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建筑师承孝相与建筑的 “孤独哲学”

韩国建筑师承孝相与建筑的 “孤独哲学”
韩国建筑师承孝相与建筑的 “孤独哲学”

Humanitas(罗马人所谓的“人文”)无法在全然的隐居中创造,也不可能仅仅通过将个人的工

作献给公众来达成。只有当个人将他的生活以及他整个人都完全投入到“公共领域的冒险”中时,“人文”才有可能实现。

——汉娜·阿伦特《卡尔·雅斯贝斯:一曲赞歌》

当承孝相先生引用这段话的时候,经常会省略“也不可能仅仅通过将个人的工作献给公众来达成”,在这里我必须强调,我们需要完整地去看阿伦特的观点。我认为,理解在公共领域中“工作”和“生活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区别是我们理解承孝相的建筑的关键。

△杂志收录本篇文章全文 ? UED

考虑到承孝相是一名建筑师,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他这个人。一是他的作品,即他在

现实中设计以及建成的建筑;二是他这个人本身,也就是阿伦特所谓的“人格”,是必须被完

全投入到公共领域中去的那部分。

人格既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所以需要努力方能不至失去),也不是我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

才能得到的。相比而言,我们更愿意将人格当作我们所拥有的乃至我们所假装拥有的东西,

仅仅存在于我们对彼此表演的深信不疑中。

——金贤京《人,场所,待客》

人格是一种没有实质的社会现象,只有通过外在表现和人际交互才能塑造,而这些同样也形

成了我们的社会。承孝相先生接触了广泛而大量的业主、媒体以及同事们,并在这个过程中,

形成了一种一贯且多维度的人格。在每一个项目中,承先生作为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讲述着不同的故事。不论是在承先生的作品中,还是在他的人格中都存在着许多层次,在此我仅仅关注于其中一个关键点,“同时作为一种概念和物质实体存在的土地”。

PajuBook City As Cultural Landscape

坡州出版城,文化风景

坡州出版城,是一个出版业的产业集群,距离首尔市中心 30km,距离非武装地带(DMZ)仅 10km。承先生在坡州出版城中设计了一些重要的单体建筑项目,因承孝相的推动,坡州出版城成为了现今的创新城市,这种推动与其说是创造作品的过程,更应该说是一个人高强度的政治性社会性动作。

△坡州图书出版城,书架类型,韩国京畿道坡州交合邑

一系列的活动下来,出版商们与建筑师们就一种受景观城市主义影响的、自我调节的设计方针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同意在符合基于共有空间和建筑材料的一系列建筑类型、规格的前提下进行项目建设实施。坡州出版城维持了它作为一个创新城市的愿景。

△坡州图书出版城,书架类型,金钟伍摄影

伴随着朝韩双边关系的不断变化,以及周边地区商业、住宅用地的持续扩张,坡州出版城有望成为一个拥有新型社会、政治、经济结构配置的城市走廊。

Florian Berigel,书架建筑草图,1999年

承先生则是将其作为坡州土地上的历史和自然现实来看待,他认为土地是需要被尊重、被追随的。就像他自造的“文化景观”一词所指的观点,它们一定是独一无二的,而绝非普遍或统一的。

△坡州图书出版城,书架类型,韩国京畿道坡州交合邑

地平线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是通过在地性形成的。这种对多个高程、多个截面的敏感性同样体现在他对首尔城的设想中,那是一个包罗了山地、平地、人造台地以及地下空间的多层次城市的愿景。

△坡州图书出版城,书架类型,韩国京畿道坡州交合邑

正如他常常提醒我们的一样,这种敏感性在西方传统的城市化中极其少见,对他而言,这些

截面和地平线是最接近基地本身的东西,也是最接近我们感官的东西。从这一点来说,他并

不是一个宗教激进主义者。

The Funerary Ground Of Roh Moo-Hyun &The Time Of Things卢武铉墓址,事物的时间

时间嘲笑纪念碑的僵化,嘲笑纪念碑凭借其物质上的持久就狂妄地以为自己是永恒 ... 反纪念

碑与所谓永恒的纪念性建筑一样,都寻求着记忆的唤起,但不同的是,它直面记忆不断变化

的面孔,更强调着记忆本身随着时间不可避免的、乃至至关重要的演化。——詹姆斯·e·扬,“反纪念碑:德国当今的矛盾记忆”,criticalinquiry 18 期,no. 2

为追随卢武铉强调参与性的政治理念,他的墓址是通过与艺术家们、作家们以及学者们的合

作来建成的,更不用说成千上万的民众在 15 000 块地砖上刻下了自己的悼念和希望,并以此

铺就了墓址的小径。自墓址在2010 年春建成之后,数以百万计的人来到了峰下村,它真正

成了朝圣和旅游的场所。

和承先生许多其他的作品一样,卢武铉墓址最本质的美学在于它在原有的景观肌理中建了一

块新的土地。再一次忠于他“地文”的概念,建筑师从原本的土地中寻求并提取出元素和边界。

△小石园——卢武铉总统墓址,2016,庆尚南道金海市

原有的水道、道路、小径、周边山峦的轮廓以及邻近农田的纹理为新的基地提供了物理上以及概念上的“基础设施”。即使是标示墓址平台和山之间边界的长长的耐候钢墙,也几乎像是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一样。唯一的垂直元素是照着墓碑的旗杆。

△小石园——卢武铉总统墓址,2016,庆尚南道金海市

从他最初的草图就能看出承先生想要建造土地的明显意图,建筑在这里的任务,就是建一个与土地和景观浑然一体的平台。这种向下的、扎根于大地的方向,对好大喜功以及得意浮夸的厌恶,似乎和“反纪念碑”的倾向非常类似,后者是九十年代早期,詹姆斯·扬在他对德国大屠杀纪念建筑极具洞察力的分析中提出的杜撰术语。

△卢武铉总统墓址草图

事实上,承先生经常说到约亨·吉尔茨和埃斯特·吉尔茨的哈尔堡反法西斯纪念碑,这座不断下沉的黑色柱子经常作为建筑,而并非不朽的经典案例而被提及。与之相比,卢武铉墓带着一种更为长久的等待的意味。它似乎在等待着平台上无数来来往往的脚步,一点一点地,最终将平台石砖上刻下的话语磨平,并形成一股“觉醒的公民有组织的力量”,而这正是卢武铉本人所说的,镌刻于他墓葬石的耐候钢板基座上的话语。

