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
临床输血闭环管理.
摘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2
若有不当床安全输血闭环管理 (医生部分) 二、临床安全输血闭环管理 (输血科部分) 三、临床安全输血闭环管理 (护士部分)
1
第十九条
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
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
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
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
摘自《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5
第十五条
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 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 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 (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 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摘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
第二十一条
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 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 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摘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4
配血与用血六级功能 本级标准的基本原则是用血过程记录完
整,输血管理部门不但能共享患者的基本医 疗信息还能够在配血管理、血型复核、发血 等环节中加入用血安全监控,系统自动智能 警示。
8
第十二条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 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 集血样。
第十三条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 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摘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9
第二十四条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
4.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按规定或流程执行核对。
17项核心条款
17项核心条款1 21.1.2.1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
可提供 24 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 【C 】1.有承担本辖区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臵能力。
2.急诊部门独立设臵,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的诊疗。
3.预防、保健、康复独立设置。
4.根据病源,与三级综合医院距离较远或危重病人转诊困难的二级医院的重症医学床位数可占医院总床位的2%。
5.医学影像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B 】符合“C ”,并1.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3%。
2.且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30%。
3.医学影像(含CT 、超声)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A 】符合“B ”,并1.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5%。
2.且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40%。
1.4.3.2编制各类应急预案。
(★)【C 】1.根据灾害易损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
2.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
3.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源,包括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
【B 】符合“C ”,并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知晓本部门和本岗位相关职责与流程。
【A 】符合“B ”,并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
41.6.4.1政府指令的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 【C 】1、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具体的方案。
2、有专人负责,对口支援工作,保证达标工作进行。
3、相关人员熟悉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B 】符合“C ”,并 用当年案例证实在以下二方面能有提升:(1)承担县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和部分疑难重症的诊治任务,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疾病能力有一定提升。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输血部分(国家卫生部)
6.血液保存环境条件符合规定。
【B】符合“C”,并
1.输血科实验室建筑与设施符合《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
用要求》,业务区域与生活区域分开,业务用房面积达到相关要求。
2.人员梯队建设合理。
4.19.2.2输血科人员结构、房屋设施和仪器设备均符合规定要求。
【A】符合“B”,并
1.人员数量符合规定要求:输血科人员配置与床位数或与年输血量参考
比例为1:100(床)或1:1000单位(以红细胞成分计算)。
2.有输血医师,并有输血医师培养计划。
【C】
1.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
2.有血液库存量的管理要求,能24小时为临床提供供血服务。
(2)同意书中须明确其他输血方式的选择权。
(3)同意书中可明确同意输血次数。
(4)《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5)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特殊情况需紧急输血,不能取得患者或者
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3.医院对特殊情况下的紧急输血有相关规定与批准流程。
【B】符合“C”,并
3.建立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B】符合“C”,并
1.对用血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计划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2.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中指标明确,措施有
4.19.1.3制订医院用血计划,实行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建立临床用血评价公示制度。
【A】符合“B”,并
