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共23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共23张PPT)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推广的高产农作物
玉米
பைடு நூலகம்甘薯
农业的发展
从顺治元年起,清政 府就把招抚流亡,鼓 励垦荒作为一件大事 来抓。宣布垦荒归己, 由政府发给垦荒者印 信执照,明确产权,
并且保护垦荒者的土
地所有权。
清朝开荒执照
耘田
(清· 康熙《耕织图》 ,耘田,即稻田中除 草作业。)
水田“耖”作业
人口的增长的影响
(1)积极影响:增加了劳动力,扩大了商品销售市 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消极影响: ①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②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 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 降。 ③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 持续发展。
三、人口的增长 1.表现:乾隆末年,人口达3亿,占世界人口 的三分之一。 2.弊端 (1)人地矛盾突出,造成自然环境破坏和生 态恶化。 (2)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清朝前期工商 业的发展
清代景德镇瓷器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 多,产品精良。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例子:如江宁(今江苏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 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吴江县(江苏省) 的盛泽镇,出现了 “舟楫塞港,街道 肩摩”的景象; (图为盛泽)
粮食种植方面 改进种植技 术,改良新品种 ,推广玉米、甘 薯等高产作物, 使粮食产量有了 大幅度的提高。
经济作物方面 经济作物品 种增加,棉花、 甘蔗、烟草、茶 叶、药材,以及 花卉、水果等作 物的种植面积不 断扩大。
农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 稳定和繁荣。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 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 推动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34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34张PPT)

•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
•新兵下连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
2.请说出清朝疆域?
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 和库页岛
巴勒喀什池

太平洋

喜马拉雅山脉 南海诸岛
台湾、钓鱼岛、 赤尾屿
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 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 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据历史学家研究, 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清朝 前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 人口增长的情况如何?
2、商业的发展:
(1)各类商业城镇的繁荣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 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 商业市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2)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出现专门经 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的“票号”
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 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记载已拥有“十 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 清朝前期国家统一、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 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 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广大劳动 人民辛勤劳作。
2.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 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下, 这些作物的种植与清前期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 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 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使粮食产量有了大 幅度的提高。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压力,促进了 清朝人口的增长。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26张PPT)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26张PPT)

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 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执照上写明了沙
立目一家开垦干地
八亩,其坐落于打
清 麦冲;四至范围:
代 东到河、南到□
开 荒 执
(这个字漫漶不 清)、西至树林、
照 北至山脚,对这块
地永远免收赋税。
兴修水利,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 渠堰、海塘。
纵贼害民,着该督抚指名参奏,治以 他在皇家园林的丰泽园内播 苦者,有丝毫妨于农业者,
重罪。如该督抚徇情隐庇,经部臣参 种了几片稻田,从播种、插 必管理,一直到收割
录》。
,都要亲自过问,而且经常
“垦田务农为政之本”
亲自到田间。
——乾隆
《雍正耕织图》是雍正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 由清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共有图46幅。画册用笔精到、设色典雅, 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描绘了劳动者辛勤耕作的场景。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 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朕似各处土寇,本皆吾民,或为饥寒 康熙一贯重视农业生产,特 雍正即位后,实施了一系
所迫,或为贪酷官吏所驱,年来屡经 别是关系国家安危和百姓生 列激励农业生产的政策,
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
长 江 中 游
中国地形图(局部)
材料 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
业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
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
长 江
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
下 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
游 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 为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1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1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5000万
来 越
群因无 信职业
业 者年代可 和就 杀
, 人沉 越人淀 货均形 者面成 等积一 组(亩个 成)由 的
流地 次面
是顺治酝1酿8年大(小16农61民年)起义的潜6.8在8 原因之积
康熙60年(1721年)
8.26

雍正—12—年《(1为73何4年清)代人口8空.13前膨胀来》
乾隆59年(1794年) 31000万 多 乾隆49年(1784年)
明朝鼎 盛时期
1亿
全国人口
3亿 1.5 亿
全国人口 全国人口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表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 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 口发展到3亿, 占当时世界总人 口的1/3。
思考: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
力增强,粮食产量高。
三、人口的增长
人 思考:分别归纳两个表格的信息,思考人口过快增长可能会带来的问题均。
④形成了一些大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含义:以地域为中心,以乡缘为纽带,以“互助”为宗旨,以会馆为其在 异乡联络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
徽州·徽商
食盐、典当、木材、 粮食、布绸等
胡雪岩
山西·晋商
粮食、食盐、绸缎、 汇兑、放贷等
乔致庸
三、人口的增长
乾隆末期 康熙时期
结合本课知识,归纳清朝初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1.政策的调整。 农业上,清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 垦荒政策; 手工业上,放宽开矿政策。 2.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3.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4.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共19张PPT)
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
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随堂训练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清朝前期,主要经济成分(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A

• 第二A级.小农经济
(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
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单二击、手此工处业和编商辑业的母发版展 标题样式 (一)手工业的发展
(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
制糖•业单、击制此茶处业等编手辑工母业版都文有本很样大的式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
单三击、人此口处的增编长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 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 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 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 第B•.三工第级四商级业
C.自•给第自五级足的自然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பைடு நூலகம்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 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商第业二发级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D )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 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 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 有很大的发展。
时空观念
手工业工场的发展 当时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任务三: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这种手工生产和传统的家庭手工生产有 何不同? 这些劳动者和经营者是什么关系?
时空观念
苏 《盛世滋生图》局部