△小石园——卢武铉总统墓址,2016,庆尚南道金海市

这个设计深刻地理解了建筑是要提供一系列的位置和空间序列,人走在上面,低下头阅读,再下跪表达敬意。在场地上可以看山,在山中亦能观场地。抛却了说教的傲慢,墓址的独特

景观好像时刻在问着我们,“我们在哪,我们又要去向何方”。

△小石园——卢武铉总统墓址,2016,庆尚南道金海市

Sayuwon And Solitude

思惟园,孤独的空间

钢铁只是我做的诸多事情中的一件,这花园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刘载晟

思惟园是一个进行中的项目,位于朝鲜半岛东南部的军威郡,是一个在山地中占地 10万平方米2的私人公园。自 2012 年春以来,承先生已经在公园中做了数个设计,其中包括玄庵,一幢观景小屋,也是他设计中最早建成的项目;思潭,一座咖啡馆和滨水表演舞台;暝庭,一座用于冥想的室外流水庭院;瞻坛,一座由水箱改造而成的小型瞭望塔;停车场;一系列户外厕所;以及园中最大的设施即一座酒店,也就是目前,他设计中唯一还没有建成的项目。

△思惟园——玄庵,2013,韩国军威郡

除开其景观的崇高性,思惟园最大的特点是将其中开放、未被定义的大自然作为一个设施来处理的思路。这是一个没有总体规划的巨大公园,唯一可能的总规划师是刘载晟自己。他始终如一地朝着自我实现的目标去行动,而这些行动往往并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甚至有悖于逻辑。

△思惟园——思潭,2016,韩国庆尚北道

什么是思惟园,它是私人的还是公共的,它是一场商业的冒险还是追逐个人的梦想,它的发展究竟何去何从,园子里的建筑会投入使用吗,还是会成为极少数所谓无用的建筑?思惟园是一个美丽的谜,让耕耘其中的人们如痴如醉。

△思惟园——暝庭,2019,韩国庆尚北道

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作为建筑师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等待,变幻无常却恒久如一的等待。每一天,承先生作为人的自身,以及他设计的作品都在等待,等着各种不确定性和冲突自我消化、自我澄清。承先生的等待超越了寻常范畴的耐心,这是一种在几乎所有事业中都必须具备的美德。在人类认知极限的边缘上,这包含了他对人乃至他创造出来的事物的有限性的理解。

△思惟园——玄庵,2013,韩国军威郡

让我们尽情想象一下思惟园中已成废墟的亭台楼阁,想象一下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人类的纪元可能已经过去,一队冒险者进入军威的群山中探索。他们会发现卧寺中残破的耐候钢,嵌入了曾经是一汪水塘的混凝土水池。他们会看见瞑庭破碎的混凝土墙,为它们曾经的用途大感困惑。

△思惟园——卧寺,2019,韩国庆尚北道

如果他们精于解读大地,可能会无从得知这是一位建筑师一丝不苟留下的作品,会惊叹于它们被如此精确而小心地置于山中。这些冒险者同样不会知道,其实最初完好的作品看起来就很像废墟了。

△思惟园——玄庵,2013,韩国军威郡

△思惟园——玄庵,2013,韩国军威郡

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期末答案

哲学代表一种修养 1 【单选题】丹纳是(A)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A、法国B、德国C、英国D、美国 2 【判断题】艺术是人类世界的一部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艺术是人类最高的精神活动之一 1 【单选题】黑格尔提出的绝对精神的三个领域,其中不包括(D)。A、哲学B、宗教C、艺术D、科学 2 【多选题】人类最高的精神活动是(ABC)。A、哲学B、艺术 C、宗教 D、科学 3 【判断题】哲学的研究、思考的活动是经验的。(×) 什么是创新的源泉 1 【单选题】什么是创新的源泉?(C)A、艺术B、宗教C、性灵D、知识 2 【判断题】哲学是思辨,是在理性的形式当中展开精准的思考和推论。(√)美与真理的关系 1 【单选题】艺术哲学何以取代美学?(D)A、由对美的表象的探讨转变为对美的本质的探讨B、由对艺术本性的探讨转变为对美学理论的探讨 C、由艺术本性的探讨转变为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D、由对美的本质的探讨转变为对艺术本性的讨论 2 【判断题】艺术批评的停止,表示这个民族的艺术创作的衰落。(√) 3 【判断题】 我们始终在接触作品的过程中从事着最起码的艺术批评。(√)艺术判断 1 【单选题】下列属于审美判断的选项是(D)。A、这朵花很香 B、这朵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C、这朵花的价格很贵 D、这朵花是美的 2 【判断题】主观的感觉判断具有个体相对性。(√) 3 【判断题】在艺术和审美的领域,我们都是为自己做判断。(×) 审美判断的普遍性 1 【单选题】体和用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指的是(C)。A、本质和原理B、概念和内涵C、本体和作用D、理论和实践 2 【多选题】关于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美是非逻辑的B、美感不以概念做基础 C、美是有规律可循的,具有逻辑性 D、美是客观的、普遍的 3 【判断题】艺术的历史表明美具有客观性,这一点毋庸置疑。(×) 4 【判断题】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的主题是探讨人类社会的自由如何可能,善如何可能。(√) 哲学与科学的差别 1 【单选题】美的判断不是感官刺激引起的,而是对对象本身的形式做了判断,因判断而生愉悦。这一观点出自(B)。A、黑格尔B、康德C、拉康D、叔本华 2 【判断题】艺术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建构审美事实、艺术事实、审美经验的东西。(√) 审美判断究竟是什么 1 【判断题】马克思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感性活动。(√) 2 【判断题】美根源于人类心灵的感性自由。(√) 艺术实践的根据在哪里 1

