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财政收入财政学.doc

合集下载

财政学第三章 财政职能

财政学第三章 财政职能
入分配。 3.通过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公平地区间的收
入分配。
第三节 经济稳定增长职能
第三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一、财政稳定经济增长职能的含义 (一)概念
是政府运用税收、公债、转移性支出、 投资等财政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的有机 关联和相互影响,来调节和控制社会需 求的总量和结构,使之与社会供给相适 应,促使经济增长过程持续稳定的职责 和功能。
第三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二)经济稳定增长包含多种含义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国际收支平衡 4、适度的经济增长率
第三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二、财政经济稳定增长职能的内容 (一)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实现经济总
量平衡。 1、解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问题。 2、解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问题。
第三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费性支出,来调整社会需求结构中投资 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过热的状态,实现 社会总供求结构均衡。
(二)调节供求结构,实现经济结构平衡。 1、解决消费不足投资过旺的问题。 2、解决投资不足消费过旺的问题。
第三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三、财政经济稳定增长职能的实现手段
(一)实现供求总量均衡的对策(总量政 策) 1、通过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实现 相机抉择调节机制是根据社会供求矛 盾的具体表现,灵活选择财政政策手段 及实现方式,调节社会供求关系,稳定 经济增长的机制。
是指财政作为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按照社会公平的原则要求,改变和调整 个人收入的市场分配结果,以缩小收入 差距,协调各种利益分配关系,促进社 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职责和功能。
第二节 收入分配职能
(二)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洛伦兹曲线 和基尼系数




A
B
X

《财政学》财政收入规模及构成(一般公共收入)

《财政学》财政收入规模及构成(一般公共收入)

一、分析政府的财政收入本质上主要是来自社会的剩余产品,剩余产品越多,政府才有可能获得更多收入。

社会剩余产品的数量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生产力越高,剩余产品越多,政府的财政收入才能更多。

二、财政收入概述1. 财政收入的含义政府收入是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筹措到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保障。

2. 财政收入的分类财政收入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为便于分析,有必要按一定的标准对财政收入加以分类。

政府收入分类是将各类政府收入按其性质进行归类和层次划分,以便全面、准确、明细地反映政府收入的总量、结构及来源情况。

(1) 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这是以财政收入的形成依据为标准划分的财政收入类型。

收入依据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同,一般有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公共收费和其他收入等形式。

(2) 按财政收入的来源分类按财政收入的具体来源进行分类,有助于充分认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把握经济活动及其结构对财政收入规模及构成的决定作用,以及财政收入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按财政收入来源对财政收入进行分类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一是按财政收入来源的所有制结构标准,分为国有经济收入、股份制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

二是按财政收入来源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可分为工业部门收入、农业部门收入、商业部门收入和其他部门收入等;同时也可分为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产业收入、第三产业收入等。

三是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地区结构,分为各区域或行政区划提供的财政收入。

(3) 按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分类财政收入是货币形态的社会产品价值,从它的价值构成看,不外是C、V、M三个部分。

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剩余产品价值M中包括税金、企业利润和用剩余产品价值支付的费用(如利息)。

其中主要是税金和企业利润。

V是指以劳动报酬的形式付给劳动者个人的部分。

从目前来看,V虽构成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但它在全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财政与税收教案——财政收入概述

财政与税收教案——财政收入概述

第三章财政收入概述通过本章学习,让同学们了解财政入的基本内容,了解财政收入的分类意义,重点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意义,规模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财政收入规模的措施、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节财政收入及其分类一、什么叫财政收入财政收入表示国家集中占有的那部分货币资金。

二、财政收入的分类财政收入分类的目的是要了解财政收入的来源,即财政收入来自于社会经济的哪些方面,又是通过什么形式集中起来的,也就是要了解财政收入的来源渠道。

出于这种目的,对财政收入必须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

(一)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1、按部门结构分类,财政收入可以分为来自农业的收入、来自工业的收入、来自建筑业的收入、来自交通运输业的收入、来自商业的收入等;也可以说是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来自第二产业的收入、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等。

