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
中药新药开发制备工艺的特点及工艺研究
医学信息2011年5月第24卷第5期Medical Information.May.2011.Vol.24.No.5临床医学PPI 临床应用分析钟洛梅(昆明市东川区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4100)收稿日期:2011-03-20收稿日期:2011-03-20质子泵抑制剂(PPI )是临床常用药,常规用于胃食道反流病等酸相关性疾病的长期治疗。
由于PPI 高效、低毒的特点,目前已成为最常用的处方药之一,但是,笔者观察在临床中存在PPI 过度使用现象。
不断有研究证实,PPI 治病亦致病,可导致相关不良事件。
1不良反应1.1PPI 会削弱抗凝病的疗效抗凝药有抗凝、降低血脂、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支架手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但有数据显示某些PPI 类药物会削弱抗凝药的效果,从而增加心脏病发作或其它凝血性不良反应(如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1.2PPI 可使感染发生率增高PPI 过度使用可致胃酸浓度降低。
机体感染防御机制第一道防线--胃内酸环境的被破坏,使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增高,同时也使肠道感染危险加倍,尤其是艰难梭菌相关性疾病发病危险。
1.3PPI 影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吸收PPI 长期使用可使胃酸浓度降低,胃PH 值升高,可影响一些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吸收,导致一些疾病,如维生素C 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下降,导致胃内亚硝酸盐浓度上升,维生素B12和铁吸收受到影响可致贫血;钙吸收减少导致骨质疏松、骨折。
1.4PPI 可致骨骼肌不良反应多为一过性,如肌肉痉挛。
但有些可能会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如横纹肌溶解症。
1.5PPI 致酸相关性疾病①停用PPI 后,可致反跳性酸分泌增加:2009年7月份出版的美国《胃肠病学》杂志报道,PPI 治疗停药后的4周内可出现胃灼热等酸相关症状。
这是因为PPI 可致肠嗜铬样细胞处于过度分泌状态或存在增生,导致胃酸分泌增加[1]。
②PPI 高胃泌素血症:PPI 治疗期间,胃内PH 值显著升高,胃窦部G 细胞的胃泌素分泌增加。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
2.2
提取工艺路线的设计
中药成分复杂,药效各异。 2.2.1 工艺设计前,应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通过文 献资料的查阅,分析每味中药的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 2.2.2 结合临床要求、新药类别,了解所含有效成分或 有效部位及其理化性质。 2.2.3 再根据提取原理与预试验,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 设计合理的工艺路线,提供设计依据。
5.2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5.1
制剂处方设计
制剂处方设计:是根据半成品性质、剂型特点、临床要求、给药 途径等筛选适宜的辅料及确定制剂处方的过程。 5.1.1 应首先研究与制剂成型性、稳定性有关的原辅料的物理化学 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然后根据在不同剂型中各辅料作用的特点, 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有针对性地筛选辅料的种类与用量。 5.1.2 制剂处方量应以1000个制剂单位(片、粒、克、毫升等)计, 并写出辅料名称及用量,明确制剂分剂量与使用量确定的依据。 5.1.3 应提供包括选择辅料的目的、试验方法、结果(数据)与结论 等在内的研究资料。
2.3
提取工艺技术,根据药材的特性与提取 方法,充分考虑可能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进行科学、 合理的试验设计,采用准确、简便、具代表性、可量 化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与方法,筛选合理的提取工艺技 术条件。 2.3.2 在有成熟的相同技术条件可借鉴时,也可通过相 关文献资料,提供合理的工艺技术条件制订的依据。 合理的提取工艺,应达到同类研究先进水平(提供相应 文献资料)。
4. 浓缩与干燥工艺研究
4.1 应根据物料的性质及影响浓缩、干燥效果 的因素,优选方法与条件,使达到一定的相对 密度或含水量。 4.2 应以浓缩、干燥物的收率及指标成分含量, 评价本工艺过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5.