西方哲学对建筑的影响

西方哲学对西方建筑的影响 西方的建筑与思想密切相关,考察建筑,就必须去发现那个时代的精神所在,也正是特殊的时代精神与哲学思想,才造成了建筑的永恒历史魅力所在。 西方的建筑和我们中国的建筑很不一样,西方建筑的形式和风格的演变很复杂复杂,风格的流变也很多。贝津铭曾说:做建筑一定要有时代精神。时代精神,可以从建筑的技术层面,设计理念,甚至材料以及形式形态等方面去表述出来,它的涵义可以很广泛。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时代精神”必然是和这个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风气习俗一脉相承的。一个失去了相应的时代精神品质的建筑,仿如20世纪的思想家回到古罗马帝国的时代,又或者是文艺复兴的艺术家来到21世纪那样,必然与整个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哲学的形成相比起艺术,宗教甚至建筑都要晚,这大概因为哲学是一门总结的学问,是一个涵盖所有的总的体系,它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和静思。但是思想的存在就一贯有之,从人的存在开始就有了的。从哲学发生的时候,它就代表着时代精神。哲学并不就是理智的游戏,它借着运思的进退所透露的乃是心灵深处的蕴蓄。固然正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哲学可以帮助人们“脱出愚蠢”。当运思的哲人们开始把重心归落于人的精神向度上的“境界”的开启时,当代西方建筑领域也从当代西方哲学研究的思潮中吸收了不少营养,得到了不少推动。作为西方哲学代表人物像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德里达等人,他们的哲学观点启发着建筑界,影响着建筑形式和风格,对建筑科学的内涵和外延提供了新的思路。 哲学是人性的高层次需要。建筑哲学就是建筑领域的高层次的需要。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十分重视哲学修养,把它作为建筑师的崇高境界。他说:“哲学可以使建筑师气宇宏阔,即使其成为不骄不傲而颇温文有理,昭有信用,淡泊无欲的人。这才是无与伦比的啊!” 或许建筑的一开始是没有思想的,即使有那种遮风避雨的观点,大概也还不能称之为思想。建筑中的思想是在美学或者艺术作为一种春目的表达而加入到建筑中的时候才产生的。从古希腊的建筑开始,建筑的美或者说建筑的艺术实际上就是雕塑美的体现,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建筑有了最原始的思想。希腊的柱式就是很典型的文化现象,它只是曲折的反映了当时的哲学和审美情趣。 西方建筑到底与哲学之间发生了怎么样的关系,它们之间有过怎么样的对话和接触,只有通过回溯历史才能找到答案,或者通过分析过往的历史种种能给予今天的时代精神一个启发。 从历史上说,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人把哲学巧妙地表现在神庙建筑上,就已显示出哲学的永恒魅力,直到紧随古罗马、中世纪、而来的一个崭新的产生天才的时代——文艺复兴时代。 文艺复兴是一个融百家思想于一炉的时代,相对于旧的经院知识体系,从古代亚里士多德那里传承下来的大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无疑是一个知识的急速膨胀,而当时的各个知识技术领域并没有严格完全的分工开来,每个学科都有相对的联系和依存的可能,建筑和雕塑可以“混为一谈”,天文和数学可以有同样的理论,不过这正是出产全能天才的时代,同时这也是关系人本身的人文主义时代。所以许多建筑师本身也是哲学家,各种思想之间的共融性非常明显。 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虽然是来自古希腊文明,但它绝对不是复制的文化,古希腊的文明

传统的延续

传统的延续 发表时间:2017-10-16T13:40:45.3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4期作者:廖文宇 [导读] 更多的是要挖掘传统建筑的意向、文化、精神内涵,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有意义的建筑形象。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每个拥有建筑文化的民族都会发展他们钟爱的形式元素,这些形式就如同他们的语言、服饰和民间传统一样拥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本文从两个时期来论述传统的利用:解放前早先传统的延续和解放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性、传统和可识别性。 关键词:传统的延续;可识别性;现代主义 在现代建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的建筑已经失去了可识别性,我们迷失了。我们中国古代建筑曾经独树一帜,美轮美奂,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如今,我们想要有自己的建筑特色还得从传统建筑中取经。 1 早先传统的延续 之前我一直认为传统是传统,现代是现代,两者分离并且对立的,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在现代建筑开始的早期,和任何新生运动一样,现代运动也只是凤毛麟角。比如说20世纪30年代建造的多数建筑就仍然延续了之前的传统和本土方式。甚至就连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都从传统中获益良多:赖特曾经声称自己工作的目的就是致力于“使保守成为一个褒义词”,并且强调“这丝毫不应否认伟大建筑固有的基本法则和秩序”;勒.柯布西耶也宣称历史是他唯一的真正老师;密斯.凡.德.罗有过之而不及,他将历史作为一种需要在现代建筑语言中提炼的原则和灵感之源。由此可见,“现代主义”和“传统主义”之间的差别似乎被过分夸大了。 为定义统一的现代主义,人们必须煞费苦心,要么将某一种风格锁定在某一个时期,要么将某一个时期与某一种风格捆绑在一起。但是,各种所谓的风格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风格之间是有某种关联的,就像新艺术运动:尽管相对而言,新艺术运动本身只是昙花一现,但是它强调有机、提倡从自然形态中抽象出形式的主张却影响深远。如果没有像荷兰建筑师德.克勒克留下的那些杰出的表现主义建筑遗产,爱因斯坦天文台将难以设想。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实例看出早先传统的延续。例如斯图加特火车站,它沿用了砌体形式,墙面质朴,外表敦厚,类似罗马风的形式,又能看到“红屋”的影子。它的窗上虽然也沿用了拱券,但是已经简化了很多,而且是嵌在墙体中的,方形的开窗也很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在入口处用了一个大大的罗马式半圆拱,加上一个挑檐板,仿佛新旧交融。左侧外廊虽然也用了柱子,但是柱子被简化了,柱子还是通高的,大概有三层楼高,看上去很纤细,比例宜人,并且与右侧的横向开窗形成对比,柱式这一古典元素在这被运用的恰到好处,即使是到今天还觉得很现代,一点也不过时。在斯图加特火车站,传统元素被活用的很好,传统与现代共存;还有鲁道夫.斯坦纳设计的瑞士歌德馆,该建筑用两个穹顶统领一个放射状的多边形平面,它被认为是一种代表宇宙的多面体,象征着人智学是一种信仰和理念体系的能量中心。它的外表都是一些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即使是一个圆也要分成多段,歌德馆借鉴了印度的窣堵坡形象,还加入了世界山脉的主题。但是与窣堵坡不同的是,歌德馆完全由混凝土建造,经典形象被新的材料重塑了。并且,它矿物般的切面直达卷曲的屋顶,让人联想到朗香教堂,造型独特的爱因斯坦应该也受到过启发。歌德馆不仅应用了传统还给后世的设计以启发,是一个有价值的建筑;另外还有林肯纪念堂,纪念堂位于国会大厦和华盛顿方尖碑的主轴线上是总统大道与位于波托马克河另一边的阿灵顿公墓之间的视觉连接。当时为了避免削弱国会大厦的重要性林肯纪念堂没有使用穹顶,但是它面对主轴线,所以丝毫不影响他的神圣。它明显借鉴了希腊神庙的形象,耸立于基座之上,外围一圈多立克式的柱廊。但是又有区别,其檐壁和楣构上的雕饰象征着美国各州和它们的统一;还有印度的总督府,它混合了各种历史语汇,平面组织采用了西方古典布局,外观则是参杂着印度传统的岩石护缘,上面有宽宽的凹槽。红色和金色的砂岩属于公认的德里传统,而朝上的台盆和凸缘则是典型的莫卧儿或者拉吉普特人装饰的反转。这栋建筑的穹顶独创性地融合了两种建筑原型:罗马万神庙和佛教窣堵坡,而且还是政治权力的象征。它的挑檐深远,是为了适应印度的炎热气候,墙上还有类似佛教的龛一样的窗洞。总督府巧妙地融合了西方和印度的传统,堪称殖民地建筑的一大奇迹。 2 发展中国家中的现代性、传统和可识别性 何为现代建筑?现代建筑是19世纪为了解决西方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而出现的形式。当它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达到成熟后被发展中国家引进,发展中国家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完成从农村到城镇的转变,这样必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都会有一定差距,其最后的效果也会大大折扣,毕竟发达国家有了多年的积累。因此并不见得一味用现代建筑就是好的,于是,有一部分人就坚持沿用传统建筑。但是,这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一成不变的模仿、保守只能制造出传统建筑的赝品。我们要做的是创造出适应当下,能对目前日常生活有意义的建筑形象。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避免伪地域主义,伪地域主义只是外表披着一些“历史”,其内部还是现代框架盒子式。我们要的是现代的、真正的地域主义,是在总结当地传统经验之上并与成熟的现代建筑语汇相融合。在这些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案例: 1:哈桑.法赛训练努比亚农民自建的圆顶屋。圆顶屋采用的是当地的泥土建造,用了简单的元素建造——坯土和拱券。圆屋顶很好的适应了当地的资源与气候,当地泥土资源丰富,而且泥土具有隔热功能,加上开窗又很小,使得室内温度较适宜。 2.查尔斯.柯里亚设计的甘地纪念馆。这是一栋由庭院、廊道、凉亭以及水池围合成的建筑群,这些空间用清水砖柱墩支撑,混凝土横梁和天沟,金字塔形的瓦顶构成。纪念馆的空间很通透,大多是半围合的,一看就让人想到乡村中典型的“户外空间”,而且中央的水池可以降低周围温度,很适应当地炎热的气候。纪念堂之所以用这么质朴的材料和简洁的形式是为了体现甘地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简单生活形式的贡献。 3.多西设计的印度管理学院。这是一个由连廊、庭院和轴线串联在一起的空间,其最大特点是上面有一连串的遮阳板,能够为下面提供连续的遮蔽空间。它的建筑材料来源于当地,并且用了印度代表性的土黄色。 最后,对于中国传统的延续,一个很大问题在于传统是和政治或历史捆绑在一起的。在政府眼中,政府办公建筑就一定会有一个高高的大台阶,门口必定放两个威严的狮子,建筑必定会在体量上“震慑”你,还有台阶的数量也会有要求。这是统治者从历代宫殿、衙署上理解的传统。还有,每当时代变革时,建筑就成了那个时代的象征被毁掉。当这些情况有所改善,传统得到重视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现

