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十章我国的教育制度与学制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电子教案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第一章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一.古代教育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现代教育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三.未来教育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学原理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教育学原理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学原理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特别是对学制的设计与调整方面。
这些变革与发展,旨在适应我国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需求,提供更加全面、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本文将对我国教育学原理的学制制度进行梳理与分析。
一、学制的定义与发展学制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学生在不同阶段接受教育的时长和课程内容。
我国的学制制度自1949年以来经历了多次的调整与改革。
从最初的6年制初等教育到目前的3年幼儿园、6年小学、3年初中和3年高中的中等教育学制,我国的学制制度得到了逐步完善。
二、学制改革的背景与动因学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包括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更长时间内接受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同时,教育理念的转变也促使学制改革,强调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需要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学制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学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与素质教育目标,我国在学制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
首先是延长义务教育学制,将原来的9年义务教育延长为12年。
同时,加强幼儿教育,将幼儿园纳入学制体系。
另外,我国还推行了普通高中阶段学校的骨干课程改革,提高了高中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学制改革的效果与问题学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尤其是高中阶段学校的学生群体大幅增加,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储备。
然而,学制改革也面临诸多问题,如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亟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五、未来学制改革的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我国的学制改革依然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未来,我国可以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关注,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质量。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管,确保学制改革能够真正实现其目标。
教师招聘备考指导 教育学知识点-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与发展
教师招聘备考指导教育学知识点-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与发展一、壬寅学制别称:《钦定学堂章程》制定者:张百熙内容:首次将义务教育写进学制中;首次在制度上设计了研究生教育机构。
最早规定小学7年为义务教育阶段,但未使用“义务教育”一词且仅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些规定都是一纸空文。
地位: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二、癸卯学制别称:《奏定学堂章程》制定者: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内容:首次以法令形式将班级授课制推广至全国实施;首次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强迫教育”词汇,规定“初等小学堂”为实施义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首次确立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首次将学前教育列入学制系统,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已经进入到国家规划发展的新阶段;首次以法令形式将班级授课制推广至全国实施;修业长达26年,这是我国修业年限最长的学制。
地位: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标志着我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开始,是我国从封建教育向现代教育迈出的第一步。
三、壬子癸丑学制制定者:蔡元培指导思想(方针):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创造精神内容: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1912年5月将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规定“初等小学四年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政府法令中第一次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
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增设补习学校,设补习科、专修科、讲习所。
地位: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四、壬戌学制别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1922年学制、《学校系统改革案》制定者:蔡元培指导思想(方针):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
内容: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
沿用时间较长的学制类型。
首次提出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依据划分教育阶段;首次将“幼稚园”纳入了学制体系,确立了学前教育在学制中的独立和基础地位;以“职业教育”代替“实业教育”,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标志着职业教育体系正式确立。
教育学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制建立依据是什么?①学制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②学制的建立又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①学制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②学制的建立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③学制的建立还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及其小学教育的衔接。
这种既不把幼儿教育小学化,又重视即将入学的适应小学教育和教学的新起点,从生理、心里方面做好准备的做法,对我国是有借鉴意义的。
②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①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4、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高等教育的结构和类型正在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①层次增多。
不仅有两年制的短期大学也有四年制的本科,而且有二到三年的研究生院等。
②短期大学迅速发展。
③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④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5、我国新学制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①明确地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体现教育为工农服务的方针。
②新学制明确规定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院在学制中的地位,保证了各种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
③保证了一切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都有受革命的政治教育的机会。
6、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如何解决?普及义务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的基础,提高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保证,是现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因为我国城乡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所以我国的普及教育也不平衡。
有的地区已实现普及有的地方还在积极普及。
我们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必须从普及小学教育做起,一定要在普及小学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中,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和特点办事,不能操之过急。
教育学原理——教育制度_图文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特点:
1. 客观性 2. 规范性 3. 历史性 4. 强制性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一)经济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 客观条件。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二)政治
政治制度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是直接的。 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 级性。 教育公平已成为政治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三)文化