制剂成型性研究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宝贵的医学文化遗产之一,在保健、治疗和康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发展中药资源,中药新药的制备工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主要涉及到中药化学、药剂学、制药工艺学等多个领域。
其目的是通过对中药材进行提取、分离、纯化等工艺步骤,获得有效成分,并通过适当的药剂学方法,将其制成具有良好药效和安全性的中药新药。
1.中药材的选择和采集:中药材的选择是中药新药研究的首要环节。
通过对中药材的药效和化学成分的研究,选择适合制备中药新药的中药材。
2.提取工艺的研究:提取是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的核心环节。
通过适当的提取工艺,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并分离出来。
提取的工艺参数包括溶剂的选择、提取时间、温度等。
3.分离和纯化工艺的研究:提取得到的药液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因此需要通过分离和纯化工艺的研究,将其与其他组分分离开来,并得到纯度较高的目标成分。
4.药剂学研究:药剂学研究是中药新药制备的重要环节。
通过药剂学研究,确定中药新药的配伍和剂型,包括制备中药颗粒、胶囊、丸剂等。
5.质量控制的研究:中药新药的质量控制是中药制备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保证中药新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的研究对于提高中药疗效、发展中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的研究,可以使中药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得到利用,提高中药的疗效和稳定性。
同时,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的研究还可以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中药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化学、药剂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需要加强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中药新药制备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中药新药的发展和应用。
第六章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
二、提取
• 1、提取药物 一般药物均可进行提取,但下列药 物可考虑原粉入药:①贵重药物;②用 量极少的药物;③某些矿物药。
2、提取方法:
• • • • • • • • 浸渍法: 煎煮法 渗漉法: 回流提取法: 动态提取法: 动态逆流提取法: 水蒸汽蒸馏: 超临界流体萃取:
3、提取需用的溶媒的种类、用量
粉碎 3、 工 艺 筛 选 前 处 理 工 艺 条 件 制 剂 造 型
提取
分离 除杂 浓缩 干燥
方法 辅料的种类、用量、用法 造型工艺条件
内包装容器的材料、结构、形状、规格
5、包装选择 标签设计 说明书拟订 6、临床实验用药品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
7、中试
制备临床实验用药及各种考核样品3~5批以上 考核、修改工艺 配套设备 初步核算成本
第六章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
• 制备工艺是中药新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包 括提取、纯化工艺和制剂工艺两部分。
• 新药的研究在处方决定以后,首先要进行与质 量研究相结合的制备工艺研究,在得到稳定的 工艺以后,才能制备出质量稳定、能充分发挥 疗效的样品,以保证在新药的药理、毒理、临 床及稳定性研究中获得可靠的结果。 • 工艺不合理,会影响新药的疗效,工艺不稳定, 会影响各项实验的结果,工艺不成熟,会影响 新药的正式投产。
三、制备工艺研究的一般程序
1、处方筛选 药味 各药味之间的用量比例 口服剂量 临床适应性 2、剂型选择 质量稳定性
生产可行性
剂型有效平销性
工艺路线(根据所选剂型、处方、各味 药性质、工厂技术、设备等因素) 粉碎药物 粉碎程度 粉碎方法 细粉收率 提取药物 提取方法 提取需用溶媒的种类、用量 提取工艺条件 方法 设备 工艺条件 半成品质量标准及收率
中药新药研发及评价关键技术——关于中药工艺研究
中药新药研发及评价关键技术——关于中药工艺研究冯怡【摘要】中药复方制剂处方组成复杂,临床用途各异.在中药复方新药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临床应用历史,关注影响制剂品质的关键质量属性,合理选择评价指标优化工艺参数,从而达到改善成型工艺,提高制剂产品质量的目的.%Because of the complex recipe composition and various clinical applications,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new drug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 should follow the usag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focus on the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 of the preparations and select the evaluation index for optimizing process parameters reasonably to achieve the aim of improvement of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quality of the drug products.【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7(019)006【总页数】8页(P906-913)【关键词】中药复方;中药新药;评价;工艺研究【作者】冯怡【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关于工艺评价技术的基本思路,评价一个工艺是否合理,可以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