浅析柏拉图哲学与美学

在柏拉图的哲学及美学理论中存在着三个世界,依次为理式世界、感性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柏拉图认为,这三个世界是各自存在的而且是不变的,为一切存在的的公式。现实的感性世界是理式世界的影子,艺术世界是感性现实世界的影子,艺术世界是理式世界影子的影子,这样就肯定了理式世界与艺术世界之间隔了一道感性现实世界。为说明此观点,柏拉图举出三种床的例子:理式的床、物质的床、临摹的床。理式的床是本体,不依赖于外在任何物质而存在;现实物质的床是具体的、个别的,是由木匠制造的,受视角、时空、材料的限制,是理式之床的不完全体现,所以它包含着木匠的感性理念与认识;而临摹的床与现实物质的床又是不同的,它只是物质的床的外形的摹仿,认识视点和感悟的不同,所见的外形就不一样,就更加不具有真实性。在柏拉图的三个世界中,理式世界是至高无上的,现实物质世界依存于理式世界,艺术世界又依存于现实物质世界,后两种世界的层次是较低的,艺术世界最低下。站在理式世界高度的基点上柏拉图贬低了艺术世界对现实世界的作用,认为从荷马起,一切诗人和艺术创造都只是摹仿者,只得到理性世界的影象,抓不住真理。其地位不如车夫、医生等具有专门技艺的人。据此他把不同职业的人分为九等,这可能就是后来演绎成我们所说的"三六九等"的原始理论的出处。 柏拉图的"理式世界"正是宗教中"神的世界"的摹本,也正是政治中贵族统治的摹本。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近代,唯心哲学都是神权社会的影子。神权是统治社会麻痹被统治者的工具,过去的君子都是"天子"高高在上,"代天行命"。他要保卫正在没落的雅典贵族统治,就必须保卫正在动摇的神权观念。他强调理式的永恒普遍性,正是他的保卫神权的哲学的具体体现。 在柏拉图的美学理论中,第一等人即"爱智慧者,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正是神灵凭附,得到灵感的人。这些人也正是柏拉图理想中的哲学家,也就是贵族阶级中的文化修养最高的代表。"神灵附体""与神灵相通""得到神灵的指点""产生与神灵相通的感悟"。这样的灵感不过是柏拉图理论中的一个只有神灵才知道的哲学和美学概念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心目中的"爱智慧者,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并无需创作艺术作品,而他们所"爱"的"美"也不是艺术美。柏拉图在他的两篇最成熟的对话《会饮》和《斐德若》里,都用辉煌灿烂的词句描写了这些“第一等人”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他在《会饮》中写到:这时他凭临美的汪洋大海,凝神观照,心中起无限欣喜,于是孕育无量数的优美崇高的道理,得到丰富的哲学收获。如此精力弥满之后,他终于一旦豁然贯通唯一的涵盖一切的学问,以美为对象的学问。在《斐德若》里又说:那时隆重的入教典礼所揭示给我们看的那些景象全是完整的,单纯的静穆的欢喜的沉浸在最纯洁的光辉中让我们凝视。由此可知,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对最高的永恒的“理式”或真理的“凝神观照”,这种真理才是最高的美,是一种不带感性形象的美,柏拉图把它叫做“神仙福分”。 根据柏拉图的理论我们不难理解,由于“凝神观照”,让我们看到了“理式世界”的“真”,“无限欣喜”让我们得到了“美”,而“理式世界”是“神的世界”中的神,只有给予不求任何回报,神的效用就是满足你的需求而或帮助你实现愿望,所以神也是“善”的化身。这就是我们通常在心灵上经常感慨的原始的“真,善,美”。 作为由文艺批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附庸发展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美学,在很久的一段历史内,是随着哲学的旋律而翩翩起舞的,所以又称“艺术哲学”。

美学基本知识与基础知识

美学基础知识与原理 简答题 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这一作法有哪些合理性与片面性? ①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②片面性在于: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并不是所有符合形式美规律的都是美的;美在形式不符合所有美的事物特别是社会事物。 2.简答优美的本质和特征? ①优美基本的美学特征是和谐。②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和谐共存关系中。③优美对象整体内外关系的和谐。④感性形式方面的和谐,具有小巧、柔和等品格。 3.简要说明生活丑和艺术美的关系? ①艺术的美不美,不在于它描写的生活是美是丑。②生活丑可以转化为艺术美,是因为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表现变得更典型了。③艺术可以把生活丑表现出来,帮助人们辨别美丑,对人产生审美教育作用。4.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 ①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②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③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5.说明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特征? ①艺术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在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

