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总结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范文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范文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生物生存和生命之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加快,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压力和威胁。
为了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这包括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调查和监测,建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指标体系等。
只有科学管理,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节约用水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定期检修水龙头、减少洗浴用水、合理利用雨水等措施来节约用水。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推动节水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工农业用水的效率。
再次,我们应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修复。
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
此外,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废水的回用率,可以有效减少水污染对水资源的破坏。
同时,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国际合作。
水资源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应该加强协调与交流,共同应对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挑战。
在国际上,我们可以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大对水资源问题的投入和支持,形成全球水资源管理与合作的机制。
综上所述,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同时,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加大投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水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水环境保护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水环境保护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而水环境保护是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是维持生命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
无论是人类的饮用水、农业用水还是工业用水,都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水污染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水资源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二、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水环境保护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水污染、改善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
水环境保护不仅涉及到水的质量问题,还包括水的数量管理,以及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1. 减少水污染水污染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造成了严重威胁。
大量的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都进一步恶化了水质。
为了改善水环境,需要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并建立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采取节水措施、推广高效灌溉技术和优化工业生产等都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建立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水资源的监测与评估也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3. 保护水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水资源的关键环节。
保持河流湖泊的生态平衡,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加强水生物保护区的建设等都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同时,还需加强对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三、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对策与措施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对策与措施:1. 政府引导和监管:政府应加强对水资源的引导和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各行业、企事业单位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 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倡导节水意识,推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
水资源工作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积极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水资源配置、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现将本年度水资源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节约用水(1)加强节水宣传教育。
本年度,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组织开展节水进社区、节水进企业、节水进学校等活动,让节水观念深入人心。
(2)推进节水技术改造。
本年度,我们重点推进工业、农业、城镇生活等领域节水技术改造,提高用水效率。
如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型器具、循环用水系统等。
(3)加强用水定额管理。
我们进一步完善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对各类用水户实行分类管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
对超定额用水行为进行处罚,确保用水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 水资源配置(1)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本年度,我们继续推进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调配,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黄入晋工程等,有效缓解了部分地区的供水压力。
(2)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
我们严格执行水资源调度制度,科学合理调度水资源,确保供水安全。
同时,加强对水电站、水库等水利工程的调度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水资源利用(1)推进农业节水。
本年度,我们加大对农业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
(2)发展工业节水。
我们鼓励企业采用节水技术,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对节水效果显著的工业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引导企业走节水发展之路。
(3)提高城镇生活用水效率。
本年度,我们加强城镇供水设施建设,提高供水效率。
推广节水型器具,提高居民节水意识。
4. 水资源保护(1)加强水源地保护。
我们严格执行水源地保护制度,加强水源地环境监测,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2)推进水污染防治。
年终总结与农村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年终总结与农村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随着2021年的结束,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
回首过去的日子,我们在农村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未来我们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努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一、加强宣传与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我们向农民和村民普及了农村水资源的保护重要性,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我们举办水资源知识讲座,制作宣传海报,组织义务宣传队进村入户进行宣传。
