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课件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掌握本词中重点词的含义以及炼字技巧。
学习本课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感情。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分别有何特点?
拓展
关于“意象”“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包括人、物)。“意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
2
层林尽染
视角:远眺
1
看万山红遍
视角:远眺
3
4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视角:近观
视角:近观
5
6
(一)词: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词)”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别称:“长短句”或“诗余”等 。 (二)词的组成:1.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2.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与内容不一定有关。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诗人的 思想感 情与客 观物象 融合, 形成意 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让人产生想像充 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 个方面。
万山、红 叶、碧透的江水、争流的百舸、长空的击鹰
水底的游鱼。
必须为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
1.上阕中的“看”,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看”领起哪几 句?看到了什么? 领起“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的壮美。 (2)“争”“击”“翔”分析,自然景象昂扬
奋进,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 (3)红绿辉映,色彩绚丽、多姿多彩的湘江秋京图。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中寓情
幻灯片14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1营造了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 (14) 粪土当年万户侯 意动,把...看作粪土 · (15)到中流击 水 江中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阻止
描绘场景
下面给同 学们十分钟时间把本词改 写成一篇散
文。
沁园春 ·长沙
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从脚下咆哮着奔流而去,此时已是深秋。身 后的千座万座高山都红遍了,一棵棵红枫立在高山上,层林尽染,每一片叶子 都红的发亮,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滚滚东流的湘江清澈见底,大大小小 的船儿迎浪前进。老鹰翱翔着划过长空,鱼儿遨游着潜入水底,世间万物都在 秋月显得如此痛快自由。看着这辽阔的天地,我不禁思绪万千:如此美好的一 次,到底谁是它们的主人?
·②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村静,以静衬动
·③写景 顺 序:时间,空间,内外,上下,高低,俯仰,
远近(大景——远视小景——近视) ·④修 辞:比喻,拟人,夸张…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5张PPT)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朗读《沁园春 ·长沙》情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诗人“忆” 了什么?
忆
峥嵘岁月
同学少年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①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②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③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④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峥嵘岁月
1915年学期末,毛泽东参与领导了驱逐校长张干的学潮。1917年4月1日,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1917年6月,湖南师开展的“人物互选”活动中,按德、智、体三方面六个项目的得分,毛泽东名列第一。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萧子升游学湖南五县,广泛接触社会,读“无字书”。1917年11月,“浑身是胆”的毛泽东用疑兵之计缴了护法战争中溃败的北方军阀的枪械,使长沙免去了一场兵灾。他还主办工人夜学,为失学工人分忧解难。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创建新民学会,立志“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毫无疑问,青年毛泽东丰富的生活实践,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深厚思想和意志基础。
2、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他们的精神风貌如何?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读出感情
朗读《沁园春 ·长沙》情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诗人“忆” 了什么?
忆
峥嵘岁月
同学少年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①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②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③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④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峥嵘岁月
1915年学期末,毛泽东参与领导了驱逐校长张干的学潮。1917年4月1日,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1917年6月,湖南师开展的“人物互选”活动中,按德、智、体三方面六个项目的得分,毛泽东名列第一。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萧子升游学湖南五县,广泛接触社会,读“无字书”。1917年11月,“浑身是胆”的毛泽东用疑兵之计缴了护法战争中溃败的北方军阀的枪械,使长沙免去了一场兵灾。他还主办工人夜学,为失学工人分忧解难。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创建新民学会,立志“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毫无疑问,青年毛泽东丰富的生活实践,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深厚思想和意志基础。
2、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他们的精神风貌如何?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沁园春长沙》课件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理想照耀中国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理想照耀中国
①结合文本内容,思考“同学少年”这一群体形象的特点。
峥嵘岁月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心忧天下 主宰国家命运 以天下为己任 蔑视反动统治者 敢于改造旧世界
②结合创作背景和文本内容,思考“同学少年”的理想是什么。
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一主天下沉浮。
国
理想照耀中国
怅
现实的中国
寥 廓
,
问
苍
茫
大地,谁 Nhomakorabea主
沉
浮
?
理想照耀中国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秋天的劲歌,面对 眼前如此动人的秋景 ,面对一派锦绣河山的中 国,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国,任何一个“同学少 年”都无法抵挡内心对国家的热爱,对改变世 界的渴望。
请同学们阅读《沁园春·长沙》下片,思 考“同学少年”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有着 什么样的理想?他们是怎样为理想而努力的?
