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综合实验,并进一步提升实验者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一些电子设备的维修为主题,具体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1.故障现象观察和记录:对电子设备进行初步检查,观察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并按顺序记录下来。
2.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的记录,对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
3.故障修复:通过对故障原因进行实验验证,确认具体故障点,并进行修复。
三、实验步骤1.故障现象观察和记录:经过初步观察,电子设备无法开机,电源指示灯未亮起。
将该现象记录下来。
2.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的记录,初步判断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故障原因:a.电源问题:电源线连接不良或损坏,电源开关故障等。
b.电路板问题:主板或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损坏等。
3.故障修复:a.检查电源线连接情况,发现电源线连接良好。
b.使用万用表对电源开关进行测试,发现电源开关无故障。
c.拆卸电子设备,对主板进行仔细观察,发现一个电容器破裂。
推测该电容器故障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开机。
d.更换故障电容器,重新组装电子设备。
e.进行开机测试,电子设备正常开机,故障修复成功。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实验,成功修复了电子设备的故障,使其能够正常开机。
故障原因是电容器损坏,导致电子设备无法正常供电。
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综合实验,我深刻体会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和记录现象,以便确定故障原因和进行有效的修复。
通过这样的综合实验,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综合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并为进一步提升实验者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打下基础。
这次实验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电子设备故障检修的过程和方法,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4] 姜威.实用电子系统设计基础[M].2008.1.
[5] 张靖武.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M].2007.4.
[6] 赵海雁.《AD590温度传感器》.测试技术学报.1997.11.
[7] 刘燕,兰志强. 《AD590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中国仪器 仪表,2005.6.
6实验注意事项
1 电路板的检查: 检查电路板的焊接是否正确,有无虚焊、错焊以及漏焊,各电阻的阻值是否正确,集成运放LM324的管教是否连接正确,以及AD590和1N4728的连接是否有误。在该次调试中,发现有一电阻接错,后仔细对照图纸检查,重新焊接正确。
2 各关键点电压的测量:分别测量各关键点的电压值,检查电路工作是否基本正确。实际测得,U0=2.81V,U1=2.63V,Uout=3.8V,温度改变,U0变化,但是输出不变。分析后发现,原来最后一个放大器U2D的反馈电阻接到了+端,所以导致输出电压值恒定不变,于是将电阻重新焊接。
这次的实验跟我们以前做的实验不同,因为我觉得这次我们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亲自去完成。所以是我觉得这次实验最宝贵,最深刻的。就是实验的过程全是我们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的,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弄懂实验的原理。在这里我深深体会到哲学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弄懂实验原理,而且体会到了实验的操作能力是靠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开动脑筋,亲自去请教别人才能得到提高的。 我们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我们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
综合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综合设计实验报告设计题目:课程名称:学生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班级:指导教师: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设计要求及实现的功能 (1)2.1 设计要求 (1)2.2 设计实现的功能 (1)第三章、整体设计 (2)第四章、系统详细设计 (2)4.1硬件详细设计. (2)4.1.1主控制系统 (2)4.1.2时钟振荡电路和复位电路 (4)4.1.3 DS1302模块设计 (5)4.1.4 DS18B20模块设计 (6)4.1.5 按键电路 (8)4.1.6 LCD显示电路 (8)4.2 软件详细设计 (9)4.2.1系统软件详细设计 (9)4.2.2 DS1302的时间处理 (9)4.2.3 环境温度采集 (12)4.2.4 系统软件按键检测流程图 (12)第五章、系统仿真及程序编写及调试 (13)5.1 仿真软件介绍 (13)5.2系统硬件PROTEUS仿真原理图 (13)5.3 系统硬件仿真运行情况图 (14)第六章、课程设计总结 (14)第七章、仪器仪表清单 (15)第八章、参考文献 (16)第九章、附录 (16)显示温度的万年历第一章、前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时间的流逝,至从观太阳、摆钟到现在电子钟,人类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纪录。