ICH Q8(R2)药物开发指导原则是指药物研发体系的构建,包括关键质量属性、风险评估、设计空间、控制策略和持续改进。
其中,关键质量属性是指在研发阶段应该充分明确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究竟有哪些,并且评价技术必须和这些质量属性密切相关[1]。
医学中药新药工艺研究
某些腔道疾病,如痔疮、瘘管、阴道炎 等可用栓剂、条剂等。
制备流程 白降丹
研细 细粉
苦参等其他药物
混合粉碎,过100目筛
细粉
混匀,填入00号胶囊
辐射灭菌 成品
1.白降丹以粉末形式混入其他药中,一是很难 混匀,二是胶囊崩解后药粉直接分布于宫 颈壁粘膜上,局部浓度高,而白降丹腐蚀 能力强,极易导致损伤。
方中主要成分为苷类及黄酮类,80%乙醇浸出 物评价指标。
水平 1
因素
乙醇浓度 乙醇用量 提取次数 提取时间
(A)
(B)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70%
6
1
1
2
60%
9
2
1.5
3
50%
12
3
2
表2 醇提正交试验
1.本品种 2.药用部位 3.产地 4.采用季节 5.加工 6.规格等级 6.主要有效成分含量
例如:测水提液中固形物的百分含量(又 称干膏收率)时,取煎液50ml置蒸发皿中, 蒸干,恒重后称量,干膏中0.015g。若用分
析天平,称这样大的蒸发皿不恰当;若用 普通台秤,又无法称准0.015g。这种试验无 可操作性。
1.全面(单因素)试验法 2.正交试验法 3.均匀设计
三、筛选试验中评价指标的选择
麦冬—需要串料粉碎
(2)湿法粉碎:系指往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 其他液体并与之一起研磨粉碎的方法(即加 液研磨法)。通常选用的液体是以药物遇湿 不膨胀,两者不起变化,不妨碍药效为原则。 包括水飞法和加液研磨法。
(3)低温粉碎:树脂、树胶类药物如乳香、没 药等、糖分、粘液质、胶质含量较高的药物 如玉竹、熟地、牛膝等可采用该法粉碎。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技术研究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技术研究中药新药的制备工艺技术研究是中药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乎着新药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技术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提取和提炼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并保持其药效的稳定性和活性。
首先,在中药新药制备工艺技术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通常会选择最适宜的提取方法。
不同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和特性各不相同,因此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对于获得高纯度和高产率的药材提取物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提取方法包括水浸提取、超声波提取、酒精提取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取到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其药效。
其次,在药材提取后,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对提取物进行纯化和浓缩。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溶剂沉淀、凝胶过滤和柱层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人员可以去除提取物中的杂质,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然后,通过蒸发、浓缩和喷雾干燥等方法,将提取物转化为粉末或颗粒状,以便后续的制剂加工和质量控制。
另外,中药新药制备工艺技术研究还需要考虑制剂的选用和加工工艺的优化。
制剂选择是指将药材提取物加工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制剂,如片剂、胶囊、膏剂等。
不同的制剂有不同的特点,对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和存储性能等均有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制剂是保证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一步。
最后,在中药新药制备工艺技术研究中,需要对整个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
研究人员可以借助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如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辐射、高效液相色谱等,来改善药物提取和制剂加工工艺的效果。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可以提高中药新药的制备效率和质量稳定性,推动中药研究的发展。