2、按所有制结构分类,财政收入可以分为来自国有经济的收入、来自集体经济的收入、来自私营经济的收入等。

3、按社会产品价值构成分类,财政收入可以分为来自于C的收入,来自V的收入,来自于M的收入。

(二)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1、税收收入:经济依据是政府向公众提供了公共物品,政府需要向政府交税。

非市场性交换。

征税凭借国家政权,既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的、也是最古老的形式。

2、非税收入包括:(1)国有企业上缴收益: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国家作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包括上缴收益和企业留存收益两部分。

上缴收益是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从企业税后利润中应分得的收益。

凭借国家生产资料所有权。

(2)政府收费——使用费和规费收入。

使用费是政府或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市场性物品所收取的费用(主要是混合物品,具有公共物品的特点、也具有私人物品的特点,如高速公路、高等教育等)主要是对物品的受益者,谁受益、谁交费。

规费收入是指政府对居民提供特殊服务和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财政学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习题集

财政学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习题集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一、单选题1、我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按( )设置三级科目。

A.支出功能B.行业用途C.政府职能D.经济性质 【答案】A2、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支出按功能分类的类级科目综合反映了政府的( )。

A.具体事项B.职能活动C.收入数量D.资金转移 【答案】B3、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划分标准是( )。

A.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B.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C.财政支出的规模D.支出的具体用途【答案】B4、从理论上说,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资金来源)主要是( )。

A.税收B.国债C.收费D.贷款【答案】A5、公式:111(%)----=∆=∆n n n n G G G G G G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 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答案】A6、公式 (%)(%)GDP G E g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答案】B7、公式GDP G MGP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答案】 C8、我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11年)按支出功能设置三级科目,没有设置的科目级别是( )。

A.类级 B .款级 C.目级 D.项级【答案】C9、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方法,下列不产生效益的是()。

A.经常性支出B.资本性支出C.利息支出D.净贷款【答案】C10、下列不属于经常性支出项目的是()。

A.公务员的工资人员经费B.公用经费C.资本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答案】C11、下列不属于经常性支出的项目是()。

A.办公费B.人员工资C.基建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答案】C12、资本性支出的补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税收,另一种是()。

财政学第三章 财政职能

财政学第三章 财政职能

• 四、财政政策工具 • 1、税收 • 2、公共支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 ) • 3、政府投资 • 4、公债
• 五、财政政策类型 • 1、按在调节社会总需求中发挥作用 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 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2、按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时,对经 济产生的效果不同,可分为扩张性 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 财政政策
• 3、取得的成绩 • (1)拉动了需求和GDP的增长 • (2)办成了多年想办的大事 • (3)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 • ( 4 )缩小了东西部地区间的差 距 • ( 5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 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 4、存在的问题 • (1)国债使用效益不高,出现 了大量的豆腐渣工程 • (2)会引发财政风险
文盲率(00)
• • • • 美国0.6% 日本0.3% 中国6.72%; 2010年为4.08%
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 (2000年)
• • • • 产业 世界平均 中国 美国 德国 第一 5.2% 17.6% 1.7% 1.1% 第二 31.4% 49.4% 26.2% 28.4% 第三 63.4% 33% 72% 70.6%
• 采用政策 工具: 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所得 税、转移支付 社会有效需求
• 调节对象:民间投资
2、设计累进税率的所得税制和社 会救济、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 度,使其起到自动“稳定器”的 作用,使经济达到自动均衡。---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2
不超过1500元
• • • •
二、收入分配职能的基本内容 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3.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财政学重点内容

财政学重点内容

《财政学》§重点一:外部性及政府职能等内容1:外部性概念外部效应: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外部效应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公共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内容2:外部性矫正当存在外部效应时,无论是正外部效应,还是负外部效应,都意味着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效率损失,因此,需要对外部效应加以矫正【对外部效应的矫正必须着眼于对私人边际效益或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矫正措施:1、政府管制(对生产消费行为作出某些限制)条件:了解生产者的供给曲线;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及社会边际效益;对外部边际成本进行衡量和测定。