同时,我们还在农村学校开展了水资源保护的主题班会和知识竞赛,培养了儿童的环保意识。
这样的宣传与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提升了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还促使他们改变了一些不良的水资源利用习惯。
二、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保护农村水资源的关键。
我们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制定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政策。
制度建设包括水资源核定制度、水资源税收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村水资源管理更加规范和有序。
通过严格的管理,我们有效地控制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确保了农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推行农业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农业是农村水资源利用的主要行业。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农村水资源,我们积极推行农业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措施。
例如,我们开展了农业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指导培训,提供种植技术咨询服务,推广节水农业技术等。
这些措施的推行,使得农村农民在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方面掌握了更科学、更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方法,实现了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农村水资源监测和预警农村水资源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环节。
我们与专业机构合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水资源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实时监测水量、水质等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的预警措施,如及时通知农村居民水质异常,确保他们用水安全。
这样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了我们对农村水资源状况的了解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第一部分:水资源的利用1. 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每一天都离不开水。
无论是饮用水、生活用水还是工业用水,我们都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2. 农业用水农业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领域。
大面积的农田需要用水灌溉,因此合理使用灌溉系统、科学制定灌溉计划可以减少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3. 工业用水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工业废水以及实施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
4. 生活用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比如减少洗浴时间、修复漏水等措施来减少浪费,提高用水效率。
第二部分:水资源的保护1. 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会导致水质下降,造成资源的浪费。
而且,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造成极大的危害。
2. 工业废水的处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需要经过科学处理,减少其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大规模的工业企业应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对废水进行分流处理。
3.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活动中的农药残留、养殖废水等都会导致面源污染。
因此,发展有机农业、推广科学施肥等措施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4. 生活污水的处理合理改造污水处理厂、加强对生活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第三部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 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机制,科学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制定合理的用水定额,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水资源的节约推广节水设备和节水技术,比如低冲水量的卫生设备、喷灌系统等都可以减少用水量。
加强对节水意识的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节水重要性的认识。
3. 水资源的补给保护水源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结论部分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达到这一目标。
一、水资源的意义和现状1.1 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而言,无法替代。
水不仅是人体健康必需的元素,还是农业生产、工业制造、能源生产等各个领域的重要原材料。
此外,水还承载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1.2 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尽管地球上有大量的水资源,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
据统计,全球约70%以上的淡水被冰川和雪覆盖,只有不到1%的淡水适用于人类直接使用。
同时,由于不合理开采和过度使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此外,由于工业和农业污染、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等原因,许多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这不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2.1 节约用水是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从个人行为层面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洗浴时间、修复漏水管道、使用节水设备等方式来减少用水量。
从企事业单位层面来说,应该加强用水管理,并推动使用先进高效的节水技术。
2.2 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应提倡优化灌溉方式,合理浇灌并降低灌溉水量。
在工业制造中,应推广循环利用技术,并优化生产流程以减少废水排放。
在城市建设中,应加强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建设。
2.3 加大治理力度保护水环境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各行业的监管力度。
同时,还需要投入资金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并完善环境监测体系。
此外,公众也应增强环保意识,并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三、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3.1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可以找到更有效率、更环保的利用方式。
水资源管理工作总结9篇

水资源管理工作总结9篇第1篇示例:水资源管理工作总结一、工作概况水资源管理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工作,我所在的水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当地水资源进行监测、评估和规划,同时负责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今年,我们团队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在此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成绩1. 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我们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了一系列水文测量和水质监测工作,获得了大量的原始数据,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 水资源规划编制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我们启动了当地水资源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前期调研和数据搜集工作,编制了水资源详查报告和发展规划草案,为下一步水资源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3. 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成效明显。
