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血常规检验发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

合集下载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60例,统计误差发生情况,并对误差原因、解决策略进行探讨。

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率为16.67%,发生原因和标本保存不当、抗凝剂使用不合理、采集时间不合理、送检时间长、患者本身原因有关;在血常规检验质量上,60例患者的平均分为(90.36±5.24)分。

结论: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引发误差的原因比较多,根据情况实施针对、有效的预防措施,能降低误差发生率,提高检验准确率,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解决策略血常规是临床检验科常用的检测手段,通过对患者血液成分的检测,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病情,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

但是在具体检验中,受仪器试剂、采血时间等因素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影响医生对患者的判断和治疗,甚至引发医患纠纷[1]。

因此,基于血常规检验的误差原因,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6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为对象,对常见误差发生率、误差原因和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次对象为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60例,时间段2022年2月-2023年1月。

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23-50岁,平均(38.69±5.10)岁;基础疾病:妇科疾病15例,高血压20例,糖尿病22例,其他3例。

1.2方法本组60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流程进行血常规检验,按要求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规定时间进行检查。

1.3观察项目(1)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情况。

(2)检验质量评分:用医院自制血常规检验质量评估量表,对患者的检验质量评分进行评定,满分100分,内容包括操作规范、检验等待时间等。

2结果2.1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情况60份血液标本中,检验结果出现误差10份,发生率16.67%。

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因素分析

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因素分析

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因素分析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检验血液中的各种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验结果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和治疗,因此准确性十分重要。

然而在实际检验中,常常出现一些误差因素,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分析血常规检验常见的误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标本采集和保存的误差因素1. 采集标本的不合理在采集血常规检验标本时,采血的部位、采血的方法以及采血的量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错误的采血部位和采血方法可能导致血液成分的不均匀混合,从而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而采血量不足或过多也会造成结果的波动。

2. 标本保存条件不当血常规检验标本在采集后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至检验中心进行检验,对于某些特殊指标还需要在规定的温度下保存。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保存条件不当,比如温度过高、过低或保存时间过长,都会导致标本中血液成分的改变,从而引起结果的误差。

改进措施:规范采血操作流程,进行专业培训,确保采血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强对标本保存条件的监控,建立完善的标本保存管理制度,确保标本在合适的条件下保存。

二、检验环境和设备的误差因素1. 检验仪器的使用不当血常规检验通常需要借助特定的仪器进行实验,如果使用人员对仪器操作不熟悉或者设备本身出现故障,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一些简单的检验工作中,人为失误和操作不规范也会导致结果的误差。

2. 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检验室的温湿度、气流、光照等环境条件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不符合要求的环境条件可能引起试剂的变质、仪器的不稳定等问题,导致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改进措施:加强对检验仪器的维护保养和使用培训,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检验室的环境条件,确保环境符合要求。

三、人为操作和分析的误差因素1. 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可能会误操作或者误判。

探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及提高检验质量的对策

探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及提高检验质量的对策

探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及提高检验质量的对策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常见的误差原因并提出把检验质量提高的措施。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检查的500例血液样本资料,分析误差率、导致误差出现的原因并且提出提高检验质量的措施。

结果:500例血液样本资料中有35例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占7%;漏诊率为4.4%,误诊率为2.6%;导致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不合理,其次分别为送检不及时、溶血、试管选择不当、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其他原因。

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较多,每一环节如果不加强质量控制均会导致误差。

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全面培养和监督并且加强对受检人员的宣教工作,从而把检验质量全面提高。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提高检验质量措施[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blood test process in the common cause of the error 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amination. 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choose the 500 cases of blood sample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4 to August to examine the data of the blood samples,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error rate,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est. Results:500 cases of blood sample data in 35 cases of blood samples the error,accounting for 7%,misdiagnosis rate was 4.4%,the misdiagnosis rate was 2.6%. As a result,there are errors in test specimens for specimen collection,followed by submission is not timely,hemolysis,and improper choice of test tube,test personnel do not regulate the operation and other reasons. Conclusion:there are many reasons why the error occurred in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if not every aspect of strengthening quality control will lead to error. Must carry on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and the supervision to the inspection personnel and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work to the inspection personnel,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inspection.[Key words] blood test erro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amination measures 血常规检验是充分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血液标本进行疾病诊断,从而对医生确诊患者有无疾病或者病情严重程度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常规检查,对于各个科室来说尤为重要。

在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验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然而,血常规检验结果可能会受到某些误差的影响,这些误差可能会导致诊断不准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了解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误差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误差提出的解决策略。

误差原因分析1. 抽血不合适抽血部位不当或操作不规范,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

举例而言,按揉采血部位的时间过长,或者漏抽动脉血等均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

2. 报告信号不准确由于仪器故障或人为误操作等原因,报告信号可能会失真或错位,导致错误的结果。

此外,介质的污染或老化也可能会影响仪器的准确性。

3. 数据输入错误数据输入错误是一种常见的误差,它可能会发生在抽血时、仪器操作时以及数据解读时等环节。

药物干预、疾病状态和怀孕状态等特殊情况也可能会引起数据输入错误,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数据解读错误指的是医生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解读错误。