如今万年历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广泛的使用,它不仅是记录日期和时间的工具,而且也成为了一种装饰品。
现在的万年历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外观精美。
放在家里既可以计时也可作为风景壁画,因此越来越受到大众消费者的喜爱。
美国DALLAS公司推出的具有涓细电流充电能的低功耗实时时钟电路DS1302。
它可以对年、月、日、周日、时、分、秒进行计时,而且DS1302的使用寿命长,误差小。
对于数字电子万年历采用直观的数字显示,可以同时显示年、月、日、周日、时、分、秒和温度等信息,还具有时间校准等功能。
在本次设计中,采用单片机STC89C52,辅助以必要的外围电路,用C语言编写程序,并进行模块化设计而成的电子万年历系统。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一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设计性实验,4学时)实验简介: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动物选择、实验分组、对照原则、处理因素的标准化等多方面知识),并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器材】小鼠、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实验过程】一、首先介绍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一)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
严密合理的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保证,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误差以获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甚至可以使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即处理因素、实验对象与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1)处理因素实验中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由实验者人为施加给受试对象的因素称为处理因素,如药物、某种手术等。
一次实验涉及的因素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控制。
但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2)明确非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虽然不是我们的研究因素,但其中有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产生混杂效应,所以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
设计时明确了这些非处理因素,才能设法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
(3)处理因素的标准化: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做到标准化,即保持不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评价。
如实验设计中处理因素是药物时,则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质量(成分、出厂批号等)必须保持不变。
2.实验对象实验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药理学实验主要实验对象包括整体动物(正常动物、麻醉动物和病理模型)、离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等。
3.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指受试对象在处理因素作用后呈现的反应或受到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计数指标(或定性指标)和计量指标(或定量指标)等。
综合设计实验报告目的(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综合设计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综合设计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的全面记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综合设计实验的目的,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设计实验旨在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分析、实验验证等方法,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设计实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提出新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通过不断尝试、调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综合设计实验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学会与团队成员沟通、协调,共同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4. 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综合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培养科研素养。
实验报告的撰写过程,使学生学会如何整理、分析实验数据,提高科研能力。
6.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是综合设计实验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7.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综合设计实验的实施,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三、实验内容1. 实验选题:根据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实验课题。