针对当地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工作,比如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推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 公众参与意识增强。
我们通过举办水资源保护宣传周、开展水资源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提升了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和参与意识,形成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挑战1. 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着诸多制度漏洞和盲区,导致一些水资源管理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2. 水资源保护意识有待提升。
部分地区和部门对水资源保护重视不够,水资源过度开采、污染等现象仍然严重,需要加强相关工作。
3. 水资源管理技术手段有待提高。
水资源管理需要大量的水文数据和水质监测数据,而目前技术手段相对滞后,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存在一定困难。
四、对策和建议1. 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
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 提高技术水平。
加大对水资源管理技术手段的投入和研发,推动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五、展望水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水资源保护工作总结6篇

水资源保护工作总结6篇第1篇示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基础资源,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发,水资源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总结水资源保护工作,本文将对我国水资源保护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近年来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1. 制定了一系列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我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先后颁布了《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我国水资源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2. 建立了水资源监测网络我国建立了覆盖全国各地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对水质、水量等进行了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了一些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3. 推动了水资源保护技术的创新近年来,我国对水资源保护技术进行了大力推广和应用,包括水处理技术、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为水资源保护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水资源污染严重我国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染,水体中的化学物质、重金属等超标现象严重,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2. 水资源过度开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的水资源遭受了过度开发的压力,致使水资源的供应出现了短缺的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和产业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3. 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管理我国在水资源的整体规划和科学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一些地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缺乏系统的思考和规划,导致水资源的混乱开发和污染现象。
三、改进建议1. 加强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大力度完善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类水污染的防治标准,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更加严格的法律保障。
2. 推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鼓励各地区进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压力。
4. 促进社会各界的参与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工作,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各个方面,形成社会共识,共同推动水资源保护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Urban technological college, ChongQing University.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姓名:陈唯薇学号:年级专业:13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指导老师:孟靖华第一章绪论1、水资源的概念: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1.水资源的特性:a资源的循环性。
水资源与其他固体资源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所具有的流动性,它是在循环中形成的一种动态资源,具有循环性;b 储量有有限性。
水资源处在不断的消耗和补充过程中,具有恢复性强的特征,但世界上全球淡水资源的储量是十分有限的,真正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c时空分布不均匀性。
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是水资源的又一特性,我国总体为东南多,西北少,沿海多,内陆少,山区多,平原少;在同一地区中,不同时间分步差异性很大,一般夏多冬少。
d 利用的多样性。
水资源被人类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农业,生活,生产e利害两重性。
水资源即可造福人类,又可危害人类生存。
第二章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2.水圈内全部的水体总储量×108km3.人类可利用的水只有*108km3,占淡水总量的%,主要分布在600m深度以内的含水层,湖泊、河流、土壤中。
3.自然界的水文循环:水的蒸发—降水—径流的过程周而复始,不停的运行着,通常把自然水的这种运动成为自然界的水文循环4.自然界的水文循环,根据其循环途径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指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小循环:指陆地或者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5参与全球动态平衡的循环水量为*108km3,仅占全球水储量的%。
6.更替周期: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的时间,T=Q(t)/q(t)——(Q(t)某一时刻水体储存的水量,q(t)单位时间内水体中参与循环的水量)7.水量平衡:地球上任意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称为水量平衡。
8.全球水量平衡方程:E=P,冀全球多年平均蒸发量E等于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P.对于闭合流域:P=R+E(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径流量,年蒸发量)9.流域: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区域分水线:当地向两侧倾斜,使降水分别汇集到两条不同的河流中心,这一地形上的脊线起分水的作用,即为分水线。
10全球水资源的利用量总体上为*104km3,其中69%用于农业,23%用于工业,8%用于居民生活。
11.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为1788k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
我国水主要分为两大类:地下水,地表水。
我国水资源特征主要表现为时空变化大,分布极不均匀。
.我国地下水资源总的分布特点是南方高于北方,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12全国总用水量为556.6km3,农业用水392.0km3(%),工业用水112.1km3(%),生活用水52.5km3(%)13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1)水资源开发速度过度,生态破坏严重。
(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开采过量,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的管理第三章 水资源评价14、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程度1)、年降水量的极值比K a :K a =x max x minx max ——最大年降水量;x min ——最小年降水量2)、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 v :σ=1)(12--∑=n x x n i i σ——均方差(反应实测系列中各个随机变量离均差的平均情况,均方差大,说明系列在均值两旁的分布比较分散,整个系列的变化幅度大,代表性差,反之情况相反;x ——均值;x i ——观测序列值;n ——样本个数变差系数C v =xσ 14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因素:降水,径流,蒸发,下渗。