困难:它要求政府掌握大量准确信息;社会的供给和需求状况经常发生变化;政府不但要规定(污染)产品的总量,而且还要为每一企业规定个别的限量;限量之内的产品的外部成本并没有内在化。

2、法律手段,可以看作另一意义上的管制;因权益界限不明确而造成的外部效应问题,通过法律手段的管制可使产权得以明确;在产权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在相关交易方之间将既定的权力自由交换为现金支付就是有效率的,政府仅仅通过设定资源使用的权力就可以使外部效应内在化;在通过法律确定产权归属的情况下,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来矫正外部效应。

3、实行一体化,实行一体化意味着全面地实行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这既需要条件,又有很大难度;一体化生产对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社会是不适宜的。

4、政府税收,主要是用来矫正负外部效应,着眼于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

征税额与外部效应相等是这种矫正性措施的基本特征。

将负外部效应减少至可以容忍的水平,但不能减少至零。

5、政府补贴(subsidy)矫正正外部效应,着眼于私人边际效益的调整。

补贴额与外部效应相当是这种矫正性措施的基本特征。

政府补贴的作用并不是无限的。

内容3:市场市场是一种实现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经济联系的系统空间,同时又是“一种物品的买主与卖主之间互相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

财政学第三章第一节 财政收入总论

财政学第三章第一节  财政收入总论

(二)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V、M的影响) 3.收入分配政策;(V与M、财政集中率) 4.价格因素;(累进税制、通货膨胀税) 5.体制因素;(计划、市场)
6.财政政策因素 (扩张、紧缩)
第一节 财政收入总论 一、财政收入分类
(一)按收入的形式分类
1.税收收入 (国家行政权收入)
2.企业收入 ( 国有 财产权收入)
3.债务收入( 国家信用 收入)
4.其他收入(事业收入;规费收入 管理收入; 公产收入)
; 罚没收入; 国家资源
(二)按经济成分分类
目前,我国经济是以全民所有制经济为主导的、 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结构。这必然反映到财政上 来,即财政收入按经济成份分类有来自于国营、集体、 个体、外资、中外合资企业收入。在我国经济建设的 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所有制结构不同,财政收入的构 成不同。
(三)收入层次分类
1.中央收入
2.地方收入
3.共享收入
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及其衡
量指标
(二)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
1.含义:一年内财政收入的绝对量或相对量 2.衡量指标: (1)绝对量 (2)相对量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财政学第三章

财政学第三章
若:AS>AD P AS 总供求趋于平衡 AD
现实经济中,价格在短期内缺乏充分弹性 (粘性)。具体原因:工资刚性、菜单成 本、垄断等。因此短期内会产生
供求缺口
AS>AD AD>AS
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需政府运用宏观 财政政策进行调 控
二、第二类市场缺陷
1、消费者偏好不合理
9
完全竞争运行结果的合理性所依赖的基本 观念之一是消费者的偏好是合理的,市场 崇尚消费者主权。 现实经济中却存在消费者偏好不合理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公众形成各自有利益诉求的 “集团”是正常的。这对社会和谐发展是有 益的。但是有两种情况不在其内:一是为利 益而勾结权力,一是以权力而谋求利益所形 成的特殊利益集团。
例如,官商勾结导致的小煤窑事件,1990年 代后期以来的100万件土地违法事件等。
改革的措施:一方面深化体制改革,约束
如果市场参与者不能平等享有所交易的商 品质量的信息 逆向选择(劣质品驱除优 质品)
如果市场参与者不能平等享有所交易商品 交易环境的信息 道德风险(信息优势 一方损害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
5、交易成本(Transaction)
运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例如了解价格 信息、谈判、签订合同、监督合同的履行 等。
另据2006年世界银行报告称,中国0.4% 的人口 掌握了70%的财富,而在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60%的
财富。因此该报告称,中国的财富集中度世界第一, 成为世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三)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该职能的目标是维持社会稳定,即社会总 供求的平衡与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具体目 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
部门利益;另一方面,应该让老百姓有自己 的利益集团,形成通畅的利益诉求渠道。例 如我国的农民。