材料三: 这首诗写于 1925 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当 年 10 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 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 , 浮想联翩,写下 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理想照耀中国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理想照耀中国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理想照耀中国
①结合文本内容,思考“同学少年”这一群体形象的特点。
峥嵘岁月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心忧天下 主宰国家命运 以天下为己任 蔑视反动统治者 敢于改造旧世界
②结合创作背景和文本内容,思考“同学少年”的理想是什么。
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一主天下沉浮。
国
理想照耀中国
怅
现实的中国
寥 廓
,
问
苍
茫
大地,谁 Nhomakorabea主
沉
浮
?
理想照耀中国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秋天的劲歌,面对 眼前如此动人的秋景 ,面对一派锦绣河山的中 国,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国,任何一个“同学少 年”都无法抵挡内心对国家的热爱,对改变世 界的渴望。
请同学们阅读《沁园春·长沙》下片,思 考“同学少年”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有着 什么样的理想?他们是怎样为理想而努力的?
材料三: 这首诗写于 1925 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当 年 10 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 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 , 浮想联翩,写下 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理想照耀中国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6 、 “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笔下秋景多肃杀悲凉、清冷凄 惨,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没有?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作者不是 普通的一介书生,而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 杰出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又博大 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 以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知人论世)
毛泽东不愧为一代豪放的诗人。他的作品 有《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卜算 子·咏梅》《忆秦娥·娄山关》等。
毛泽东
毛泽东少年时故事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何处不青山。
——七绝(1910)
(注释:桑梓,指家乡)
少年时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时挥斥方遒的豪情,这首诗给我 们展现了一个立壮志的少年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 人的毛泽东的大气!
“我们”是
奋发有为,敢于向旧 世界宣战的“斗士”!
“我们”是
激流勇进,以天下为 己任“勇士”!
“我们”是志士、是学士、 是斗士、是勇士!
“我们”是充满豪情壮志的、 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青年!
(1)“我们”是成长中志同道合的同学;
毛泽东就读于长沙第一师范学校, 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一群志同道合的 同学,游冬泳、办报纸、驱军阀。
勇于担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致敬革命青年
习主席说: 未来属于青年, 希望寄予青年。
当下,革命青年的形象,仍是标杆;革命青年的精神,仍是方向! 我们走着,他们走过的路;我们传承着,他们秉有的精神。
思考:青春的色彩和本质是什么呢?
青年的色彩,是有志向、 有朝气、有活力、是担当。
青年的本质,是向上、 是革命、是日新、是奋进。
写壮景抒豪情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百——形容船只之多 争——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迅速 有力的飞翔身姿
鲜活地刻画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 活泼的游动神态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鹰击长空
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层次分明,试分析景物的描写顺序、描写手法。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 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 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 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 重游橘子洲,怀着由对中国革命的思虑所引发出来的 激情,写下这首词。
诗句:
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无厌。---闲适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隐逸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超脱
“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 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高大 伟岸、踌躇满志。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
动
景
俯视 鱼翔浅底(水底)
峥嵘岁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下
月图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英
阕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雄
中流击 气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
水图 概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问
—景
谁中
主 沉 浮?
寓 情
情
答中
—显 同志
学
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迅速 有力的飞翔身姿
鲜活地刻画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 活泼的游动神态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鹰击长空
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层次分明,试分析景物的描写顺序、描写手法。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 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 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 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 重游橘子洲,怀着由对中国革命的思虑所引发出来的 激情,写下这首词。
诗句:
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无厌。---闲适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隐逸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超脱
“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 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高大 伟岸、踌躇满志。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
动
景
俯视 鱼翔浅底(水底)
峥嵘岁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下
月图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英
阕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雄
中流击 气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
水图 概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问
—景
谁中
主 沉 浮?
寓 情
情
答中
—显 同志
学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1)阅读全文,说一说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书上标注)
第一层:“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上阕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第三层:“怅”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品析全文
(2)阅读词的下阙,说一说下阙的侧重点是什么?