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又承担者一定 的文化功能。不同的文化类型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类型、教育 的制度。
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大。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时期
产生条件
教育制度特点
原始时代 社会未分化
阶级社会
教育从社会生产、 生活中第一次分离
。 代表国家:英国、法国、德国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五)职业学校
产生条件:现代生产的劳动者不仅应具有初中的文化水平, 而且还应有一定的职业技术技能,同时第一次世 界大战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代表国家:德国、法国、英国、美国、苏联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德国:1919年,决定对14—18岁青少年继续实施义务的 职业教育。
教育从社会生产、 现代 生活中第二次分离
未产生
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和年限规定,学校 类型少,层次简单
系统性和完善性:教育内容上的科学性 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学校规模上的群 众性和普及性;学校结构上的多种类型 和多种层次性。
当代
随社会的发展变化 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内容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内容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一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制度是中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
下面,我们将从教育的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生评价和教师职业发展等方面,对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进行详细探讨。
一、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在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阶段,侧重于学生的智力、品德、身体、技能、审美等全面发展;在中等教育阶段,侧重于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在高等教育阶段,则侧重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置我国的学校教育课程设置分为强制性和选修性两部分。
强制性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
选修性课程则包括心理健康、科技、军事、法治、经济、文学艺术等。
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学习,也注重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我国学校教育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包括传统的讲解教学、实验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新的教学方式也在逐渐出现,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应该进一步拓展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四、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我国学校教育的学生评价主要包括考试、作业和实验等方面。
无论是考试还是作业,都是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一种评价。
在学生评价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除了考试成绩之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和育人效果等方面。
五、教师职业发展教师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人员之一,他们的职业发展也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
我国对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在职业发展方面,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教育和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制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制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二、教育目的作用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为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
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三、教育目的的理论1.宗教本位论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
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2.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
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3.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教育学原理 1949 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教育学原理 1949 年以来我国的学制我国的学制自1949年以来经历了多次改革与调整。
本文将从教育学原理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初期学制的建立(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与重建。
1949年至1952年期间,我国学制的主要特点是实行了初中、高中和大学三级教育体系,并且实施了义务教育制度,将初中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体系中。
二、教育普及与扩大(1952-1976年)1952年,我国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实现了教育的普及与扩大。
这一学制改革使得我国的教育资源得以更加平等地分配,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了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农村人才。
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1977-1999年)1977年,我国高考恢复,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我国相继实行了学制改革,推行了四年制本科教育,并逐步提高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率。
此外,我国还积极引进国外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不断优化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四、教育质量提升与多元化发展(2000年至今)2000年以后,我国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此时期,我国学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元化发展。
除了传统的普通高中和大学教育外,我国还出现了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科学校等多种类型的教育机构。
这些机构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培养了更多的专门人才。
总结起来,我国的学制发展经历了初级阶段的建立、教育普及与扩大、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教育质量提升与多元化发展四个阶段。
从学制建立到现在,我国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未来,我国还需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公平化、优质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教育学-第十章我国的教育制度与学制PPT课件
(了解)
-
3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含义、特点) 二、学制的概念 三、学制制定的依据
一、教育制度(含义、特点)
(一)什么是教育制度(含义)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 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
-
33
我 国 现 行 学 制 系 统
我国现行学制中的一些制度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
构教育评估制度
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如:文化馆、 图书馆、影剧院等)、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 少年科技馆、儿童影剧院等)、以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等。
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 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教育制度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1、客观性
-
31
(三)中等教育机构
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 教育,我国中等教育机构主要指全日制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 专业学校、农业学校、技工学校及成人中等学校等各类中等职业中 学和业余中学。全日制中学的修业年限为六年,一般是初中高中各 三年。属成人教育的各类业余的中等教育机构,学生的修业年限适 当延长。我国现行学制规定,全日制普通中学生要实施基础教育, 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以及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 双重任务。
124447-教育学-学校教育制度05关
1.从类别结构上来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可划分为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五个大类。
_____A: 基础教育特殊教育B: 基础教育继续教育C: 初等教育继续教育D: 初等教育特殊教育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从类别结构上来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可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个大类。
基础教育是实施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在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有相交叠的部分,都属于终身教育;初等教育只代表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阶段;特殊教育属于教育类别结构中单独的一种。
