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第19课文字演变课件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壹·战争促交融——淝水之战 1.背景: 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试图吞并东晋
前秦统一北方
317年,司 马睿建立 东晋,定 都建康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前秦
对 峙
东晋
4世纪后期,氐族人 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 基本统统一黄河流域, 重用汉人王猛进行改革, 使国势日渐强盛。 东濒大海,南抵汉水, 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 的局面。
贰改革促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主要措施: 推行汉化措施。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 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 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 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 给汉族。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通婚姻)
用汉制 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诸卿设置齐备,设官效仿南朝以此为永制。
贰改革促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主要措施: ③ 改 鲜 卑 姓 为 汉 姓 。 ( 改 汉 姓 )
推行汉化
孝文帝出行图
减少民族隔阂,缓和民 族矛盾,有利于社会稳 定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 北魏所在任官职高低分为甲 乙丙丁四等级为“四姓”;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 第最高外,以穆、陆、贺、 刘、楼、于、嵇、尉八姓为 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 中的甲姓(范阳卢氏、清河 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相对应;其他则是一般世族。
利于农作物生长
——《悲平城》
材料二: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
四移平海风城,易鲜文俗轨,卑未信贵一为族。甚此难集间。中用崤,武函之帝崇地宅尚,,武河非洛可力王文,里治,,
因不兹利大于举,改光革宅— 中原—。(北齐)魏收《魏书》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随堂小练
下列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是
( D)
A.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B.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C.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D.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线索提示
1、本题主要考查清朝人口 增长带来的问题。 2、关键词:人口增长、问 题 3、人口增长影响经济的持 续发展。故选D。
随堂小练
③山西大庄城氏市号的称数数量千增万两加。了;清朝的大城市有:北京、江宁、 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繁商大荣业以的网上城资市料,工摘自商《业简非明常中繁国荣经济史》 ④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徽商
区域性市场
盛泽镇
全国性市场
三、盛世危机——人口的增长
原因 1③、为清清朝朝时前期期,的手统兴工盛业治奠有定了者了很基大采础发。展取。 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
玉米“种一收千, 其利甚大”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①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 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②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清康熙 御制粉红地珐
琅彩开光花卉碗
《清代纺织图》
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这种手工生产和传统的家庭手工生产有 何不同?
随堂小练
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
①政府奖励垦荒,耕地面积扩大
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③高产作物甘薯、玉米得到推广
④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线索提示
1、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 农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 2、关键词:清朝农业 3、以上都是清朝农业的发 展表现。故选D。
第19课 文字演变(华师上册)
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第19课文字演变备课时间:12月4日备课人: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课程导入〔复习导入〕订正上周课堂作业引导学生看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导言,知道本单元将要学习哪些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
自主学习1、商代甲骨上用以记载占卜情况的文字称甲骨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我国先后出现的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合作交流1.(2014·江苏连云港·20)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这里的“书面语”是指()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2.(2014·云南省·4)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
这种文字被称为()A.隶书B.金文C.小篆D.甲骨文3.(2014·江苏无锡·1)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
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教师释疑东汉时,文字学家许慎编写了一部《说文解字》,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也是现存最早的字典。
这里同学们注意汉字构字和使用的“六书”与构字方法的区别,也就是说:构字四法(也有人称为“四象”,没有为学生引入这个概念)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另外两个假借、转注是汉字的使用方法。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是我们的母语,她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
当然,这一点是所有文字的共同点。
作为文字,汉字还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地方。
世界上有些古老的文字随着所在国家的灭亡而消亡了,多数文字都由象形逐渐走向拼音,只有汉字形声表意,历千年而不衰。
即使在电脑时代,汉字仍是当今输入最为快捷的文字之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4.元丞相为什么也被罚俸禄? 穿汉服
壬寅,革衣服之制。 ——《魏书》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 戴汉族服饰。