词的下阕侧重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以“忆”字为统领,以情为线,带 情叙事,抒写昂扬的意气和豪迈的激情。
壮丽的秋景不仅引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思考,还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 回忆,作者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来形象地概括青年学子当年的战斗风 貌和豪迈的气概。
整体感知
《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 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 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全文总结 概括主旨
课堂小结
独立寒秋图:时间、地点、人物
远眺——万山、层林(静景)
景
沁 园 春
上阕
近观——江面、百舸(静、动景) 江天秋景图 仰视——鹰击长空(动景)
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 的形象化表现
赏析:上下句对仗,“万”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和“层” 照应;“红遍”“浸染”写出了秋景具体的美,色彩鲜艳 浓烈。从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长沙秋景的喜爱之情。
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 后的热烈场面
挽,牵。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多
青年学生
奔放
适逢,正赶上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强劲有力
第一层:“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上阕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第三层:“怅”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品析全文
(2)阅读词的下阙,说一说下阙的侧重点是什么?
词的下阕侧重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以“忆”字为统领,以情为线,带 情叙事,抒写昂扬的意气和豪迈的激情。
壮丽的秋景不仅引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思考,还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 回忆,作者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来形象地概括青年学子当年的战斗风 貌和豪迈的气概。
整体感知
《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 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 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全文总结 概括主旨
课堂小结
独立寒秋图:时间、地点、人物
远眺——万山、层林(静景)
景
沁 园 春
上阕
近观——江面、百舸(静、动景) 江天秋景图 仰视——鹰击长空(动景)
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 的形象化表现
赏析:上下句对仗,“万”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和“层” 照应;“红遍”“浸染”写出了秋景具体的美,色彩鲜艳 浓烈。从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长沙秋景的喜爱之情。
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 后的热烈场面
挽,牵。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多
青年学生
奔放
适逢,正赶上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强劲有力
沁园春长沙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2)橘.子洲 _j_ú__
(4)百舸.争流 _ɡ_ě__
栏 目
链
(6)怅.寥.廓.ch_à_n_ɡ_liáo kuò
接
(7)峥.嵘.zh_ēn__ɡ_rónɡ
(8)岁月稠. c_h_ó_u_
(9)挥斥方遒. _q_i_ú_
(10)浪遏.飞舟 __è__
风华.正茂
曾.经
(11)华.山
(12)曾.祖
目
天宇、江天、海天等。“广阔”侧重指辽远,多用在平面 链
接
方向上,形容河海、原野、田原等。
①苍茫的群山,___寥__廓___的天空,越发衬出人的微小。 只有思想,冲破躯壳,驰骋在这山峦间。
②高峻的山峰、__广__阔____的草原、奔腾的河流,都能 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2)苍茫·苍凉
[辨析]两词都有远大空阔之意。但“苍茫”侧重指
也指志趣和性情,还可以指由于主观的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敢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
栏
气势,突出指由于“私人关系”而产生的气势和情绪。
目 链
①以前我们只是以仰望的姿态尊崇毛主席是神,现 接
在看看他的少年青年,越发感觉他和我们一样,有过 _意__气_____风发,也有过年少轻狂。
②我们强调友谊的重要,但我们也要明白:友谊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下阕怎样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往事?
答:
______“__携__”__“__侣__”__“__同__学__”__,__表__明__人__物__关__系__密__切__团__结__。
_“__峥__嵘__”__“__稠__”__表__明__,__时__世_ 艰巨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 到 达 长 沙 , 并 独 自 去
护 下 , 毛 泽 东 同 志 秘 密
捕 毛 泽 东 同 志 。 在 韶 山
从 事 革 命 活 动 。 军 阀 赵
2
月 , 毛 泽 东 同 志 从 上
1925
·
长 沙 》 创 作 于 年
作者其人
•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 •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上阕:
眼
前看
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心 中抒 情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小结-1
色 彩 图绚 丽 画的 秋 景
胸
壮
怀 博
大
志的 凌
云
2、下阕:
峥 嵘 岁忆 月
豪 迈
气记
概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书法家。 •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题目解说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 公主园林后人作词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词 牌名还有“念奴娇”、“菩萨蛮”等。 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说明地点和写作内容 。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主宰国家命运的正是那些“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百侣、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问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文本赏析
上阕:分析词中描绘的湘江秋景图,包括“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红遍”“尽染”“碧透”“争流”“击”“翔”等,体会其描绘的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景。
文本赏析
提问:作者描绘这样的秋景,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景中寓情,作者通过描绘壮美的秋景,抒发了昂扬向上的情感。)
词牌来历: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花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结构: 本文在词中属于长调,分上下两片(阕)。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整体感知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 1925 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文本赏析
上阕:分析词中描绘的湘江秋景图,包括“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红遍”“尽染”“碧透”“争流”“击”“翔”等,体会其描绘的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景。
文本赏析
提问:作者描绘这样的秋景,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景中寓情,作者通过描绘壮美的秋景,抒发了昂扬向上的情感。)
词牌来历: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花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结构: 本文在词中属于长调,分上下两片(阕)。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整体感知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 1925 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1张PPT)
推敲关键词句。 3.掌握词中意象,体味词的意境。
预习作业检测
•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qìn ) (2)峥嵘岁月( zhēng róng ) (3)百舸争流( gě ) (4)怅寥廓( liáo )( kuò ) (5)挥斥方遒(qiú ) (6)浪遏飞舟( è )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 (三)词的组成:
• 1.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 2.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 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 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 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 (四)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 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3)领字后面要停顿。如:看/万山红遍;恰/ 同学少年。
(4)四字句按“二二”停顿。如:湘江/北去; 层林/尽染;
下一页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独立寒秋图
• (1)思考: • 朗读开头三句,诗人写的是什么时候,什
么地方的景色?