用血分级管理规范,用血评价纳入科室、个人的绩效考核和全面考核。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4.建立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
5.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目标,并组织实施。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
简介
本文档旨在规范血液贮存质量监测和信息反馈的制度,确保血
液贮存的安全性和质量。
监测要求
1.对于每批血液贮存,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测。
2.监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血液成分检测、感染病原体检测、
贮存条件监测等。
3.监测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并记录监测结果。
监测流程
1.血液贮存前,工作人员必须对贮存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
常运行。
2.将贮存血液分为批次,每批次必须有唯一的标识码,以便追踪。
3.每批次血液贮存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测,确保贮存血
液符合安全和质量要求。
4.监测结果必须准确记录,并储存备查。
信息反馈
1.监测结果必须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2.监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报告,并附上详细的监测数据。
3.监测结果应根据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建议。
质量问题处理
1.发现血液贮存质量问题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确保问题不
会进一步影响贮存血液的安全性。
2.相关部门必须进行调查,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以防止类
似问题再次发生。
3.责任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定期审核
1.血液贮存质量监测制度必须定期进行审核,确保其有效性和
适用性。
2.审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必要时进行改进。
以上规范和制度的实施将确保血液贮存质量的安全和可靠,为
医疗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8----输血核心条款
4.19.5.2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 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自评B)
3、血液成分的输注顺序? 答:一般情况下应按照血小板→冷沉淀→血 浆→红细胞的顺序输注。 4、血液发出后可以退回吗? 答: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临床输血技术规 范)
4.19.5.2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 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自评B)
4.19.5.2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
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自评B)
2、输血患者需要书写病程记录吗? 答:必须及时记录于病历中。 (1)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当将准备输血患者的输血前检查结果及适应证的评估情 况详细记入病程记录;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及输血方式的选择等。 (2)在输血当天,患者输血完成后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当将输血过程记入病历; 内容包括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输血完成时间、 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效果评价的描述等。 (3)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包括症状、体征、血红蛋白是否有改善,评估有无继 续输血指征等。 (4)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医师需将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详细记入病历 中,并在输血管理系统中逐项填报,及时提交输血科。 (5)手术输血患者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出血、输血量 要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
此条款职能部门对制度和流程的检查督导资 料较少,有待完善。
4.19.5.2临 床输血过程的 质量管理监控
及效果 评价的制度与 流程(自评B)
4.19.5.2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 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自评B)
1、血液输注时限的要求? 答: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液制剂应从输血 科取出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1个单位的全血 或成分血应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
4.19.5.2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 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自评B)
医务科2022年上半年血液贮存质量监测监督检查反馈记录表
督查日期
2020年5月1日
科室人员签字
对存在问题持续改进再次督查效果评价
较前有所改进Hale Waihona Puke 督查人员签字督查日期
2020年6月5日
科室人员签字
2、有血液贮存环境监测记录,但不完整
3、耗材有无害化处理记录,要详细
改进措施
1.加强对血库人员的责任心教育。
2.组织科室医护人员重新学习输血制度和流程并督促执行;加大管理与督查力度。
3.科主任每周抽查一次;医务科采取将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督查
4.制定用血规范化操作程序和流程图,并严格执行
效果评价
改进措施切实可行,有成效
2022年上半年血液贮存质量监测监督检查记录表
督查部门
医务科
检查科室
血库
督查内容
1.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执行情况
2.有无计算机管理实施用于血液管理
3.有无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登记制度,工作记录资料(电子版)
4.血液贮存环境监测记录是否完整
5.耗材有无无害化处理记录
存在问题
1.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登记工作记录资料不全。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一、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
血液按不同包装分类放置,按有效期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每日观察血液质量有无变化,如发现异常(如颜色不正常、分界不清、有溶血、脂血、凝块、雾状、絮状物、气泡等)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处理。
二、不同品种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不同品种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品种保存温度保存期悬浮红细胞4±2℃CPDA:35天机采血小板22±2℃轻振荡冰冻血浆-20℃以下1-5年冷沉淀-20℃以下1年三、每天定时监测冰箱温度并记录。
