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篇1《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在阅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之后,我深感启发。
这本书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揭示了教育工作的乐趣和挑战,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陷入机械化和单调的教育模式。
作者张贵祥以他的教育经验和洞见,向我们展示了教育工作的复杂性。
他强调了教育需要创新思维,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同时,他也提醒我们不要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速度。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教育工作的艺术性。
他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这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去理解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这本书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我意识到,虽然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我还需要学习更多,比如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处理学生的个体差异等。
总的来说,《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职业规划,让我明白了教育工作的真正意义。
我将会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教学,同时也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而不仅仅是一名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篇2标题:一次与教育的诗意对话——《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读书地点:安静的图书馆角落,沉静在张小平老师撰写的《不做教书匠》的世界里。
1.教学艺术的价值:我被张老师关于教育艺术的部分深深吸引。
他强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
这使我重新审视我的教学,是否只是机械地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个体成长。
2.终身学习的理念:张老师在书中提到,“教育是一生的事业,不是一时的任务。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
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的日子,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应该始终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3.理解学生个体差异:张老师对每个学生都有深入的理解和尊重。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需求。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4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4篇《不做教书匠》读后感篇1书本发下来,我花了两个小时就看完了。
时间短暂并不代表我对待此书的态度是阳奉阴违,而事实上恰恰与之相反。
我怀着无比虔诚的态度抱着同等量的观念想要啃完它。
我想只有啃这样的词,才足以表达我对不做教书匠,这句话的认同。
虽然我并不是完全以赞同式的方式全盘去接受它。
首先,我不做教书匠。
我的理想曾经以秋风扫落叶的架势扎根在我的心里。
但现实是,将理想这杆秤以截然相反的方向拉直了。
于是,我做了老师,并且在教育的这个岗位上浑水摸鱼,摸滚打爬。
管建刚告诉我,教育恰恰是一个可以实现理想和抱负的事业。
它不仅可以将你的精神提升到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而且它能让这个无法企及的高度一直延续,延续到下一个生命将要的开始。
所以有人说:“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
”神圣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努力去找到的那个深度。
其次,书本告诉我要做一个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的八感老师。
而我以自身的实践出发,总结为,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的智慧型的老师。
理想一词,及其辽阔,有理想的老师必定会有其奋斗的目标,并且为实现这目标而努力上进。
只要别把这理想当成是空头支票的梦想,那么其他的都是依附在其身上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本能感觉。
这些感觉在理想面前,就好比是小河仰仗着海洋,只要这大海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那么小河的方向就是大海。
这让我想起薛林的《小河》。
小河(薛林)小河,唱着激昂的歌儿,自山谷中奔来。
我问:去哪里?她说:大海。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跟这小河又有多么极其相似的地方。
只要我们不为仅仅做个教书匠而端坐在教室的桌椅板凳上。
不仅仅是为了拿着月末的奖金而对学生说:同学们,上课。
那么教育便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着八感的好老师。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去扬州听课的时候遇上的那一批人,那一批敢于打着为了孩子的口号而勇敢地站出来的老师们。
他们用他们的努力和见识告诉我,原来教育真不是授教,传道,解惑而已。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13篇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13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11、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无谓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青春年华。
乃至过了浮躁岁月,却再也没有青春的活力,再也没有奋斗的勇气了,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的尽头。
2、我敢和任何一个教师打赌,如果你拿出对子女四分之一的爱放在学生身上,学生对你的感恩将超过孩子对你的感恩——中国子女向来认为,获得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的。
3、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
4、抱着缺点的人,容易有意无意地放大自己的缺点,从而失去正确认识自我的机会,自己把自己打垮。
即便有缺点,我们也能将缺点化为自己的特点,成为教育的亮点。
5、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能像针一样尖锐,无坚不摧,也就能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心如止水,静下心来做事,就易产生智慧,这就是佛家讲的“静能生慧”。
6、努力使自己成长起来,获得发言权;你有了发言的权利,才会有改变的力量。