2. 实验方案设计:根据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设备等。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班级: 10级 2011—1:假设某银行有四个窗口对外接待客户,从早晨银行开门起不断有客户进入银行。
由于每个窗口在某个时刻只能接待一个客户,因此在客户人数众多时需在每个窗口前顺次排队,对于刚进入银行的客户,如果某个窗口的业务员正空闲,则可上前办理业务,反之,若四个窗口均有客户所占,他便会排在人数最少的队伍后面。
现在需要编制程序以模拟银行的这种业务活动并计算一天中客户在银行逗留的平均时间。
2.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1)初始化(OpenForDay),模拟银行开门时各数据结构的状态。
2)事件驱动(EventDrived), 对客户到达和离开事件做相应处理。
3)下班处理(CloseForDay), 模拟银行关门时的动作,统计客户平均逗留时间。
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对离散事件模拟的认识;2)进一步理解队列的实现与应用;3)对链表的操作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该实验涉及到线性表的建立、插入、删除等操作,涉及到了队列的建立、插入、删除,涉及到了离散事件的应用思想,还涉及到了排序的概念。
完成这个实验对线性表、队列及C语言编程等多方面的知识将是一个很好的利用,对离散事件也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1:整体设计。
包括初始化(OpenForDay),事件驱动(EvenDrived),下班处理(CloseForDay)初始化的代码主要完成的工作是建立一个银行工作系统的框架,把实际问题数字化,利用“事件”来描述系统程序,其中包括变量客户人数、累计时间、客户到达成为事件的一个部分,当然每个窗口看做是一个队列。
算法如下:void OpenForDay(){ // 初始化操作int i;InitList(ev); // 初始化事件链表为空en.OccurTime=0; // 设定第一个客户到达事件en.NType=Qu; // 到达OrderInsert(ev,en,cmp); // 插入事件表for(i=0;i<Qu;++i) // 置空队列InitQueue(q[i]);}接下来,客户进入,进行客户到达后的处理要做的操作有:客户人数加1—>记录到达的时刻—>加入事件列表—>查找队列最短的窗口—>客户插入—>办理业务—>离开—>记录办理业务需要的时间。
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报告目录1.设计目标 (2)2.1 分析启动引导代码 (2)2.1.1 设计方案 (2)2.1.2 实现方法 (3)2.2 mips汇编算法分析 (5)2.2.1设计方案 (5)2.2.2 实现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GPIO设计 (6)2.3.1设计方案 (6)2.3.2 实现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UART3 输入输出 (7)2.4.1设计方案 (7)2.4.2 实现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交叉调用(GPIO输入串口输出) (7)2.5.1 设计方案 (7)2.5.2 实现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RT-Thread 操作系统开发 (7)2.6.1 设计方案 (7)2.6.2 实现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分析启动引导代码 (7)3.2 mips汇编算法分析 (8)3.3 GPIO 设计 (8)3.4 UART3 输入输出 (8)3.5 交叉调用(GPIO输入串口输出) (8)3.6 RT-Thread 操作系统开发 (9)4.设计结论 (9)1.设计目标该设计要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启动引导代码(2)mips汇编算法分析(3)GPIO输入输出(4)UART3输入输出(5)RT-Thread操作系统开发2.设计实现2.1 分析启动引导代码2.1.1 设计方案学习MIPS指令集,参考mips32-instructions.pdf文件,结合运行结果理解代码,对启动引导代码start.s文件进行注释2.1.2 实现方法2.2 mips汇编算法分析2.2.1设计方案用mips汇编语言完成完全树的中序遍历算法,c++语言的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的非递归形式如下:2.3 GPIO设计2.3.1设计方案将LED灯、开关与电路板自选端口连接,设计c语言代码实现通过开关控制流水灯效果,按键后每个小灯依次发光500ms开关接AC97_DI[36]2.4 UART3 输入输出2.4.1设计方案在main.cpp文件主函数main() 中使用printf() 函数,由于此文件中包含了头文件stdio.h所以会跳转到stdio.h中。
药学综合实验报告设计(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药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2. 掌握常用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3. 了解药物质量评价标准。
4. 培养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将围绕以下几个内容展开:1. 药物制剂的制备2. 药物质量的评价3. 药物稳定性的研究4.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原料药:阿司匹林、维生素C等。
- 辅助材料:淀粉、乳糖、硬脂酸镁等。
- 溶剂:水、乙醇等。
2. 实验仪器:- 药物天平- 粉碎机- 过筛器- 搅拌器- 烘箱- 超声波清洗器- 高速离心机- 紫外分光光度计- 粒度分析仪- 热分析仪四、实验步骤1. 药物制剂的制备:- 计算药物制剂的处方量。
- 称取原料药和辅助材料。
- 将原料药和辅助材料混合均匀。
- 制备药物制剂。
2. 药物质量的评价:- 进行外观检查。
- 进行含量测定。
- 进行溶出度测定。
- 进行稳定性试验。
3. 药物稳定性的研究:- 研究药物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的稳定性。
