子裂解生成的子离子进行检测。
为了使母离子裂解,在第一级质谱和第二级质谱之间设置碰撞室,发生碰撞诱导解离(CID)。
10、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 是一种质谱离子化方式。
它是在大气压状态下进行的化学电离。
在气体辅助下,溶剂和样品流过进样毛细管,在毛细管内样品和溶剂被加热气化,在毛细管出口通过喷雾形成样品气溶胶,在毛细管的下游有一个放电针,利用电晕放电使气体和溶剂电离,生成反应离子,反应离子再与样品进行反应实现样品离子化。
11、导数分光光度法derivative spectrophotometry
利用导数吸收光谱进行测定的一种光度分析技术。
用吸光度对波长求一阶或高阶导数并对波长l作图,可以得到导数光谱。
导数光谱对吸收强度随波长的变化很敏感,对重叠吸收带有较好的分辨能力;能选择性地放大窄而弱的吸收带,从而能从一个强干扰背景中检
测出较弱的信号;提高狭窄谱带吸收强度从而提高分析灵敏度。
所以,导数分光光度法在多组份同时测定、混浊样品分析、消除背景干扰、加强光谱精细结构和复杂光谱的解析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
目前,市售的分光光度计己能方便地获得1-4阶甚至更高阶的导数光谱。
12、导数分光光度法derivative spectrophotometry
利用导数吸收光谱进行测定的一种光度分析技术。
用吸光度对波长求一阶或高阶导数并对波长l作图,可以得到导数光谱。
导数光谱对吸收强度随波长的变化很敏感,对重叠吸收带有较好的分辨能力;能选择性地放大窄而弱的吸收带,从而能从一个强干扰背景中检测出较弱的信号;提高狭窄谱带吸收强度从而提高分析灵敏度。
所以,导数分光光度法在多组份同时测定、混浊样品分析、消除背景干扰、加强光谱精细结构和复杂光谱的解析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
目前,市售的分光光度计己能方便地获得1-4阶甚至更高阶的导数光谱。
13、单色器monochrometer
将光源发出的光分离成所需要的单色光的器件称为单色器。
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物镜和出射狭缝构成。
其中色散元件是关键部件,作用是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
入射狭缝用于限制杂散光进入单色器,准直镜将入射光束变为平行光束后进入色散元件。
物镜将出自色散元件的平行光聚焦于出口狭缝。
出射狭缝用于限制通带宽度。
14、单聚焦质谱仪single focusing mass spectrometer
通常指质量分析器只有一个扇形磁场的质谱仪,仅对离子进行方向聚焦,带电粒子加速进入磁场后,在洛仑兹力的作用下,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其运动轨迹的曲率半径大小与质荷比有关。
根据这个原理,不同质荷比的离子经过磁场因运动曲率半径不同,即可分开,具有相同质荷比和相同初速度的离子,即使以不同的角度进入磁场,经磁场偏转,可以聚焦在一点。
也就是说,磁场分析器,对质量有色散作用,对方向有聚焦作用。
这是一种低分辨的仪器。
15、电离电位当原子获得足够大的能量而其一个或某些外层电子脱离该原子核的作用力范围,成为自由电子,这时原子由于失去电子而成为离子,这种现象称为电离。
为使原子发生电离所需的能量称为电离能,也称电离电位,以电子伏特为单位。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称为一次电离;失去二个电子称为二次电离,依次类推。
产生不同程度电离的电离电位是不同的。
16、电弧光源电弧放电是在大气压下两电极间的一种气体放电现象。
弧光放电所具有的能量,可使试样蒸发、原子化和激发,从而发射辐射。
发射光谱分析用的弧光光源有直流弧光和交流弧光两种,并有高压弧光和低压弧光之分。
高压直流电弧和高压交流电弧,可以自动引燃,但操作很不安全,现已很少使用。
低压直流电弧和低压交流电弧光源,操作比较安全,但需附加引燃装置。
引燃的方式有高频引燃和电子引燃两种,后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17、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源(ICP)是本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光谱激发光源。
等离子体是一种由自由离子、电子、中性原子与分子所组成的在总体上呈中性的气体。
在近代物理学中,把电离度大于0.1%,其正负电荷相等的电离气体称为等离子体。
ICP 装置由高频发生器和感应器、炬管和供气系统、试样引入系统三部分组成。
高频发生器的作用是产生高频磁场以供给等离子体能量。
感应圈一般为以圆铜管或方铜管绕成的2-5匝水冷线圈。
等离子炬管由三层同心石英管组成。
ICP焰明显地分为三个区域:焰心区、内焰区和尾焰区。
内焰区温度约6000-8000K,是分析物原子化、激发、电离与辐射的主要区域。
18、电荷转移吸收光谱当外来辐射照射某些有机或无机化合物时,可能发生一个电子从该化合物具有电子给予体特性部分(称为给体,donor)转移到该化合物的另一具有电子接受体特性的部分(称为受体,acceptor),这种电子转移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电荷转移吸收光谱涉及的是给体的一个电子向受体的一个电子轨道上的跃迁,激发态是这一内氧化还原过程的产物。
如金属配合物吸收光能时,跃迁包括电子从配体中的π能级或者σ能级激发到金属离子的空轨道,或者金属离子的电子激发到配体的空π轨道。
电荷转移跃迁是极其强烈的,摩尔吸光系数ε一般在104-105,光谱在紫外或可见区。
电荷转移的容易程度随配体共轭程度增大而增大。
电荷转移吸收光谱很适于痕量金属离子的高灵敏度测定。
19、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使用电喷雾技术实现离子化的方法。
在输送样品溶液的毛细管出口端与对应电极之间施加数千伏的高电压,在毛细管出口可形成圆锥状的液体锥(Taylor cone)。
由于强电场的作用,引发正、负离子的分离,从而生成带高电荷的液滴。
在加热气体(干燥气体)的作用下,液滴中的溶剂被汽化,随着液滴体积逐渐缩小,液滴的电荷密度超过表面张力极限(雷利极限),引起液滴自发的分裂,亦可称为"库仑爆炸"。
分裂的带电液滴随着溶剂的进一步变小,最终导致离子从带电液滴中蒸发出来,产生单电荷或多电荷离子。
质子的加成可生成单价或多价正离子,而脱质子可生成单价或多价负离子。
20、电子电离源electron ionization source, (EI)
又称电子轰击离子源(electron bombardment ionization source是质谱仪离子源中最常用的一种。
简称EI源。
主要由阴极(灯丝)、离子室、电子接收极、一组静电透镜组成。
在高真空条件下,给灯丝加电流,使灯丝发射电子,电子从灯丝加速飞向电子接收极,在此过程中与离子室中的样品分子发生碰撞,使样品分子离子化或碎裂成碎片离子。
为了使产生的离子流稳定,电子束的能量一般设为70电子伏特,这样可以得到稳定的标准质谱图。
利用电子电离源可以得到样品的分子量信息和结构信息。
但不适于分析易分解、难挥发的化合物。
21、顶空气相色谱法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G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