7、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业绩。
如果你的胸中装的仅仅是个人的教学成绩,那么你也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如果你的胸中装的是整个学校,思考的是整个教育及教育发展趋势,那么你就是未来的校长和教育家。
8、纪律是一种必要的存在,它不仅是一种必要的规范,而且能帮助我们远离人性中的懒惰,催促我们更好地成长。
严格要求自己,看似委屈了自己,强迫自己放弃很多生活的乐趣,不能够随意、“潇洒”地生活。
其实,正因有了它,才让你有了进入享受高质量生活的机会和希望。
9、他们一言一行逐渐地和教育融为一体,教育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是教育的事,他们离不开教育,离开教育就像离开了水,再也游不起来。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笔记9篇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笔记9篇不做教书匠的读书笔记1“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
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
通过细细的品读,让我的确是受益多多。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
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
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这对于刚上岗并没有几年的我来说,看到这样的语句,这样深入我们年轻人内心的语言,这样贴心地为我们分析失败,鼓舞进步,怎能不让人激动?我缺少的就是对失败的正确认识,我很多时候在去接受失败,让我有勇气去挑战失败,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勇于创新与改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读的越多就越感到看晚了。
我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继续往下看“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年轻的你要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呵护她、保护她……”是呀!小起我现在的一帮可爱的孩子们,和他们一起游戏的快乐情景。
真是一副和谐的画面!年轻的我有理想、有憧憬、有许多作为教师作为青年应该有的。
突然耳边响起熟悉的声音“这个小孩我一点都不喜欢”,“真巴不得早点送走他们”云云。
刚舒张的笑容立刻收敛了下来。
我在问自己,为什么?是在我身上缺少了些什么?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丢了教师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
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辄就批评教育,那学生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1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根结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
2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果你想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成为物质上的大亨,那么我真诚的劝告你,最好赶紧离开这个行业,你想在精神的天堂里寻求物欲的膨胀,那将会无功而返。
3 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无谓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青春年华。
及至过了浮躁岁月,却再也没有青春的活力,再也没有奋斗的勇气了,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尽头。
4离开精神追求,只是一种活法,绝不可能上升到人的本质意义。
1我始终认为,模范地遵守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是每个青年教师踏上岗位的必修课。
2 一所学校要真正实现“人本管理”,其前提是必须实现“量化管理”,或者说,“量化管理”已经趋向完美和及至,以量化管理为基础的人本管理,才是有生命力的。
3 纪律就像石头,如果你把它背在身上,会痛苦无比;如果你把它垫在下,它会帮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1一个人没有了家庭责任感,这个家庭就注定不会幸福;一个人没有了工作责任感,他的人生就注定不会去的应有的成就。
2 我由衷地感到,对学生最大、最好的责任感,那就是尽快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
3 我一直畅想的是,每个学科教师都对学生的人的发展保持密切的关注一发现情况就相互沟通,从而掌握多元的学生成长信息,调整并最终形成对学生最有利、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1下班的铃声响了,并不一定意味着工作的结束。
2 一个事业是否高尚,不是因为事业本身,而是因为有一群高尚的人在为这个事业勤奋耕耘。
3 如果你偷懒,你一定会被察觉,如果你敬业,你迟早也会被发现,因为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信息发达,不是只有眼睛才能看到,也不是只有一种直接的方式才能使人明白。
4他们从来不想是否对得起学生,是否对得起自己的青春,是否对得起来之不易的人生,是否对得起家人和朋友永远的期待和关怀。
1不管是太空年代,还是新新人类时代,教育都要拒绝浮躁,都要静下心来。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不做教书匠读后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教书和育人上,育人该是第一位,教书第二,所以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教书“匠”。
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把别人的东西讲给孩子们听,会管住孩子,就是一个好教师。
他们仅仅把教育看成是一种传递,看不到或不承认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对人的精神生命发展的促进、丰富和创生。
今天的我们必须改变“教育是以知识传递为主”的传统观点。
不能只做个教书匠。
读了管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我更加明白了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智慧感的教师。
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
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一些教师指明了方向: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和谐发展的理想空间。
你不能选择教什么样的学生,但是你可以改变学生。
教育,是面对有生命的事业,它永远不可能被机器所代替。
因为课堂是活的,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兴奋点,面对同一对象或事件,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
如果教师能够把教学的重心放下去,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干什么呢?他要捕捉这些信息,梳理这些信息,并形成新的教学推进点。
整个课堂,教师要不断地接受新的信息,特别是来自孩子们的信息,接受智慧的各种挑战。