②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野”。 ③文学和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复杂的结构,都需要主体参与填补空白。6.简答美育的特点? ①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②美育是非常愉快的,是心甘情愿和乐而忘返的。③美感教育是动于内,从内心的情感角度去打动人的。④美育的愉悦性激励着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⑤美育有特殊的途径和方式,具有陶冶性情和泄导身心的作用。7.美学学科的性质? ①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②美学和人有密切关系。 ③美学与人生价值密切相联。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8.简答从主观心意状态中寻找美的积极意义和可能导致的后果?①它的意义在于深入到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看到了美与人的主观世界的关联。 ②但它容易混淆美和美感的区别。 ③各人心意状态不同,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心理不同,以及所处的生存环境不 同。由此出发去衡量美会失去标准,甚至得出“趣味无争辩”。9.人的感觉能产生美感的原因? ①人的感觉特别是视听感觉具有自由性。 ②人的感觉是感性理性的统一,既能认识,又能审美。 ③人的感觉具有自由创造的想像力。

妹岛和世生平与设计解析

拍自DOMUS的封面 普利策奖得主妹岛和世9月14日同济演讲 https://www.360docs.net/doc/8f12579728.html,/v_show/id_XMjA2NzI3MTIw.html 中性的包容--妹岛和世和扎哈哈迪德 作者:方振宁

东与西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还强调文化的地域性,把一些文化现象分为“东与西”似乎有些落伍。但是对于日本的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和英国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来说,他们的建筑设计风格,在全球化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之前就形成了,而设计风格的形成显然和东与西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有关。 我写过好几篇关于妹岛和世和扎哈,哈迪德的评论,可是从来没有把她们两放在一篇文章中写,更没有进行过比较性研究,这篇短文就算是一次“快餐”。 在世界建筑的历史上,尤其是近代史上,女性建筑师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左右着国际建筑的方向,或者说引领潮流,妹岛和世和扎哈,哈迪德一东一西,其风格显示为一静一动。 妹岛从她早期的作品开始,就一直显示着静谧,朦胧,超薄,暧昧的特征;而扎哈,哈迪德则是激烈,高速,像狂飙,像海浪一样袭来。那种激情和速度显示着一种强烈的欲望,而身材彪悍,性格鲜明的扎哈,如果她的设计不是那样?那倒让人意外。妹岛瘦弱,安静,不具供人欣赏的体型。这几年的穿着开始时尚,而在此之前她的穿着总和她的建筑设计不搭调。

如果你在扎哈面前提出她是伊拉克建筑师,她会立刻给你纠正说她是住在伦敦的英国人。而妹岛相当的寡言,即使在被迫接受采访时,也是她的搭档西泽立卫比她善言。不过这些都不会影响到外界对她们设计作品的评价。或许会与她们二位的设计风格产生某些联想。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 静与动 单看设计,我们完全看不到扎哈,哈迪德的女性气质。这种超凡的气质,在她学生时代的习作上就能看到,而外界第一次向她投去吃惊的眼光,可能是上世纪80年代,她在参加香港的一次概念投标设计上得奖开始的。扎哈早期一些受俄罗斯构成主义影响的纸上作品,得益于他的老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的教诲,在20多年之后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展出时,仍然清新无比,那些跃然纸上的激情,如今丝毫未减。我们把她的风格定为中性,那是因为把她和男性气质比较之后发现,他把男性建筑师的设计远远抛在后面。她的处女作诞生在德国和瑞士的边境---维特拉消防署,后因不好用而改成椅子的陈列馆。虽然那件作品并不大,但那是扎哈崛起的象征,而到了中标德国的科技中心时,国际建筑界才感受到她的凶猛。以后她为中东地区设计的

人体工程学考题

1、何谓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如 何? (1)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2)人体工程学的发展经历了4 个阶段 第一阶 段:早期人机工程学特点:以古典管理理论及科学管理研究为标志,并受米约的所谓 人际关系运动的影响。 第二阶 人机工程学的诞生特点:提出了“使机器适应于人”的思想 段: 第三阶 人机工程学迅速发展期特点: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和实践从实验室和从 段: 军事领域扩大到工业的各个领域。 第四阶 段: 1980 年以后的人机工程学特点:人机工程学已形成了一门完整的学科体系,其理论 和实践随着一大批专业人才的出现而逐渐扩展到了法律咨询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2、试分析平衡椅和普通座椅的坐姿有何不同。 答:1。平衡椅正是应用人类工程学的原理其独创之处在于它突破了作为“椅子”所必备的三要素 (靠背、座面、支架)的造型构成框架,大胆地省略了在人们疲劳工作时确实是可有可无的靠背,以前所 未有的膝部支撑方式来解决“坐疲劳”的问题,使人们在保持坐姿的同时获得“坐中有站”的舒适。可以用正常的姿势坐 ,也可用身体平衡的姿势坐。使用时人的体重得以均匀分配 ,可减少下部脊椎骨的压力。3、从触觉角度分析户外休息座椅的材质设计。 答:户外休息座椅的材质设计的好坏会给使用者的心理带来很大影响。如果座椅的扶手材质手感润滑、细柔、就能使人惬意;如果座椅面料地质地柔和,就会让人觉得愉快的心理感受。相反,如果材质僵硬生涩、棱角毕露、质量低劣,色彩和材料使用不当,则给使用者带来不愉快,甚至消极情绪在使用,就会使人引起腰酸背痛。 经过分析大多数人认为木质座椅是较好的选择;石材虽然是目前公共座椅常用的材料,但由于它的传冷热速度快,常温时触觉效果尚可,但当气温过冷或过热时,人的触觉感受就不是很好了;混凝土和陶器同样具有这个缺点;新型合成材料适应性比较广泛,但缺乏亲和力。金属材质的座椅具有时尚性,但间隙过大的条状或网状座位会影响舒适性。

哲学专业解读:美学

哲学专业解读:美学 一、专业解析: (一)学科简介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是日常的美化活动。 (二)培养目标 全面、深入的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创造性地从事美学研究、教学和实际运用的高级专门人才。系统地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历史与现状,有较扎实的相关学科知识,对所学专业某一领域有较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有关专业研究进展的状况,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初步掌握第二外国语。 (三)研究方向 (1)古典诗学 (2)中国美学史 (各个招生单位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上以中山大学为例) (四)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44法语或245德语或201英语一 (3)608西方哲学史或609中国哲学史公共试题 (4)816诗学思想史 (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上以中山大学为例) (五)相近学科 与此专业相关的学科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社会学,人类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二、推荐院校: 以下院校是该专业研究生院实力较强者,建议选报: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安徽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 三、就业前景: 美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理论为主,所以就业范围不是很宽。但对于文化水平的提高,艺术哲学的研究也在进一步加深和认识,该方向的人才需求也在扩充。同样,毕业生具备审