- 分析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4.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研究药物与不同药物、食物等相互作用。
- 分析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药物制剂的制备结果:- 药物制剂的外观、含量、溶出度等指标符合要求。
2. 药物质量评价结果:- 药物质量评价结果符合相关标准。
3. 药物稳定性研究结果:- 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良好。
4.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结果:- 药物与不同药物、食物等相互作用符合预期。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常用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2. 熟悉了药物质量评价标准。
3. 了解了药物稳定性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4. 培养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七、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2.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3.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八、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药物制剂的制备、药物质量的评价、药物稳定性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使学生掌握了药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提高了实验技能。
专业项目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项目综合设计实验报告1. 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设计一个专业项目,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论和实践能力。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2. 项目背景本项目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我们小组的任务是开发一个全新的电子商务网站。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电子商务网站,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购物和交易。
3. 项目目标我们的项目目标是开发一个易于使用、功能全面、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网站。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用户注册和登录:用户可以通过注册账号并登录电子商务网站,以便进行购物和交易。
- 商品展示与搜索:网站应该能够展示各类商品,并提供搜索功能,使用户可以方便地找到他们需要的商品。
- 购物车和结算:用户可以将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添加到购物车中,并进行结算和支付。
- 订单管理和物流追踪: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订单,并了解订单的物流情况。
4. 项目方案我们小组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设计,制定了以下项目方案:4.1 技术选型- 前端框架:我们选择使用React作为前端框架,因为React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可以提供快速的用户交互体验。
- 后端框架:我们选择使用Node.js作为后端框架,因为Node.js具有高效的处理能力和丰富的生态系统。
- 数据库:我们选择使用MySQL作为数据库,因为MySQL是一种成熟稳定的关系型数据库,能够满足我们的数据存储需求。
4.2 系统设计我们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前端、后端和数据库三个模块。
- 前端模块:负责网站的用户交互和展示,包括注册、登录、商品展示、购物车等功能。
- 后端模块:负责处理前端请求,并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包括用户验证、商品查询、订单管理等功能。
- 数据库模块:负责存储和管理网站的数据,包括用户信息、商品信息、订单信息等。
4.3 开发流程我们将采用敏捷开发的方式进行项目开发。
具体的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与调试、发布上线等阶段。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所选课题:±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6年06月摘要本次设计本来是要做±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的,但由于买不到规格为±18V 的变压器,只有±15V大小的变压器,所以最后输出结果会较原本预期要小。
本设计主要采用三端稳压电路设计直流稳压电源来达到双路可调的要求。
最后实物模型的输出电压在±13左右波动。
1、任务需求⑴有+15V和-15V两路输出,误差不超过上下1.5V。
(但在本次设计中,没有所需变压器,所以只能到±12.5V)⑵在保证正常稳压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功效。
⑶做出实物并且可调满足需求2、提出方案直流可变稳压电源一般由整流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器和稳压环节组成如下图a所示。
⑴单相桥式整流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⑵电容滤波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⑶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是指输出电压可以连续调节的稳压器,有输出正电压的LM317三端稳压器;有输出负电压的LM337三端稳压器。