1. 有不间断温度监控装置的储血冰箱每天记录温度2次,每次间隔约12小时。
2. 储血冰箱温度失控或不间断温度监控装置报警时,当班人员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其他人员接到不间断温度监控装置的报警短信后,应督促当班人员完成上述工作,短时间内不能解决的,及时将血液转移至备用储血冰箱。
四、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保存期限保存,过期血、破损血要及时取出,存放在专用固定位置,并做好明显标记,不得与合格血放在一起。
及时填写报废审批单进行报废处理。
五、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记录。
六、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检测每月一次,菌落数<4cfu/15min(90mm培养皿),无霉菌生长。
七、输血科负责质控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各项相关检测记录,发生问题时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八、当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协调解决问题:(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
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一、接收血液管理制度1.接收血液的准备工作:(1)建立接收血液的专门区域,并配备必要的接收设备,确保接收血液的安全性和质量。
(3)对捐献者进行详细的健康调查,并进行临床检验,确保接收到的血液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2.血液接收和验收:(1)将接收到的血液放置在特定的接收区域,并进行分类和分组,确保不同类型的血液不会混淆。
(2)根据血液的类型和数量,进行相应的接收和验收记录,并将记录进行归档,以备后续查验和追踪。
二、入库血液管理制度1.入库前的准备工作:(2)对血液进行必要的标志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使用。
2.血液的入库和储存:(1)将入库血液存放在专用的血液储存设备中,根据血液类型和日期进行分类和分级储存。
(2)对血液储存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并确保设备的有效性和功能完好。
三、血液储存管理制度1.血液的耐用期管理:(1)对储存的血液按照其耐用期进行分组和管理,并及时记录和更新血液的耐用期信息。
(2)临近耐用期的血液需要进行特殊标识和处理,以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2.血液存储环境的管理:(1)对血液储存的环境进行定期的温度和湿度监测,确保储存环境符合相关的要求。
(2)对血液储存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血液储存记录的管理:(1)对血液的储存记录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管理,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对血液储存信息进行备份和归档,以备后续查阅和追踪。
四、血液出库管理制度1.血液出库申请和审批:(1)对血液的出库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审批,确保出库血液的合理性和及时性。
(2)对出库血液的数量和用途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后续查验和追踪。
2.血液出库和交接:(1)根据出库血液的类型和数量,在专门的出库区域进行分类和分组,并进行相关的出库记录。
1.库存预警的依据:(1)根据血液的使用情况和消耗速度,建立适当的库存预警指标和预警线,确保及时补充和调整库存。
血液贮存质量检测准则与信息反馈制度
血液贮存质量检测准则与信息反馈制度概述本文档旨在制定血液贮存质量检测准则,并介绍相关的信息反馈制度。
通过遵循这些准则和制度,能够确保血液贮存的质量和安全,为患者提供可靠的输血服务。
检测准则1. 血液贮存温度要求:- 保存红细胞需在2-6摄氏度之间,定期检测温度记录。
- 冷冻血浆和血小板需在冷冻温度下保存,定期检测冷冻设备的温度和运行状况。
2. 贮存和标签:- 使用符合卫生监管要求的贮存,确保无损坏和泄漏。
- 每个血袋应有明确的标签,标注供应商信息、有效期和保存温度要求。
3. 血液样本检测要求:- 对供血者提供的血液样本进行ABO血型鉴定和传染病筛查。
- 使用合格的试剂和设备进行样本检测,定期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质量控制:-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
-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活动,记录并分析其结果,及时纠正异常情况。
信息反馈制度1. 贮存温度监测:- 实时监测贮存设备的温度,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发出报警。
- 定期汇总温度记录,记录存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温度变化。
2. 检测结果反馈:- 检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供血者,确保他们得知自身的检测结果。
- 对于检测出的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不良事件上报:- 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要求所有异常情况必须上报,并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
- 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总结血液贮存质量检测准则和信息反馈制度对于确保血液贮存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定期检查贮存温度、使用合格的贮存和标签、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实施信息反馈制度,都将有助于提高血液贮存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 注意:此文档为根据提供的信息所做的简要概述,并没有引用未经证实的内容。
医技科室质量考核标准CT核磁 放射 检验 病理 血库 B超 心脑电图 体检科
医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标准
科别:年月日
被考核科室负责人签字:考核人员签字:
医技科室医疗技术管理考核标准
医技科室患者服务质量考核标准
被考核科室负责人签字:考核人员签字:
息县人民医院月份医技科室一级质控考核评价表
被考核科室负责人签字:考核人员签字:
CT、核磁共振室质量与安全质控考核标准
被考核科室负责人签字:考核人员签字:
被考核科室负责人签字:考核人员签字:
病理科质量与安全评审质控考核标准
被考核科室负责人签字:考核人员签字:
健康体检科质量与安全考核标准
被考核科室负责人签字:考核人员签字:
血库质量与安全质控考核标准
被考核科室负责人签字:考核人员签字:
超声科质量与安全质控考核标准
心电诊断室质量与安全评审质控考核标准
脑电、多普勒质量与安全质控考核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输血部分(国家卫生部)
3.医院对特殊情况下的紧急输血有相关规定与批准流程。
【B】符合“C”,并
医务人员熟悉并严格执行该规定。
4.19.3.2执行输血前相关检测规定,输血前向患者及其
【A】符合“B”,并
1.输血前检测率100%。
2.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他办法,并记录在病历中。
(1)取得患者或委托人知情同意后,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2)同意书中须明确其他输血方式的选择权。
(3)同意书中可明确同意输血次数。
(4)《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5)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特殊情况需紧急输血,不能取得患者或者