汉化 自改西革晋以措后施,经过两百年的战有乱哪,些洛阳影已响是呢一片?瓦砾。
孝文帝迁都后……经过北魏不仅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刘
元
太
丞
守
相
1.北想魏一的想公这主种最姻有亲可关能系嫁对给北哪魏个的民统族治的人? 有鼓什励么鲜好卑处贵呢族和?汉族贵族联姻
族卑为聘分女大孝
宣 霁 元 年 七 月
高 门
公 主
王妃把汉中原 族别 为地子 作主姓 (和文 帝鲜聖卑贵族的
。 也 ,利益大联五系后起汉来选,旨壮大了北
嫁 给
很多魏的姓女 统个 皇治宫 ,力族 贵量择 中。血统的交
第三 章
团结铸盛世
图说历史:嘉峪关魏晋墓葬壁画
经济
物质
精神
生产
生活
生活
民族大交融 采桑图
烤肉图
胡乐图
北魏初期,汉族崔宏因不想
北魏末年,汉族大臣将北魏
在异族政权中为官,逃亡江
视为自己归属的王朝:“郭
南,途中被追回,为此他写
嘉灭亡的耻辱和家族仇恨使
下诗文咏叹自身悲惨命运。
我痛入骨髓。”
牛耕图 ——《魏胡地书床而》替坐代”了的当习时惯人方们式“。席 胡汉合—舞—已《成北为齐普遍书风》气
交流互鉴
多元
历史上孝文帝改革是落后鲜卑族屈服
华夏民族于,先非进汉一族族文所化成的。结太果古, 以我认来为,中诸华族民
错居(交错族杂的居形)成过,程接就触是交少通数(民交族被流单沟向通融)入, 各去小异而汉大族同的,过程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 世所谓诸夏是也。
2017年 新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19《文字演变》课件(共38张PPT)
指事
•用記號、符號來表達抽象的概念 •一看就知道它要表示什麼 •大部份都不是名詞
會意
•兩個或兩個以上字義加起來,表現出 新字的意思
兩隻手表示握手,就是朋友的「友」。
形聲
•一個「意符」加上「聲符」,組 合成新字
中國文字統計
•說文解字書中
象形
3614
形聲
7697
指事
1215
會意
1167
遊戲時間!
王懿荣
甲骨文的意义:
第一,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 要价值。
第二,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 成熟的文字,于今天的汉字有 渊源关系。
甲骨文大观
甲骨文就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或甲骨上的象 形文字。
人
牛
水
日
上
下
明
射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4、甲骨文的四种基本构字方法 象形 山
指事
会意 形声
刃
林 江
象形
•用簡單的筆畫把具體的東西畫出來
1,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 2,是联系和维系中华民族 的根。
利簋及其铭文 这是1976年陕西临 潼出土的西周时期的利簋及其腹 内壁底部的铭文拓片。簋内的铭 文记载了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 的事迹。
这种铸刻在铜器上的金文,叫铭 文,也叫钟鼎文。
曾侯乙铜簠:器盖 和器身的内底上均 有铭文2行7字:“曾 侯乙作持用终”。
甲 骨 文 (凿、钻)
金 文 (铸刻)
小 篆 (毛笔)
商 朝
周
朝
秦
文
字
的
演
变
这片龟甲 1929年出土 于河南安阳, 现藏中国历 史博物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33张PPT)
5.在古代史上提倡使用汉语,穿汉服,用汉姓等措施的一次 著名改革是:
A.商汤改革 B.管仲改革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C 6.孝文帝叫拓拔宏,又叫元宏,你知道为什么吗?
A.皇帝赐姓元 B.他喜欢银元 C.改用汉姓 D.讨厌自己的复姓
C 7.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
进行的迁都是:
C
10.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 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 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 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 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 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
洛阳
孝文帝为什么 要迁都,迁都 后产生了什么 影响?
北魏都城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满
孝
原因 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文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帝
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迁
都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影响
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孝文帝,在 迁都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学 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呢?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淮河流域
11 . 都 城 能 反 映 一 个 朝 代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的 发 展 , 其 中 为
C 接受
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殷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课堂检测
3.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穿 汉服、学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他的目的是() A.恢复北方生产B.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C.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过程D.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4.489年,在汉族、鲜卑族官僚的共同支持下,北魏孝文帝派遣使臣前往位 于江南的南齐借书,以解决争论不休的礼制问题。孝文帝此举() A.缓解了社会矛盾B.彰显了文化认同 C.加强了思想控制D.缩小了南北差距
人物扫描
观看视频,了解北魏孝文帝及评价
要点三 北朝政权更替
1.北朝政权更替
北魏后期,来自北方的威胁大大 减轻,军镇的作用减小,地位降 低。六镇军人对此十分不满,导 致兵变。在六镇兵变的打击下,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 东魏后被齐取代,史称北齐。西 魏后被周取代,史称北周。
2.北周灭北齐
新课导入
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北段, 有一个巨大的天然山洞,名叫嘎 仙洞。从这里走出的拓跋鲜卑建 立北魏,统一北方。在此以前, 前秦一度是北方的统治者。一次 著名的战役给拓跋部的崛起提供 了机会。这是什么战役?导致了 什么后果?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 学习目标: 习 1.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知道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和影响。 目 2.知道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标
3.理解民族交融的方式,认识各民族在交流与交融中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
3.意义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人新的活力,进一 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课件)
2.官员须讲汉语,禁鲜卑语 说汉语
3.以汉服替代鲜卑服
穿汉服
4.改鲜卑姓为汉姓
改汉姓
5.鼓励鲜卑与汉人联姻
通汉婚
6.学习汉族礼仪
习汉礼
7.使用汉族制度
用汉制
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北朝政权的更替
北朝政权是怎样更替的?