从海德格尔的视角看建筑哲学

作者:容少飞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艺学院 从海德格尔的视角看建筑哲学 内容提要:为了对建筑哲学的概念及其主体等有一个初步探讨,本文从海德格尔的时间开始,阐述了他的主要思想,总结回顾了建筑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思考了它们的运用方式方法。ABSTACT:In order to have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concept and its main body of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 , this paper starts from Heidegger's view to expound his main idea. Then summarized and reviewed some of the basic issues in the philosophy of the building, and think deeply myself. 关键词:海德格尔主体论建筑哲学 Keywords: Heidegger Main theory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 什么是建筑哲学? 建筑哲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是什么?什么是建筑哲学的本体论?建筑哲学本体论的研究对象与范畴是什么?建筑哲学与建筑美学又有什么关系? 初探 海德格尔提出了生存论的本体论,用哲学的视野去思考建筑,特别是把现象学的方法带入建筑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后现代建筑理论的现象学模式。海德格尔从人的定居、人的生活行为出发,来思索建筑空间的产生和构造,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以人为本、人宅相扶的重要思路。一般认为,海德格尔的哲学研究,以《关于人道主人的书信》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人与"是"的关系是海德格尔思想贯穿前后期的主线,本文企图通过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视域中来浅薄的表达一下自己的认识。 海德格尔的主要思想 1 对目的--手段图式的批判 在流行的用法中,"栖居"是目的,"建造"是手段,两者是处于目的一手段关系中的两种分离的活动。这种从表象上看似正确的图式,实际上掩蔽了"栖居"与"建造"的本质关系。"因为建造不只是获得定居的手段和途径,建造本身已经是定居。谁向我们道出此点的呢? 究竟谁给我们一个尺度,让我们去测度定居和建造的本质呢?"[1] 2词源学的考证 海德格尔通过对古高地德语的考证指出:建造(BUAN)的意思就是栖居(WOHNEN),定居意指持留、逗留其实我们追根溯源,在尊重语言本质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找到那些最原始的东西。语言是存在本身的又澄明又隐蔽着的到来。" [2]语言在"说","说"又是么意思呢? "也许。作为动词的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一)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一) 内容提要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特别是老庄、《周易》、佛学(禅宗)思想的关系最为紧密。老庄哲学对宗白华美学的影响主要在“道”和“虚”这两个方面,庄学是宗白华论述中国艺术的审美特征的主要理论基石。《周易》经传“生生之德”的义蕴和“无往不复”的理论是宗白华建构生命本体美学的又一形而上资源。同时,宗白华美学还吸纳了禅学的妙悟的体验方式和禅境理论。建筑在中国古典哲学与传统艺术思想基石之上的宗白华美学,是以“生命”为美学本体,以“妙悟”为审美体验方式,以“艺境”为审美价值追求的三位一体的美学体系,简言之就是“生命——艺境美学”。 关键词道禅宗周易妙悟艺境生命境界中国哲学宗白华先生(1897—1986)是中国现代美学理论的奠基者。宗白华美学思想渊源有自,就其与中国古典哲学精神的关系而言,它主要与老庄、《周易》、佛学(禅宗、华严宗)的思想最为密切。①本文侧重在探讨宗白华如何接受中国哲学精神与艺术思想之影响,建构起“生命—艺境美学”的理论体系。 一、“道”与宗白华艺术美学 青年时期的宗白华偏爱中西哲学,他曾说:“庄子、康德……相继在我的心灵的天空出现,每一个人都在我的精神人格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1](151)尤其老庄思想对宗白华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有较大的影响。他认为,先秦诸子“不可能不谈到美的问题,也不可能不发表对于艺术的

见解。尤其是庄子,往往喜欢用艺术做比喻说明他的思想。”2](449),宗白华将庄学看作是中国艺术美学的一个渊源所在,庄学成为宗白华论述中国艺术美学特质的一块理论基石。总的来看,老庄哲学对宗白华美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道”、“虚”这两个方面。 1、道与“空白”的阐释 宗白华认为庄子是极具艺术天才的哲学家,他“对于艺术境界的阐发最为精妙。在他是 ‘道’,这形而上原理,和‘艺’,能够体合无间”,而“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1](367)在老庄思想中,“道”的本质就是“无”,是虚空。庄子的“唯道集虚”、“虚室生白”的理论对中国艺术精神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诗词、书画、音乐、园林等,都重视虚实结合、有无相生。古代艺术家常以空中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方法,使诗境、画境、乐境里有空间感,虚空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庄子的以艺见道、道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美学精神的走向,故此,宗白华说:“中国人对‘道’的体验,是‘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体用不二,这构成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的实相。”1](370)将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与“道”相联系,确是宗白华的创见。在宗白华的艺术美学理论中,作为宇宙意识和生命精神的老庄的“道”,既是中国美学的文化背景,也是他建构美学本体的一个主要源泉。 宗白华认为,老庄哲学对画境的渗透,使得中国画在最高的审美境界

美学基础知识

一、中国美学思想的历史演变 中国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但是,无论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佛教美学或禅宗美学思想,都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认识与知觉的统一。 (一)先秦两汉时期的美学思想 中国的美学思想始于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各自从不同的侧面形成各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为中国古代美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伦语·颜渊篇》)。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仁就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爱和同情心”,但是儒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墨家学派主要以重生产的实用美学思想:“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墨子佚文》)补充了儒家重人而忽视物的不足,充实了社会美的基本内容;道家则进一步形成了重人性、人情的意境美学思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补充了儒家的重人的功利价值而忽略个性自由的不足;法家则产生了重视社会规律的创造美学思想:“道也,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文雅·释诂》)补充了儒家重礼仪而忽视社会变革的不足。 两汉在先秦基础上又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发展:一是以《淮南子》为代表,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综合先秦、儒、法各家的美学思想;一是以杨雄为代表,继承发扬了思想中合理进步的因素,同时又表现出不受儒家思想束缚的气概。两汉美学思想的重要特征是:以儒、道为主干又集各家之精华。 (二)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 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从人物品藻开始,波及诗、文、画、山水、庭院等。艺术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以及艺术家大量涌现,是中国美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建立期。在先秦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两汉艺术繁荣与发展迅速,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顾恺之的《论画》,宗炳的《画山水序》,还有阮籍的《乐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及王羲之的书论,陶渊明的诗及《世说新语》,刘勰的《文心雕龙》。从汉代到魏晋,在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发生了一个转折性的变化,即从宇宙认识论转变为人格本体论,也就是说魏晋玄学抛弃了汉代阴阳五行说那种对宇宙系统的经验性的描述,代之以人类社会人们关切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哲学思考。玄学家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说:“呜呼!时不若岁,岁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神。神者自然之根也。”“余以为形之可见,非色之美;音之可闻,非声之善。”意思是说形象、音乐之美是来源于色彩、声音而又超于色彩、声音本身的一种美。这种崇尚自然、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的美,正是魏晋时期美学的重要特征。