15我国河流径流的补给:①雨水补给:河流径流受降雨影响明显,是我国最主要的河流补给形式;②地下水补给:径流年内分配较均匀③冰川融雪补给:径流分布与热量同步④混合补给16蒸发主要包括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
17河流水文分析计算方法①成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②地理综合发③数理统计法(水文频率曲线)样本资料要求:①一致性②代表性③可靠性④独立性18、频率计算:1)经验频率曲线:计算经验频率的数学期望公式:P=m n+1 *100%2) 理论频率曲线:(用数学形式确定的,符合经验点分布规律的曲线称为理论频率曲线,并不是水文现象总体概率分布从理论上严格被证明符合这种曲线,而是水文现象总体情况的一种假想模型)φp =(φp C v +1)*xC v =1)1(2--∑n K i K i =xx i C s =n*C v ——对于设计暴雨量n=;设计最大流量,C v <时,n=3~4,C v >时,n=2~3;年径流及年降水,n=2φp ——离均系数;K i ——模比系数;C s ——偏差系数19、频率与重现期的关系:1)、研究暴雨洪水问题是,一般射击频率小于50%,则T=1PT ——重现期,a ;P ——频率,以小数计2)、当考虑保证灌溉、发电及给谁等用水建筑物时,设计频率P常大于50%,则T=1 1-P2、资料的插补延展,相关分析法:y-y=a(x-x)a=γσyσx, σy=1)(2--∑nyyi,σx同理18等值线图法:①流域内面积小且等值线分布均匀,则流域形心等值线的数值课作为年净流量②流域的面积较大且等值线分布不均匀,则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
19.径流年内分配:典型年法又称时序分配法:典型年的选择原则:①选择年径流量接近年平均径流量或对应某一频率的设计年径流量的年份作为典型年②选择分配情况不利的年份作为典型年20各分区可利用地表水资源可以通过①蓄水工程②引水工程③提水工程计算Q可利用=Q当地河流径流+Q入境-Q出境21、两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完全相关:当自变量x变化是,倚变量y有一个确定的指和它对应,两者的关系可以写成y=f(x),相关的形式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零相关:两种现象之间没有关系统计相关:当一个两变化时,另一个量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没有一个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但如果吧相应点绘在坐标中,会发现点群的分布具有某种趋势,这种关系称为统计相关。
第四章供水资源水质评价21蒸汽锅炉中的水处在高温高压情况下,成水垢作用,起泡作用和腐蚀作用等不良的化学作用。
成垢作用:成因:水煮沸后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依附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
危害:不仅影响传热,浪费燃料,而且易使金属炉壁过热引起锅炉爆炸。
起泡作用:水中易溶解的钠盐钾盐以及油脂和悬浮物受炉水的碱度作用发生皂化的结果,钠盐中促使水起泡的物质有苛性钠和磷酸钠。
危害泡沫太多时,将使锅炉内的水汽化作用极不均匀和水位急剧下降,致使锅炉不能正常运转。
腐蚀作用:成因水通过化学的物理化学的或其他作用时材料的侵蚀破坏危害他不仅能减少锅炉的使用寿命尚有可能引发爆炸事故22 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情况主要涉及水温(南方15~25°,北方10~15°,<35°)水的总溶解固体和溶解的盐类成分水中所含盐类成分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对农作物而言最有害的是钠盐。
NAHCO3危害:腐蚀农作物根部,使作为死亡,还能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NaCl危害:能使土壤盐化变成盐土,使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枯萎死亡。
第五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行政、经济区域或流域)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
其目的是:一是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二是通过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三是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明确是自愿总和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以期实现水资源的长期供求计划。
24、区域划分原则:尽量按流域、水系划分;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尽量不要不打乱供水、用水,排水系统。
23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一系列法二典型年法。
平水年频率p=50% 一般枯水年p=75% 特别枯水年p=90%。
四个水平年=现状水平年(基准年)近期水平年(基准年以后5-10年)远景水平年(基准年以后15-20年)远景设想水平年(基准年以后30-50年)24可供水量是指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条件下的、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的符合一定标准的水量包括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外流域的调水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利用等25典型年法保证率生活供水p=95%以上工业用水p=95%或90%农业用水p=50%或75%保证率的概念是指多年供水过程中供水得到保证的念书站总年数的百分比25、水平年分为现状水平年(又称基准水平年,系指现状情况以该年为标准),近期水平年(基准年以后5年或10年),远景水平年(基准年以后15或20年),远景设想水平年(基准年以后30~50年)26、供水系统从工程分类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和调水工程;按水源分类可分为地表水工程、地下水工程和污水再生会用工程类型;按用户分类可分为城市供水、农村供水和混合供水系统。
26需水量分析是供需平衡的主要内容之一,需水量可分为内河道内用水和河道外用水两大类。
河道外用水包括城市用水和农业用水城市用水可分为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工业用水QI总用水量= QC耗水量+QD排水量+QR重复用水量。
耗水量和排水量必须加以补充二者之和称补充水量又称取用水量QⅠ(总用水量)=QⅡ(补充水量)+Q R(重复用水量)。
工业用水量水平以单产水量或产值所需的补充水量和重复利用率两个指标衡量R=Q R QⅠ27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分类:从分析的范围考虑:①计算单元的供需分析②整个区域的供需分析③河流流域的供需分析。
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可分为:①现状的供需分析②不同发展阶段的供需分析。
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可分为①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次供需分析②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
按用水的性质可以划分①河道外用水的供需分析②河道内用水供需分析第六章取水工程28地表水资源的供水特征:①水量大,总溶解固体含量较低,硬度一般较小,适用于作为大型企业大量用水的供水水源②时空分布不均匀③保护能力差,易受污染④泥沙和悬浮固体含量较高,常需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⑤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一般比较复杂29.水源地选择原则:①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源的勘察②水源的选择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③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水户的重要性决定一般取90%~97%,④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使用⑤确定水源、取水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水资源管理机构以及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的书面同意30.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1)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2)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①泥沙运动:根据泥沙在水中的运动状态将泥沙分为床沙、推移质及悬移质②河床演变:一般表现为纵向变形、横向变形、单向变形、往复变形:按照河流在平面上的河床形态和演变特征,可将河段分为顺直型河段、弯曲性河段、游荡型河段和汊道性河段(3)河床与岸坡的岩性和稳定性(4)河流的冰冻情况(5)河道中水工构筑物及天然障碍物31.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地段:①顺直型河段:取水点应选在靠近岸边、河床稳定、水深较大、流速较快的地段通常是河流较窄处,取水口处水深不小于~3m②弯曲河段;凹岸是较好的地段,但应该避开凹岸主流的顶冲点(即主流最初靠近凹岸的地方),一般设在顶冲点下游15~20m,也可设在顶冲点的上游③游荡型河段:应结合河床、地形、地质特点,将取水口设在主流线密集的河段上④有边滩、沙洲的河段不宜将取水点设在可移动的边滩沙洲的下游附近,以免被泥沙堵塞,一般应将取水点设在上游距沙洲500m以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