财政学第3章

财政学第3章

(2)转移性支出的自动调节作用(政府对个人的 转移性支出) 经济过热 收入增加 失业、低于最低收入保 障线的人数减少 政府发放的失业保险金、最低生 活保障金等转移性支出自动减少 相对减少个人 的可支配收入 抑制个人需求 抑制经济过热。 经济衰退 收入减少 失业、低于最低收入保 障线的人数增加 政府发放的失业保险金、最低生 活保障金等转移性支出自动增加 相对增加个人 的可支配收入 刺激个人需求 刺激经济复苏。
以国家作为划分单位的基尼系数区段划分图
草绿色:0.25–0.29 黄色:0.30–0.34 浅橙色:0.35–0.39 橙色:0.40–0.44
粉红色: 0.45–0.49 大红色:0.50–0.54 深红色:0.55–0.59 超深红色:不少于 0.60
灰色:无资料
资料来源/view/718336.htm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实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体制模式。 1.政府职能范围侧重于市场失灵的空间和宏观经 济层次 2.政府职能实现手段和方式多样化
第二节
优化资源配置职能
一、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涵义
(一)什么是资源配置? (二)为什么要配置资源? (三)为什么要高效配置资源?
相对的
资源的稀缺性 绝对的
从历史上看
从现实中看
(四)资源配置的方式
市场配置
政府配置——财政承担
(五)市场配置资源一般是有效的,但存在市场 失灵 (六)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财政通过自 身的收支,控制资源流向,供给公共产品,最终实 现全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职责和功能。
二、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方向和内容 (一)总的来说,方向是将资源配置于公共经济 部门;具体而言,将资源配置于以下几个方面:P58 1.将资源配置于政府各职能部门 2.将资源配置于各事业单位 3.将资源配置于生产准公共产品的企业(主要是自 然垄断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

财政学财政收入专题

财政学财政收入专题

第一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税收的经济效应是国家征税引起的纳税人在商品 购买、劳动投入、储蓄和投资行为方面的改变,即 国家征税对消费者的选择和对生产者抉择所产生的 影响。也即税收的调节作用。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 效应。

收入效应
是指税收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降低商品购 买量和消费水平。

替代效应
国家对商品课税不改变消费者的名义收入,但减 少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更重要的是改变消费者的购 买结构,这就是征税的替代效应。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述 (一)含义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 低进货价格的办法将税收负担转移给购买者或 供应者的经济现象。 税负转嫁的机制特征 税收归宿 逃税 逃税与税负转嫁的区别 (二)税负转嫁方式 前转(顺转)和后转(逆转)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基本条件——自由价格体制,即商品价格由供求关 系决定的自由浮动。 决定税负转嫁程度的因素 ⑴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⑵商品供求弹性的大小; ⑶可替代商品课税范围的宽窄; ⑷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 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⑸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 易转嫁。
D
P3
P1 I1 P2 I2
I3 V2
E O C3 C1 C2
B 消费
税收对投资的收入和替代效应
⑵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税收对投资产生的替代效应表现为:政府 的课税会压低投资收益率,降低了投资对纳税 人的吸引力,造成纳税人以消费替代投资,使 投资规模变小。 ⑶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 税收使投资报酬率降低,减少纳税人的 可支配的收益,促使纳税人为维持既定的收益 水平,以减少当期消费为代价增加投资。

财政学习试题库和答案与解析

财政学习试题库和答案与解析

《财政学》习题库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财政概述一、填空题1._____市场失灵_________和______市场缺陷________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因而是分析和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理论依据。

2. 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为____收入分配不公________和_____经济波动_________。

3. _____公共物品_________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

4. ____私人物品_____是这样一些产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

5. _______非排他性______则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6. _________非竞争性_____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7. __市场与政府____________作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它们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但它们的目的或目标却是共同的,即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目标。

8. _财政______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二、单项选择题1. (A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A、公共物品B、私人物品C、消费品D、固定资产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

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

A、混合物品B、公共物品C、私人物品D、准私人物品3. (A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B、税收C、货币政策D、国际贸易4. (D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财政学》教案

