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习题集名词解释(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一国(地区)同别国(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它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2.净进口:是指一国同类商品上有出口也有进口,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部分。3.国际贸易额:又称国际贸易值,是指以货币表示现行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的各国(地区)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之和,它能够反映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额。4.对外(国际)贸易量:是指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各个时期的对外(国际)贸易额,即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以当时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办法,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计算公式为:对外(国际)贸易量=对外(国际)贸易额/价格指数。5.贸易顺差: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为贸易顺差,或称贸易黑字,我国也称之为出超。
6.贸易逆差:当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为贸易逆差,或称贸易赤字,我国也称之为入超。
7.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是指通过第三国(地区)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签订进口合同与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以营利为目的,通常有一个正常的商业加价)。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第三国(地区)而言,是转口贸易。
8.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对外贸易密度,是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对外贸易总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对外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开放程度的基本指标。
9.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10.总贸易: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贸易活动。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即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入出口,即总出口。总出口额与总进口额之和即为总贸易额。
11.专门贸易:以进出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贸易活动,从外国进入关境和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称专门进口。离开关境的商品称专门出口。
但从关境外国境内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商品,则不被统计为出口。专门出口额与专门进口额之和,即为专门贸易额。
12.有形贸易:是指实物商品(有形商品)的贸易。
13.复出口:是指一国对从外国进口的商品不经任何实质性加工,再行向外出口。14.复进口:是指一国的产品销往别国后未经加工又被该国重新购回。
15.净出口:是指一国同类商品上有出口也有进口,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部分。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是指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建立起来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2.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则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
3.自然优势:是指一国固有的天赋优势,如一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土壤质量、气候条件或矿产资源等。
4.获得性优势:是指通过接受教育与训练及生产实践等后天的活动获得的优势。5.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指出,各国应该按照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分工和交
换,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绝对劣势的产品,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
6.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7.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指出,国家之间应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各国都应该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比较优势理论”。
8.相对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价格之比。
9.贸易所得:是指在一国通过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达到了比贸易前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是资源在生产领域的更有效配置所得。
10.非贸易品:是指不能同其他国家发生贸易的商品。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它表示一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下愿意进口与出口的商品数量。提供曲线既可以看成是一国的出口供给曲线,也可视为一国进口商品的需求曲线。作为出口供给曲线,它表示在不同的贸易条件下,一国愿意提供出口产品的数量;作为需求曲线,它表示在不同的贸易条件下,一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量。
2.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量。它既包括自然存在
的资源(如土地和矿产),也包括“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这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
3.相对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裕性,或者说是一国的相对资源供给量。
4.相对要素密集度:是指单位产品的相对要素投入比率。
5.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模型。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6.里昂惕夫之谜:又称里昂惕夫悖论,是指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采用美国的数据对H-O模型所做的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与H-O模型的结论正好相反。
第四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
一、名词解释:
1.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同一种产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而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情形。
2.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斯托尔帕—萨缪尔森认为,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在两国均不可能实现完全专业化的前提下,贸易使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相对下降,这会使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
3.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满足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前提下,由于生产要素不能在国家间自由流动,国际贸易不仅会使商品的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各国要素报酬(如工资、地租、利息)的国际差异缩小,最终会造成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