• 明确:秋天
橘子洲
• (2) 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 说一下
•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 (3)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 “直立”?
诗人通过种种 意象的创造和 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预习作业检测
•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qìn ) (2)峥嵘岁月( zhēng róng ) (3)百舸争流( gě ) (4)怅寥廓( liáo )( kuò ) (5)挥斥方遒(qiú ) (6)浪遏飞舟( è )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 (三)词的组成:
• 1.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 2.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 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 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 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 (四)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 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3)领字后面要停顿。如:看/万山红遍;恰/ 同学少年。
(4)四字句按“二二”停顿。如:湘江/北去; 层林/尽染;
下一页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独立寒秋图
• (1)思考: • 朗读开头三句,诗人写的是什么时候,什
么地方的景色?
• 明确:秋天
橘子洲
• (2) 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 说一下
•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 (3)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 “直立”?
诗人通过种种 意象的创造和 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 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 寒的品格。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阔背景之中,把读者带进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独立”二字既表明一个人,更 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高大伟岸、踌躇满志。 2.景物: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 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前景转入回忆。
粪土当年万户侯。 峥嵘岁月,是不平凡的革命岁月。诗人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工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作时,曾与蔡和森、何叔衡等同志一道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他们
浪遏飞舟?
创立了“新民学会”,创办了《湘江评论》,深入工矿、农村,
积极领导工农运动。
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够主宰祖国的沉浮?词人是否 做了回答?
知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
卅运动与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 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 部——韶山支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建立,广东革 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是年秋天,毛泽东从韶山前 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 触景生情,书就这首气势磅礴的革命词作。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整体感知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那么,在 毛泽东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呢?朗读这首 词,边读边思考:这首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用 一句话概括。
1.《沁园春长沙 》课件 (共1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独立寒秋图
远眺 万山红遍(群山) 静
沁 园 春
上 阕
湘江秋景图
层林尽染(群山)
近观
漫江碧透(江中) 百舸争流(江中)
景
仰视 鹰击长空(天空)
动 景
问景 谁中 主寓 沉情
浮
?
长
俯瞰 鱼翔浅底(水底)
沙
下
峥嵘岁月图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才华横溢)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战斗风貌
答 同
情 中 显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 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 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
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学习本单元,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
品的意蕴,并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 想,拥抱未来。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 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
秋天是萧瑟的,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天却如此充满生机?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震惊中 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也迅猛发展,势 如破竹。毛泽东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 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秋天,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前往广州全国农民运动讲 习 所 ,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如火如荼 的农民运动,毛泽东豪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单元导语
本单元是学生升入高中的第一个语文学习单元,在教材中起到引领作用。学生 正值青春年华,有必要对青春、青年、理想有自觉的体认,在作品的引导下对青春
有所思考,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奋发有为的人格,有利于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54张PPT)
•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
• 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 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 都要超过。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愚公移山,人定胜天 。
2、时代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 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 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毛泽东的心里充满了希望、激情,所 以他看到的秋是生机勃勃的!
3、写作意图
• 把江山写得如此壮美,就越加 突出了我们主宰大地的需要,也就 是革命的需要。这也就更加突出了 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2、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 “百舸”等
或广 博,或 宏伟, 或雄峻。 竞相向 上、生 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 极向上,昂扬奋 进的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二)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
1、并置式
看:山、林、江、舸、鹰、鱼 忆:指点、激扬、击水、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 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 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 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 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即革命领导权问 题。
这一问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或胸怀?