《财政学》教案

《财政学》教案《财政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提高对财政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财政学概述 1.1 财政学的定义和内容 1.2 财政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历程 1.3 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第二章财政制度 2.1 财政制度的概念和构成 2.2 财政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2.3 财政制度的内容和作用第三章财政收入 3.1 财政收入的概念和分类 3.2 税收收入及其构成 3.3 非税收收入及其构成 3.4 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第四章财政支出 4.1 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 4.2 购买性支出的内容和作用 4.3 转移性支出的内容和作用 4.4 财政支出效益评估方法第五章财政管理 5.1 财政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5.2 财政管理的体制和制度 5.3 财政预算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5.4 财政决算的概念和编制方法第六章财政政策 6.1 财政政策的概念和类型 6.2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6.3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果评估 6.4 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

2、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4、实践法: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深入理解财政学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2、讲解概念和理论: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

3、分析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5、做练习:通过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总结本课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7、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2、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财政学财政收入(三)

第三章财政学财政收入(三)
过去依赖进口的局面。
配套问题
1.电配套 新轧机的用电量,是当时功率的20倍。武钢当 时的电站只有26万千瓦,指挥部决定将武钢电 站加大到49万千瓦,此外,还必须增加好几个 电站。而且还必须和河南电网联网才能保证三 套轧机的用电量。 钢卷30吨 2.切割配套 3.运输配套
3.建立合理的外债结构
(1)外债来源结构(地区来源结构、主体来源 结构); (2)外债期限结构; (3)外债币种结构; (4)外债利率结构.
第三节 公债
一、公债概述 (一)公债概念
是指国家以债务人身份,采用信用的方式, 向国内外举借的债务。 1.公债是各级政府借债的统称。 2.公债是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 3.公债是政府信用或财政信用的主要形式; 4.公债是政府可以运用的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 手段。
(二)公债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1.公债产生的条件 (1)财政支出的需要——客观要求 (2)借贷资本的存在——可能性 2.公债发展的条件 (1)需要—弥补赤字、 调控经济 (2)条件—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
三、公债管理
(一)内债管理 1.确定合理的内债规模(需要、可能、偿还)
(1)从用债的需要来看
政府预算差额。 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需要。
(2)从发债的可能性来看
公债的承受能力 应债客体——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水平 应债主体——收入水平
(3)公债的偿还能力 (4)指标衡量 债务依存度=当年的债务收入/当年财政支出×100%
武钢一米七轧机 配套问题
具有20世纪7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一米七轧 机工程(简称“○七”工程)是早先经毛泽东、 周恩来批准引进建在武钢的。该工程由从原西 德引进的连铸车间、冷轧薄板厂和从日本引进 的1700mm热轧薄板厂、硅钢片厂组成。一米 七轧机系统具有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和自 动化的特点。热连轧机轧钢速度最大为每秒 23.3米,相当1小时84公里;冷连轧机轧钢速度 为每秒31米,相当1小时112公里;连铸机最大 拉坯速度为1分钟2米。一米七轧机的轧制过程 主要由25台电子计算机控制。

西财《财政与金融》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西财《财政与金融》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第三章财政收入主要概念:财政收入财政收入规模预算外资金中央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最优财政收入规模课后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财政收入: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第一阶段,是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保证财政支出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通过一定渠道和形式占有的由政府集中掌握的社会产品。

广义的财政收入包括债务收入。

我国从1994年起采用狭义的财政收入,把债务收入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手段。

2、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的规模就是指财政收入的总水平,是衡量一国财力的重要指标,表明了该国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的大小。

财政收入的规模可用绝对额和相对额来表示。

3、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是指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收入,即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的、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和由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

4、中央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收入是按照预算法和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由中央政府集中筹集和支配使用的财政资金。

5、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是按照预算法和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由地方政府集中筹集和支配使用的财政资金。

6、通货膨胀税:货币持有者因为通货膨胀而遭受的资本(资产)损失。

7、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是以实现社会投资最大化、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为追求目标,以正确处理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关系为基础,所形成的处于社会经济均衡状态下的财政收入规模。