总之,中药新药制备工艺技术研究涉及到提取方法的选择、纯化和浓缩技术的应用、制剂的选用与加工工艺的改进等方面。
通过研究,可以优化制备工艺,提高中药新药的质量和疗效,为中药研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技术研究是一项复杂且不断推动中药学科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对中药的认可度提高,研究和开发中药新药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分享】《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
【分享】《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分享】«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songpan 珍宝发贴: 102 积分: 4得票: 0状态:隐身丁当: 97个人资料发短消息2004-11-01 10:38分享到那儿•复制网址新浪微博豆瓣社区腾讯微博快乐网人人网«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名目一、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技术要求二、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三、中药新药质量稳固性研究的技术要求四、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用对比品研究的技术要求五、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六、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技术要求七、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技术要求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技术要求制备工艺是中药新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药制备工艺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对方剂中药物进行方药分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剂型选择、工艺路线设计、工艺技术条件选择和中试等系列研究,并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使制备工艺做到科学、合理、先进、可行,使研制的新药达到安全、有效、可控和稳固。
制备工艺研究应尽可能采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以提高中药制剂研究水平。
一、剂型选择剂型是药物使用的必备形式。
中药剂型的选择应依照临床需要、药物性质、用药对象与剂量等为依据,通过文献研究和预试验予以确定。
应充分发挥各类剂型的特点,尽可能选用新剂型,以达到疗效高、剂量小、毒副作用小,储运、携带、使用方便的目的。
二、提取工艺研究由于中药新药的研制一样以中药材为起始原料,为了达到疗效高、剂量小的要求,除少数情形可直截了当使用药材粉末外,一样药材都需要通过提取。
针对阻碍提取成效的多种因素,可从三方面进行提取工艺研究。
〔一〕药材的鉴定与前处理中药材的鉴定与前处理是保证制剂质量的基础,投料前原药材必须通过鉴定,符合有关规定与处方要求者方能使用。
此外,还应依照方剂对药性的要求,药材质地、特性和不同提取方法的需要,对药材进行净制、切制、炮炙,粉碎等加工处理。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技术要求及问题分析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技术要求及问题分析制备工艺的研究是中药新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药效毒理研究、临床研究的基础。
笔者结合近几年新药审评工作的实践,就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技术要求谈谈自己的认识,供同行参考。
按照研究工作的实际步骤,可将工艺研究的内容分为以下六部分:一、处方的分析对处方的分析即对处方所涉及的中医药理论的理解和对方剂中药物进行方药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个已经立项准备进行研制的新药,一般首先看到处方。
可以从5方面对处方进行分析:①以中医药理论作指导了解本处方的君臣佐使、功能主治;②了解本处方药味的传统用法;③了解本处方药味的性味归经。
有毒无毒;④确认处方中药味炮制与否、炮制的目的与方法;⑤检索现代研究文献,了解各药味所含化学成分及其理化性质,了解方中各药味的药理作用,特别是与本处方功能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对一类、二类新药,应能确定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关系,对三、四类新药一般是复方而言,应尽可能地掌握化学成分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以上所作工作的目的在于使后面工艺路线的设计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
在审评中笔者见到有些实验者在对于处方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匆忙设计工艺路线、优选工艺条件,往往使得工艺先天不足,存在难以弥补的缺陷。
二、剂型的选择1、剂型是药物使用的必备形式。
在进行提取工艺、制剂成型工艺研究之前,首先要选择和确定剂型。
选择剂型时要考虑以下因素:①临床需要。
例如治疗急症、重症的,注射剂当属优选剂型。
②药物性质。