明确: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 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上阕小结
立
眼
前 景
看
•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
• 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 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 都要超过。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愚公移山,人定胜天 。
2、时代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 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 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毛泽东的心里充满了希望、激情,所 以他看到的秋是生机勃勃的!
3、写作意图
• 把江山写得如此壮美,就越加 突出了我们主宰大地的需要,也就 是革命的需要。这也就更加突出了 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2、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 “百舸”等
或广 博,或 宏伟, 或雄峻。 竞相向 上、生 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 极向上,昂扬奋 进的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二)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
1、并置式
看:山、林、江、舸、鹰、鱼 忆:指点、激扬、击水、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 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 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 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 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即革命领导权问 题。
这一问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或胸怀?
明确: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 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上阕小结
立
眼
前 景
看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17张PPT)
此音频来源于酷我音乐app
• 听读课文,本次的上阕和下阕分别重点描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重点描述景物 下阕重点描写人物
• 通读上阕,归纳出上阕中统领景物描写的动词。
“看”
关注其中的动词和形容词。
• “万”写出山之多。 • “遍”写出红之广。 • “层”既写出了山势的起伏,也写出随之而形成的林木的高低。 • “染”写出山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 “漫”写出湘江水面的深而宽阔。 • “透”写出江水的澄澈,水深而洁。 • “击”写出鹰飞矫健,强劲有力。 • “翔”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自由轻快游动。
• 分析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习题。 • 沁园春·雪 • 毛泽东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 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
《沁园春·雪》用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上半阙,情景交融,通过描 写壮美的北方雪景,抒发热爱、赞颂祖国大好河山之情。下半阙,融情于议,通过对古 代著名帝王的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议论,抒发革命者的豪情。
• 写壮景,抒豪情。
感谢观看!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课件创作组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3 课件
“看”
关注其中的描写角度。
• (一)远近结合: •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是远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景; • (二)俯仰结合: • “鹰击长空”是仰视,“鱼翔浅底”是俯视; • (三)动静结合: •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是静景, •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动景。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朗读这首词呢?
知人论世
——出自《孟子 ·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①指只有了解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理解一个的 行为和思想。②后指鉴别人物的好坏或议论世事的得失。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诵读感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 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2021 全国高考语文1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滋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设:不要。雨花社: 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阀。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文体知识-词
兴起于唐,盛行于宋,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这些旋律、节奏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 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 中体现,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课后作业
完成金版导学案教考衔接
部分。
> 预习第三单元:曹操《短 歌行》
“遍”——万山红得透彻之景
“染”——“层林”在秋天颜色由浅入深的变化过程
知人论世
——出自《孟子 ·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①指只有了解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理解一个的 行为和思想。②后指鉴别人物的好坏或议论世事的得失。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诵读感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 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2021 全国高考语文1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滋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设:不要。雨花社: 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阀。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文体知识-词
兴起于唐,盛行于宋,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这些旋律、节奏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 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 中体现,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课后作业
完成金版导学案教考衔接
部分。
> 预习第三单元:曹操《短 歌行》
“遍”——万山红得透彻之景
“染”——“层林”在秋天颜色由浅入深的变化过程
沁园春长沙(上课用)PPT课件
鹰
浅底轻翔的游鱼 争取自由的革命理想
鱼通过这些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
自20然24/10/1和4 社会的乐观态度和豪情壮志。46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
以壮景抒豪情
山上的“层林”,或广博,
江中的“百舸”,或宏伟, 空中的雄鹰, 或雄峻
水底的游鱼
竞相向上、 生机勃勃
从状态:
与毛泽东积 极向上, 昂扬奋进 的立意契 合。
独立寒秋图
2024/10/14
29
朗读上阕第二层,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赏 析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 )二、“看”字领起哪几句?
三、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层次分明,试分析 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四、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试分析其 妙处。
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
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
随后,又领导了驱逐
湖南督军兼省长军阀
2024/10/14
张敬尧的斗争。
9
写作背景
2024/10/14
1925年2月秋,毛泽东 同志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 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 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 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 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 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 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万类霜天竞竞自由 2024/10/14
提示:
分析写景的语言, 也就是分析精妙 的词的用法。对 于景物描写中的 静景我们往往要 注意形容词和副 词;对于动景我 们往往要注意动 词。
34
“万” “遍” 湘江秋景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象 意境 感情
万山
层林
漫江
百舸
雄鹰
游鱼
生机勃勃
壮阔绚丽
乐观热烈、奋发向上 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中寓情
怅、问——对祖国命运的关注
怅: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 慷慨的思绪。 作者也因感慨祖国山河寥廓而发出深沉的思 考: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谁主沉浮”的意思是? 谁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即革命领 导权归谁
男女同学交替朗读下阙, 思考:作者回答了上阕的问题没有?答 案是什么?