(二)问答题:1、财政收入分类:按收入形式划分,财政收入可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按收入来源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可将财政收入分为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按收入来源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可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部门收入等;按管理级次,可将财政收入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按是否纳入国家预算,可将财政收入分为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

财政学案例教学_第三章公共财政支出__第一节公共财政支出概论

财政学案例教学_第三章公共财政支出__第一节公共财政支出概论

第三章公共财政支出第一节财政支出概述一、公共财政支出规模扩张公共财政支出,是公共部门为从事经济活动所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因此,公共支出规模反映出公共部门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

由于公共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又是公共支出的补偿来源,因而公共支出规模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

1 、公共支出最优规模的局部均衡分析2、公共支出最优规模的一般均衡分析3、公共支出规模扩张(1)公共支出增长:需求角度的解释政府活动扩张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发展阶段增长理论(2)公共支出增长:供给角度的解释非均衡增长理论官僚垄断理论二、公共支出规模控制1、预算监管制度2 、零基预算制度3 、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又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单位以公开招投标为主要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劳务和工程的行为。

三、公共支出结构分析公共支出结构是指各类公共支出项目在总支出中的构成及其比例。

1、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是指公共部门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如行政管理支出、基础设施投资支出等.转移支出是公共部门对私人部门的补助支出,如失业救济金、企业补助金等。

2、经常支出与资本支出经常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资本支出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久品所需的支出。

如用于道路、办公楼建设的支出,用于购买汽车、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的支出。

案例一案例名称:广东省的预算透明度有多高?——析论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案例来源:根据《南方日报》2003年1月16日及《钱江晚报》2009年10月25日的报道编写案例内容:预算透明度是公民知情权发展的结果.知情权对政务公开的要求,直接产生对政府财政预算透明度的要求。

2001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推出了《财政透明度手册修订版》,对财政预算透明度进行了一般性的总结与规范,并提出了政府预算财政透明度的四项基本要求:对政府作用和责任的澄清、公众获得信息的难易程度、预算编制执行和报告的公开与对真实性的独立保证.为了推动各成员国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的工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结相关经验,发表了《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和《财政透明度问卷》。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复习与思考1. “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早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小的。

那时,各国遵循亚当·斯密学说,提倡经济自由化,主张“廉价政府”,政府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很少有所作为。

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向广大群众和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由此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

另外,由于GDP的增长,筹措财政收入措施的加强,以及增发公债作为弥补支出的手段成为可能,也从财源方面支持了财政支出的膨胀。

对于这种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Law)”。

但瓦格纳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含义究竟是指财政支出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还是指它的绝对增长,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清楚。

按照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的解释,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于是,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根据这种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理解为图3—1所表示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3—1瓦格纳法则的解释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

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财政收入第一节概述一、涵义1、概念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权力或经济对等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切货币收入。

两层意思:其一,公共资金分为:a、广义的财政收入——政府的一切收入。

b、狭义的财政收入——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的各项定期收入。

其二,活动: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筹集财政资金。

2、作用第一,公共财政的基础环节。

第二,政府理财的重要活动。

第三,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

第四,对经济主体影响重大。

二、分类(一)按取得收入的具体方式分——财政收入的形式1、税收收入政府以社会服务者的身份,凭借其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而无偿取得的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2、债务收入也称公债或国债收入,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通过信用方式有偿取得的财政收入。

方式:发行债券、直接借款财政收入的特殊形式——与税收比:与私债比:3、非税收入除税收收入、债务收入以外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公共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和其他非税收入等。

(二)按收入稳定程度分1、经常性收入在财政年度可稳定获得的收入,包括税收、公共收费等;2、临时性收入在财政年度不稳定的收入,如公债收入和捐赠收入等。

(三)按收入来源分所有制按企业的产业与部门好处:体现不同经济主体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程度,有助于寻求增加财政收入的最佳途径。

(四)按收入征收的政府级别分中央财政收入省(直辖市、自治区)财政收入市(地级市)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县财政收入乡镇财政收入好处:有利于分清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有助于了解各级政府的经济实力和宏观调控能力。