叁
政权更替
北朝政权更替
阅读课本P111-112,了解北朝政权的更替,完成下列表格。
课堂小结
淝水之战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东晋VS前秦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 影响: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
措施:迁都洛阳;用汉语,通汉婚,易汉服,改汉姓 北魏孝文帝改革
影响:①促进了民族交融;②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北朝政权的更替 北 北朝(439-581) 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灭 北周
北方地区的 民族交融
思考:前秦是否面临过这一困境?前秦是如何解决的?
前秦:苻坚刚愎自用,不善处理民族关系,强 征各族人民当兵,不惜民力,发动淝水之战, “强大”的前秦很快土崩瓦解。
北魏如何解决呢?
贰 北魏孝文帝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北魏孝文帝时面临哪些难题?
生产方式 社会形态 生活方式
鲜卑族 游牧为主 奴隶社会 逐水草而居
D
肆 课堂练习
3.(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魏书》记载,大臣高闾认为夏商周三代
疆域不大,实行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祭告天地的仪式),劝孝文帝也举行封
禅大典。孝文帝却认为南方荆州和扬州尚未归顺,不欲封禅。由此可见,孝文
帝( )
A.学习汉族政治制度 B.推动北方人口南迁
D
最新初一历史 第19课文字演变课件(华师版七上ppt课件
“齿”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第十章 标杆分析
第十章 标杆分 析
标杆分析 概述
标杆分析计 划阶段
内部数据收 集与分析
外部数据收 集与分析
改进项目绩 效
持续改进
第十章 第一节 标 杆分析概述 第一节 标杆分析概述
1. 标杆分析的起源(低频且易,简答)
标杆分析,又称标杆管理、基准管理、基准化分析等,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
理方法。
(1)标杆分析和标杆分析的定义
① 标杆分析就是将本企业各项活动与从事该项活动最佳者进行比较,从而提 补 自身的不足。② 标杆分析法是将本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状况和环节与竞争对 的企 业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评价自身企业和研究其他组织的手段 久业绩 作为自身企业的内部发展目标,并将外界的最佳做法移植到本企业 种方法。
“车”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简体)
此字为“众”。上图从左到右分别为拓片、摹写、漫画、照片图示。字形为太阳下的三个人,到金文 “日”讹变为“目”。
表示众多的意思;也表示某一种身份的人,如同现在的“群众”。 甲骨文中的“众”与“众人”从事农业生产、战争、狩猎、做工等。是商王朝的劳动者,其身份为 奴隶还是平民,众说纷纭。
隶书,是
小篆的简便写
法,最早流行
图
于秦代下层人
为
物中间,相传
汉
为程邈在监狱
隶
中将其整理成
一种新字体。
图为湖 北出土 的秦隶 竹简。
汉字字体的楷模: 楷 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 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质教学课件
栏目索引
1.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而得 名,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前秦与南方的哪 一政权形成对峙的局面 (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成汉 答案 B 根据所学可知,强盛后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 面。
栏目索引
2.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 展作出了贡献。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 A.匈奴 B.鲜卑 C.氐 D.羯 答案 B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栏目索引
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项羽、秦军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袁绍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淝水之战 383年
东晋、前秦
结果(或影响) 项羽歼灭秦军主力 曹操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孙刘联军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 晋军打败前秦军,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 有被打断
栏目索引
注意 中国古代史上有过多次迁都,但具体原因不同,其中北魏孝文帝 迁都是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例2 (2019内蒙古巴彦淖尔磴口诚仁中学期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 主要原因是 ( )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接受先进文 化,巩固统治。故选D。 答案 D
——赵翼《廿二史札记》
栏目索引
史料解读 史料一中北魏孝文帝规定不能在朝廷上用鲜卑语讲话,而要 用汉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积极推 行汉化,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史料二中赵翼对北魏孝文帝的改 革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孝文帝讨厌鲜卑族的旧俗,想要实行汉化来 改变(旧俗),所以大胆地进行改革。然而,国势的衰微,实际上就是从这 里开始的。 知识链接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 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 一步推行汉化政策,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 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 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新版七年级历史: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课件]
骨耜
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干栏式房屋
思考: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 这种房屋呢?