2.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主要由官学教育系统、私学教育系统和_____教育系统构成。
A: 私塾B: 寺院C: 学馆D: 书院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主要由官学教育系统、私学教育系统和书院教育系统构成。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A: 欧洲国家的学制都曾采用双轨学制B: 单轨学制最早产生于美国C: 苏联型学制属于欧洲双轨学制D: 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苏联型学制不属于欧洲双轨学制,因为它一开始并不分轨,而且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权进入对口的高等学校学习。
4.体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学制是_____A: “癸卯学制”B: “壬子一癸丑学制”C: “壬戌学制”D: “1951年学制”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癸卯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5.学校教育制度决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_____①性质②任务③入学标准④学年⑤课程安排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学制是由国家及其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由国家颁布并保证实施,具有一定法律效力,调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交叉、比例关系以及教育权力分配关系的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不同阶段学校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第十章 现代教育制度和管理
本章主要内容教学目标:1、识记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2、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没的历史发展过程。
3、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4、义务教育的特点教学重点:1、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历程2、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一)教育制度的含义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但是,在教育学里,人们通常把教育机构与组织的管理规则当作教育管理问题来专门加以论述,所以教育制度这个题目论述的重点便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
(二)教育制度的特点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制度相类似的特点,又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1、客观性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
教育制度的制定虽然反映着人们的一些主观愿望和特殊的价值需求,但是,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某种教育制度的制定或废止,有它的客观基础,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客观基础和规律主要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举例说明)2、取向性任何教育制度都是其制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是有其一定的取向性。
任何教育制度的变革都可以说是重新对教育取向选择的结果。
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制度的取向性主要表现为其阶级性,即教育制度总是体现着某一阶级的价值取向,总是为某一阶级的利益服务。
3、历史性教育制度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又是一种取向的选择和体现,而客观性和取向性的具体内容又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会有不同的教育制度,就需要建立不同的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随着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的。
教育学原理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教育学原理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中国教育学原理1949年以来的学制发生了巨大变革。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教育学原理的学制主要是基于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建设,旨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我国的学制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1949年至1978年的学制阶段,我国教育学原理的学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初等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为了实现全民教育的目标,政府大力推动了教育普及化的进程,普及了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主要包括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打下了基础。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教育学原理的学制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适应社会需求,教育制度做出了相应的改革调整。
首先,学制进行了扩大和延伸。
在改革开放初期,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得到了普及,形成了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随后,高中教育进行了改革,全国实施了普通高中教育,将学制延长到了十二年。
这使得我国教育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并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储备。
其次,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国实行了多层次的教育制度。
除了本科教育,还设置了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层次,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此外,还推行了继续教育,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持续学习的机会,使得知识更新不断与实践相结合。
在当前,我国教育学原理的学制又面临了新的变革。
一方面,从九年义务教育到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使得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制更加完善。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了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推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升。
总的来说,教育学原理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
这些改革都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
未来,我国教育学原理的学制将继续进行改革和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为培养更多的人才作出贡献。
教育学原理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教育学原理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学制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着教育事业百废待兴的局面。
当时的学制主要借鉴了苏联的经验,强调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1951 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这一决定确立了新中国的学制体系,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为 3 至 7 岁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包括小学阶段,一般为 6 年;中等教育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各 3 年;高等教育则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我国的学制改革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些盲目冒进的情况。
例如,缩短学制、过分强调劳动教育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
20 世纪 60 年代初,我国开始对学制进行调整和整顿,强调教育要遵循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这一时期,学制逐渐稳定下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结构不够合理、职业教育发展不足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学制遭到了严重破坏。
学校停课,学制混乱,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85 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这一决定为我国学制的进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开始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制改革也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注重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以及评价制度的完善。
进入 21 世纪,我国的学制改革不断深化。
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进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在高中阶段,加强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扩大招生规模,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