浅析中国建筑中的哲学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f12579728.html, 浅析中国建筑中的哲学思想 作者:鞠海凤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6期 摘要: 建筑不仅具有供人类居住和使用的功能, 而且担负着反映和记录人类历史文明进程和时代精神的重任。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建筑理论, 这些理论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建筑哲学。实用理性、君权伦理、天人合一等传统观念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在我国当代建筑中, 建筑理性缺失, 一味求洋复古, 权贵意识泛滥。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运用国际先进的科技与材料, 彰显中国国情, 体现本土文化特点和风格。 关键词: 建筑哲学; 实用理性; 天人合一; 权贵意志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与哲学 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使用、观赏的空间。这是从建筑功能性的角度所给出的定义。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 “建筑这本 头和木头的史书, 忠实地反映着一定社会之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 而城市的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 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 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着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从这个角度上讲,建筑不仅具有功能性, 同时还背负着记录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光荣使命, 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意识和时代精神。而哲学作为人类文明、社会观念、时代精神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 应该也蕴含在建筑中。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思想 1.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传统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理与情方面的认同,中国传统建筑有如下几个特点: ( 1)外形舒展大气。传统建筑多采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 给人以舒展的感觉。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 既遮阳避雨, 起庇护作用, 又从视觉效果上伸向大自然。这一点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 2)细节生动灵气。传统建筑四角飞檐翘起,岔脊上装饰有各种辟邪的脊兽, 不同的建筑, 岔脊上小兽的数量和种类不同。虽然脊兽从最初的保护木栓和铁钉的功能最终演变成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但是从装饰的角度上讲, 脊兽让建筑物的沉重感显得轻松, 让凝固显得灵动。

室内光学

浅析现代教堂室内空间光环境氛围表达 ———以朗香教堂、希德海姆基督新教教堂为例 摘要:通过对两个现代小型教堂的分析和研究,对现代宗教建筑的室内光环境氛 围进行解读,从建筑的传承哲学角度分析其设计的本位思想和室内光环境、建筑、宗教三者的潜在共性出发, 对营造教堂环境的艺术气氛和意境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希德海姆基督新教教堂朗香教堂室内光宗教氛围 一、背景 教堂是基督教举行礼拜和重要宗教仪式的场所。基督教源出于古老的犹太教 并逐渐形成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教派。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建设了大量的教堂建筑[ 1]。随着宗教仪式改革, 现代照明艺术在教堂中展现。这 对丰富宗教文化、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进行国际交流和政治交往大有裨 益[ 2 ]。本文试从宗教、建筑、光环境的内在关联中透视宗教寓意。根据仪式照 明的设计原则, 对营造宗教艺术气氛、提升美学效果做进一步探讨。 人们习惯于把同类的事物进行比较和研究,总是试图在相似或类似的东西中找到 其本质的共同点。当看到朗香教堂和光之教堂的详尽图片,特别是把两者放在一 起时,其氛围的共鸣迫使笔者想找到这两者的共通点,于是开始寻找它们内在的 契机、设计者的师承或其他等等。但仔细探究之后,特别是读《日本现代建筑》后发现,现代宗教建筑已不再是同类建筑的固有形式和内涵,其地域性、相融性 和设计者的传承哲学、文化,都是制约其内在氛围和外在形式的关键。 二、教堂的功能分区与光环境特征 2.1 教堂的功能分区与设施 教堂建筑形式各异, 但内部均由两大区域组成:主祭区和教徒区。主祭区的重要设 施有祭台、布道台、主祭座席。另有圣龛、祭品桌、十字架( 悬于祭台上方或 设于端墙) 等装饰物。主祭区迎正门一般设为过道, 分教徒区的长椅和跪凳于两侧。祭台是整座教堂的核心, 承放福音书、圣爵和圣盘为主祭者用。布道台位于 主祭区一侧与教徒区毗邻, 上面有经书架。通常, 教堂还有壁画、壁龛等。 2.2 教堂光环境特征与设计原则 仪式开始, 灯光齐明, 主祭台成为教徒的视觉注视中心(此时祭台隐喻为基督在 最后晚餐中的餐桌)。主祭者按仪式程序引导教徒诵、唱经文并间或布道, 最后共 同分享祝圣的面饼遂告礼成。因此在仪式过程中主祭区亮度相对最高, 使教徒能 看清主祭者的面部表情, 与布道者有目光交流。教徒区亮度相对次之, 使教徒能 相互而视并看清手中的经文。但两区亮度差不宜过大而引起视觉不适, 如主祭区 两侧窗产生的眩光、主祭者的秃头反光等。就仪式空间整体而言, 由正门向祭台、由地面向上的亮度宜逐渐提高, 利用不同的光分布、合理的明暗关系构成独特的 环境艺术气氛, 导引教徒目光自然地聚焦在祭台前, 与主祭者一道完成礼仪。教 堂中的壁画、壁龛中的圣者雕像也同是仪式中的亮点, 烘托空间中的艺术气氛。 三、现代教堂手法案例 3.1透明感的教堂空间 德国希德海姆基督新教教堂 教堂内部高9.5m宽15.6m,总长度(包括门廊)为44m.进入前厅可以观察 到祭坛的全部空间.室内前面为米白色,凹凸的粗糙质感在光线的氛围下,透明 感和纯净感十足。 [ 1] 曹圣法.我们享受着真正的人权和自由. 中国宗教,2001年, 3 月15. [ 2] 人民日报社论.紧密团结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2001 年12 月13 日.