浙江地区地势低 洼、潮湿温热。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 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
(1)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2)种植水稻 (3)住干栏式房子,过上定居生活
(4)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
晋商俗称“山西帮”,亦称“西商”、“山贾”。 在漫长的历史中,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 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 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 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 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 晋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 发展到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 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 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 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二)手工业的发展
(1)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 产品精良。 (2)制瓷工艺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3)南京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
一 二 一 探究点:商业的繁荣
1.条件
(1)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 进了商品的流通。 (2)陆路和水运发达。
《盛世滋生图》局部
2.表现
(1)农村集市、城镇集市繁荣,店铺林立,商 品繁多。 (2)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3)北京、汉口、苏州、佛山号称“天下四聚”
(生产工具、用火情况、社会组织)
无限的想象:
清晨,北京人伴着第一缕阳光出发了。
他们中青壮年手拿火把开始追逐山林中的野 兽。只见他们快速奔跑着,十几个人围住一 头肿骨鹿,有的用木棍击打,有的用石头丢 击,肿骨鹿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成为这群
2016部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9课
2、带来的问题
人地矛盾突出 水土流失,地力下降 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2021/5/27
16
农业生产的
清 恢复和发展
朝
前
期 手工业和商 社 业的发展会经济 的人口的增长
发
展
2021/5/27
制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2021/5/27
13
制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四大名镇之朱仙镇
2021/5/27
14
三、人口的增长
制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1、原 因
清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 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021/5/27
15
三、人口的增长
制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4
制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 表 现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水利兴修方面,治理大河,修建水利工程
(3)粮食种植方面,改进技术、品种,粮食产
量大幅度提高;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2021/5/27
5
制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 意 义
制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1/5/27
1
盛世滋生图
2021/5/27
2
制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 原 因
第19课文字演变(华师版七上)PPT课件
图
于秦代下层人
为
物中间,相传
汉为程邈在监狱Fra bibliotek隶中将其整理成
一种新字体。
图为湖 北出土 的秦隶 竹简。
汉字字体的楷模: 楷 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 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 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 准字体。
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 图为钟繇作品《宣示表》
他 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 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 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 帝 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 ’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 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 ‘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 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 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 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 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魏晋时期, 少数民族音乐不断传入中原,西域的乐器也大量传入——
北魏盛乐乐舞俑
云冈石窟乐舞石雕
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风气,各兄弟民族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推进了乐舞的发展。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 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 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歌谣总结
第三展厅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仍旧;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
民族交融领域 民族交融表现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团结,军心不齐。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鲜卑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的一支,它发源于大鲜卑山(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北段)为黄帝后裔。
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
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魏晋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各族人民杂居相处。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多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5岁即位,公元490年亲政。 思考: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 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
前秦东晋淝水战, 苻坚轻敌损百万, 以少胜多东晋安, 北方再度陷战乱。 北魏统一北方后, 孝文帝迁都洛阳, 说汉话和穿汉服, 改汉姓与联汉姻, 促进民族大交融, 经济恢复国力强。
果
东晋胜利
秦汉以来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有哪些?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19课 汉字的演变ppt[1]
7、行书
• 行书 " ,是介于楷书与 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 的一种书(字)体。是 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 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时开始流行。
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图为《兰亭集序》的唐人摹 本。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1.甲骨文:指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 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文字就是从甲骨文演 变而来的。 2.金文:指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铭 文”。 3.大篆:西周晚期的一种文字样式。 4.小篆、隶书:秦统一后以小篆为统一的文字,后 来隶书出现。 5.楷书、行书、草书: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 艺术,出现了楷书、行书和草书。
5、楷书(真书、正书、今隶)
汉字字体的楷模 • 出现于东汉,形体方正,笔画平实。
什么时候楷书成为汉字的主要书写字体?