教育学-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规、规则、条例等。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制度的主体,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系统;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教育法规、规则、条例等。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历史上曾经历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非正规教育,再从正式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的演变过程。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教育都归为前制度化教育,之后的则成为非制度化教育。
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1)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教育实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
它的形成或多或少具有以下特点:①教育主体确定;②教育对象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④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⑤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当这些形式化的教育实体的特点比较稳定并形成教育的简单要素时,教育初步定型。
因此,教育实体化的过程是形式化的教育从不定型发展为定型的过程。
(2)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近代学校教育系统,大致说来,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
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第六章外国现代教育:苏联教育的发展之凯洛夫的《教育学》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
这体现了教育的()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性化功能C.个体谋生性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之个体社会化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不合乎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到处罚。
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A.传递B.选择C.创造D.传播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文化功能之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4.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可塑性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A.发展生产力B.消灭社会分工C.普及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是()A.学区教育制度B.成人教育制度C.教师教育制度D.教师资格制度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国家教育基本制度。
7.某类课程的组织形式如右图所示:这类课程是()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核心课程>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第七章课程:课程类型之综合课程8.学生围绕自己和教师订立的学习契约开展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文纳特卡制B.道尔顿制C.特朗普制D.曼海姆制参考答案:B考察知识点:进步教育运动中的主要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高等教育学第十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高等学校的学制教学制度:是国家为了从组织系统上保证教育实施,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国家目的的教育方针、政策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
教育制度主要包括:高等学校的学制、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1.学制的建立受制于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学制的建立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学制的建立须适应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国外高等学校学制概况:1.美国高等学校学制分为三级结构,一级为初级学院,毕业后可获得副学士学位,二级为综合大学和专业学院,毕业后可获得学士学位,第三级为研究院和高级专业教育,研究生可在不同的年限与水平上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日本高等学校学制分为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本科大学;3.法国高等学校学制,其高等教育机构有大学技术学院和高级技术员班、综合性大学、大学校(属长学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培养目标是工程师、具有商务及管理能力的企业领导人及其他各类专门人才);4.德国高等学校学制,德国的职业教育分为职业学校和专科大学,是非学术性的,另一类学术性的为多学科大学和工业大学。
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结构:1.全日制高等学校,分为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高等学校;2.成人高等学校。
苏俄的副博士学位相当于各国的硕士学位第二节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招生制度:招生制度规定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在人才选拔中所拥有的权限,人才选拔的标准、形式和范围等。
各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1.统一的入学考试方式;2.由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方式;3.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方式;4.直接从中学招生,不举行考试。
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1.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2.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1997年全国本科院校全面并轨,实行收费制度;3.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扩大高校和地方招生自主权。
2021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真题模拟试题D卷 含答案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2021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真题模拟试题D 卷 含答案 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某学生将自己某学科的嘘声失败归结为“自己不是学这科的料”。
他的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B.外部、稳定的归因C.内部、不稳定的归因D.外部、不稳定的归因2、下列选项中,属于运动技能的是( )A.摇头B.系鞋带C.心算D.作文3、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 )A 指导教育实践 B.规范教育行为 C.揭示教育规律 D.制定教育方针4、研究者试图了解某地区初中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最适合选用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访谈法B.问卷法+访谈法C.问卷法+实验法D.实验法+观察法5、下列相关系数值中,表明两个变量相关程度最高的数值是( )A.﹣0.90B.﹣0.10C.0D.506、“物理不外于心”,“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的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孟轲B.荀况C.朱熹D.王守仁7、《学记》所阐述的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早在孟轲就已提出,他将其阐述为( )A.“不陵节而施”B.“学不躐等”C.“当其可”D.“盈科而后进”8、不是教育了一切人,才可以改造社会,二是改造了社会才可以有好的教育,这一主张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A.倡导工学主义的知识分子B.倡导国家主义的知识分子C.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D.具有平民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9、夸美纽斯提出直观理性教育,其依据是( )A.泛智论B.感觉论C.天赋论D.善性论10、研究者要检验三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采用的检验类型是()A.t检查B.z检查C.F检查D.X2检查11、傅老师在执教中极为关心“同学们如何看我?”“他们喜欢我吗?”“校长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诸如此类的问题。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Pedagogy适用专业:全校师范教育专业课程学时:51课程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教育学》课程是师范院校所有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教育学课程共51个学时,3个学分。
《教育学》是一门系统讲授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课程。
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等。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本大纲除绪论外,共14章,大体上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6章):着重阐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及教师与学生等问题。
第二部分(第770章):着重阐明教学的有关理论问题,包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的中小学课程现状与改革、教学意义任务、教学过程规律、教学原则要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教学艺术和模式等。
