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的评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落花生》有感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有幸聆听了龚老师执教的《落花生》一课,让我受益匪浅。《落花生》这篇课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了“议花生”这部分内容。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龚老师引导学生交流有关花生的和作者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你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设问与交流中给了学生广阔的课外延伸的空间。例如在交流作者许地山的相关资料时,能让学生了解作者许地山之所以给自己取笔名为“落华生”,就是因为他喜欢“落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以此笔名来告诫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在这些问题的交流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

龚老师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思、多说、多听,尽情发挥。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老师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出示自学提示,然后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读,自己学,接着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实践证明,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按学习要求找出花生与三种水果的不同特点,体会出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

“如果你就是那位父亲,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学生体会出花生品格后,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

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两段话,才能表达出你当时的感情呢?大家来评评谁读得最有感情,学得最像。”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读与评中学生与“父亲”产生了情感共鸣,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与发展。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于是,教学中龚老师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讲体面是什么意思?”并点拨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例深谈,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感悟到“清洁工”“建筑工人”“警察”“教师”等人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使学生明辨是非,强化了情感的熏陶。

教学结束后,老师布置学生课后读几篇许地山写的文章,再一次感受作者的“落花生情结”,这样就让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向课外延伸,让他们的思维有了一个更广阔空间。通过聆听龚老师的这节课,我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还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篇二:落花生评课稿

落花生评课稿1、尊重学生,调动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这节课上,李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2、形式活泼,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事物,而教师只要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行了。

3、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兴趣。

4、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课堂上求异思维的气氛基本具备之后,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学生自身的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求异思维的火花将不时闪现。而教师应努力抓住求异思维的契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问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在这节课质疑的环节中,李老师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比如在导入新课后,有学生问李老师:“课文里讲吃花生的时候,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

得。我认为一家人在一起吃花生或吃吃饭很平常呀,这里说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为什

么呢?”对此,李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因势利导:“为什么呢?老师也搞不懂,哪位同学

能帮帮这位同学?”有学生答:“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繁忙,平常很难回家。”还有学生说:

“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只有放假才能回家。”还有学生大胆想像:“可能是许地

山的父亲是地下党,只有晚上才能回家。”

由此可见,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而这种求异思维能力的增强对开

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5、教学内容安排清楚,目标明确。学生能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方式新颖,

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6、教师引导学生,并未一味追求欣赏花生,而是让学生感受到苹果、石榴、桃子的各

有千秋,以及向具有花生品质的人学习,例举了典范。

建议:能否再进行更多的阅读学习,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落花生》评课稿

在东山小学我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落花生》第二课时。听

了这节课,我觉得教师的课堂经验丰富,课堂教学热情洋溢,富有感染力。其中不少亮点值

得我学习。

一、本课的重难点是议花生这部分中父亲的话所蕴含的道理。教师围绕议花生这部分内

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注重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而且教师非常重视纠正学生的

字音,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最后一个环节还紧扣本课的主题思想拓展说话训

练:1、我想做()一样的人,因为()。2、如果命

运决定我只能做花生一样的人,我想说:()。可以说,教师通过多样的教学环节

和手段把语文训练和人文精神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

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我觉得教师很善于引导、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如教师创设的问题有:1、从它们

的生长特点来看能不能用一些词来概括?(生:与众不同、形态不一、截然不同)2、像花生

这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品质?(默默奉献、不图虚名)3、最后的说话训练(上一段已经出示了,

这里不重复)更为学生创造了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有些学生说要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

善于表现自己,有些学生说要做落花生那样的人,默默奉献,不图虚名。对于学生的不同感

受,教师都给予充分肯定,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引导一种主流的价值观,这也充分体现了对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学

目标三个维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落实。

听了这堂课,我的总体感觉是教师的教学思路条理清晰,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

是一堂优质的语文课。篇三:评课稿(落花生) 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二年组团队的评课教师,今天我评课的内容是邓文君老师执教的《落花生》

一课。

《落花生》是一篇老课文,一直沿用到今天足以证明这篇课文的不可替代性。邓老师的

这节课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是教学思路的清晰度,都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这是一节符合我校“师导生探、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课例,其亮点很多,下

面我就从三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