4.19.2.3具
备为临床提供
24小时供血服
务的能力,满足
临床工作需要。
【A】符合“B”,并
能与血站建立血液库存预警机制,及时掌握预警信息,协调临床用血,
临床对输血管理工作满意。
4.19.3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
血。
【C】
1.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2.输血科工作职责明确,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相关技术规
范与操作规程。
3.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4.建立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
5.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目标,并组织实施。
6.参与疑难输血病例的诊断、会诊与治疗,配合临床用血事件及输血不
【C】
1.医院有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指征综合评估的指
输血考核标准
有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做到安全、有效、科学用血。
【C】
1.医院对输血适应证有严格管理规定
2.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指征综合评估,记入病历。
3.医院有用血后效果评价管理要求。
【B】符合“C”,并
临床科室能将用血后效果评价的的结果记入病历。
【A】符合“B”,并
手术输血患者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出血与输血量要完整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
【A】符合“B”,并
1.有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质量的督导检查和改进措施。
2.输血治疗病程记录100%符合规范要求。
.9
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
【C】
有输血申请审核登记和用血报批登记制度。
(2)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3)发生疑似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并应立即向输血科/血库和患者的主管医师报告。
(4)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要有调查时临床及时处理患者的规范。
(5)输血科/血库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确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查证:
(7)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
(8)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血库应积极参与解决。
(9)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B】符合“C”,并
医务科会同输血科/血库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为100%。
2.对血库领出血液进行检查核对。
(1)按规定检查从血库领取的血液必须核对已和受血者作过交叉配血试验的血袋,并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血库相关工作制度(5篇)
血库相关工作制度血库各级人员岗位职责1.输血科(血库)主任(副主任)职责①在医院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输血科(血库)的行政管理及业务技术工作。
②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有检查,有总结,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输血工作情况。
③督促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临床输血的需求。
大力提倡成分输血,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水平和指导临床输血的水平。
④负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技术考核。
负责安排进修生和实习生的临床教学。
⑤制定科研计划,检查进度,总结经验,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加快实现输血技术和设备现代化的步伐。
⑥认真做好管理工作,大胆探索,勇于改革,不断提高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⑦经常与各临床科室保持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⑧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2.主管技师(主治医师)职责①在主任的领导下,参与医、教、研各项日常工作。
②协助主任督促各级人员严格遵守各种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差错事故。
③负责经常检查血液质量,做好血液贮备工作。
④指导和参与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血液出入库登记和发血工作,解决业务上的疑难问题。
⑤根据“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具体负责室内质控工作。
⑥主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反应情况和输血感染相关疾病,并做好记录。
⑦负责进修生、实习生的教学工作。
⑧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输血技术动态,创造条件开展新的技术项目,提高业务水平。
⑨负责做好各种资料的记录、统计和总结工作。
⑩参加本科值班。
3.检验技师(医师)职责①在科主任领导和主管技师指导下,参与本科医、教、研各项日常工作。
②参与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血液保存、血液出入库登记和发血工作。
③参与指导和培训进修生、实习生工作。
④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参加科研工作,开展新业务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⑤负责药品、器材的申领和管理。
⑥负责做好本科各项登记统计工作。
⑦参加本科值班。
4.检验科技士职责①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技师指导下担任科内各种日常工作。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一、输血科工作人员应根据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做好各项记录。
二、输血科专业组长每日定期检查各项相关检测记录,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三、当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与xx市血液中心血液质管科联系:1.血袋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液中有明显血凝块;3.血袋有破损、漏血;4.血浆呈乳糜状、暗灰色、或红色、溶血;5.血浆中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层的界面不清或交接面上有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色。
四、当血液保存期过期时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并做好报废血液登记处置记录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做好相关记录。