在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中,稳压器的三个端是指输入端、输出端和调节端。
LM317的引脚图如下图所示:(LM337的2和3引脚作用与317相反)3、详细电路图:因为大容量电解电容C1,C2有一定的绕制电感分布电感,易引起自激振荡,形成高频干扰,所以稳压器的输入、输出端常 并入瓷介质小容量电容C5,C6,C7,C8用来抵消电感效应,抑制高频干扰。
参数计算: 滤波电容计算: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电压为15V ,当输出电流为0.5A 时,我们可以求得电路的负载为I =U /R=34Ω时,我们可以根据滤波电容的计算公式: C=т/R,来求滤波电容的取值范围,其中在电路频率为50HZ 的情况下,T 为20ms 则电容的取值范围大于600uF ,保险起见我们可以取标准值为2200uF 额定电压为50V的点解电容。
微生物综合性设计实验报告

微生物综合性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菌群生态分析的综合性设计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微生物细胞计数方法;2. 熟悉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方法;3. 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4. 了解不同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的分布及特征。
实验步骤:1. 微生物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制备与处理1.1 从不同的环境样品(如水样、土壤样等)中,取一定量的样品(1mL或1g);1.2 样品的处理方式不同,如水样可经过过滤等处理,土壤样品可先进行振荡等处理,最终获得样品制备备用。
2. 微生物细胞计数2.1 取1mL或1g的样品,用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PBS溶解;2.2 取1mL制备好的样品溶液,经过一定稀释系数后,利用平板计数法或管内稀释法进行细胞计数,得到微生物细胞数(CFU/g或CFU/mL)。
3.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3.1 配制常见的微生物培养基,如NA培养基、LB培养基等;3.2 取少量处理好的样品制备3个不同浓度的样品稀释液,分别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3.3 在相应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并观察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
4. 微生物群落的分析4.1 利用PCR技术对样品中的微生物DNA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4.2 根据测序结果,进行微生物一级分类鉴定,了解不同样品中微生物的混合群落结构。
实验结果与解析:1. 微生物细胞计数不同样品的微生物细胞浓度差异较大,例如从同一公共设施的5个卫生间样品中采集的微生物细胞数最高的样品为1.8×10^6 CFU/mL,最低的为1.4×10^3 CFU/mL。
此外,从样品采集至细胞计数过程中,不同步骤的操作影响微生物定量的准确性。
2.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具有差异,例如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比较多,培养出的菌落数量也较多,数量和多样性远超过水样。
3. 微生物群落的分析从样品中提取的微生物DNA进行PCR扩增后,经过测序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样品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组成情况。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电⼦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北京邮电⼤学电⼦电路综合设计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简易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学院:电⼦⼯程学院班级:XXX班学号:XXXXXXXX姓名:XXX班内序号:XX2012年3⽉25⽇课题名称:简易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摘要:本设计实验要求我们设计出简易数控直流稳压电源,通过⼿动调节实现输出不同电压的功能,通过电压与电流的放⼤实现较强的带负载能⼒,通过滤波电容消除纹波对直流的影响,并运⽤protel 软件进⾏仿真。
该设计实验旨在培养我们的实验兴趣与学习兴趣,提⾼实验技能与探究技能,引导我将所学所想运⽤到实际中去。
关键字:稳压电源,设计,仿真⼀、设计任务要求1.基本要求(1)设计实现⼀个简易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指标及给定条件为:1) 输出电压调节范围:5V ~ 9V,步进0.5V 递增,纹波⼩于50mV;2) 输出电流⼤于100mA;3) 由预制输⼊控制输出电压递增;4) 电源为12V。
(2)设计+5V电源电路(不要求实际搭建),⽤PROTEL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SCH)。
2.提⾼要求(1) 数字控制部分采⽤+/-按键来调整控制⼀可逆⼆进制计数器来预设电压值;(2) ⽤PROTEL软件绘制电路的印刷电路板图(PCB)。
3.探究要求输出电压调节范围更宽,步进更⼩:范围:0 ~ 10 V, 步进:0.1V。
本次探究实验主要着重完成了基本要求部分的设计与探究。
⼆、设计思路、总体结构框图本实验要求设计⼀个可以充当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电路由数字控制部分、D/A 转换部分、可调稳压部分组成。
数字控制部分采⽤+/-按键来调整控制⼀可逆⼆进制计数器来预设电压值(此部分为提⾼部分),⼆进制计数器输出输⼊到D/A 转换器中,经过D/A 转换后实现输出电压的可调。
其框图如图1所⽰。
图1 系统总体结构框图三、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1.第⼀部分——数字电路控制部分此部分是电路的数字控制部分,也是电路输⼊端,其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
华南农业大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汇编语言)