同学少年
领字
小组讨论: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 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 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展现了 诗人这些青年怎样的精神风貌? 2、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哪些字词可以体现这种情感?
这些早期的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 • • • • • • 青春年少 热情奔放 才华出众 关心国家 无畏无惧 敢于斗争
齐读,思考上、下片主要写什么 内容
• 上片: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 彩的秋景图 • 下片: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 的革命活动抒发革命豪情。
•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 些成分省略。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写作背景
• 1925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国共统一 战线已经确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 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革命该由哪个阶 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 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 习所,经过长沙,重游了他在长沙读书 时常去的橘子洲,回忆当年求学和革命 斗争生活,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 心潮激荡,豪情满怀,吟成此篇。
模仿范读,带有感情地大声自读这首词。疏
通字词的意思。
•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qì n ) (2)峥嵘岁月( zhēng róng ) (3)百舸争流( gě ) (4)怅寥廓( liáo )( kuò ) (5)沉浮( fú ) (6)挥斥方遒( qiú ) (7)浪遏飞舟( è )
沁 园 春 长 沙
词:1、又称“长短句”、“诗余”,也叫“曲
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逐渐和 音乐分离,成为一种单纯的文学体裁。 2、词有词牌,有的还有题目,题目与所写的内容 有关,而词牌则基本上与词的内容无关。但不同 的词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 押韵,都有不同的规定。 3、词的分类: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 (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 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 称三叠或四叠。
《沁园春》词牌特点
分为上下两阙,属双调 上阙13句56字,押四平韵(头、流、 由、浮) 下阙12句58字,押五平韵(游、稠、 遒、侯、舟) 属长调
听录音,小声跟读,纠正字音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 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你能感受到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词? 豪迈大气
领字
看:统领到哪一句? 万类霜天竞自由 齐读这一段描写, 思考:这七句的视角变化 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由远及近 由上自下
远眺 近看
仰望 俯瞰
由静到动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万类霜天竞自由
鱼 翔 浅 底 鹰 击 长 空流: 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 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鉴赏诗歌流程 流畅诵读 理解文意 背诵玩赏 体会韵味
理解感情
鉴赏诗歌要点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时代、写作背景 把握技巧:推敲词句、捕捉意象、体会音韵 展开想象
“意象”简释
意
创作者的 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 客观物象
诗人的 思想感情 与客观物 象融合形 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 意象的创造和 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 • • • • • • • • • • • • • • •
山上一层层树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 (1)层林尽染 满江 (2)漫江碧透 船 (3)百舸争流 万物;秋天;争 (4)万类霜天竞自由 (5)怅寥廓 感慨;宇宙的广阔 (6)谁主沉浮 主宰;盛衰 (7)峥嵘岁月稠 不平凡,不寻常;多 (8)恰同学少年 正当 风采才华 (9)风华正茂 (10)书生意气 意志和气概 正 (11)挥斥方遒 (12)指点江山 评论国家大事 (13)激扬文字 激浊扬清 (14)粪土当年万户侯 意动,把……看作粪土 (15)到中流击水 江中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16)浪遏飞舟 阻止
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有力之状 鱼翔浅底 竞自由 生命力
写出了色彩浓烈
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 突出了鱼儿自由轻快之态 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
小组交流作业: 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段景色
• 要求: • 1、意思完整,但是不能流于翻译 • 2、展开联想,可以加入自己想象的事 物,适当调整语序 • 3、注意语言的准确和优美
有感情地齐读全诗,注意语速和语调。
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实写回忆当年在此游泳的情景,既是 深情怀念,同时也虚指激励自己和一 切革命者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 革命的中流砥柱,显示了作者的豪情 壮志。
总结
• 纵观全词,诗人用词形象精炼,风格大气 豪迈,体现了一代伟人的壮烈情怀。 • 全词上阕写景,意境开阔,气魄豪迈,; 下阕抒情,胸怀博大,斗志昂扬。 • 艺术手法:上阙——景中寓情 • 下阙——情中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