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才有教育的尊严和快乐,才有成功的感觉,他走进课堂和走出课堂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然而,现在很多人仅仅把教育看成是一种传递,看不到或不承认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对人的精神生命发展的促进、丰富和创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的价值被异化。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不做教书匠》范文〔通用6篇〕《不做教书匠》范文〔通用6篇〕《不做教书匠》1走上老师这个工作岗位至今已有十六个年头了,十六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感触特别多。
也许“红烛”“春蚕”“园丁”等对老师的美誉已经不假设早年那么让人动容,但十六年与学生共度的光阴让我深入地认识到:老师仍然称得上是这个社会上最光芒又伟大的职业,这是一份“走心”的良心活,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偶尔读到《不做教书匠》这本书,很有共鸣,推荐给大家。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
作者管建刚老师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向我们阐述了怎样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有智慧感的老师,他用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
读后心得与诸位分享:一、教育:需要努力,回绝借口。
“我有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
”翻开《不做教书匠》,这几行字印入了我的眼帘。
这是朱永新先生对教育的呼唤,更是多少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而得出的人生真谛。
我感慨颇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也不例外。
而我为什么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彷徨?苦苦反思、追寻这几年来我走过的路,结论是:我为自己寻找了太多的“借口”,而教育,需要的是努力,教育,回绝任何借口!有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科罗拉多州朗峰的山坡上躺着大树的残躯,它有400多年的历史。
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经被闪电击中14次;400多年来,无数狂风暴雨侵袭过它,它都战胜了它们。
但是最后,一小队甲虫的攻击了这棵树,使它倒在了地上。
那些甲虫从里往外咬,就只靠它们很小但持续不断的攻击,渐渐伤了它的元气,使它终于倒了下来。
而借口,正像是这些小甲虫的咬噬——即使你曾经是一棵身经百战的大树。
二、握紧你手中的麦穗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做教书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完了《不做教书匠》,觉得这是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作的励志书。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哗众取宠,管老师只是用他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故事,然后加以引导。
这本书更多的为阅读此书的教师树立了一个信念,他在书中设置了一个“名言点击中”,在初中时代,我就比较喜欢这些内容,因为它给予了我成长的动力。
只要树立起了自己的信念,只要朝着它前进就行了。
只有找到自己成长之路,你才能勇敢直前。
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作为一个虚位待定的教师;作为一个收入微薄的教师,曾几何时,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所措。
焦虑、彷徨、不平衡,等等不好的心态时常侵扰着我,感慨世事的不公,恨自己生错了年代。
人生中太多的事让我感到无奈。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抱怨,但作为一名教师,还是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尽其所能,把自己所学所识全部传授与学生,并时常告诫自己,不能误人子弟,话虽如此,但做的并不开心。
幸好,让我及时看到了这本书《不做教书匠》,他实时的揭开了我心中的疑问,帮我在自己的位置上找到了工作上的快乐。
它像一位家长语重心长地与我进行心灵上的交谈,让我觉得这份工作,我是真的当成事业来做的。
做事业应当尽心尽力,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我是一名体育教师,美术、音乐、体育、计算机,这类学科,在小学通常被人们称作“小学科”、“副科”,这是一种歧视的称呼,但人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就连我自己也默认了这种说法,就像鲁迅先生所说:“世界上本没有,走得多了便成了路。
”称呼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替那些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所谓“小学科”的教师们喊声“冤!”书中提到的,给“小学科”的建议,我个人并不太赞成,书中所说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行为(自由散漫,迟到早退,),并不能以偏概全,我相信多数教师还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拿到《不做教书匠》的那刻起,我的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但随着阅读的深化,慢慢明白了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犹如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
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这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章节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
认为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
的确,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简单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
管校长说得好:“我们对孩子微笑,生活就对孩子微笑,孩子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
”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
老师的微笑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悦;老师的微笑可以给孩子增添信念;老师的`微笑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其实,老师的微笑还可以打开孩子封闭的心扉;老师的微笑同时也让自己收获幸福!是啊,全部孩子都喜爱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
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孩子叙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摩挲孩子的头,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欢乐。