在许多情况下,这种错误可能来自对结果的主观理解或偏见。

例如,医生可能会过分关注某个指标,而忽略其他指标的变化。

解决策略1. 抽血操作规范化要减少抽血方面的误差,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操作经验,并符合规范要求。

此外,采用一些新技术,如自动采血仪等设备,可以有效地降低抽血过程中的误差。

2. 仪器的正确使用为了保证仪器能够正常运作,医疗机构应定期维护和校准仪器。

此外,需要对仪器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

3. 坚持数据准确输入和精细化管理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管理流程,从源头上杜绝数据输入错误的发生。

例如,建立各种校对和验证机制,提高抽血采样记录和数据输入的精度;开发一些支持血常规检验数据自动处理和质量控制的计算机系统。

4. 提高数据解读的准确性医生可以通过规范化解读方法、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以及多维度的组合分析等手段来提高数据解读的准确性。

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检验项目。

在基层医院中,血常规检验是非常常见的检验项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误差的发生。

本文将从常见误差原因出发,分析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的误差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采血误差采血是血常规检验的第一步,采血时的误差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检验结果。

常见的采血误差包括采血位置的不正确、采血管的不干净、采血后未及时涂片、抽满血管未松脱收紧等。

因此,解决采血误差的方法是:采样前仔细检查病人信息,选择正确的采血位置,使用干净的采血管取样,并且采血后第一时间进行涂片,确保采血管内的血液没有凝结。

二、操作误差操作误差是由技术操作不规范或不专业引起的。

在人工计数时,人员的操作技巧水平、操作经验、眼睛疲劳等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而在自动计数中,仪器本身的精度、使用年限、质量等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解决操作误差的方法是:引入高质量的自动计数仪器,提升人员操作技能水平,保证仪器使用质量。

三、质控误差质控误差是由于质控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仪器校准不及时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解决质控误差的方法包括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制定标准检验流程,严格执行质控规程,随时检查仪器的校准状态,并且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

四、样本误差在血常规检验中,样本的误差可能来自于血样采集、运输、处理、保存等流程的各个环节。

因此,解决样本误差的方法是:选取合适的采血容器,采血时避免侵犯肌肉等组织,及时送达实验室,保持样本的保存环境。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加强员工培训、选用合适的设备等一系列措施,就能够有效地减少误差的发生,提升检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探析血常规检验发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

探析血常规检验发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

探析血常规检验发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发表时间:2016-02-26T15:04:21.183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刘宁[导读]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检验科血常规检验的计数检测包含很多项内容,其中有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