第三部分(1172章):着重探讨有关德育的问题,包括德育意义、内容、任务、过程和规律、德育原则、途径、方法。
第四部分(第13—14章):论述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等问题。
绪论教学内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四、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方法基本要求:掌握教育学的概念;了解教育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联系实际分析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章教育的概述教学内容:一、教育的基本概念二、教育活动的特点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基本要求:识记教育的^念(广义与狭义);理解教育活动的特点;教育形态与现代教育形态的特点。
我国当前的学制
中国当前的学制是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
1. 学前教育:针对3-6岁的儿童,提供早期教育和保育服务,为儿童入学做准备。
2. 初等教育:包括小学教育,通常招收6-7岁的儿童,实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修业年限为5-6年,实行一贯制。
3. 中等教育: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
初中教育通常为3年制,高中教育为3年制。
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延伸,高中教育则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4. 高等教育: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硕士和博士)以及成人高等教育。
本科教育通常为4年制,部分专业如医学、建筑等可能为5年制。
研究生教育则根据专业和学位类型,学制有所不同。
5. 成人教育:为成年人提供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包括成人高等教育、职业培训、远程教育等。
6. 特殊教育: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和成人提供教育服务,包括听力、视力、智力障碍等特殊群体。
7. 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
中国的教育制度强调教育公平和质量,致力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现代化,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近年来,中国还在推进教育改革,如实施完全学分制,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 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教育制度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1、客观性
精品课件
三、学制制定的依据
首先,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是制定学制 的首要依据。(方针和目的决定学制,学制则体现 着方针和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可以说是 教育目的的,分解和具体化,。)
其次,学制的制定,要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最后,学制的制定,还要考虑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水
平,和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社会生产力发 展水平)
精品课件
癸卯学制:近代史上第一个实施的学制
1904年(光绪三十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因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该学制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正式公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
是我国现代学制之始。
精品课件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颁布了《学校系统令》,即 “壬子学制”。到1913年,又陆续公布了一系列法令,形成了一个新的
Eg:学校的考试制度规定,任何学生和教师在考 试过程中不能有舞弊行为,否则,一经查实,就 要给予适当的处分。考试制度对于学生和教师个 人都有一种强制性。
二、学制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国家整个教 育制度的主体,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和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 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关系。
结构改革(了解) 第五节: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和民办教育
(了解)
精品课件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含义、特点) 二、学制的概念 三、学制制定的依据
一、教育制度(含义、特点)
(一)什么是教育制度(含义)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 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
精品课件
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 按教育程度划分,有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 教育机构;按教育类型划分,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 机构;按受教育的时间划分,,有全日制、半日制、业余教育 等机构;按主要的教育手段和场所划分,有面授、函授、广 播、电视、网络等教育机构;按教育对象的年龄划分,有学 龄前教育、学龄期教育、成人教育机构;按举办者划分,有 国家、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办的教育机构……已 形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的学校教育网。没有这些学校教育机构 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教育就不可能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因 此,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 需要建立不同的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随着时代 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的。教育制度的创 新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实践得 以深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4.强制性
教育制度作为教育系统活动的规范是面向整个教 育系统的。
只要是制度,在没有被废除之前,都不管个人的 好恶,无条件地要求个体遵守,违反制度就要受 到不同形式的惩罚。
精品课件
学制的类型:
(一)双轨学制(18、19世纪的西欧如英国、法国 、德国)
一轨:学术教育,自上而下的结构,即大学→中学 一轨:职业教育,从下而上的结构,即小学→职业
学校 优点:分工明确,办学效益高; 缺点:严重违背教育机会均等;
精品课件
双轨制
(二)单轨学制(美国)
从下而上的结构,即小学→中学→大学 优点: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缺点:教育仍是不平等的;大学学费高昂。
我国的教育制度与学制
2016年10月
小毛:我妈妈是硕士,爸爸是博士。 小新:有什么了不起! 小毛:你爸妈是什么士? 小新:我爸爸是男士,我妈妈是女士。
这个笑话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了解我国的教育制度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都有哪些教育制度吗?
精品课件
本章内容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重点) 第二节:我国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重点) 第三节: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自学) 第四节:我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和中等教育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我国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与沿革 二、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学制
一、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与沿革
• 1922年仿美国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 “六三三”学制;
•时间长;
•又称新学制;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 •时间缩短;
壬寅 学制
癸卯 学制
壬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丑 学制
精品课件
单轨制
(三)分支型学制(混合型学制或中间型学制)(前苏联)
前段——基础阶段实行义务教育; 后段——中等阶段实行教育分流:学术教育与职
业教育; 特点:上通下达,左右畅通;
精品课件
分支型
现代学制发展的趋势是:传统的双轨制在向单轨制发 展,更多国家教育制度向分支型学制方向发展。
思考:我国的学制属于单轨制、双轨制还是分 支型学制?
壬戌 学制
•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 •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 •未实行;
•1912-1913年; •蔡元培修订;
精品课件
一、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与沿革
我国现代教育制度和现代学制的发端: 19、20世纪之交,清政府“废科举,兴学校”
1902年(农历壬寅年),清政府公布了有关大臣张百熙拟定的 《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壬寅学制规定了一个较完整的 学校系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校系统。壬寅 学制以纵向的初等、中等、高等学堂为主,形成三段七级,以横向的实业学 堂、师范学堂为辅,将整个学堂教育系统地连成一体。由于多种原因该学制 没有得到实行。“壬寅学制”虽未能实行,但却成为了“癸卯学制”的雏形。
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是一定时代的 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某种教育制度的制 定或废止,有它的客观基础,是有规律可循的。
2、取向性
任何教育制度都是其制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 的,是有其一定的取向性的。在阶级社会中,教 育制度的取向性主要表现为其阶级性,总是为某 一阶级的利益服务。
3、历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