反之假如老师板着一张严厉的脸,动辄就批判教育,那孩子确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
还说:“教育在观赏中微笑。
”一个胜利的老师,应当擅长发觉孩子的美好,找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一个不欢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老师,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布满欢乐,就肯定要在工作中欢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欢乐起来,你就肯定要投入与付出。
”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抱负的目标进军吧!《不做教书匠》读后感2拜读了管校长的《不做教书匠》,颇有感触。
这是一部布满人情味的,让人感动,又能催人奋进的著作。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老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老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老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老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老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老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老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老师。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暑假期间,读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书中的好些故事并不陌生,回顾自己从教三十多年的经历一一认真备课、上课,对学生负责, 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适当培养学生的人格。
我以为做了一名不错的教师。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才恍然大悟,我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
什么是真正的教师。
心灵的力量、情意的关怀、人格的熏染、文化的气质、智慧的实践。
我到底具有了哪几条来完成这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呢?书中有八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目标,特别是第七章《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让我感受很多,在这一章里有一部分内容,题目是《教育在欣赏中微笑》,我读了很多遍了,每读完一遍我都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我的教学实际中我对这部分内容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们班很多孩子学习习惯不好,经常不完成作业,催很次都交不齐,面对这种情况,我能做的就是对他们大发脾气,结果是效果甚微。
这个班的优秀生很多,但他们中的一部分却很粗心,对他们教育, 我不是引导,也不是和风细雨,有的只是狠狠的训斥一顿,结果是这些成绩好的学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还有一部学生做事总是漫不经心,拖拖拉拉,我对他们也没有好脸色,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在课堂上就开始怕老师了,课堂气氛也显得沉闷了,课后也不敢接近老师了。
我反思自己,真是不该这样,学生本来就是来学习本领的, 什么都能干好,还要老师干什么?所以我开始寻找学生的优点,发现学生的美好,表扬学生的进步,对于那些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委婉提醒,耐心对孩子们讲道理,学生听话了,可爱了,我也不像以前那样生气了。
当学生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时,我上课提醒一下,或一个眼神,或让他同桌回答问题,或到他身旁摸摸他的头,这样也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听讲,又不会打乱课堂秩序。
学生有什么心里话也敢和我说了。
所以做名亲和感的老师,学生喜欢,我也开心。
成尚荣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一种保护。
”学生只有有了安全感,学习才可能很快进入状态,学生才感到学习是快乐的。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笔记9篇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笔记9篇不做教书匠的读书笔记1最近读了一本好书《不做教书匠》,感慨颇多。
这部书里的每一篇__宛如一道道涟漪,荡涤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敲响着我们沉睡的心灵;如同一级级台阶,拾级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精神顶峰。
初读《不做教书匠》之时,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读完此书,心中的很多困惑都烟消云散。
面对以后的教育人生,眼前豁然开朗了,心中也有了方向,深刻领悟到了:人生很精彩,教育能出彩的真谛。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懂得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具有亲和感。
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摘花的小女孩,不是批评教育,而是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回答说:“给生病的奶奶看,看过之后,我就把花送回来。
”多么纯真的孩子啊!有的时候,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不要急于批评,耐心的了解真相,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如果我们用心去关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与自豪。
书中说年轻的教师从事教育大致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
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之为包袱,能把事情应付过去就行了。
第二种态度,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
这类老师工作很辛苦,他们只知道干,干,干,但不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不知道教育人生的真义在哪儿。
第三种态度,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
这类教师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教育的意义。
他们的生活状态已经和教育密不可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怎样成为第三类教师,书中给我们提了几点建议: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