五、输血后的血袋应及时返回输血科,2-8℃保存,48小时后按照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次性输血用品管理制度1.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用品,(血袋和输血器)由xx 市血液中心供给及负责相关质量。
2.输血器械用品要妥善保管,防污防鼠,防止变质、生霉、长菌。
3.一次性输血耗材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做好记录。
4.输血后血袋回收登记(1)为保证临床安全输血,减少血液传播疾病发生,严格执行血袋回收登记处理制度。
(2)病人输血结束后,值班护士将血袋刺针孔处折叠,并用胶贴粘贴,防止余血流出。
将血袋注明科室、受血者姓名,装于专门的医疗废物垃圾袋内,在24h内返还输血科。
(3)临床护士及时认真按项填写血袋回收登记表。
(4)输血科人员与临床护士对血袋进行认真核对,双方签字后,将血袋集中放入存盒内保存于专门的冰箱。
(5)发出血袋数目与输血完后返回输血科血袋数目必须一致。
(6)输血科集中保存48小时后,输血科人员将血袋按医疗废物处置规定,交卫生处理专门人员进行无害化处理。
血库管理制度
血库工作制度1.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确保临床输血安全.严格执行用血“三统一”的管理规定,不私自采血供血。
2.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做好血库的管理和技术工作。
3.要有备血计划,备有一定数量血液,保证临床需要。
遇到有急诊用血,血库存血不足时,及时与血站联系,进行急诊送血。
4.遇到疑难配血和稀有血型鉴定时,及时与市中心血站联系,请求技术帮助。
5.经常与临床联系,了解临床用血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协助解决。
6.血液保存管理:6.1.每天检查冰箱温度,做好记录.6.2.不同血型血液分栏存放,有明显标示。
6.3.冰箱定期清洁消毒,每月做一次细菌培养监测。
7.工作室和储血室要保持清洁,每天要进行紫外线消毒。
8.配血和发血:8.1.需输血的病员,由医师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取受血者自凝血2~5ml送交血库做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其标本试管应贴有标签.如需大量用血或因科研需要用血,应提前两天通知血库准备(急症例外).收标本时要检查标签、血量、有无污染和溶血,凡不符合要求者应退回科室重新抽血.8.2.接到输血处方后,要仔细逐项查对输血单与标本试管的姓名、科别、住院号、床号、血型是否相符,然后取同型库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小儿科或血型有疑问者,要复查病员与献血者双侧血型,再行交叉配血试验.以确保无误。
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有任何差错。
输血单血型要填写清楚并签全名。
8。
3.对已发出的血,一律不能退回血库.如因特殊情况需输异型血者,必须经临床主治医师同意,输血量不得超过600毫升。
8。
4。
购买“A”型、“B”型标准血清时,应保证血清效价准确可靠,要经常检测标准血清有无污染、沉淀,以防影响血型鉴定结果。
8.5。
发血后,病员与献血员的配血标本应保存一周(2—60C)以备查对。
9.做好出入库记录,每月按时与市中心血站对帐,核实准确无误后将记帐单报院财务科。
10.发血记录、申请单、帐目等材料保存10年。
血库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1.在检验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2.监督检查标准血清的效价,指导并参加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发血工作.3.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经常检查血液质量,做好血液储备,确保输血安全。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模版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血库库存管理工作,提高血液产品的利用率、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确保血液产品的有效供应和调配,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血库库存管理工作,包括采血、储存、鉴定、配血、调拨等环节。
三、血库库存管理流程1. 采血1.1 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对合格的无偿献血者进行采血。
1.2 定期组织献血活动,确保血液的持续供应。
1.3 对采血样品进行保存、标识和传递,确保采血样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2. 储存2.1 对采集到的血液产品进行筛查和检测,确保合格产品进入库存。
2.2 严格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条件储存血液产品,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期。
2.3 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及时发现并处理过期和损坏的血液产品。
3. 鉴定3.1 对库存血液产品进行鉴定和分类,确保及时提供合适的血液产品。
3.2 严格按照血型鉴定和免疫学检测的标准进行操作,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3.3 建立鉴定结果录入和查询的系统,便于及时追溯和管理鉴定结果。
4. 配血4.1 根据医嘱和需要,对鉴定合格的血液产品进行配血。
4.2 严格按照血液产品的特性和患者需求进行血型匹配和交叉试验,确保配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3 建立配血记录和追溯系统,便于及时掌握和管理配血情况。
5. 调拨5.1 根据病情和供需情况,进行血液产品的调拨。
5.2 根据调拨的需要,进行血液产品的包装、标识和传递,确保血液产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5.3 建立调拨记录和跟踪系统,便于及时核对调拨情况和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四、责任分工1. 血库管理员1.1 负责库存管理的全面组织和协调工作。
1.2 负责采血样品的保存、标识和传递工作。
1.3 负责库存血液产品的筛查、储存和过期处理工作。
1.4 负责库存血液产品的鉴定、分类和配血工作。
1.5 负责血液产品的调拨和跟踪工作。
2. 医务人员2.1 配合血库管理员进行献血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工作。
2.2 提供准确的病情和用血需求信息,协助血库管理员进行库存管理。
血库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血库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血库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保障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血库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血库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血库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实施,定期评估和持续改进。
2. 质量管理委员会由血库主任、质量管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临床用血管理负责人、采购负责人、储存负责人、检验负责人、输血医学负责人等组成。
3. 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4. 血库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质量与安全管理。
三、血液质量控制1. 血液采集(1)采集人员必须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过专业培训。
(2)采集前,采集人员应向献血者详细讲解献血流程、注意事项和可能的风险,征得献血者同意。