例如一、二类新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已经明确时,应根据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设计最佳剂型。
③用药对象。
例如儿科用药应尽可能选择易于服用的剂型。
④处方剂量。
处方剂量小时剂型选择难度小,处方剂量大时应选择载药量大的剂型。
例如某三类新药,胶囊剂,每粒内容物重0.5g,1次6粒,1日3次。
属剂型选择不当。
⑤其他因素。
药物的味道、服用方便与否等等都应在选择剂型时予以考虑。
2、在剂型选择方面常见以下问题:①新药研制者往往忽视剂型选择。
简述在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中
1、简述在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中,剂型选择的一般原则(10)中药剂型的选择应全面考虑与药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以及方便性等相关的各种因素。
一般原则是“三效、三小、五方便”,即“高效、速效、长效”,“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和“生产方便、运输方便、贮藏方便、携带方便、使用方便”。
(1)根据医疗防治的需要(2)根据药物及其有效成分的性质(3)根据处方规定的日服剂量(4)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特征(5)根据工厂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
2、试述在中药复方制剂的新药研究中,制剂处方的设计与成型工艺研究(15)制剂处方设计制剂处方设计是根据半成品性质、剂型特点、临床要求、给药途径等筛选适宜的辅料及确定制剂处方的过程。
原则上,应首先研究与制剂成型性、稳定性有关的原辅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然后根据在不同剂型中各辅料作用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有针对性地筛选辅料的种类与用量。
制剂处方量应以1000个制剂单位(片、粒、克、毫升等)计,并写出辅料名称及用量,明确制剂分剂量与使用量确定的依据。
最终应提供包括选择辅料的目的、试验方法、结果(数据)与结论等在内的研究资料。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制剂成型工艺是将半成品与辅料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剂型并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
一般应根据物料特性,通过试验选用先进的成型工艺路线。
处理好与制剂处方设计间的关系,筛选各工序合理的物料加工方法与方式,应用相应的先进成型设备,选用适宜的成品内包装材料。
提供详细的成型工艺流程各工序技术条件试验依据等资料。
3、试述在中药复方制剂的新药研究中,提取工艺路线的选择及合理性(15)复方药物的有效组分可能是大分子或是小分子,这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直接影响制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技术条件的设计和优选。
提取工艺的路线设计是根据处方的中医理论基础、功能主治和化学成分。
设计中要注意处方的君臣佐使。
中药成分复杂、药效各异,组成复方并非药物简单相加,因此对复方中药一般应复方提取。
药事管理学第六章 药物的研制与开发
术语的定义
& 药品注册申请 包括新药申请、已有国家标准
药品的申请和进口药品申请及其补充申请。
& 新药申请 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的注册申请。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 径、增加新适应症的,按照新药申请管理。
2020/12/13
术语的定义
& 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请 指生产国家药品
2020/12/13
进口药品的要求
• 必须获得生产商所在国的上市许可,或经 SFDA确认药品的安全、有效性;
• 必须符合所在国或地区的《药品生产质量管 理规范》以及中国的GMP;
• 进口的制剂必须提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 料、容器及用于制剂生产的原料药和辅料合 法来源的证明文件。
2020/12/13
申报和审批程序(进口药品)
见图(6-3)
2020/12/13
药品的补充申请
• 进口药品——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 • 其它药品——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 • 增加药品适应证、修改药品标准、变更辅料的由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 • 改变包装规格、变更企业名称、修改说明书的由省级
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 • 进口药品的补充申请由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原料药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制剂处方及工
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药品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 *样品的检验报告书。 *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 *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2020/12/13
第六章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