刘宁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北京102600【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原因与解决措施.方法选取300例血液标本,利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在标本放置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采血部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条件下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从标本的不同放置时间而言,立即检测、2h末检测、4h末检测在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上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室温存储与冰箱存储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静脉血采集的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末梢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末梢血,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人员要明确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措施对检测质量进行控制,提高血常规检验准确度. 【关键词】血常规; 误差; 解决方法【Abstract】ObjectiveCausesandRemedybloodtesterroroccurred.MethodsSelect300casesofbloodsamples,automaticbloodanalyzerusingthefollowingsampleplacedindifferenttimes,indifferentpartsoftheconditionofbloodfortesting,andtheothertose 200cases,occurredunderdifferentconditionsinvestigatebloodtesterrorHappening.Results①samplesfromdifferentplaceintermsoftime,immediGatelydetected,2hlatedetection,4hlatedetectioninhemoglobin,plateletcount,redbloodcellcount,whitebloodcellcount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mpariGson(P <0.05)onthetestresults.N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bloodtestresults②storedatroomtemperatureandstoredintherefrigerator,notstatisticallysigGnificant(P>0.05).③bloodplateletcounttestresultscollected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peripheralblood,whitebloodcellcountislessthantheperipheralblood,comparedtostatisticallysign <0.05).ConclusionFactorsaffectingbloodtestpersonneltoclearthebloodtestresults,andtotakemeasurestodeGtectqualitycontrol,improvetheaccuracyofbloodtests.【Keywords】Blood; Error;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97-02血常规检验的计数检测包含很多项内容,其中有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等,这种检测方式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可被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能够为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1].目前,我国的血常规检验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临床检验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提高血常规检验的精确性,有利于取得理想的检验效果,提高疾病检出准确率.本文主要分析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原因与解决措施,选取300例血液标本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科体检的健康人群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63例,女性137例,年龄在21至76岁间,平均年龄(43.92±6.27)岁.共收集血液标本300份,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例,利用同一台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进行检测.不同时间检测组:100例样本均立即检测,2h末检测,4h末检测;不同温度环境下检测组:100例样本首先给予室温立即检测,然后置冰箱(2-8°C)2h检测.不同采血部位检测组:100例样本均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分别检测.1.2检测方法利用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检测观察对象的血液标本,使用仪器原装配套试剂.所有血常规样本(静脉及末梢)均采用含EDTA 抗凝剂的试管.血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的产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试剂、人为、仪器、生理等因素,在血常规检验中,要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分析标本测定时间、标本保存、标本采集等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1.3观察指标观察血液标本在放置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采血部位不同情况下的检验结果,并进行对比.1.4统计学方法收集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资料,不同类型数据资料给予不同检验方法,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P<0.05表明数据对比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标本不同放置时间的检验结果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从标本的不同放置时间上看,立即检测、2h末检测、4h末检测的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对比均有较大差异,三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h末的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立即检测与2h末检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3.1血常规检查的误差产生影响因素分析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检查方式,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必须合理控制每个检验环节的工作,提高检测质量[2].从采集方法上看,血常规检验在标本采集中,包含末梢采血法、静脉采血法两种,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静脉血采集的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末梢血,而白细胞计数低于末梢血.与静脉血管相比,末梢血管管径比较狭窄,局部温度偏低,血液循环不佳,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血液成分局部沉积相关,临床研究认为,静脉采血法的检验效果更好[3].经研究发现,冰箱存储、室温存储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并无太大差异.这可能是血液在采集过程中,溶血剂加入后产生了作用,溶液白细胞膜,溢出大部分胞质,缩小了细胞体积,仅仅剩下部分颗粒或者核.在冰箱存储、室温存储条件下,若颗粒、核变化不大,则检测结果不会受到太大影响[4].从检测时间上看,即刻检测的白细胞计数高于2h末、4h末检测结果,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低于2h末、4h末检测结果,这表明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增加后,血小板会出现粘附、聚集、沉积等现象,发生肿胀的情况,结构产生变化.为此,当采集标本后,必须立即送检,防止标本变质.3.2提高血常规检测质量的措施在血常规检验中,操作人员要合理存放血液标本,将标本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当采集标本后,需尽早送检,标本的采集要选择静脉采血法,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血常规检验对操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拥有专业综合素养,严格按照血常规检验标准执行操作,使误差减少[5].检验人员不仅要拥有丰富理论知识,还需拥有实践经验,了解血液病理的临床意义.医院需加强对血常规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对检验内容进行宣教,针对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医护人员要善于总结,防止同样错误再次发生[6].医院要派遣专人对血液标本进行管理与保护,对血常规检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了解血细胞特性,检验人员需充分了解基础医学知识,明确血常规检验、临床现象两者间的关系,意识到血常规检验环节的重要性,注重对各个3讨论3.1血常规检查的误差产生影响因素分析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检查方式,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必须合理控制每个检验环节的工作,提高检测质量[2].从采集方法上看,血常规检验在标本采集中,包含末梢采血法、静脉采血法两种,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静脉血采集的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末梢血,而白细胞计数低于末梢血.与静脉血管相比,末梢血管管径比较狭窄,局部温度偏低,血液循环不佳,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血液成分局部沉积相关,临床研究认为,静脉采血法的检验效果更好[3].经研究发现,冰箱存储、室温存储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并无太大差异.这可能是血液在采集过程中,溶血剂加入后产生了作用,溶液白细胞膜,溢出大部分胞质,缩小了细胞体积,仅仅剩下部分颗粒或者核.在冰箱存储、室温存储条件下,若颗粒、核变化不大,则检测结果不会受到太大影响[4].从检测时间上看,即刻检测的白细胞计数高于2h末、4h末检测结果,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低于2h末、4h末检测结果,这表明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增加后,血小板会出现粘附、聚集、沉积等现象,发生肿胀的情况,结构产生变化.为此,当采集标本后,必须立即送检,防止标本变质.3.2提高血常规检测质量的措施在血常规检验中,操作人员要合理存放血液标本,将标本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当采集标本后,需尽早送检,标本的采集要选择静脉采血法,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血常规检验对操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拥有专业综合素养,严格按照血常规检验标准执行操作,使误差减少[5].检验人员不仅要拥有丰富理论知识,还需拥有实践经验,了解血液病理的临床意义.医院需加强对血常规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对检验内容进行宣教,针对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医护人员要善于总结,防止同样错误再次发生[6].医院要派遣专人对血液标本进行管理与保护,对血常规检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了解血细胞特性,检验人员需充分了解基础医学知识,明确血常规检验、临床现象两者间的关系,意识到血常规检验环节的重要性,注重对各个环节的细节处理,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度,以便取得理想的检验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采血部位、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不同,则血常规指标检验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这表明采血部位、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均属于血常规检验误差产生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检验准确性,检验人员要明确血常规检验技巧,及时将标本送检,合理选择采血部位与方式,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检验人员需对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做好分析前与分析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将误差降至最低.血常规检验对于多种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提高血常规检验水平与质量,有利于尽早诊断患者病情,为其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1] 付俊玲.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以提高检验质量[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1):55-56. [2] 彭鹏,闫晓琳.血常规检验中的常见误差观察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15):172-174. [3] 张振岳,吴海霞.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2(02):16-17. [4] 庄祥龙,梁双吟,李小芸.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42-43. [5] 徐凤华.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9(19):160-161. [6] 孙永翠.对导致血常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原因的调查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8):50-51.。

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基层医院的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项检查,它可以为医生提供患者体内的血液情况,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由于各种原因,血常规检验结果可能存在一些误差,这会影响到临床医生对患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

了解血常规检验可能存在的误差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于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