(五)按收入管理方法分1、预算(内)收入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如税收收入等,是国家的主导财力。

2、预算外收入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

按国家1996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规定,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是国家财力的补充。

3、制度外收入又称非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之外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所形成的收入。

三、财政收入规模1、概念一定时期内政府通过财政集中的一切财政资金量。

2、判断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标准:(1)最小化的财政收入规模(2)最能体现现有财政收入分配制度要求的财政收入规模(3)与实现“以支定收”与“以收定支”财政分配原则相适应的财政收入规模(4)实现社会投资、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社会福利等最大化目标,正确处理公共部门经济与私人部门经济关系,并处于经济社会均衡状态下的财政收入规模。

3、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A、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财政收入绝对规模:一定时期内政府各种财政收入的总量,主要反映政府的财力大小。

财政收入相对规模:一定时期内政府的财政收入占GDP(或国民收入)的比重,主要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能力。

B、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界限(1)最高限:财政收入规模增长< 国民收入增长量(2)最低限:财政收入数量>上年财政收入数量4、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1)剩余产品率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2)财政集中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国有企业——高非国有企业——低政府职能大——高小——低●经济管理体制模式计划体制——高市场体制——低❍政府分配政策与制度(3)价格因素四、财政收入结构1、概念收入项目组成各项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2、一般分析(1)财政收入的价值结构分析(2)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分析(3)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分析3、趋势分析4、财政收入构成的发展(1)公产收入时期(2)特权收入时期(3)税收收入时期(4)国有资产收入时期(5)公债收入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基本是以税收收入与公债收入为主,国有资产收入为辅的收入结构。

第二节国际税收一、产生的条件1、经济活动跨越国界;2、税收制度的普遍建立。

二、概念1、国际税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分别行使国家权力时的税收活动,反映国家之间税收分配关系。

广义的国际税收——对所得、财产、流转(关税)课税狭义的国际税收——对所得、财产课税2、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联系:a、国际税收以国家税收为基础;b、国家税收中有关跨国纳税人的征收要遵循国际税收的协定或惯例。

区别:a、反映的分配关系不同;b、是否具体的税收制度,有无独立的税种。

三、存在的问题1、国际重复征税(1)概念两个或更多的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对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同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

(2)产生的主要原因:各国税收管辖权重叠交叉行使。

税收管辖权:1、概念是一国政府在征税方面所行使的管理权力及其范围,它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中的体现,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

2、原则:(1)属人原则:也称居住国原则,指一个国家以人的概念作为其行使课税权力的指导原则。

(2)属地原则:也称来源国原则,指一个国家以地域的概念作为其行使课税权力的指导原则。

3、类型:(1)居民管辖权:强调各国有权对其境内居住的所有居民所取得或拥有的来源或存在于世界范围内所得或财产行使课税权。

(2)公民管辖权:强调各国有权对具有本国国籍的公民所取得或拥有的来源或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所得或财产行使课税权。

(3)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强调各国有权对来源或存在于本国境内的所得或财产行使课税权。

重叠交叉方式:①居民(公民)管辖权与收入来源管辖权的重叠②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重叠③收入来源管辖权与收入来源管辖权重叠(3)国际重复征税的消极影响加重了跨国纳税人的负担违背了税负公平合理原则●阻碍了国际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资源的有效利用。

❍影响了有关国家间的财权利益分配(4)解决的办法①免税法:应纳居住国税额=(境内外应税所得-境外已纳税所得)x居住国相应税率②扣除法:应纳居住国税额=(境内外应税所得-境外已纳税款)×居住国相应税率③抵免法:应纳居住国税额=境内外应税所得×居住国相应税率-允许抵免的境外已纳税款税收饶让——抵免法的发展居住国(国籍国)对跨国纳税人在国外所享受的减免优惠,视同在国外已纳税,准予抵免居住国(国籍国)纳税义务。

应纳居住国税额=境内外应税所得×居住国相应税率-包括减免额在内的境外已纳税款2、国际避税(1)概念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规定的差异,以种种合法手段将纳税义务减至最低限度的行为。