水韵苏州
乾隆时期的苏州已拥有 “十万烟火”财富“甲 于天下”,有的地段 “地值寸金” 。
商业发展的表现
(4)在商业活动中,形 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 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
进行商业活动。
例子
史料实证
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 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
等。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
导入新课
清朝初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如何巩固并发展的?
平定噶尔丹叛乱 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欢迎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册封达赖、班禅 设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通过金瓶掣签
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隶属福建。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史料实证
②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三分之一。
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人 清初 1400万

乾隆末年 3亿

咸丰 4亿三千万

带来的问题 ①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
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变化
时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
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
6.88亩
康熙六十年(1721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22张PPT)
3. 意义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自主预习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当时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手__工__业__工__场_。 2. 商业: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_农__村__集__市__、城镇市 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3.形成了一些大的_商__帮___,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 行商业活动。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 表现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水利兴修方面,治理大河,修建水利工程 (3)庄稼种植方面,改进技术,改良品种,推广 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经济 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粮 食 作 物
玉米
经 济 作 物
棉花
甘蔗
甘薯 茶叶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康熙五十年(1711 年), 9845
, 雍正十二年(1734 年), 10942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 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
一。
三、人口的增长
2. 带来的问题
人地矛盾突出 水土流失,地力下降
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徽商与晋商齐名,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 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一条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南达湘、蜀、 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 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 进行贸易。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 天下。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三、人口的增长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共17张PPT)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共17张PPT)
15
三、人口的增长
2、带来的问题
人地矛盾突出 水土流失,地力下降 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16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农业生产的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清 恢复和发展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期 手工业和商 社 业的发展 会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商业发达

济 的
人口的增长
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


17
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北京、扬州等) (3)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帮(晋商、徽商)
10
四大名镇之景德镇11 Nhomakorabea四大名镇之佛山镇
12
四大名镇之汉口镇
13
四大名镇之朱仙镇
14
三、人口的增长
1、原 因
清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 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4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 表 现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水利兴修方面,治理大河,修建水利工程 (3)粮食种植方面,改进技术、品种,粮食产
量大幅度提高;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5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 意 义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 经济的发展
1
盛世滋生图
2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 原 因
(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的重要性 (2)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瓷器技. 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10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业的发展
思考:对比P44宋代商业、P69明代商业、P98清代商业的内容,清朝商业 发展有何进步?
(1).清朝形成了商业网(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 市场);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3).大城市的数量增加了;清朝的大城市有:
.
16
本课小结
清 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


社 手工业和商
会 业的发展



发 人口的增长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商业发达 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时间 顺治十八年(1661年) 康熙六十年(1721年) 雍正十二年(1734年)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6.88亩 8.26亩 8.13亩 2.51亩 .
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1.清初人口增长的原因及概况? 2.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哪些问 题?
15
三、人口的增长
1.背景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 重的破坏.
(2)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 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原因
顺治、康熙、 雍正、乾隆诸位帝王,
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
发展。
.
顺治帝
康熙帝
雍正帝
乾4 隆帝
3.具体措施
在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上,焕然一新的《清 代广州城坊示意图》模型,再现了清代晚期 广州古城十八城门、水运河网、标志性建筑 和民居等羊城轮廓,体现了清代广州城垣形 制齐整、山水防护兼备的建城特色,和云山 珠水的城市格局。
.
1
“洋船泊靠,商贾云集,殷实富庶”
"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三洋; 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 和大运河 。
清初,黄河多次泛滥成灾,在河南、安徽一带 经常决口,既影响了漕运,又使许多良田成了 沙洲,严重威胁着国库收入和人民生活。
康熙帝亲政后,极为重视治河的问题,他把 治河、三藩、漕运列为三件头等大事,“书 而悬之宫中柱上,”以备日夜观看思考。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把招抚 流亡,鼓励垦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康熙亲政后,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 地的免税年限。
清初规定垦荒三年内免税,以后改为六 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申新垦荒田十 年后征税。这一政策刺激了农民垦荒的积极 性,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
.
清朝开荒执照 5
3.具体措施
3.具体措施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和大运河 。 (3)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4)经济作物种植有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
.
8
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对清 朝有何影响?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
河道总督:靳辅
6பைடு நூலகம்
3.具体措施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和大运河 。
(3)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玉米 向日葵
甘薯
花生
.
马铃薯 双季稻
玉米、甘薯、 花生、马铃薯 成为一般百姓 的主要食物来 源,让许多贫 困百姓免于因 营养不良而死。
7
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 (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徽商
.
11
盛泽镇 汉口镇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人烟数千里,贾户数千家”
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必 去之地就是苏州。 .
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 “十万烟火”,财富“甲 于天下”“地值寸金” 12
盛世滋生图
.
13
商帮 组成 名称 人员
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 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 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欧洲、拉美、 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
康熙二十五年(1686)在西关的今文化公园至海
珠南路一带设立专营对外贸易事宜的十三行。
.
2
.
3
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自主探究:书本P96,归纳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背景和原因。
1.原因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
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概况
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
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1)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2)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 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3)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③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
9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阅读课本P97,找一找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 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
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
主要商业活动
特点
晋商 徽商
山西 商人 组成
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 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 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
“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
江南 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 贾而好
徽州 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儒,富
府商
甲一方

.
14
三、人口的增长
材料: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 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 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 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 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 坝,填塞日多”。
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 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