第六章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是中药制备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中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
正确的制备工艺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和药效,同时还要考虑到生产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中药新药的研究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药材的选择和预处理、提取和分离工艺、纯化和结晶工艺等。
下面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药材的选择和预处理是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药材的质量和种类对最终中药产品的质量有很大影响。
在选择药材时,需要考虑到其活性成分含量、质量稳定性和产量等因素。
预处理工艺包括药材的清洗、破碎等,这些步骤可以提高提取效果和减少杂质的影响。
提取和分离工艺是中药新药制备的核心环节。
提取工艺通常使用溶剂来从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
选择合适的溶剂种类和提取时间可以提高提取效率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分离工艺则是将提取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常用的方法包括蒸馏、结晶、色谱等。
通过这些工艺步骤,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中药新药。
纯化和结晶工艺是中药新药制备的后续步骤。
通过这些工艺步骤,可以进一步提高中药新药的纯度和稳定性。
纯化工艺通常使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来去除杂质和不纯物,例如过滤、析出等。
结晶工艺则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溶液浓度来获得中药新药的结晶体,进而提高其稳定性和储存性。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还需要考虑到生产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在制备工艺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条件,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同时还需要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和工艺流程的改进,以提高工艺的可操作性和产品的质量。
总之,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它不仅需要考虑到中药的质量和药效,还需要考虑到生产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工艺优化,才能制备出高质量和高效的中药新药产品。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
4
干燥-常压干燥 ,超滤-醇沉,改变 醇提浓度,改变辅料。 3,制法是质量标准的组成部分,具有 法定性,各种工艺参数均具有法定性 (提取时间,次数,醇浓度,加醇量, 加水量,浓缩,干燥,冷藏,滤过等) 例如:感冒舒颗粒。 二,中药新药生产工艺研究资料 的技术要求 (一)处方组成 (二)详细的制法
5
3
醇提、水提、水提醇沉、液-液提取、 固-液提取,煮沸、冷藏等) 4,成型工艺的复杂性 片剂(辅料、崩解剂、黏合剂、稀释 剂、润滑剂、水分、湿度等)。 合剂(PH值、澄清度、相对密度、) (三)工艺的保守性 1,改变工艺(有质的变化,要做临 床)。 2,改变工艺可引起产品内外质量变化 (外观性状、成分含量、产量) 。喷雾-
中药新药制备 工艺研究
山东省药品检验所 王健
1
一,中药制备工艺的特点 (一)保证疗效的关键性 中药的质量是依靠工艺的稳定可靠生 产出来的,不是靠检验出来的。 例如 :复方丹参片:丹参提取三次 (乙醇,50%乙醇 ,水)、三七原粉, 与丹参清膏搅拌均匀,制颗粒,加入 冰片,制成1000片。 (二)工艺过程的复杂性 1,成分复杂:人参 ,甘草 大黄 2,组方复杂:3味, 5味 ,8味,10
26
缺点: 杂质含量高(鞣质、树酯、粘 液质),易霉变,提取物体积大。 应用:颗粒剂、浓缩丸剂、膏滋等。 2,乙醇提取:A,回流提取 B,索式提取 C, 冷浸 D,渗漉 优点:较安全、价廉、醇可回收、
27
杂质少、易滤过、提取范围广。 缺点:70%以上可引起多糖损失沉淀。 应用:多种制剂(固体、 液体、口服、 外用、注射剂、滴眼剂等)。 3,水煎醇沉工艺: 优点:价廉、设备简单、应用范围广 (不同浓度的乙醇)、滤过方便、提取物 体积小。 缺点:有效成分损失大(醇沉)。 应用:固体、液体、注射剂。 4,醇提水提双提法: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技术要求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
【期刊名称】《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年(卷),期】1999(10)4
【摘要】新的《新药审批办法》已经实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于 1 999年 6月 1 0日至 1 7日召集有关专家召开了“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研讨会” ,对原有的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进行了修改、定稿。
为使中药研究工作者了解有关内容 ,指导中药新药开发研究。