一、常见误差原因分析1.采血过程不规范在基层医院,由于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规范程度不一,可能导致采血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采集的血样不足、血液凝固不及时、混入外部物质等,这会影响到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2.标本处理不当采集到的血液标本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保存,以防止血液成分的改变和血液凝固的影响。

如果在标本处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比如保存时间过长、温度不适宜等,都有可能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的误差。

3.实验操作技术不熟练基层医院的实验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可能会参差不齐,如果实验操作不熟练,容易发生操作失误或者操作规程不规范,都有可能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的误差。

4.设备故障基层医院的实验室设备通常相对简单,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可能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这就会增加设备的故障概率,从而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的误差。

5.外界环境干扰外界环境因素对实验室工作也有影响,比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解决对策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规范的采血操作流程和技术要领,确保采血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对标本的正确处理和保存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医护人员对标本处理流程和保存条件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血常规检验标本的质量。

3.加强实验操作规范4.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医院需要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设备故障的概率。

医院需要加强实验室环境的管理和控制,保持实验室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干扰。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常规检查之一,它通过分析血液中的成分和指标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误差,这就需要对误差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误差原因分析1. 采血技术不当采血技术不当是导致血常规检验误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采血过程中,如果采血管的采血技术不熟练,可能会导致血球破坏、凝血或稀释等问题,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血标本的保存和运输条件不符合要求血标本的保存和运输条件对检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如果血标本保存时间过长、存放温度不符合要求或者在运输过程中受到震动、挤压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血常规检验的误差。

3. 试剂及仪器的质量不良试剂及仪器的质量不良也是导致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原因之一,一些不合格的试剂或仪器可能会使检验结果产生偏差,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 人为操作失误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如果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操作,可能会导致试剂配制、标本加工等环节出现错误,从而使检验结果产生误差。

5. 样本的污染在采血、保存和加工过程中,如果样本受到外界的污染,比如细菌感染等,都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解决策略研究1.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为了确保采血技术的准确性,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其采血技术的水平,从而减少因采血技术不当导致的误差。

2. 加强对标本保存和运输条件的管理医疗机构需要建立标本保存和运输的管理规范,并严格执行,确保血标本的保存和运输条件符合要求,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 选择优质的试剂和仪器医疗机构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应选择优质的试剂和仪器,避免使用不合格的试剂或仪器,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精准度。

4. 设立质控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质控制度,对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每一个操作流程都正确无误,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误差。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造成误差的原因及措施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造成误差的原因及措施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造成误差的原因及措施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与相应的解决措施。

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临床检验发生误差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与相应的解决措施。

结果导致临床常规检验发生误差的原因有实验试剂与仪器的不合理使用,样品的合理采集与保存,在操作的过程中检验人员的不规范操作。

结论通过对临床常规检验人员进行培训与监督能够有效的避免临床血常规检验发生误差,进而有效的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标签: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解决对策;样品采集;规范操作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中最简单的基本血液检查,血常规检验也称之血细胞检验,是对血液中的部分细胞进行检验,对血液中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与其他项目进行计数检查分析[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50例就诊患者的新鲜EDTA-2K的抗凝血常规标本2ml,对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与相关数据进行测定。

1.2试剂与仪器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所生产的Advia2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使用仪器配套的试剂。

质控品为Advia2120配套进口质控(批号:TP22081,TP2102),每天质控在控[2]。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进行?字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 <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温度所导致的影响一般血液分析要求的室温条件是8~25℃,根据研究表明,使用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在室温环境8 h内进行检测,能够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3],为了探讨温度给检测结果所导致的影响,即将血液样本分别在常温状态下进行保存与在4℃状态下进行冷藏,且在48 h内对血液样本进行了6次检验。

常温状态下的白细胞数量为(8.16±1.25)×109/L,红细胞数量为(4.35±0.72)×1012/L,血小板的数量为(213±0.8)×109/L,血红蛋白的数量为(118±4.52)g/L。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的各项指标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出现误差,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检验前的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1. 采集样本不当:如果采集的样本不是全血或者样本中有凝血物,则会影响到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解决策略是在采集样本前,进行相应的培训,确保采样员具备正确的采样技巧,并且使用适当的采样器具。

2. 样本保存不当:在样本采集后,如果存放的时间过长或者存放的温度不符合要求,也会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不准确。

解决策略是确保样本在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并统一制定样本保存的温度和时限,严格执行。

3. 患者因素:患者可能有一些特殊情况,如过度紧张、有药物干扰等,也会影响到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解决策略是在采样前充分沟通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二、检验中的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1. 仪器操作不当:不正确的仪器操作可能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的误差,如未校准仪器、样本加液量错误等。

解决策略是提供仪器操作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定期检查和校准仪器。

2. 试剂使用不当:试剂的质量和使用方法也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解决策略是选择合格的试剂,并根据供应商的要求正确使用,避免试剂过期或者操作失误。

3. 校准和质控问题: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校准和质控步骤至关重要。

如果没有正确进行校准或者质控,结果的准确性将无法保证。

解决策略是制定详细的校准和质控方案,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一次检验都能够准确可靠。

三、结果分析的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1. 数据记录不准确:在记录血常规检验结果时,如果有错误的数据输入或者计算,将导致结果的误差。