(3)采集设备、容器和耗材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并定期进行消毒和维护。
(4)采集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血液质量。
2. 血液储存(1)储存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并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
(2)血液储存温度、湿度和环境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并实时监测和记录。
(3)血液储存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期限,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测。
(4)储存人员必须持有执业护士资格证书,并经过专业培训。
3. 血液检验(1)检验人员必须持有执业检验师资格证书,并经过专业培训。
(2)检验设备、试剂和耗材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并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
(3)检验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4)检验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临床用血部门,并做好记录和存档。
4. 血液发放(1)发放人员必须持有执业护士资格证书,并经过专业培训。
(2)发放血液前,必须核对患者信息、输血申请单和检验报告,确保血液与患者相匹配。
(3)发放血液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血液质量。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I目的为保障输血质量,提高输血效率,减少血液浪费,合理高效用血。
II范围适用于本医院临床用血科室医护人员、输血科及业务部门管理。
III制度一、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
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
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编码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有效期和贮存条件等。
二、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和血液成分,必须入库登记。
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入库时间、入库者及移交人等。
三、使用血液存放环境符合规定,有冷链系统监测记录。
全血、各种血液成分按A、B、0、AB血型分类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
不同日期的血液依次按先后秩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四、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与记录。
红细胞类制品于2-6°C冰箱内保存,血浆和冷沉淀保存于-20C以下,血小板则放在20-24。
C振荡条件下保存。
五、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对冰箱温度进行记录。
六、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
各类血液及血液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液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做好相关记录。
七、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制定用血计划,每年上报采供血机构,每天根据第二天备血情况做好用血计划和预约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并根据临床用血情况,及时与采供血机构沟通,随时补充调配,以维持一定的库血量,确保24小时临床供血,特别是应急用血,血型按A、B、0、AB大约3:3:3:1比例贮存。
八、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班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做好交接记录,每月盘库存血液一次。
九、贮血冰箱定期进行细菌监测,记录保存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
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
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
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
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
编号、血型、品种、血灵、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
同层内,标识明显。
不用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红细胞类制品2~6℃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一下保存,血小板20~24℃
振荡暂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
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冰箱温度记录。
、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
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
浪费。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
数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记录,每月盘存库存血液一次。
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检测每月
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或<200cfu/m3(培养皿90mm细菌培养),
无霉菌生长。
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
临床用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
12、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血液贮存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一、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根据血液贮存质量检测规范,做好各项记录。
二、输血科(血库)负责质控工作专职人员应每日定期检查各项相关检测记录,
发生问题时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三、当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与血站联系: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液中有明显血凝块;
(3)血袋有破损、漏血;
(4)血浆呈乳糜状(暗灰色)或红色(溶血)
(5)血浆中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层的界面不清或交接面上有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色。
四、当血液保存期过期时应按照医疗垃圾处理,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
工作,做好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