【总页数】2页(P251-252)
【关键词】中药新药;中药制药工艺;技术要求
【作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1
【相关文献】
1.中药新药开发制备工艺研究的要求和注意点 [J], 冯青然
2.美国FDA《植物药品产业指南》的技术要求与我国中药新药技术要求的比较研究 [J], 王智民;任谦;叶祖光
3.中药新药开发制备工艺的特点及工艺研究 [J], 魏志玲; 王金宝
4.中药新药开发制备工艺的特点及工艺研究 [J], 魏志玲; 王金宝
5.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技术要求及问题分析 [J], 杜晓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灸剂:系将艾叶捣、碾成绒状,或另加其他药料捻制成卷 烟状或其他形状,供熏灼穴位等患部的外用剂型。 • 熨剂:系用铁砂,并配合一些治风寒湿痹的药物,经混合 后装于布袋(或纱布等)中,用时常以醋淬之,待发热后 熨患处。 • 钉剂:系将药物细粉加糯米粉混匀后加水蒸制成软材,搓 成纺锤形的外用固体制剂,常用于治疗瘘管、溃疡性疮疡 等。 • 线剂:是将丝线或棉线置药液中先浸后煮,经干燥制成的 外用制剂,利用所含药物的轻微腐蚀作用和药线的机械扎 结作用,切断痔核瘘管。 • 条剂:又称纸捻,系指将药物研细过筛,混匀后,用桑皮 纸粘药膏搓捻成细条(软膏),或用桑皮纸搓成条粘一层 面糊(硬条),再粘附药粉而成。 • 棒剂:是将药物(海螵蛸)制成棒状物直接施用于皮肤或 粘膜,以起腐蚀、收敛等作用的外用剂型。
粉碎 3、 工 艺 筛 选 前 处 理 工 艺 条 件 制 剂 造 型
提取
分离 除杂 浓缩 干燥
方法 辅料的种类、用量、用法 造型工艺条件
内包装容器的材料、结构、形状、规格
5、包装选择 标签设计 说明书拟订 6、临床实验用药品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
7、中试
制备临床实验用药及各种考核样品3~5批以上 考核、修改工艺 配套设备 初步核算成本
8、干燥
• ①烘干法:
• ②真空干燥法: • ③喷雾干燥法: • ④冷冻干燥法: • 在工艺研究中应考察干燥的方法、温度 及干燥程度。
第五节
剂型工艺研究
一、常见中成药制剂简介
(一)传统中药制剂
• 酒剂:系指用白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剂型。
• 露剂:系指芳香性植物药材经水蒸气蒸馏法制得的内服澄 明液体制剂。
第六章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
• 制备工艺是中药新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包 括提取、纯化工艺和制剂工艺两部分。
• 新药的研究在处方决定以后,首先要进行与质 量研究相结合的制备工艺研究,在得到稳定的 工艺以后,才能制备出质量稳定、能充分发挥 疗效的样品,以保证在新药的药理、毒理、临 床及稳定性研究中获得可靠的结果。 • 工艺不合理,会影响新药的疗效,工艺不稳定, 会影响各项实验的结果,工艺不成熟,会影响 新药的正式投产。
二、提取
• 1、提取药物 一般药物均可进行提取,但下列药 物可考虑原粉入药:①贵重药物;②用 量极少的药物;③某些矿物药。
2、提取方法:
• • • • • • • • 浸渍法: 煎煮法 渗漉法: 回流提取法: 动态提取法: 动态逆流提取法: 水蒸汽蒸馏: 超临界流体萃取:
3、提取需用的溶媒的种类、用量
• 水溶性和极性较大的成份常用水和不同 浓度的乙醇; • 低极性成份可选用丙酮、乙醚、氯仿、 乙酸乙酯、脂肪油、汽油等。 • 溶媒用量视不同药材而定,一般根、根 茎、茎木类等比重较大的药材,以水为 溶媒用量为药材量的6~10倍,全草类、 花类等比重较小的药材,用量为药材量 的8~12倍。以有机溶剂为溶媒可适当减 少。
第四节
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一、粉碎
1、确定粉碎药物
• 原粉入药,所有药物都要进行粉碎;需要 提取药物,一般有一定粉性的根、根茎、 茎木类、皮类需要粉碎,含糖量高的药材 需要切成饮片,全草类可以切碎。
2、粉碎程度
• 原粉入药一般粉碎成140目或180目,有些 需要水飞;提取药材一般粉碎成粗粉(过 10目筛)。
6、浓缩
• ①蒸发法:
• ②减压浓缩: • ③薄膜浓缩(离心式、外循环式、强制循 环式等): • 注意在浓缩中要规定温度、时间、测定 比重或总固体量或某指标性成份的含量。
7、精制
• • • • • • • • 溶剂萃取法: 沉淀法: 大孔吸附树脂色谱法: 离子交换树脂色谱法: 聚酰胺色谱法: 葡聚糖凝胶色谱法: 膜分离技术: 超速离心法:
• 糊丸:系指药物细粉用米糊或面糊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 蜡丸:系指药物细粉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 锭剂:系指药物和细粉加适宜黏合剂制成不同形状的固体 剂型。 • 茶剂:茶剂系指含茶叶(或不含茶叶)的药物经粉碎,加 工制成的粗末制品或加入适宜的黏合剂制成的方块状制。 袋泡茶为新型的茶剂。 • 曲剂:系将药料与面粉混合后,在一定的温度与湿度下经 发酵制成的内服固体制剂。如六神曲、红曲。
二、制备工艺研究的重要性
1、制剂是联结中医药之桥梁 通过制剂加工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 ①可以有目的地提取某类有效成份,除去无效 或有毒副作用成份,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
• ②降低用药剂量;
• ③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和释放量。
• 制剂加工将有效的方药变成具特殊形态和内涵 的药品供临床使用,实现医生临床治病的目的, 所以说中药制剂是联结中医和中药之桥梁。
(二)现代中药剂型