解决策略是在结果记录过程中,进行双人核对,并建立完善的记录系统,方便结果的后期查询和校对。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血常规检验作为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在疾病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误差,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误差可能来自于标本采集、实验操作以及仪器故障等方面,因此对这些误差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解决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机构对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研究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的原因以及解决策略,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存在的误差来源,为进一步提升临床检验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血常规检验误差的解决策略的研究,将有助于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质控体系,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存在的常见误差原因,探讨解决策略,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揭示标本采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探讨实验操作不当导致的误差,以及仪器故障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们也希望通过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如提高标本采集质量、加强实验技术培训、完善质控体系等措施,以降低误差发生的概率,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无误。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可以为临床医学实践提供更加可靠的检验结果,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规检验之一,对于患者的健康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常常会出现各种误差,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原因。

1. 标本采集过程中的误差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标本采集过程中的误差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

不规范的采集方法、不洁净的采集器具、采集过程中的污染等都会导致标本质量不佳,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实验人员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引起误差。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中最基础的检验之一,对于很多疾病的筛查和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存在误差,严重影响了检验质量和医疗诊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的原因和解决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一、常见误差原因分析1. 自然因素干扰自然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从而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干扰。

例如,高温、低温或湿度过高等环境条件下,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导致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值的偏差。

血常规检验中血样提取的方法、氧气暴露时间等操作因素会导致红细胞容积分布、血细胞计数等指标数据的变化。

此外,由于人体内存在其他生理状态和疾病状态,如代谢状态、炎症过程、肝肾功能等情况都会对血常规检验产生干扰。

3. 仪器设备因素干扰现代医疗检验设备大多采用自动化检测方式,但由于仪器设备本身的结构、设计、性能等各方面因素,如光源的稳定性、管路的堵塞、机械损伤的影响等,容易导致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

此外,不同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标准也有可能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 操作人员技术操作的影响操作人员技术操作熟练度和操作规范性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密切相关,不合适和不规范的操作常常导致血常规检验产生误差。

其中,职业技能、操作动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是操作人员的关键能力,娴熟的操作能力才能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解决策略研究为了控制自然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的干扰,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尽可能选择气温恒定、湿度稳定的空间进行检测;保持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干燥和清洁;在操作过程中避免氧气的暴露时间过久等。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前,应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和身体状态进行评估和分析,尽量控制疾病的影响。

如,对于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可以在体外进行分离和处理,避免干扰检测结果;对于肝肾功能不佳的患者,可以调整检测方案,减少不必要的化学物质消耗。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常规化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和对策。

方法:采用BC5600型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2022年8月~2023年3月某医院42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样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温度、放置时间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结果:其中261例血液常规检测中有异常,误报率为6.2%;4℃贮藏的样品,与常温贮藏的样品相比,其各项指标稍有降低,但与常温贮藏的样品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随放置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白细胞计数(WBC)降低。

结论:血常规检查中的误差主要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定期的考核来降低误差的产生,并且要定期的评估仪器的性能,以避免仪器的失误。

关键词:血常规;误差分析;解决策略引言:在医院诊断和治疗中,血常规是最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可以对病人的血细胞状况进行分析,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

血常规的结果一般都是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会直接影响到医生对病人病情的把握,从而引起医疗纠纷。

所以,对血常规检验进行误差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临床工作中,找到正确的处理误差的方法,降低错误出现的几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

对血液常规检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22年8月~2023年3月某医院420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其进行了体格检查,并确认其体格在健康范围内。

有2874名男性和1326名女性进行体检;患者的年龄在19-47岁之间。

1.2方法1.2.1血常规检测及误差分析(1)血常规检测所有的受试者都采集了3mL的晨空腹静脉血,将保存在室温下的样本,另外提取3mL,并将其放到血常规专用抗凝管中。

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基层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负责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在基层医院中,血常规检验是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之一,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由于各种原因,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对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检验质量和临床诊疗水平。

一、样本采集误差1. 采样器材不合格:由于基层医院资源有限,可能会使用质量不符合标准的采血针、采血管等,这些采样器材可能会造成血样污染,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解决对策:医院应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采样器材,并严格执行采样器材的消毒和清洁规范,确保采样器材的质量和清洁度。

2. 采样不规范:采血时未按规范操作,可能会导致血样过多或过少,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解决对策:医院应对医护人员进行规范的采样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采样技巧,并在采血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二、标本处理误差1. 血样保存不当:血样保存时间过长或保存条件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血细胞的变性和溶解,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血样混淆:由于人为原因,在标本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血样标签混淆,导致检验结果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

解决对策: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标本管理制度,规定标本采集、处理和保存的程序,确保标本和患者信息一一对应,并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标本管理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三、检验过程误差1. 检验仪器故障:基层医院的检验设备可能存在老化、磨损等问题,导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解决对策:医院应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设备,并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流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 检验人员技术水平不足:由于基层医院的技术人员可能受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限制,可能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解决对策:医院应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血常规检验的操作技术。