魏晋南北朝后
图 为 楷 书 的 创 始 人 钟 繇。
6、草书
• 由篆书、八分、章 草,沿袭多种古文 字变化而成。 • 草书主要有章草、 今草和狂草3种。
图为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汉 字 文 的 字 演 变
小结: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商
金文
商周
小篆 秦朝
隶书
秦汉
楷书 (草书行书)
汉末魏晋
汉字演变规律: 结构: 繁 笔势: 圆
简 方 直
曲
请输您要的文字
三、 甲 骨 文
商朝刻写在龟甲 、 兽骨 上的文字,是一 种象形文字。
发现:清朝末年
王懿58~约147年),字叔重,东汉 时期汝南郡召陵县(今属河南省漯河市 召陵区)人 ,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 家。 因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闻名于 世界,所以研究《说文解字》的人,皆 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解字》为 “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甲骨文十二生肖”填上现代汉字
牛
虎
猴
猪
鼠
马
蛇
羊
鸡
兔
狗 龙
汉字字形演变图
文字演变
汉字的起源 萌芽 形成 发展
结绳记事、 刻画符号 甲骨文 仓颉造字 半坡彩陶
金文、 小篆、隶书、 草书、 楷书、行书
课堂练习:
1.我国原始文字的雏形是 (A) A.刻画符号 B.楷书 C.磨制陶器 D草书 2.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是 (C) A.钟鼎文 B.小篆 C.甲骨文 D.隶书 3.《说文解字》一书的编写者是 (D) A.黄帝 B.仓颉 C.孟子 D.许慎 二、填空题 1.研究商朝的历史,既可以从 甲骨 文字 中,也可以从 金 文中找到一些珍贵的史 料。
四、形声表意的方块字——汉 字 甲骨文 商
、 周
金文 小篆
秦
隶书 东汉
草书
(西汉)
楷体
行书
金文
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 毛公鼎上的文字 文”
维 在 峄 者释山 嗣文刻 世皇石 字 体 称帝 : 王立 小 国 ( )
篆
东 释汉 文曹 等全 家高 碑 恤 钱年 民 粜抚 之 米育
( )
二、文字的萌芽
我国文字是由 什么逐渐演变而来?
刻画符号 是原始文 字的雏形
三、文字的形成
1、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甲骨文(商代)
2、为何称为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3、甲骨文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主要是用以记载占卜情况
4、甲骨文的四种基本构字方法
象形、 指示、 会意、 形声
甲骨文的意义:
第一,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 要价值。
字 体
:
隶 书
释晋 文王 其朱不天羲 楚有鼠之 人驗 膏十 今者 治七 所乃 耳帖 在是 聋 往要 有 得藥 验 )
( 字 体
:
西草 汉
书
唐 颜 真 卿 多 宝 塔 碑
字 体
:
东楷 汉
书
东 晋 王 羲 之 字 体 的 : 兰 亭 集 序
行 书
汉字有什么作用?
1、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 具。 2、是联系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第二,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 成熟的文字,于今天的汉字有 渊源关系。
汉字的四种构字方法:
象形、指事 会意、形声
两种使用方法:
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转注
“山”:象形字, “刃”:指事字, “林”:会意字, “渭”:形声字。
思考96页阅读与练习
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
象形
用摹写实物的形状特征来造字的一种方 法。象形文字中的豕,用“一”来代表 猪头。豕字的左半部分象征着猪的肚子 和蹄子,右半部分则象征猪的后背及尾 巴。
想一想:
假如你要记住一件很重要 的事,你要怎么办?
文字演变的过程
一、文字的起源
二、文字的萌芽
三、文字的形成 四、文字的发展
一、文字起源的传说
1、在没有文字之前,古代人是怎样记事的?
结绳记事
2、在传说中,我国古 代的文字是谁发明的?
仓颉造字
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盆边上刻画 着表示某种特定 含义的白色符号, 具有汉字的笔画 形状,与汉字的 产生可能有一定 联系。
指事
•用記號、符號來表達抽象的概念 •一看就知道它要表示什麼 •大部份都不是名詞
会意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 合并成新字的造字法。 如:“木”和“木”组 合成为“林”;人睁大 了眼睛表示看“见”; 人靠着大树,意为休息 的“休”;生长在田里 的草,就是“苗”。
形声
用表意符和表声符合并 成新字的构字法。如: 论, 由表示意符‘’言 “和表示声符的”仑 “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