(2)产生的原因①主观原因②客观原因——各国税法的差异,如:税收管辖权约束差异、税率差异、税基差异及其他差异。

(3)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①避免成为一国的纳税人②避免使自己的所得或财产成为一国的征税对象(4)国际反避税的一般措施①单边反避税措施②双边或多边反避税措施——国际税收协定第三节国债一、概述(一) 涵义国债即政府举借的债(公债),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借款的办法,有偿募集一部分财政资金,以满足其支出的需要。

发行债券1、筹集方式:其他借款内债——狭义国债2、按发行区域不同分为:——广义国债外债国家公债:又称“中央债”3、按发行主体不同分为:地方公债:也称“地方债”(二)特征1、自愿性2、有偿性3、灵活性(三)国债产生的前提条件1、需要2、资金3、信用(四)种类1.以发行区域分:内债和外债2.以发行期限分:短期国债有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无期国债3.以发行的性质分:自愿国债和强制国债4.以流动性分: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五)国债的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基本职能2、筹集财政资金3、调节经济:(1)调节经济运行周期。

(2)改变积累和消费的比例。

(3)调节货币流通量。

(六)国债的负担和规模1、国债负担:由于国债的发行与偿还而给国民经济和各经济主体带来的经济压力。

①认购人即债权人的承购负担;②政府即债务人的偿债负担;③纳税人的纳税负担;④后代的负担;经济的负担。

2、国债规模(1)概念一般指政府历年债务总额。

(2)规模①累积债务总规模;②当年发行国债总额;③当年还本付息额。

(3)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①认购人负担能力;②政府偿债能力;③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益。

(4)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国债累计余额①国债负担率=-------------------×100%当年国民生产总值当年还本付息额②偿债能力=-------------------×100%当年财政收入当年发行国债总额③债务依存度=-------------------×100%当年财政支出当年发行国债总额④国债借债率=-------------------×100%当年国民生产总值二、国债管理制度(一)国债的发行制度1、发行方式(1)固定收益出售方式(2)公募拍卖方式(3)连续经销方式(4)直接推销方式(5)组合方式2、发行价格(1)平价发行(2)溢价发行(3)折价发行3、国债利率利息率 = 利息额/借入额(二)国债的偿还制度1、还本方式(1)买销法(2)抽签法(3)一次偿还法(4)调换偿还法2、还本资金的来源(1)基金偿还(2)预算盈余偿还(3)发新债还旧债(4)预算列支偿还3、付息方式一是按期分次支付法二是到期一次支付法(三)国债余额管理制度1、年度发行额管理制度年度发行额管理:立法机关通过逐年审批政府当年国债发行额度的方式来管理国债筹资活动。

(1)不能准确反映国债规模及其变化。

(2)不利于合理调整国债期限结构,也不利于有效防范政府国债规模风险。

(3)国债的灵活性丧失。

2、国债余额管理制度国债余额管理:立法机关通过限定一个年末不得突破的国债余额上限以达到管理国债规模的方式。

国债余额1、中央政府历年预算赤字和盈余相互冲抵后的赤字累计额;2、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借款统借统还部分;3、经立法机关批准发行的特别国债累计额。

3、国债余额管理办法(1)每年向全国人大作预算报告时,报告当年年度预算赤字和年末国债余额限额,全国人大予以审批;一般情况下,年度预算赤字即为当年年度新增国债限额。

(2)年度预算执行中,如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增加年度预算赤字或发行特别国债,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相应追加年末国债余额限额。

(3)当年期末国债余额不得突破年末国债余额限额。

(4)国债借新还旧部分由国务院授权财政部自行运作。

(5)每年一季度,在中央预算批准前,由财政部在该季度到期国债还本数额以内合理安排国债发行额。

4、国债余额管理制度的作用第一,可以更为全面反映国债余额及其变化情况。

第二,有利于改善国债期限结构,也有利于防止长期国债的膨胀。

第三,增强了财政部门对国债发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有望实现短期国债发行规模的突破,展开国债的有序的滚动发行,从而提高财政调配资金运用能力,增强财政政策的灵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