华南农业大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汇编语言综合设计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汇编语言
开设时间:2015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学生:14软件学院软工R1-R6班
授课人数:179人
指导教师:王琴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成绩单
开设时间:2015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学号姓名
实验
题目
教师评语
评价指标:
⎫题目内容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对原理的理解程度优□良□中□差□⌝程序设计水平优□良□中□差□⌝实验报告结构清晰优□良□中□差□⌝实验总结和分析详尽优□良□中□差□
成绩教师签名王琴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全面熟悉、掌握8088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编写程序、阅读分析程序及上机操作、调试程序的能力。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原理分析
四、流程图
五、源程序(加必要注释,要有程序运行的截图。
)
六、体会。
实验报告模板(综合设计)

专业: 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班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本组成员
学号姓名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综合性/设计性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
三、总体设计(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
四、实验步骤(包括主要步骤、代码分析等)
五、结果分析与总结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意上述表中实验类型及时间:
进程调度为设计性实验, 实验时间是本学期的第11.12.13.14周
存储器管理为综合性实验, 实验时间是本学期的第15、16、17、18周
(时间填写是要把周数替换为本班上机的具体日期, 如:2013-12-3、2013-12-10:上午1-2节)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模板

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一个配方,其烧成温度在1250左右;陶瓷坯料配方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陶瓷坯料配方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影响陶瓷坯料配方的复杂因素及提出一般解决措施。
3.熟悉陶瓷坯料配方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制定坯料配方,尚缺乏完善方法,主要原因是原料成分多变,工艺制度不稳,影响因素太多,以致对预期效果的预测没有把握。
根据理论计算或凭经验摸索,经过多次试验,在既定的各种条件下,均能找到成功配方,但条件一变则配方的性能也随之而变。
根据实验给定的烧成温度1250℃,选用原料,确定配方及成形方法是常用的配料方法。
坯料配方试验方法一般有三轴图法、孤立变量法、示性分析法和综合变量法。
示性分析法即着眼于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理论配合比。
例如高岭土中常含有长石及石英之混合物,长石中常含有未化合的石英,瓷石中则常含有长石、石英、高岭石、绢云母等。
如配方中的高岭土是指纯净的高岭石,配方中的长石、石英是指极纯的长石及石英,则最好用示性分析法测定各种原料内之高岭石、长石、石英的含量,以便配料时统计计算。
综合变量法即正交试验法,也叫多因素筛选法、多因素优选法、大面积撒网法。
试验前借助于正交表,科学地安排试验方案,试验后,经过表格运算,分析试验结果,以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出最佳的坯料配方。
然而本设计是采用了三轴图法,利用K2O-Al2O3-SiO2三元系统相图,在设定的1250℃的温度下,根据配料三角形计算出长石-高岭-石英的配料比。
陶瓷坯体在烧结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如原料的脱水、氧化分解、易熔物的熔融、液相的形成、旧晶相的消失、新晶相的生成以及新生成化合物量的不断变化,液相的组成、数量和年度的不断变化。
与此同时,坯体的孔隙率逐渐降低,坯体的密度不断增大,最后达到坯体孔隙率最小,密度最大时的状态称为烧结。
烧结时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
若继续升温,升到一定温度是,坯体开始过烧,这可通过试样过烧膨胀出现气泡、角棱局部熔融等现象来确定。
最新《C语言程序设计》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C语言程序设计》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巩固和加深对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
2. 掌握C语言的基本编程技巧和程序调试方法。
3.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培养综合运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
实验内容:1. 实现一个基本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学生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功能。
2. 设计并编写一个简单的文本编辑器,支持文本的增删改查操作。
3. 开发一个计算器程序,能够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以及复杂运算如指数、开方等。
4. 利用C语言的文件操作功能,实现文件的读写操作,并对文件内容进行处理。
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编程工具:Code::Blocks IDE- 编译器:GCC 9.3.0实验步骤:1.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设计学生信息的数据结构,包括学号、姓名、年龄、成绩等。