血常规检验中误差问题如何解决

血常规检验中误差问题如何解决

在临床血液检验中,血常规是最基本的检测项目之一。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应用,对检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检验误差是影响血液检验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检验结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从血常规检查中出现的误差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检测中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血常规是血液标本通过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而获得的数据,其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大项指标,其中包括了三种形态即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

此外还包含了三个数值即白细胞分类、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

一、检测误差检测误差。

是指在血常规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仪器或试剂本身的误差而导致的误差。

这种误差在血常规检测中比较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检测仪器误差:检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元件损坏、老化、漂移等原因,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血球计数仪中的电子计数器出现故障,会导致血小板计数过高或过低等问题,从而影响临床判断。

2.试剂误差: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如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白细胞分类试剂等均存在误差。

例如,血红蛋白测定试剂可能受到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的误差。

3.操作误差:在检测过程中,经手操作人员的误差也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实验室操作误差实验室操作误差。

是指在血常规检测过程中由实验室工作人员人为因素所引起的误差。

这种误差普遍存在于检测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操作规范不严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如果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例如操作者没有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上的方法进行操作,或者没有按照操作系统提示进行操作等,都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2.操作顺序不当: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如果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例如某些检测项目或者检测方法按照错误的顺序进行操作,或者操作者没有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操作,都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3.操作技能不足: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如果技能水平不足,例如面对样本杂质较多时没有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或者没有及时校准检测仪器等,都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血常规检验中误差问题如何解决

血常规检验中误差问题如何解决

血常规检验中误差问题如何解决血常规检查在临床诊断当中尤为常见,首先医护人员会收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将其送往检验科进行检验,从而分析检验的数据,通过跟参考值进行对比能够有效诊断和鉴别患者疾病,为患者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在血常规检查过程当中主要包含了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及平均红细胞等。

因此,血常规检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当中,同时也是最为常见的检查方式之一,能够为患者的诊断以及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但是,就当前血常规检查实际情况来看,其检验误差相对较高,导致出现误差的因素较多,这对后续的检验质量和诊断准确率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那么在血常规检查过程当中会有哪些因素影响检验误差呢?1血常规检验中导致误差出现的因素1.1 体检者因素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查前,医护人员都会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而对于部分体检者来说,在正式血常规检查前没有严格按照医务人员的叮嘱进行。

例如:血常规检查通常会在上午进行,医护人员要求患者在前一日晚饭后要保持进食进水状态,同时严格饮食,在进行检验前要禁止服用对于检验结果会产生影响的药物,同时避免参加剧烈运动的。

如患者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保持禁食、禁食的状态,那么会使血常规检查中某一项指标与实际情况不符,从而会出现检验误差。

对于女性体检者来说,在体检前如果其属于内分泌失调的状态,那么对于血常规检验也会产生相应影响。

除此之外,如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验前心理状态波动较大时,那么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1.2 血液标本采集时间不科学由于人体在不同时间机体各项机能也存在较大差异,如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不具备科学性的特点,那么也会影响检验结果,从而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1.3 血液标本处置不当由于患者经过了血常规检查后,医护人员对于血液标本处置不当,从而影响了血液标本的抗凝浓度,导致血液样本实际处置情况与相关规定要求差距较大,进一步影响了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

血常规检验中误差问题怎样解决

血常规检验中误差问题怎样解决

血常规检验中误差问题怎样解决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一项基础检验,它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但是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血常规结果也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这将直接影响后续的诊疗方案。

为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血常规检验误差的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一、血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1. 体检者自身因素(1)检验前饮食、运动等不当体检者在进行血常规检验前,如果饮食不当,例如检验前夜晚大鱼大肉,或者检验前进食过多高脂肪食物,都可能通过影响血液成分而导致血常规结果出现错误。

此外,在采血前进行大量运动,也可能使机体代谢旺盛,影响血液中的酶、蛋白质、脂肪等成分,从而影响血常规的准确性。

具体来说,检验前进行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红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的假性结果。

(2)心理状态波动当体检者在进行血常规检验前心理状态波动较大时,也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这是因为精神紧张会使得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继而影响白细胞数;情绪不佳也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血细胞数量减少。

严重的心理压力还可以使红细胞增殖素分泌失调,继而降低红细胞生产。

因此,如果体检者检验前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血常规的准确性。

(3)内分泌失调等女性体检者如果存在严重的内分泌失调,例如更年期综合征、闭经后骨质疏松,都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功能,进而导致血细胞计数出现异常。

此外,女性月经来潮期也会使红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计数升高,如果在此时进行血常规检验,也很容易造成结果误差。

除内分泌失调外,患有贫血、白血病等造血系统疾病的体检者,其自身血液成分和细胞计数就存在异常,这也是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2. 血液标本采集不当(1)采集时间不科学人体生理功能在一天之内存在规律性的起伏变化,如果选择不科学的时间点采集血液标本,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例如,白细胞数在早上较低,到了中午则上升;而淋巴细胞在早上较高,到了晚上则下降。

浅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浅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浅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间12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误差分析。

结果: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主要包括:检测方法的差异、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的差异以及存放温度的差异等;引起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仪器因素、试剂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

结论:临床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血液检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检验人员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进行血常规检验,采取合理的检验方法,确保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的合理性,对血液样本存放温度进行调整,以此解决血常规检验中的常见误差,降低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发生率。