• 合剂:系指中药材经提取、浓缩而制成的内服液体剂 型。 • 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 的澄清液体剂型。 • 乳剂:系指将含挥发油或油脂的药材经提油后,加适 当的乳化剂而制成的剂型。 • 流浸膏:系指用适宜的溶媒浸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后, 蒸去部分溶媒,调整浓度为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g(除 另有规定外)的液体浸出制剂。 • 浸膏剂:系指用适宜的溶媒和方法,浸出药材的有效 成分后,蒸去全部溶媒,浓缩成稠膏状或块、粉状的 浸出制剂。除另有规定外,每1g浸膏相当于原药材2~ 5g。
4、粉碎机械
• • • • • • • • 小型截切式磨粉机: 锤击式粉碎机(榔头机): 柴田式粉碎机(万能粉碎机): 万能磨粉机: 球磨机: 羚羊角粉碎机: 流能磨:即气流粉碎机。 超微粉碎机:
4、细粉收率
• 在粉碎时,要考察细粉收率,对复方药 物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某些药材出粉 太低,会导致处方比例的变化,应单独 粉碎。一般根、根茎、茎木类药材要求 出粉率达95%以上,全草类、花类药材 要求达到90%以上。
第一节
概述
一、常用的术语与定义
• 药物: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 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药材)和药品。一般 可分为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 • 药品:由原料药物经加工制成的具有一定剂型, 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 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 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 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剂型是药物各种 应用形式的统称,如汤剂、颗粒剂、片剂、胶 囊剂等。
三、制备工艺研究的一般程序
1、处方筛选 药味 各药味之间的用量比例 口服剂量 临床适应性 2、剂型选择 质量稳定性
生产可行性
剂型有效平销性
工艺路线(根据所选剂型、处方、各味 药性质、工厂技术、设备等因素) 粉碎药物 粉碎程度 粉碎方法 细粉收率 提取药物 提取方法 提取需用溶媒的种类、用量 提取工艺条件 方法 设备 工艺条件 半成品质量标准及收率
2、制备工艺研究是中药新药研究的基础和目的 (1)中药新药研制过程中,药效、毒理、临床 研究都要求有质量可控、稳定的样品。制备工 艺研究是提供稳定样品的技术基础。 (2)制备工艺研究是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3、制剂研究是中成药行业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的保证 中成药行业能否为社会提供更多疗效确切、 性质稳定、安全无害、使用方便的药品,以保 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很大程度上依赖制剂 研究的速度与水平。
二、制备工艺研究的原则
• 1、中药制备工艺必须具有中医药学特色 研究中药制备工艺,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 下进行,要保存各药的药性,实现君药的特性, 以便达到服务于中医临床的目的。
• 2、制备工艺必须具有时代特色 中药的处方大多来源于古代文献或中医临床 验方,新药研制的目的就是要使传统中药现代化, 所以新药的制备工艺必须具有时代的特色。因此, 在制备工艺研制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 艺、新辅料、新设备,以提高中药制剂研究水平。
第二节 制备工艺研究的特点、原 则和一般程序
一、制备工艺研究的特点
• 制备工艺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得到一个安全、有 效、稳定、可控并具一定商品性的产品,而影 响制备工艺及其最终产品质量的因素多而复杂, 包括处方组成、原料质量、提取、纯化工艺、 浓缩、干燥技术、剂型、辅料、制剂工艺等, 考核一个制备工艺的优劣,不仅考核最终产品 的安全、有效性,同时还要考核原辅料、溶剂 的成本、生产工艺的繁简、最终产品的生产成 本等。 • 因此,制备工艺研究是一项多方面综合考查的 系统工程。
二、剂型选择原则
• 1、根据临床治疗疾病的需要 • 急性用药宜速,可采用:汤剂、气雾剂、栓剂、 微型灌肠剂、注射剂等; • 慢性病用药宜和缓、持久,常用:丸剂、片剂、 内服膏剂、混悬剂或其他长效制剂; • 皮肤病病灶在表,多用软膏、硬膏、糊剂、涂 漠剂、洗剂等; • 某些腔道疾病,如痔疮、瘘管、阴道炎等可用 栓剂、条剂等。 • 2、根据药物及其有效成份的性质 • 3、根据工厂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
• 糕剂:系指药物细粉与米面、蔗糖蒸制而成的块状内服制 品。
• 胶剂:系指以动物皮、骨、角、甲为原料,用水煎取胶质, 浓缩成稠胶状,经干燥制成的固体内服剂型。如阿胶。
• 外用膏:系指药材、植物油与红(黄)丹炼制而成,或以 油、蜡为基质,加入药物,经加热后,提取药物有效成分; 或不经加热,将药物研成细粉或极细粉混匀而成的外用剂 型。
3、粉碎方法
• (1)干法粉碎: • 混合粉碎:对处方中含粘性、油性或动物的皮、 肉、骨等特殊药料的,尚可采用串料、串油、蒸 罐等粉碎技术。 • 单独粉碎:一般贵重细料、毒性药物、树脂、树 胶类药物、质地坚硬药物、单独提取的药物等需 单独粉碎。 • (2)湿法粉碎:包括水飞法和加液研磨法。 • (3)低温粉碎:树脂、树胶类药物如乳香、没药等、 糖分、粘液质、胶质含量较高的药物如玉竹、熟 地、牛膝等可采用该法粉碎。 • (4)超微粉碎:
4、提取工艺条件
• 必须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筛选,常用正 交试验或均衡设计等试验筛选最佳工艺, 考察因素包括浸泡时间、溶媒用量、提 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可选 择主要因素进行考察。
5、固液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