- 使用数组或链表存储学生信息。
- 实现用户界面,提供简单的文本菜单供用户选择操作。
- 对学生信息进行增删改查的函数实现。
- 测试程序,确保所有功能正常运行。
2. 简单文本编辑器:- 设计文本编辑器的基本功能,如打开文件、保存文件、文本输入输出等。
- 实现文本的插入、删除、查找和替换功能。
- 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支持命令行操作。
- 对程序进行单元测试,确保文本编辑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计算器程序:- 设计计算器的用户界面,支持用户输入运算表达式。
- 实现基本的四则运算功能。
- 扩展支持指数、开方等复杂运算。
- 对计算器进行测试,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 文件处理程序:- 实现文件的打开、读取、写入和关闭功能。
- 设计文件内容处理功能,如统计文件中的单词数量、查找特定字符串等。
- 编写用户友好的命令行界面,方便用户操作。
- 对文件处理程序进行全面测试,确保文件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综合性实验,成功实现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本编辑器、计算器和文件处理程序。
所有程序均通过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满足了实验的基本要求。
药物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药物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综合设计一种药物,并对其进行合成和药理性能的测试,以验证其药效和安全性。
实验方法药物设计根据相关研究和文献,本实验选择了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A作为药物的基础结构。
为了增强其药效和改善其溶解度,根据化学转化原理,我们引入了含氨基和羟基的官能团B进行改造。
同时,根据药物代谢途径和毒性研究,引入了具有代谢稳定性的官能团C作为可调节的药物释放的控制点。
所设计的药物结构为:A-B-C。
合成路线根据药物设计,所设计药物的合成路线如下:1. 合成官能团B:将官能团B的原料1和原料2以1:1的摩尔比例加入反应器中,在室温下搅拌反应4小时,得到中间产物B1。
2. 合成中间产物A-B:将中间产物B1与化合物A以1:1的摩尔比例加入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下进行缓慢搅拌反应24小时,得到中间产物A-B。
3. 合成最终产物A-B-C:将中间产物A-B与化合物C以1:1的摩尔比例加入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下进行搅拌反应48小时,得到最终产物A-B-C。
药理性能测试1. 细菌抑制性实验:利用平板法,选取常见细菌菌株进行培养,将制备好的药物溶液滴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观察并计算细菌抑制区域的直径。
2. 溶解度测试:将药物样品粉末加入一系列溶剂中,搅拌均匀后用适量药物取样液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检测,计算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3. 组织相容性实验:将合成药物溶液注射入小白鼠的皮下组织中,观察注射部位的组织状况和病理学变化,评估其组织相容性。
实验结果药物合成经过反应条件的操控和纯化步骤后,成功合成了目标产物A-B-C。
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得到了理想的化合物结构。
药理性能测试1. 细菌抑制性实验:观察到药物溶液滴在琼脂平板上产生了明显的抑菌区域,抑制直径分别为15mm,18mm,16mm,20mm,表明所设计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2. 溶解度测试: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甲醇>乙醇>水>氯仿,表明药物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调节放大倍数:调节放大倍数是通过改变5K的滑动变阻器R8的阻值来实现的,分析得知,放大5倍较为合适。
7 参考文献
[1] 范立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M].2006.1.
[2] 刘瑞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M].2003.7.
I(T)=I(0)=1u/℃×T(℃)=273.2uA=TuA
V(T)=I(T)×R=273.2×R+T×R
可见电压输出V(T)与温度T呈线性关系
2.2 电路中,用AD590获取温度信号。根据AD590的数据手册可以知道,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AD590的电流变化1μA,相当于环境温度变化1摄氏度,当环境温度为0摄氏度的时候,AD590产生273μA的电流。AD590经过10K的电阻串联后,在电阻的两端产生(2.73+T)V的电压,该电压经过由LM324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后,调整为0~5V的电压,输入到继电器,触发继电器驱动蜂鸣器发声。
3.2 仪器调试:万用表,DH1718-5型双路跟踪稳压稳流电源,
3.3 数据测量:测量AD590在不同温度下输出的电流电压值。
具体电路图如下所示:
焊接的电路板:
4实验数据及处理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其中:I=U/R, R=1kΩ。)
T(℃)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V(mV)
325
329
[3] 马建国、孟宪元.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2006.1.
[4] 姜威.实用电子系统设计基础[M].2008.1.
[5] 张靖武.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M].2007.4.
[6] 赵海雁.《AD590温度传感器》.测试技术学报.1997.11.
[7] 刘燕,兰志强. 《AD590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中国仪器 仪表,2005.6.