让我们朝着第三类教师努力奋斗吧!一本书,就是一面镜子。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
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徘徊时,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迷失时,别忘了照照它。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通用6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通用6篇)《不做教书匠》篇1每个人心底都会有一个从小就做的梦,梦闪闪发光,就像一盏彼岸的灯火,看似可望不可及,促使着我们不断向前追逐。
前段时日,拜读了一本书,名为《不做教书匠》。
书中讲述的是管老师在教育路上行走多年的心得,更确切的说是对初入教育行业的新教师的一些忠告。
此阶段阅读对于我来说,再适合不过。
文中说教育是神圣的,其伟大并非是职业本身所赋予,而是因为有一群无私的人在默默为之努力。
当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这条路,接下来便是勇敢的走到底,绝不回头。
而我所思考的是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才会不沦为一名平庸的教书匠?在教育这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什么指引着我们前行才能做到勇敢的走到底不回头?我在书中寻找到了答案。
既然我们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那便以此为方向,梦之所指,便是我们心之所向。
彼岸的灯火,我们以信念为灯芯。
我们要坚信能作为一名教师,这是无上的荣耀。
因为在孩子眼中,我们无所不能,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故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茫,初始之段我们就要坚定我们的信念,我们屹立于这样的世界:物质上我们成为不了大亨,但精神上的财富是他人所不能比拟的。
教育,它值得我们去为之付出。
因为没有哪一个工作会预先支付给你工作的幸福,除了教育。
当我们早晨来到班级、走进教室、见到学生,同学们用那纯真、热情的眼光迎候你时,那眼神就支付了一切。
彼岸的灯火,我们以拼搏为火种。
明确了信念,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摆正心态,想好以怎样的姿态去努力。
我认为,年轻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犹如烈日当空、雄鹰翱翔天际,不拼何为年轻?我们不畏惧失败与平庸,我们只是不甘于失败和平庸!故让我们趁自己还年轻,拼搏行动起来吧!重要在行动!我们要打破“多做多错”的庸人思想,不犯错误,没有尝试,目前不错,今后一定会错;尝试了,错了,不要紧,只要善于总结,吸取教训,再付诸于行动,一定能成功。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笔记14篇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笔记14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不做教书匠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笔记1我工作已经第十五年了,虽然天天都要接触书,但真正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似乎已经是很久之前的回忆了。
但是看完《不做教书匠》后却感想很多。
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的态度就决定了他的高度。
作者是这样诠释的:积极的态度就是积极富有生命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
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虚度此生、充分体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
“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根到底的哲学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
”选择教育就等于选择了精神守侯,保持内心丰富的安静和寂寞的充盈。
“地球上每晚有30亿人饿着肚子睡觉,有30亿人进出教堂寺庙,因为有生命的威胁;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这世界上75%的人富有。
如果你在银行海域存款,钱包里还有钞票,那么你属于这个地球上8%的幸运的人。
我们有着中等以上的收入,还有着可观的精神收入,这样屹立于世界上不也挺值得吗?”作者的话虽然很平实,但句句扣人心弦,说得很真诚,回想自己,和朋友同学在一起,很多时候都在羡慕别人的工资比自己高,别人的机运比自己好,却没有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多时间就这样浪费了,可能自己在这样的想法中度过一生,真正到老可能一无所成,管老师的话就像当头棒喝,把自己叫醒了,也帮助自己确定了方向。
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清闲,正是消磨人奋斗志向和勇气的杀手。
拿出鹰的勇气来改变自己,把身上的懒惰摔打个粉碎,再把身上的清闲一片一片拔掉,最后把身上的借口一个一个无情的揭穿,像鹰一样勇敢地向自己开刀。
教育,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可怕的是不想起步,只是在安逸中走向安乐死。
”书中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责任感的老师。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笔记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笔记我寻着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也就是管建刚先生写的这本《不做教书匠》,它让我原本杂乱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讲求科学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实。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一)假期里,当我第一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像是在听课,听一名资深教师在谈教师的方向、约束、责任、上进、奋斗、专业、亲和与智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中那些精致深刻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小典故,娓娓道来,令我耳目一新,深感管校长所言极是;第二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是在考试,边读边用书中的观点来检查、考量自己,不断反思和内省,十年从教,漫漫求索,既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困惑与感慨,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快感与写意;第三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自己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就像一个整装待发的战士,急于奔赴沙场,去领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豪情。
所以,借用今天的机会把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
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