庄子的哲学与美学

《庄子的哲学与美学论述》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庄子》无疑是最富有美学意味的。 庄子的哲学主题是“生命哲学”,现实人生、个体生命始终是其关注的焦点。闻一多先生曾说庄子是“最真实的诗人”,“他的思想本身就是一首绝妙的诗“。《庄子》的许多哲学命题也可视为美学命题。 庄子的生命哲学以“道“为基础,以“逍遥游“为核心,为我们呈现一个心灵绝对自由的大美至乐的境界,在美学视域下,逍遥游的境界又是审美的最高理想。虽然庄子无意于美学,但是其具有审美艺术的哲学却对中国的古典美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格,具有其他任何艺术品都无法比拟的特性,只一点不可不说与庄子息息相关。 在哲学思想上,庄子认为生命的本质是有限,为此庄子通过自然逍遥之道,通过审美超越等手段解决了生命的有限性问题,但要完成这种超越,人还必得以现实的生命为基础,正因为现实生命的存在,人的超越才成了可能,由此庄子重视现实生命。但庄子毕竟和儒家等别的哲学有所不同,他所重视的现实生命是排弃了存在着的现实社会的,庄子的现实生命只是那个活泼的原始生命本身以及和谐而自由的精神世界,由此推衍出庄子重自然,因而保真养性成了实现现实生命的根本。 在死亡问题上,庄子一反悲观的色彩,认为生死均属自然气化,故而应该乐观的生、超逸地死。 其次,探讨了庄子哲学对人们的影响,通过对魏晋玄学的产生到庄子哲学的最大实现者陶渊明的分析,我们看到庄子人生哲学作为一种思想对社会发生的巨大作用,并对中国古代文学、美学和人们的情性产生影响。纵观庄子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觉察到它是反社会、反历史的,它极力排斥以儒家为代表的现实历史社会,认为现实的历史社会不可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庄子哲学也是反文化的。一切文化的结果都会化作对人们理性的约束,这是违反庄子哲学的本质的,因为庄子倡扬一切都应自然的存在。我们还看 到庄子哲学是一种对人的关怀,不论这种关怀是否完善,而人总是需要某种关怀的,因而庄子哲学必然具有存在的价值。 在庄子看来,我们能感知有限,是因为我们离现实太近,为了增大和现实世界的距离,能达到逍遥于物外,任天而游于无穷,首先要坚持无为,要达到无名、无功、无用、无己,超越一切名誉和功利之上,如果不能超于功名利禄,那么心意就不能自正,就会使自己的生命意向受到拘束而丧失其真性,这样,不但不能达于逍遥,而且最终会被外物所累而使自己的原始生命本身受到损害。 “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便是无才之德,是无为之德的具体表现。其次还必须无待,鹏之九万里虽 为大,但必待大风而后行,此为有待,不能达于逍遥。等待其实就是一种希望,起码可以说,等待就是因为希望的存在。庄子在无为之后接着无待,就是要人们放弃对于一切现实希望的追求,放弃对于外在的 一切感受,泯情弃知,最后达到“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其味”,这不是愚者形象吗?而这却是 庄子极力塑造的所谓智者,“无知之知,是为真知”,在庄子的眼中,这是放浪形骸者的风度。 在美学观点上,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庄子认为,美的本源 在于自然本性,自然之美在于事物朴素、率真的情态。但基于其万物齐一的哲学思想,庄子所建立的是一种 相对主义美丑观。 从形式上看,审美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自然的存在着的世界与一个自由地流露着的真性完全“化合”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本然的生命突破了一切固有的限制和束缚,成为一种游离状态,“与造物者为人, 而游乎天地之一气”,从山水之中、林气之末,我们找到了久已遗忘的真性,本然的生命复归到圆满状态。 从本质上看,审美是一种手段,他走进了为自己设置的那个天地之中,那奇幻的景象足于使人产生迷狂,使人忘却一切曾经遭遇过的不安和焦虑,排除一切非生命的东西的拘役。“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以致“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始终,不知端倪,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

高迪的建筑哲学与艺术

建筑史上的但丁——高迪的建筑哲学与艺术 学号姓名 人们将建筑称之为人类文明的纪念碑,是因为它浓缩了人类对物质的驾驭能力,沉淀着社会的政治文化,更加凝结着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好的建筑就是一座艺术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而今回首上世纪留下的丰碑,依然能感受到前辈们百年之中的求索和奉献,重新领悟那些凝聚在沉默建筑中的丰富内涵和跳跃的灵魂。 不论人们作何种评价,都无法否认20世纪是建筑艺术上最丰富多彩的100年,也涌现出了太多的鬼才,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济安·劳伦佐·贝尼尼、安东尼·高迪·科内特、法兰克·洛伊·赖特等。在这不平凡的100年里涌现出了许多无法防治无法超越的经典,古典复兴派、新理性主义、后现代派、简洁派、仿生派,以及建筑类型学、建筑现象学、行为建筑学等等学派与理论不断出现。他们所留下的林林总总的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智能建筑、生态建筑、仿生建筑,让我们看到了新的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建筑奇迹,更看到了新的技术美学观正在新时代中逐渐成长。其中20世纪建筑大师中,高迪算是首屈一指了,作为西班牙历史上最著名的天才建筑师,他极富表现力的建筑是建筑史上的奇葩,启迪诸多后来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他的建筑理念是阿拉伯摩尔风格、民族主义和自然主义等的有机结合。其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不但能结合传统与当代的各种建筑风格,还同时保有原创力,在技术上做大胆的突破,并运用精彩、独特而且深富创意的装饰,让每一件作品从建材、型式、到门、角、窗、墙等任何一处细部,都独一无二,也因此高第的建筑风格很难被归类,高迪的自然主义风格,达到自然与现代的完美结合。高迪也因此得到了“建筑史上的但丁”的雅号。而让高第拥有源源不绝的创意及不停超越自己的动力不是别的,正是自然本身。 一、个人简介 安东尼奥·高迪1852年6月25日诞生于离巴塞罗那不远的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巴塞罗那几乎所有最具盛名的建筑物都出自他一人之手,被称为西班牙建筑史上最杰出的建筑家。今天在巴塞罗那保留的18件高迪作品中,17件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其中米拉公寓、圣家族教堂和古埃尔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高迪的建筑以反功能主义立场、追求精神力量和纯粹的形式而成为新艺术运动的代表。 二、高迪的建筑哲学 (一)摩尔风格 西班牙是个历史比较复杂的国家,阿拉伯摩尔人长达几百年的占领与统治,不仅留下了璀璨的伊斯兰建筑如阿尔罕布拉宫,也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融合。而这种源于伊斯兰的摩尔艺术风格,传统的阿拉伯形式和西班牙的特色的遗孀,是西班牙穆斯林在保存阿拉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将基督与阿拉伯、波斯与北非文化元素的重新结合与创造,身处欧洲却有强烈伊斯兰摩尔风格的西班牙吸引着全世界的艺术家们。 摩尔风格的装饰语言成为一种文化根基的象征,在文森公寓中被高迪解释为充满视觉魅力的面貌。始建于1883年的文森公寓,是高迪建筑生涯早期的代表作品,外形是厚重的堡垒式,而城堡的内部却尽显摩尔风格的精致、富丽的图样装饰。繁复的拱型结构和条纹图样,以及铺砌亮丽釉面砖的壁脚板、墙群,横饰带、覆有植物装饰图案的系列拱门,以及用弓形、钟乳石等装饰。作为宫殿建筑,它的装饰图样构造之细腻,设计之精巧,无不体现了阿拉伯摩尔风格的神秘和辉煌,在西班牙的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中的装饰带有浓郁的“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