标签: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解决策略血常规检验,实质上就是血细胞检验,主要目的是定量检验分析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等,是现阶段临床上一种比较简便的血液检验方式[1]。

血常规检验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临床上某种疾病的诊断是否合理,因此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2]。

就目前来看,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造成血常规检测误差状况,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与实际状况存在偏差,严重影响疾病诊断[3]。

本文主要针对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间12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误差分析,所有患者的血液抽取量均为2ml,年龄在1岁-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2.7)岁。

1.2 方法集中检验12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分析血液样本保存温度、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等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x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P <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血液样本保存温度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血液样本保存要求室内溫度保持在8-25℃范围内。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目的对血常规检验中的常见误差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对策进行探讨,为减小临床血常规检验误差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

方法选取6 0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4年1月—2015年7月。

采集这6 000名受检者的外周静脉血液,制成6 000份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血液标本进行统计,对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

结果 6 000份血液标本中,有600份血液标本出现误差,误差率为10%。

分析发现,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为受检者自身因素、血液标本采集时间不合理、血液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送检时间过长以及抗凝剂浓度不合格等;根本原因为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包括血液标本采集时间不合理、血液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送检时间过长,所占比例为84.67%。

结论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加强受检者的血常规检验意识,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应制定血液标本保存温度、送检时间以及抗凝剂浓度的统一标准,有利于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减少血常规检验误差。

标签: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对策Routine Blood Test in the Analysis of Common Error Causes and Solution StrategyXING Mei-rongMudanjiang Ci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eck-up Mudanjiang,Heilongjiang Province,157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e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of common error analysis,and explore the measures,provide reference guidance for reducing clinical routine blood test error. Methods 6000 healthy person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from January 2014 to July ~2015. In peripheral vein blood collection the 6000 subjects made 6000 specimens of blood,blood routine test,to test the blood specimens of error statistics,of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appear error analysis,and to explore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Results 6000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600 blood samples,the error rate was 10%.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causes of the error in the routine blood test mainly subjects own factors,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time is not reasonable,blood specimens preserved improper,blood specimens of inspection time is too long and anticoagulant concentration unqualified etc. preservation,improper blood specimen time is too long;the root cause for the inspector’s operation is not standardized,including time of blood sample collection is not reasonable,blood specimens,the proportion of 84.67%.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 the subjects of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consciousness,standard operation of the medical staff,enhanc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the medical staff,should makethe blood specimen storage temperature,inspection time and concentration of anticoagulant uniform standards,can help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blood routine test,blood test error reduction.[Key words] Blood test;Error;Reason;Countermeasure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主要是对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血常规检验发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发表时间:2016-02-26T15:04:21.183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刘宁[导读]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检验科血常规检验的计数检测包含很多项内容,其中有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