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
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读着这些文字,我好象在和一位智者娓娓交谈。
脑海中慢慢浮现出过去的一切,心灵在渐渐舒展。
我认同了作者的观点,也在这观点中让自己再次找到了激励和自信。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不做教书匠》读后感拿到《不做教书匠》这本书,初看题目,心里便有了疑问:教书匠?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教书匠?为什么不能做教书匠?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
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例子,讲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怎样的教育观、人生观和职业观。
读完之后,我深受启发,也对自己的教师生涯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作者在书中提到,教育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而教书匠往往只是机械地重复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和思考。
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有时候也陷入了这种“教书匠”的模式?比如,在备课的时候,是不是只是简单地照搬教参,而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在课堂上,是不是只是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讲解,而没有关注学生的反应和需求?书中还强调了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就如同行尸走肉,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初心,那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学生成长和进步,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面对各种琐碎的事务和压力,我似乎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读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理想,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去实现它。
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也是书中着重阐述的观点。
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困难。
同时,我们也要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教育书籍、参加培训、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变化。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教师的殷切期望。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
我读完《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之后,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作者的观点极其深刻而且正面。
这本书内容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如果你能够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对于职业规划和个人成长的帮助将会是不可估量的。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不应该将自己仅仅视作是一个“教书匠”,而是应该将自己看作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个人类层面,而不是仅仅将他们视作学习机器。
学生的成长涉及到他们的情感、社交能力以及如何应对挫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超越了我们的教育范畴,而领域专业应该成为我们必须要探索的。
另外,这本书还对工作者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作者认为,工作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挣钱,而是让我们逐渐成长,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们的工作应该是我们想要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只为了赚钱而去做的事情。
当我们感到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意义和价值的时候,我们的成就感和动力就会大大提高。
如果说要总结这本书的核心思想,那就是说我们需要摆脱“教书匠”思维,真正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教育者,并且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对生命的贡献。
这个思想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我觉得现在是时候重新审视我的工作是否真正带给了我意义和成就感。
如果不是,那么我需要寻找一条更加意义深远的道路,重新认识工作和人性的本质关系,让我的人生更加丰满和充实。
我强烈推荐《不做教书匠》这本书。
它是一本深度分析职业规划、成长和生命意义的佳作,不论你是刚开始职业生涯,还是已经在职场中摸爬滚打多年,这本书都值得你去读一读。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笔记范文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笔记范文《不做教书匠》本书讨论了老师如何发现和完善自我,如何才能更具有职业竞争力,如何才能顺应教育变革走一条少些坎坷的职业开展之路。
下面给大家分享不做教书匠的,欢迎借鉴!每个人心底都会有一个从小就做的梦,梦闪闪发光,就像一盏此岸的灯火,看似可望不可及,促使着我们不断向前追逐。
有这样一句话:此岸灯火,梦之所引,心之所向。
前段时日,拜读了一本书,名为《不做教书匠》。
书中讲述的是管老师在教育路上行走多年的心得,更确切的说是对初入教育行业的新老师的一些忠告。
此阶段阅读对于我来说,再合适不过。
文中说:教育是神圣的,其伟大并非是职业本身所赋予,而是因为有一群无私的人在默默为之努力。
当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这条路,接下来便是英勇的走到底,绝不回头。
而我所考虑的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才会不沦为一名平庸的教书匠?在教育这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什么指引着我们前行才能做到英勇的走到底不回头?我在书中寻找到了答案。
既然我们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那便以此为方向,梦之所指,便是我们心之所向。
此岸的灯火,我们以信念为灯芯。
我们要坚信能作为一名老师,这是无上的荣耀。
因为在孩子眼中,我们无所不能,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故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茫,初始之段我们就要坚决我们的信念,我们屹立于这样的世界:物质上我们成为不了大亨,但精神上的财富是别人所不能比拟的。
