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氰化镀铜槽液中氰根的含量分解形成的碳酸盐如何去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控制氰化镀铜槽液中氰根的含量?分解形成的碳酸盐如何去除?
掌握好氰化物的用量,是镀铜槽液能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产中,为了使氰化亚铜与氰化钠能以1∶2的摩尔比形成铜氰络合物,通常按两者重量比为1∶1进行配料。游离氰化钠一般应控制在9.5~20克/升之间,根据镀层质量和阳极溶解的情况,可以判断氰化钠含量的多或少。若阴极大量析出氢气,铜阳极发亮,则表明游离氰化钠过量;若镀层发暗或呈海绵状,阳极溶解不正常,严重发黑而钝化,镀液混浊或靠近阳极附近呈浅蓝色,则表明有二价铜离子生成,游离氰含量少。
在配制氰化镀铜槽液时,往往添加少量的碳酸钠,这是为了增加镀液的导电性,并使之有一定的缓冲能力,能使阴极极化降低。但任何氰化物体系的镀液,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碳酸盐将会逐渐积累增多。这是由于下面两个反应造成的:
2NaCN+2H2O+2NaOH+O22Na2CO3+NH3
2NaCN+H2O+CO2(空气)Na2CO3+HCN
显然,随着槽液温度的上升,氰化物的分解会加剧,溶液中碳酸盐的含量增高。当碳酸盐含量在70克/升以下时,镀层组织结构时正常的。若碳酸盐含量过多(如高达100克/升以上),会造成镀层组织结构粗糙和疏松,阳极容易钝化,阴极电流效率下降。此时,必须除去过量的碳酸盐。简单的方法是使镀液温度降到10℃以下,使碳酸盐在槽壁和槽底结晶析出,然后抽取镀液而除掉结晶即可。
此外,还可以用化学沉淀法,例如氢氧化钙(澄清石灰水)来进行处理。其反应式如下:
C a(O H)2+Na2CO3CaCO3↓+2NaOH
每0.7克氢氧化钙可除去1克碳酸盐。操作时将溶液加热到60~70℃,在搅拌情况下加入计算量的氢氧化钙,待反应完全后静置过滤。采用这种方法处理有可能使镀液碱量增加,如果碱量超出工艺规范,可挂入不溶性阳极进行电解,或加入酒石酸进行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