刘宁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北京102600【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原因与解决措施.方法选取300例血液标本,利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在标本放置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采血部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条件下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从标本的不同放置时间而言,立即检测、2h末检测、4h末检测在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上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室温存储与冰箱存储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静脉血采集的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末梢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末梢血,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人员要明确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措施对检测质量进行控制,提高血常规检验准确度. 【关键词】血常规; 误差; 解决方法【Abstract】ObjectiveCausesandRemedybloodtesterroroccurred.MethodsSelect300casesofbloodsamples,automaticbloodanalyzerusingthefollowingsampleplacedindifferenttimes,indifferentpartsoftheconditionofbloodfortesting,andtheothertose 200cases,occurredunderdifferentconditionsinvestigatebloodtesterrorHappening.Results①samplesfromdifferentplaceintermsoftime,immediGatelydetected,2hlatedetection,4hlatedetectioninhemoglobin,plateletcount,redbloodcellcount,whitebloodcellcount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mpariGson(P <0.05)onthetestresults.N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bloodtestresults②storedatroomtemperatureandstoredintherefrigerator,notstatisticallysigGnificant(P>0.05).③bloodplateletcounttestresultscollected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peripheralblood,whitebloodcellcountislessthantheperipheralblood,comparedtostatisticallysign <0.05).ConclusionFactorsaffectingbloodtestpersonneltoclearthebloodtestresults,andtotakemeasurestodeGtectqualitycontrol,improvetheaccuracyofbloodtests.【Keywords】Blood; Error;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97-02血常规检验的计数检测包含很多项内容,其中有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等,这种检测方式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可被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能够为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1].目前,我国的血常规检验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临床检验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提高血常规检验的精确性,有利于取得理想的检验效果,提高疾病检出准确率.本文主要分析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原因与解决措施,选取300例血液标本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科体检的健康人群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63例,女性137例,年龄在21至76岁间,平均年龄(43.92±6.27)岁.共收集血液标本300份,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例,利用同一台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进行检测.不同时间检测组:100例样本均立即检测,2h末检测,4h末检测;不同温度环境下检测组:100例样本首先给予室温立即检测,然后置冰箱(2-8°C)2h检测.不同采血部位检测组:100例样本均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分别检测.1.2检测方法利用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检测观察对象的血液标本,使用仪器原装配套试剂.所有血常规样本(静脉及末梢)均采用含EDTA 抗凝剂的试管.血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的产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试剂、人为、仪器、生理等因素,在血常规检验中,要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分析标本测定时间、标本保存、标本采集等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1.3观察指标观察血液标本在放置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采血部位不同情况下的检验结果,并进行对比.1.4统计学方法收集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资料,不同类型数据资料给予不同检验方法,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P<0.05表明数据对比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标本不同放置时间的检验结果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从标本的不同放置时间上看,立即检测、2h末检测、4h末检测的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对比均有较大差异,三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h末的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立即检测与2h末检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3.1血常规检查的误差产生影响因素分析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检查方式,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必须合理控制每个检验环节的工作,提高检测质量[2].从采集方法上看,血常规检验在标本采集中,包含末梢采血法、静脉采血法两种,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静脉血采集的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末梢血,而白细胞计数低于末梢血.与静脉血管相比,末梢血管管径比较狭窄,局部温度偏低,血液循环不佳,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血液成分局部沉积相关,临床研究认为,静脉采血法的检验效果更好[3].经研究发现,冰箱存储、室温存储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并无太大差异.这可能是血液在采集过程中,溶血剂加入后产生了作用,溶液白细胞膜,溢出大部分胞质,缩小了细胞体积,仅仅剩下部分颗粒或者核.在冰箱存储、室温存储条件下,若颗粒、核变化不大,则检测结果不会受到太大影响[4].从检测时间上看,即刻检测的白细胞计数高于2h末、4h末检测结果,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低于2h末、4h末检测结果,这表明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增加后,血小板会出现粘附、聚集、沉积等现象,发生肿胀的情况,结构产生变化.为此,当采集标本后,必须立即送检,防止标本变质.3.2提高血常规检测质量的措施在血常规检验中,操作人员要合理存放血液标本,将标本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当采集标本后,需尽早送检,标本的采集要选择静脉采血法,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血常规检验对操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拥有专业综合素养,严格按照血常规检验标准执行操作,使误差减少[5].检验人员不仅要拥有丰富理论知识,还需拥有实践经验,了解血液病理的临床意义.医院需加强对血常规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对检验内容进行宣教,针对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医护人员要善于总结,防止同样错误再次发生[6].医院要派遣专人对血液标本进行管理与保护,对血常规检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了解血细胞特性,检验人员需充分了解基础医学知识,明确血常规检验、临床现象两者间的关系,意识到血常规检验环节的重要性,注重对各个3讨论3.1血常规检查的误差产生影响因素分析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检查方式,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必须合理控制每个检验环节的工作,提高检测质量[2].从采集方法上看,血常规检验在标本采集中,包含末梢采血法、静脉采血法两种,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静脉血采集的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末梢血,而白细胞计数低于末梢血.与静脉血管相比,末梢血管管径比较狭窄,局部温度偏低,血液循环不佳,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血液成分局部沉积相关,临床研究认为,静脉采血法的检验效果更好[3].经研究发现,冰箱存储、室温存储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并无太大差异.这可能是血液在采集过程中,溶血剂加入后产生了作用,溶液白细胞膜,溢出大部分胞质,缩小了细胞体积,仅仅剩下部分颗粒或者核.在冰箱存储、室温存储条件下,若颗粒、核变化不大,则检测结果不会受到太大影响[4].从检测时间上看,即刻检测的白细胞计数高于2h末、4h末检测结果,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低于2h末、4h末检测结果,这表明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增加后,血小板会出现粘附、聚集、沉积等现象,发生肿胀的情况,结构产生变化.为此,当采集标本后,必须立即送检,防止标本变质.3.2提高血常规检测质量的措施在血常规检验中,操作人员要合理存放血液标本,将标本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当采集标本后,需尽早送检,标本的采集要选择静脉采血法,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血常规检验对操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拥有专业综合素养,严格按照血常规检验标准执行操作,使误差减少[5].检验人员不仅要拥有丰富理论知识,还需拥有实践经验,了解血液病理的临床意义.医院需加强对血常规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对检验内容进行宣教,针对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医护人员要善于总结,防止同样错误再次发生[6].医院要派遣专人对血液标本进行管理与保护,对血常规检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了解血细胞特性,检验人员需充分了解基础医学知识,明确血常规检验、临床现象两者间的关系,意识到血常规检验环节的重要性,注重对各个环节的细节处理,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度,以便取得理想的检验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采血部位、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不同,则血常规指标检验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这表明采血部位、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均属于血常规检验误差产生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检验准确性,检验人员要明确血常规检验技巧,及时将标本送检,合理选择采血部位与方式,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检验人员需对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做好分析前与分析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将误差降至最低.血常规检验对于多种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提高血常规检验水平与质量,有利于尽早诊断患者病情,为其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1] 付俊玲.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以提高检验质量[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1):55-56. [2] 彭鹏,闫晓琳.血常规检验中的常见误差观察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15):172-174. [3] 张振岳,吴海霞.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2(02):16-17. [4] 庄祥龙,梁双吟,李小芸.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42-43. [5] 徐凤华.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9(19):160-161. [6] 孙永翠.对导致血常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原因的调查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8):5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