教育,它值得我们去为之付出。
因为没有哪一个工作会预先支付给你工作的幸福,除了教育。
当我们早晨来到班级、走进教室、见到学生,同学们用那纯真、热情的目光迎候你时,那眼神就支付了一切。
此岸的灯火,我们以拼搏为火种。
明确了信念,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摆正心态,想好以怎样的姿态去努力。
我认为,年轻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犹如烈日当空、雄鹰翱翔天际,不拼何为年轻?我们不畏惧失败与平庸,我们只是不甘于失败和平庸!故让我们趁自己还年轻,拼搏行动起来吧!重要在行动!我们要打破“多做多错”的庸人思想,不犯错误,没有尝试,目前不错,今后一定会错;尝试了,错了,不要紧,只要擅长总结,汲取教训,再付诸于行动,一定能成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不做教书匠》读后感拿到《不做教书匠》这本书,初看书名,我以为这是一本专门批判教书匠的书。
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并非如此。
这本书并没有一味地贬低教书匠,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论述,引导我们思考教师这一职业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作者在书中强调,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
教书匠往往只是机械地传授知识,缺乏对教育的热情和创新精神。
他们可能会把教学当成一种任务,而不是一份事业。
这样的教师,很难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启发和成长。
回想自己的教育生涯,我不禁反思,自己是否也曾在某些时候陷入了教书匠的模式?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会匆忙地赶进度,忽略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有时候,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会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没有引导他们去思考和探索。
这些行为,不正是教书匠的表现吗?书中提到,教育是一个需要用心去经营的事业。
真正的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差异,激发他们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学习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而应该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引导。
这让我想起了班上的一个学生_____。
他在学习上一直表现得很吃力,成绩也不太理想。
一开始,我只是按照常规的方法给他辅导功课,但效果甚微。
后来,我仔细观察他,发现他对动手操作的活动很感兴趣。
于是,我尝试给他布置一些与实践相关的作业,让他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知识。
渐渐地,他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同时,作者还指出,教师要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意识。
教育理念和方法在不断更新,如果我们停滞不前,就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敏感性,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
学生们通过网络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筛选和运用信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一本好书――《不做教书匠》,感慨颇多。
这部书里的每一篇文章宛如一道道涟漪,荡涤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敲响着我们沉睡的心灵;如同一级级台阶,拾级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精神顶峰。
初读《不做教书匠》之时,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读完此书,心中的很多困惑都烟消云散。
面对以后的教育人生,眼前豁然开朗了,心中也有了方向,深刻领悟到了:人生很精彩,教育能出彩的真谛。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懂得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具有亲和感。
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摘花的小女孩,不是批评教育,而是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回答说:“给生病的奶奶看,看过之后,我就把花送回来。
”多么纯真的孩子啊!有的时候,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不要急于批评,耐心的了解真相,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如果我们用心去关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与自豪。
书中说年轻的教师从事教育大致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
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之为包袱,能把事情应付过去就行了。
第二种态度,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
这类老师工作很辛苦,他们只知道干,干,干,但不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不知道教育人生的真义在哪儿。
第三种态度,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
这类教师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教育的意义。
他们的生活状态已经和教育密不可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怎样成为第三类教师,书中给我们提了几点建议: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
让我们朝着第三类教师努力奋斗吧!
一本书,就是一面镜子。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
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徘徊时,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迷失时,
别忘了照照它。
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让我们带着这种力量奋勇直前吧!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感想。
“教育的幸福即人的幸福,教育的幸福是双向的。
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将感到幸福;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的幸福将是几十个学生的幸福的总和。
”用心去做,教育原来可以这么有滋有味,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心体会,你会发现幸福就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