如 图为AD590 的外形电路,在制造时按K氏度标定,即在0°C时,AD590的电流为273uA,温度每增加1K氏度,电流随之增加1uA。AD590相当于恒流源,和一电阻串联即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为了精确起见还应有一电位器串入,如果串入1KΩ电阻,温度每变化1K,电压变化1mV,且与温度的变化成正比,即转换当量1mV/K。当电源电压在V=4uV~30V之间时,其电流将随温度的大小而线性变化。由于电源电压的变动亦会影响AD590电流输出,但随电源电压的变大,其电压变动所造成的影响将变小,因此建议采用较高电源电压,AD590对温度T的端电流关系式为:
335
340
3433Βιβλιοθήκη 9354359364
370
I(μm)
325
329
335
340
343
349
354
359
364
370
5实验结果
将温度传感器AD590置于26摄氏度的常温下,测量输出电压为1.31V,经计算,发现放大关系正确,改变温度至50摄氏度,测出输出电压为2.49V,放大正常。再改变温度至80摄氏度的时候,发现输出电压为3.8V,与放大关系不符,分析发现,原因是LM324工作在5V的电压下,由于本身的放大局限,放大器的输出一般要小于电源电压,所以,基本上3.8V已经达到了LM324的最高输出值。若要使输出电压增大,则需要为LM324提供更高的电压。
6实验注意事项
1 电路板的检查: 检查电路板的焊接是否正确,有无虚焊、错焊以及漏焊,各电阻的阻值是否正确,集成运放LM324的管教是否连接正确,以及AD590和1N4728的连接是否有误。在该次调试中,发现有一电阻接错,后仔细对照图纸检查,重新焊接正确。
2 各关键点电压的测量:分别测量各关键点的电压值,检查电路工作是否基本正确。实际测得,U0=2.81V,U1=2.63V,Uout=3.8V,温度改变,U0变化,但是输出不变。分析后发现,原来最后一个放大器U2D的反馈电阻接到了+端,所以导致输出电压值恒定不变,于是将电阻重新焊接。
[8] 张新安.《用AD590制作高精度数字温度计》.实用电子制作,2007.8.
[9] 汪明珠,毛德梅等.《基于AD590的温度测控电路及应用》.皖西学院报,2009.2.
[10]蒋敏兰,胡生清等.《 AD590温度传感器的非线性补偿及应用》.传感器技术, 2001.2.
8实验总结
经过这次的课程设计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收获,一方面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现在我们总结了以下的体会和经验。
1.3 讨论电流输出型和电压输出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优缺点。
1.4设计电路当水温高于90摄氏度时能报警提示。
2实验原理
2.1温度控制器系统的基本原理
本电路有温度传感器,K-OC变换、控制温度设置和放大器等部件组成。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是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K-OC变换将热力学温度K转换成摄氏温度OC。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和刻度定标后由数字电压表直接显示温度值,并同时送入比较器与预先设定的固定温度值进行比较,由比较器输出电平的高低变化来控制执行机构(继电器)工作,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
3实验内容与步骤
3.1 方案设计: 正确选择实验方法,进行参数估算,选择实验仪器,给出电路图,拟定实施方法和操作步骤,考虑数据处理方法等。
试验流程图:
AD590工作在5V的电源下,产生273~ 373μA(0 ~ 100摄氏度)的电流,经过R1的分压过后,转换为2.73~3.73V的电压,经过一个由LM324构成的跟随器后,送至三运放放大电路的一端(设这个电压为U0)。稳压管1N4728可以将5V的电源稳压成为3.3V,再经1K的滑动变阻器R7分压后,产生2.73V的电压(U1),送至三运放放大电路的另一输入端。可以通过调节5K的滑动变阻器R8 的阻值,来调节放大倍数。经过该三运放,实现了电压的相减和调节。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于AD590温控器的设计
专业:应用物理学
年级:1201级
组次:第四组
组员:李红洲 李克乐 马向军 马永浩
指导教师:王婷
日期:2015 年7 月20日
1实验目的
1.1了解常用的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的内部原理及基本的工作原理。
1.2 设计电路检测AD590输出的电压U与水温T的线性关系。